【也谈曹操焚书 】
话说曹操在官渡打败了袁绍,在袁绍的图书中检出书信一束,皆许都及军中诸人与绍暗通之书。左右曰:“可逐一点对姓名,收而杀之。”操曰:“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遂命焚之,更不再问。曹操非凡人也。读三国演义至此,读者不能没有感想。有人以为曹操有气度,也有人认为是曹操的权谋。
事实上,这样宽大处理自己内部暗通敌人的不稳分子的做法,曹操不是第一人。汉光武刘秀也这样做过。他在击破王郎时,也不追究手下通敌的行为。后汉书有载:
四月,进围邯郸,连战破之。五月甲辰,拔其城,诛王郎。收文书,得吏人与郎交关谤毁者数千章。光武不省,会诸将军烧之,曰:“令反侧子自安。”
不是不省,真的不省便不会知道是“吏人与郎交关谤毁者”,也不会点算书信有数千章。这是省了而故作不省,“令反侧子自安。”也令反侧子感恩,以后死心塌地不敢再反侧。
毛宗岗在评三国时说:光武焚书以安反侧,是恕之于人心既定之后;曹操焚书以靖众疑,使忍之于人心未定之时。一则有度量,一则有权谋。其事同,而其所用心不同也。毛宗岗说这话固然没有忘记贬损曹操,但也不得不把曹操这一行动和刘秀相提并论。事实上,两个人的做法,同样是有度量,也同样是为了出于稳定自己的阵营为目的的权谋,而且,确实是权谋多于度量。
刘秀击败王郎,离统一天下还差老远;曹操在官渡得胜,也没有改变敌强我弱的局面。在这个时候搞肃反,清算内部的不稳分子,只会搞得人心惶惶,使人离心,甚至叫本来忠心的人也人人自危,削弱自己的力量。刘秀曹操都明白,大部分通敌的人其实并不存心背叛,而是因为敌强我弱,对自己那一方没有胜利的信心,而和敌人通款自保的。当敌强我弱的局面改变后,这些人也就没有通敌的理由了。当时那个形势,首要的是自己阵营的安定团结。因而只要有足够的智慧,再没度量的也得有度量。
曹操不追究手下的反侧行为,但不等于他不作为。这从他处理沮授的做法可以看到。沮授因被袁绍囚禁,急走不脱,为曹军所获。曹操和沮授本来相识。授见操,大呼曰:“授不降也!”曹操厚待之,留于军中。沮授还想在营中盗马逃跑。曹操怒,把他杀了。人杀了,曹操却做出个后悔的样子:“吾误杀忠义之士也!”命厚礼殡殓,为建坟安葬于黄河渡口,题其墓曰:“忠烈沮君之墓。”
杀之,复又厚礼殡殓表彰之。这样大张旗鼓的做法,其实是对反侧者的教育。我老曹不追究,并不是同意你们的所作所为。
还有一件三国演义里面没有提到的事情,就是曹操在击破袁绍后坑杀了袁军降兵凡八万之众。如果说曹操焚书靖众疑是因为他有度量,便难以理解为什么曹操坑杀几万已经放下武器的敌兵时没有表现同样的度量。有人因而评论曹操不仁,反而令袁军同仇敌忾拼命抵抗,曹操要花了好几年才能完全消灭袁家的残余势力。是耶非耶,先不去管,老牛以为,袁军俘虏家人在北方,数量又如此大,曹操不可能留下补充为自己部下;也不愿意把他们放回去。坑杀俘虏名声不好,但看来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这样做了倒是增加了袁方对自己方面的敌意,令反侧者不得不横下一条心跟大家一道干。
古今中外,多少实力集团,在刚成了一点气候时,便猜疑起部下的忠诚心,要求队伍纯洁又纯洁,强调内部的敌人比外在的敌人更危险,大搞清洗整肃。干这种蠢事的例子实在是多得很。相对之下,曹操不追究、不存档、不留证据的做法,尽管是袭用了刘秀的固执,但还是表现了不下于刘秀的非凡智慧。(牛老爷)
[ 本帖最后由 实况七 于 2006-7-10 14:16 编辑 ] 团结
和谐之根本 记得也是在打袁绍残部的时候,曹操手下的有些谋士叫他不要打,因为路途遥远,劳命伤财,但曹操还是打了,而且还打胜了.不过损失还是比较惨重的.但他并没有惩罚或嘲讽那些叫他不要打的谋士,相反还奖励了他们.说到奖励,曹操也不是给有功的人什么小恩小惠的奖励,他给的奖励会让你觉得很到位,甚至超过自己的预期的奖励.
说明曹操在笼络人心方面还是很有一套的. 曹操在笼络人心方面还是很有一套的
================
这方面已经毋庸置疑了,甚至比刘备摔子还要有力度。 要不怎么说这人有水平呢。 媲美绝缨会。 说白了.还不是为了收买人心.刘大耳最傻.摔出个刘傻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