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贴图】 中国壁画欣赏[169P]
<DIV align=LEFT><FONT color=#A67D3D size=1><B>兽面纹(之一)(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237.jpg<BR>据古料记载,中国壁画在夏、商、周时期就已相当成熟。但由于建筑物的毁坏,壁画也不存在,但我们可以参观当时的其它工艺装饰。<BR>兽面纹(之二)(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238.jpg<BR>也称饕餮纹,是商代至西周中期青铜器以及其它器物上最常见的装饰,可以推测它在建筑中的装饰。<BR>兽面纹(之三)(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239.jpg<BR>早期的壁画就有宣教功能,通过壁画形象,教育人民辨善恶、明是非,一些装饰形象明显表现出威严的形象。<BR>龙纹(之一)(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240.jpg<BR>龙是中国最古老的想象吉祥动物之一,据考古发掘,早在仰韶文化时期就有完整的龙形出现。<BR>龙纹(之二)(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241.jpg<BR>美术史的发展表明,壁画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都有广泛联系。<BR>龙纹(之三)(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242.jpg<BR>殷商时期,农业、手工业都得到很大发展,建筑业和工艺制作、酿酒等成为相互独立的专业门类。<BR>象纹(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243.jpg<BR>商周时期除了一些充满宗教色彩的装饰纹样以外,还有许多较为写实的动物纹饰,如象、虎、鱼、鹿等等。<BR>蛇纹(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244.jpg<BR>这种动物纹样都被加以图案化、随形化处理,但整体特征把握较好。<BR>鱼纹(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245.jpg<BR>这一类动物是人类接触最多的,所以对它们的形象描绘也就格外生动。<BR>人物纹(之一)(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246.jpg<BR>战国时期出现表现现实生活题材的装饰纹样,形态基本写实。<BR>人物纹(之二)(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247.jpg<BR>这是战国“宴乐渔猎攻战纹铜壶”的展开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它代表着那一个时期的装饰画水准。<BR>云雷纹(之一)(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251.jpg<BR>“云雷纹”是对大自然中较抽象的形象,归纳而产生的艺术形象。<BR>云雷纹(之二)(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252.jpg<BR> 云雷纹在传统装饰中,一般以底纹的形式出现,用于衬托主体形象,产生华美繁缛的效果。<BR>铜镜图案(之一)(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254.jpg<BR>铜镜或称铜鉴,是在玻璃没有发明以前用来照影的。我国发现的最早铜镜是新石器时期齐家文化产品,其装饰图案与时代风格相一致。<BR>铜镜图案(之二)(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255.jpg<BR>铜镜以泥范铸成,镜背铸有纹饰图案。战国时期的铜镜比较轻薄,图饰简练。<BR>四方神灵(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257.jpg<BR>西汉前期 河南永城汉梁王墓壁画。西汉前期的墓室壁画从构图到图像造型以及色彩上,都呈现出明显的装饰风格。<BR>大傩(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258.jpg<BR>西汉后期 河南洛阳烧沟61号汉墓壁画。墓室壁画在西汉后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布局形成了一套固定格式。<BR>升仙图(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259.jpg<BR>西汉后期洛阳卜千秋汉墓壁画。主题思想更加明确,不再是单一的装饰目的;线条奔放,给画效果较强。<BR>句芒(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260.jpg<BR>西汉后期卜千秋墓室壁画,洛阳地区是当时墓室壁画的创作中心,有鲜明的风格特点。<BR>西王母及其天庭(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261.jpg<BR>河南偃师汉墓壁画。西王母也称“金母”、“王母娘娘”等,古代神话中女神的领袖,在《汉武帝内传》里被描写成年轻美貌的妇女,被视为是长生不死的象征。<BR>女娲擎日(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262.jpg<BR>东汉前期洛阳汉墓壁画。洛阳地区的墓室壁画最能代表这一时期的风格,充分体现出一种转型期的图式。<BR>伏羲擎月(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263.jpg<BR>东汉前期洛阳汉墓壁画,基本上承袭着西汉的样式,突出的变化就是墓室顶部由斜坡式改为穹隆式,壁画主要画在穹隆之上。<BR>墓主人夫妇作帐图(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264.jpg<BR>东汉晚期河南洛阳朱村墓室壁画。真实地反映了墓主人及其仆从的生前生活,主次分明,层次感较强。<BR>宴乐图(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265.jpg<BR>河南密县打虎亭汉代壁画。分层绘制了主人接受礼品、宾主宴饮和乐舞的场面。<BR>车骑出行(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266.jpg<BR>河北安平汉墓壁画,采用俯视的构图效果,更显队伍的齐整、庄严,展现当时武官的威严和派场。<BR>坞壁建筑(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267.jpg<BR>东汉后期河北安平汉墓壁画,采用鸟瞰角度描绘了墓主人生前所拥有的巨大庄园,好似今日的建筑效果图。<BR>女娲、月(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271.jpg<BR> 西汉后期洛阳浅井头墓室壁画;所表现的女娲为人首蛇躯,长尾勾绕月轮左侧,为主阴之神。<BR>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278.jpg<BR> 内容复杂,以丰富的想象力展现出天界、人间和地下三个空间,构成了现实与虚幻之间的联系。在绘画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BR>漆棺装饰(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279.jpg<BR> 长沙马王堆出土,西汉前期。髹漆套棺上满绘装饰图案,装饰纹样重重叠叠,非常有代表性地反映了当时的装饰风格。<BR>汉墓墓门局部(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281.jpg<BR> 石门的门扉、横额以及左右竖石上都布满装饰,风格独特。<BR>汉墓横额装饰(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283.jpg<BR> 横额左右角分别为青龙和白虎,中间为戏兽图,动物形象非常生动<BR>后思沟汉墓壁饰(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287.jpg<BR> 绥德位于陕西北部,东临黄河,是陕西出土汉代壁画、石刻最多的地区。<BR>汉画像石(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291.jpg<BR> 画像石是汉代厚葬习俗的产物,汉代人很迷信,人们相信死后能升天,所以把墓穴布置成生前的样子<BR>延家岔汉墓画像石(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293.jpg<BR> 画像石是汉代遗留下来的重要的美术品,它与研究汉代的建筑、雕刻、壁画都有极大的关系。<BR>神羊流云(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295.jpg<BR> 这种铲底浅浮雕的工艺手段是汉代画像石中最为常见的,整体黑白灰关系对后世的壁画创作奠定了基础。<BR>珍禽瑞兽图(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404.jpg<BR>墓室装饰的一部分,上格为龙虎相斗、中间是珍禽瑞兽、最下面是水禽游鱼。<BR>狩猎图(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409.jpg<BR>抓住运动中的最生动的一瞬,以高度概括的手法捕捉住狩猎场面。<BR>汉代墓室石刻壁画(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417.jpg<BR> 对的位于上郡、西河郡腹地,戍守边关的文武官员众多,导致画像石墓得以兴起。<BR>佩剑人物(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439.jpg<BR> 汉代墓室壁画的内容比较丰富,因地而异,各有侧重,但主要题材是人物。<BR>神人(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440.jpg<BR> 作者想象力丰富,所表现的内容具有象征意义,与生殖崇拜有关。<BR>汉代画像石(之一)(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422.jpg<BR> 画像石的造型手段是介于平面绘画与雕刻之间的一种特殊艺术品种。<BR>汉代画像石(之二)(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423.jpg<BR>山东临沂一带画像石墓及画像石宗祠比较集中,风格独特。<BR>汉代画像石(之三)(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424.jpg<BR>早期汉代画像石比较粗简,构图比较简单。<BR>东王公(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430.jpg<BR> 人们以日常视觉经验去塑造未曾见过的或根本不存在的人物、神怪等。<BR>荆轲刺秦王(图) <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454.jpg<BR> 汉代中期的画像石,在造型处理上更加细腻一些开始注意人物神态的刻划。<BR>苏武与管叔(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457.jpg<BR>汉代画像石的线刻形式,直接影响到唐、宋时期人物画的造型。<BR>舞剑人物(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483.jpg<BR> 造像形式和风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与地域性审美习惯和墓主的喜好有很大关系。 <BR>击磬图(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462.jpg<BR>拓片将浅浮雕的画像石变成黑白的平面图画,给欣赏画像石增添了一种新的美感。<BR>乐舞图(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467.jpg<BR>汉代画像石的构图特点表现为视觉上的“满”和“均衡”,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BR>山东嘉祥武氏祠东壁画像(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470.jpg<BR> 分层构图,主要表现历史故事。武氏祠壁画刻有碑记,记录了作者的姓名,这在当时并不多见。<BR>门吏(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473.jpg<BR> 汉代画像砖在清代末期就引起了收藏家的关注,但一些著录中的描述并不详细,主要因为那时尚无人到墓穴实地考证过。<BR>驱虎图(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474.jpg<BR>画像砖产生于战国,秦代有所发展,到两汉达到盛期。<BR>白戏(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549.jpg<BR> 四川彭县出土。对空间深度的消解和构图平面化处理,也同样体现在汉代画像砖上,这是中国民族绘画传统的一贯偏爱。<BR>车马出行<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451.jpg<BR> 四川广汉出土。马是汉代的主要交通运输工具,其艺术造型被广泛使用,运线流畅、布局优美。 炳灵寺隋代维摩诘立像壁画(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627.jpg<BR> 隋朝虽然历史较短,但这一时期的壁画风格非常独特,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BR>菩萨与供养人(隋)(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628.jpg<BR> 壁画颜色几近褪光,但所遗留至今的构线显示出当时画工的高超技法,显然比魏晋南北朝时期成熟许多。<BR>隋代菩萨像(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629.jpg<BR>这一时期的壁画在炳灵寺保存极少,主要是后人们在壁画上重新改造、重新绘画造成的。<BR>菩萨与供养人(隋)(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630.jpg<BR>壁画与雕塑相结合,在构图上适应并烘托雕塑造型,画面丰满,富有层次感。<BR>隋朝炳灵寺菩萨群像(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631.jpg<BR>菩萨体貌端庄,比例协调,线条交错飘逸、疏密相间,已接近于唐代的造型风格。<BR>佛与弟子(隋)(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632.jpg<BR>矿物质颜料使色彩沉着而且明亮,历久而不褪色。<BR>藻井飞天(隋)(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633.jpg<BR>飞天形象姿态优美,呈对称状态的三对飞天动势各异,在相似中寻找变化。<BR>敦煌57窟唐代菩萨(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635.jpg<BR> 佛教从东汉时期出入我国,到唐代达到全盛,外来的佛教艺术经过民族化的改造,形成了另一种风格。<BR>敦煌57窟唐代力士图(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636.jpg<BR> 从印度出入中国的佛教,在唐代分成几支中国自己的宗派。敦煌教美术在艺术水平上到唐代达到鼎盛<BR>敦煌唐代说法图中的菩萨(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637.jpg<BR> 敦煌壁画的内容题材多为佛像、佛经故事、供养人等等,以佛教义理为表现的主要内容。<BR>唐代敦煌菩萨图(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638.jpg<BR> 敦煌壁画发展到唐代,其整体水平是历代最高的。此图为初唐时期作品,这种壁画形式对石窟艺术有很大的影响作用。<BR>唐代敦煌57窟力士图(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639.jpg<BR> 唐代的石窟艺术比任何时期的规模都要宏大,窟内的空间宽敞,一般都分前后室,此图绘于南壁。<BR>唐代敦煌壁画中的菩萨(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640.jpg<BR>这一时期的壁画人物造型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外形丰腴而饱满。<BR>敦煌壁画中的菩萨(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611.jpg<BR> 中唐时期,敦煌为吐鲁番占领,内容和形式有所变化。由于年代久远,粉质颜色变深,所以现在我们见到的亮部反而是深色的,其效果更为独特。<BR>敦煌唐代佛像(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664.jpg<BR> 佛像画是敦煌壁画的主体,画面以本尊为中心,旁边有弟子、菩萨、护法、天王、力士,构图庄严。<BR>敦煌57窟菩萨像(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665.jpg<BR> 唐代壁画人物造型趋于写实,比例适度、身材匀称,神态庄严、沉寂,有女性化的柔美。<BR>敦煌唐代佛像(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666.jpg<BR> 敦煌壁画中的形象,佛像表情普遍比较呆滞。所用的线条为铁线描,线条变化丰富,有较强的表现力。 <BR>文殊菩萨(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669.jpg<BR> 这幅壁画位于322窟,为唐中期作品,在风格上与期它时期有较大差异。画面构图饱满,造型较为松散。<BR>乘象入胎(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668.jpg<BR>佛经故事也是唐代敦煌壁画的主要内容之一。这是建筑装饰的一部分,效果富丽。<BR>净土变局部(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675.jpg<BR>绘画构图上有所突破,利用建筑物、人物的大小透视变化,营造画面的空间感。<BR>唐代说法图菩萨像(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677.jpg<BR>菩萨造星趋于女性的丰满、健美,是佛教艺术民族化的体现。<BR>天兽(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681.jpg<BR>比例刚劲,色彩丰富;其中的卷云纹最有特色,线条为“兰叶描”,自由奔放。<BR>六臂观音(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686.jpg<BR> “观音”是“观世音”的略称,佛教菩萨名,由梵文意译而来,音译为“阿婆卢吉低舍婆罗”。<BR>十一面观音(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690.jpg<BR> 是梵文的一译,佛教菩萨名,六观音之一,具有十一个颜面。唐玄奘译《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中对之有详细描写。<BR>弥勒经变(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663.jpg<BR>“弥勒”是梵文音译,佛教菩萨名,弥勒佛是佛教传说中要继承释迦佛的未来佛。<BR>瑜伽母像(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696.jpg<BR> 分治时期约在9——10世纪,这一时期的西藏宗教壁画带有明显的印度画风,特点十分显著。<BR>鲁莫像(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700.jpg<BR> “鲁莫”是一切动物的主宰,是人们想象中的吉祥形象,其特点为上身是人,下身为蛇。<BR>飞天图(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703.jpg<BR> 此类题材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就被普遍运用,但这件壁画中的飞天形象人物呆板,远不及同时代的敦煌莫高窟。<BR>炳灵寺唐代早期飞天(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706.jpg<BR>线条的勾勒极其潇洒,有些地方甚至有意保留“飞白”弟子如绘画效果。黑白关系明确。<BR>观鸟捕蝉图(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709.jpg<BR> 唐代李贤墓壁画,三位宫女动作各异,人物形象惟妙惟肖、自然恬静,是唐代壁画艺术中的精品。<BR>侏儒侍女图(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714.jpg<BR> 唐代章怀太子墓壁画群中的一幅,之间的侏儒为宫廷弄人,神态生动,是不多见的反映宫廷生活的人物壁画。人物造型开始向盛唐时期的丰满肥胖过渡。<BR>吹箫少女(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718.jpg<BR> 这是初唐时期男装女乐手的形象,体态清秀、神态专注。于1956年陕西西安南郊李爽墓出土,高183.5厘米<BR>捧果盘的侍女(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719.jpg<BR>造型手段比较简单,单线勾勒,平涂设色。<BR>乐队图(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722.jpg<BR> 这是典型的唐代为舞蹈伴奏乐队,后边挥臂者为乐队指挥,为研究中国音乐史提供了可贵的形象资料。<BR>乐舞图(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728.jpg<BR> 古格时期壁画,约在11——12世纪。9世纪以后,西藏分裂为多个势力。古格王国为比较强大的势力之一,佛教在这一时期得到复兴。<BR>出行图(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732.jpg<BR> 壁画中的出行者,除了骑马、牦牛以外,还有骑鹿和羚羊的,体现出绘画者丰富的想象力。<BR>玄武图(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727.jpg<BR> 唐代墓室中以“四神”的形象表示方位,此幅壁画保存完好,用淡色渲染出立体感,比较少见。 宋墓拥帚男侍图(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733.jpg<BR> 此墓位于河南登封。壁画高1.2米、宽1.05米,人物以铁线勾画,双手持长柄扫帚,为男仆装扮。<BR>男侍立像(宋)(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734.jpg<BR> 两宋时期,不仅宫廷画院的创作达到高峰,而且民间绘画也得以空前发展,墓室壁画能真实的反映当时的绘画风格。<BR>三仕女图(宋)(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735.jpg<BR>人物均为侧向,三仕女依次而立,衣饰刻画精细,表情静穆。<BR>仙人说道(宋)(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736.jpg<BR> 人物的背景以高山流水、飞瀑巨石、树木道路等景物构成,两位老者作对语状,旁立黄牛,如诗一般的仙境。<BR>侍女与幼童(宋)(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737.jpg<BR> 表现墓主生前日常生活,为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省略了背景,以静为主,半掩在侍女身后的幼童表情生动,使画面静中寓动,产生对比。<BR>升仙图(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738.jpg<BR>老者呈拱手相送状,寓墓主人升入仙境。<BR>梅竹孔雀图(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739.jpg<BR> 绿柱和红梅生于褐色太湖石后,石两侧各立一只孔雀,画法以“有骨”与“没骨”相结合,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BR>芦竹三鹤(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740.jpg<BR>寓意墓主人生前的理想,向往死后架鹤西去。以写意画法为主,色彩淡雅。<BR> <BR>西夏安西东千佛洞菩萨(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743.jpg<BR> 西夏历时11——13世纪,占有宁夏、甘肃的大部分以及陕西、内蒙、青海的一部分,境内佛寺庙与很多。<BR>唐僧取经(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744.jpg<BR> 这是最早的唐僧取经图像,行者为猴面悟空,画面意境深远,具有两宋文人画的笔意。<BR>水月观音(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745.jpg<BR> 这是西夏壁画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壁画所绘环境是根据佛经故事描述的,四面环水、水天一色。<BR>西夏千佛洞水月观音(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746.jpg<BR>观音端坐于山石之上,背衬翠竹,云气腾升,环境高雅。<BR>三面八臂观音(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751.jpg<BR>藏传佛教的一些造型特点已慢慢融入西夏的石窟艺术,密宗图像逐渐增多。<BR>绿度母(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753.jpg<BR> 造型带有明显的藏传佛教艺术风格,这是由于西夏时有不少西藏僧人前来布教,西藏佛教艺术随之引入。<BR>挟持菩萨(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764.jpg<BR>列于菩萨左右,服装饰物华美细致,镶嵌着珠宝玉石,身材高大,神情开朗。<BR>持莲菩萨(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767.jpg<BR> 神态安详,人物比例协调,似沉默思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形成成熟的时代风格。<BR>千手千眼观音(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771.jpg<BR> 有十八个面,是寺内最精美的形象之一,千手千眼屈张变化,形成一个庞大的扇面,从不同角度注视着古往今来的参拜者。<BR>庄浪紫荆山老君庙元代壁画(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774.jpg<BR>庄浪县位于甘肃省东部,与宁夏毗邻。此地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北朝。<BR>化降外道(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775.jpg<BR> 紫荆山上的多处庙宇已损毁不存,现有的壁画是当地文管部门专家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与建筑残体上剥离保护下来。<BR>元代庄浪老君庙壁画(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779.jpg<BR> 这批保护下来的壁画有二十二方,据考证原来应为八十一方,讲太上老君的八十一化。<BR>四十三化自作佛(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780.jpg<BR> 这些罕见的艺术珍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人物造型比较稚拙,线条以墨、膘、赭等颜色勾成,活泼流畅。<BR>六十五化建安化(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781.jpg<BR> 颜色对线条不覆盖、不瞒填,处理手法比较多样。由于面部设色中含有铅粉,所以现在变为赭色。<BR>老君庙元代无题壁画(之四)(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782.jpg<BR> 壁画人物形象生动,环境描写生动,有些生活场景就是当时日常所见的街头巷尾。此图中的牛、牛车、服饰等都很写实。<BR>五十九化说北斗经(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785.jpg<BR> 线描技法以“铁线”为主,兼施“兰叶”、“游丝”等笔法,用笔简练,不拖泥带水。<BR>三元图(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786.jpg<BR> “三元”指“三官”,道教名词,正月十五天官为上元,七月十五地官为中元,十月十五水官为下元。也是一种数记历法。<BR>元代佛像之一(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788.jpg<BR>兴化寺壁画位于山西省稷山县,初建于隋朝,元代重修。<BR>元代佛像之二(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789.jpg<BR> 兴化寺经元代重修后,前后三进院的大殿布满壁画,1927年被外国文物贩子分割盗走,运至港口被截堵。<BR>元代佛像之三(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790.jpg<BR>现藏故宫博物院的兴化寺壁画是马衡先生抢救购回的,重新拼装后损缺了一部分。<BR>元代壁画中的胁侍菩萨(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793.jpg<BR> 与永乐宫壁画风格完全一致,人物形象个性十足,细节描绘面面俱到,实为不可多得的珍品。<BR>阿难(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795.jpg<BR>佛祖弟子之一,年轻端庄。<BR>迦叶(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796.jpg<BR>佛祖弟子之一,年老沉稳,在有的壁画中被绘成印度人的形象。<BR>佛祖降生图(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797.jpg<BR> 兴化寺壁画绘制于元代仁宗延祐七年(1320年),此图为仅存壁画中的一小块,现藏稷山县博物馆。<BR>星宿诸神(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802.jpg<BR> 山西永济永乐宫元代壁画与敦煌壁画,成为中国壁画的经典之作,当今的美术院校几乎没有不把它们当成临摹范本的。<BR>文昌帝君及诸神(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808.jpg<BR>“文昌帝”也称“文曲星”,是掌管文运禄籍的神仙。<BR>十二元神(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809.jpg<BR>指子、丑、寅等十二支之神,按日轮制,画中人物的头饰上绘有子鼠、丑牛等现象,以示其身份.<BR>天蓬元帅(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811.jpg<BR> 元代壁画的画手被列为工匠之属,尽管他们有着不俗的艺术素养,但仍不能被载入史专。<BR>仙曹(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0814.jpg<BR>值年月日时之神,有护法赏善惩恶等职。<BR>曼荼罗局部(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1225.jpg<BR>约14世纪作品,曼荼罗也称“坛城”,有“圆”、“日轮”、“月轮”的意思。<BR>地狱变(局部)(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1226.jpg<BR>位于阿里地区日土县,一组裸体人物在接受地狱的煎熬,14世纪作品。<BR>释迦牟尼像(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1233.jpg<BR>佛像两侧绘有菩萨立像,使人联想到同时期的敦煌莫高窟壁画。<BR>度母变相(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1240.jpg<BR>壁画中的度母呈红、白、蓝、黄等不同颜色,手结各种印相。<BR>五佛五智大曼荼罗(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1245.jpg<BR>高、矿额2米,白黄红绿代表东南西北四方,也代表地水火风四大。<BR>化缘与苦修(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1418.jpg<BR>表现菩萨四方化缘的情景,壁画右侧表现苦修入定,对外界的影响全然不觉。<BR>马头明王(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1416.jpg<BR>也称“马头金刚”、“马头观音”等,为六观音之一。<BR>佛传·沐浴(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1417.jpg<BR>夏鲁寺壁画之一,14世纪作品世纪作品,以摩耶夫洗头沐浴为主题。 佛像(明代)(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1421.jpg<BR> 甘肃炳灵寺石窟艺术从宋代以后走向衰落,但在明代有一个短时期内进行了较大范围的重修,许多壁画是覆盖在前人的作品之上。<BR>牛头天王(明)(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1422.jpg<BR>明代的炳灵寺壁画以藏传佛教题材为主,造型风格自成一体,色彩对比较为强烈。<BR>宗喀巴像(明)(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1423.jpg<BR> 宗喀巴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活动于14至15世纪。为青海人,16岁入藏深造,终成一派,格鲁派后成为藏传佛教中影响最大的派别。<BR>佛经故事(明)(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1425.jpg<BR>这一时期的许多壁画都是覆盖前人作品重新绘制的,客观上起到了破坏作用。<BR>明代炳灵寺第3窟菩萨(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1425.jpg<BR>勾线软弱无力,造型也不够严谨。文人画的再度生兴,使民绘画得不到重视。<BR>宗喀巴与弟子(明)(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1426.jpg<BR>明代的统治者尊奉藏传佛教,藏密艺术形式得到了很大的普及。<BR>明代炳灵寺第82窟飞天(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1427.jpg<BR>造型较为松懈,行云、飘带部分的勾线也欠流畅。 <BR>供养菩萨(明)(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1428.jpg<BR>从整个绘画史上看,明代是近古绘画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它的发展与当时的学术思想体系有很大关系。但这一时期的壁画艺术却出现了衰败的迹象。<BR>明代佛像(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1430.jpg<BR> 炳灵寺石窟壁画在规模上远不及敦煌,但它的历史较长,是研究中国壁画不可回避的一处艺术宝库。<BR>时轮金刚(明)(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1431.jpg<BR> 佛教藏密绘画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形象,有多身、多手、异类等不同的身形,与汉传佛教神祉完全不同。<BR>骡子天天(明)(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1432.jpg<BR>相对而言,这一时期的藏密画风较为细致,线条有力,色彩浓重艳丽<BR>大威德金刚(明)(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1433.jpg<BR>也称“秘修本尊”,多面、多手、多足,民间亦称“欢喜佛”,拥抱明妃。<BR>胜乐金刚(明)(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1434.jpg<BR> 炳灵寺石窟壁画为石窟艺术整体的一部分,历经千百年仍然保留下来约有1000多平方米,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文化遗产。<BR>五佛赴会(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1435.jpg<BR> 福海寺位于北京西郊,明代正统四年至八年(1439—1443)营建,大殿内壁画保存基本完全,全为佛教题材。<BR>莲花局部(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1436.jpg<BR> 法海寺于明代弘治十七年至正德元年(1500—1506)重新翻修,所绘壁画有明确作者记录,为宫廷画师所绘。<BR>文殊菩萨(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1439.jpg<BR>神态祥和,画出了浑厚的内在感情,但勾线过于纤弱,虽流畅但力不足。<BR>水月观音(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1438.jpg<BR> 据记载,当年有15名宫廷画官参加了壁画的绘制工作,使法海寺壁画成为明代最有代表性的壁画作品。<BR>善财童子(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1441.jpg<BR>儿童的形象刻画非常贴近生活,头部仰起,带有稚气的虔诚,童心无邪。<BR>帝释天与侍从(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1445.jpg<BR>“帝释天”即“帝释”,梵语,意为佛教护法神之一,居须弥山顶之善见城。<BR>梵王及其侍从(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1447.jpg<BR> 在勾线的力度上虽不及元代永乐宫壁画,但仍具有扎实的功夫,1米多长的线条都是一气呵成。<BR>广目天王(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1446.jpg<BR> 用色以朱砂、石青、石黄为主,兵器、服装花边等装饰部分使用沥粉贴金工艺,使壁画表面有肌理变化。<BR>大自在天(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1448.jpg<BR>壁画普遍采用铁线描,细条绵长而纤细,间用兰叶描和钉头鼠尾描。<BR>韦驮夭(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1449.jpg<BR>佛教天神之一,南方增长天王八大神将之一,居各神将之首。其塑像造型在唐以后定型,身着武将服装,位于弥勒佛身后。<BR>诸天神(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1451.jpg<BR> 位于壁画主尊左侧。壁画现保存在云南丽江县白水乡的“琉璃殿”,同称为“丽江白沙壁画”。<BR>主尊弟子(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1452.jpg<BR> 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地处云南、西藏、四川接壤处,具有多元化的文化特征,壁画中的人物造型具有综合性的特质。<BR>天女(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1458.jpg<BR>丽江明代壁画的作者来自汉地、藏区以及白族地区,相互影响、相互融合。<BR>金刚亥母(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1463.jpg<BR> 丽江白沙壁画兼容藏传佛教密宗题材,表现手法融汇了藏式与汉式风格,笔法多变,线条均匀,形成独有的特色。<BR>观音菩萨(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1472.jpg<BR> 水陆画是一种挂在墙上的壁画,佛教寺院举行仪式时使用,其艺术风格比画在墙上的壁画更加细腻<BR>云间菩萨(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1466.jpg<BR> 据元代李京《云南志略》记载,在元代时,佛教尚未流行于纳西族地区。从明代以后,佛教才开始在丽江一带盛行。<BR>大威德不动尊明王(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1443.jpg<BR> 水陆道场宗教意识起源于印度,中国最早的水陆道场在南朝梁武帝时期,发展至明代,已经完全转变为中国的特有形式。<BR>大威德降三世明王众(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1474.jpg<BR> 明代已没有职业画家画释道人无画,民间画师上师魏晋、五代之画风,相传不断,在艺术上也有所追求。<BR>佛陀罗尊者(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1475.jpg<BR> 释道人物画隋唐以前主要绘于寺壁,两宋以后,尤其是明、清两代,则主要绘于绢素之上,形成“通景画”。<BR>往古比丘优士等众(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1482.jpg<BR> 所描绘的人物都是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所以能刻画细微的动作和表情,人物性格特征明显。<BR>往古儒流贤士丹青撰文众(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1483.jpg<BR> 作者根据不同的人物身份予以刻画,画中的画家手持画像,正与人把肩攀谈,表情生动。<BR>误死针医横遭毒药严寒众(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1488.jpg<BR> 作者着力于描写画中的人物,可划他们的性格表情和相互关系,周围的环境起到渲染气氛、突出主题的重要作用,以达到良好的艺术效果。<BR>文成公主进藏(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1491.jpg<BR> 布达拉宫壁画,画的内容是文成公主带着唐太宗赐予的丰厚嫁奁,在大臣李宗道护送下率大量随从、文武官员和工匠艺人入藏出嫁的盛况。清代绘制。<BR>金城公主观镜图(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1492.jpg<BR> 具有清代壁画的风格特点,是布达拉宫壁画之一。描写唐中宗之女远嫁到吐蕃以后,思乡心切,拿出能显示亲人面容的宝镜对着细看。<BR>顺治皇帝接见五世达赖喇嘛(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1494.jpg<BR> 以唐卡的构图形式,正中绘画了顺治皇帝和五世达赖在交谈,其形象和服饰写照真实,当时的顺治皇帝正是青春年少。<BR>跳神图(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1496.jpg<BR>“跳神”是藏传佛教的一种法事活动,由喇嘛扮成各路神仙角色。<BR>木工图(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1497.jpg<BR> 这是清代绘制的壁画,反映修建布达拉宫时木工劳作的情景,精细的描写了锯、锛、刨、墨线等工具。<BR>骑射图(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1499.jpg<BR> 骑马、射箭从吐鲁番时期就是官方和民间的比赛项目,是游牧民族所特有的技能。画中人物表情生动,服饰刻画细致。<BR>举石比赛(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1500.jpg<BR> 举石较力也是西藏的传统比赛项目,每到重大节日,庆典活动是,男人们便选出身强力壮者举石比赛。<BR>游泳图(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1501.jpg<BR>壁画中描绘了仰泳、蛙泳等多种姿势,人物动态以及水波都富于装饰性。 <BR>掷骰子(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1504.jpg<BR>以掷骰子博点数的古老游戏,参加者二至四人不等,距今至少有两千年历史。<BR>牦牛图(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1473.jpg<BR>画中真实的描绘了山坡、青草、牧人、牦牛、牧羊犬和挤奶女等,构图略显凌乱。<BR>摔跤图(图)<BR>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21505.jpg<BR> 摔跤是西藏的古老体育项目。西藏的众多寺庙中有不计其数的壁画,是举世闻名的壁画艺术瑰宝。 </B></FONT></DIV><BR><BR> 历史的 经济的 政治的 文化的中华民族文明的印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