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二战德国闪击欧洲的主要装甲陆战兵器
http://dhyanshi.bokee.com/inc/%D7%B7%C1%D4%D5%DF2.jpg
“追猎者”坦克歼击车
“追猎者”坦克歼击车是基于38(t)坦克的底盘上研制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研制的最后一种坦克歼击车。古德里安于1943年3月提出研制轻型坦克歼击车的建议,以弥补德军反坦克能力的不足。德国陆军兵器局采纳了他的建议,于1943年12月下令研制“战斗全重为13t的38(t)轻型突击炮”,由捷克的BMM公司负责研制。BMM公司仅用1个月的时间就生产出第一辆样车。1944年4月20日,有20种新型坦克歼击车参加了希特勒生日进行的兵器展示,希特勒大喜过望。同年6月19日,这种坦克歼击车被命名为“追猎者”坦克歼击车。“追猎者”坦克歼击车从1944年4月到1945年5月一共生产了2584辆。
http://dhyanshi.bokee.com/inc/3.jpg
Sdkfz251装甲输送车
Sdkfz251装甲输送车是用博格瓦德(Borgward)公司3tHLKL6型半履带式运输车底盘研制的,主要用来输送人员,1939年-1945年间在德军中服役,包括各种变型车在内,其生产量共1.6万辆。该车的战斗全重8.5t,被列为中型半履带式装甲输送车。Sdkfz251系列装甲车在装备部队后,立即参加了1939年8月德军对波兰的入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它几乎参加了德军的每一次军事行动。
http://dhyanshi.bokee.com/inc/5.jpg
Geschutzwagen III/IV的底盘上装备了43型71倍口径的88毫米反坦克炮
1942年2月,埃克特Alkett公司在Geschutzwagen III/IV的底盘上装备了43型71倍口径的88毫米反坦克炮(88mm Pak 43 L/71),设计定名为"Hornisse" (大黄蜂)。1942年晚些时候,这种车体还被用于“野蜂Hummel”自行榴弹炮(编号Sd.Kfz.165)。 1944年早期,驾驶室前装甲板的布置在生产中有了变动,火炮也变为43/1型71倍口径的88毫米反坦克炮(88mm Pak 43/1 L/71),这样该车就有了两种不同的型号。1944年2月24日,希特勒下令将第二种型号命名为"Nashorn"(犀牛)。尽管缺少装甲防护,二者都为威力强大的88毫米反坦克炮提供了急需的机动性。“大黄蜂”和“犀牛”顶部敞开的战斗室仅依靠帆布来遮蔽风雨,而且缺乏一挺车体机枪,通常一挺MG34或MG42机枪会配备在车体内以提供近战防御。从1943年2月到1945年3月,由埃克特Alkett公司设计、德国埃森工厂Deutsche Eisenwerke制造的“大黄蜂”和“犀牛”自行反坦克炮产量很低,分别为20辆和474辆。最后它们逐渐被威力更大、防护更好的自行反坦克炮如Jagpanzer IV和Jagpanther所取代,但它们的战史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
http://dhyanshi.bokee.com/inc/7.jpg
虎式1
从外形上看,虎1方方正正,呈箱形结构,车体用轧钢焊接而成,装甲极为坚硬,达到贝式260,是二战中最硬的,在工艺上采用错齿交叠法,极大的提高了耐冲击性,正面装甲厚度为110毫米,在1000-600米距离,没有一种盟军现役反坦克武器可击穿它的主装甲.
虎1发动机为hl210p45型,后换装hl230p45,达到700匹,由于虎1全重达到57吨,机动性不好,最大公路速度只有45公里/小时.最大行程195公里,行动装置采用重叠负重轮,扭杆弹簧悬挂液压减震.
主炮为kwk36型88炮,1000米距离穿甲能力132毫米,1500米为123毫米.2000 米 110毫米,(相当出色 )炮口装有双隔板制退器,可减少70%的后坐力.炮长使用铰接式双孔瞄准镜,后改为单孔,放大倍数为 5.可快速发现目标.由于炮塔较重,旋转一周需60秒.主炮备弹 92发.
从 1942年4月至44年 6月,虎1共装备 了 501.502,503,504,505,506,507,508,509,510 独立重型坦克营以及党卫队 101,102,103重型坦克营.一般一个营拥有45辆.
42年 9月 21日502营 1连的四辆虎1投入列宁格勒地区的战斗,因使用不当未发挥作用.43年7月,182辆虎1投入库尔斯克会战,以连为单位,引导黑豹,4型进行攻击.6日,第505营与苏军107坦克旅相遇,虎1击毁了46辆t34,占尽上风.由于低估苏军的防御纵深,虎1受到重创,即使如此整个会战中,只有13辆虎1被完全摧毁,生存力之强令人瞠目结舌(徳军维修人员素质一流).44年6月诺蔓底登陆后,德国统帅部先后调集了671辆虎1进行反击,日尔曼猛虎创造了一系列战争史上的奇迹.(魏特曼的波卡基村之战至今仍是美军装甲兵的教材)由于盟军掌握制空权,加之数量众多,虎1损失惨重,7月就有195辆被击毁.44年5月2日,大徳意志师在罗马尼亚普洛耶什迪油田附近以一个虎连和一个黑豹连采用切断苏军步坦联系,快速出击的战法击毁了苏军350辆各型坦克,双方战损率为1比20.
http://dhyanshi.bokee.com/inc/9.jpg
“强虎”是一种能自行的重型迫击炮,主要用于城市巷战。
“强虎”是一种能自行的重型迫击炮,主要用于城市巷战。1943年10月至1944年9月,共制成了18辆。它以返修后送的“虎”式重型坦克为底盘,战斗全重65吨,乘员5人。它的最大特征是装1门短而粗的380毫米迫击炮(臼炮),身管长度仅为5.4倍口径,这种“矮脚虎”的尊容,在世界自行火炮中是十分罕见的。更绝的是,它的炮管有两层,可以更换烧蚀重的内层炮管。这是由于迫击炮的膛压较低才能行得通的。弹药基数为14发,弹种为榴弹/火箭弹,炮弹的重量达324千克,补充弹药是要利用车体后部的吊架,也算是一绝。辅助武器是1挺7.92毫米机枪。其正面装甲厚度达150毫米,但其他部位装甲较薄,成为“鱼腩”部位。“强虎”曾用于镇压华沙人民起义的作战行动中。
http://dhyanshi.bokee.com/inc/11.jpg
Ferdinand自行突击炮又称“象”式坦克歼击车。
Ferdinand自行突击炮又称“象”式坦克歼击车。该种歼击车的底盘在“虎”式坦克底盘研制的时候就已经有了。1941年5月26日,德国军方决定研制新型重型坦克,研制的代号为VK4501,由波尔舍和亨舍尔公司竞争,后来亨舍尔公司的样车VK4501(H)被军方选中,定型后便是“虎”式重型坦克。而波尔舍公司的VK4501(P)样车已经生产了90辆,公司的总设计师波尔舍博士向希特勒建议将这些底盘改装成重型突击炮(坦克歼击车)。1942年9月26日,希特勒批准了这一建议。随后,波尔舍公司利用VK4501(P)的底盘生产出90辆重型突击炮,最后命名为“斐迪南”坦克歼击车,后来又改称为“象”式坦克歼击车。
“象”式坦克歼击车装备有一门88mmPak43/2型火炮。首次使用就是在库尔斯克战役,德军装备了两个“象”式坦克歼击车营,分别是第653,第654装甲营,各营下辖“象”式坦克歼击车45辆。在会战第一天的进攻中“象”式坦克歼击车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由于这种坦克歼击车技术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没有设置自卫的机枪和一些机械问题,在突破苏军的防线后被苏军的步兵摧毁了。为了可以射击靠近它的苏军士兵,德军临时采取了在车体后部搭载装甲掷弹兵的方法,不过这带来的直接负面影响就是人员的巨大伤亡。尽管如此,“象”式坦克歼击车还是在库尔斯克战役中摧毁了苏军大量的坦克,自行火炮,并在德军进攻阶段取得一定的突破。可以说是德军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威力最大的一种坦克歼击车了。库尔斯克会战后剩下的50辆车都装上了MG34型7.92mm机枪,由机电员操纵射击。其后,“象”式坦克歼击车还参加了苏德战场上其它的战役以及在意大利的战斗。
“象”式坦克歼击车火力强大,防护性能超群,但是机动性却较差,而设计思想上的大胆创新,包括成功和不成功的,使“象”式坦克歼击车确立了它在世界战车史上应有的地位。
http://dhyanshi.bokee.com/inc/13.jpg
1931年,德军中的一些将领如海因里希.古得里安等,意识到建立装甲部队的重要性,以及需要一种轻型坦克来培训将来的装甲师作战人员。因此,在1932年德军向主要的公司提供了一种轻型坦克(5吨)的规格说明。设计者的主要经验来源于早期的一些“秘密”项目和与瑞典Lansverk公司的合作计划。
1933年,开始发展一种4——7吨的装甲车辆,为了不违反凡尔塞和约,计划被伪装为一种农用拖拉机的设计。通过竞争,Krupp公司的设计(LKA 1)被选中。该设计源于英国的MK.IV小型坦克底盘,德国在1932年从苏联秘密的得到了两辆该型坦克。在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德国与苏联在苏联的卡马河附近密切的合作发展装甲车辆。苏联在1929年从英国购买了两辆MK.IV坦克,并以其为基础发展了T-27坦克。Krupp的设计又做了适当的修改,在1933年夏,生产了五辆LaS底盘用于测试。随后,为其安装了炮塔。
1933年德军重整军备时,急需一种结构简单, 造价低廉且适合训练用的坦克以供新成利的装甲部队进行训练并从中吸取经验。 德国埃森( Essen) 和克虏伯 (Krupp) 兵工厂便及时提供了一种符合要求的LK-B1的原型车。此车受英国维克斯 (Vickers)六顿坦克影响甚大, 故外型上有多处象似。1934年2月三日完成第一次试车后,德国陆军即定购150辆,定其型号为 Pzkpfw I Model A。改进后的Model B型推出后, 德国陆军部再次大批定购(2000)辆。至1935年10月,三个装备I号坦克的德军装甲师组建完毕。一号坦克是一种小型的双人坦克,即使以当时的观点去评价,它也无法符合最基本的坦克设计原则。车身装甲极薄,且有许多开口,缝隙和接合处,使得这种坦克很不经打。引擎的马力也不足且又采用连杆式减震系统,这又使得该型坦克的机动型不甚了了。由于车身尺寸被尽可能地缩小,使得乘员待在里面很不舒服。驾驶员由车旁边的舱门爬进去,而车长则从炮塔上方进入。由于在舱盖合上的情况下,车长的视野非常糟,故车长通常都要将半个身体完全暴露在外面,这是极其危险的。不过,大多数的一号B型坦克已用无线电联络,这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当时许多国家的坦克之间都靠手势和旗语联络,甚至连在卫国战争初期的很多T-34/76坦克分队都是如此)。
在1934年2月的进一步测试中,改进了LKA 1(LaS)的设计,命名为PzKpfw I Ausf A,在4月投入了生产,并生产了15辆,古德里安向希特勒展示了这些坦克。1934年,一辆PzKpfw I Ausf A的样车卖给了匈牙利。1942年,匈牙利可能又购买了几辆用于训练。也有少量出口到芬兰。该坦克也装备了克罗地亚军队。
I号坦克首次在实战中登场是在1936——38年的西班牙内战期间。大约100辆(Ausf A/B)型坦克随“秃鹰军团”和佛朗戈的军队作战。但实战中发现它远非T-26和BT-5的对手。部分坦克被缴获,并改装了法国25mm火炮。在西班牙内战期间,I号坦克都装备的20mmBreda火炮,德军最高统帅部利用西班牙内战的机会测试它们的新武器和闪电战术。I号坦克经实战证明,它的装甲太薄,仅能防护一些轻武器,它装备的双管火炮也威力不足,无法与步兵部队对抗,在战斗中它几乎没有什么作用。
http://dhyanshi.bokee.com/inc/15.jpg
1934年,德军开始发展一种10吨重装备20mm炮的装甲车辆。在1935年初,许多德国厂商都提供了他们的原型车设计,如Krupp、MAN(只有底盘)、Henschel(只有底盘)、戴姆勒——奔驰(农用拖拉机改进而来)。Krupp第一个拿出设计方案,是放大了的LKA I版本,作了少量的改动,装备了新的武器,但该设计被否决。随后,决定利用MAN的底盘和奔驰的外壳。在1935年末,MAN生产了最初的10辆Las 100坦克,后来改名为Ausf a1。它比I 号坦克大,但仍是作为轻型训练坦克,由于III号和IV号坦克生产的延误才投入了战斗。最初的型号Ausf a1/a2/a3/b是早期生产的,主要用于测试,但仍服役到1941年中期。Ausf a1/a2/a3装备了Maybach HL 57 TR发动机,而Ausf b是HL 62 TR发动机。从1935末年到1937年3月,它们共生产了超过110辆。它们的悬挂系统由I号坦克发展而来,由三对负重轮组成,外部有一钢架联结。这几型坦克只是在发动机和冷却系统上有差别。
1937年3月,新的Ausf c出现了,带有新的悬挂系统,由五个独立的负重轮组成,这成为以后的II号坦克的标准。Ausf c生产了约2000辆,主要用于训练和作战,它是主要的生产型号。在1938年5月,生产了Ausf D/E型,才用了Famo/Christie悬挂系统。1940年,由于D/E型缺乏越野能力,它们退出了服役,被改装为辅助车辆。从1940年到1943年,又发展了Ausf C的新的改进型,即Ausf F/G型。
II号坦克由不同的厂商生产,Ausf a1到b有MAN和奔驰生产,Ausf c到C由MAN、奔驰、Henschel、Wegmann、Alkett、MIAG和FAMO生产,AusF D/E由MAN生产,Ausf F由FAMO生产,Ausf G由MAN 生产。所有的II号坦克都装备20mm的KwK 30 L/55或新的KwK 38 L/55(都是由原来的Flak 30/38 20mm火炮发展而来)。在北非的II号坦克都对通风和过滤系统做了改进。一些标准的Ausf A/B/C型还加装了烟幕发射器,并同Flammpazer II在1941/42年的苏联参战。
http://dhyanshi.bokee.com/inc/17.jpg赫赫有名的“豹”式坦克
Ⅴ号“黑豹”式坦克(或“豹”式)被推出的起因就是苏德战争初期的“T-34危机”。德国原有坦克战术性能偏重机动性,不太重视火力和防护,在“闪电战”运用的初期其性能尚可,但进入苏联战场,面对火力和装甲强大的T-34和KV-1后,德国的Ⅰ、Ⅱ、Ⅲ、Ⅳ号坦克,以及35t、38t等就面临被动挨打的地步。除加紧改进Ⅲ、Ⅳ号坦克外,古德里安等将领在1941年底的时候强烈要求研制新型坦克。1941年11月25日,希特勒命令戴姆勒-奔驰、MAN等公司研制30吨级坦克以对抗T-34/76。
奔驰公司先后研制出VK3001和VK3002原型车,但由于和T-34/76过于相象,以会导致战场识别困难的理由都被否决。MAN公司也推出了VK3002原型车,和奔驰公司的VK3002一同在希特勒生日1942年4月20日那天向希特勒进行了展示,而后MAN公司的设计最终获得批准。VK3002原型车的炮塔象T-34坦克一样置于车体前部,但后来生产的炮塔都置于车体中部,因此“黑豹”式可以拥有更长的火炮身管,具备了火力性能上的先天优势。1942年12月,“黑豹”正式生产型投产,被定为PzKpfw V Ausf D型,次年1月首批“黑豹”D型出厂。此时的豹式以远远超出原先设计要求的30吨级,前装甲也由最初要求的60mm增加为80mm,坦克全重达到了44吨。“黑豹”与先前的德国坦克截然不同,最先采用了倾斜装甲。豹式坦克采用了660mm宽履带,强力的发动机(从D2开始更换装了高达700马力的HL 230P30发动机,此发动机成为豹式的标准动力装置),机动越野性能非常优秀。
http://dhyanshi.bokee.com/inc/21.jpg“猎虎”坦克歼击车
“猎虎”坦克歼击车 “猎虎”坦克歼击车是1943~1945年间生产的。在二战期间,德国人善于利用现成的坦克底盘改装成自行火炮,并且使自行火炮的口径超过原来基型坦克的火炮口径。“猎虎”以“虎王”重型坦克为底盘,火炮口径也由原来的88毫米增大到128毫米,身管长为55倍口径,这使得“猎虎”成为二战时德军威力最大的坦克歼击车,它所发射的穿甲弹可以击毁二战时期所有重型坦克的主装甲。弹药基数38发。“猎虎”的前装甲厚度达到250毫米,成为二战时期装甲车辆最厚的装甲,即使是超重型的“鼠”式坦克,前甲板也只有205毫米厚。这样一来,使“猎虎”的战斗全重达到71.7吨,乘员人数为6人。尽管它的威力十分强大,防护性能超群,但是机动性相当差,最大速度只有38千米/小时,越野速度只有17千米/小时,再加上它的生产数量只有70辆,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很有限。“猎虎”的意义在于,它是二战中重型自行火炮的代表。
http://image2.sina.com.cn/jc/pc/2003-09-25/28/3_27-28-427-709_20030925162752.jpg“猎豹”自行火炮
德国的“猎豹”自行火炮,被称为“二战中德国最好的自行火炮”
“猎豹”坦克歼击车 “猎豹”坦克歼击车,是二战后期德国著名的自行火炮。西方的军事评论家称,“猎豹”“可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好的坦克歼击车,肯定是德国最好的坦克歼击车”。话虽然罗嗦些,但这一评价着实不低。
“猎豹”坦克歼击车,以著名的“黑豹”坦克为底盘,战斗全重45.4吨,乘员5人,主要武器是1门71倍口径的长身管88毫米火炮,可以击穿二战中重型坦克的主装甲。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火炮采用了两节炮管,可以很方便地更换磨损较快的一节炮管。弹药基数为60发,全部为穿甲弹。火炮的方向射界较小,左右各11度,最大仰角为14度,幸好车辆的转向性能不错,可以弥补火炮射界的不足。其动力装置和基型车一样,为515千瓦的汽油机,但变速箱作了改进。炮车的最大速度为46千米/小时,机动性相当不错,正面的防护也很出色。它的缺点是交替排列式负重轮结构复杂,常出毛病,侧面的装甲防护较弱,盟军的坦克常常绕到“猎豹”的侧面将它的负重轮打坏或将其击毁。由于盟军对军工厂的猛烈轰炸,“猎豹”坦克歼击车的装备数量仅为382辆。
“猎豹”坦克歼击车的出现还说明,以一种成功的坦克底盘,装上威力更大的火炮,制成自行火炮,往往是二战中很常见的一种做法。
http://dhyanshi.bokee.com/inc/24.jpg
PzKpfw III.A战斗坦克
早在1933年,希特勒就下令德国各军工公司研制一种重15t,装备有37mm或者50mm火炮的装甲指挥坦克。古德里安打算让这种坦克成为德国新组建的装甲师的主力装备。1936年,苯兹公司在柏林制造出第一辆原型车,其他公司也制造出他们的样车。1937年5月,苯兹公司制造出第一辆PzKpfw III.A战斗坦克。其后又有3种改进型:B,C,D型。不过PzKpfw III.A,B,C,D这4种型号都属于试验型,生产量很小。1939年德国开始生产E型,这种型号是正式装备部队的初生产型,后期的E型开始装备一门50mm短身管火炮,这个型号是德军入侵波兰的主力坦克。到1941年,德国又开发了F,G,H这3种型号的PzKpfw III战斗坦克。它们统一的编号为Sd.Kfz.141,这几种型号的III型坦克和以后J型早期型都装备短身管50mm或者37mm火炮。1941年到1943年之间PzKpfw III战斗坦克又增加了4种型号:J,L,M,N型。除了N型和J早期型,都安装一门长身管50mm火炮。J,L,M统一编号为Sd.Kfz.141/1。而在1942年至1943年间生产的N型则是装备一门短身管的75mm火炮,它的编号为Sd.Kfz.141/2。在它的12种型号中J型是生产量最大的,分两批一共生产了3OOO余辆。到1945年,各种型号的PzKpfw III战斗坦克大约生产了6000辆(有些资料上说有12000辆之多)
德国利用PzKpfwIII坦克的底盘生产多种变型车,其中最出名的是StuG III系列突击炮,另外还有自行榴弹炮,喷火坦克,指挥坦克以及观察坦克等。
PzKpfw III型战斗坦克从1939年装备德军开始一直使用到1945年。在1943年下半年以前它一直是德军活跃在各战线的主力装备。它作为德军装甲师主要装备参加了入侵波兰,法国战役,北非战役以及入侵苏联的行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和中期,PzKpfw III战斗坦克无疑是德军的重要装备之一。
http://dhyanshi.bokee.com/inc/26.jpg
Perzf-Ⅳ型坦克(PzkpfwⅣ)即Ⅳ号坦克,为二战德军装甲部队的主力武器之一
Perzf-Ⅳ型坦克(PzkpfwⅣ)即Ⅳ号坦克,为二战德军装甲部队的主力武器之一,是战争期间唯一保持连续生产的坦克。希特勒于1934年下令开始研制装备75mm火炮的Ⅳ号坦克,Ⅳ号坦克的研制目的主要是作为对轻型坦克的火力支援。1937年10月第一辆A型坦克出厂,战前Ⅳ号坦克的A、B、C型仅有小批量生产,大多用于测试和训练,但波兰战役中的部分参战坦克受到部队的高度赞誉。1939年10月D型投产,成为最初的生产型。1940年E型投产,1941年F型(F1)投产,Ⅳ号坦克F1型之前主要武器皆为短身管的75mm火炮。至苏德战争开始时,Ⅳ号坦克装备数量不过数百。
1943年H型和J型投产,进一步提升了火力和防护,产量均超过3000辆,在数量上逐步取代Ⅲ号坦克成为德军装甲部队的主力。在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西西里岛、诺曼底、阿登等战役中,Ⅳ号坦克一直是冲锋陷阵的主力之一。由于德国生产能力不足,因此结构简单、性能稳定的Ⅳ号坦克一直保持了批量生产,以弥补德军“虎”式、“黑豹”式数量的不足。整个战争期间,Ⅳ号坦克总产量达8000辆以上。
此外,Ⅳ号从战争初期开始就推出变形车,包括旋风式自行高炮、野蜂式150mm自行榴弹炮、熊式155mm自行榴弹炮等。最重要的当属以Ⅳ号底盘发展的驱逐战车,安装了75mm和88mm反坦克炮,简称“Ⅳ驱”。这些变形车数量达2859辆,在各个战场的德军装甲兵团、装甲炮兵以及步兵部队中都有广泛使用。
战后,一些Ⅳ号坦克以及Ⅲ突、Ⅳ驱等被叙利亚等国家购买,参加了早期的中东战争,到1967年仍可在戈兰高地战场看到Ⅳ号身影。
http://dhyanshi.bokee.com/inc/28.jpg
[ 本帖最后由 夜叉丸 于 2006-12-31 12:29 编辑 ] 沙发啦 ~~~~~~~~~~~ :(hehe 很详细,学习中··········:(hehe 大开眼界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