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y30002001
发表于 2007-8-8 11:23:26
照顾孩子25个需纠正的误区 [下]
爱宝宝误区 早教篇
专家指导/鲁杰(幼吾幼儿童教育中心心理咨询师,北师大儿童心理发展研究所硕士) 文/林南
家里有小宝宝,做父母的一定特别开心,虽然做父母的都爱孩子,但不知不觉中,也会走入误区。
不准掰手指数数
有些父母、幼儿园老师,教宝宝数数时,看见他们掰着手指头数,就会要求他们放下手,要求心里记。心理学家说,这种教宝宝数数的方法,并不科学。
心理学家认为,2~5岁幼儿的数指拍罘⒄梗ǔJ怯煽谕肥迹缓笫堑阕攀滴锸酉吕春⒆幽芄煌扑愠鲎苁詈螅攀歉莩橄蟮挠镅允帜萌∠嗟鹊氖滴铩?BR>
幼儿掌握初步的数概念,需经过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由具体到抽象是幼儿对周围事物形成各种概念的一般认识过程。所以在教的幼儿数概念时,要从具体出发。从具体出发,就是要从接触具体的事物开始,从亲自摆弄、接触、看具体事物中获得有关物体数量方面的感性经验开始。这种对数量的感性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幼儿形成抽象数概念。
正确做法:数数时不妨让他们数数手指、衣扣、玩具等等,让他们从具体的东西开始。
过分溺爱
有时候,父母的精心呵护反而会“伤”了宝宝。比如,有些父母,总怕宝宝走着会摔倒,会累着,于是喜欢用车推着宝宝或是抱着宝宝。这样一来,宝宝活动量小,协调能力、大肌肉的锻炼都不够,活动能力就特别差。宝宝吃饭、穿衣、收拾玩具,家人总是包办代替,会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宝宝和小朋友发生争执,父母挺身而出,为宝宝讨公道,
这种看似对宝宝的爱,会使宝宝今后生活能力差,社交能力差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
其实,孩子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他们需要运动和交流,甚至稍微还要有一点冒险,这样才能充分发掘他们身上的各种潜能。
正确做法:放开手,让宝宝自己收玩具,自己吃饭、摔倒后自己爬起来,能使宝宝更快乐,更有成就感。
过分专制
有的父母认为管教宝宝,就要从小做起,让宝宝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宝宝想要红色的玩具,妈妈却认为绿色的好看,于是买下绿的。宝宝想看天线宝宝,妈妈却认为另外的历史故事更有意义,一切都是家长做主,宝宝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不听话就会挨批评。日久天长,宝宝就会变得畏畏缩缩,心里总是处于被压制状态,从而局限了宝宝的智力发展,宝宝变得胆小、怕事。
正确做法:假如宝宝提出的要求合理,尽量尊重宝宝的选择,而不要把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宝宝。
拔苗助长
有的家长对宝宝的智力发展和成长期望值太高,在教育宝宝的过程中操之过急,不遵循宝宝身心发展和智力成长的规律,“拔苗助长”,却往往适得其反,造成宝宝负担过重,难以适应压力而产生消极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比如,有的家长让2岁的宝宝学英语,让3岁的宝宝背唐诗、做数学题,这种方法不值得推广。
正确做法:对孩子来说,学就是玩,玩皮球锻炼宝宝的眼、手、脚协调能力,玩积木锻炼宝宝的创造力,玩插片锻炼宝宝的动手、动脑能力。这些能力都有利于今后的知识学习。
完全照书本养孩子
许多年轻父母多数以书为标准喂养孩子,有的过分认真地执行书本上的要求,认为这样才是科学的。比如书上说8个月会爬、1岁半会串珠子,如果自家的宝宝不会,就异常着急,以为是宝宝的智力发育有问题。其实,书本上的知识和要求不一定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相符。有的可能说话早些,有的可能走路早些,每个宝宝的成长路线都是不一样的。
正确做法:把书作为参考,一旦觉得宝宝与书上说的哪点不一样时,不要着急,综合考虑宝宝的发展,比如不会爬是不是因为穿得多啦,不会说话是不是因为没给他说话的机会。
以孩子为中心
有些父母在吃饭时,有好吃的要先给宝宝,宝宝要爱吃哪样,父母就不能动。这样一来,宝宝觉得只有这样才是正确的,如果哪天父母吃了他爱吃的东西,他会哭闹,而且宝宝会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也会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只有自己重要。这样的宝宝会变得不懂分享,不懂爱。
正确做法:把宝宝看成是家庭成员之一,吃东西时,无论父母爱吃与否,也要让宝宝分给每人一份,让宝宝学会分享,懂得关爱。
满足孩子的所有愿望
宝宝想要某个玩具,想吃麦当劳,父母一定要满足他吗?不一定。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会让宝宝觉得一切太顺利,而太容易获得的东西人往往不珍惜,而且从中获得的乐趣也没了。
正确做法:宝宝想要买某个玩具,可以对他说,假如坚持一周都去幼儿园,妈妈就买给你。要是宝宝想吃麦当劳,可以告诉他生日的时候在这里开生日PARTY。这样让宝宝有一种期待,有一种追求的愿望。父母要注意一定要实现自己的承诺,不能骗宝宝。
父母替宝宝道歉
二三岁的宝宝一起玩时,宝宝把别人打哭,这时有些父母会挺身而出,替宝宝道歉。这样一来,宝宝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而且也没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他长大后不会自己承担责任。
正确做法:做错的事情,父母要及时纠正宝宝,因为宝宝不知道哪样做是正确的,哪样做是错误的,正误都需要父母指引。告诉宝宝打人是不对的,要向人道歉,让他自己承担后果,这样才能让他记住,明白对与错。
与出生不久的宝宝说话没必要
父母是孩子学习语言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语言发展有深刻影响。婴儿听觉研究专家发现,婴儿脑内的“听觉地图”大概到1岁左右完成,在此期间,给零岁婴儿输送越多的有意义的声音,越能促进婴儿脑内主管听觉的神经元的敏感性。另外,还有研究表明,婴儿获得的词汇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亲对婴儿说话的数量。
正确做法:当给宝宝穿衣服时,当给宝宝喂奶、换尿布时,要和宝宝说话,告诉他:“妈妈在给你换衣服,凉不凉啊?伸伸小胳膊、抬起头”等等。也就是说尽可能地与孩子多说话,这是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所必不可少的。当到了一定时候宝宝的语言会突然爆发,于是很多话都会说了。
父母的冲突不会影响婴儿
大多数爸爸妈妈都知道,夫妻当着学龄期孩子的面吵架是一件令孩子紧张的事。但他们中的许多人并不知道,当着初生婴儿或尚不会说话的婴儿争吵,也会影响到婴幼儿的思想或情绪。
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当家庭中父母冲突升级时,8个月至2岁间的孩子都会变得非常着急,并懂得要努力去阻止父母间的冲突。2岁以上的孩子,在目睹父母之间或陌生人之间的吵架场面后,会很快地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模仿大人气势汹汹地说话和争斗,行为举止变得非常粗野。由此可见,父母应尽量避免在任何年龄的孩子面前争吵。
正确做法:当在宝宝面前时,父母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如果觉得克制不住,索性走出家门,当情绪平静了再回来。不要当着宝宝的面大吵大闹。
物质奖励
奖励孩子本质上并不是坏事,但是,你必须明智地去选择何时何地用何种奖励。如果孩子做什么事都期望获得物质奖励,那么没有得到物质奖励的时候,孩子就会变得灰心丧气,他们甚至会认为没有物质奖励的事情不值得去做。物质刺激的确能对幼儿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使孩子有高度的积极性,可是产生的效力却是短暂的。家长只考虑物质刺激给幼儿带来的短期效应,而未考虑给幼儿造成的危害。从长远来看,这种手段注定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当幼儿受到多次物质刺激后,就会变得越来越依赖于物质刺激,甚至做一点普通的事也是如此。因此,家长应当慎用物质刺激,而多用精神鼓励的方法,给幼儿以精神上的激励。
正确做法:当宝宝能按时起床,自己穿衣服时,父母要及时表扬,夸他:“你真棒!”或是亲一亲他。
sky30002001
发表于 2007-8-8 11:24:45
过量摇晃宝宝容易损伤其大脑 当今许多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因而孩子成为整个家庭的宝贝,养育时倍加呵护。殊不知,有些习惯会在不经意中影响到孩子的健康发育,给孩子带来损伤。
摇晃出来的脑损伤
春蓉生下小宝宝琨琨后,一家人高兴不已,这个抱着逗一逗,那个抱着像荡秋千似地摇呀摇的,长期下来,宝宝养成了不被摇晃,就哭闹着不睡的毛病。就是躺在摇篮里,也要较大幅度地摇晃着,才能入睡。宝宝4岁时,虽然个头与同龄孩子没有什么不同,可说话还在咿呀学语,就连最简单的“爸爸、妈妈”都说不清楚,反应迟钝,智力发育也比其他同龄的孩子相差了许多。
经过医生对琨琨全面检查,以及对上辈三代家族病史的详细询问,终于找到了原因,是由于婴儿时期,摇晃震荡过度造成脑损伤,患上了“婴儿摇晃震荡综合征”,影响到智力的发育。
医生点评
在正常情况下,婴儿头部的体积和重量占全身的比例远比成人大得多,婴儿头长占身体的20%,而成人约为10%。婴儿大脑蛛网膜下腔的间隙较大,颈部的肌肉力量较弱,韧带弹性较差,颈椎也未完全骨化,难以承受较大幅度的摇晃和高抛的震荡。如果不停地摇晃婴儿,或是将婴儿一次次地抛起来又接住,便容易使婴儿头颅内的脑组织随摇晃或高抛的晃动,与较硬的头颅相撞,从而引起脑损伤。婴儿可能出现拒奶、嗜睡或容易脑怒,严重者可出现突然昏迷、呼吸困难、喷射性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婴儿摇晃不当导致的后果是严重的,有可能造成孩子明显的智力下降、严重的运动障碍、失明和大脑实质性的损伤,如脑萎缩、脑软化、脑囊肿等。
小贴士
把婴儿放在摇篮里或者抱在怀里, —边哼着甜美小调,一边轻轻地、舒缓地摇一摇,能促进婴儿神经反射和运动器官的健康发育。切莫过度摇晃、高抛或震荡婴儿。
小儿进餐规矩不可少 常听一些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好好吃饭,一顿饭孩子跑来跑去,要追着喂很长时。还有些孩子偏食、挑食,喜欢吃的就吃很多,不喜欢吃的,怎么劝也不吃一口。结果孩子可能出现营养不良或微量元素缺乏,爱生病。其实这些都是因为父母对独生子女过度溺爱,无原则地迁就,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要想小儿身体好,必须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给他定出进餐规矩。
第一.要养成小儿自食的习惯。从几个月大让他抱着奶瓶吃奶,过渡到一岁拿杯子喝水至一岁多就让他开始学习拿勺吃饭。自食引起孩子极大的兴趣,及对食欲的强烈刺激。开始时拿勺喂,慢慢地孩子能自己吃饮时,就不用喂了。两岁半以后小儿完全可以自己吃饱。
第二.一定要孩子坐在一个固定的位置吃饭,不能跑来跑去,也不能边吃边玩,否则进餐时间过长影响消化吸收。如果在饭桌上与大人一起吃,不要让他成为全桌人注意的中心,大家都吃得很香定会感染孩子,增加他的食欲。
第三.少吃零食,特别在饭前一小时不能吃,因为零食营养价值低,也影响小孩的食欲。有些孩子只吃零食不好好吃饭,造成营养缺乏症。
第四.不许挑食,不能偏食,如果小儿不爱吃什么东西,要给他讲清道理或有讲有关的童话故事(自己编的也可以),让他明白吃的好处和不吃的坏处,但不要呵斥和强迫。家长也千万不要在饭桌上谈论自己不爱吃的菜,这对孩子有很大影响。
第五.不要暴食,好吃的东西要适量地吃,特别对食欲好的孩子要有一定限制,否则会出现胃肠道疾病或者“吃伤了”,以后再也不吃。
除了以上几点以外,如果要让孩子吃好,家长还应注意孩子的饮食质量,饭菜的色香味俱全会大大增加孩子的食欲。如果嫌麻烦,每天凑合着与大人一起吃,有些孩子会养成对吃饭不感兴趣的毛病。
小心随春而至的四种病 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它标志着风和日丽、万物复苏的春天到来了。但初春气候变化无常,是一年中最不稳定的季节。同时,人的机体经过严冬的蛰伏,免疫力和抗寒能力均有明显的下降,这就为各种病菌的侵入铺垫了温床。按以往的情况,有四种疾病会随春而至,人们一定要提高警惕,精心预防。
甲型肝炎
春季是甲型肝炎的好发季节。在这段时间里,特别是在接触甲型肝炎病人半个月至一个月后的时间里,凡出现发热,没有其他原因,如吃得过饱、吃了油腻食品、夜间睡眠不足等可以解释的吃不下饭,甚至饭后恶心、呕吐、乏力,连上一步楼梯都感费力、面黄、小便像浓茶等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流行性出血热
这是一种冬春季急性传染病。目前对这种病尚无令人满意的特效药物,病后不及时诊治,病死率相当高。在这个季节,一旦出现突然畏寒、继之高热、面红、颈红、胸肩部红、貌似醉酒、伴有头痛、眼眶痛、腰痛和皮肤粘膜有出血点的病人,应及时求治。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简称流脑,俗称脑膜炎,是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男女老幼都可得病,其中儿童为多。在流脑好发的季节里,一旦发现突然高热、头痛、喷射状呕吐、惊厥和皮肤粘膜有出血点的病人,应加以注意。该病患者居室应开窗通风,病人使用的被褥应在太阳光下曝晒消毒。
风疹
风疹多危害幼儿及胎儿,怀孕妇女特别是妊娠早期得了风疹容易引起胎儿畸形。此病多有发热,体温不太高,1—2天后面部、颈部皮肤出现淡红色疹子,在24小时内迅速蔓延至全身,但手掌、足底大多无疹子。在风疹好发季节里,孕妇尽可能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外出时尽可能戴口罩。
黄金季节,为孩子补充微量元素 据2005年统计资料表明,34.2%的孩子低钙,46.3%的孩子低锌,17.6%的孩子缺铁,10.62%的孩子铅超标。健康体检还表明,这些孩子中40%有消瘦体弱、口唇白、头发黄、个头矮和腿痛等症状。
据了解,近日儿童医院每天接诊查微量元素的儿童都在近百人以上,这使得往年5至8月份微量元素检查的高峰期提前到来。据专家介绍,微量元素在人体内为动态表现,受饮食、疾病、生长快慢、需求量大小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如缺锌可使孩子食欲降低、生长发育迟缓、抵抗力差等;缺铁会损害儿童智力发育,使婴幼儿易激动、淡漠、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还可造成儿童、青少年注意力、记忆力异常等;缺钙可引发生长发育迟缓、骨骼畸形、牙齿发育不良等。
医生提醒父母,春季是孩子长个子的黄金季节,进入春天孩子身体生长发育较快,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也相对增加,父母要注意让孩子均衡饮食,肉类、谷类、奶及奶制品、水果蔬菜合理搭配,要避免和纠正孩子挑食、偏食等不良习惯。
sky30002001
发表于 2007-8-8 11:26:17
小儿春季常见病防治-1- “哈啾!”清脆的喷嚏声音,敲开这季春天的序幕。俗话说:“百草回芽、百病发作”,还来不及赏灿烂春花,来势汹汹的各种疾病,已经让人喊饶。查看近日的报纸、网络,有关春季疾病防治的文章又开始占据不少的版面了:
PART1:医在春天,直击小儿春季的常见疾病
五大原因让春季成为疾病好发时
1、冬天里,身体渐渐对寒冷习惯了。春天天气转暖,人体内部系统却还来不及调整适应。
2、春天主生发,万物皆蠢蠢欲动,细菌、病毒等亦随之活跃。
3、不按牌理出牌的古怪天气,忽冷忽热的温度变化,四处飞扬的花粉等也是春季致病的诱因。
4、初春蔬菜品种较少,宝宝胃口也较差,容易缺乏营养。
5、春季开学后,幼儿园狭小的空间里,病原很容易相互传播。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对付春季多发病、常见病的“上上策”。在此,我们就将针对三大类十几种小儿春季常见病提出治疗、居家护理之策。
第一大类:传染病
春天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许多传染病都会引发危重并发病。因此在春天,传染病是宝宝们的首要大敌。
疾病名称:流行性感冒
病征:从感染病毒到发生症状,潜伏期数小时到2天。绝大多数患儿发病突然,先是出现发冷、寒颤等症状,随后发烧,体温升高至摄氏39℃以上,持续3-5天,并伴有头痛、全身酸痛、疲倦、咽干、咽痛、咳嗽、咳痰、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疾病症状。
治疗:在治疗上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以缓解症状为主。例如初起流鼻涕、打喷嚏症状较重时,可以吃些治感冒的药;咳嗽、咳痰等症状较重时,可选用祛痰和止咳药物;出现高烧,可吃些退热药。
居家护理:
·注意多补充水分、多休息;饮食注意营养均衡、易消化,发病前期以清淡为主,通常可在一周内痊愈。
·若发现宝宝高热持续不退或热退后体温又上升,同时出现咳嗽、喘息、面色发白或青紫时,有并发喉炎、气管支气管炎和肺炎的可能,要立即就医。
疾病名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病征:简称“流脑”。具有较强的传染性,6岁以下患病率尤高。流脑季节性明显,3-4月是发病高潮。潜伏期多为2-3天,最长可达1周。其特点是起病急,突然发热,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皮肤瘀点及抽搐、颈部僵硬等异常症状。严重的可在数天内死亡,或留下脑性瘫痪、脑积水等后遗症。3岁以下婴幼儿除发热、呕吐以外,常常拒食,并伴有腹泻、睡眠不安、尖声喊叫,容易误认为是消化不良或上呼吸道感染。
治疗:脑膜炎双球菌对磺胺类与青霉素类抗生素相当敏感。经过抗感染和对症治疗,可在1周后逐渐痊愈。
居家护理:
·饮食宜给予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要保证充足的水分,尤其是服用磺胺药物的宝宝要多饮水。
·保证房内空气新鲜。
小儿春季常见病防治-2- 疾病名称:猩红热
病征:高发于冬末春初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此病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而以2-10岁幼儿为最高。(1)轻型:发热不高,有咽炎,出疹期短,皮疹少而稀,往往未引起注意而自愈,常在出现皮疹脱屑或并发肾炎后才知道患了猩红热;(2)中毒型:病势发展迅速,突然高热,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常有惊厥、昏迷、呕吐、烦躁不安,有时可迅速出现休克。皮疹很快遍及全身,且常有出血点。(3)脓毒型:较中毒型症状更重,患儿有高热、烦躁不安,咽峡炎加重等症状,但此类患儿现已极少见。 www.6park.com
治疗:一般卧床休息,供给充分营养和水分,症状严重的宝宝可输液,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的首选药物。
居家护理:
·居室应注意阳光充足和空气新鲜,保持安静。
·生病的宝宝最好卧床休息,进食流质软食,多喝水。
·注意口腔卫生,每次饭后漱口。
·出疹期间,要加强皮肤护理,如剪指甲以防抓破皮肤,若宝宝因皮疹常感瘙痒,可涂抹药水以止痒。
疾病名称:麻疹
病征:以冬春两季最为多见。麻疹病毒经呼吸道侵入人体后经10-12天发病。典型症状是在3-5天内发热至38-39℃,怕光、流泪、流鼻涕、咳嗽等,与患感冒相似;经3-4天,鼻炎、咳嗽加重,眼结膜充血,同时在口腔颊粘膜上有白色斑点,大小不等,称为麻疹粘膜斑,后按顺序发出疹子,一般先从耳后、前额、发际部开始,逐渐波及脸部。如果疹子顺利出齐后即开始消退,疹退处见麦麸状的细微脱屑,体温也随着下降,恢复正常。疹退后留有棕色色素沉着,1-2周后完全消失。一旦麻疹治愈,可获终身免疫。
治疗:无并发症的麻疹患儿不必住院治疗,但因患儿在出疹的5天内传染力很强,必须严格隔离。若患儿高烧不退,咳嗽加重,呼吸急促,有可能并发了肺炎,如果在出疹过程中患儿声音嘶哑,喝水即呛咳,这是并发喉炎的前兆,这些并发症都要及时就医。
居家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给患儿保暖。
·在发热出疹期间,多喝水,这样可以使皮疹易于发透,又利于体内毒素的清除。
·给予易消化又营养丰富的食物,特别要注意维生素A的补充。
·发热有助于皮疹透发,所以出疹期高热不退可用小量的退热药,但体温不要降得太低,维持在38℃左右。
·在恢复期除少吃油腻的食品外,无需忌口,每天可用温开水将毛巾浸湿擦净鼻和眼睛。
疾病名称:流行性腮腺炎
病征:又称“痄腮”,以春季为发病高峰。发热(有时可不明显),腮腺部肿痛,一般先见于一侧,大多在1-2天后对侧也肿大,部分患儿仅有颌下腺肿而无肋腺肿者。多数一周内可痊愈,而且获得终身免疫。
治疗:无并发症的宝宝无需就医,只需在家中隔离护理,到腮腺肿大完全消退为止。若发现宝宝高热不退、呕吐频繁、头痛、精神痿糜、嗜睡,要警惕并发脑膜脑炎,需及时送医院诊治。
居家护理:
·宜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多饮水。
·不要给宝宝吃酸性食物,因为酸性食物可加重疼痛。
·用冷毛巾挤干水后轻轻地贴在肿胀的部位袋,可减轻疼痛和肿胀。
sky30002001
发表于 2007-8-8 11:27:46
小儿春季常见病防治-3- 疾病名称:百日咳
病征:多见于5岁以下的小儿,传染性极强,而且时间长。发病期有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后伴有深长的鸡鸣呼吸声(又称为鸡鸣尾声)或伴有呕吐。病愈后可获终身免疫。
治疗:在初咳期可用抗生素治疗,减轻症状,但在痉咳期则抗生素并不能缩短痉咳的病程。
居家护理:
·居室要安静,空气新鲜,阳光充足,避免受凉。
·少吃多餐,选择易于消化吸收。
·宝宝的衣服被子要常洗常换,必要时用紫外线消毒空气。
·不要随便给宝宝服用止咳药,不祛痰而强行止咳是很危险的。喂奶时若发生阵咳,等阵咳过后再喂,防止窒息。
疾病名称:风疹
病征:多因与患儿直接接触传染所致。患儿被传染后,隔10-21天才发病,开始有咳嗽、流鼻涕、发热等症状,体温一般在38-39℃之间,在发热的当天或第二天出现疹子。疹色往往在1天内,从面部开始很快布满全身,四肢较少。一般待疹子出齐就退热。疹子数没有明显脱屑,也不留色素沉着,通常体温不高,患儿精神较好。风疹发病较轻,全病程2-3天。得过风疹可持久免疫。
治疗:无需特殊治疗,在体温较高时需要卧床休息及多喝水。少数患者可并发中耳炎、咽炎、支气管炎、肺炎、扁桃体炎、关节炎或心肌炎、脑炎及肝炎等,需及时送医。
居家护理:
·可根据宝宝的精神状态喂奶,如果以往喝牛奶的要多加点水,调得稀一点,吃饭的婴幼儿可吃稀饭或半流质饮食。
·如咽痛,可用温热盐水漱口,发高热而伴有头痛者可服解热剂。
疾病名称:小儿急疹
病征:又称婴儿玫瑰疹,经呼吸道感染,但传染性不强,多见6-18个月的婴幼儿,以春秋季为发病高峰。被传染以后4-8天,小儿突然高热,几小时内可达39-40℃,经3-5天忽然下降。此病的特点是一开始退热时即出现皮疹亦,皮疹为玫瑰色丘疹样,大多稀疏分明,先见于躯干,渐渐布及全身,手足,脸部较少,皮疹在24小时内出齐,1-2天内完全退尽,不留色素,不脱屑。
治疗:高热时可以给解热剂,若高热持续不退,患儿头部可用冷湿敷,并用退热剂。
居家护理:
·高热对发疹是必需的,因此不建议退热过低,应多喝水,多休息;
·断奶宝宝患病期间的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
第二大类:过敏症
春季里空气干燥,加上风多、风大,花粉、飞絮的扩散量也大,过敏体质是宝宝在容易诱发哮喘、皮炎、结膜炎及鼻炎等。
疾病名称:过敏性哮喘
病征:发病年龄80%在5岁以前,且有逐渐提前的趋势。其典型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呼吸困难、哮鸣和咳嗽,有时咳嗽为唯一症状。哮喘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经数小时至数天,用药或自行消失。
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时,可使用各种短效型支气管扩张剂,迅速控制病情。缓解期可给予免疫增强剂。
居家护理:
·饮食清淡,营养均衡,多吃新鲜蔬菜和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远离过敏原,尽量减少哮喘的发作。
疾病名称:过敏性结膜炎
病征:通常发生在冬末春初或气候急遽变化的时候。眼睛发痒、有刺激感、畏光、流泪等。幼儿双眼结膜充血,分泌物增多,有时发生眼睑水肿,并发轻度角膜炎。
治疗:可口服抗过敏药物,并以保持眼部卫生为主。结膜充血明显的患儿,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滴血管收缩剂,并发角膜炎时可加用皮质激素眼药,如果过敏原是细菌、病毒、真菌等致病菌,需要采用抗生素和皮质激素治疗。
居家护理:
·切勿用热水清洗和反复揉搓眼部。
·还要减少日晒,少接触花丛。
疾病名称:过敏性皮炎
病征:皮疹呈斑片状,淡白或淡红,边缘清楚,大小不等,表面有细小鳞屑,轻度瘙痒。
治疗:可口服复合维生素B并采用3%硼酸溶液湿敷,伴有明显痒痛者可用1%氢化考地松软膏及新霉素软膏。
居家护理:
·发病时,不要吃刺激性过强的食物,如生葱、辣椒、生蒜等。
·限制多脂多糖饮食,忌饮酒,多食蔬菜和水果。
小儿春季常见病防治-4- 第三大类:其他疾病
不少疾病与春季病毒活跃且感染机会多、宝宝体质相对较弱等因素有关,切不可麻痹大意。
疾病名称:上呼吸道感染
病征:上呼吸道感染,俗称“伤风”,普通感冒起病较急,早期症状有咽部干痒或灼热感、喷嚏、鼻塞,开始为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通常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头痛。一般经5-7天痊愈。
治疗:采取一些对症治疗可以缩短病程;如高烧可采用药物或物理降温;鼻塞症状重者可用滴鼻净滴鼻,每天2-3次,每次每鼻孔1-2滴;止咳祛痰的药物最好用中草药制剂,而少用中枢性镇咳药,如可待因糖浆等;常用的中草药制剂有小儿止咳糖浆、复方甘草合剂等;除合并有细菌感染外,一般不需要用抗生素。
居家护理:
·房间内要保持空气流通,保持适当温度、湿度。
·饮食要清淡,多吃一些容易消化、且富有营养的食物。
疾病名称:佝偻病
病征:我国3岁以下小儿常见的慢性营养缺乏症之一,病因是日光照射不足,尤其在冬、春季紫外线不足,又因初春寒冷户外活动较少,故易发生。初期主要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如喜哭闹、烦躁、晚上睡眠不安,易惊醒,常有夜啼,出汗多等现象,尤其在刚入睡时,常常汗湿枕头。多数小孩经常摇头、擦枕,造成枕部一圈头发脱落,医学上称之为“枕秃”。
治疗:应在小儿有早期症状时进行治疗。佝偻病治疗是较为复杂的,医生必须根据小孩病情轻、重,病程长短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给予不同剂量的维生素D和钙剂。
居家护理:
·按照医生嘱咐服用维生素D及钙片。
·每天保证两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多晒太阳。
疾病名称:鼻出血
病征:儿童在春季发生鼻出血的比例,远远高于其它季节。而且,这种鼻出血多呈突发性。
治疗:应将宝宝的身体横置前倾,以防血经咽喉入胃而引起呕吐;再用食指和拇指紧捏其鼻翼上端,一般在10分钟左右可自行止血;也可用消毒纱布卷成半支香烟状,塞放到上唇与齿龈的穹窿处,然后横着食指在鼻孔下压迫上唇;或者用冷湿毛巾敷前额和鼻骨处,以热水烫脚,使出血处血管收缩和下肢血管扩张而达到止血目的。如果采用上述方法均不能止血,就应立即就医。
居家护理:
·以止血为目的,一般均可止住。
PART2食在春天——科学饮食提高宝宝抗病能力
要宝宝远离疾病,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增强体质,有些妈妈会求助于各种保健品,而聪明的妈妈则懂得:给孩子经常摄入有营养的食品才是提高机体抗病力的基本保障。
选用食物滋补佳品
在饮食上,可为宝宝选用一些“药食同源”的食物,如大枣、蘑菇、香菇、木耳等。这些食物既含有丰富的多种营养素,又都味甘性平,只要适量进食,不失为宝宝强身壮体的天然食物滋补佳品,可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贴心提示:对于身体健康的宝宝,食补是满足他们生长发育最安全、最有效的对策。只有体弱多病的宝宝,才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进行合理的药补。
补充维生素D和丰富钙质
春季是宝宝生长发育速度最快季节,身体对钙营养的需求也相应增加,饮食上应给宝宝多选用豆制品、鱼虾、芝麻和海产品等食物。为了保证钙营养的吸收,除了增加宝宝户外活动的时间外,还要提供含维生素D较丰富的饮食,如蛋、奶、动物肝、海产品等。
贴心提示:注意限制宝宝过多地吃糖或甜食,因糖类易使体内的钙和维生素D被消耗掉,导致身体缺钙。
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
春季宝宝生长发育速度增快,器官组织对优质蛋白质的需求也随之增长。因此,副食上应比平时适当地增加鸡蛋、鱼虾、鸡肉、牛肉、奶制品及豆制品等,主食上多选用大米、小米、小红豆等。
贴心提示:牛肉、羊肉等食物性温热,不宜让宝宝吃得太多,多选用易消化吸收的鱼虾类或蛋类,蛋、肉、鱼尽量不要用油炸,米不要淘洗得次数过多,也不宜放在热水中浸泡。
注意维生素和矿物质提取
科学家提出,春季儿童体内缺乏维生素A是易患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一大诱因。印度尼西亚的研究人员对140例死亡儿童研究结果的结论是:在感冒等呼吸感染性疾病高发季节,给儿童增加含有丰富维生素A的食品,可使儿童死亡率减少3/4。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胡萝卜、苋菜、菠菜、南瓜、红黄色水果、动物肝、奶类等。
小白菜、油菜、柿子椒、西红柿等新鲜蔬菜和柑橘、柠檬等水果,富含维生素C,具有抗病毒作用;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也应食用,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这类食物有芝麻、青色卷心菜、菜花等。此外,主食上还应适当搭配粗粮和杂粮,如玉米、麦片和豌豆等。
贴心提示:为了吸引宝宝吃的兴趣,带宝宝郊外踏青时也可采一些野菜带回家,如荠菜、香椿、苜蓿、苋菜等;春令蔬菜可炒、可炖,还可包成馄饨、饺子和春卷等。烹调蔬菜时要用猛火,时间不宜长,减少水溶性维生素的损失。
提供必需量的脂肪
春天不但是长身体的季节,也是长智力的大好时光。由于脑组织中有两种重要的不饱和脂肪酸人体不能自行合成,所以应注意从食物中摄取。妈妈们可别因为自己要减肥,所以认为脂肪也是“儿童不宜”的。
sky30002001
发表于 2007-8-8 11:29:33
孩子“上火”多是炎症所致 日常生活中,家长会发现孩子经常上火,一段时间后,便出现感冒、发烧、咳嗽、咽喉肿痛、大便秘结、小便赤黄等症,严重的会出现肺炎、心肌炎等症。
上火的现代医学解释即是炎症,多是由各种细菌、病毒侵袭肌体,或是由于儿童积食、排泄功能障碍所致。
儿童体内残留的食物没有及时通过大便排出,日久便在胃肠道产生毒素,形成有害物质。有害物质会造成体内炎症,从而降低免疫力,人体易被外界病毒所侵害。孩子上火常常会引发扁桃体炎、咽炎等,在人体自然免疫过程中,易受到外邪侵扰,如风寒以及各类病毒,从而造成感冒、腮腺炎、水痘等病症。所以说,上火是儿童体内潜伏的病因,需要得到及时的治疗。
儿童由于脏器娇嫩,器官发育尚未成熟,直接导泻会严重伤害儿童的肠胃功能,造成肠胃菌群失调。临床多采用中药治疗,是基于中药无毒副作用,治疗平稳。除了选择正确的药物治疗外,还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儿童的饮食调整,多吃蔬菜和水果,春季更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做户外运动,从根本上消除上火的诱因。
小儿淡盐水漱口,扁桃体不发炎 孩子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是一件令父母头疼不已的事情。如何才能保护扁桃体,让它不再兴风作浪呢?专家建议,要从以下角度保护扁桃体:
首先,爱护口腔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父母要督促孩子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清水漱口,避免食物残渣存在口腔中。按时就餐,多喝水,多吃青菜、水果,不可偏食肉类,尤其不可过多食用炸鸡、炸鱼,因为这些食物属于热性食物,孩子吃了易“上火”,从而发生扁桃体炎。
对于本身就有慢性扁桃体肥大的宝宝,除了以上措施,还要额外加强保护措施。早晚用淡盐水漱口,以能感到微咸为宜。在很多儿童医院,也有专门针对慢性扁桃体炎的漱口液,对预防慢性扁桃体炎的反复发作特别好。
接种疫苗应视幼儿健康状况定 新华社呼和浩特4月12日专电(记者任会斌)眼下各地正开展儿童防疫工作。儿科专家建议,接种疫苗前,家长、防疫部门应留意幼儿的身体健康状况和病史,否则接种疫苗后幼儿有可能出现发热等不良反应。
4月10日以来,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急诊陆续收治了25名接种疫苗后出现发烧、呕吐等反应的幼儿,内蒙古妇幼保健医院也收治了10多名幼儿,部分幼儿接种疫苗后还出现高热症状。
据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专家马超介绍,出现不良反应的幼儿送到医院后,经过治疗、护理,发热、呕吐等不良反应很快消除,目前均已康复出院。询问儿童家长后得知,这些幼儿在接种疫苗前,大多身体较弱或患有感冒等症状,部分儿童过去还有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病史。
马超分析说,注射疫苗时机的选择应视幼儿健康状况而定,否则很可能会出现发烧、呕吐、皮疹等不良反应。为此,提醒家长、防疫部门在接种疫苗前留意一下幼儿的健康状况。此外他提醒说,如果家长遇到类似的情况也不要惊慌,应及时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小儿中毒性痢疾的表现
在急性细菌性痢疾中有部分患儿缺乏一般急性菌痢应有的肠道症状,而以全身性症状为突出,此种病例称为中毒性痢疾。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特殊表现?
这与发病的机理有关。发病时即出现肠道表现的急性痢疾,与痢疾杆菌在肠道粘膜上引起的炎症有关,是痢疾杆菌直接引起的。而中毒性痢疾时,肠道炎症尚不明显,引起全身症状的是痢疾杆菌所产生的内毒素,所以此称为“毒血症”。“毒性痢疾”,“中毒性痢疾”的命名就是由此而来。毒素可侵袭全身各个系统和器官,对全身的血管特别是毛细血管的影响更为突出,使血管的运动发生系乱,血管过度扩张或过度收缩,造成血液循环障碍,其中尤以脑部和心脏血管的障碍更为突出。
中毒性痢疾多见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发病急,病情重,进展快。起病时即有高热、精神萎靡等重病表现。根据其表现特点,可分为三种类型:以脑部症状为主的脑型;以心血管症状为主的休克型;及兼有上述两种表现的混合型。脑型时,患儿可出现半昏迷、昏迷、惊厥及呼吸衰竭。惊厥可间断出现,与高的热无关,以全身性抽动为多见,也可见持续性全身肢体发紧。由于脑部水肿,脑组织受压,影响呼吸中枢,出现呼吸不规律、浅表、变慢、暂停、甚至突然停止。休克型时,患儿心音低钝、脉跳细弱、血压下降、面色发灰、肢端发凉、皮肤发花、尿量减少。由于供血不足,全身各器官发生缺血、缺氧,正常功能受到极大损害,甚至导致多脏器衰歆,生命垂危。混合型在三型中最为严重,具有上述各种表现,不仅病情危重,而且治疗的难度也很大。
在夏秋季节,当孩子出现高热时,虽然没有胃肠道表现,也应注意痢疾的可能。特别是出现脑型或休克型的表现,更应想到是否为中毒性痢疾。当然,必须及早带孩子去医院,由医生来确定诊断
sky30002001
发表于 2007-8-8 11:30:18
便便反应宝宝的健康状况 便便能够反应出宝宝的健康状况,所以妈妈们需要格外关注。宝宝便便有很多颜色,每种颜色的背后也隐含了不同的意义,想知道宝宝便便的颜色有何奥秘,就来看看吧!
胎便
黑绿色
新生儿的胎便呈现黑绿色和宝宝胆汁有关。医师表示,因为宝宝刚出生还没有吃任何食物,所以胎便是胆汁和肠胃道脱落细胞的残渣和分泌物的混合物,因此为黑绿色,并且呈黏稠状。出生一两天后,会变成正常的黄色或绿色大便。
胆汁滞留或胆道闭锁
米色、白色、淡黄色
正常的大便因为有胆汁,所以会呈现黄色或绿色,这都是正常的大便颜色。如果宝宝的便便颜色非常浅、偏白,像是米色、白色或是非常淡的黄色,就表示胆汁没有排泄出来,也就是胆道或胆管方面出现了问题。医师表示,当便便出现这些不正常的颜色时,可能有胆汁滞留或胆道闭锁的疾病。
正常便便
黄色、绿色
医学上来说,大便呈现黄色和绿色都是胆汁染色的结果,但是因为饮食或肠内菌的不同也会略有不同。一般来说,宝宝的便便呈现黄色和绿色都属于正常现象。
肠胃道出血
鲜红色、暗红色、黑色
如果宝宝的大便带有血色,也就是“血便”,不管是鲜红色还是暗红色,都是不正常的。万医师表示,如果大便颜色带红色,除了肠道的先天性异常外,还可能是宝宝的肠子里面有出血、发炎的症状。这些常见疾病可能是细菌性的肠胃炎、肠道里长出不正常的肿块、息肉或是食物过敏造成的肠黏膜损伤。
果汁、饮料让便便含水量增加
因为宝宝的大便经常和小便混在一起,家长很难判断宝宝是不是有腹泻等症状,所以如果便便只是轻度的水分含量增加,可以先观察宝宝是不是还并发有发烧、呕吐的症状。如果宝宝刚开始吃辅食,可能会因为吃到一些不适应的食物或是果汁、饮料喝得太多,造成大便含水量增加。
大便带血
暗红色 如果肠道里面有不正常的组织或息肉,会造成不正常的出血。而且大便在经过肠道时,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因为血色素会和肠内细菌发生作用,所以颜色不会是鲜红,而是暗红色。
鲜红色 表示出血的地方距离肛门不远,有可能是大便出来时造成肛门裂伤所致。
黑色 如果是上消化道的出血,像是胃或十二指肠出血,颜色就会是黑色的。越高位的肠胃道出血,大便的颜色会越黑,越接近肛门的出血,大便颜色越鲜红,而中间段肠胃道出血,大便则会呈现暗红色或是咖啡色。
便便稀软不用担心
1岁以前的宝宝,肠子蠕动较快,粪便中食物的残渣在身体停留的时间较短,便便中的水分被吸收的较少,其便便会比大人的要软和稀,但是这并不代表就是不正常。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满月以前或是喝母乳的宝宝身上。即使大便的水分含量较多,次数也较多,但只要宝宝的各项发育正常,就不必担心。
便血
大便外面包着血 通常是因为大便很硬,造成肛门裂伤,这时会看到一坨硬硬的大便,外面包着血,但是大便里面没有。
大便和血混合 如果是肠道内部的问题,会看到血和大便混在一起。例如,在高位的小肠出血,看到的就会是砖红色的大便,并且便和血是混合在一起的。
便便里怎么会有颗粒?
1岁以前的宝宝,消化粗硬食物纤维的能力不是很好,所以如果吃了添加切碎的胡萝卜、玉米、西红柿的稀饭,就可能在大便里看见这些食物纤维。万医师表示,宝宝的便便中有时会夹杂一些黄色、褐色的颗粒,这些通常就是西红柿、玉米的纤维,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物,一般从大便中是看不出来的。
sky30002001
发表于 2007-8-8 11:31:18
那些孕妈咪所担心的事 怀孕伊始每位准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宝贝聪明、漂亮、乖巧、可爱……可谓集自己的万千愿望于一身。但随着小宝贝在肚子里一天天地长大'不少妈妈一点点地削减自己对宝贝的“创意”直到只剩下“健康”—只要孩子结结实实没毛病比什么都强!
然而,也有一些准妈妈忧虑得过了头,生出一些不必要的幻想,比如宝宝的器官不健全或有比较严重的疾病,搞得自己和家人日夜不得安生——
梅朵幸福得是让小姐妹们眼红:被父母疼着、老公爱着不说,结婚5年了一直被婆婆宠着!她怀孕的消息一经披露,本来就被保护的地位又连升了三级!然而,众望之下,压力悄然袭来。梅朵总是莫名其妙地做一些怪怪的梦:今天自己生了一对连体婴儿,明天又梦见孩子得了孤独症……醒后,梅朵不由自主地顺着这个思路虚构一些情景,自己吓唬自己;而这些无疑又使她本来就不轻松的心情雪上加霜、“疑神疑鬼”,接着做更多的噩梦。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典型的“致畸幻想”的表现。
什么是“致畸幻想”
所谓“致畸幻想”,是孕妈咪由于过度紧张、忧虑而草木皆兵,生出某些对胎儿不切实际的负面设想——担心孩子生下来兔唇、斜颈或长6根手指,以及种种使孩子不健康的病症。其幻想的,正是她们害怕出现的。通常,一部分抑郁或敏感气质的女性,越临近生产越可能产生“致畸幻想”。相对于忙碌的准妈妈,那些悠闲的孕妈咪更容易产生“致畸幻想”,而且频率快、强度高;其表现也随着准妈妈想象力的丰富而丰富起来——
噩梦中,我的宝贝是个“三瓣嘴”?
枫丹在怀孕前做了很多准备,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她没补叶酸。直到被确诊为已怀孕40天时,才发现了这个重大失误。在以后的日子里,尽管她按照医生的嘱咐,一天不拉地准时吃那个小药片,可心中的阴影仍旧挥之不去,经常独自发呆,还忍不住问先生:“我会不会生个三瓣嘴的孩子?要是脊柱裂、无脑儿可怎么办呀?”
驱赶幻想关键语:亡羊补牢 未为晚矣
调整心态方略:
食补同样有效
医学界已经公认在孕前3个月和孕后前3个月口服叶酸,有利于胎儿神经管的发育。但错过了孕前时机的绝不只有枫丹一个人,尤其是那些意外怀孕的准妈妈们。她能在孕后第一时间补上不失为明智之举;况且,医生规定的孕前每天补充量很小,枫丹平时很注意均衡膳食,又比较喜欢吃菜花一类含叶酸丰富的蔬菜水果,相信她从食物中摄取了不少叶酸,与“达标”相差不会太多。多想想这些,就不那么担心了。
写营养日志
记录下每天所吃食物的种类和大致的量,对照宝贝在不同胎龄中需要的营养,你就能心中有数,用实实在在的数据增强自己的信心,避免盲目猜测、给宝贝扣上不健康的大“帽子”。而且,日志记得越多,你对宝宝健康的信任度也就越高。
和准妈妈交朋友
准妈妈课堂能帮你结交更多的朋友,共同的期望能使你们之间有了比较多的共同语言,社交范围拓展了,视野也开阔了,关注的事情更全面了,压力也在不知不觉中被释放出来了。慢慢地,那些恼人的问题就已经不是问题了。
他们说'很多种原因会导致孩子天生“脑积水”?
原本没打算这几年要宝宝,可小家伙就这么突然地来了,弄得雅楠措手不及。而最让她担心的是,自己养了一条小狗花花,每天下班回来都要和花花痛痛快快地“腻”一会儿,虽然她打了各种疫苗,可还是觉得弓形虫病毒包围着自己和宝贝,眼前时常出现宝宝没有胳膊、没有脸,或者脑积水、头大得出奇的景象,以致难以入眠。
驱赶幻想关键语:暂时与宠物隔离
调整心态方略:
TORCH帮你弄清真相
与其如此担惊受怕,不如彻底地了解自己,弄清真相。不妨尽早到大医院做一下TORCH检查,它是对弓形虫病毒、梅毒、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的一项联合检查,检测准妈妈的血清。雅楠的检查结果为弓形虫IgM抗体阴性,她并没有感染上这个可怕的病毒。吃下这颗“定心丸”,雅楠内心的“警报”就该解除了。
与宠物设一道防线
猫科动物是弓形虫病毒的主要传染源。所以,在孕育小宝宝的日子里,雅楠和所有喜欢小动物的准妈妈一定要暂时克制自己对宠物的冲动,敬而远之:把小狗送给朋友或暂时寄养在别人家里,让你们之间的亲密接触成为过去和未来。杜绝了污染源,你还会凭空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吗?
把好“入口”关
烧烤、火锅、生冷海鲜是当今“食”之时尚,但准妈妈对生鱼片、活虾一类绝不可动心,对烧、烤、涮的各种肉类也要“熟”字当头,半生的食物千万不要“进口”,把住了这一关,就等于为自己和宝宝设立了阻击弓形虫病毒的第二道防线。有了这层保护,“致畸幻想”也就被隔绝在防线之外了。
那些孕妈咪所担心的事2 其实我很担心:
Baby 你弱智吗?
卿怡很容易感冒,这次她也不例外地吃了双黄连、清热感冒冲剂一类的中药。半个月以后,她意外地发现自己怀孕了,是两次流产后的第三次怀孕,她不想放弃。“就要做妈妈”的喜悦被“宝贝有可能因药物致畸、弱智或先天性疾病”的疑虑冲淡。日子一天天过去,她的忧虑也一天天加重,幻想的内容也越发清晰—Baby是个傻子,她甚至隐约看到自己领着个傻孩子去培智学校的情景……
驱赶幻想关键语:诊断了解你的宝贝
调整心态方略:
请医生给个说法
中药对胎儿的危害虽然比抗生素小得多,但“是药三分毒”,卿怡不能百分百地放心也在情理之中。消除顾虑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医学数据“说话”。她可以做几项检查:
孕6~8周,取绒毛组织做染色体检查。
孕16~20周,做羊水穿刺检查,判断羊水细胞染色体是否正常、有无先天性代谢疾病;测定羊水的甲胎蛋白(AFP)水平,判定开放性神经管缺陷的状况。
孕20周后,借助B超“透视”胎儿大体形态和内脏结构,从医生那里讨个准确的说法。
如果这些诊断结果都在正常值范围之内,卿怡就该有充足的理由摒弃 “致畸幻想”,而不必“杞人忧天”了。
强化“正”信息
假设的恐惧根本不存在,接下来的幻想就该有个质的转变:设想你的宝贝像洋娃娃一样漂亮、像一休一样聪明、像蜡笔小新一样活泼、像白雪公主一样善良……这些正面的信息会让你的“致畸幻想”不知不觉地消失得无影无踪。
所有的不幸都有可能发生?!
工作的压力使孟梅把当妈妈的计划一推再推。当她怀孕时,已经跨入了“高龄”的行列。静下心来储备育儿知识,这才发现高龄生产竟然有这么多弊端;外加终日被包围在电脑中间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辐射、呼吸着写字楼里的末流空气!她把这些“不好”在自己身上逐一对号入座,越想越觉得没有曙光。她无中生有的情绪派生出离奇古怪的梦:宝贝忽而缺胳膊少腿、多了一个小手指头,忽而痴呆、没有听力、眼睛看不见……尽管所有的检查项目都得出了“OK”的结论。
驱赶幻想关键语:以好心情赶走假想敌
调整心态方略:
坚信梦境不是预言
不少妈妈都梦见过宝宝有可怕的形象,有这样那样的毛病,这其实是对她们“渴望了解宝宝”这一特殊心理的折射。在孕晚期,做梦的次数会越来越频繁,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比如失去孩子,这多半是过分担心流产或死产造成的。但是,你睁开眼睛,一切都一如既往的正常。它传达了一个好消息:梦境绝对不是预言!相信这个消息,好心情就能赶走心中的假想敌。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假如噩梦在你头脑中“阴魂不散”,不妨把梦讲给家人或好朋友。也许,他们的感受能帮助你发现其中的亮点。当然,也可以请心理医生分析一下梦境,专家的意见会让你别有洞天、豁然开朗。
填饱你的大脑
无所事事是胡思乱想的催化剂,而忙碌恰恰剥夺了你头脑“跑偏”的机会。只要身体允许,就别放弃工作。它能帮你走出封闭的自我,在群体中发现更多的快乐,比如工作之余,同事们夸你“气色很棒”、“肚子很壮观”,你的笑容能不因此倍加灿烂?
一本抒情的好书、一支优美的田园交响曲、一个你想讲给宝宝听的故事、一段记录下的轶闻趣事,都可以作为填充大脑的内容。只要是能让你快乐的就是有益的。
sky30002001
发表于 2007-8-8 11:32:09
给宝宝喂食面条的参考 宝宝在1岁左右,乳牙逐渐长齐,咀嚼能力增强。这时妈妈可给宝宝添加些烂饭和碎面条之类的食物。怎样给宝宝喂面条呢?
喂宝宝的面条应是烂而短的,面条可和肉汤或鸡汤一起煮,以增加面条的鲜味,引起宝宝的食欲。喂时须先试少量,观察一天看宝宝有没有消化不良或其他情况。如情况良好,可加多食量,但也不能一下子喂得太多,以免引起宝宝胃肠功能失调,出现腹胀,导致厌食。
可参照下面的标准来掌握给宝宝喂面食的一日用餐量:
4-5个月:(150毫升的小碗)2/3碗烂面加两匙菜汤。
6-7个月:1/2碗烂面,加3匙菜、肉汤。
8-10个月:中、晚各2/3碗面,菜、肉、鱼泥各两匙。
11-12个月:中、晚各1/2碗面,肉、鱼、菜泥各三四匙。
1-1.5岁:中、晚各1碗面,肉、鱼、菜等适量和面搅拌。
米类辅食品的添加顺序 在许多的食物中,家长们应该选择适合幼儿的辅食品,不当的辅食品可能会引起孩子肠胃不适,或是过敏现象;所以在添加辅食品时,尤其是第一次添加的时候,更应小心谨慎的给予。
家中的宝宝在出生之后最先接触到的食物即是母奶或婴儿配方奶粉;渐渐地,随着一天天的成长,母乳或是婴儿配方奶粉已经无法提供足够的营养素来应付孩子们的成长所需,所以到了小朋友四至六个月大时,家长即可开始为他们添加辅食品作准备。
辅食品添加原则
在许多的食物中,家长们应该如何为小朋友选择适当的辅食品呢?不当的辅食品可能会引起孩子的肠胃不适,或是过敏现象;所以在添加辅食品时,尤其是第一次添加的时候,更应小心谨慎地给予。
刚开始,除了稀释的蔬菜汤或果汁外,用婴儿米粉调制的米粉糊是最佳的选择。因为此时小朋友的味觉系统渐渐发展成熟,唾液淀粉酶也会开始作用,来消化淀粉类的食物。那为什么是由米粉开始添加呢?因为米粉要比麦粉更容易被人消化、吸收,而且麦类制品中,含有容易引起小朋友过敏现象的胺基酸;所以为了避免引发小朋友们的过敏恶性循环体质,最好由米粉作为开始添加的辅食品为宜。
米糊调制方法
一般米糊的调制方法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以一匙(一般的婴儿奶粉匙即可)婴儿米粉加30至60c.c.温水的方式,调制成糊状;注意的是在第一次添加的时候,可以稍微市制的稀薄一些,以增加小朋友对米糊的接受性,并降低幼儿肠胃不适或是过敏的现象发生。
另一种方式是将婴儿配方奶粉及婴儿米粉,以1:1(即一匙婴儿配方奶粉加一匙米粉以30c.c.的温水调匀即可)或2:1的方式喂食给小朋友吃,这种方式不但可以增添配方奶的风味,也可以同时增加其营养量。此外,要请爸爸妈妈们注意的是:请尽量将辅食品盛装在碗或杯,并以汤匙来喂食孩子,而不以奶瓶喂食。
这是因为可让宝宝及早适应成人的饮食方式,减少对母奶或配方奶的依赖性;同时也为了使米糊可以和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充分混合均匀,以利淀粉质的吸收,以免用奶瓶喂食时因通过的速度太快,而使唾液淀粉酶无法完全作用。
以稀饭取代米糊添加
等到宝宝七个月大的时候,原先所提供的米糊可以用稀饭作为部分的取代;因为此时宝宝的牙齿开始慢慢长出,吞咽的能力也渐成熟,正是为他们添加半固体食物的好时机,这些半固体食物最方便的就是白稀饭了。
一般刚开始添加时亦是先少量给予,且以不添加任何调味料为主,等到宝宝适应后除了白稀饭外,家长们可以在稀饭中添加一些像是鱼肉泥、蛋黄泥、蔬菜泥等半固体的其他食材,不仅为稀饭增加不同的风味,更可增加营养量。
但依然要提醒的是:尽量以天然食物为主,且以不调味为原则,一次以添加一种食材为准,以减少宝宝不适的现象。若是宝宝对添加的食材接受性不佳时,家长暂时别性急,也不要强迫他们进食,以免引起宝宝进食的反感;可先停止喂食一、两个星期之后,再重新少量给予,可以让宝宝再次接受此种食材。
变换不同口味和做法
十个月后,宝宝的牙齿不仅长得越来越好,也越来越齐全,此时就可以开始让他们尝试食用固体食物,这时像是干饭或是米粉都是不错的选择;刚开始先选择较软的干饭,搭配像是豆腐、鱼肉、绞肉、蒸蛋及蔬菜等食物,或是将米粉煮成米粉汤,也可以配以其他较软的食材一起拌炒至熟透,皆是变换口味的做法。在宝宝接受固体食物后,相对的也可以渐渐减少母奶或是婴儿配方奶粉的食用量。
若宝宝对于固体食物的接受性佳,就应渐渐减少乳品的食用量,且最好养成先吃固体食物再喝乳品的习惯。在每一次给予一项新的食物时,应注意宝宝的粪便及皮肤状况(如:腹泻、呕吐、皮肤潮红或出疹等症状);若喂食三至五天后没有不良反应,才可以换另一种新的食物。
而家长们在制作辅食品时,应将双手清洗干净,且将食物及用具洗净,以免造成食品卫生的问题,让宝宝们也可以吃得更营养又安全。
sky30002001
发表于 2007-8-8 11:33:55
哺乳妈妈更要注意钙流失 当妈妈为宝宝进行哺乳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自身体内的钙质会随着乳汁而减少呢?注意饮食,加强运动,就可以避免因为钙质的流失而带来的危害哦。
通常大家都知道怀孕的妈妈要特别注意补钙,因为如果钙缺乏的话,孕妈咪就会发生抽筋、腿脚酸痛、浮肿等现象,而宝宝出生后也容易出现惊醒、生长发育不良和易患佝偻病。
哺乳妈妈钙流失严重
其实,除了孕妈咪之外,哺乳妈妈也要特别注意钙流失的情况,要是不在意的话,会给自身造成很多麻烦呢。
1、牙齿流失钙最多
哺乳妈妈因为要不停地给宝宝哺喂,从奶水中就会“跑”掉很多钙质,这让妈妈体内的钙含量变得不足。
原先有人认为,如果哺乳妈妈损失钙质的话,骨头中损失得最多,但事实并非如此。经过相关的研究认证,哺乳妈妈损失钙质最多的地方是牙齿哦。
也就是说,正给宝宝哺乳的妈妈,最需要重视、保健的是自己的牙齿。否则过了几年到一定年龄后,牙齿与牙齿之间的缝隙就会增大,并且开始松动脱落、齿槽空洞、咀嚼无力,到时候再想起来要保护牙齿,可就为时过晚、心有余而力不足喽。
2、骨骼也会受影响
妈妈体内的钙元素要是不足,骨质软化、疏松的话,还会引起腰酸背痛,这可比孕期要来得更厉害,危害也更长久呢。
多重方案保钙质
哺乳妈妈要想保住自己身体内的钙质,需要在几个方面加以努力,比如注意运动、吃富含钙质的食物等。
1、户外活动促吸收
在运动方面,妈妈只有多做些户外活动,才可以接受到更多的阳光,帮助体内钙质吸收哦。
哺乳妈妈可以带着宝宝一起户外散步,让宝宝也一同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让妈妈宝宝身体变得棒棒的。
2、选择食物来补充
在饮食上,妈妈需要补充钙质丰富的食物,来满足自身和哺乳的需求。因为即使当妈妈每天摄取的热量有2700卡时,其中的钙也有可能少于标准摄取量。
日常饮食包括了下列营养物质,妈妈体内的钙才会充足呢:
◎奶制品会是最好的钙来源,如牛奶、酸奶、奶酪等,妈妈每天要摄入一定量;
◎大量的绿色叶子蔬菜,如芥蓝、花椰菜等;
◎新鲜水果;
◎豆类、豆制品;
◎粗粮。
3、适量服用钙制剂
传统饮食中含有比较多的影响钙吸收的因素,如植酸、草酸和纤维素比较多,所以让医生配置钙制剂也是好方法。但是要记得,不可以超过医生建议服用的数量哦。
保持住自身的钙质,可以让妈妈的身体在今后的岁月里得以长久健康,宝宝的生长发育也能获得持续保障哦。
含钙量高的食物:(毫克/100克)
奶粉(全脂) 676
海带(干) 348
河虾 325
黄豆(大豆) 198
苋菜 178
豆腐 164
油菜薹 156
海虾 146
毛豆 138
绿豆 125
酸奶 118
蚕豆 113
牛奶 104
豌豆 83
羊奶 82
鲤鱼 50
宝宝出生后如何进行运动
◎根据自身的节奏开始,无论它有多缓慢。
◎要是妈妈不想锻炼,先舒展身体吧。
◎做时间上的安排。
◎对自己充满信心。
方法多多,关键是要去做。因为无论做什么,即时开始才是最重要的。
小不点儿也能练瑜伽 在美国,你常常能见到产后妈妈背着瑜伽毯去上课,车上还有婴儿相陪。别小看这些宝宝,他们可不是母亲顺便带去的“摆设”,而是瑜伽课的积极参与者。
从1999年出现首个婴儿瑜伽课以来,婴儿瑜伽便风靡全美,成为美国各大健康杂志和电视节目推崇的新宠。
伸胳膊动腿,新生儿到4岁都适宜
记者来到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县的医疗中心,一堂别开生面的婴儿瑜伽课正在进行。随着舒缓轻柔的音乐,教练奥特莉用温柔平缓的声音指导妈妈们做瑜伽动作。许多还不会走路的宝宝在妈妈的帮助下伸胳膊、踢腿,还有的被倒立过来。而在整个过程中,他们居然不哭不闹,还显得非常享受。
奥特莉介绍说,这种瑜伽在美国被称为小不点儿瑜伽。刚开始的时候,有些宝宝会出现激动情绪,但在强度适当的“魔力动作”之后,小宝宝们就可以很快平静下来。随着练习频率的增加,以及对动作领悟力的加深,许多孩子将可以做出更多高难度的动作,比如山、树、小狗、倒立、眼镜蛇以及各种延展动作等。
奥特莉教练提醒说,虽然刚出生的新生儿到4岁儿童都可以做瑜伽,但针对不同“年龄层”也有着不同的课程。婴儿会走之前,瑜伽动作必须在父母“手把手”的带领下完成;而对于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父母一般都会在一旁支持协助他们完成瑜伽动作。因此,儿科专家和护士认为,总体来说,婴儿练瑜伽是安全的。
睡得香、消化好、长得壮
婴儿瑜伽创始人海伦·加拉贝迪安女士指出,婴儿瑜伽的宗旨是让孩子睡得更香、消化得更好、长得更壮。尽管现在还没有多少科研人员对它的功效进行调研,但通过练习,参与者的反映往往都是积极的。
据海伦介绍,这种瑜伽有助于激发小宝宝的潜能,加强神经肌肉的协调性,提高免疫力,并增强小宝宝的自信心,此外,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情绪。而对父母来讲,他们也可以借此减轻压力,增进与孩子的沟通,学习如何让孩子平静下来。产后的妈妈们更是可以“一举两得”,既能产后修身减肥,又可以同时与宝宝肌肤接触、目光交流,共同度过一段美好的亲子时光。同时,瑜伽课堂能够避免婴儿从刚出生时便被“禁闭”在自己的小圈子内,瑜伽让他们第一次接触了社会,这会对他们日后的成长产生潜在的影响。
练习强度应适度
不过,奥特莉也强调,平时,参与者在家练习,切不可过度,一般每周两三次即可,一次大约一个小时。而且练习瑜伽时必须注意安全,使用瑜伽垫,服装宽松,动作轻柔。婴儿瑜伽共有超过125种独特的动作,如果宝宝做不到某些动作也不必强求。
据了解,在美国教婴儿瑜伽的老师必须是职业瑜伽教练,并要得到专业认可。一位妈妈说,教练教会她很多东西:练习的时候,要安静,妈妈和宝宝的目光要在对方身上。“我想,宝宝很喜欢安静柔和的目光,看到妈妈注视着他,他就得到了无比的安全感,练瑜伽也更有兴趣了。”
专家点评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保健科副主任医师吴虹:从儿童保健的角度讲,儿童运动(体格锻炼)的目的是增强体质、调整饮食及促进生长发育。在婴儿期,由于婴儿的能力有限,主要以被动操为主,婴儿练瑜伽作为一种锻炼方法和形式,同样需要家长从旁协助,并有专业人员进行指导。但瑜伽本身有其特殊性,如果家长把握不住力道,不够轻柔,可能会对婴儿造成伤害,所以个人认为,2—3岁以上的幼儿做这种运动会更合适些。
吃鱼肝油过量生个“丑八怪” 玉蓉怀孕了,全家都高兴。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她却生了个畸胎儿:小头颅、塌鼻梁、一侧耳朵残缺不全,简直是个“丑八怪”。后来原因找到了,原来致畸的根子就出在过多服用鱼肝油丸上。
妊娠早期服用过量维生素A的妇女,可以引起严重的胎儿先天性缺损。研究人员发现,每天摄取维生素A1万国际单位以上(几乎是推荐量的4倍)的妇女,所分娩的婴儿可能在出生时就有头、面、心和脑的畸形。玉蓉根据婆婆的安排,孕后每天服用鱼肝油3次,每次服2丸,一直服到足月生产。而鱼肝油药瓶上标明:每丸含维生素A1万单位。这就是说,每天玉蓉服用维生素A6万单位,超过推荐量的20余倍,难怪孩子有这么多的缺陷。科学家指出:妊娠期正确摄取维生素A,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是有益的,但是维生素A每天以摄取少于8000国际单位为宜。如果吃动物肝脏、喝维生素A饮料过多,也可能引起胎儿畸形,值得高度重视。
====================完====================
香儿
发表于 2007-8-30 15:48:01
学习了不少知识哦,谢谢楼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