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阻止了中国电影分级?
前几日,国家新闻总署有关官员在发言中指出,中国暂时不实行电影分级。此番讲话的提出,将电影分级这一问题再次展现了人们面前。其实,在中国关于电影分级的讨论本来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也已经讨论了很久了。政协委员王兴东、巩俐都在政协会议上提出过电影分级的提案或设想,很多业内人士对电影分级也表达了强烈的支持,但是,电影分级迟迟未能进行。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阻止了中国电影分级??1为什么要电影分级?
纵观欧美等国家,对电影都是有着明确的分级制度的,以美国为例,它的电影主要有
G级: (GENERAL AUDIENCES all ages admitted)
PG级( PARENTAL GUIDANCE SUGGESTED Some material may not be suitable for children)
PG-13级:(PARENTS STRONGLY CAUTIONED Some material may be inappropriate for children under 13)
R级:(RESTRICTED Under 17 requires accompanying parent or adult guardian)
NC-17级: (NO ONE 17 AND UNDER ADMITTED )
再以香港为例,香港的电影分级是
第Ⅰ级:适合任何年龄的人观看
第Ⅱ级:儿童不宜观看
在这个级别中,还细分为:第ⅡA级:儿童不宜——在内容和处理手法上不适合儿童观看;影片可能使用轻微不良用语和少量裸体、性暴力及恐怖内容,建议有家长指导。
第ⅡB级:青少年及儿童不宜——观众应预期影片内容不适合成分的程度较第ⅡA级强烈;强烈建议家长给予指导;影片可能有一些粗卑用语及性相关的主语词;可含蓄地描述性行为及在情欲场面中出现裸体;影片可能有中度的暴力及恐怖内容
第Ⅲ级:只准18岁(含)以上年龄的人观看。
http://img3.mtime.com/mg/2008/10/ee3eaa52-0415-4813-a1f2-6ce6cf41c14a.jpg
电影分级的作用当然是明显的,首先,通过电影分级,可以将电影明确地按照标准划分到各自的类别中,便于电影放映的整体有序管理。其次,通过电影分级,更重要的是限定了电影的观众构成。由于存在年龄等更方面的限制,所以对于观影观众的构成也就提供了一种限定。再次,电影分级制度的实行,事实上也给观众提供了一种观影的可以选择的期待。比如香港Ⅲ级电影中的情色片,曾一度在香港非常火爆,满足了某些观众的观影需求,制片方可以理直气壮地拍摄情色电影,放映机构可以坦然地选择电影进行放映,观众也可以合理合法地前往影院,满足自己的观影需求。
在我看来,电影分级制度的实行,是政府、电影制片方、放映机构、电影观众、社会公众及其代理机构(如新闻媒体等)多方参与的一种存在利益选择的行为,从不同的角度看,政府通过电影分级对电影产业运营方向能够有所洞悉,电影制片方面对电影分级制度,在电影制作中,会有一个基本的尺度把握与选择(比如在美国,许多大片往往不惜修改也要力图进入没有限制的G级,以获得更多的观众),在影院方面,他们也希望借助电影分级,为观众提供一个明确的指向。在观众方面,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影片,在社会公众及其代理方面,针对某部影片可能会产生激烈的争议或讨论,事实上,无论动机如何,事实上也是在社会文化层面上,将电影(或电影产业)不断推向观众的视野。
2、究竟是什么阻止了中国电影分级?
既然电影分级,有如此多的合理因素,那么究竟是什么阻止了电影分级?
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我想一定不能脱离中国的具体国情。来自我们的意识形态的特殊性,在一个社会系统之内,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变革恐惧。
(1)电影分级将挑战工具属性认识下国家电影管理职能的实现。
在中国,由于对电影巨大影响力的一贯认识,电影很大程度上仍然是被作为一种有力的宣传工具,在这种宣传工具的职能承担中,电影是需要被有效地进行管理的。所以,我们的电影审查制度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方方面面的参与,一部电影的通过与否,还是要考虑到很多因素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贸然实行电影分级制度,事实上,现有的电影审查制度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巨大的,甚至是革命性的,所以还是要谨慎谨慎再谨慎。
(2)电影分级会带来电影制作管理上的变化,引发连锁反应。
电影分级制度的出台,必将以一种相对明确的方式,对各种电影的制作尺度提出规定,规定其实也就是自由。既然有这样的规定,也就是说制片方制作的影片可以允许获得在所定级别范围内的放映,那么,我们自己是不是可以有自己的限制级的电影出现,在这个限制级的范围内,电影制作者是否可以按照极大的尺度来拍摄电影,情色、裸露是否就合理合法,暴力是否就可以大胆突破??上述一系列的问题必将随着电影分级制度的出台而摆上桌面,电影制作管理机构也将遭遇来自方方面面的挑战。
http://img3.mtime.com/mg/2008/10/54d6dcdf-5cc1-46f0-a472-83f663b010ca.jpg
(3)电影分级与国家法制、监管的不够健全。
在中国,由于各种方面的原因,在民主制度建设上还是不够健全,很多时候我们更多的采用的是“混沌”管理,人制胜过法制,这种情况的直接后果,反映在电影方面,就是电影审查出现遭遇各种怪现象,争议不断。在电影制作、放映方面,也出现了很多怪现象,比如很多香港影片为了能够在内地放映,往往制定了两个版本,香港放映的电影版本甚至与内地的电影版本天差地别,比如杜琪峰的《大只佬》为了在内地放映重新剪辑而成的《大块头有大智慧》,再比如李安的《色戒》的国内版与海外版,看过两个版本的电影,你会惊讶其差别如此之大。事实上,这种情况的出现,正反映了法制不够健全之下的权利博弈。没有电影分级,也就提供了一种混沌的管理空间,也为电影创作者戴上了一个无形的“紧箍咒”。(近年来,虽然我们也有《电影审查条例》,但是围绕电影审查产生的争议一直不断,主要是有些具体标准实施中的不明确)。在有些部门看来,这不仅不是不合理,相反还是一种他们特别希望的状态。既然满足于现状,又何必改变呢?而这种情况,在民主法制比较健全的情况下,是比较难以想象的。所以,电影分级制度的迟迟无法出台,在宏观的方面也反映了我们目前在法制建设、监管、执行方面的不够合理与健全的现实。
电影分级对中国电影的益处是很多的,从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角度,电影分级可以有效避免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电影分级后可以为观众提供更“原汁原味”的电影,电影观众的观影自主权得到了保证,对电影分级可以帮助电影制作更为多元化,电影制作方与管理方会更加有法可依。但是,说着容易,做来难。好处讲了一箩筐,结果就是雷声大雨点小。平心而论,中国电影分级制度迟迟不能出台,我们并不想一味地指责谁,指责某些具体部门,毕竟这是中国的现实国情所决定的,在中国,有些事情就是这样,虽然已经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但要试图解决它,却并不容易,这或许就是我们的中国特色吧。但无论如何,我们还是要提醒有关人士,中国电影人、电影观众对电影分级的呼唤与关注已然很久了,我们怀着善意的态度一直希望,期待着、关注着。如果此问题有关负责人士一味地采用“鸵鸟政策”,并不会真正促成问题的解决。
或许有一天,电影分级制度会在中国变成现实。但是究竟是在哪一天呢?它就像海市蜃楼,看起来是如此的近,然而实际上却离我们如此的远。对中国的电影分级,我们还是抱着热切的希望。我们希望,历经波折之后,在中国实现电影分级能够尽快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但愿这不是痴人说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