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的4个知识误区
误区之一:刷牙无所谓时间长短,有刷牙就行了。有的人把刷牙当作一项无足轻重的例行公事,不愿为刷牙挤出点滴时间。一些青年人,更是仗着自己有一口坚硬的牙齿而不重视刷牙,每次胡乱刷一气,一漱口就完事儿,这是典型的不负责任的刷牙。正确的刷牙应涉及每个牙齿的每一个面,所谓“面面俱到”。应付式的匆忙刷牙肯定无法达到这一目的。其次,牙膏除有按摩清洁作用外,尚有杀菌和其它的多种保健功能,牙膏与牙齿接触不充分,接触时间过短,将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例如目前我国市售的牙膏中多含有防龋功能的氟素,为使牙膏中氟素能充分释放出来,每次刷牙时间最好不少于三分钟,使牙齿处在较高浓度的氟环境下,提高其表面的抗脱钙防龋能力。
误区之二:使用大头牙刷,用力横刷。
有人习惯使用毛束密集的大头牙刷,用力横向拉锯式刷牙,以为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和清洁程度。殊不知道,正是这些粗、硬、密的毛束,加上灵活性欠佳的大刷头,使他难以清洁牙齿间隙和隐蔽面,清洁效果反而下降。同时,用力横刷易使牙颈部由于机械磨耗出现楔状缺损并导致牙龈损伤、迁延而致牙周萎缩。改正的方法是:选用合适的和质量优良的保健牙刷,掌握正确的“水平颤动竖刷法”刷牙方法和控制刷牙的力。
误区之三:牙刷“超期服役”和用后放置不当。
在牙刷的使用上常见一些人一把牙刷用上一年数月,刷毛都变形了也不换新牙刷。除超长期使用这些“脏”、“老”牙刷外,用后放置不当,如刷头朝下置于杯中,这也是不少人的习惯;而一把牙刷在使用过程中从未予以任何消毒处理,这种不卫生现象更是比比皆是。有人对使用1个月的牙刷进行培养,在其中检出大量致病细菌。这些潜在的细菌,随时可以由破损的口腔粘膜和龋齿等环节侵入人体,引起多种疾病。正确的做法是:刷牙后,应以清水反复冲洗牙刷几次,甩干刷毛,将刷头朝上置放于通风处。每月一次以“洁消净”或“双氟水”浸洗刷毛数分钟,再以清水冲洗、甩干、晾干。牙刷使用3个月左右应更换。
误区之四:早刷晚不刷或反之,次数不足。
研究已表明:食物残渣在口腔中经细菌作用而产酸,这是产生龋齿的主要原因。不清洁的口腔环境是细菌繁殖的良好培养基,细菌通过分解食物残渣中的糖而产酸,进而使牙齿的硬组织脱钙而出现龋坏,这一过程通常在饭后3~4分钟就已开始。因此,刷牙次数不足,食物残渣存留在口腔内数小时甚至二十几个小时,这样的刷牙习惯怎样能起到清洁口腔、保护牙齿的作用呢?刷牙应是每餐后随即进行。事实上,饭后刷牙清洁效果也远胜于使用牙签。 嘿嘿。
我现在是吃完东东就刷牙。。。。
听医生的话65~~ 嘿
早上赖床了就敷衍了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