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3]朱元璋赐名"朝鲜":一个靠女人下半身换来的王朝
元朝与高丽一直保持着比较特殊的关系,自元世祖忽必烈后,高丽的历代国王几乎都是元朝皇帝的女婿(尽管其王后不一定是元朝皇帝的亲生女儿),而高丽的美女也成为一种特殊的贡品,元朝灭亡后,明朝继续接收这种贡品,后来的清朝也不例外。而赏赐高丽女子给大臣当小妾也成了皇帝的一种恩赐。但这种关系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经过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后才逐步形成的。当时的高丽国位于朝鲜半岛,与蒙古人兴起的漠北之地相距不远,因此,蒙古人兴起不久便与高丽有了联系。 1216年,一支原依附于蒙古人的契丹人军队造反失败后,流窜进入高丽境内,占领高丽江东城,并以此为据点四处烧杀抢掠。 1218年,蒙古大将哈真统帅大军追击契丹叛军进入高丽,高丽国王派遣将军赵冲领军协助,并向蒙古军提供粮草。第二年,江东城守敌投降,哈真与赵冲举行盟誓,蒙古与高丽约为兄弟之国。但蒙古人显然对这个兄弟之国一点儿也不客气,从此年年遣使到高丽索要各种物品(从毛皮、绸缎到笔墨纸砚无一不要),让高丽人觉得“蒙古于夷狄中最为凶悍”。蒙古年复一年的巨额勒索,让高丽喘不过气来,也使敌视蒙古的情绪逐渐升温。 1225年,一蒙古使者在出使高丽返回的途中被杀,虽然凶手是谁一直没查出来,但蒙古人还是把这笔账算在了高丽的头上。杀死使者在蒙古人看来是十恶不赦的大罪,曾多次为此与别国开战。但由于蒙古大军西征,接著成吉思汗又在征讨西夏途中逝世,使蒙古没有立即对高丽展开报复。直到1231年,蒙古大军才首次进攻高丽,连战连捷的蒙军直逼高丽王城。高丽高宗无奈只好遣使议和,蒙古军队勒索了巨额财物后退军。但仍在高丽的各京、府、县留下了72名达鲁花赤(镇守者),对高丽进行间接控制。
但高丽人并未因此而臣服,高丽民间的反蒙浪潮从未停止,许多地方的蒙古达鲁花赤相继被杀。为避免蒙古的报复,高丽权臣崔怡决定迁都江华岛。被激怒的蒙古大军又一次入侵高丽。蒙古军队虽然陆上无敌,无奈却不习水战,而高丽朝廷则是坚壁清野,誓死不出岛。到 1257年止,蒙古先后遣军7次征伐高丽,但都无功而返。当然,金银财宝和美女、工匠倒是抢了不少。虽然高丽国拒不投降,但蒙古大军的多次讨伐给高丽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灾难。不少地方因惧怕蒙古军队屠城,纷纷举城归附蒙古。高丽有不少大臣也对与蒙古对抗到底的政策提出了质疑。同时,蒙古也在筹划另立高丽入质蒙古的质子为新君,而这一旦成为既成事实,高丽朝廷便面临边缘化的危险。 1258年,高丽众大臣发动政变,杀死了主张弃陆保岛的权臣崔氏,出陆降蒙。 1259年,蒙古与高丽达成和解协议,蒙军撤出高丽,高丽王室也承诺移居陆地,两国战争状态终于结束。
1259年,高丽世子应蒙古要求入朝,前往正在四川前线督战的蒙古大汗蒙哥军营。当他到达六盘山时,得到蒙哥7月在钓鱼城去世的消息(正史说是染病,也有说是攻城时被宋军打伤致死的),于是改道向南,正巧遇见从前线返回的忽必烈。此时忽必烈正打算回去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高丽世子此时前来觐见,无疑是一个吉兆。他十分高兴,对部下说:“高丽远在万里之外,即使是英明如唐太宗,亲征也不能使其臣服,现在高丽世子主动来归附于我,这岂不是天意让我即大汗之位。 ”于是,忽必烈让王与自己一起北行,共同抵达开平。不久,高丽高宗去世,高丽世子回国即位,这就是高丽元宗。但1260年元宗继位后,国内并不安定,权臣林衍和金俊一直把持着朝政。而由于蒙古多次入侵高丽,高丽国内的反元情绪不断高涨,对这位蒙古人所立的国王本就十分不满,加上忽必烈南征南宋的时候,高丽又被迫为蒙军制造战舰,提供粮草,国人对亲元的元宗的不满达到了顶点。在这种情况下,1269年,高丽权臣林衍趁机废掉元宗,拥立安庆公为国王。得知消息的忽必烈立刻派使臣前去责问。在蒙古强大的军事压力下,林衍被迫拥元宗复位。为了巩固高丽王室的地位,高丽元宗决定与元王室联姻,借助蒙古的力量保全王室,同时也好阻止蒙古吞并高丽,维持半独立的地位。 1271年,高丽元宗再次遣使赴元,为高丽世子王谌请婚,同时遣世子王谌入元为质。忽必烈同意了高丽元宗的联姻请求,决定以自己13岁的幼女忽都鲁揭里迷失(后封齐国公主)下嫁已经入元为质的王谌。公主年幼,直到3年后婚礼才举行。 。婚后一个月,元宗就去世了,王谌归国即位,是为高丽忠烈王。
与元朝的联姻让高丽王室有了一个意外的收获。原本对高丽国王粗暴无礼、颐指气使的元朝使臣和达鲁花赤们现在居然也开始讲起礼仪来,对忠烈王格外尊重,而这是元宗在世时想也不敢想的。显然这都与忠烈王成了大元皇帝忽必烈的附马有关。尝到甜头的高丽王室于是将娶个元朝公主作为保住王位和性命的首要任务。高丽忠烈王之后,除忠穆王和忠定王因在位时过于年幼,不宜娶妻外,其他国王娶的都是元朝的公主,其中忠肃王因丧偶故,前后迎娶了3位元朝公主。不过,显然忽必烈之后的元朝皇帝对高丽并不是十分看重,这些“公主”都不是皇帝的亲生女儿。尽管如此,这些元朝公主们在高丽还是享有极大的特权。她们一旦下嫁高丽国王,无论高丽国王是否已有嫔妃,元朝公主立刻就册封为正宫王后,其生的儿子则自动获得嫡子的地位,并且优先立为世子。同时,元朝公主们依仗元廷的支持,把握内宫权柄,甚至还多次干预国事,决定人事的任免。而从忠烈王开始,高丽国王们则普遍患上了惧内的病症(这与现在的韩国男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据史书记载,虽然齐国公主嫁人的时候才16岁,而忠烈王已经39了,但齐国公主不改蒙古女子的火暴脾气,经常对忠烈王伸手就打,张口就骂,乃至棍棒相加,而忠烈王对这位公主老婆丝毫根本不敢得罪,只有躲在一边暗自落泪。当然,这种忍让也换来了不少好处,忠烈王携齐国公主第一次朝见元世祖时,提请废除元朝专设的高丽达鲁花赤一职,忽必烈欣然允诺。后来,高丽还收回了元朝侵占的两处领土。为表示对元朝的敬意,原本与中原汉人服式一致的高丽王室在服装和发式上开始效仿蒙古。忠烈王不仅平时穿着蒙式服装,头发也结成辫子,高丽民众见之都摇头叹息,甚至痛哭流涕。 1278年,忠烈王更是规定高丽境内的服式都依照蒙古式样制作,以致于忽必烈闻讯后都十分惊讶,自己好象没有下过这样的。
当然,元朝也不会一味的纵容高丽,当奴才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小国高丽除了献上些粮食牛马和人参之外,唯一让蒙古人看得上眼的特产好象也只有女人了。当时达官贵人们都以拥有高丽女奴的多少与数量相比较,女奴少且“质量”差的,往往被人取笑。因此,元朝不断向高丽索取女子。 1287年,元世祖下旨要求高丽的处女必须先告官登记,否则不得出嫁。 1307年,高丽王廷下令,全国13岁以上16岁以下的女子,不得擅自出嫁,以优先供元朝挑选。自1275到1347年,高丽共遣使赴元献处女16次。这样做的结果是高丽人生了女儿往往都秘而不宣,即便是邻居也不让知道,以防被官府送去元朝。(当然,生儿子的结果也不一定好,甚至更差,因为元朝也需要大量的太监的,而且高丽太监特别受欢迎,原因吗?我也不清楚。)但即使是高丽国极其配合,也满足不了元朝对女人的需求,因为除了元朝皇帝及王公大臣需要高丽女子作为妃嫔妻妾或侍女以供淫乐外,元朝还需要大量女子配给军人作配偶。于是,高丽国为此专门成立了结婚都监和寡妇处女推考别监,除了处女还到处搜寻已婚妇女和孤儿、逆贼之妻、僧人之女、罪犯的妻女等,以满足元朝的需要(估计高丽人也很能生的。)。而高丽的王室女子的高官之女更是以献给元朝皇帝或王公大臣为荣。两家的姻亲关系也因此更加亲近,以至于元朝皇帝虽然换了不少,其中几个皇帝的家族还有相互敌对的,但与高丽的关系却一直十分亲密。而高丽贡女的地位在元顺帝时也达到了顶峰。通过一娶一送,高丽国依靠女人存活了下来,总算没有被蒙古大军灭掉,对高丽王室来说,应该还是合算的买卖。
元顺帝刚即位的时候,高丽籍宦官、徽政院使突满叠儿向皇帝进献了一批礼物,其中便包括一名高丽贡女奇氏。奇氏生性聪颖慧黠,很快就取得了皇帝的欢心。当钦察氏答纳失里皇后因兄弟叛乱被废杀之后,元顺帝便提出要立奇氏为皇后。
但权臣伯颜认为皇帝必须按照成吉思汗定下“弘吉剌氏生女为后,生男尚公主”的规矩,册立一名出身显赫的弘吉剌氏女子为皇后。
至元三年(公元1337)三月,元顺帝依照伯颜的意志册立了他的第二任皇后。她的名字叫伯颜忽都。这位皇后曾生过一个儿子,可惜才两岁就死了。而奇氏却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叫爱猷识理达腊。于是,奇氏被封为第二皇后,这为她将来接任皇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于皇后不太爱管事,宫中大权尽落奇氏手中。奇氏因宠生骄,和幼年时的邻居,一个叫朴不花的高丽宦官狼狈为奸,结party营私,干了不少坏事。为了控制其他大臣,奇氏从老家又弄了不少高丽美女,分送给各位王公大臣。这些女子仗着皇后的势力,在夫家为所欲为,不久就取代了原来正妻的位置。眼看着爱猷识理达腊成为太子,很可能在未来登上皇位,在高丽的奇氏家族也逐渐从一贫贱人家变成一方恶霸,并严重威胁到高丽王室的统治。此时已是元朝末年,中原大地烽烟四起,反元义军此起彼伏。 1356年,高丽恭湣王趁机以谋反为名尽诛奇氏家族。奇氏决心要报复,她说动元顺帝,出动了一万大军,准备废了高丽恭湣王,结果却大败而回。 1365年,皇后伯颜忽都去世,享年42岁。元顺帝册立奇氏为皇后。 1369年,明太祖出师进攻开平,顺帝又逃到和林,后来又颠沛流离到了应昌。不久51岁的顺帝因痢疾去世。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继位,这是北元昭宗。他的皇后也是高丽*氏。此时,逃回漠北的元朝廷对于高丽国再也没有什么影响力了,高丽转而向明朝称臣。
但元朝的灭亡最终还是给高丽王室带来了灾难。只是这根子是很早就埋下的。公元1351年(元顺帝至正11年)5月,刘福通在颖州首举义旗,江淮之间纷纷响应,义军头裹红巾,故称“红巾军 ”。为消灭红巾军,高丽国也奉诏派兵协助镇压,但出师不利,数员大将先后被杀,但高丽军并未离开,而是在江淮等地大肆烧杀抢掠,这也激起了红巾军将士对高丽人的愤怒。 1357年6月,刘福通指挥三路大军北伐,兵锋直指大都。三路红巾军转战千里,声势浩大。中路军由关先生、破头潘率领,从山东曹州出发迂回包围大都。 1359年(元顺帝至正19年)元月,大军攻克辽阳。元顺帝为避红巾军锋芒,下旨于高丽耽罗(济州岛)修建行宫,欲避难于高丽。
为切断高丽对元的军事援助,巩固辽阳行省,围困大都,红巾军决议东征高丽。 1359年,红巾军主将毛居敬帅大军四万渡过鸭绿江,开始第一次讨伐。虽然红巾军连续攻克义州,麟州,又于宣州大败高丽军,攻克定州和西京(平壤),但因天寒地冻,红巾军中冻伤者甚众,只好撤离西京,退至龙冈,咸从。咸从一战。红巾军大败,渡过鸭绿江西归者不满千余。 1361年10月,红巾军关先生、破头潘、沙刘二所部20万大军第二次讨伐高丽。 11月,两军大战于安州,高丽军大败。数日后,红巾军攻陷开京。但红巾军将领此时只顾四处抢掠,忘了追歼残敌。而高丽人则以大量女子贿赂红巾军将领和兵士,使之沉醉于温柔乡中。就在红巾军将士在高丽王城中享乐的时候,高丽总兵官郑世云率军二十万,已屯兵于开京东郊天寿寺。一个大雪中,趁红巾军多于营中取暖之际,高丽万户李成桂(以后的朝鲜太祖)率2000精兵出其不意的攻入开京,城内的高丽人群起接应,高丽大军随后迅速攻入,红巾军大败。关先生,沙刘二以下十万人战死,破头潘率余部遁走鸭绿江,退回辽阳,后被元军俘虏。
尽管红巾军被打退了,但立下大功的李成桂却也就此逐渐掌握了兵权,并最终废掉了国王,自立为王,高丽国就此灭亡。称王后的李成桂拟定了两个国号——“朝鲜”和“和宁”请朱元璋决定,朱元璋选了朝鲜二字,这就是朝鲜国名的由来了。 原来朝鲜的历史是这样的 原帖由 qm1991 于 2008-9-23 15:04 发表 http://bbs.xyhc.com/images/common/back.gif
建议再看看东周列国志,你会发现,原高丽王是商王的后代,被周武王分封于高丽.
故高丽原本就是中国领土,它们使用中国文字,只是后来霉国介入,唆使其改为现在的高丽文了!
厉害啊 ,高人 . 是啊,本来中国很强大,什么时候让我们回复昔日的光辉~ 别想那么多了,呵呵。。。。。 这样贬低邻邦太过分! 嗯...韩国 就算棒子可耻,写此文的人用如此之题目,人品也不怎么样. 顶一下,好文。 问题现在的韩国女人...都不好看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