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萤火虫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80|回复: 0

(03/22)从兵马俑看秦军的阵法配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22 00: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既然谈秦军的阵法,那就来看看兵马俑是怎么布阵的吧。兵马俑一号坑是出土
东西最多的,而且排列也最整齐。就从一号坑说起。

一号坑里挤了大概有一千人(还有几行没全挖出来,一千是个估算的数字)。
基本上算一个完整的独立作战单位了。这一千人排成一个长方形。长边是进攻
的锋面,两个短边是侧翼。

先谈前锋,前锋一共三排,每排68个,共计204个。都是不穿铠甲的驽手。所
谓“长兵在前,短兵在后”是冷兵器时代武器配备的原则。这些个驽手的军
官,分别站在方阵的左右两边。据说这是整个军队的右军,估计真打起来,右
军里这样的方阵不止一个,军官站在两边,视野广一点,便于方阵间相互协
调。同时也便于督促自己阵内的士兵,保持阵型。

由于弓、弩都不可能做到连续射击,在临战时也不过三发。锋线上放三排弩
兵,可弥补此不足,作战中前后相次,轮番射击,做到“弩不绝声,敌不薄
我。”使进犯之敌无可乘之机,无法逼近,增强对敌的杀伤力。

说完锋线,再说说侧翼。

侧翼也是主要由驽手组成,他们都面朝着方阵的侧翼方向战立。与锋线士兵不
同的是,他们都是有铠甲保护的。每列大概有180人左右。此所谓“材士强
弯,翼我左右”。

这长方形说了三边了,接下来说说最后一边------后卫。

和前锋一样,后卫也是三排,只不过都装备重装铠甲的步兵。这三排士兵,前
两排面朝前面的锋线方向,最后一排面朝后方。

侧翼和后卫部队的配置,其目的在于防止敌人从两侧及后面的袭击。而在侧翼
和后卫部队的护卫下,就是整个军阵本体。

军阵本体是车兵与步兵协同作战。其基本配备是重装铠甲步兵在车后,无铠甲
步兵在车前。大约都是按战车分组,每组分作四路纵队面朝锋线战立。方阵里
有两个将军指挥车,分别在方阵靠近两翼的位置, 一左一右。军阵本体十分
厚重,大概有30到40排之多。比马其顿方阵的20排人要厚重的多。由于有战车
在内,其排列并不十分紧凑。而且战车也不是排成一条线的,有的车靠前,有
的车靠后。本体士兵主要持手执戟、铍、矛、戈等长兵器。这些东西,大概通
长都在2.5-3米左右。

以上就是秦军的右军的基本组成了。很传统,没什么花活。弄得懂马其顿步兵
方阵的也基本上肯定能明白秦军在这里的配置了。这个阵形,基本上是一个防
守形的布置,为什么这么说呢?比较了下面2号坑,就明白为什么这基本上是
一个防守型的布阵了。

下面说说左军,也就是2号坑里的兵马俑。

这个就有点复杂了,因为好莱坞的导演们还没机会接触到这个阵法,自然也没
法通过希腊罗马电影什么的给大家科普了。

简单的说,2号坑是个L形的曲尺形阵势。

首先是弩步兵方阵在左上角显著前出。

跟在弩步兵方阵后面的,是骑兵和车兵以及步兵和车兵组成的混合编阵。

在它们旁边的,是占据大约大半个阵型的车兵阵。这个纯粹由车兵组成的方
阵,直面的是敌军的阵营,但由于左前方的弩步兵方阵,又与敌军基本呈脱离
接触的态势。说得明白点,就是象棋里的车,前面没有了挡路的棋子,而对方
的车马炮又够不到自己一样。

先具体说说前出的弩兵方阵。

方阵共有弩兵332个,排列成一个方形的军阵。

方阵的前锋由立射步兵组成。其前部的步兵俑排成两排面向锋线的横队,每排
80人,共160人。

而方阵的左右则分布有三路面朝锋线的纵队,每路14个,共计42个立射俑。此
为方阵侧卫。

方阵后则由两列横队组成。其中有一个身穿彩色鱼鳞甲、头戴鹖冠、双手拄剑
的高级军吏俑。此为方阵后卫。

而在上述外围人员的里面,就是由八路面朝锋线的身穿铠甲的蹲跪式步兵组
成,每路20个,共160个。

这里头有个问题就出现了,弓弩射击时,为了避免误伤本方人员,要求前无立
兵。 为什么外围的射手都站着,阵心里头的反而蹲着呢?如果说是迭次交
换,轮番射击的话,那这一蹲就蹲了整整20排射手,真打起来的时候,你蹲下
我起来的,这得多复杂啊。

其实道理很简单,这部分射手,都不是平射的,他们是朝天放箭的。箭簇依靠
重力落下,杀伤敌军。他们蹲坐在地上,使用强弩,朝天放箭,不用担心误伤
前面的同伴。

弩兵方阵整体前出,充分发挥了远距离打击的威力,而整个方阵正面暴露面
小,同时打击力量并未因此减弱,也减少了可能的伤亡。弩阵的弩手装备重
甲,而并非是为了肉搏,可以想见秦军对他们的倚重。

在弩兵右侧后方,是纯一色的车兵方阵。

由八列战车纵队组成,每列八乘,共计六十四乘战车组成的一个规整的方阵。
战车系单辕,木质,战车前驾有马四匹,两骖两服。八列战车每列八乘,正好
两两相对,双车编为一组。作战时方便相互照应。战车的前后没有隶属步兵。

整个方阵前方为前出的弩兵方阵隔出来的开阔地。

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阵形,任何一支想要靠近这个方阵地军队,无论是从正面
还是侧翼,都要首先穿过弩兵的密集箭雨,接近并通过这一片开阔地带,。假
如这只部队侥幸穿越并且还有战斗力的话,在经历巨大伤亡后,仓促之间他们
要面对的,是一支经过从容调整的有着强大冲击力量的重装战车方队。想象一
下这个方阵出击时的速度还有冲击力吧。如果真的是排着三角队列的伙伴骑兵
碰到这个方阵地话,实在设想不出这些个没有马鞍子的战士们的七个人一排的
小三角,如何面对这个巨大的方块的冲击。这与自行车跟大卡车对撞没什么区
别。

这是一支受到保护的同时也是时刻准备着高速出击的弦上的箭。他将碾碎挡在
他前面的一切。

用句时髦的话,预留的这片开阔地, 就是拿空间换取了时间。给原本笨重的
机动性差的车兵,留出了调整地空挡。扬长避短,这才是战争的艺术。

在车阵地左侧,紧跟在弩兵方阵后面的是车骑方阵与车步方阵。这帮子人我估
计主要是彻底击溃敌军并打扫战场用的。在弩兵进行有效杀伤,车兵陷阵之
后,这杀人的力气活主要由他们来完成。

先说骑兵军阵,这是由11列横队组成的长方形骑兵军阵。他们紧挨着车兵方
阵。便于随时快速出击。

这个军阵包括战车6乘,骑兵108个。其中,第1、3列为战车,每列有战车3
乘,第2、第4至第11列为骑兵,每列有骑兵三组12骑。鞍马除无马镫外,其余
鞍具齐全。注意,是鞍具齐全!

骑兵装备重凯,但主要武器是弓箭。骑射骑射,在没有马镫的时代,让昂贵的
骑兵参与肉搏,并倚重为突击的主要力量,与弩兵,步兵拼消耗,这无异于一
个天大的笑话。

这支骑兵,是在车并陷阵之后,彻底击溃敌军的主要力量。高速度的冲击力,
远距离的杀伤效果,不给阵脚才乱的敌人任何喘息调整的机会。扩大战果全靠
他们了。

再说车步方阵,他们主要应该是打扫战场的。这部分是由战车、步兵组成的
车、步结合的长方形军阵。

其中,19乘战车排成三路纵队,中间的一路有战车7乘,左、右两路各有战车6
乘,而左侧的最后一乘为指挥车。指挥车上有高级军吏。每乘车后部都有隶属
步兵俑相随,一般是车后有8个步兵。为了加强指挥车的后卫力量,阵尾的五
乘车有28~32个隶属步兵。在阵尾还有8匹战骑。整个军阵,呈纵长方形,战
车在前,徒兵在后,形成古代“先偏后伍”的鱼丽阵形。

在高速度的车兵陷阵,骑兵击溃之后,打击还远没有结束。最后的胜利由这支
车步集团完成。这时,战场的节奏从快速打击的高潮中被调整的缓慢下来。步
兵们围绕在指挥车的周围,开始杀戮的细活。

以下是从兵马俑网站抄的对此阵地评价:

“纵观2号俑坑4个军阵,弩兵军阵位于左前方,为军阵的前角,战车、骑兵分
列左右,中间是车、步、骑结合军阵。这种编列形式,是立足于各兵种的特
点:据古代兵书记载,弩兵布阵时,一是作为前锋,二是处于两翼)三是环列
四周,弩兵位于2号兵马俑坑军阵的前沿,恰与兵书所说契合,战车和骑兵为
军之重兵。作战时,战车用以“陷坚阵,要强敌,遮走北”,骑兵则以便捷灵
活而作为奇袭的机动兵。车、骑、弩三者的紧密结合,正如《孙膑兵法·八
阵》所言,“易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厄则多其弩”,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各
兵种的战斗力。

这个由4个小阵有机组合而成的2号俑坑曲尺形军阵,是兵书所言的“方、圆、
曲、直、锐”五种阵法中的曲形阵。弩兵位于左前方,成为军阵的前角;中间
车、步、骑结合的长方阵的阵尾突出其后,成为军阵的后犄。整个军阵大阵套
小阵,大营包小营,阵中有阵,营中有营,互相勾连。分而各为独立的作战单
元,合而浑然一体,分合随机,灵活运用,将古代军阵的巧妙多变生动地再现
了出来。“


同为偏师, 2号坑的左军的作用与地位,明显得高于一号坑的右军。这符合秦
人重左轻右的习惯。2号坑明显的是一支进攻型的部队。然而,他却还不是秦
军的主力。遗憾的是,作为中军的秦军主力,由于陈胜吴广的捣乱,4号坑没
修完。与大多数著名的珍贵文物一样,兵马俑作为一个整体,残缺了一角 ,
我们也就无以得见作为主力的秦中军的实物风采了。

还有一个3号坑是秦军的幕府,大概是参谋总部的样子。也负责拜拜祖宗,神
仙什么的。这里就不多说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萤火虫

GMT++8, 2025-1-11 12:18 , Processed in 0.468413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