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萤火虫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12|回复: 4

【历史上展昭确有其人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20 11: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但因为历史的久远,时代的变迁,更由于江湖杀伐、武林争斗之事常常为当政者、文人鄙薄以至于自动忽略,即使是真的有这样武功高强、驰骋风云的一代名侠,恐怕到了今天也很难留下详细的记录了。听说有同仁有去查询常州地方志的计划,不知道进行得如何了。就目前掌握的资料看,暂时还没有在各种文史资料中看到关于“展昭”的记载
   但本人近日在使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查找一些资料时,突发奇想,在“篇名/关键词/摘要”的检索项中输入了“展昭”一词,搜索出若干结果,除去《当代电视 》《大众电影》上关于《包青天》剧集介绍一类文之外。发现了这样一篇文章:   

   【作者】  胡振国
   【摘要】“双插子”,系短兵器,为武术训练中不常见之稀少套路。其套路又名“南侠展昭”。其特点是短小精干,结构严谨,动作舒展大方,跳跃旋转敏捷,身腰随手腕而转动,眼神因插尖而运转,时而长龙裹体,忽而彩蝶纷飞,所谓练拳五要素,“手眼身法步”,要领与技巧,尽体现于套路之中。它不仅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对力量、柔韧、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有显著的提高作用,而且还有一定的实战意义。
   余自幼酷爱武术,师承当年“南京中央国术馆”少林门陆林老师,习得此套路且操习有年,深得其中之妙。其拳风格属南派少林,相传为前清雍正年间“江南大侠”甘凤池所传,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



   以下全部是具体的套路介绍,全套拳法共是36式,文章配图64张,由作者本人作出全套示范动作。

   在图中所示的兵器“双插子”,大概是判官笔一类兵器,双手各持一支,旋转腾挪,典型的南派武功。
   以下我将从“南侠展昭”套路的源流,产生的时代背景,来阐述我的观点:展昭的确有其人,他生活的历史时期大概是清康熙朝中前期,他是在江南有影响力的侠客
   在探讨“南侠展昭”之前,我想先说说甘凤池,因为正如胡振国文中所说,这一套拳法最早相传为甘凤池所传,跟甘凤池有莫大的渊源.
   甘凤池,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籍贯南京的大侠,清史稿有载:

   
甘凤池,江南江宁人。少以勇闻。康熙中,客京师贵邸。力士张大义者慕其名,自济南来见。酒酣,命与凤池角,凤池辞,固强之。大义身长八尺馀,胫力强大,以铁裹拇,腾跃若风雨之骤至。凤池卻立倚柱,俟其来,承以手,大义大呼仆,血满鞾,解视,拇尽嵌铁中。即墨马玉麟,长躯大腹,以帛约身,缘墙升木,捷於猱。客扬州巨贾家,凤池后至,居其上。玉麟不平,与角技,终日无胜负。凤池曰:“此劲敌,非张大义比!”明日又角,数蹈其瑕,玉麟直前擒凤池,以骈指卻之,玉麟仆地,惭遁。凤池尝语人曰:“吾力不逾中人,所以能胜人者,善借其力以制之耳。”手能破坚,握铅锡化为水。又善导引术,同里谭氏子病瘵,医不效,凤池於静室窒牖户,夜与合背坐,四十九日而痊

   喜任侠,接人和易,见者不知为贲、育。雍正中,浙江总督李卫捕治江宁顾云如邪术不轨狱,株连百数十人,凤池亦被逮,谳拟大辟。世宗於此狱从宽,未尽骈诛。或云凤池年八十馀,终於家。江湖间流传其佚事多荒诞,著其可信者。

   又有当时雍正的宠臣、浙江总督李卫在奏折中这样描述甘凤池:“查此辈棍徒,造作讹信, 往来煽感,着实痛恨,断难容其漏网。臣细思江浙好事悻谬之人,莫过于现在拿获之甘凤池等各犯。”(《雍正朱批谕旨》)

   又有某些学者考究,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其中金陵侠士凤鸣岐这个人物的原型就是甘凤池。
   甘凤池对于拳法有造诣,善于总结,有“花拳总讲法”抄本流传,其中跌法势名就有八十八个,第一势为“吕布头带紫盔”,第八十八势为“鸭摆翅跌”。但这些林林总总的拳法,不可能都是他一个人创造的,想必有一部分是来自武林前辈的传授、或整理江湖中散轶不全的套路,很有可能,“南侠展昭”包含在他整理汇总的套路中,并由于他的整理而流传了下来。否则,如何解释如今这套拳法的名字叫做甘凤池拳法:双插子(南侠展昭)呢?

   再看地理位置,甘凤池是南京人;展昭,如果石玉昆在创作人物时候,真的借用了真实人物的真实籍贯的话,是常州武进人,两地位置不远,在清朝江南算是交通方便,文化发达,武林人物辈出的区域,有密切的武术交流也不足为奇。既然甘凤池将“南侠展昭”拳法整理并传于后人,可以推测,甘凤池是比展昭年代稍迟的后人,否则如果是同辈,私自把他人的功夫据为己有,江湖中很大罪过的。而如果展昭当时已经年老或逝世,没有徒弟后人传授毕生武艺,甚至甘凤池本人就是展昭的徒弟/晚辈,则甘凤池得到展昭的真传就无可厚非了。
   甘凤池生活年代是康熙末年、雍正年间,那么展昭比这早,会是什么时期呢?我的看法是最早不会早于康熙初年,为什么呢?众所周知清初满汉民族矛盾非常尖锐的,尤其在遭受清政府镇压、屠杀最烈的江南地区,在那个时期的侠客,即使留下了名字和事迹,也很难相信会是记录了他们投效清庭,镇压反抗,屠杀同胞的事迹
   而康熙中年则不同,以三藩之乱为标志,从明至清的忠君思想,终于建立了,关于清朝的忠君思想怎样在士人心目中建立的分析,这段文字不错
   此时无论文人,还是武人,为国效力,被看作理所当然的事,并不会在文人中特别加以鄙薄.
   回到石玉昆的创作,生活在道光、咸丰年间的他,创作的关于许多侠客、许多清官,联合起来,报国安民的宏大小说体系,必然有大量真实人物做背景,而且这些真实人物是年代并不久远的,他熟悉,而且可以灵活、充满想象力地进行艺术加工、创作,但又不会太近,否则人家家属就要来找麻烦了^_^。所以,这些真实人物、武林旧事采撷自相隔几十年康、雍朝,是很有可能的。
   而且,《三侠五义》的核心故事,是平定襄阳王谋反叛乱的故事:封疆王侯秘密联络匪类、广布党羽、谋害忠良,在侠义忠君之士持续N年的坚决斗争无情打击之下羽翼尽除仓惶远遁最终插翅难飞落入法网……结合清朝的背景看,这是在映射什么呢?说到底不还是三藩之乱吗?
   一个江湖添血的侠客,留在历史记载中的概率很低,即使是赫赫有名的武术大家甘凤池,在正史中也只有寥寥数行,这很大程度的原因还是因为他是李卫查办的重大案件中的著名“钦犯”的缘故。但历史不止有一种记载方式,即使他的为人,他所做的事已经湮没在历史洪流中,但他的毕生技艺,他的武学拳法,却偏偏在武术界辗转留传了下来,成为一个套路的名称,这实在是一种另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写到这里,我禁不住手在颤抖了……果然,人只要真的付出了,追求了,是不会白费的……会有人记住你的,尽管是一种另人意想不到的方式……
   综上所述,历史上的展昭很可能确有其人,他的生活年代约为康熙中后期,家乡常州武进,曾在常州百架桥一带居住,主要活跃在江南一带,有“南侠”的绰号,可能作为忠于朝廷的义士参与平定“三藩之乱”,并与史料有载的金陵大侠甘凤池有一定的交往,“双插子”是他善用的兵器之一,并有独创拳法套路留传至今。说书艺人石玉昆在创作《三侠五义》时,借鉴了展昭其人和他的事迹传说

[ 本帖最后由 lj25824829 于 2006-12-20 11:07 编辑 ]
发表于 2006-12-20 16: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甘凤池倒是却有其人,不过他称不上什么”侠义之士“,因为他被李卫设计抓住后,很快就把自已的同党全都招了,这有点不堪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21 09:4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故事都是借鉴的,据说祝英台原形还是个侠女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21 16:48:19 | 显示全部楼层
MAYBE HAV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22 10: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是可能有的意思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萤火虫

GMT++8, 2024-11-23 22:28 , Processed in 0.652443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