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萤火虫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02|回复: 0

《怒火青春》 趁着青春把自己干掉!(附种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7 13:3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95年的戛那影展上,有一部青年导演的作品获得了非常多的掌声。虽然跟他同时参赛的还有前南导演库斯图里卡的集多年大成之作《地下》、被称为描绘出了塔氏心中美国的贾木许的代表作《死人》、其他还有安哲的《尤里西斯的凝视》、侯孝闲的《好男好女》、肯洛奇的《以祖国之名》。虽有众多的名牌大导、代表名作,不过这部青年导演的作品仍是勇夺当年戛那最佳导演奖,这就是后来著名的禁止讨论政治话题之作——《怒火青春》。

  当时年仅28岁的马修•卡索维茨,带着青年人的愤怒和火气,以一种勇抢上位的姿态,在其作品中述说着青年人的愤怒、迷茫、困惑及对社会的种种不满,为争夺话语权呼出有力的一声。也正因此,这部电影被载入法国电影史册。
  

(片头的冲突场面,貌似纪录片)
  电影的背景设置在1968年那场著名的“五月风暴”上。在那场风暴中,青年人再次站在了风口,使之成为充满激情和热血的运动。电影讲述的是法国底层青年的的迷茫与愤怒。说的是一个阿拉伯青年被警察殴打至重伤后,引来一干青年的愤怒和暴乱,移民青年犹太人Vinz、黑人Hubert和阿拉伯人Said也是其中的一分子,由于Vinz拣到了一把警察丢失的枪,在怒火中,故事变得越发有趣了。

  片头字幕就赫然打出“谨以此片献给为拍摄本片而死去的人和他们的家人”。之后又插入了大量的纪录片镜头,内容是警察和群众的冲突现场,也许是新闻片段,也许是自拍,不晓得来源,但是影片与现实的关系也被成功的建立了。
(Vinz的出场镜头,迷茫、困惑、有些堕落)

  电影名字也被翻译成“仇恨”,青春仿佛总是跟愤怒结合在一起的。青春,这个热血爆棚的年纪,在大量积攒的荷尔蒙在尚未找到新的发泄出口的时候,暴力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办法,所有对社会的不满,对生活的反抗及一切不公平的仇视,都可以在头脑充血之后瞬间发作。青年人的愤怒向来是无需理由的,如果真要寻找理由的话,也许是他们渴望获得更多注视的目光吧,年轻人渴望自由,渴望说话的权利,在他们眼里,警察成了最大的敌人,因为警察是束缚他们自由最明显且最有力的障碍,于是他们首先将愤怒的矛头指向了警察,几个年轻人都以与警察对骂为荣,能与警察对殴更是彼此吹嘘的资本,他们愤怒着,他们暴力着,他们烧毁汽车,他们烧毁体育馆,有几分似曾相识,没什么好讨伐和鄙夷的,都是从那个愤怒阶段走出来的,那才是青春,热血的年纪。总觉得每个人都应该趁年轻愤怒一下,因为这是生命中最激情的一段时间,试着去愤怒,试着去发泄,趁着青春把自己干掉吧。

  愤怒的青年并不意味着脑袋里全是大便,他们同样有自己的想法,影片中一共出现过三次关于跳楼的台词,一个人从50楼跳下,每经过一层,他会对自己说,至少现在还不错,至少现在还不错。怎么跳楼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落地。电影本身正像是重复着一次跳楼的过程,一个又一个时间标签,将电影分成了众多小段落,每一个段落都像跳楼者经过的一层楼,三个年轻人虽然愤怒但仍然快乐的活着,好像反复的对自己说,至少现在还不错,。直到影片最后几分钟,随着枪声响起,黑幕中带给观众更多的思考,之前的段落都只是铺垫,最后的落地才是真真切切的。黑人Hubert在最后修改了之前的台词“这个社会是下降的,”可谓点睛之笔。也许对社会下降的反思才是影片真正想说的,不过我们仍然安然生活其中,反复提醒自己“至少现在还不错,至少现在还不错。”不过总是会落地的。

(这段光影用得极棒,梦幻的感觉)

  黑白的影像总有一种奇特的魅力,每每看到黑白影像,剪辑精彩的电影,我总喜欢用犀利这个词来形容。本片同样使用了黑白的影像,非常喜欢这种感觉,更醒目,更怒气,黑白影像更像把锋利的刀,斩断一切,与所有暧昧的颜色划清界限,这才是青春的颜色,个性且酷劲十足。手持摄影机摇晃着注视着这群青年人,更真实,也更有迫近感。晃动中特写的脸才更有冲劲,仿佛置身其中,青春的气息。

  青年人为自己的愤怒付出了代价,虽然只是一场偶发事件,但这很随机的一枪却终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开放式的结局在又一声枪响中结束,谁死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已经有人死了,正像无论如何落地,毕竟有人落地了。

  很喜欢导演时间标签的使用,除了上面提出的分段的原因之外,10点38分、12点43分……类似如此不规则的时间界点,使影片更有生活的质感。就像在平常的生活中,随意截取几个片段,印象最深的是几个年轻人无聊的坐在一起愣神,非常熟悉的画面,不过正是这种看似普通单调的生活,却是蕴藏着无数怒气的。

(对《出租车司机》经典段落的模仿,You Talking To ME?)

  这部电影不光成就了导演卡索维茨,还成就了另一个男人,就是VincentCassel,如果看过那部晃得人头晕的《不可撤销》的话,也许会对这个人有些印象。没错,他就是意大利著名美女演员莫尼卡•贝鲁奇的老公。VincentCassel在本片的表演也是精彩的,剔了光头的他仿佛一个天生愣头青,愤怒且不思后果,表现欲极强的青年人形象,对《出租车司机》的模仿也能隐约看到德尼罗的影子。

  暴力,怒吼,吹牛,脏话,DJ,街舞,众多年轻的标签。应该是导演卡索维茨自己的生活体验。在《怒火青春》之后,尽得功名的卡索维茨投入了轰轰烈烈的商业片大潮之中,拍摄了《暗流》等商业大作,不用批判他的堕落,毕竟他的青春已经过去了,愤怒和血性也同样停留在了《怒火青春》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萤火虫

GMT++8, 2024-11-23 15:02 , Processed in 0.309849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