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萤火虫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78|回复: 1

为什么历史上本国人学的汉语多是“南京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22 09:3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京老文言表演者卢伟告诉记者,南京虽然地处江南,但南京话却属于“南方官话”。“南京话是从东晋的‘雅言’和官方的‘庶音’联合起来开展而成的。”     卢伟告诉记者,南京本地居民原先讲的是吴语,又称“庶音”。东晋定都南京后,中原地区来了很多移民,这局部移民带来了风靡于南方地区下层社会和知识阶级的话,这局部话就叫作雅言,又叫作“士音”。起初雅言和吴语逐渐融会成为金陵雅音,南朝宋、齐、梁、陈四代后渐渐开展起来。明代建都南京,由六朝金陵雅音演变成了起初的南京话,这就是始终沿用到今天的南京官话。
     而且,卢伟还告诉记者,南京官话曾经长期是中国的民间言语。因为江南比较少遭到少数民族迁入影响,加上六朝以来北方人的文明认识比较优胜,明代始终到清代中叶之前,中国的民间规范语都以南京官话为主流。卢伟告诉记者,明清期间来华的东方传教士所风靡的中国话,根本上是以南京官话为规范,直到民国初年东方传教士掌管的“华语正音会”,也以南京话为规范。始终到清朝末年,北京官话才成为中国民间的规范语。
     不只如此,南京话甚至还影响了周边国度,一些国度在现代教的中国话就是南京话。卢伟告诉记者,比如在日本,六朝期间中国传入日本的语音次要是金陵雅音,从江户时代到明治初年,日本官立学校和官方私塾所教的中国语都是南京话,直到1876年日本民间才转而应用北京话。
     有意思的是,卢伟说了一个对于南京话的趣事。有一位小时分在南京生存过的美国经济学家,在他的一本对于营销学理论的论著中,讲了他小时分在南京深巷菜市场里,看到的老太太的砍价艺术,大意如下:这位老太太是位砍价的高手,她简直应用了全副的古代科学营销理论。这位老太太对卖菜的商贩,挺着腰板,大声说:“咳!这点儿蔫青菜几分钱包罗。”这位美国经济学家细解了这句话:“咳”:从声势上压倒对方,给人一种救世主的感到;“这点儿”告诉对方我是大卖户,对你眼前这些菜还看不上眼,避实就虚谈这堆菜的交易。“青菜”点明详细要买卖的物品。“蔫”指出对方商质量量的致命缺点,即便不是那样,作一些贬低是必要的,表明本人是内行。“几分钱”指出了讨价还价的价钱范畴:在一角以内,防止漫天要价。“包罗”这是指眼前谈到的全副商品,也就是商品的量单位。这句话蕴含了商业会谈的心思和技艺:肯定要自负,让对方晓得本人是内行;能一眼指出对方商品的不足之处,使对方减少决心,再就是价钱的范畴,当然必须低于市场价,也要在对方可以接管的价钱范畴内。最后确定商品的量单位。
     老南京话俗称“文言”,它的最大特点在于保存了入声体系,被称为“真正正宗的南京话”。卢伟告诉记者,今天南京话在文明界影响较大的是南京白局。他举了一些详细的南京文言的例子:玉米叫“包卢”,勺子叫“挑子”,鞋子读作“孩子”,厕所叫“茅斯”,膝盖叫作“磕七头”,簸箕叫“撮簸”,脑袋叫“老瓜子”,干什么叫“干么斯”,厌恶叫“犯嫌”,恶心叫“异怪拔拉”,吓人叫“喝人拔拉”,大方叫“胎气”,一米多高示意“非常”。
发表于 2010-7-5 15:2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南京读书时就看过这个问题。记得明朝南京的官话应该是吴语,好像这一点已经考证过了。
我去找找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萤火虫

GMT++8, 2024-12-23 19:16 , Processed in 0.258134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