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萤火虫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26|回复: 1

[世界大搜索][中国] 在云南和西藏的日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6-20 23:34: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大搜索][中国] 在云南和西藏的日子

在 云 南 和 西 藏 的 日 子

photographic works from yunnan & tibet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在山路
         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
               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 仓央嘉措 -

 





丝丝点点计算,偏偏相差太远。总是别有所遇,别有所感。今天,当飞机从三万英尺的高空降落到长沙的地面,我的感觉是麻木的。

 

2002年3月24日至6月1日,我一个人背了一个大包在云南和西藏晃悠了2个多月。我不是那种一背上大包就感觉很爽的职业驴子,平时一般懒得出门旅行。好不容易出门一次,行程和心情却被很多意外打扰得乱七八糟。回想这70天流浪的日子,所经历的人和事,有许多叫我感触得一塌糊涂,不知从哪里写起。

 

作为摄影之旅来说, 总体上也是失败的, 没拍到两张称得上是震撼的片子。  不管怎么说,我还是挑些出来贴在这里,也好让自己的记忆不至于过早发霉。




西藏印象(8):珠穆朗玛的星空。当胶片冲洗出来,我第一眼看到这张片子时差点没落泪:终于成功了一张!这片子得来可不容易,在冰冷的雪山脚下,我穿着羽绒衣,外面还罩着件军大衣,从夜里十一点到凌晨三点,进行了长达四个小时的长时间 B 门曝光才得了这张片子。

  深夜的珠峰没有了白天那摄人的魄力,只留下一个黑色的模糊轮廓。过了12点,远处戎布寺最后一个窗户那昏黄的灯光也熄灭了,无边的黑暗包围过来,说伸手不见五指真的是很恰当的描述。这是一个彻底的孤独时刻,好象地球上只剩下我一个人了。我抬头望向这满天的繁星,那么多,那么亮!深邃的星空里,亿万的星系中,会不会也有智慧在看着我们, 就象现在我在这里观察他们一样?相机的镜头指向的是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地球风景的极致之一,我们这个小小星球上没有比这更高的地方了,可在这星空下,地球之巅显得是那样的渺小和孤独。。。我的脑海里一会儿是不着边际的冥想,过一会儿又是一片空白。

   又一个小时过去了,我可以感觉到气温越来越低,稍微一点风吹来那寒冷更加透人心脾。起先是蹲在那里,后来我找了块石头坐下,也不行,渐渐的觉得手脚开始僵硬起来,我知道不能这样蹲坐久了,必须站起来走动一下,必须要跟寒冷和自己的睡意战斗到底,防止明天早上成冰棍.:)) 唉,早知道在这支一个帐篷那该多好啊。

    凌晨3点,终于捱到了收机走人的那一刻。真不知道这四个小时是怎么过来的。

    拍摄星空的确很辛苦。不过有所付出必有所得,除了能收获两张漂亮的星空片子(如果运气好),那整夜星空下的孤独和冥想是一个很好的体验。这种孤独感是我们城市动物长久以来极其缺乏的,因为我们在城市里每时每刻都被无数的噪音所包围,电视,电台,报刊杂志,EMAIL,QQ,朋友,父母,老板,工作,等等的一切,一起在我们耳边365天的鼓噪,就连好不容易的一次度假出游也大多是旅行社罐装的。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根本没有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我是说真正孤独冥想或者什么也不想的时刻,哪怕是一个小时。不管是在云南德钦的梅里雪山还是西藏珠峰下,漫漫长夜星空与我无言相对。黑,漆黑,除了漆黑还是漆黑;静,寂静,除了死寂还是死寂。整夜的,一个人,面对满天灿烂。。。她们眨呀眨,在好奇的探看地球上的人,半个地球的人在睡觉,另外半个地球的人在疯狂。在梅里,在珠峰,这样难忘的两个夜晚。   

    在梅里雪山拍星空的时候,远处的佛塔隐隐约约泛出黯淡的白色死光,如鬼火似的。在珠峰,我拍摄的地点离住处也有一段距离,2点多,我已经有点似梦似醒,远处忽然冒出数点绿光,我心里打了个冷战:狼???冷汗唰的就下来了。我想到口袋里的手电,还有三角架,要是它们冲过来我这照片也不要了,三角架就当打狗棒使。还好后来那绿光自己消失了。这样的夜晚也锻炼了我的胆量。至少,如果我以后被关进黑屋子也不会再害怕了:))

    很久以前我就一直喜欢天文照片,那时候我既没有照相机也没有天文望远镜(我现在也没有天文望远镜,正在物色合适的望远镜)。后来我知道要照到天文杂志上那些星团的照片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个人不可能负担得起天文台级别的大型望远镜;而且,因为星星是很黯的,必须进行长时间曝光。但是地球是转动的,当曝光时间超过14秒,星星就开始移动,结果就是模糊一团。那天文台是怎样进行长时间星星不动的曝光呢?很简单,他们的望远镜上配有赤道仪,有了赤道仪的跟踪和角度调整,他们的望远镜就能跟踪星星,原理和通讯卫星一样,和星星同步移动。不过,索性长时间曝光让星星的轨迹拉长,有时候也很漂亮。而且,星星离我们的距离不同,轨迹拉出来还有可能是漂亮的彩色星空。

    当西藏之旅开始时,我心里一直有这样一个愿望:我要得到一张星星的图片。如果是著名的景物作背景的,比如珠峰,就更加有意义。西藏是拍摄星星轨迹最好的地方之一,空气特别稀薄,大气的影响小星星就特别亮;而且没有城市灯光的污染,试想如果你在大城市把相机对着星空曝光几小时,我敢打赌你得到的图片基本上会是白花花一片,什么也没有。

    这张照片的成功我要特别感谢成都的LISA。LISA是我的网友,从来没见过面,后来我走川藏线到了成都才见到她。出发前我花了很多时间找资料,心里就是没底,不知道到底要曝光多久,光圈开多大。在梅里雪山,我拍摄了三张星空,分别曝光了15,30和60分钟。我急需立即洗照片以便确定正确的曝光时间。拉萨没有冲反转片的,最近的就是成都了。我把胶片寄给了LISA,她在成都帮我冲洗后特快专递给了在拉萨的我。看了底片,我确定以最大光圈至少需要曝光一小时。     

    具体拍摄数据:佳能EOS30,EF28-105mm镜头@70mm,BP300外接手柄(电池盒),三角架,光圈F3.5,曝光时间4小时(稍微有点过了)。富士 Provia100F 反转胶片。后期处理:佳能 CanoScan FS4000US 底片扫描仪,Photoshop剪辑,调整色阶,curve 及亮度。2002年5月。

    通过这次实践,我个人认为拍摄星星的轨迹有七点需要注意:

        一是相机最好配一个手柄以便使用普通5号碱性电池或充电电池。现在的相机都是电子快门,快门一直开着是很耗电的,如果曝光4小时,一对新锂电池也就能拍一两张吧。锂电池都贼贵而且不易买到;

        第二点是可能需要手动对焦至无限远,因为星空实在太黯,相机的自动对焦可能失灵;

        第三是需要一个结实的三角架,小三角架是没用的,风一吹就晃。另外一个必不可少的附件是快门线,你总不可能手按在快门上四个小时吧?相机不论贵贱,有B门的就行;

        第四是等天空完全黑后才开拍,一般在日落后一到两小时开始。哪怕是一点点落日的余光都比星星亮无数倍;

        第五是一旦快门开启,绝对不可以让任何光源靠近您的相机,包括不能在相机附近打手电或点蜡烛,要抽烟请稍微站远点。还有,如果拍摄地点是在公路附近,您需要找一个避开汽车灯光的地方;

        第六是为了可靠最好包围曝光,60,120,180,240,300分钟的各拍一张。测光表还没有先进到准确测量星空的亮度,只能靠经验估计,采取包围曝光。

        第七点是摄影构图的问题。如果你需要把一个什么前景包含在图片里面,请在天完全黑之前就架好三角架,构好图。要不然等天完全黑了从取景器里什么都看不见了。

        最后就是千万别睡着了,最好开闹钟,黎明前要收机。太阳出来如果你还在睡觉,那您一夜的辛苦就白费了:))

        最最后一点:长夜漫漫,冬天注意防寒,夏天注意防蚊,秋天注意劫财,春天当心劫色.:))   





西藏印象(41)大昭寺大法会。大法会就是喇嘛们穿上了节日的盛装念经。Canon镜头,2002年5月,拉萨。

西藏印象(42) 大法会喇嘛。



云南印象(21)梅里群峰。刚开始是主峰的山尖,然后慢慢的,光线往下移动。这一刻的确很激动。太阳本是生命的源泉,但是它太慷慨,每天都免费在我们身边,所以并不觉得珍贵。但此刻光线的脚却让人感觉太阳的存在,我觉得太阳是一个生命,和我们一样的渺小和孤独。在茫茫宇宙中,在时间和空间面前,没有永恒。想起了卡尔· 沙根1980年(Carl Sagan)制作的纪录片《宇宙》里曾说道:nothing lasts forever, stars also die (没有什么是永恒的, 星星也一样会死)。这样小小的一个世界,当太阳死去的时候,地球也死了,我们的爱也会死的,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梅里雪山有13峰,不过我数来数去找不到13个,也许地理书上连那些小小的山峰都算进去了。最左边那个是神女峰,往右是五指峰,中间几个我就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了,再往右边一点最高的那个就是主峰。1991年这里埋葬了中日联合登山队的全部19名队员,均在即将登顶的时候死于雪崩。梅里至今还是处女峰,等着人去上。日出时刻非常寒冷,估计零下10来度,蓝色的冷,红色的温暖,cold yet warm,是我喜欢的色调。

我非常希望我有一架价值数万美元的全景照相机。不过没有也没关系,这是两张照片拼接的,电脑让我省钱不少,呵呵。 佳能G1数码照相机,F3.2,1/500秒,RAW格式,2002年4月6日早上7点13分,云南德钦。

西藏印象(43)梦中雪山。 乍一看去有点象火星叔叔的地方,believe me,青藏高原不是这个样子。从西藏回来以后,时间过去了,记忆也慢慢褪色,很多次模模糊糊的回想,惊起回头,我觉得这也是西藏的颜色之一。

原片摄于2002年4月15日,去纳木错的路上。CANON G1 数码机,photoshop 黑白和色阶处理。


西藏印象(44)转经者。应该说大昭寺广场是摄影的好去处,还可以去旁边的八角街逛逛,累了可以躺着晒太阳,身边来来往往的很多人,一有什么感兴趣的人经过就拍两张。当天我眯缝着眼睛半梦半醒晒着太阳,看见这个人经过我一跃而起拍下了他。

可惜手抖了一下,原片有点模糊。不过不要紧,photoshop 是蹩脚摄影者的救星 ,其功能十分强大,既然模糊了就模糊到底吧,我把它改成了画像效果。

2002年4月25日,拉萨。佳能 G1数码机。

西藏印象(45)仲巴县帕羊乡的牛羊头堆。很多头骨上还刻着藏文字,数量之多我吓了一跳。2002年5月,Canon镜头

西藏印象(46)这个小家伙是拉萨满大街乞丐里较干净和可爱的一个。

佳能G1数码照相机,RAW 格式,原片局部剪裁。2002年5月14日,拉萨

云南印象(24)丽江庭院。2002年4月1日,佳能数码照相机,RAW 格式。

    看上去比较乡土和可爱, 这是丽江孤儿院一角。这个孤儿院是丽江一景, 参观者很多, 自然的, 捐款也很多,以致于院长,著名的“丽江妈妈”胡曼莉,也贪污和挪用捐款:               不能细看, 细看之下,油漆很新,装饰物很造作,孩子们在妈妈们的教导下也很造作。整个丽江都给人类似的感觉。其实1996年大地震后丽江古屋垮了十之七八,现在很多都是树矮墙新画不古的重建屋子。


西藏印象(49)神山冈仁波齐的日出。这是山的背面。转山第二天早上,我一起来抬头看到这日月同辉的景象,激动地端起相机“嗒嗒嗒”一阵扫射。这是其中的一张。同时开枪的还有:那木错,俊哥疤女,十万蝉声,鹌鹑马和她的男朋友。。。一干人等万箭齐发,火力凶猛。

这片子还没有当时的十分之一壮观。忘了构图,忘了调整光圈快门,都看傻了。




西藏印象(16)转山路上。这是冈仁波齐的一段。我仔细看了原图,右下角的那几个小黑点不是噪点,是人,你可以想象这山的高度。如果没记错,这里的海拔是5300米左右。Canon镜头,2002年5月,西藏阿里。

翻过一个山口,看到这个地方差点没哭,3 reasons:
1。我的墨镜不好,不是雪镜,刺眼;

2。风景太美(这照片根本就反映不出来,当时海拔太高,已 经出不过气来,哪里还记得什么构图,按快门都没力气);

3。看到右下角那些如蚂蚁般移动的转山人,我心里凉了半截,这什么时候能到啊;仅剩下的一点信心全没影了。

 
西藏印象(17)转山路上之二。 Canon镜头,2002年5月。有意减曝1.5格以突出阳光。

转山的两天半称得上是艰苦卓绝。海拔高,平均5000多米,缺氧厉害。持续的高海拔负重徒步57公里,这和坐在车里偶尔翻越一高山是两码事。我们这几个平原上来的城市驴子扛着摄影包和长期在高原的藏民一起徒步拼体力和毅力,我想红军爬雪山也不过如此。

左一是那木错小妹,慢慢的落在了最后。我的体力也透支得厉害,还要一边喘粗气一边拍照。在冲击最高点卓马拉山口(海拔5700)以及后来下山的路上我和她一起落在了最后,和大家走散了。冲顶的最后几百米真要命,我张开大嘴象河马似的喘气。这样的海拔不能坐着休息久了,我很害怕坐下去就再也起不来。那木错和我互相鼓励和打气:站起来,再走30步就休息!她的膝盖受了伤,要知道上山容易下山难,膝盖受伤对下山更是要命。很多次恨不得什么都不顾就这么滚下山去,一了百了。事实上有几处我们确实是冒险溜下来的。现在想起来还有点后怕,因为溜下来才发现几米开外就是万丈绝壁。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种相依为命的感觉。

下雪山后,重新回到了海拔5000以下的地带,感觉好了些。可是前门打虎后门来狼,这延绵十几公里一望无际的高山草甸也把我们折磨得半死。很多草地都被积雪,水洼,冰面混合包围着,象袋鼠一样跳跃前进是唯一的方案,呵呵。相比之下被冰面包围的是最糟糕的,很多处踩上去吱吱嘎嘎的响,心里直发毛。有时候顺着前人的脚印走了一段才发现此路不通,冰在慢慢融化,上午别人走过不见得下午我们也能走,那冰面看起来实在是太薄了,万一踩破也不知道下面有多深。有什么办法,倒回去找另外一条路(如果那可以称作路的话)。

翻过最后一个山口,天色已晚,黑夜慢慢向我们包围过来。经过了近两天的跋涉,我们的体力和意志都已接近极限。不知道离那个书上说的寺庙还有多远,但那是唯一的住宿地,在天完全黑下来之前我们死活要赶到那里。每遇到一个藏民我们都连比划带手势问寺庙还有多远,回答从一小时到五小时的都有,弄得我心里一会上一会下的。

风大极了,吹在脸上如同刀割。我们都身体前倾以便与风抗衡。走过一段时间,实在扛不住了,我们停下来休息一下。狂风夹杂着沙粒肆略着,一马平川我们无处可逃。转过身来背对着风向,我轻轻的抱住她,她很乖的缩在我的怀里。我在她耳边轻声安慰道:别怕,我们就快到了,就快到了。其实我也是在安慰自己。

终于,远远的我们看见了一个红白相间的建筑物,心里顿时狂喜。拼了!加快脚步一鼓作气赶过去,一看却是山腰上的一块超级大石头。@#$%&^*!!!

最后到达了寺庙。迈步进门的一刹那,我连人带马彻底的垮了。没有丝毫胜利的喜悦。

左二是俊哥疤女小妹,她的摄影包也不比我们的轻。左三是我们雇的挑夫。我觉得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他们都负重几十公斤。藏传佛教说转神山一圈可减轻罪过,三圈可求来世得福,转上108圈即可立地成佛。我看是胡说八道,那些挑夫每两天转一圈,常年在这不停的转着,早就不知道成了多少次佛了。我来转山不是为了佛主,我是想看看自己的体力极限。应该我可以不用氧气上6500米,估计。

因为强烈的紫外线,这次转山下来后第二天我的脸开始大面积脱皮,十分的可怕,如同烧伤病人。我心里害怕得很,还没有找到老婆,要是破相了那可怎么办?!在我不停的祈祷下,10天后终于新皮长全, 没有让我破相。

西藏印象(19)。我们的徒步转山不算什么,磕着长头转山才是真正的英勇行为。我们转山两天,最多三天就能转完,他们在雪地里摸爬滚打,至少也需要十天半个月。不论你是不是信徒,也不管你如何看待藏传佛教,看到这样的一幕不由得你不敬佩这样的一种精神,和执着。

如果要我来一次这样的转山,打死我也不干。除非给我一百万,两台宝马越野车,三套最昂贵的摄影器材,和四个老婆.:))


云南印象(10):这是云南纳西族妇女的典型服饰。当时我在她后面跟踪拍摄,象特务似的如影随形10分钟,当一束阳光照在她背上的瞬间我按下了快门。2002年4月9日摄于云南丽江。佳能G1数码照相机, RAW格式。

云南印象(12)我在丽江闲着没事就去木雕艺人的小屋聊天,看他们雕东西,满屋子洋溢着好闻的木香。房东老太太也踱来凑热闹。2002年4月10日摄于丽江古城七星街,佳能G1数码照相机,RAW格式


云南印象(13)丽江糖水片之一:流水和花,2002年4月11日。佳能G1数码照相机,微距模式。


古格全景。每个小洞进去都别有洞天。

西藏印象(30):眼睛。有时候和佛像的眼睛一动不动的对视一会儿,就会有点意乱神迷,因为干坏事太多,好事太少?2002年4月26日摄于西藏江孜县白居寺十万佛塔。佳能G1数码照相机,super fine jpeg 格式。经photoshop剪辑。


云南印象(15):藏区的天主教堂。这是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区德钦县燕门乡茨中村。100多年前由法国传教士修建。现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个村子一半的藏族村民至今依然信奉天主教,另外一半信奉藏传佛教,大家都能和平共处。

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中途改变信仰的人很少。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宗教是很易变的,变异速度也很快。

2002年4月7日,佳能G1数码照相机,RAW格式,F6.3,曝光1.6秒,使用三角架。



西藏印象(32)拉萨有很多网吧和牦牛肉店。这可是血淋淋的智慧呀,拍一张来幽默一下。佳能G1数码照相机,super fine jpeg 格式,2002年4月24日,拉萨街头。

西藏印象(33)。来客人啦。破旧的帐篷和快乐的人。2002年5月,Canon镜头,Provia400F胶卷



西藏印象(34)藏族少女。喜欢这样的眼眸。这样的明亮,和忧郁。和略过的一丝惊诧 - 因为看见了我相机的镜头。脸颊两团明显的高原红,和略微发紫的嘴唇,因为这里很多的紫外线,和很少的氧气(大约是平原地区的40%)。

这是在冈仁波齐海拔5200米处的一个喇嘛庙。徒步转山57公里的风雪山路。第一天晚上我们就住在这个庙里。好象她是这里的服务员。

庙就在山对面,却总也走呀走呀走呀走不到。跋涉那齐膝的深雪,和冰封但单薄得吱嘎作响的冰面,最后的几百米我几乎在爬。

极其的累和想休息,但是我挣扎着拿出相机,因为忘不了一双这样的眼睛。

此片献给来自广州的纳木措小妹。这57公里的风雪,没有你,我是走不完的。拍这张照片的时候你就坐在我前面,记得我在你后面连续按动快门的样子吗?

摄于2002年5月2日晚上7点。这样难忘的一夜。

 

 
西藏印象(35)
 

    5000公里的天涯。

 

    2002年4月27日。


西藏印象(37)鬼湖。湖面也是冰封的。西藏三大圣湖之首是玛旁雍措,无数的人来膜拜它。这鬼湖叫拉昂措,和玛旁雍措仅是一石之隔,却基本上无人问津。鬼不鬼的我虽然从来不相信,不过,拍这张照片的时候天空的色调确是有些诡异的色彩,佳能G1数码照相机, super fine jpeg 格式,2002年5月1日下午5点,西藏阿里。

云南印象(19)藏区很多地方都有旌幡阵,梅里雪山下的这个是我见过的最壮观的一个,简直多得让人心花怒放。这些小旗子上都密密麻麻的印满了藏文经书,是藏人的心愿的一种表达?般若菠萝密.:)) ?

佳能G1数码照相机,RAW 格式,2002年4月7日,云南德钦。



   西藏印象(39)大昭寺。2002年5月17日,佳能数码照相机,super fine jpeg 格式。原片是彩色,经 photoshop  处理,主要是做了 grayscale 和 gradient map 两项处理。

    大昭寺是西藏的宗教中心,也是磕长头中心。

在西藏这样自然条件艰苦的地方, 藏人要生活下去没有宗教的支撑是很难想象的。不过喇嘛教弄的有点邪,你看看那些磕等身头的藏民,怎一个惨字了得。为什么要这样折磨自己的信徒呢?难道就没有其他的方法来表示对佛主的虔诚吗?在西藏做援助工作的同志回来说:就搞不清楚那些藏民,自己又穷又饿,国家发了救济粮拿到后第一件事就是拿这救济粮去献给寺庙里的喇嘛。城市里来的大小驴子们看到了饿着肚子磕着等身头一边折磨自己一边孝敬喇嘛的藏民就好象看到宗教的力量而感到自己的城市生活多么的空虚, 我每每看到这样的游记都恨不得跟他们说:麻烦您自己先饿着肚子磕一公里等身头再来说话。上苍要保佑吃饱了饭的人民。凡是不能让人民吃饱的上苍我们都应该重新考察他们的仙籍。

我不是说宗教不好, 人都是需要点精神支撑的。所谓宗教就是要搞清楚我们从哪里来, 要到哪里去。从这个角度来看无神论也是一种宗教。除此之外如来佛,真主阿拉和基督都各有各的说法:俺才是救苦救难的真神。真正的这三大宗教都还不错, 多少能让你有个精神寄托。但是任何事情都不要矫枉过正。

我总是觉得喇嘛宗教应该进行改革。其实西藏的原始宗教是苯教,但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公元7世纪平地一声惊雷印度人给藏王送来了喇嘛教,从此苯教就输了个一塌糊涂。宗教可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进行改革。从内部就是消灭西藏的文盲。现在50%的藏族小孩还是不读书,应该想办法建立读书的风气。其实这就是允许无神论进入西藏传教。从外部就是应该允许其他宗教比如基督教来西藏传教。基督教500年来试图进入西藏一直没有成功,至今西藏还只有一座天主教堂。但是真正虔诚的基督教徒是不应该因为500年屡战屡败就从此裹足不前。

其实我也许是瞎担心。喇嘛教的核心之一就是政教合一。自1959年以来,西藏的政权已经大部分和喇嘛们无关了,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喇嘛教的基础。我不清楚磕等身头的藏民占总藏民总数的比例, 但是我相信这个比例是日渐下降的。

在拉萨我见识了很多不同的藏人。有很虔诚的农牧民,有已经彻底汉化了的藏族白领,有的是在内地大城市受的教育,西装革履,说一口纯正的北京话。极端的一个例子是宾馆的一个藏族电工,看得出是受过教育的,他居然说藏传佛教还有活佛之类都是骗人的,言谈之中露出鄙夷的神色。这样看不起本民族的人让我大吃一惊。

在西藏我和很多老驴子讨论过藏民的幸福生活。有人说,别看他们穿的破破烂烂的,其实他们有钱,你看那牦牛不是2000 多元一头吗?但是,西藏的国民生产总值是全国倒数第一是不争的事实。每年数十亿的财政补贴也是不争的事实。满大街的乞丐也是不争的事实。有人说乞讨是藏族人的传统,乞丐在藏人的心目中是一个正当的职业,有点象欧洲的吉普赛人。也有人说藏民其实有钱,他们故意一路乞讨来拉萨朝拜,是要折磨自己一下, 考验自己对宗教的虔诚。我不知道谁说的对, 但是我至今没有看到一个关于拉萨的乞丐状况的研究报告。我希望从事社科研究的,特别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能有人做一个系统的拉萨乞丐调查报告,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如果有愿意赞助的(社会调查需要大笔的资金),或者有导师对此方面的研究有兴趣的,鄙人愿意效犬马之劳。鄙人的EMAIL是: yangfei999999@yahoo.com

关于普通藏民的幸福生活,在这里我想引述新浪旅游论坛 linglasses 同志的三段话,这三段话虽然不是说西藏,但是我认为对西藏也很很适用。第一段 :

“封闭落后、生活艰苦、气候恶劣并不是湛蓝的天空、清清的溪水、娇艳的野花所能替代的。纯朴、善良的本性并不能掩盖好管闲事、好说谣言、见识短浅、庸人当道的现实。教育水平极其低下和政策的荒唐使一代代本有一定天份的儿童只能象父辈一样在深山中,充其量在狭小的城镇中平庸地生活。”

第二段 :

“青山绿水,巍巍雪峰,纯朴的笑容、古朴的故城、神秘的宗教,这些东西同样使我着迷。但是作为在此长期生活和工作的人,我有着更多的感受:赤裸裸的腐败、低得令人不能忍受的效率、物质极度贫乏、教育和健康水平低下、人民生活的困苦和无奈(请注意“无奈”二字),还有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对宗教的热情和寄托,所有这些,时时给我以震憾和思考。我走在街上,心中常常涌起对他们的悲悯。”

第三段 :

“如果说在贫困、封闭、愚昧、无知和无奈下生活的普通人与在开明、健康、积极、富足、民主和充满机会的环境下生活的人,其精神生活水平可以是一样甚至更好的话,我想白痴和植物人的精神生话确实是超凡入圣,今我们景仰不止了。”

最后我还想引用新浪网友 lukehz 同志的一段话来结束这个超长的图片说明 :

“如果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那就不要去空谈什么精神上的富有。我想这命题应该是超越国家,民族、文化的,生存是第一性的。对饿着肚子转经轮的人来说是称不上什么幸福的。子非鱼,焉知鱼乐。但在水快干涸的时候我就知道鱼肯定是不快乐的。”

(感谢 linglasses 和 lukehz 两位仁兄,鄙人未得许可引用,若不当请EMAIL在下)




西藏印象(40)另类雪山。航拍。佳能G1数码机,RAW格式,2002年4月13日。这是一架老旧的波音757,窗户脏的不得了,原片几乎不能用。我把它扔进 photoshop严刑拷打,就是这个效果。

其实我不知道这是在西藏还是在云南,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山。中午12点,飞机从云南中甸机场起飞爬向三万英尺的高空,向着一千公里之外的拉萨一路狂奔。但我的心却象这冰峰一样死寂。

Let me calm down a little bit and try to review the days spent in tibet and yunnan.

这次西藏之行我数次被迫改变行程。最开始的计划是和我在新加坡最好的一个朋友一起走川藏线从成都去拉萨,临出发前因为他家里有急事而变成了我独自上路。然后是因为川藏线修路而改走滇藏线,从昆明去拉萨。2002年3月24日,终于出发了。可是很倒霉,从长沙到昆明的火车上我就开始发高烧,到了昆明我已经是站都站不稳了。独自一人在一个陌生城市的病房里打点滴真的是一种很绝望的孤独。躺在病床上,望着窗外那些高飞的风筝和快乐的孩子,觉得自己是一只断线的风筝。而且,即将上高原,TMD这个时候怎么可以感冒℃#%§×!         

    Once gain, dear Lisa, thank you so much,u have always been my support, be it in singapore, kun-ming, tibet, or cheng-du  .  在病房的时候我的心情非常的低落。我非常感谢你打来的电话。发烧非常的厉害,其实到了医院的时候我已经不是那么低落了。昆明我一点都不熟,只想找一个离火车站最近的医院。我最害怕的是倒在路上。

    一路头晕晕的赶到丽江,和网友菊花石小姐汇合。和菊花石小姐是在新浪驴坛上约的。后来在丽江青年旅馆又认识了素云小姐, 我们三人决定同走滇藏线。

    2002年4月3日早上7点半,背上大包,我们三人到了丽江长途客运站。票买好了,但是,在丽江至中甸的班车开车前五分钟,菊花石小姐改变了主意,all in a sudden.   这样的突然,without warning.

   让我的记忆在这里空白四个小时。此后的10天,从4月3日到12 日,我一直都在德钦,中甸,丽江三地之间幽灵一般的晃来晃去。

   2002年4月3日中午我和素云到达中甸。4月5日下午,我们又一起颠簸了7个小时从中甸赶到了德钦,只差一步就进入西藏,却又折回中甸坐飞机,因为素云小姐重病,我不能让她冒这个险走这样艰苦的滇藏线。经电话联系菊花石小姐,我决定让菊花石和素云一起从中甸飞拉萨,我则自己走滇藏线。4月9日,8个小时的颠簸之后,素云和我又颠回了中甸。素云留在中甸休息和等菊花MM,我则又回到了丽江继续拍照片。在丽江,我严厉的批评了菊花石小MM这种临阵脱逃无组织纪律的行为。4月12日早上我赶回了中甸。机票买的是两张,可是左等右等菊花石小姐就是到不了中甸,起飞的时候菊花石小姐还依旧滞留在丽江。女人为情所困起来就是没办法。实在叫我无可奈何。我只好和素云小姐起飞了。

   到了西藏,再见到菊花石小妹已经是我从珠峰和纳木措回来之后了。再次严厉批评和给予适当的行政处罚后,我们又和好了。现在菊花和素云在拉萨一边打工一边享受高原的日光,一起快乐的生活着。

   
西藏印象(59):在帕羊。在阿里16天, 感觉就是每天都在车上颠簸。早上天亮就上车赶路,天快黑才停车找地方住宿。太荒凉,开车一整天连一个人影都碰不到是常事。

虽是人困马乏,只要体力还撑得下去,我还是努力让自己的 photography eyes wide open。这是在帕羊的旅店院子里,这个牛头和车轮引起了我的注意。旷野中,吗坭堆上,牛头随处可寻,藏牦牛是西藏主要交通工具,是西藏千百年来的精神化身。车轮的残骸是50年来改变藏区面貌的机械化新精神的写照。这样一个组合应该留在我的镜头里。

当时我拍摄这张片子的时候什么也没想,太累了,按下快门回到屋里即倒头大睡。今天,近一年之后,我漫不经心的重新翻阅西藏的老片子时,我觉得这张片子值得扫描出来。我想表达这样一种信息,没有什么是永远的, 新的和旧的,都曾经和正在让我们骄傲。可是过些年头,全都是残骸。ALL DEAD.

佳能EOS30, PROVIA100F反转片,黑白处理。2002年4月.
 


云南印象(28):梅里的早晨。原片彩色。Canon镜头。2002年4月。

西藏印象(61):转经者。2002年5月的一天。我早就描上了这个手里转着经筒口里念念有词的老头,在他旁边跟了好久,总觉得就这样拍摄的话图片不够生动。过了一会了,他困了,正打哈欠,我赶紧抓了这个镜头。

拉萨大昭寺真是色驴的天堂,由于各路摄影大虾经年累月的在此轰炸,这里无论是喇嘛还是藏民,对镜头都习以为常,也比较合作。抓拍是很好的地方。您要是在拉萨实在没事可干,就拿个相机去那晃悠,一天下来总有一两张好的片子。

大昭寺内的光线非常黯淡,我建议准备400或者800度的高速胶卷,加上大光圈镜头,三角架或者独脚架都带上。这里我用的胶卷是400度的富士PROVIA400F反转片,推到800度来拍摄,冲洗的时候叫店家迫冲一档。这是我最满意的高速幻灯片。机身佳能EOS30,镜头SIGMA70-300APO,光圈优先F4。


西藏印象(62):在阿里。要说驾车的终极体验, 那应该是在西藏的阿里。一天之内你会经历沙尘暴,暴风雪,冰河,极度颠簸,以及半米开外就是悬崖绝壁的盘山路。  

不过, 也有比较愉快的经历。比如这张图片。我们在正午的烈日下赶路,阳光和蓝天下,白云的身影和我们的车相互追逐着,让我们好好的enjoy了这难忘的光影的游戏。  

巍峨的雪山,湛蓝的天空,无际的戈壁,跳跃的云影,梦里不知身是客。。那些难忘的日子。   

话说回来, 阿里呆上10天半个月还不错, 常年在那里我肯定吃不消。别的不说,不洗澡我就受不了, 久了会变态的,



西藏印象(64):过去和现在的西藏到底有多富?这是往西藏山南地区的路上拍摄的一个西藏贵族地主山庄。是明朝的建筑,大约有500年历史?具体年代和山庄的名字我不记得了,各位大虾知道的请帮助我。

整个建筑的气势让我吃了一惊。一共6层(第六层已部分倒塌),从第四层开始都是落地式窗户。西藏的过去,农奴是贫穷和凄惨的,喇嘛们,贵族们, 有一部分是超级富裕的, 甚至比同时期中原地区的地主还富裕,就这个庄园来看。

在拉萨, 和小慧聊天的时候,她说她看到在拉萨宾馆吃饭时, 有衣着华丽的大喇嘛付帐的时候掏出一长溜信用卡,如拉手风琴似展开,然后对服务员妹妹说:你们要哪张?还有驴子聊天的时候说,你不知道吧,塔尔寺的喇嘛有的都开着富康车去电信局交手机钱,提前进入了小康时代。

看来西藏的过去和现在都是类似,穷的很穷,富的很富,这和内地的区别不是很大。两个极端都是有的,只是平均来看不知道内地和藏区谁的贫富差距更大。有没人做过这方面的统计?

西藏印象(65):烈日下的古格城堡。西藏阿里,2002年5月。



西藏印象(50)那木错的一道光线。这不是后期处理加上的白线,也不是胶片冲洗失误。

傍晚阴暗的色调,太阳从云后面射向冰封的湖面,时间就只有一两分钟。一边狂喘粗气一边狂按快门,就是这样了。2002年4月15日傍晚,西藏纳木错。Canon EOS30 on Fuji Provia100F.

不知道这道长数十公里壮观的光线到底是怎样形成的。也许是湖对面云层后面投射的。实际上可能是很宽的一大片,我从地平线远元看去就成窄窄的一道了。这张片子引起了很多争议,有些朋友不相信这是真的。关于图片的后期处理和风景摄影美学等以后我将写个东西回答他们。   


西藏印象(51)旅行人物志之4。格桑小妹。格桑不太会说中文,16岁,是珠峰下唯一的住宿点戎布寺的服务员。在这里打工是需要一点勇气的, 这里海拔5100米。

我在戎布寺住了两天, 总是看到她很忙, 很少休息,打水,收拾,做饭等等。这天傍晚看到她背着水桶出去,我忽然的想跟她拍张照片。连比划带手势,她明白了, 但是很害羞,手都不知道往哪里放的样子。

连拍了两张, 这张好一点。她的手不是在脸颊摆POSE,她背着水桶呢,手放在绳子上,水桶就不会掉了。我很喜欢这个小女孩。下次要还能遇到干脆收为干女儿好了,如果可能。呵呵。

2002年4月18日晚上8点,珠峰下。


云南印象(26)丽江古城全景。这是一个让人拍烂了的角度,我也来凑个热闹。




西藏印象(52):云。2002年4月15日下午,一车5个驴子正往那木错赶路。忽然听到坐在后面的两只驴子同时大叫了起来:看那云!回头一看,还以为是超级雪崩,我们停车驻足呆呆的看了5分钟,谁也没说话,头脑一片空白。确实震撼。Canon EOS30 with Sigma lens on Fuji Provia100F film.



西藏印象(54)西藏博物馆古唐卡。来到拉萨,西藏博物馆不去比较可惜。那天下午偌大一个博物馆空空荡荡的差不多就我一个人,说是说不准拍照,反正没人, 先搞一张再说。

这张古唐卡浓妆重彩实在是太漂亮,不记得是哪个年代的了。这是三藏王,松赞干布,赤得松赞,还有一个不记得了。

2002年5月12日,拉萨,Canon G1 digital.


西藏印象(55)依山而建的扎什伦布寺主殿。和同是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比起来少了点气魄多了点精致。这里是班禅大师的家。不过班禅通常是不在家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北京。布达拉宫的主人达赖喇嘛也不在家,在印度。



    

转经人。左图是位虔诚的藏族大妈,在大昭寺吃力的转动一个超级大经桶。右图是布达拉宫下的藏族青年,身着西装打着手机,漫不经心的转着小经桶。以上两张原片均为彩色。Canon G1 Digital camera. May 2002. Lahsa, Tibet.




以上五张是前面我提到的那几位丽江七一街来自木雕之乡云南剑川的师傅们和他们的作品。上排左边那张是个16岁的小师傅,工作的时候非常投入。右边是我和他们的合影。下排三张是他们雕的作品,左一是立体的,中间这张就是上面那位小师傅正在雕的那个圆盘,大约要花3天时间,雕好后就是中间这张这个样子, 漂亮吧?



西藏印象(56)拉萨八角街的纪念品摊子。这里还价的原则是开价100还价10元。99%是假货。

来西藏的旅游者,特别是小妹妹们,很多迷死了八角街。她们恨不得每天24小时泡在这, 呵呵。


西藏印象(58)大昭寺的酥油灯。

 

[ Last edited by goow82 on 2005-6-21 at 00:01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21 00:3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
好详细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萤火虫

GMT++8, 2024-11-27 04:39 , Processed in 0.258010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