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萤火虫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07|回复: 8

[音乐资料]详细分析%维瓦尔第《四季》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9 02:2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音乐资料]详细分析%维瓦尔第《四季》

《四季》其实是1725年维瓦尔第以《和声与创意的试验》为名,发表的12首小提琴 协奏曲集(作品8)中之第1部。在题献给波希米亚郡主摩尔金伯爵的献词中,维 瓦尔第表示这首曲子会带给他相当多乐趣(也就是说,这首曲子的创作年代要比 出版日期早得多)。但为了使作品有新意,他为每组曲子加上一段十四行诗作为 注解,而对描写景物的音乐也做了部分修改。这部作品出版一周后,巴黎就出现 乐谱的盗印本。可见这部作品在当时受欢迎的程度。描写四个季节的四段十四行 诗,究竟是否维瓦尔第亲写已不可考,反正也非惊世之作。不过维瓦尔第这部尝 试《标题音乐》的作品,不但对后世影响深远,而且带给人难以言喻的愉悦。活 波令人振奋的节奏,加上典雅工整的巴洛可风格,使本曲成为古典曲目数一数二 的受欢迎的作品。作曲手法的活灵活现,令人惊于它的创造年代远在1725年!《 四季》全套分四部协奏曲,恰好是春、夏、秋、冬四首;每首分为快、慢、快的 典型协奏曲三个乐章。编制是小提琴独奏、一组约十余人的室内乐团(现代也有 人采用大型乐团)及一架大钢琴。
《春》E大调, 作品8之1 第一乐章,快板 Allegro [春临大地] 劈头就是兴高采烈如春日清纯般的主题乐句。重复而轻重相对比的写法,是维瓦 尔第的风格。 [小鸟轻快歌唱,欢迎春日来临] 两把小提琴独奏的颤音唱和,组成这段著名的《鸟之歌》。参加歌唱的鸟儿越来 越多,最后成为一林鸟儿争鸣的景象。 [微风的絮语与泉水淙淙流动] 独奏小提琴和乐团以摇摆的二度音程,模仿风和泉水的流动感。 [乌云密布,电光闪闪,雷声隆隆] 大提琴颤音模仿闷雷,独奏小提琴以快速的曲折音型模仿蜿蜒天际的闪电,可说 惟妙惟肖,是写景音乐中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雨过天晴,鸟儿歌唱] 乐曲回到开头的欢乐气氛,大地恢复生机] 第二乐章。Largo e pianissimo sempre [野花遍地的牧场上,牧羊人舒适地在树荫下小睡,身边则依偎着忠实的牧羊狗] 独奏小提琴温和的慢板代表着绵羊的酣睡,中提琴则以附点音符代表够儿的犬叫 。虽然狗儿在整乐章中吠叫不休。却因此更衬托出背景的安宁气氛。 第三章.Danza pastorele [牧人与村民在春光中和着笛声舞蹈] 土风舞情调的双音节奏,中提琴和大提琴则模仿风笛的嗡嗡声,颇有野乡之趣。
《夏》G小调,作品8之2 第一乐章,Allegro non molto [炎阳下,人们萎靡不振,家畜疲惫不堪,连树木也好象行将枯萎一般] 乐团以懒惰不振的弱奏来表现夏日的沉寂。 [传来斑鸠鸟的啼声] 突然卷起一阵风,杜鹃、斑鸠鸟(大提琴)便断续的鸣叫起来。 [雀鸟也高歌起来] 独奏小提琴以明显的写实手法,用高把位颤音模仿起雀鸟的高鸣。 [迎面吹来凉爽的微风] 三部弦乐用轻快的三连音,代表突然卷起的微风,同时也有骤鱼来临的预兆。 [北风夹带暴雨,牧童们则一筹莫展] 整个乐团爆发激烈的总奏。有时是规律强音代表的倾盆大雨,有时则是上下行音 阶代表的狂风。 第二乐章,Adagio [疲惫不堪的牧人心中烦躁不已,成全苍蝇却四处飞舞] 小提琴用百无聊赖的附点节奏代表喧闹不止的苍蝇,小提琴独奏代表的牧羊人, 旋律虽缓柔和,却带点不耐烦。中提琴和大提琴不时出现的颤音则代表远方传来 的闷雷。 第三乐章,Presto [雷鸣、闪电和狂风横扫而来的暴风雨,冰雹击毁了农作物,牧羊人何其恐惧!] 以技巧来说,《夏》的第三乐章是全曲中起伏最大的。尤其它接在令人昏昏欲睡 的第二乐章后,对比的效果更加强烈连绵不断的碎弓快板企图描写午后的急雷骤 雨,两部小提琴交错的下行音阶,就像人们在突临的急雨中奔逃的光景。雨蓑被 暴雨强风吹拂,左右两边连接扫着。独奏小提琴发挥当时的高段技巧,音程大跳 、双音,使整个乐章忙个不休。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则像闷雷一样,持续地响着。
《秋》F大调,作品8之3 第一乐章,Allegro [农夫们载歌载舞,欢庆丰收] 乐曲开头是节奏有力的乡村舞曲,淳朴的双音就像乡野的俚俗小调。 [痛饮美酒] 这是急为幽默有趣的一段。小提琴下行音阶像是农民门争相黄汤下肚。突然,节 拍变得即兴起来,像是村民喝醉酒时的语无伦次。更过分的是,小提琴以持续的 颤音和断奏,所喝醉酒者东倒西歪的模样活灵活现的被描绘出来。 [庆典结束,昏然入睡] 突兀的进入一段慢板。拍子愈行愈慢,最后是长达八度的长睡。 第二乐章,Adagio [欢宴之后,村庄回复平静。众人离开歌舞,各自回家享受美梦] 这是全曲唯一没有独奏小提琴的乐章。弦乐自始至终奏着平静安详的长音。 第三乐章,Allegro [黎明破晓,猎人整装出发] 乐团先奏出勇往直前的节奏,然后合奏出仿猎号的声音。由于音色调配合宜,效 果竟相当传神,实在是神来之笔。 [野禽奔逃,猎人和猎犬则紧追不舍] 生动的描写乐章。独奏小提琴代表奔逃的猎物或狐狸,上下逃串。乐团则像尾随 的猎人集团,坚定的迫进着。 [被追捕的猎物恐惧的战栗着] 猎物逃串越来越惊慌,而猎人的脚步越来越沉着、越雄壮。 [猎物筋疲力尽,倒地而亡] 奔逃的独奏小提琴戏剧性的奏出疲倦的乐句,最后用颤音作出最后的绝望挣扎。 乐团马上高奏猎人的凯歌,胜利返家。
《冬》F小调,作品8之4 第一乐章,Allegro non molto [万物字冰天雪地中战栗] 四部弦乐以间隔一小节依次加入合奏,以充满幽默感的断奏颤音进行。 [冰冷的寒风刺痛了人们的肌肤] 突然小提琴独奏出现,凌厉得像是刀剪般的刺骨寒风。维瓦尔第在此运用高明的 高把位音域,极其尖锐刺耳。 [人们为了抵御寒风,只得不停跺脚] 乐团总奏快板,就像人们抗寒时的哆嗦。小提琴独奏以毫不间缓的快板急驰而下 。 [在酷寒中,人们的牙床不停的打战] 作者用好笑的小提琴双音断奏,描写这种牙齿打颤的情形。 第二乐章,Largo [万物在寒雨中哆嗦,一家人却在温暖的炉火旁安适的团聚] 这是全曲最美的乐章,但也没有忘记必要的写实。乐团用小提琴拨奏形容窗外滴 落的雨滴,感觉是何其凄冷,但独奏小提琴却以幸福甜美的慢板,描述一家人在 温暖的炉火边烤火团聚,洋溢着舒适与满足。 第三乐章,Allegro [在冰封的地面上走着] 原诗是脚踩在冰上,不过从乐曲一小节一连弓的样子推测,维瓦尔第描写的可能 是滑冰前进的情形。 [小心翼翼的前进] 同上段相似,小心的向前滑行着。只是乐句变成三连音,节奏也慢下来。 [在冰上走着,想要迈步前进,又怕摔倒] 独奏乐句一进一顿,充满了犹豫。 [慢慢的前进着] 独奏转为较稳定的分弓,但渐渐变得有点不稳。突然加进的G弦(低音弦)空弦 ,像是地上的坑坑洞洞,叫人心惊肉跳。 [一个不小心,摔个四脚朝天] 节奏再度变得短载,最后只剩独奏小提琴和大提琴的对话,宛如独奏演出的独角 戏,以跌倒收场。 [人们打开了百叶窗] 短暂的平和段落,像是人们打开窗户般的闲散。 [听桌南风和北风竟吹,觉得冬天还是充满了情趣] 突然转进一气呵成的急板,音色充沛而辉煌。除了再现冬日的凌厉外,也显现人 们乐观喜悦的心情。维瓦尔第在结束前最后一行,亲自加上注解:“这就是冬天 ,但仍带给人们无穷的乐趣。”
这首曲的十四行诗 春临大地 众鸟欢唱 和风吹拂 溪流低语 天空很快被黑幕遮蔽 雷鸣和闪电宣示暴风雨的前奏 风雨过境 鸟语花香再度 奏起和谐乐章 芳草鲜美的草原上 枝叶沙沙作响 喃喃低语 牧羊人安详地打盹 脚旁睡著夏日懒狗 当春临大地 仙女和牧羊人随著风笛愉悦的旋律 在他们的草原上 婆娑起舞 奄奄一息的人们和动物躺在 绘热无情的太阳底下 松树彷佛就要起火 杜鹃高歌著 加入斑鸠和金翅雀的行列中 微风轻拂 但很快地大风卷起 若有风雨欲来之势 牧羊人被突如其来的狂风惊吓 担心著他的羊群以及自己的命运 他开始忙著做风雨前的准备不安的心在灰暗的天色下 蚊蝇的嗡嗡作响下显得更加孤立无援 终於 他担心的事发生了 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及冰雹 阻挠了他回家的路 农人唱歌跳舞 庆祝庄稼的丰收 酒神的琼浆玉液使 众人在欢愉的气氛中沉沉睡去 在歌声及舞蹈停止之时 大地重回宁静 万物随庄稼的人们 在秋高气爽中一同进入梦乡 破晓时分 号角响起 猎人带著猎狗整装待发 鸟兽纷逃 而猎人开始追寻猎物的行踪 一阵枪声剧响夹杂猎狗的狂吠之后 动物四窜奔逃但终奄奄一息 不敌死神的召唤 人们在冷冽的寒风中 在沁冷的冰雪里 不住发抖 靠著来回跺步来保持体温 但牙齿仍不住地打颤 在滂沱大雨中坐在火炉旁度过 安静而美好的时光 小心翼翼地踩著步伐前进 深怕一个不留神栽了个跟斗 有时在冰上匆匆滑过 跌坐在雪上 来回地跑步玩耍 直到 冰裂雪融的时刻 听见温暖的南风已轻叩 冷漠的冰雪大门 这是冬天 一个愉快的冬天
全曲详细注解 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瓦尔第不是大树,不是高山,他是一片片的小草,是一片小小的花……。《四 季》可能是大家最熟悉的古典音乐乐曲。在18世纪韦瓦尔第在世的那个时代这四 首协奏曲在威尼斯已经很受欢迎了。但后来逐渐被人遗忘,直到四十多年前才被 重新发掘出来,现在和它们新作时一样是人们最喜欢的乐曲。这四首协奏曲除了 能够表现每个季节的特色,四首都旋律优美外,各自都有其特点。“春”声音清 澈,小提琴欢快地拉出如鸟叫的声音。“夏”充满炎热、令人懒怠的感觉,就象 人闲逛在威尼斯幽雅的庭院,周围昆虫嗡嗡作响,突然暴雨倾盘而下。“秋”使 你感觉到片片树叶落下的情景。“冬”使你冻得牙齿直响。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 奏曲《四季》是这样一杯用音乐调制的意大利式卡普奇诺咖啡——味香,色浓, 它的琴弦是由意大利地中海的阳光照耀的,健康,清新,它升起在缓缓搅动着的 银色小羹匙的手指间。意大利人凭借地中海上湛蓝的阳光,凭借古罗马废墟上的 大理石圆柱和但丁的诗,享受世界,也为世界提供享受:伦勃朗的绘画,米开朗 基罗的雕塑,威尔第的歌剧,斯特拉迪瓦的小提琴,帕瓦罗第的男高音,米兰的 服装和AC米兰的足球……没有一样不美奂美仑,没有一样不是“看”和“听”细 细品味的艺术,如同中国古代男人珍爱的奇石、书画、梅、竹和蓝瓷一样。 我发现了自己听音乐的一个规律:几乎都是从简单、抒情的音乐开始,因为简单 所以旋律容易记住,因为抒情所以能打动人,让聆乐人情不自禁地掉入音乐布置 的浪漫主义“陷阱”。《四季》正是这样的一种音乐——抒情!好听!用一把小 提琴描述四个轮换的季节:春、夏、秋、冬。用小提琴迎来小鸟的啼鸣,嗡嗡叫 的蜜蜂,翩翩起舞的仙女,斑鸠,困倦的牛羊,在暴雨的天空下打颤的庄稼,迎 来酣睡的人们、带着猎狗奔跑的人们、在冰天雪地里冻得牙齿格格打颤的人们。 在每一个季节前作曲家写下诗行:“春天来了,无限欢欣。”“在酷热的炎日下 ,畜群困倦,松林似火烧。”“农夫们载歌载舞,在丰裕的田野上举杯欢庆。” “在炉火旁打盹,又一个美好的日子消逝。”陈美的古典流行音乐走红源于其中 片断的悦耳,而Vivaldi中琴声的悦耳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在整体上的和谐与 优美则是陈美无法比拟的。Vivaldi是自然之美,他会随时给我们带来新鲜感。   洛克不是浪漫主义,与其说是协奏不如说是合奏。绝不是小提琴突出而其 他人做陪衬的竞争局面。而是此起彼伏的平和而不失灵气的演绎方法。平诺克率 领他的巴洛克团进行的演出,由于在Vivaldi音乐中,合奏的重要性远比一个优 秀的小提琴手重要,所以这些演绎的小提琴家一直也没有记住名字。这是一个快 速的演绎,听惯了现代乐团的可能会很不适应,不过其中健康自然的气息更为清 新。但是,这版的体会和一般的音乐解说差别很大,听着就忘记了所谓的春夏秋 冬,炎热,或者风雨雷电等文字叙述。只有无人的自然,无我的自然变换。  于Vivaldi的演绎,我的感觉是春天,一种自信中上升的美好心态。一些比 较好的合奏团或古乐团或许是更为正宗的选择。Vivaldi的作品的长项是用快速 变换的音符和丰富的和声表现出青春、朝气以及自然的美。在宗教音乐占主流的 巴洛克时期,他的音乐中往往根本没有“人“或“神“的存在。这里没有太多的 符号,没有意志的主导动机,只有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在人、地、天、道变幻莫测的今天,自然是永恒的老师。看看小草不顾他人的 快乐生长,看鲜花独自迎接怒放…….   ◇关于安东尼奥.维瓦尔第Antonio Vivadi(1678-1741) 东尼奥.维瓦尔第Antonio Vivadi(1678-1741) ,1678年,出生在威尼斯 一个普通乐师的家庭里。他的父亲是威尼斯圣马可教堂乐队的小提琴手。那时的 威尼斯是欧洲的音乐中心之一,到处都是音乐,有时船夫的嘹亮歌喉都可以和歌 剧院里优秀的歌手相媲美,王公贵族府邸中更是丝竹之声不绝于耳。幼年的维瓦 尔第成长在威尼斯浓郁的音乐文化氛围里,显示出非凡的音乐才能,到十岁时, 他已经能代替父亲在教堂里演奏了。18世纪初的一本威尼斯旅游手册中记载:“ ……最佳小提琴手巴蒂斯特·维瓦尔第和他的儿子安东尼奥·维瓦尔第(就是本 文主角)”的词句。   1703年,年轻的维瓦尔第受了神职,由于他生有一头红发,此后人们都称他 为“红发神父”。这位神父在威尼斯慈爱院(女孤儿院)里当了一个普通的提琴 教师,一干就是几十年。一些爱好音乐的贵族千里迢迢来到威尼斯,只是为了聆 听他演奏小提琴。在维瓦尔第任教近四十年的时间里,大量音乐作品源源不断的 从他的鹅毛笔端流淌出来,最出色的还是他的器乐作品。他一生写了近500首协 奏曲和73首奏鸣曲,其中相当一部分在他在世时就出版了,包括至今还经常演奏 的那部《四季》。由于意大利从文艺复兴以来积淀了深厚的人文主义传统,因此 维瓦尔第虽然身为神职人员,在他的作品里并没有太多的神迹,而是经常洋溢著 清纯的气息,就像亚平宁半岛的阳光一样,给人以温暖和快乐。由于一直有一支 听命于他的乐队,维瓦尔第大胆的进行试验和创新,他的协奏曲几乎囊括了当时 所有的主流乐器的组合。他的天才创作大大丰富了协奏曲的表现手法,其小提琴 高把位的运用也为日后的炫技技术的发展作了铺垫。   维瓦尔第的悉心指导下,慈爱院乐队和唱诗班的水平蒸蒸日上,他本人作 为一个作曲家和小提琴演奏家的声望也越过了阿尔卑斯山。远在德国的巴赫对他 也钦佩有加,早在魏玛时期巴赫就曾改编过他的几部协奏曲。维瓦尔第青纯甜美 的意大利风格对巴赫音乐风格的形成有不小的影响,即使是在巴赫后来的《勃兰 登堡协奏曲》里,也有维瓦尔第的影子。   可否认的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再著名的音乐家也只能仰王公贵族的  息而生存。只有得到有权势的贵族的认可和保护,才能减少一点各种流言蜚语 的中伤。而且在那个没有版权保护的时代,音乐家辛辛苦苦创作的作品一经发表 ,就任人复制、演奏,自己拿不到一点版税。维瓦尔第只能尽可能多的作曲,并 且把自己的作品推销给爱好音乐的贵族们,才能保证自己有一定的收入。维瓦尔 第为此与欧洲许多贵族保持良好的关系,他与贵族的通信在欧洲往来穿梭。依靠 出售乐谱和上演歌剧,维瓦尔第积累了5万杜卡特金币的巨额财富(巴赫最多一 年只挣700银币)。   八世纪中叶,欧洲音乐正经历著一次巨大的变革,巴罗克时代复杂费解的 复调音乐正逐渐被单纯自然的主调音乐所取代,巴罗克晚期的三位大师也遇到了 前所未有的挑战。亨德尔一定程度上顺应了这种变化,依然还是音乐生活的中心 人物;而维瓦尔第(其实也包括巴赫)没能适应这种变化,他的听众也对他的音 乐失去了兴趣。1740年无奈的维瓦尔第只好前往维也纳,投奔早年听过他演奏并 很赏识他的查理六世皇帝。可在他到达后的几个月皇帝就死去了。失去了依靠的 维瓦尔第穷困潦倒,一病不起,1741年终于客死在维也纳。他死去的当天,就被 草草埋葬在圣查尔斯教堂的贫民公墓里,与他同时埋葬的一批人中甚至还有被处 决的罪犯。几十年后公墓就废弃了,让后人永远无法找到他的遗骨。(还有莫扎 特和舒伯特,音乐史上天才的悲剧还少吗?)   就这样,维瓦尔第清风一样的走了,留下的只有清风一般的音乐。   八世纪,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巴罗克音乐。当在复兴巴赫的运动中发现维瓦 尔第对他耐人寻味的影响时,音乐界开始关注这位大师,他的音乐魅力也越来越 多的被揭示出来。20世纪20年代,他的大批乐谱在故纸堆中尘封多年后重见天日 ,让人们可以欣赏到这些200年前回响在欧洲大地上的动人篇章。1978年在他诞 辰300周年之№,一块纪念 牌在公墓旧址上建起来的维也纳理工大学揭幕了, 以表达人们对他的怀念与崇敬。 真正的金子即使蒙尘多年,也依然是闪闪发光的。 在整个的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意大利的音乐家在欧洲享有巨大声誉,可以与法 国的作家、德国的哲学家相媲美。意大利是一个歌唱家、器乐家、乐器演奏大师 、作曲家和歌剧作者的大市场,每年以不计其数的音乐专业人才向它的临国德、 英、法输出,世界的音乐中心不在德国而在意大利,各国音乐家的朝圣地不是维 也纳而是那不勒斯,连最著名的音乐大师——亨德尔、格鲁克、莫扎特来到意大 利学习声乐技术。莫扎特非常抱怨萨尔茨堡的大主教乐队:“这个宫廷乐队是如 此粗俗,如此混乱无序,如此的堕落!一个举止体面的人无法同这样的人在一起 共事。”历史学家伯尼在他的书中写道:“在威尼斯,如果两个人一起挽臂同行 ,仿佛他们就只能用歌声交谈,所有的歌都是以二重唱形式演唱。”一个个音乐 节,与音乐有关的盛事,接连不断地在这个国家里发生。有人展开他丰富的想象 力:意大利可以比作是一把音叉,而那不勒斯就是它的高八度。音乐是那不勒斯 人的胜利。维瓦尔第在那不勒斯的音乐学院执教了数十年。   《四季》里,我最喜欢的是《夏天》,它吸引我的不是鲜花的恬静优美, 也不是人们的风花雪月,而是一整个夏天的炎热、郁闷和无所事事。在炎热的夏 日傍晚,连知了都停止了歌唱,一个人席地而坐,背靠着夏天。他的四周是咝咝 作响的热空气,他无聊到极点,寂寞到了极点。他仿佛感到自己又变成了不谙世 事的婴儿,重新出世(他多么渴望变成婴儿!)。树林边际的一道闪电提示了他 ,它来自遥远的天空,如同它本身的蓝光一样孤寂。它向他不是预言而是用舞蹈 的节奏。哦,那一遍又一遍的步法与身姿,仿佛它射穿的就是素朴的诗和感伤的 浪漫。    有优美的诗句都是由一把三百年前的斯特拉迪瓦小提琴写下的,也许只 有这把古老的意大利名琴才能配得上同样古老的《四季》——但《四季》并不古 老,尽管演奏了将近三百年,它还年轻呢。音乐家描述了比人间的春夏秋冬更为 持久永恒的四季,他的一切艺术创造力就在四季轮流变换里。   比维瓦尔第早四百二十年的诗人但丁在《神曲》里回答了它:    “于是我看到了一股光明,那形状    像一条河流,在给奇妙的春天染得    无彩缤纷的两岸之间,闪出金光    从这河流里射出闪烁的火花    纷纷的向四面八方跌落在花朵中间    如同一颗颗红宝石镶嵌在黄金里。”   艺术的《四季》永远超越时间之河。
[ Last edited by ioioioioi on 2005-8-11 at 08:48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9 04: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維瓦爾第:長短笛作品簡介 维瓦尔第一生中写了15首横吹长笛协奏曲(其中有2首未完成),2首竖吹长笛协奏曲和3首小型高音竖吹长笛协奏曲。 在当代的长笛演奏活动中,无论是前面曾经讲过的横吹或竖吹长笛被改用现代的彪姆式长笛来演奏了,当然这17首协奏曲也就自然而然的变成现代意义的长笛协奏曲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乐器自身的不断完善,小型竖吹长笛因诸多因素的变化,逐渐地退出了演奏舞台。代替它的是比长笛高一个八度的同类变形乐器-短笛。维瓦尔第创作的3首小型竖吹长笛协奏曲也就自然而然地被当成短笛协奏曲来演奏了。 維瓦爾第:短笛協奏曲 前述的这三首小型高音竖吹长笛协奏曲的编号分别是:RV443、RV444、RV445。他们都是三个乐章的协奏曲,速度分别由快板、慢板、快板构成,以巴洛克时期特有的通奏低音和弦乐作为协奏。这些作品的乐句都相当连贯。这就给演奏员提出了比较苛刻的要求,要求他们不停息地奏出连续且快速的乐句。所以这3首乐曲都蕴藏着相当丰富且极有维瓦尔第作品风格的律动感。这也是维瓦尔第的作品区别于其他诸如:巴赫、亨德尔、泰勒曼等巴洛克音乐大师的重要特点之一。 C-dur Flautinokonzert RV443 第一乐章采用3/4拍。作品的引子采用饱满的四分音符开始,用弦乐与短笛同度合奏的形式变化反复。通过重复三组前八分后十六加八分音符分解和弦的方式将欢快的引子带入主题。主题分别在短笛的中音区和高音区上以模进方式反复发展,中间又以短笛与乐队的合奏的形式在另一个音高上重复引子。进而将作品引入本乐章最精彩的琶音乐段,之后是琶音的转位行乐段。紧接着是几个连续的二度模进,最后在两拍的颤音后结束在中音区主音上。 第二乐章是e小调广板乐章,乐曲是12/8拍。在这一乐章中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最有代表性的是八分符点,作品以优雅的旋律开始,经过一连串的八分符点及转调作品进入了第二部―三连音部分。作品以三连音的节奏型做二度模进的反复,直至以导音作装饰音结束在E音。 第三乐章是4/4拍的快板乐章。乐曲的独奏部分以富有个人特色的两个连续8分音符加1拍的颤音开始,将乐曲带入欢娱的主题。接下去就进入了下行8度的大跳,经过弦乐的间奏段后,作品开始进入了依然含有10大度大跳的琶音乐段,而后是上行琶音接下行琶音的段落。紧跟在后面的是含有丰富颤音的中间乐段。末乐段是以三连音为主要音型的乐段,10度乃至于10度以上的大音程跳进仍然出现在本段中间部,类似两件乐器在对话,给旋律增色不少。 演奏注意事项 因独奏乐器是短笛,故需注意气息的集中。低音区声音要结识、中音区要润泽、高音区要柔和。第一、三乐章中的琶音甚多,速度又快,要注意舌头与手指的配合。吐音要轻盈,连音要顺畅。大跳后的第一个音尤其需要注意其音准和结实程度。第二乐章应该演奏的富于歌唱性。这个要求在短笛上实施实属不易,需要在气息上多下功夫。特别是要注意作品中每一个音的音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9 04: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呼呼...大工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大猪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5-8-9 04:3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10 05: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着个慢慢消化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10 05:3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子真是赏心悦目啊,得慢慢品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10 11:37:06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是个大工程! 为IO鼓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10 12: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工程!~ 嘿嘿!~会不会是“豆腐渣”工程啊?!~ 西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11 02:58: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好的贴怎么会是呢。。顶上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萤火虫

GMT++8, 2024-5-2 09:03 , Processed in 0.304835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