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萤火虫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19|回复: 3

[12/12][震撼瞬间]世界优秀摄影作品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12 21: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伊拉克人在战俘营安慰儿子   法国摄影师让.马克拍摄的一张伊拉克人在战俘营安慰儿子的照片。 印度官员  作者:Jan Banning(荷兰)发表于M Magazine/NRC Handelsblad 巴基斯坦Shandur Pass马球联赛  作者:Jakob Carlsen,丹麦 在Jabalya难民营的袭击  2003年3月6日,发生在Jabalya难民营的袭击。   作者:Ahmed Jadallah(巴勒斯坦) 路透社 利比里亚  作者:Quidu 咖玛图片社 法国 塞拉里昂截肢者足球队   作者:Adam Nadel 基督科学箴言报 老挝苗族游击队   作者:Philip Blenkinsop(澳大利亚)VU图片社 伊拉克战争的创伤  作者:Yuri Kozyrev(俄罗斯)Time Magazine 斗牛  作者:Henry Agudelo Cano, El Colombiano,哥伦比亚 车臣敞露的战争伤口  作者:Stanley Greene(美国)Vu图片社 布基纳法索电影院里的两个男孩 作者:Stephan Zaubitzer(法国) 皮划艇 作者:Adam Pretty 盖提图片社,澳大利亚 多米尼克.古因猛击麦克.格兰特  蒙古的街头男孩  作者:雅各布.恩班,丹麦,《政治报》 俄罗斯Kamtchatka火山爆发   作者:Olivier Grunewald(法国)发表于《费加罗周刊》/ Grands 大西洋鲑鱼   作者:Paul Nicklen(加拿大)发表于《国家地理杂志》 加沙妇女为其丈夫而哭泣   作者:Jerry Lampen(荷兰)路透社 巴格达拉什德大街咖啡馆 作者:Bruno Stevens(比利时)Cosmos 橄榄球赛中的激烈争抢   2003年11月,Yannick Bru在悉尼举行的世界杯橄榄球赛中激烈争抢。   作者:Tim Clayton 悉尼先驱早报,澳大利亚 作者是《波士顿先驱美国人报》记者。当他听到火警后忙赶到现场,一边朝火场跑,一边把携带的两台相机调好光圈和快门,同时观察着火房屋的情况。一名消防队员正跨到太平梯上,想帮助已经站在太平梯上等待救援的两个女孩――19岁的黛安娜和3岁的蒂亚娜。作者用镜头密切地注意每一个下落的东西,没想到却拍摄到了这桩惨剧的全过程。第二天,这组照片见报后,波士顿居民大为震惊。人们被激怒了,强烈要求当局采取措施,检修这些不太平的太平梯。波士顿政府在24小时之内对全城的楼房进行了检修,以使人们的生命得到可靠的保障。这一幅在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年度赛中被评为最佳新闻照片。 1944年3月美国最有影响的《生活》画报,邀请史密斯担任随军记者,随同部队一起开赴第一线。他以高度的热情、敬业的精神拍摄了在冲绳岛、琉璜岛、塞班岛攻坚战的壮烈场面。 这是一幅既有战地气氛,又充满人道主义关爱的传世之作。美军部队在塞班岛登陆,清理战场时一个美国士兵发现了一个活着的婴儿。他小心翼翼地托在手上。人们不禁要问:谁家的孩子?上哪里去找他的母亲?是怎样的命运在等待着这个孩子?是谁为人间带来这生命的威胁、无边的苦难?史密斯的摄影报道不只是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更感人之处在于他对人生对命运的关注,唤起了人们发自内心的关注。 美国佛罗里达州,1967年7月17日早晨。电线工人兰度.赞比安到杰克逊维尔市进行例行检查时碰到了一根高压线,他立刻被电击得不省人事。在附近工作的工人马上跑过来抢救。 画面上是最先跑过来爬上电线杆的工人汤普逊。他发现赞比安已经窒息,马上对他进行人工呼吸。随后赶来的工人上来一起把赞比安救到地面,送往医院,终于从死神手里夺回了赞比安的生命。这是拯救生命的一吻,这是伟大的一吻。 作者洛高.莫洛比托是一名有经验的记者,当他走在路上时,听到人们惊慌的叫喊,便马上跟着跑了过去,观察事态的发展,最终拍摄到这幅感人至深的照片。第二年,这幅作品获得了美国普利策大奖。 巴西。即使在困苦中,即使在贫贱中,也不失坚毅与强韧,也不失自立与刚强,这就是人性的力量。 萨尔加多抱着更多的理解、尊重、赞颂的态度拍摄的这位淘金者,虽然衣衫褴褛,浑身泥污,但仍令我们肃然起敬。 在这个触目惊心的形象中,涌动着一股苍凉而粗糙的意志力。他显示了人的力量、人的自信、人的尊严,激起我们对劳动、对生命的尊重。 美国 马克.吕布。1967年,越战。美国决定与南越军队联合向柬埔寨进攻。面色阴沉的总统尼克松在电视上说:“我们将不允许敌人躲在有利的庇护所里把上千个美国人杀掉。”这种战争叫嚣在美国大学校园里的反应是意料之中的,学生掀起了空前的抗议示威浪潮。四百多所大学罢课,十万多名学生直捣华盛顿,把白宫变成了一个武装兵营。面对荷枪实弹的武装士兵,学生毫不畏惧,他们手捧鲜花,祈求和平。有的学生还采来一束束鲜花,插进士兵的枪口。 美国 大卫.伯内特.1984年,多灾多难的非洲.埃塞俄比亚是一个山地、高原国家,由于众多的河流发源于此,人们又称这里是“东亚水塔”。由于殖民主义的掠夺,国内政治动乱不断,经济十分落后,连最好的水源也受到破坏,这里连年干旱、颗粒无收。 这幅作品以特写的镜头展示了人们倍受干旱折磨的生活状况:一个干咳到极点的十岁男孩,就像一棵被火太阳暴晒的禾苗,渴求着甘露的降临,但是没有。小男孩出于生命的本能,跑到曾经有过水流的自来水管下拼命吮吸.这是他的生命之源,这是他惟一的生命之路。他肌肤黝黑、双眼紧闭,尤如一尊渴望生命的雕像。然而,这里不再有水,结果会怎样,不言而喻。 维吉 1952年 纽约 往腿上抹金粉准备上场的脱衣舞女对门边那个怒气冲冲的男子无动于衷。斑驳的墙壁和杂乱的物件与前台并没什么共同之处。维吉从不让他的人物从环境中分离出来以简化画面,也从不害怕闪光灯在人物身后留下阴影。他的意思是:“我(摄影师)在,我抓拍。”完全美国式的直率。 图中是6名被害者之一,他被24名暴徒追赶到一小巷的死角处,遭到众人大砍刀、匕首、棍棒加石块的攻击。在被折磨致死后,暴徒首领当众割断了他的喉管。此事发生在印尼暴乱后期,警方对此采取的惟一行动,是在私刑结束后,移走了受害者的尸体。 印度尼西亚学生1998年5月中旬在雅加达议会大厦外集会,要求结束苏哈托总统的统治。在5月初,因为参加示威游行的学生被杀,引发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有着不同种族和不同宗教背景的数万印尼年轻人聚集到一起,要求对腐败政治进行清算。5月21日,执政长达32年之久的印尼总统苏哈托辞职。在此之前,并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会屈服于抗议的压力。 苏哈托的辞职并没有结束该国动荡骚乱的书面。当各个团体在为填补权力真空而明争暗斗之际,无法无天引发的混乱在全国蔓延开来。数千商人被抢、被杀。其中华人的产业及人身安全受到首当其冲的侵犯,许多华人妇女在骚乱中被有预谋地强暴,他们的家园被抢砸成了废墟。 美国 道格拉斯.马丁1957年 1955年,美国黑人为争取种族平等的斗争从蒙哥马利市开始。当时的黑人牧师马丁.路德.金成为运动的领袖,他主张非暴力的斗争,在争取种族平等运动中享有无可争议的领袖地位。斗争逐步取得了很大的成果。1957年,美国政府废除了许多不平等的种族歧视制度,这幅在荷兰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荣获年度大奖的照片,十分典型地记录了当时生动的情景。 1957年,阿肯色州的小石城刚刚宣布解除种族隔离,黑人女学生多罗茜.考茨和其他八名同学考入当地中学,但是遇到种种阻挠,结果,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派1000名空降兵到该地护送这九名黑人学生入学。但是,军队能压服暴徒,却压服不了根深蒂固的腐朽观念。这幅作品中,一群男生在黑人学生后面出洋相,校方的两个护送人,神态也 截然不同,一个是 坚定神圣地履行职责,一个是很不情愿地鄙视态度,似乎代表了美国人中对废除旧制度的不同态度。令人起敬的是黑人学生脸上流露的庄重与自尊,她勇敢地走进充满敌意的校园,只是为了捍卫黑人受教育的神圣的权利。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非洲少雨,连年干旱,成千上万的人民在饥饿中、在瘟疫中备受折磨而走向死亡。许多记者在那里拍摄的镜头触目惊心,令人不寒而栗。这幅作品很有代表性。记者前去采访旱情十分严重的乌干达,深深地为那里经受的苦难而感动。他没有一般化地去拍摄面黄肌瘦的灾民,也没有去拍摄寸草不生的干裂土地,而是拍摄了一个对比强烈的镜头――丰润的大白手和枯瘦的小黑手,从而表达出自己对于干旱恶果的强烈感受和向社会呼吁的热望。作者大胆的画面剪裁,舍弃了对比以外的一切东西,而使人们的视觉感觉强烈而集中,强化了照片的视觉冲击力,使干旱带来的深重苦难在无言中得到充分展示。 新闻报道摄影以瞬间纪实为使命为优势,然而,在拍摄的一瞬间,又能以恰当的构图、生动的形象冲击人们的视觉,震撼人们的心灵,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中国形容性情残忍凶狠的人便使用“杀人不眨眼”这句话。这幅在世界引起极大反响的照片可称是这句话的写照。这是一个令人震惊和反感的特别瞬间,而正是因为它被拍摄下来的时间才显得格外重要。那是1965年2月1日,南越西贡政府警察局上尉警官阮隆正在开枪击毙一个被认为是越共的嫌疑犯。这幅照片拍摄下的正是子弹打入越共头部的一瞬间。 这幅照片令人产生对于法律思想的严肃反思:警官有无权力在未确认、未审判的情况下击毙嫌疑犯?这场战争值得去打吗?在南越,美国是在为民主和自由而战吗?随着这张照片知名度的升高,阮隆的声名越来越坏。他被免职后逃到美国谋生,仍不断接到辱骂与恫吓电话。 维吉 纽约 1945年 “库尔斯,35岁,曾做过管道修理工。他在天堂夜总会扮作舞女跳脱衣舞。这是家专为男同性恋者服务的夜总会。”维吉报道说:“库尔斯因涉嫌在夜总会外向男性伴侣卖淫而被捕。当我前往囚车拍照时,‘她’立刻摆了副明星姿态,并且提醒我发表照片时尺寸最好大一点”。 美国 刘易斯.海因 海因拍摄的童工照片,有的以群体出现,巨大的厂房,瘦弱的群体;有的以个体特写出现,童稚的面孔,沉重的负担。这些直面现实的照片,以不可怀疑的直观性、凭证性将工厂主为了牟利拼命压榨童工的真相展示给社会。因此,激起了公众对童工制度的极大愤慨。20世纪30年代,美国终于通过了禁止使用童工的法条。海因的照片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这幅作品中的男孩,在巨大的机械和昏暗的厂房里,双手无力地下垂,眼神一片迷茫。日复一日的沉重劳动,不仅使他感到疲惫,也使他对未来绝望,不知何日是尽头。这个孩子姓甚名谁并不重要,海因把他作为一个童工形象推向社会,有如警钟轰鸣。 《人间》的画面很简洁,一男一女的背影,用一黑一白的强烈对比布满了画面,一黑一白的两只胳膊,交叉在背上,四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两手间竖起一朵鲜红的花,映衬在白色背影上,显得十分耀眼夺目。画面上没有亲吻,但让人感到比亲吻更甜蜜;画面上不见紧紧的拥抱,但让人感到比拥抱更热烈;画面上没有温馨的抚慰,但让人感到比抚慰更柔情……摄影家用简洁去表现复杂,用对比来展示内涵,新颖的构思,平实的画面,自然的描绘,来与观赏者作心灵上的沟通,让观赏者根据自己的经历去联想、去感受、去遐想…… 苏珊.温丝特[美]纽约 1997年 1998年世界摄影大奖赛获奖作品 只要有两个小时不注射海洛因,戈罗瑞娜就会发狂。发狂的戈罗瑞娜看上去很可怕,她会不停的撕扯自己身上的衣服,并在胸前的皮肤上留下斑斑血痕。她嘴里发出野兽一般的声音,扭曲的面孔上涕泪横流,有时还会在垃圾堆里不顾一切地滚来滚去。不难想象,在这种时候,戈罗瑞娜已不是朋友们所熟悉的那个戈罗瑞娜了
发表于 2005-12-13 09:0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震撼人心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3 10: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让人震撼的P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3 10:32:26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命中真实的瞬间,有震撼,有悲愤,有困惑,但是我心里更多的是无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萤火虫

GMT++8, 2025-1-11 08:52 , Processed in 0.997359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