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萤火虫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26|回复: 5

[2.12]法国胡格诺战争概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2-12 23: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法国天主教势力同新教胡格诺派(即加尔文派)在1562—1598年(另一说则为1559—1594年)之间进行了一场长期战争。它虽然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但就其性质和内容而言,则是法国的一场内战。这场战争使正在上升的王权面临崩溃,贵族分裂势力有所抬头。这场战争是法国历史上的一段无政府状态时期,战争的结果是天主教、胡格诺教派各有所得,有助于王权的重新振兴和加强。 胡格诺战争的原因是王权同封建割据势力之间的矛盾和宗教派别矛盾的激化。16世纪前期的法国,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人口中的90%从事农业。王权从11世纪开始逐渐加强,对法国的统一和国家的形成是一种积极进步力量。但是,在中世纪的法国(甚至整个欧洲),王权的强化和确立是在同贵族权威和割据势力进行斗争的曲折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不断产生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通过购买破落贵族及与爵位相连的产业、纳捐官职等方式跻身贵族之列,成为统治阶级的一部分。他们的经济、政治利益和国王的权威密不可分,支持王权对内抑制贵族势力、对外进行扩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但是,封建贵族不甘心自己权势的衰落,竭力维护自己的特权和对国王的控制权,伺机向王权挑战。随着国王逐步成为贵族和教会的首脑,反对王权专制制度的封建贵族分裂成两大集团,他们相互角逐,觊觎国家政权。一个集团是天主教派势力,他们聚集在王室近亲吉斯家族周围,以吉斯公爵和洛林红衣主教查理为首形成了强大的天主教营垒,对国王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另一个集团是新教胡格诺派势力,以波旁王朝家族的成员L·孔代亲王、纳瓦尔国王(亨利)和G·代·科利尼海军上将为代表。  
15、16世纪,人文主义思想和加尔文教在法国迅速传播。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埃普塔尔宣扬“信仰得救”和“回到《圣经》上去”的理论,以莫城为中心积极宣传新思想。加尔文教强调信仰得救,否认罗马教廷权威和封建等级观念,主张废除繁琐的宗教礼仪,取消偶像崇拜、朝圣和斋戒,教徒选举产生神职人员,建立简化、纯洁和廉价的教会。大批手工业者尤其是印刷工人、小商人、农民以及下层教士接受上述教义,成为加尔文派新教教徒,被称为胡格诺派。据估计,16世纪下半叶,法国人口约1800万,新教法庭27万多个,新教徒100多万人。祈教派在南部、西南部力量较强。一些对王权专制不满的贵族为牵制王权,支持胡格诺派,觊觎王位的显贵也趁机宣布改信新教,这些人的突出代表就是纳瓦尔为首的波旁王朝家族。  
胡格诺战争的直接原因是宗教迫害。16世纪40年代,亨利二世指定特别法庭惩办异端,大批胡格诺派人士被处以火刑。1559年,年仅15岁的太子弗朗索瓦二世继位,实权落在军功显赫的吉斯家族手中,新旧教派之间的冲突骤然加剧。 1562年3月1日,吉斯公爵率军队在瓦西镇屠杀举行宗教仪式的胡格诺教徒,死伤近200人。“瓦西镇屠杀”成为持续30多年的胡格诺战争的直接导火线。双方的兵力不多,在战争中都依靠外国列强,天主教派依靠西班牙;加尔文派依靠英国、德意志公爵和荷兰教友。这场战争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562—1570年。这一时期共发生三次战争,双方均未取得决定性胜利。1562—1563年为第一次战争。1562年12月德勒一战天主教派的将领蒙莫朗西被俘,圣安德烈元帅战死。1563年2月,吉斯公爵在围攻奥尔良时被暗杀。孔代也在德勒被俘,纳瓦尔国王安托万死于鲁昂之围。1563年3月,太后卡特琳发布安布瓦斯敕令,给予新教徒信仰自由和在指定地区举行宗教仪式的自由。1567—1568年是第二次战争。1567年9月,孔代和科利尼率新教军队劫持太后和查理九世未遂,包围巴黎。11月10日,在巴黎北郊圣德尼一战,双方不分胜负。德意志新教选侯派兵驰援胡格诺派,天主教徒和宫廷屈服。1568年,双方签订《隆朱莫条约》,重申安布瓦斯敕令。1568年9月,查理九世在天主教派的压力下撤销先前发布的宗教宽容敕令,禁止胡格诺教徒举行任何宗教仪式,一切官吏和法官都必须宣誓效忠天主教会,新教牧师必须在两个星期之内离开法国,双方的第三次战争由此爆发。    1569年3月,天主教军队在雅尔纳克大败新教军队,孔代阵亡。10月,科利尼又被击败。1570年8月,太后卡特琳签署圣日耳曼敕令,使新教徒获得礼拜自由和在几个设防安全区自派总督的权力。第一阶段的战争以新教派的有限胜利而暂告结束。第二阶段∶1572—1585年。这一阶段以著名的“圣巴托罗缪之夜”开始。1572年8月23—24日夜间,胡格诺派的重要人物正聚集巴黎,庆祝其领袖波旁家族的亨利的婚礼。亨利·吉斯(吉斯公爵之子)以巴黎各教堂钟声为号,率军队发动突然袭击,杀死胡格诺教徒2000多人。由于24日正值圣巴托罗缪节,因此这一血腥的夜晚在历史上被称为“圣巴托罗缪之夜”。  



这次大屠杀之后,法国再次出现分崩离析的局面。胡格诺派首先在南部和西部组成联邦共和国,对抗中央政权。1573年6月,查理九世签署《拉罗竭尔和约》,准许新教徒在拉罗竭尔、尼姆和蒙托邦举行教仪,给予这些城市信仰自由。1574年5月,新教派再度起事。朗格多克在原总督丹维尔伯爵领导下正式分裂出去。1575年,新教派发动全面起义,胡格诺教徒全部动员起来,为圣巴托罗缪之夜的屠杀报仇雪恨。1576年5月,亨利三世签署了博利厄敕令,谴责圣巴托罗缪之夜的大屠杀,同意为死难者昭雪,除巴黎和王室住地外,一切法国城市都有权举行新教仪式。敕令还给予胡格诺教徒担任公职的权利,准许他们占有在政治上、军事上居于优势的8个城市,在城市里建立混合司法机构,高等法院也设立特别法庭,以保证进行公正的辩论。博利厄敕令实际上承认了胡格诺教徒占领的地区为“国中之国”。博利厄敕令引起天主教派的强烈不满。1576年,吉斯在北方组织“天主教神圣同盟”,自行征税、招募军队,要求恢复王国的宗教统一,拒绝执行敕令,两派战争又起。战争中,胡格诺派遭受重大挫折,中部的拉夏里戴和西部的布鲁日落入天主教同盟手中。1577年9月,两派缔结《贝日拉克和约》,规定解散天主教同盟,限制博利厄敕令给予新教徒的自由和权利。新教徒只能在每个区的一个城市和自己的安全区内举行宗教仪式,他们对安全区只有6年的支配权。  
第三阶段∶1585—1598年。从1585年开始,法国国内开始了“三亨利之战”。各方首领分别是国王亨利三世、吉斯公爵亨利、波旁家族的亨利。1585年,吉斯公爵亨利取得西班牙的支持,在南特重组天主教同盟,巴黎、里昂、波尔多、马赛、第戎等城市纷纷归附。同时,法王亨利三世又撤销了两次和解的敕令。胡格诺教徒只得在波旁家族的纳瓦尔国王亨利的旗帜下应战,并得到英国和德意志新教诸侯的支持。1587年10月20日,新教军队在库特拉击败天主教同盟军。吉斯兄弟不久也重创胡格诺派军队。1588年5月,天主教同盟控制下的巴黎迎接吉斯公爵入城,包围王室住地卢浮宫,国王亨利逃出巴黎,并在鲁昂签署联盟敕令,满足了天主教派的一切要求。同年12月,国王的近卫军暗杀了吉斯公爵和天主教同盟所有首领。巴黎闻讯后发生暴乱,并成立以吉斯家族为首的新政权。受到新旧教派夹攻的亨利三世同纳瓦尔国王结盟。1589年8月1日,亨利三世被刺身亡,纳瓦尔国王亨利成为法王亨利四世。但天主教派拒不承认,内战战火继续燃烧。亨利四世连续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但无法攻入巴黎。鉴于法国90%以上的人口都信仰天主教,亨利四世于1593年7月25日在圣德尼大教堂改信天主教。6天之后,新旧教两派势力达成为期3个月的休战协议。1594年3月22日,亨利四世凯旋进入巴黎,受到隆重欢迎。此后的四年中,各地纷纷归附,亨利四世还赶走了混战之中攻入法国的西班牙军队。 1598年4月,亨利四世颁布“永久性”的“南特敕令”,宣布天主教为国教,胡格诺教徒在法国全境有信仰新教的自由,在担任公职方面享有同天主教徒同等的权利。5月,西班牙同法国议和。30多年的胡格诺战争自此结束。  
胡格诺战争的结束,使法国王权得到振兴。战争期间,巴黎和外省的高等法院经常抵制王命,各地贵族不同程度地恢复了“自由”特权,如征税和募兵。内战的结束和亨利四世的胜利,有助于重振王权,为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复兴创造了条件。亨利四世在首相苏利的协助下进行了全面整顿和改革,使工商业和农业迅速繁荣起来,国库由空虚变为充盈。亨利死后,路易十三的首相红衣主教黎塞雷彻底铲除了贵族的独立势力,建立了以王权为核心的地方管理体系,实现了中央对地方较为严格的控制。  

“南特敕令”虽然保留了胡格诺教派的一些特权,但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基督教欧洲国家实行宗教宽容政策的第一个范例。教皇克莱芒八世曾谴责“南特敕令极为可憎,它给予每个人以信仰自由,而这是世间最有害的事情”。这从反面表明了“南特敕令”对于解放人的思想、打破天主教一统天下的局面具有“开天辟地”的影响。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6-2-12 23: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详细解析 圣巴托罗缪之夜  

1572年,法王亨利二世和美第奇家族的凯瑟琳的美丽的女儿玛歌年方18,被母亲-瓦卢瓦王室真正的掌权者,嫁给了19岁的那瓦拉的亨利.

这个亨利说起来还是玛歌的双料表兄,首先亨利二世的父亲弗朗西斯一世(就是玛歌的祖父)的亲妹妹是那瓦拉的亨利的外婆,并且亨利所属的波旁家族和瓦路瓦王室同出于法国国王路易九世. 玛歌的父亲亨利二世是个美男子,他的妻子凯瑟琳相貌平平,他们四个儿子都是孱弱丑陋,并且短命,据说这四个儿子有一种遗传怪病,就是流血汗.但是他们的女儿都艳名远播.玛歌很漂亮甚至比他的姐姐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的王后伊丽莎白更美,伊丽莎白本来是王太子卡尔洛的未婚妻但是被公公腓力二世(也是英格兰血腥玛丽的丈夫)取来为王后,威尔第的歌剧<<唐卡洛尔>>就是说的这回事

婚礼定于八月在巴黎举行,这个婚礼对于当时得法国意义非常重大.因为十六世纪路德在德国的宗教改革运动传到了法国,当时执政的弗朗西斯一世是个思想相当开放的君主,当时已经可以控制天主教会.刚开始对这个运动还是比较宽容.但是后来由于新教徒把发对天主教的传单贴到了王宫,惹火了这位国王,认为这些人危害了国家统一.于是大肆杀戮了新教徒,镇压反对天主教的运动。等到1559年,亨利二世死后法国的宗教改革基本成形,于是法国的新教称为雨格诺教.这时弗朗西斯二世为法国国王,他是亨利二世和凯瑟琳的长子,继位时年仅十五岁.他的未婚妻是苏格兰的玛丽.斯徒亚特(后来被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杀死),年轻而孱弱的君主,他手下那些如狼似虎的大贵族自是不肯乖乖就范,于是最有实力的三个家族相互角逐,觊觎统治法兰西的权利,他们分别是吉斯家族,位于法国西部的大贵族 , 位于法国和西班牙间的法国南部地区的波旁家族,位于法国中部的 Montmorency-Chatillons . 在这三个家家族中,吉斯家族势力最为强大的而且是极其狂热的天主教徒.他们逐渐控制了年轻的弗朗西斯二世,从而成为法国真正的统治者.

其余两个家族虽然也有人信天主教,但是由于政治原因支持雨格诺教派,尤其是那瓦拉的亨利的妈妈珍妮.亚尔培.而他的丈夫-亨利的父亲那瓦拉国王,法国国王的将军则是个天主教徒.据说珍妮信新教起初并不完全是政治的原因,因为亨利的爸爸长期不在那瓦拉,所以有很多"天主教的"情妇,于是珍妮向负心的丈夫及宫廷里一切妨碍她的人挑战而改信新教.珍妮是个自负的女人,认为自己出身高贵,是弗朗西斯一世的亲外甥女,而凯瑟琳.美第奇不过是意大利商人的后代,因此实际上心里很鄙视她。

实际上就算是那两个家族的很多主要领导者是雨格诺教,全法国的的雨格诺教教徒不过只占不到百分之十.但是由于他们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所以对于吉斯家族来说这两个家族实在是不可小觑的敌人.所以说这几个家族间的矛盾纯粹是政治上的竞赛所引起的,而外在表现为天主教会和新教教会的冲突.

弗朗西斯二世是个短命鬼,继位一年就死了,年仅十六岁,而后凯瑟琳的第二个儿子继位这就是查理九世,是年十岁,这时凯瑟琳开始摄政.这个家伙小时候倒还健康可爱,样子也不错,但是后来很是肥胖,凯瑟琳太后颇为讨厌这个面目可憎,软弱无能的儿子,而比较钟爱三子亨利.瓦路瓦,他就是后来的波兰国王和法兰西国王亨利三世.

虽然凯瑟琳是个相貌平庸的女人但是却是一个聪明和铁腕的政治家.她知道吉斯家族强大的势力对她和他的儿子绝对是个威胁,于是她在政治上开始扶持其他的两个家族用以和吉斯家抗衡,但是由于那两个家族和雨格诺教已经融为一体,所以客观上支持了它的发展,所以雨格诺教派在那时期得到迅速壮大.但是凯瑟琳本人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她不想让任何一个贵族控制国家,更不想要法国成为一个新教国家.于是经过一番斗争,凯瑟琳还是决定了帮助吉斯家族打击新教徒,她先是协助他们刺伤了海军上将柯里尼(重要的新教领袖之一)在这之前,她已经毒死了珍妮,并使这个谋杀看起来象珍妮死于肺病)并且协助吉斯家族策划了以天主教的玛歌同新教的亨利婚礼为诱饵来消灭前来参加婚礼的新教首领及各地的新教教众,这就是著名的圣巴托罗缪之夜屠杀



让我们想象一下那天的情形,8月18日婚礼举行,从那天开始全巴黎的人开始庆祝婚礼,无论天主教徒还是全国各地赶来的新教徒,无论宫廷,贵族,还是老百姓,全城狂欢,大家受到一场隆重的婚礼影响都几乎陷入癫狂,并且新教徒们想,这样的结合可能会使新教合法化,所以格外的兴奋,无数其他的方的新教徒都赶到巴黎参加这场婚礼,22日海军上将遇刺的消息传出,无疑又给人们脆弱而兴奋的神经重重一击.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互相憎恨漫骂,23日,情势似乎对天主教徒很不利,新教徒群情激昂,发誓要找到刺杀柯里尼的凶手及策划者.吉斯手下的人被逮捕,法院开始审判,国王也发出狠话,有罪的人决不轻饶,所以亨利.吉斯(玛歌的情人之一)带着他的人暂时离开巴黎,一切好像对凯瑟琳来说好像很糟糕.然而她沉稳而自信,她先允许他的儿子查理九世派遣新教士兵把守海军上将柯里尼的官邸,并且派新教徒们的新王后玛歌去探望病情.这时的玛歌从心眼里是同情新教徒的在它看来新教徒们虽然粗鲁,但是但是他们现在没有防备,象羊羔一样,而且他们还有良心.在此期间凯瑟琳秘密接见安汝公爵就是亨利.瓦个瓦(查理九世的弟弟,她的宝贝儿子),法国人,还有一些意大利人,最后连同他们胁迫查理九世同意处死柯里尼.

于是24日凌晨,亨利.吉斯已经悄悄返回巴黎,他首先来到柯里尼家,当即杀死了柯里尼,于是以教堂的钟声为信号,全城的武装的天主教徒保卫团出动了,这事先都是准备好的,他们带着白臂章和带有白十字的帽子,向尚在熟睡的新教徒们发动了袭击.当夜巴黎血流成河,死掉的新教徒的数量是有争议的(就像台湾现在说的1.28死伤人数有争议一样)各个立场得人都有他们自己的数字,有人说当晚死了2000,有的说3000,还有说6000的.以后的几周,这种屠杀扩散到法国各地,死亡人数一般来说历史学家们认为是70,000人.这次大屠杀之后,法国陷入了分崩离析的状态,上升中的王权遭到了削弱.因为新教徒怎么会善罢甘休,因此建立自己的政权和中央对抗.从而导致了法国第二次宗教战争.

按照大多数欧洲史书的描述,最开始查理九世和皇太后都是真心想把女儿嫁给波旁的亨利的。但后来发生了一些事:
1、新教首领科利尼唆使查理九世对西班牙开战,这个与皇太后稳定国内的政策是矛盾的
2、科利尼对查理九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个是皇太后无法容忍的
这两个个条件加到一块,使皇太后认为法国朝政有可能落到新教徒手中,而他们的政策将会导致灾难。皇后的三儿子安茹公爵以及吉斯公爵利用了这一点,使得皇太后倒向他们一边,但说服查理九世还是一个问题,于是他们倾向于刺杀科利尼。
但是,这次刺杀失败了,科利尼只受了重伤,巴黎的新教徒很不满,开始骚动,查理九世也声称一定要查处凶手。

这时皇太后秘密告诉国王,她就是那个凶手,而且现在新教徒已经蠢蠢欲动,如果不先下手为强,新教徒会在巴黎发动叛乱。在这种情况下,懦弱、无主见的查理九世崩溃了,下达了屠杀新教徒的命令,而实际执行屠杀的是吉斯公爵、安茹公爵以及他们手下的天主教极端分子。

亨利与玛格丽特的婚礼事先就是一个圈套的说法现在看来是不太可靠的。

这次屠杀全法国大约有五万新教徒被杀,几乎所有的新教徒领袖都遇难,只有波旁的亨利以及孔代亲王因为宣布改信天主教而躲过一劫。但是新教下层民众没有屈服,他们据守拉罗舍尔,天主教军久攻不下。

后来波旁的亨利以及孔代亲王都逃出巴黎,于是宗教战争再度爆发,查理九世病死后,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天主教一方分为三派:
国王亨利三世一派,天主教极端派吉斯公爵一派,天主教温和派阿朗松公爵(也是国王的弟弟)一派, 再加上波旁的亨利带领的新教徒,于是又是一场混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12 23: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兰西瓦罗亚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是有着"极其虔诚的基督教徒国王"称号的人,他一生都分别沉迷在"朋友"和"圣经"当中,他的前半生是辉煌的,在他还是安茹公爵和波兰国王的时候,他怀有着异常热情的友谊,而这些友谊的另一边的拥有者们是圣吕可伯爵(后来他因为与蒙默郎西男爵小姐的婚姻,几乎的失去了国王的友谊),熊贝克先生,圣梅尔拉斯伯爵先生,他们因为和国王的友谊,很快的便在国王继承查理九世王位的时候便将友谊换成了金钱.但是亨利凯(亨利三世的昵称)陛下确实也没有白白的将钱交给了他们,而且也把自己本来应该交给玛格丽塔·德·洛林王后陛下的爱情,也交给了他们,所以在他们死在教士广场的时候,我们的陛下的心也随着他们消失了,在伯爵们消失在这个世上,回到了上帝身旁以后,我们的陛下也从人们的面前消失了,或者说是几乎的消失了,他丢掉了他原本天天要看的镜子,丢掉了他的那些由波斯人特制的化妆品,丢掉了那些他引以为荣的华丽的衣服,拿起了经文,无日无夜的向他的上帝祈祷,向他的上帝忏悔.就如同那些失去了爱情的年老的妇女一样,亨利三世陛下也象她们一样,放弃了那些华丽的装饰,穿上了黑衣,拿起了那预示着不祥的"忏悔录".  

虽然,在三亨利之战的初期,亨利三世不是最强势的,但是由于他的母亲卡特琳·德·美第奇的操作,让他顺利的由危难中脱身,比起他的兄弟弗郎所瓦二世,查理九世国王陛下和安茹公爵殿下来亨利三世也算是一个比较厉害\的人物了,虽然他没有亨利·德·纳瓦拉陛下诡诈,没有亨利·德·吉兹殿下勇敢,但是他却可以穿梭在他们之间,告诉人们"谁才是法兰西的真正的主人".他擅长挑拨离间,他时而赞美吉兹的计谋,时而赞美纳瓦拉的勇敢,因为他清楚的明白,赞美他敌人的弱点会将自己的风度显露无疑.而他的深入简出也使他的人民为他描绘出了一种神话的色彩.他也时而离开卢弗宫,到南特或是每里多尔的城堡去打猎,这样,他在人们的心中又多了一种亲切的感觉.因为毕竟,那个时候,国王还是很稀少的.  

他熟悉宗教,他可以轻易的说出他境内的任何的一家隐修院的具体的地点和他们所要守的誓愿.他自己也几乎可以算是出家了,因为那以前经常被他遗忘在枕头边上的圣经,在他执政的后期被当成了衣服一般的穿在了身上,也是因为这样,使得那位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为纹章铭言的德·诺瓦约兹红衣主教先生的钱带一天比一天要满,也是因为他后期对宗教的热爱,使得法兰西的教士的地位大大的提升了,也间接的促进了后来路易十三时期的红衣主教时代的开始.他的前半生要使自己成为世界上最漂亮的国王,而他的后半生却要使自己变成世界上最虔诚的国王,而无论他的前半生还是后半生,他都没有想过要使自己变成最贤明的君主,也是因为这样,促进了德·吉兹公爵殿下的崛起,和德·纳瓦拉国王陛下的对他的王位的凯旋.他曾经是世界上最漂亮的骑士和最虔诚的教士,可是,在他准备成为世界上最贤明的国王的时候(弗郎所瓦·德·安茹公爵殿下中毒身亡的时候,离他去世的时间只有一年左右.),上帝已经为他准备好了在天堂的座位.他怀着对人世的不舍和对友情的期待,于1587(也有人说是1586年)8月在卢弗宫中去世,当时在场的人们真诚的悼念他的只有诺瓦约兹家族的先生们和他一直亏待的王后玛格丽塔·德·洛林.他的死也是告示着三亨利之战的终结的警钟,在他去世的时候,终于完成了他生前一直盼望的事情------使得亨利·德·纳瓦拉国王和亨利·德·吉兹公爵的全面的正面战争爆发.因为这样,他也许会在天上开心的欣赏着亨利·德·吉兹公爵先生在南特死于胡格诺派教徒手中,亨利四世(亨利·德·纳瓦拉)在四年后死在了天主教联盟刺客的枪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13 10:4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长啊。。。坐下慢慢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13 17: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长.....看了一半头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16 16:2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宗教战争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萤火虫

GMT++8, 2024-11-24 06:07 , Processed in 0.409301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