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萤火虫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24|回复: 0

【05-12】【最毒妇人心——论吕后斩杀韩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12 18: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汉十一年春,萧何,吕后共谋韩信于长乐宫,斩之长乐钟室,夷三族。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关于韩信之死,用当事人的话就是:‘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用蒯通话就是:韩信居人臣之位,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刘老三赏无可赏,所以韩信只有死路一条。这两种观点合二为一。也是最普遍的看法。千百年来得到千百万人的热烈拥护,不过本大师不赞成此种说法!
  
  《留侯世家》: 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於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
  
  刘邦封雍齿为什方侯,上演了精彩的政治秀。但是刘邦不杀雍齿,就不是什么政治秀的问题了。刘邦恨雍齿恨之入骨,为其功多,不忍杀之。功多,不忍杀之,这是刘邦的另一面。
  
  《魏豹彭越列传》:梁王怒其太仆,欲斩之。太仆亡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於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雒阳。有司治反形己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西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欲之雒阳,道见彭王。彭王为吕后泣涕,自言无罪,原处故昌邑。吕后许诺,与俱东至雒阳。吕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妾谨与俱来。”於是吕后乃令其舍人彭越复谋反。廷尉王恬开奏请族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国除。
  
  彭越英布韩信为三大骁将,刘邦对彭越这样的老虎也不想做的太绝,而是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拔掉他的虎牙。刘邦因其功更多,更不忍杀之,拔掉他的虎牙,赦以为庶人。这是刘邦的另一面。
  
  《淮阴侯列传》: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
  
  刘邦知道韩信死讯以后情感反映也很能说明问题。且喜且怜之!喜从何来?为何而怜?
  
  这里说一说项羽。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所有在场的人,都已经看出来了项庄舞剑,其意在于宰杀沛公,难道项羽是瞎子?项羽并没有阻止项庄舞剑,因为他也想杀了沛公,只是项羽不屑亲手为之罢了。如果项庄舞剑成功,项羽的反映肯定也是 且喜且怜之!项羽当然高兴,刘邦是项羽潜在的敌人,任何敌人的死亡,任何人都会高兴的,因为这才是人性的真实反映!项羽也会怜之,因为他和刘邦毕竟还是有几年的战友情的。
  
  鸿门宴,项羽想杀刘邦,但不屑杀之。刘邦对功臣也有这样类似的心理。刘邦是想杀韩信,但又因为他的功劳太大太大,不忍杀之,和项羽有点不一样。但既然被杀还是且喜且怜之。是人性最真实的反映。任何潜在敌人的死亡,换了谁都会高兴的。
  
  《淮阴侯列传》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言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韩信被软禁以后,刘邦为了给他解闷,缓解他的心里压力,还时常与韩信QQ。这也很能说明问题。刘邦对韩信是有愧疚之心的,何只不忍杀之呢?
  
  
  《淮阴侯列传》: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髃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遂夷信三族。
  
  明明白白地写着,杀韩信的是吕后,而非刘邦!
  
  当然这里也出现了四人帮和五人帮的问题。明白人都知道,四人帮只是替罪羊,五人帮才是罪魁祸首。但吕后和刘邦很遗憾地不是这样的关系。四人帮只是某人的一条狗,某人叫他咬谁,他就要谁!吕后明显不是,吕后也是一政治强人,不下于刘邦。吕后窥测到了刘邦的心里,想杀而不忍杀,那就让老娘来吧!吕后杀韩信并不是拍刘邦马屁,相反的是个巨大的政治阴谋。
  
  韩信创造了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1.韩信是大汉王朝第一功臣。
  2.韩信是汉朝第一个被杀的功臣。
  吕后杀韩信起到两个效果:
  1.杀猴给鸡看,老娘连韩信这样的大功臣都敢杀,小样就更不在话下了。
  2.吕后杀韩信的方式让人不寒而立。她采用了先斩后奏的方式杀了韩信并夷三族。并且刘邦默认了这样的方式。在众大臣那里产生的心里效果不下美国送给日本的两颗原子弹!它不啻向大臣们说明了吕后是有先斩后奏的权力的。以后还有谁敢得罪吕后?白天刘邦在上班没有机会下手,等到晚上刘邦睡觉的时候,就快刀斩乱麻给处理了,顺便夷三族。等到第二天生米煮成熟饭了,再奏报。够恐怖吧!当然吕后也不可能乱杀人,但做大臣的就都得小心翼翼了。
  吕后通过杀韩信起到了珍摄群臣的效果,树立了自己的威权。
  
  
  《高祖本纪》四月甲辰,高祖崩长乐宫。四日不发丧。吕后与审食其谋曰:“诸将与帝为编户民,今北面为臣,此常怏怏,今乃事少主,非尽族是,天下不安。”人或闻之,语郦将军。郦将军往见审食其,曰:“吾闻帝已崩,四日不发丧,欲诛诸将。诚如此,天下危矣。陈平、灌婴将十万守荥阳,樊哙、周勃将二十万定燕、代,此闻帝崩,诸将皆诛,必连兵还乡以攻关中。大臣内叛,诸侯外反,亡可翘足而待也。”审食其入言之,乃以丁未发丧,大赦天下。
  
  吕后杀人道理很简单,为了自己的权力,吕后要杀的不是一个韩信而已,而是所有的功臣!
  
  《吕太后本纪》 七年秋八月戊寅,孝惠帝崩。发丧,太后哭,泣不下。留侯子张辟彊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辟彊曰:“帝毋壮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丞相乃如辟彊计。太后说,其哭乃哀。吕氏权由此起。乃大赦天下。
  
  
  大臣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心安了,也就不杀人了,还是为了权力。
  
  可以这么说从杀韩信开始,吕后放手大杀了。
  
  《吕太后本纪》: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
  
  《魏豹彭越列传》:梁王怒其太仆,欲斩之。太仆亡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於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雒阳。有司治反形己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西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欲之雒阳,道见彭王。彭王为吕后泣涕,自言无罪,原处故昌邑。吕后许诺,与俱东至雒阳。吕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妾谨与俱来。”於是吕后乃令其舍人彭越复谋反。廷尉王恬开奏请族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国除。
  
  
  在不断杀人中树立了自己的威权!杀到后来权势巡天!
  
  《留侯世家》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戚夫人泣,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歌曰:“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柰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歌数阕,戚夫人嘘唏流涕,上起去,罢酒。
  
  作为一个封建帝王,政治强人,到最后竟然连易太子也无能为力,可见吕后杀人杀出的威权有多大了!
  
  
  《陈丞相世家》:高帝从破布军还,病创,徐行至长安。燕王卢绾反,上使樊哙以相国将兵攻之。既行,人有短恶哙者。高帝怒曰:“哙见吾病,乃冀我死也。”用陈平谋而召绛侯周勃受诏床下,曰:“陈平亟驰传载勃代哙将,平至军中即斩哙头!”二人既受诏,驰传未至军,行计之曰:“樊哙,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又乃吕后弟吕嬃之夫,有亲且贵,帝以忿怒故,欲斩之,则恐後悔。宁囚而致上,上自诛之。”未至军,为坛,以节召樊哙。哙受诏,即反接载槛车,传诣长安,而令绛侯勃代将,将兵定燕反县。平行闻高帝崩,平恐吕太后及吕嬃谗怒,乃驰传先去。逢使者诏平与灌婴屯於荥阳。平受诏,立复驰至宫,哭甚哀,因奏事丧前。吕太后哀之,曰:“君劳,出休矣。”平畏谗之就,因固请得宿卫中。太后乃以为郎中令,曰:“傅教孝惠。”是後吕嬃谗乃不得行。樊哙至,则赦复爵邑。
  
  陈平目光如炬纳。。。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这样的说法是对的。韩信死于吕后之手,而非刘邦。刘邦是想杀韩信,但因其功多不忍杀之。再说韩信已经被刘邦软禁,对那样的死老虎已没有杀的必要了。杀了反而会招致千古骂名。吕后窥测到了刘邦的微妙的心里。放手一杀。并在杀功臣中树立了自己的威权!强化了吕氏专政!可以说杀韩信是吕后立威的政治需要。作为吕后专权的绊脚石,韩信迟早总是要杀的。。。
  
  中国有句成语,叫做:无毒不丈夫,说的大概就是刘邦这一类人。
  但还有一句成语,比男人还要毒,叫做:最毒妇人心,说的就只有吕后了。
  你很毒,你很毒,你很毒毒毒毒。。。
  唱得真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萤火虫

GMT++8, 2025-1-23 03:44 , Processed in 0.288999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