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萤火虫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03|回复: 5

【承载一个王朝的小桥--流韵千古话州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9 00: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这么一座桥,它跨越时空、通联今古,不仅见证了一座古都的千载沧桑,而且至今仍在诠释着一个王朝的兴衰。

  这便是州桥,一座和大宋王朝、古都汴京无法割裂的桥,一座保存完好,但既不可望又不可及的桥。

宋王朝的“金水桥”

  “州桥明月”是汴京八景之一,这是老开封都知道的事儿。然而,明月依旧在,州桥何处寻?

  公元2003年9月23日上午,记者沿纵贯开封市南北的中山路南行,过大纸坊街不到100米,路西一块石碑便突现眼前,上书“州桥遗址”四个大字。遥想千年以前,这里便是杨志卖刀的所在;大宋王朝的开创者赵匡胤剿灭四夷、班师回朝时的豪迈也曾在桥上流淌;一代文豪苏轼也曾在桥边的酒馆里把酒临风、构思过他那流传千古的词作吧?

  抬头四顾,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州桥又在哪里呢?州桥在4米多深的地下!

  大宋王朝辉煌之时,也正是州桥的辉煌时期;大宋王朝随风而逝,演绎了无数故事的州桥也逐渐衰败,最终被埋在了地下。一个王朝的辉煌成就了州桥的辉煌,州桥的辉煌中也正折射着一个王朝的辉煌。

  追索州桥的历史,它竟然比宋朝还要古老,尽管它的辉煌是在北宋。

  有北方水城之称的开封,今天市内还保存有相当大的水面。波光粼粼的龙亭湖、包公湖和铁塔湖,不但让今日的开封人引以为豪,也让大多数游客“吃惊”。其实,作为一个水城,开封已经存在了两千多年。自魏惠王三十年(公元前340年)鸿沟水形成,开封就和“水”,确切地说是和“河”结下了不解之缘。

  有河就有桥。

  北宋时期,金水河、惠民河、汴河、蔡河、五丈河(广济河)交汇东京,城区道路非桥莫通。据文献记载:宋时城内有各式桥梁近40座。其中,“虹桥”因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做了千古铭证,而扬名千载。相比之下,后人对位于市中心、地位更加重要的州桥却很少提及。

  州桥始建于唐代建中年间(公元780年至783年),距今已有1200余年。据明成化《河南总志》记载:“唐建中年间,汴州节度使李勉建,以在州之南门故名。”此桥横跨在当时作为南北大运河重要组成部分的通济渠上。北宋时期,通济渠改为汴河,由于东京开封城的南扩,汴河流经城内。从此,沟通汴河南北的州桥开始了它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

  查《东京梦华录》可知,州桥架设在从皇城宣德门至外城南薰门的御街大道与汴河交汇处。汴河是当时南北漕运的大动脉,其畅通与否关系着大宋王朝的兴衰。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御街就是东京的“长安街”,而州桥便是“金水桥”了,其地位的重要可想而知。

  有多少帝王将相曾在此桥上耀武扬威?有多少才子佳人曾倚桥吟风弄月?又有多少引车卖浆之流借此桥之便谋生?随着沧桑巨变,这一切都湮没在了历史的风尘之中。

  但州桥是不会湮没的,承载着宋王朝全部辉煌的州桥甚至成了大宋王朝的象征。这多亏了文人的题咏。

  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游览州桥,留下了“堤上残风雪,桥边盛酒楼。据鞍衰意尽,倚坎艳歌留”的名句。北宋宰相王安石亦为州桥美景陶醉,赋诗云:“州桥踏月想山椒,回首衰湍未觉遥。今夜重闻旧呜咽,却看山月话州桥。”到了南宋,诗人范成大在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五月出使金国,途经故都汴京,目睹百姓在异族统治下的悲惨生活,写下了千古绝唱《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从此,州桥成了大宋王朝永远的痛。

  北方强敌的金戈铁马,将北宋王朝的繁华一扫而空,也搅乱了南宋小朝廷的余梦。州桥也被迫躲在了历史的阴影中。

  据开封市文物工作队队长刘春迎介绍,金、元两代,东京的残破不可避免,但州桥未有大的变动。到了明代,开封作为朱元璋第五子的封地,曾大兴土木。出于漕运的需要,当时将宋代的棚梁式州桥改造为拱券式。堪称明代开封百科全书的《如梦录》记载:“州桥下即汴河,其桥脚北过县角,南到小纸坊街口,又名天汉桥……桥高水深,舟过皆不去桅。”

  此后的二百多年,州桥和古都开封一样,都还保留着应有的“体面”,殊不知大祸已在孕育之中。

  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李自成第三次兵临中原重镇开封城下,志在必得的义军将古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就在瓜熟蒂落、城池将破之际,滔滔黄河水却将古城淹没。到底是谁决堤灌城,历来说法不一。但今人大都认为是官军为求解围而冒险决堤,不过玉石俱焚的结局恐怕是他们始料未及的。

  千古名城尽成泽国,州桥从此被淤埋于地下,三百多年没能再见天日。

一个重见天日的机会

  州桥究竟在哪里?文献记载的地址准确吗?州桥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它有多宽多长?若州桥还能幸存,它的现状如何?

  这些州桥之谜不但为普通开封人关注,也始终萦绕在开封博物馆原馆长李克修的心头。

  对于州桥来说,历史在公元1984年8月又揭开了新的篇章。一次偶然的施工给了开封的文物工作者破解州桥之谜的机会。

  “那是1984年8月17日,开封市政工程公司要在中山路中段修建大型下水管道,恰巧要经过文献记载中古州桥的位置。听说这个消息之后,我们就很紧张。”时任开封博物馆副馆长、今年已经68岁的李克修在将近20年之后对记者谈到这个话题时,仍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发掘州桥应该说是这座古城的考古工作者的梦想,现在机会终于来了。

  根据文献记载,州桥应该在当年的开封皮鞋厂门前。

  李克修和富有考古经验的同事董祥守在市政工程公司的施工现场,心中忐忑不安:传说中的千古名桥,你真的就要出现了吗?

  当现代柏油路面被破开之后,李克修他们即用洛阳铲下探,当下探到4.5米深时,发现了硬物。顺南北方向一连打了6个孔,全都在同一深度触及硬物,根据这一情况,专家初步判定这就是桥面。

  被深埋于地下三百多年的州桥,很快就要露出它的真面目了。

  市政公司继续施工,当挖到4.2米深时,李克修说:“停,下面由我们来干!”中山路纵贯南北,是开封市交通最为繁忙的交通要道,在此开掘深沟对全市将造成怎样的影响可想而知。市政公司的工期本来就很紧张,他们只答应给考古队两天时间。

  考古队昼夜不停,两天内清理出了4米宽、17米长的桥面。桥面用的是青石板,但石板已残缺不全,裸露在外的大部分是青砖。面对这“垂涎已久”的宝贝,考古队的专家们已经根本不可能再停下来了。

  考古队立即请示市政府,希望再给一段时间。一位市领导到现场察看后询问:这是否就是州桥?在得到专家们肯定的回答后,这位市领导当即果断拍板:再给考古队一个星期时间!

  考古队能不能发掘出完整的州桥?州桥的全貌到底如何?州桥能不能迎来新的辉煌?  

州桥露了一面 旋即重归地下

  一个星期时间对于发掘州桥这样的工程来说,简直是太紧张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用超常规的方法发掘,”开封博物馆原馆长李克修说,“也真是巧了,为了探明桥的内部构造,我们在露出的桥面中间打洞,恰巧就打在了桥洞的中间!”

  当钻头刚一钻透桥面,一股水便冒了出来,这就是当年在开封肆虐的黄河水,州桥被淤埋后,它们便积存到了桥洞里。

  抽水又耗费了两天时间。事后查明,桥洞东西有30米长,南北5米多宽,上下5米多高,想想这里面存的水该有多少!

  水抽完了,但人还是下不去,下面还有1.3米深的泥浆。

  情况比想象的复杂。经再次请示,市政府表示对发掘时间不再限制,但要求尽快完成。

  李克修他们先坐着轮胎对整个桥洞察看了一番。上面的砖头大都完好无损,从形制来看确定是明砖无疑。这印证了明代重修州桥的文献记载。

  之后考古队土法上马,用木板圈了一块地方,将里面的泥浆全部清理干净。他们要看看桥底到底有什么。

  桥墩露出来了,是用青石条沿东西方向砌成。桥底铺的也是石条,这有利于清淤,很好理解。石条下面呢?

  “下面竟然是木头,还是松木!因和空气隔绝,松木保存相当完好。用镐锛,一下子还真锛不动。”将近20年之后李克修的叙述仍然让记者大吃一惊。

  经过发掘,考古队发现下面至少有两层木头,而且呈纵横交叉的筏形排列。何以如此?专家的解释是因为开封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土质松软,地基不牢,采用筏形基础易于稳固。

  李克修对记者说:“我有把握判断桥底至少是宋代的桥底。其依据有四:一、桥底距桥面之上的明代地面有8米之深,距宋代地面有5米深。而宋代汴水深度大约2米,水面以上尚有3米,足可满足需要。二、文献记载宋时州桥桥底即为石板。三、采用筏形基础符合宋代筑法。四、明代大修州桥时没有改变位置,根据常理也无必要抛开原来桥基另起炉灶。”

  桥洞内出土文物数件,有瓷碗、瓷炉、瓷盆、瓷罐等,分属金、元、明等朝代。另有人、牛、马骨等物。因大都为当时的废弃物,价值不大。

  至此,州桥的发掘已经告一段落,而时间也已经到了1984年9月13日。

  “这只能是试发掘。因为桥的两端上面都是大型建筑物,无法进一步发掘。为了将来,我们只能回填!”在淤埋于地下340多年之后,重见天日的州桥带着悲怆再次回归地下。

  李克修他们在兴奋之余,只能感到深深的遗憾。

州桥开发困难重重 重见天日尚待时日

  州桥既然保存完好,能否挖出来建一个博物馆?

  “都知道那是一块金子,可就是不能拿出来让人看。”记者漫步在开封街头,随便问几个老开封,他们讲起州桥来都是头头是道,语气中透着自豪,也透着无奈。

  开发州桥不是没有人想过,早在1986年,开封市旅游、城建等部门就提出过一个综合性开发方案,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实施。

  近年来,随着旅游的日渐升温以及开封城下“城摞城”的确认,开发州桥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记者在开封市有关部门采访时,得知前期设计、开发方案已经基本成型。但何时开发,谁也说不准,因为这实在不是一件小事。

  不过从理论上讲,州桥一旦开发肯定能产生强大的轰动效应。

  千百年来,因文献记载及文人渲染,州桥名扬天下,许多游人来开封都会到州桥遗址前驻足,想了解州桥的真面目。而州桥一旦开发,将向世人展示其形制、结构,进而形成一道地下奇观,并成为开封地下“城摞城”的有力证据。

  “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几座城”,这个一直流传在开封民间的神秘传说,已被近年来的考古证实。从公元前361年魏惠王九年建都大梁城开始,中间经过汉梁园、隋唐汴州城、五代及宋东京城、金后期南京城、元代汴梁城及明清开封城,至今开封城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是,由于临近黄河,历史上开封多次遭遇水灾,致使一座座开封城先后被淤埋于地下。

  近年来的考古勘探表明,明、金元、宋、唐诸朝代的开封城地面距地表分别为4.5~6米、6~7.5米、7.5~9米、9~9.5米,魏都大梁城距今地表竟然有11米。而州桥桥基深达11.2米,其下为生土层(即无人生活过),它的开发,将形成开封地层堆积的一个小断面,给游人“回归过去,历史倒流”的强烈震撼。

  但州桥位于开封的交通要道中山路上,光拆迁就得投入巨资。明明埋着一个宝贝,可又挖不出来,这让开封人寝食难安。

  根据设计,州桥开发有两种方案。

  一是建造州桥博物馆,局部开挖,局部展示。具体是紧贴州桥西侧建造一座通体地下大厅,厅东设立一道玻璃墙,游人可通过玻璃观赏整个州桥的侧面及桥孔、拱面、栏杆,想象出整个州桥的雄伟、气派。

  二是建造州桥展览中心,全面开发。按照这个方案,要对州桥进行全面发掘,使之重见天日,并加以必要的整修。之后建造地下展厅,使游人能和州桥“亲密接触”,仅州桥宽30米、高6米的拱洞便可容纳近千人。在地面上建造仿古结构的展览中心,配以假山、瀑布、游园等,重现“州桥明月”的胜景。

  如果实施第一种方案,至少需要投入500万元。如果实施第二种方案,则需要4000万元。无论哪一种方案,对于经济不太发达的开封来说都不是轻而易举能实施的。

  而除了资金困难外,如何有效地保护州桥也是一大难题。州桥已在地下淤埋了300多年,一旦暴露,将会风化、剥落,甚至裂缝。稍有不慎,开发就将变成破坏!

  搞了一辈子文物工作的李克修对此深有体会。1981年在对开封龙亭湖底进行清淤时,规模宏大的明代周王府遗址突然出现。参加发掘的李克修在现场发现一件黑色漆器上有一枚红色印章,十分清晰、漂亮。“我赶紧招呼工作人员去拿照相机来照,两分钟之后照相机拿来了,但晚了。暴露在空气中的漆皮卷了起来,印章已面目全非。”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告诉记者,州桥的开发一定要慎重。作为开封最古老的桥,州桥已经存在了1200多年,如果我们没有能力保护它,最好仍让它待在地下,将这笔财富留给我们的子孙。

  然而,州桥的名气实在太大,对振兴开封旅游乃至对振兴开封经济的诱惑实在太大。从1984年开始,开封市围绕开发州桥已经进行了三次大讨论,要求开发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据说,在财力困难的情况下,开封市有关部门可能引进外资开发州桥。

  在上一个千年,州桥见证了开封的辉煌时期;在这一个千年,州桥也许注定将见证开封的再次辉煌。
发表于 2006-7-22 10:51:4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长见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27 01:5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州桥年代久远了,重塑辉煌难了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27 09:5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機會去開封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30 10:33: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现在什么样子了,有开封的朋友告知一下,谢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31 00: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情况有些好转了啊!!虽然仍旧只有楼主发帖..............想楼主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萤火虫

GMT++8, 2024-12-24 03:16 , Processed in 0.282440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