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知熠 故事的来源是《三国演义》第四回:废少帝陈留充位,谋董卓孟德献刀。 董卓提兵进京后,实际上控制了朝廷的权力。董卓胡作非为,引起了朝廷上下对他的痛恨。许多人都想设计除掉董卓,可是,苦于无计。唯有曹操想出一条计来: 曹操使用骗金刚,先极力地讨好董卓,得到了董卓的信任。然后,向司徒王允借得宝刀一口,准备到相府里刺杀董卓。曹操“佩刀”直入相府,可见董卓对曹操的信任程度。董卓对于曹操完全没有防备之心。曹操进来时,董卓坐在床上,吕布站在他的身边。后来,董卓要吕布去为曹操挑一匹从西凉进来的好马,也可见董卓对于曹操的喜爱程度。 吕布出去后,曹操心想时机已到。但又惧怕董卓的力气太大,不敢下手。哪知过了一会儿,董卓因为太胖,不能久坐。董卓于是卧在床上,背对着曹操。曹操心想:大好的时机真的来了。于是,曹操拔出宝剑,正准备刺向董卓。董卓却从衣镜里面看到曹操拔刀,连忙问曹操:“你想干什么?”曹操于是连忙跪下,把刀举过头顶,对董卓说,我是来向丞相献宝刀的。可见,曹操还是非常机灵的,他的随机应变的本领真是很不一般。后来,曹操又借试马之机,一溜烟地跑出了京城。 超级厚黑骗金刚有很多种,曹操所用的骗金刚其实具有普遍性。这种骗金刚就是骗得对手或者敌人的信任,然后,再在对手毫无防备的情形下,打击对手或者置对手于死地。郭知熠先生把这种形式的骗金刚称之为“装友实敌骗金刚”。我们在今后再陆续给出其它的一些骗金刚来。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使用“装友实敌骗金刚”呢?通常你与对手并没有正面冲突的历史。在这样的情形下对手容易相信你,因而你的目的可以达到。如果你曾经与你的对手有过冲突,你的对手就会对你有所防备,你很难取得你的对手完全的信任。 我们来看曹操和董卓的情形。曹操与董卓并没有冲突的历史,因而董卓也不会刻意地防备曹操。如果曹操多方讨好他,董卓就会很容易地把他当作亲信。事实上,董卓完全没有防备曹操。 “装友实敌骗金刚”是有很大的威力的。这在于它是使用在对手完全没有防备的情形之下的。对手处于毫无防范的状态下,只要你出其不意,成功的把握就非常大。 从这里我们也可看出董卓是没有判断人的准金刚的。他没有看出曹操不是他的亲信,而是他凶恶的敌人。当然,话说回来,具有判断人的准金刚其实是并不容易的。你如何能够知道一个人究竟是你的亲信还是暗藏在你身边的敌人呢?如果你有一个手下人百般地讨好你,你又如何知道他的心里其实隐藏着对你的深仇大恨呢? 这应该是一个大题目了。如何判断一个人?或者说,如何认识一个人?如何能够分清在你身边的人是你的敌人还是你的亲信?推而广之,你如何了解另一个人的真实想法? 郭知熠先生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希望有兴趣的读者作一些思考。笔者相信这个问题不是很容易解决的,因为人心隔肚皮,你如何能够知道别人的真实想法?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题目,也许郭知熠会在其它的地方专门研究这个问题。 我们再回到主题上来。笔者以为,曹操刺杀董卓之所以没有成功,并不是因为曹操的失误。曹操的设计是很周密的,他的骗金刚也是完全成功的。他没有杀死董卓其实是因为命元帅的作用和带领,是因为命运的非常性安排。曹操在董卓背对着自己的大好时机下,拔出刀来,按常情正好可以将董卓刺死。可是,偏偏有镜子使得董卓看到了曹操之举动。难道这不是天意吗?!如果曹操真的刺死了董卓,因为他还在相府,他自己也会难逃一死。其实,曹操应该是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的。 我们看到,曹操在这里真是一个大忠臣,他为了刺杀奸臣不惜舍命。郭知熠先生常常想,如果曹操在这个时候刺杀董卓成功,他也因此而丧命,我们的历史将会如何评价他呢?因为历史并没有看到曹操后面的作为,所以,曹操一定会以汉朝的大忠臣的面目而出现在历史上。 这真是一个极大的讽刺。但郭知熠认为曹操从一个汉室的忠臣变为汉室的奸臣是并不奇怪的。这与一个人所处的地位有关,也与一个人对于当前形势的估计有关。当然,也与一个人个人的品性有关。 在郭知熠看来,臣子应该有如下几种:第一种是完全的忠臣,在任何情况下他都会忠于其主,即使遭受了委曲也不后悔;第二种是时机不成熟时的忠臣,而在时机成熟时的奸臣;第三种自然是完全的奸臣,不管在任何情况下,他都在图谋不轨。也许还可以有其它形式的细分,我们就不一一在这里列举了。 显然,曹操是属于第二种类的臣子。他在时机不成熟时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忠臣。不顾生死存亡,刺杀董卓。而他在时机成熟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奸臣。这个臣子,凌驾于皇帝之上,为所欲为。 超级厚黑教主说,判断一个人是一个忠臣还是一个奸臣,他的早期作为是并不够的。我们需要考察他的整个一生。至于那些作为忠臣早死的人们,如果他们当初不死,你能保证他们今后不成为奸臣吗?如果你还不相信我,那就看看曹操的作为吧。
使用道具 举报
查看全部评分
实况七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萤火虫
GMT++8, 2025-1-23 07:18 , Processed in 0.294828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