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萤火虫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28|回复: 1

【 隋唐------唐代"烧尾宴"的兴衰】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29 01: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代宫廷、官邸曾有过一种"烧尾"的宴会。据《辨物小志》记载:"唐自中宗朝,大臣拜官,例献食于天子,名曰‘烧尾’。"又据《封氏闻见录》称:"士子初登荣进及迁除,明僚慰贺,必盛置酒馔音乐,以展欢宴,谓之 '烧尾’。"为什么谓之"烧尾"?烧尾的由来,有几种说法。一说是虎变成人,只有尾巴不变,要替它烧掉才能成为真正的人。地位骤然改变,和老虎变成人一样,本尾犹在,所以要替他"烧尾"。另一说,新羊初入羊群时,因受群羊触犯而不安,要烧掉新羊的尾巴,才能安定下来。这两种说法虽不同, 但都认为"烧尾"是表示从原来的身分发生突然变化的一种仪式。另一说,典出于"鱼跃龙门"的故事,龙门在今陕西省韩城县和山西省河津县之间,分跨黄河两岸,形如门阀,相传为夏禹治理黄河时开凿的。据说,每年春季,黄河鲤鱼溯水而上,准备游过龙门,可是龙门水猛浪急,每次都把它们冲击下去。然而,鲤鱼有逆水而游的习性,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不知经过多少次的反复,鲤鱼终于改游泳为跳跃,迎着惊涛骇浪,跃上了龙门。不过,并非所有的鲤鱼都能跃过龙门,"一年中登龙门者不过百之一"。按照传说,凡是跃上龙门的鲤鱼,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从而转化为龙。这就是"鱼龙变化"成语的由来。这个神话传说除了象征前程远大、官运亨通外,还有百折不挠的寓意。

  以上三种说法都明显地反映出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反动统治观点,他们极力在自己和人民之间划出一条界线,使自己成为特殊的阶级。新参加他们集团的人都要受过"洗礼》,完全站在压迫者一边,才能合乎他们巩固反动统治的要求。唐代的"烧尾"宴会虽然盛行一时,但仅仅维持了二十年左右,到苏瑰始罢。 《唐书·苏瑰传》记载:苏瑰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进封许国公时,独不向皇帝进献 "烧尾宴",当时不仅百官嘲笑,中宗皇帝亦默然。面对着明僚的讥讽和天子的不满,苏瑰直接向中宗皇帝进谏: "宰相是辅佐天子治理国家大事的,现在米粮腾贵,百姓吃不饱,卫士们甚至三天没有吃的,臣虽不称职,也不敢烧尾。"中宗也只得默认。从此, "烧尾宴"不再举行。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文献里还留下了"烧尾宴"的"食单"。史称韦巨源官拜尚书令左仆射时,曾在其家中设 "烧尾"宴请皇帝,并将那次"烧尾宴"上的菜点记录为"食单",流传至今。他的"食单"里所列食品名目繁多,既有各种饭、粥、糕饼、馄饨、棕子等粥饭糕点,又有鱼、鸡、鹅、兔、"羊、猪、牛、鹿、熊、狸、驴、鳖等肉类烹制的菜看。仅择其"奇异"者,就有五十八味。如鸡有"葱醋鸡"和用乳煮的"仙人脔",鹅有"八仙盘",鱼有用鱼白烹制的"凤凰胎"。用鱼子烹的"金粟平追"以及"乳酿鱼"、 "吴兴连带鮓鲜"和各种鱼脍,鳖有"编地锦装",蟹有"金银夹花平截";炙品,有用羊鹿舌拌的"昇平炙",用生虾烹制的"光明虾",用活鹑子炙的"筋头春",以及 "水炼?quot;,"羊皮花丝",冷哈利汤叫"冷蟾儿羹",鳜鱼汤叫"白龙臞",纯兔汤叫"卯羹"。还有掺和几种肉品合成的二种菜,如鹿鸡参拌的"小天酥",猪牛羊熊鹿五种肉细切合做的"五生盘",各种肉切入沸油烹的"过门香"等等。从食单中,我们可以看出,唐代宫廷和朝臣的生活达到多么奢靡的地步。难怪诗人杜甫发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慨叹。
  封建统治阶级的物质艺术享受总是和劳动人民的智慧结合在一起的,从韦巨源残存下来这个不完整的"食单"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烹调加工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工艺水平,给我们继承、挖掘、整理祖国烹饪遗产,改进和提高烹调技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发表于 2006-10-30 14:3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钩沉到这么细的地方,楼主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萤火虫

GMT++8, 2024-12-24 21:32 , Processed in 0.259305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