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萤火虫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61|回复: 1

【贞观初李恪凭什么和太子争--历史上的真实李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12 10: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贞观元年-贞观三年,是电视剧贞观长歌的前28集的背景,看到电视剧里的党争,感觉很惊讶武德九年 李承乾 9岁  李恪 8岁   
贞观元年 李承乾 10岁 李恪 9岁   
贞观三年 李承乾 11岁 李恪10岁 安康公主 1-5岁   
以下为武德九年   
长孙皇后 26   
杨妃     25-26   
李世民   27   
就在这么个年龄段,作为3子的李恪凭什么和太子李承乾争呢?   
1从各自资本说起   
  李承乾母亲为长孙皇后,长孙皇后13岁嫁给李世民,颇有文才。更另人侧目的是,这位皇后也是个很干练的政治家。李世民征战在外,长孙皇后在后方极力为其营造一个好的环境。在玄武门之变时候,为激励军心,皇后亲自饯行,“后亲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也就是这一段的时间,长孙皇后赢得了天策府上下的心,使其成为李世民最得力的助手之一。   
当上皇后后,猜测李世民可能是由于惯性,仍然是希望长孙皇后参赞国事,这位皇后很明智的选择了避而不谈,李世民却往往咄咄逼人,以致长孙后说出了“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以上分析,很明显可以看出,这一时期,长孙皇后无论在李世民那里,还是在朝堂人缘那肯定是一个好字怎了得。   

  对于,杨妃,史书没有记载,但是,按照当时人们的封建意识,作为一个帝王之后,还是具有一定人气的,特别是一些从隋朝归附的臣子,虽然在朝廷内无法和支持长孙皇后的---原秦王府人员比,但是也是不可小看的。   
不过,没有迹象表明李世民和李府看中这个公主,从时间推算,614年长孙嫁,杨妃的儿子和长孙皇后儿子差一岁,大概也是这个年代。如果说,杨妃是617年之前,出嫁,那么看来李府很不给隋朝面子,一个当朝公主做了个人家的小妾,总不太好。如果说是618年后,那么,这个公主应该是隋炀帝撇弃在长安的公主,在隋宫没啥地位的,而作为李渊的政治宣传却很有作用了。不管怎样,作为公主,她享受了荣誉,也给她带来了不能磨灭的原罪。   
在母亲这个方面,李恪无法获得和李承乾一样的政治资本。然而,情况并只是坏在这里。   
2从来自李世民的支持看   
这个,说实在的,史书记载太少,也不容易让人猜测和联想。特别是,面对一些8,9岁的孩子,李世民也没花太少的热情在他们身上,但还是可以看出一些偏爱。   
唐书记载,太宗即位,为皇太子。时年八岁,性聪敏,太宗甚爱之。太宗居谅暗,庶政皆令听断,颇识大体。自此太宗每行幸,常令居守监国。   
而相同时期,对于李恪,李恪由蜀王升吴王。这里给说明下,各种王的大小一般判别法。一国内,以春秋战国中原大国命名的为最亲王,以富庶地区封者次之,其余土地大者再次。比如,秦王,齐王,赵王,魏王,晋王就要比吴王,越王,楚王大,这些又要比蜀王等大。升吴王时候,太宗颇多告戒,也流露出些怜爱之心。   
从上面来看,李承乾,李恪在太宗那里获取大体相当于其的爱-一个嫡长子和一个庶次子的应该获取的爱。后面历史似乎表明,对李恪爱恰到好处,对李承乾的溺爱最终导致其的败坏。   
3从各自能力和表现来说   
仅仅限于 贞观初这段啊,   
历史往往很奇特,本来很好的孩子,很容易就变质,李承乾就是一个例子。这是个从里到外,到朝廷都溺爱的孩子,史书记载,除了长孙皇后对起管理严格外,其他人都是 爱之,特爱之等,包括父皇,奶妈。由于其这段时间,颇聪明,又有能力,朝堂也是很满意啊。当然,对于朝堂的满意,还是在后面写的,他变坏后,还能把臣子们当猴耍,“枢机辨给,智足饰非,群臣拜答不暇,故在位者初皆以为明而莫之察也”,在位者都以为他很明智,没一个察觉的哈哈。   
相对来说,吴王这段不是很顺利,可能是刚到富庶地方,心里很高兴,不知道怎么染上了赌,呵呵,我总怀疑唐书为什么要记载这个, 按照惩罚的力度,肯定是大赌了,赌了后,受朝廷贬斥是肯定的了。这事对他影响估计不能说好。   
对于李恪的能力,没什么详细的说法,但是,有文武才,也就是说,估计要比李承乾在武术方面要强?不得而知。总的来说,两个小孩都还小,不过作为太子的李承乾相对更聚光。
 楼主| 发表于 2007-2-12 10: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恪,唐太宗第三子,母乃隋炀帝之女。  

郁林王恪,始王长沙,俄进封汉。贞观二年徙蜀,与越、燕二王同封。不之国, 久乃为齐州都督。帝谓左曰:’吾于恪岂不欲常见之?但令早有定分,使外作籓 屏,吾百岁后,庶兄弟无危亡忧。”十年,改王吴,与魏、齐、蜀、蒋、越、纪六 王同徙封。授安州都督。帝赐书曰:“汝惟茂亲,勉思所以籓王室,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外之为君臣,内之为父子,今当去膝下,不遗汝珍,而遗汝以言,其念之 哉!”坐与乳媪子博塞,罢都督,削封户三百。高宗即位,拜司空、梁州都督。恪 善骑射,有文武才。其母隋炀帝女,地亲望高,中外所向。帝初以晋王为太子, 又欲立恪,长孙无忌固争,帝曰:“公岂以非己甥邪?且儿英果类我,若保护舅氏, 未可知。”无忌曰:“晋王仁厚,守文之良主,且举棋不定则败,况储位乎?”帝乃止。故无忌常恶之。永徽中,房遗爱谋反,因遂诛恪,以绝天下望。临刑呼曰: “社稷有灵,无忌且族灭!”四子,仁、玮、琨、璄并流岭表。显庆五年,追王郁 林,为立庙,以河间王孝恭孙荣为郁林县侯以嗣。神龙初,赠司空,备礼改葬。

恪有文武才,太宗常称其肖己,欲立为太子,但遭到了大臣长孙无忌(文德皇后的哥哥)的反对。长孙无忌看到外甥承乾、李泰都完了,想立另一个外甥即太宗第九子李治。后来,无忌辅立李治后 ,就借口“谋反案”杀李恪“以绝众望,海内冤之”。在李世民的儿子中,数李恪在大臣、百姓中威望最高,却死于冤狱。

从太宗立李治为太子以后赐吴王恪书可以看出,太宗逝世之前,他都还是很有野心的,太宗书诫之曰:“吾以君临兆庶,表正万邦。汝地居茂亲,寄惟籓屏,勉思桥梓之道,善侔间、平之德。以义制事,以礼制心,三风十愆,不可不慎。如此则克固盘石,永保维城。外为君臣之忠,内有父子之孝,宜自励志,以勖日新。汝方违膝下,凄恋何已,欲遗汝珍玩,恐益骄奢。故诫此一言,以为庭训。”若吴王恪是个太过于本分的人,太宗也不必如此费尽苦心地告诫他。

还有一样东西是不得不提。

李恪不能当上皇帝是主要原因他是隋炀帝的外孙,所以,人们担心残暴的隋朝会卷土重来,所以就算他如何有文武才,又如何善骑射,在当时也不可能让他当上皇帝。

至於之后他能当上司空,我觉得是李治和长孙无忌的一种政治伎俩。挑个在皇帝上头最大的兄弟封赏,安定人心。李治岂是无能,他知道他的三哥就是他当皇帝最大的阻碍,只有除了他,他才能安枕无忧。长孙无忌更不是不忠或什么奸诈的,只是他是随李世民南征北伐才打下大好江山,当然不会拱手将皇位送给这个隋炀帝的外孙-吴王李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萤火虫

GMT++8, 2024-11-24 00:26 , Processed in 0.480373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