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萤火虫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63|回复: 4

【林下之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8 08:3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谢道韫身出名门,系东晋安西将军谢奕之女。王谢世家,在魏晋南北朝那是响当当的字号。即使在门阀林立的东晋,王谢两门也自视极高,婚嫁除了入宫攀龙附凤以外,都只在两族之内进行。他们两家在晋朝消亡之后仍是风光不减,直到梁武帝时大枭雄侯景向两族求婚被拒绝遂视此为平生恨事,最后造反时顺便将王谢两族彻底诛绝。王谢的数代风流到此嘎然而止,只留下刘禹锡的一首,“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后人怀咏。
谢道韫还是个小MM的时候就相当了得。一次叔父谢安问她,“《毛诗》中何句最佳?”,谢道韫答道,”诗经三百篇,莫若《大雅·嵩高篇》云,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谢安大赞其雅人深致。不要小看这一赞,谢安何等样人,不说他在淝水之战中的镇定气度,也不说他权谋机变的高超政治手段或者是一心只想归隐的澹泊心态,只说后世的诗仙李太白向来眼高于顶,有着天子呼来不上来的狂气,然而他生平唯一服膺的人就是这个东山不出的谢安石。其时天下号称名士的何止千万,能得谢安一赞几乎可以藉此荣耀终身。
 楼主| 发表于 2007-3-8 08:3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是“林下风气”,
语出《世说新语》“贤媛”篇

谢遏绝重其姊,张玄常称其妹,欲以敌之。有济尼者,并游张、谢二家,人问其优
劣,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王夫人”就是谢道韫,“顾家妇”不知道名字(呵呵,应该姓张)
“林”指“竹林七贤”,《世说新语》中评价人物时,
常以其为标准(呵呵,当然是褒义的了)
这位尼姑对这两位妇女的评价,
是说“顾家妇清心玉映”,但只是闺房中出类拔萃的人物
而谢道韫具有“竹林七贤”的风骨,在气质上胜过她
后来大多用“林下风气”形容妇女的飘逸出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8 08: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晋谢道韫是中国少数女才子之一,她的身世经历带有悲剧色彩,历来为人们所慨叹。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也曾借警幻仙姑的《金陵十二钗正册》,吟出“可叹停机德,堪怜絮才”的哀惋诗句。前一句是指乐羊子妻,赞扬她的品德;后一句即指谢道韫,歌颂她的杰出才华。

谢道韫是东晋孝武帝时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谢奕是谢安的兄长,谢奕的儿子谢玄,就是那位鼎鼎有名的在淝水之战中担任前锋的都督,谢道韫就出身在这样一个享有盛名的谢氏家族。显然,她自小就受到良好的教养,加上她聪颖明悟的素质,在谢家众多的同辈的兄弟姐妹中,她的才华是很突出的。有一次,叔叔谢安看她在读《诗经》,便问她:“你说《毛诗》中哪一句最好?”谢道韫不加思索地回答说:“《大雅·嵩高》中的‘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这一句最好。”谢安表示同感,认为谢道韫具有高人雅致。又有一次,正是冬天,谢家兄弟子侄举行家宴,一边喝酒,一边赏雪。谢安对小辈们说:“你们看,外面纷纷扬扬正下着大雪。我要你们每个人打个比方,把这个情景描述出来。你们谁先说。”侄儿谢朗最性急,随即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大家一听,觉得比喻得很好,兄弟姐妹们一时都想不出更新鲜的比喻来了。谢安捋着长须,微微笑着,没有做声。这时谢道韫却说:“未若柳絮因风起。”用柳絮来形容鹅毛大雪的满天飞舞,的确更确切生动,谢安拍着大腿说:“好!说得好!还是道韫最聪明。”对她赞扬备至。

封建时代,讲究门当户对,通常是大家族之间互相联姻。东晋朝最大的两个家族是王、谢。因此,谢道韫后来嫁给了王凝之。王凝之就是大名鼎鼎的王羲之的儿子。王羲之有七个儿子,有名气的只有五个,老大王玄之早死,余下就是王凝之、王徽之、王桢之、王献之,但以王献之的名气最大。他们个个擅长书法,而王献之的书法又是最杰出的,尽管在骨力上已远不如他的父亲王羲之。然而,名门贵族出身的子女并非个个都很杰出,其中也有很多是平庸的,王凝之大概就是这样一个庸庸碌碌的人。王凝之从素质上说大概也不差,他也工书法,尤其是草书和隶书。由于有家族庇荫,他很早出仕,担任过江州刺史,被授予左将军,后来又担任了会稽内史。但他对政事却荒疏得很,把精力都放在了信奉五斗米道上,为了求长生,他也成了一个虔诚的五斗米道信徒。他按五斗米道的规矩,布置了一个静室。政事可以放下不问,成天在静室中祈祷、悔过、修炼。有时则去采药炼丹,幻想服食丹药而求得长生久视之道。可以说,这个人已完全走火入魔了。

谢道韫对这位夫君显然很不满意。她每次回娘家,拜见叔叔伯伯时,心情悒郁,流露出悲苦的样子。谢安对她说:“王郎是右军将军王羲之的儿子,许配与他,还有什么不快乐的呢?”谢道韫说:“我们谢家有叔叔您,还有万叔叔,堂兄弟中有绍、朗、玄、川,没想到天底下还有一个王郎!”万叔叔,指谢万,曾任西中郎将。谢绍是谢万的长子,曾任车骑司马,谢朗官至东阳太守,谢玄更不用说了,谢川青年早逝。谢道韫的言下之意,是王郎与这些堂兄弟相比,哪个也不及。谢安听了,也只有叹惜而已。

晋安帝隆安三年(公元399年)10月,孙恩发起了叛乱。他率领五斗米道道徒从海上登陆,攻占上虞,杀了上虞县令之后,又来攻打会稽。王凝之这时担任会稽内史,是会稽郡实际上的行政长官。当有人向他报告,孙恩即将来进攻会稽,请他做好防备工作的时候,王凝之只是一笑了之,不置可否。他既不调兵,也不加强守卫,只在衙署大厅中添了一个天师神位,每天在神位前焚香诵经,殷勤礼拜。孙恩的叛军已进至城下,城中守将和兵士、百姓等都自发地到城上守卫,气氛已相当紧张。属下官吏们频频来内史府第请示,只见王凝之在天师座下稽颡礼拜,一面叩头,一面念念有词。过了一会,他站起身,面东而立,挥着宝剑,把符咒插在宝剑上,然后点火焚烧,口里又发出呢呢喃喃的声音。这些举动,活像个疯子,令官员们忍俊不禁,笑出声来。有一位官吏向王凝之禀报说:“贼人已把会稽城包围,即将攻城,请速发兵讨贼。”王凝之睁着眼睛说:“慌什么慌?我已遍请诸位祖师,借得神兵数千,分守要隘,即使有10万贼兵袭来,也无有能为呢!”王凝之自以为请到了神兵,可以安然无恙。谁知神兵并没有降临,贼兵倒是攻城愈急。属吏连番告急,王凝之方许调兵防守。兵力还未集中,孙恩部分军士已经上了城墙,城中百姓,夺门避难。王凝之还在静室中闭门叩祷,忽有隶役进来禀报:“贼兵已经入城了!”王凝之方才惊起,急忙带了几个儿子逃走,连谢道韫也撇下不顾了。逃出城10里左右,贼兵追来,仆人们一哄而散,只剩下王凝之父子数人,成了俘虏。贼兵把王凝之父子押至孙恩面前。孙恩得知他是五斗米道道徒,并不生怜悯之心。他认为五斗米道中也有祸国殃民的贼党,像司马元显、王凝之这类人就是,他们是教派的叛徒,无须姑息,于是下令斩首。王凝之临刑,尚念念有词,可能是念什么避刀咒。无奈咒语仍然没效,只听得几声刀响,王凝之父子数人的头颅,统被砍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8 08:35:3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道韫听到丈夫与儿子被害的消息,心中十分悲痛。但她忍住悲伤,镇静下来,叫丫环仆人收拾了细软东西,又叫她们各带一把刀枪,自己也揣上一把锋利的匕首,然后带着只有几岁的外孙刘涛,离家出逃。刚出家门不远,便遇到一伙贼兵。贼兵见是内史家属,便上前来抢掠,有个贼兵看谢道韫虽然半老,风韵犹存,竟要上前调戏。谢道韫猛然抽出匕首,朝贼人胸膛刺去,将贼人杀死。丫环与仆人也与贼兵展开搏斗,杀死数人。这时大量贼兵涌到,谢道韫被捉了。贼兵带谢道韫等去见孙恩,谢道韫满脸镇定,毫无惧色。孙恩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君,但见到谢道韫的昂然正气,也不禁为这巾帼英杰所慑服,便饶恕了她。孙恩抓过刘涛,竟要杀这孩子。谢道韫冲过去紧紧抱住刘涛,义正词严地说:“这是刘氏的后代,你是跟王氏家族有恩怨,何关他族!你要杀他,就先杀了我吧!”孙恩为正气所慑,便叫手下将谢道韫和刘涛都放走。

谢道韫便留在会稽,过上了寡居生活。后来孙恩失败,撤离了会稽。东晋新委派的会稽太守刘柳闻说谢道韫之名,特地去拜访。谢道韫也素知刘柳太守为人,欣然同意见他。谢道韫挽着髻,铺着白素的褥子,坐在帷帐之后,刘柳太守坐在特为他设置的榻床上。谢道韫向他诉说了她的身世经历和家庭情况,然后回答了刘柳太守提的问题。会见以后,刘柳离开谢家,在回去的路上,刘柳感慨地对僚属们说:“谢道韫谈起家事,慷慨涕零,回答我的问题,雅量高致,真是名不虚传,不亏为巾帼才女。”谢道韫也很感动,说:“从亲人去世,孤独嫠居,深感人情凉薄。刘太守嘘寒问暖,体恤物情,真不枉见面一场。”

谢道韫所著诗、赋、诔、颂,有不少仍留传后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8 08:3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她也许美貌比不上古代四大美女,才情可能不如李清照等千古才女,但那种贵族的气质和能另敌人尊敬的气概,即使是男子能有几人,何况女子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萤火虫

GMT++8, 2024-11-27 16:58 , Processed in 0.399003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