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萤火虫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625|回复: 61

【回望大国风云:大国崛起·美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30 20:2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引子:“新大陆”


  500年前,在北美大陆,印第安人依然过着以采集、狩猎、粗放农耕为主的生活。


  在这片广袤而物产丰富的地方,他们的激情、他们的风俗、他们的语言,都以天然的姿态生长着。印第安文明一直在自己的天地繁衍,没


  有现代意义上的国家,他们集体生存的方式是部落,他们过着与众不同的生活。


  1492年,一个叫哥伦布的欧洲人来到美洲大陆,于是美洲许多东西都被改变了……


  西班牙人,英国人,荷兰人,法国人,蜂拥而至,将这片新大陆撕扯得四分五裂。从此,印第安人逐渐失去了对自己家园的控制。美洲成


  为欧洲各国角逐利益的战场。


  在这片大地,谁主沉浮?


  最终,欧洲各国都没能实现主宰这片大陆的愿望,因为这片土地诞生了新的“主宰者”——美利坚合众国。
 楼主| 发表于 2007-4-30 20: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殖民时代


  在今天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个叫做普利茅斯小镇,每天都有来自美国各地的人来到这里瞻仰一块大石。


  人们为什么会对一块大石如此敬仰呢?因为,美国的历史与它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


  1、我们这些签署人在上帝面前共同庄严立誓签约,自愿结为民众自治团体。


  1620年9月16日,102名英国清教徒登上了一艘重180吨、长90英尺的木制帆船扬帆出海,这艘船名叫五月花号。


  他们选择出海的季节实在是糟透了,但他们别无选择。


  在17世纪初的英国,最早源起于加尔文的清教徒们发起宗教改革运动,试图在国教内部进行“纯洁”工作,却遭受残酷打压。


  于是他们出逃荷兰,在荷兰不仅寄人篱下,而且下一代对于清教徒信仰和祖国语言日益淡薄,于是他们将最后的期望寄托在遥远的新大陆,再次出走。他们向往那片百年前才刚刚被发现的新大陆——美洲,那里没有国王,也没有刽子手,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地传教和生活,而无需面对欧洲大陆冰冷的目光和时隐时现的绞索。也许是“五月花”这个浪漫而生机勃勃的名字给他们带了来好运,“五月花”号在海上风狂浪险地渡过了66天之后,只有一个人死去,但在船上又降生了一个婴儿,所以当他们于11月9日到达科德角时,船上还是102个人。他们在科德角对面的普罗温斯顿港湾抛锚,按照欧洲的航海传统,他们首先登上了一块大礁石。五月花号上的人们大声欢呼,共同庆祝新生活的开始。后来的美国人把他们视为美国最早的开创者。


  其实,远在他们之前,已经有很多欧洲人来到北美,就是英国也早于1606年就组织了两批人员探查,一批移民,为什么美国人却把“五月花”号上的人们视为“清教徒始祖移民”?今天“五月花”号的复制品停泊在马萨诸塞的海湾,在船舱里,摆放着一份文件的复制品,这份文件被称为美国最早的立国文本。“五月花”号上的人们走上新大陆之前,在船上签署了这份文件,41位男士在文件上签下了名字,他们是船上的成年男性移民,由于当时妇女没有政治权利,所以她们没有签署。


  在这份《五月花号公约》中这样写道:“为了上帝的荣耀,为了增强基督教信仰,为了提高我们国王和国家的荣誉,我们漂洋过海,在弗吉尼亚北部开发第一个殖民地。我们这些签署人在上帝面前共同庄严立誓签约,自愿结为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的能得到更好的实施、维护和发展,将来不时依此而制定颁布的被认为是对这个殖民地全体人民都最适合、最方便的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我们都保证遵守和服从。”

  《五月花号公约》,这份写在粗糙羊皮纸的文书,内容很简单,但它开创了一个先例,也树立了一个典范:人民可以通过自己的公意决定集体行动,以自治的方式,管理自己的生活;行使统治必须经过民众的同意;人民可以通过公议的契约建立秩序,而不是由人民之上的权威予以强加。


  “自治”意味着一切公共事务必须征得全体自由民的意见,由此开创一个自我管理的社会。它标志着“政府需经被统治者的同意方可实行统治”这一原则得到认同并实施。


  《五月花号公约》的签订方式和内容,在王权与神权并行统治的时代,暗示了民主政治的许多基本理念。因为它否定了由来已久的君权神授思想,否认了统治权无须平头百姓认可的现状。


  《五月花号公约》是此后无数自治公约中的第一个。它所呈现出的依法管理、民众自治理念成为许多居民点和后来殖民地竞相效仿的模式,对《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人们称为美国精神的先驱。


  2、在从前无人来到的地方,我们希望移植一个民族。


  12月25日后的一天,移民们陆续在普利茅斯上岸,那些参加签约的人组成了普利茅斯殖民地的自治体,这个自治体具有选举官员、通过法律和吸收新的投票委员的权力。当兴奋感迷失后,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景象既使他们迷茫,也使他们兴奋。这是一片完全陌生的大地,冬天的北美万物萧索,沉寂而荒凉。回顾身后,万顷波涛化作千般障碍、万里鸿沟,把拓荒者与欧洲的联系斩断,他们只能独自面对命运的挑战和生存的考验。威廉·布雷德福在 “五月花号”抵达美洲10年后,生动地描述了他们的所见所感:“回顾身后,只见曾经跨越的海洋浩瀚无边,将他们与世上所有的文明社会阻隔……现在除了上帝的精神和慈爱,还有什么能够支持他们呢?”


  其实他们真正的力量来自于开创新天地的渴望和坚定的信仰,正如布雷德福所说:他们知道自己是先驱者。正像一只小蜡烛点燃千支烛一样,在这里燃起的光照亮了很多的人,而且可以说,它还以某种方式照亮了我们的整个民族。


  应该说“五月花”中人的运气非常好,他们登陆的港口是一个天然良港,附近有一个出产丰富的渔场,可以提供大量海产品。在陆地上有一些小溪,虽然结了冰,但可以向他们提供充足的淡水。而且,在这片土地上居然到处有人类生活的遗迹,开垦过的肥沃农田,这真是一幅美好而又诡谲的景象,他们只能将这些归结于上帝的怜悯。后来他们才知道,这里是一个印第安村落的遗迹,这个村落的居民因为一场来势凶猛的天花而遭灭顶之灾。


  但即使这样,在头一年,移民们依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北美寒风呼啸,把缺少过冬装备的人们抛入一片冰天雪地,在这陌生的大陆上他们不知道应该如何生活,怎样从中汲取生活资料。繁重的劳动,严寒的气候,恶劣的生活条件,凶猛的传染病,很多人倒下了,几乎家家都办过丧事。


  到第二年,他们只剩下50个人。每个人的心头都被绝望所压迫,所有的理想和美梦似乎都被严酷的现实撕得粉碎。人人都在祈祷上帝的恩典,但上帝在哪里?


  在一个春天的早晨,一个印第安人走进了村庄,人们向他展示自己的悲惨生活。这个略通英文的印第安人默默地看着,听着。几天后,他把自己的酋长带到了村庄。


  酋长马萨索伊特与这些远来的人们订立协议,非常慷慨地送给他们许多生活必需品,后来又派出能干的印第安人教授给移民们在这块大地上的生活技巧,包括种植玉米、捕鱼,甚至包括饲养火鸡。


  在这一年,也就是1621年,风调雨顺,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移民们大获丰收。这年秋天,布雷德福被选为普利茅斯殖民地的总督,他决定举办庆典感谢上帝的恩赐。当然,他也没有忘记印第安人,他请马萨索伊特等印第安人参加庆典。在11月底的一天,移民们大摆筵席,印第安人和移民们热烈地交谈、游戏,餐桌上摆满了山林的野味以及自产的玉米和南瓜饼火鸡大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30 20:28: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北美大陆感恩节的起源,1789年11月26日,华盛顿发布了第一个感恩节公告。富兰克林·罗斯福于1939年将11月的第4个星期四定为


  感恩节,1941年国会立法认可了这一规定。感恩节是最具有美国特色的节日,在美国人心目中,某种程度上感恩节要比圣诞节更重要。


  感恩节的庆祝方式多年来改变不大,而印第安人教给移民们饲养的火鸡始终是感恩节上最主要的一道食品。


  在此后的岁月里,来自欧洲的移民日益增多,几番艰辛之后,他们在这片大陆上扎住了脚跟。到了17世纪末18世纪初,一共建起了13个殖


  民地。


  “在从前无人来到的地方,我们希望移植一个民族。”


  这是一位诗人描绘当时的景象,那么这些人到底希望移植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呢?我们从今天的威廉斯堡小镇寻找答案。


  3、人世间一切权力都必须是有限的。


  在美国弗吉尼亚州东部海岸有一座小镇叫威廉斯堡。


  走在小镇的一部分街道上,仿佛进入了时空隧道,这里没有任何现代意义的装饰和建筑,教堂、学校、邮局以及人们的衣着打扮,与今天


  的一切截然不同。


  这座小镇曾是北美最早的英属殖民地,曾和早期美国历史中一些重要事件发生过联系。


  已然逝去的时光似乎从来没有拜访过这里,一切还是北美开拓初期的景象。


  从17世纪初到美国建国前的一百多年时间里,英国在北美共有13个殖民地,一些殖民地因为利益有时发生争吵,甚至大动干戈,但是,多


  个族裔、多种文化在广阔的北美大陆共处和混合,逐渐形成一个富有特色的民族,就像现在威廉斯堡中的人们所表演出来的那样。


  在那个时代,殖民地居民信奉多种宗教,但他们大多讲求实际,不尚空想,把精力集中于人世间的实际问题,致力于在人间建立基督所谓


  的天堂。


  天堂最需要的莫过于一种优良的秩序,于是他们深深困扰并不断思考着三个现实问题:


  一是怎样选举领导人和代表,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二是怎样设定政治权力的适当限度?


  三是怎样组成一个联合组织?


  他们的基本观点正如约翰·科顿所说:“对于教会和共同体的官员,最好是不要在对他们和对人民有益的范围之外赋予更多的自由和权力


  ,因为不管给予何种超越此限的权力,它们都肯定会侵害它们的给予者和接受者。人心中有一种倾向,除非受到神的制约,它说不定什么时候


  会发展成为过分行为。不应让人冒这个险。因此,人世间一切权力都必须是有限的。”


  这也是后来美国政治传统中最核心的东西,对统治者的不信任,因此必须给权力套上辔头。


  1647年5月,马萨诸塞议会通过一份关于建立学校的议案:“各镇人口增长至50户时应令一位公民担任教育之责。凡儿童欲求读书写字者一


  律不得拒绝。”


  对此,詹姆斯·拉塞尔·科维尔说:“第一所小学开幕的时候,对付教会专制或国家独裁的第一道壕沟,也就筑成了。”


  在北美的英属殖民地,乡镇很早就各自任命自己的行政官员,规定自己的税则,分配和征收自己的税款,凡涉及全体居民利益的事务,均


  在公众场所召开公民大会讨论决定。


  在欧洲的大多数国家,政治生活一般都始于社会的上层,然后是逐渐地而且是不完整地扩大到整个社会,而在殖民地有些时候则相反,那


  里的乡镇成立于县之前,县又成立于州之前,而州又成立于国家之前。


  17世纪初,欧洲许多国家的君主专制体制已经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在大放异彩和文艺繁荣的欧洲,人们还没有想到一些可能被他们轻视的


  原则已经在新大陆的荒野中公布出来,并且已经成为一个民族未来的信条。


  人类理性的一些最大胆的设想竟在一个不被人重视,连任何政治家都不屑于关注的社会里付诸实现了,在这个还没有出过将军,也没有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30 20:29: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哲学家、作家和思想家的默默无闻的社会里,却出现了一种崭新的社会运行方式。


  这十三个殖民地不仅在政治观念上非常相似,更重要的是他们都说英语,遵守英国的风俗,建立议会制度和陪审团,他们的书籍、建筑、


  图画、文学主要是英国式的,甚至都接受3000英里大洋外大英帝国的管理,虽然许多人一辈子也没见过一个来自英国的皇家官员,大多数人从


  来没有踏上过英伦三岛,虽然实际上来自英国的直接管理力量非常微弱。


  不过,这片大陆上的人们已经不同于英国人,他们勤恳工作,排斥奢靡,讲求实际,狂热的工作态度和严肃的生活态度,务实、进取的精神,


  特别是对于通过辛勤工作以获得成功的价值认同,以及勇于开拓和冒险,崇尚平等,北美辽阔的处女地和英国鞭长莫及的统治,这些都使他们


  富于自治和民主意识。民选长官、土地分配和平民教育使这里与英国呈现出很大的不同。


  18世纪初,13个殖民地的农工商业得到飞速发展,交通运输尤其突出,一些地方开辟了公路,建立了邮政,波士顿的信件6天就能到达费城


  。


  交通与通讯使各地可以互通有无、交流信息、联络感情,像一根纽带将13个殖民地联结在一起,对美利坚民族的形成起了深远的影响。


  1782年,一位法裔移民克雷夫科尔发表了12篇文章,他称之为《一个美国农场主的来信》,这组信为新大陆的新国家赢得了许多朋友,也


  使作者一举成名。他是这样描述新兴的美利坚人的:


  “我们是一个耕者民族,散居在一片巨大的领土上,通过良好的道路和可通航的河流相互交流,由温和政府的丝带把我们联在一起,大家


  都尊重法律而不畏惧其权力,因为法律是公平的。我们生气勃勃,充满实业精神,这种精神已被除去镣铐,不受任何约束,因为我们每个人都


  是为自己工作的。”


  “……是英格兰人、苏格兰人、爱尔兰人、法国人、荷兰人、德国人和瑞典人的混杂。由这种混杂繁衍产生了一个现在叫作美利坚人的种


  族。……在这里,来自世界各国的人整合成一个新的民族,总有一天,他们所付出的劳动以及他们的后代将使世界发生巨大的变化。”


  但是有必要指出的是,真正促成美利坚人共同体意识大觉醒的恰恰是英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30 20:30:09 | 显示全部楼层
独立风云


  1、在这个大陆上.不应当有人称为新英格兰人、纽约人等,我们所有的人都是美利坚人。


  18世纪时,北美英属殖民地人口增长很快,1702年的27万人,到1770年已接近220万人人,大约每过25年翻一番,殖民地一片人丁兴盛,事


  业发达的景象。然而就在此时,殖民地的人们与英国老东家的关系却日益紧张,一时山雨欲来风满楼……


  英国国王曾规定:殖民地的自由居民对涉及他们的立法有发言权,也就是说殖民地居民的权利得到了部分承认。但是,殖民地毕竟是殖民


  地,随着时间的推移,殖民地与大英帝国之间的裂痕逐渐显现。


  在乔治三世的时代,这位年轻的英国国王血气方刚,他的观点是:“不但要统而且要治。”


  1763年,英国在与法国争夺殖民地的七年战争中取得胜利。但是当以英国人自居的英属北美殖民地居民为此庆祝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这


  其实是一个不祥之兆,一系列矛盾将接踵而来,将原本汹涌却少为人知的暗潮卷到海平面之上。


  战争给了英国胜利,也给了英国巨债——1.3亿英镑,是战前英国外债的两倍。英国人原本想在国内解决问题,但加税的要求一提出就引发


  了一系列骚乱。于是他们把目光转向海外殖民地,特别是美洲大陆,他们试图从那里筹措殖民地防务和管理开支。


  英国首相兼财政大臣乔冶·格伦维尔说:“从殖民地取得某些收入是必要而又正当的。”他的提议在英国议会获得通过。


  1764年,英国颁布《糖税法》,对过去每加仑征6便士的外国糖蜜税减为3便士,但撤销各殖民地原享有的某些免税待遇,对输入美洲的外


  国食糖和奢侈品(如酒、丝麻)收取附加税。


  1765年,英国颁布《印花税法》,这是首次出现在美洲英属殖民地的新税种。但这个新生事物来势汹汹,举凡报纸、证书、票据、期票、


  债券、文告、历书及一切印刷品、小册子、法律文件,都得贴上半便士至20先令的印花税票,甚至连结婚证书和扑克牌都得交印花税。在新税


  种面前,新大陆上所有的英国臣民人人难逃。


  英国当局声称,征收这两种税都是供当地的防卫与安全之用,但此举却没有征求殖民地人民的意见。


  再没有比这更令殖民地人民愤怒的了,根据英国传统,财产是和生命与自由紧密相连的,如没有本人同意或他所选代表同意,无人可以侵


  犯他的财产。殖民地普遍认为,殖民地的权力来自英王特许而不是英国议会,而且殖民地在英国议会没有代表,因此英国议会无权对殖民地直


  接征税。要征也得殖民地议会说了算。


  当时的北美英属殖民地到处流传着一句话:“无代表而征税乃是暴政。”此话出自 一位叫詹姆斯·奥蒂斯的政治家之口。此君出身律师,


  曾是英王在附属海事法庭上的总辩护律师。七年战争期间,英国政府为了增强收入,大力整顿海关,颁布“搜查令状”,授权海关官员可以闯


  入任何人的房屋内搜查走私物品。


  这一法令遭到人们普遍不满,詹姆斯·奥蒂斯愤而辞职,并公开在法庭上反对“搜查令状”,他认为这些法令粗暴地践踏了人民的自由。


  他说:“英国自由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一个人房屋的自由。一个人的住宅就是他的城堡,只要他安分守己,他在城堡里就应当得到像王子一样的


  保护。”


  奥蒂斯后来败诉,但迫于民众压力,英国政府撤回了“搜查令状”,奥蒂斯也成为殖民地人民心中的英雄。


  在当时诉讼程序中有一位25岁的年轻人,叫约翰·亚当斯,他成为日后美国第二任总统,他满怀敬仰地说:奥蒂斯是“一团火焰!……美


  国独立就是在那个地方,那个时候诞生的;爱国者和英雄的种子就是在那个地方,那个时候播下的。反对大不列颠蛮横无理要求的第一个行动


  就是在那个地方,那个时候发生的。”


  奥蒂斯也引起了某些人的忌恨,1769年,一个英国军官在奥蒂斯头部猛击一拳,使他得了精神病。但奥蒂斯影响却日益扩大,他的话广泛流


  传,常被引用,这已经预示着英国与殖民地人民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大,殖民地的自主意识日益强烈,北美大陆的斗争即将到来。


  而此时,英国的政府一些做法进一步扩大了两者之间的矛盾。


  七年战争中,英国国王曾许诺,将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的土地分给殖民地官兵作为奖励。但是战争结束了,英国政府为了酬答印第安部落


  的帮助,乔治三世的一纸诏书就将曾经的诺言吹到九霄云外,他说:“严禁朕之所有忠良臣民在该地区购买土地或定居”。


  说话不算数本就让英属殖民地人民不痛快,此时又出现了驻军问题。为了有效防御法国人,也为了达到有效控制殖民地的目的,英国政府


  在殖民地加大了驻军力量,英国议会还通过了《惩治叛乱法案》,要求有英军驻扎的地方当局要提供军营用房,并供应各种日用品和每人每天5


  品脱的啤酒,或1\4品脱的糖蜜酒。


  大英帝国的种种做法促使北美的殖民地走向联合与觉醒。


  1765年为了抵制英国制定的《印花税法案》,有9个殖民地的代表聚集在一起,召开反《印花税法案》大会。也就是在这次会上,克里斯托


  弗·加兹顿使用了“American”(美利坚人)的概念。


  加兹顿在演说中宣称:“在这个大陆上.不应当有人称为新英格兰人、纽约人等,我们所有的人都是美利坚人。”


  虽然会上存在争议,因为有些人认为自己是纯正的英国人,而这次大会的本意不过是团结起来,对付英国政府的不合法举措,与“美利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30 20:30:3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有什么关系?


  但是很快,“美利坚人”这个理念传遍了十三个殖民地。


  殖民地人民追求自治与英国政府企图加强控制的矛盾,成为独立战争爆发前美洲殖民地历史最为引人注目的政治问题。


  2、“难道生命如此珍贵,难道和平如此甜蜜,以至于非要用镣铐和奴役去换取它们?我不知道别人何去何从,我的抉择是:不自由,毋宁


  死!”


  在1765年底,一个被称为“自由之子社”的秘密组织在波士顿诞生。其领导人是塞缪尔·亚当斯等人,这一组织发展很快,不久各殖民地


  几乎都有了类似的组织。


  在“自由之子社”的领导下,城市居民放火焚烧成堆的印花,抢劫海关官员们的家,并迫使印花代售商辞职,1766年,《印花税法》宣布


  撤销。消息传来,十三殖民地一片沸腾,据记载,当时“灯火辉煌、篝火处处、彩坊林立、人群熙熙、火花满天,诚美洲之空前情景也。”


  但英国议会并不打算就此罢休,撤了印花法的当天,他们宣称“不管在什么情况下”绝对有权制定管理和控制殖民地的法律。在1767年,


  又通过《汤森法》,凡是殖民地人们普遍购买的英国产品都要抽重税,而海关官员的工资则取决于他们从殖民地商人身上榨出多少油水。


  面对这一情况,殖民地干脆抵制英货,虽然人们喝不到高级茶叶,买不到时尚的用品,但是本土工业却因为得自力更生而发展起来,英国


  出口下跌了38%。


  英国议会派出英国军队对付特别不听话的波士顿。1770年3月5日,英军向一群聚集的当地人开枪,死5人,伤若干人,被称为“波士顿惨案


  。” 这一事件激起了波士顿居民的反抗。有1万多人参加葬礼,之后又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


  就在这一天,英国议会被迫再次让步,撤销汤森税,只保留对茶叶的重税。此后两年,局势表面平稳,其实暗流汹涌。


  英国于1773年为了帮助东印度公司摆脱财政困难,允许其在北美殖民地销售茶叶,并对每磅茶叶征收3便士进口税。反英人士认为,此举有


  利于东印度公司垄断殖民地的茶叶市场,因而掀起了新一轮的反英浪潮。


  1773年12月16日,一群自由之子假扮成印第安人闯进波士顿港口,将堆积在东印度公司货船上的342箱茶叶扔进了大海里,使波士顿港变成了一


  个“大茶壶”,故名“波士顿大茶会”。


  虽然手段激烈,但是此时的殖民地人们并没有与英国彻底决裂的意思,他们只是认为英国议会无权干涉殖民地的内部事务。人们仍忠于英


  王,只是希望“伟大的国王”给予自己大


  一些的自治权。


  但在乔治三世和议会看来,这已经是大逆不道的叛乱行为了。英国本土的政治家们普遍对新大陆的人们不理解,没有代表权就不能征税?


  英国下辖的领土很多在议会都没有代表,不都在交税,谁也没因此造反呀!而且为了保卫他们免遭法国人的进攻,大英帝国的忠勇将士不是还


  在保卫殖民地的边界吗?他们怎么能如此忘恩负义!?


  一些官员向国王和议会陈述:殖民地的人们是“粗俗、无法无天的懦夫。……大炮一响就能使他们落荒而逃……”


  当然也有一些头脑清醒的人看出了其中的危机,埃德蒙·伯克就警告英国政府:武力只能逞威于一时,“一个永久处于在被征服状态的民


  族,是无法治理的。”但是这些观点并不是主流意识,从国王到百姓,大多数人对此都是一笑而过。


  国王和大臣们认为对于美利坚应该给予的不是自治,而是教训。


  国王那位傲慢的首相诺斯勋爵曾经说:“我决不能接受一切人生而平等这种荒唐的见解。”作为英国首相,他决不允许那些殖民地的人们


  挑战帝国和他本人的权威。


  1774年,英国议会连续通过了五项强制性法令,也就后来被称为“不可容忍的法令”,规定受马萨诸塞指控的英国官员只能在其它殖民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30 20:3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或者英国受审,英军可强行在马萨诸塞的空屋、谷仓或其他房屋中驻扎,取消马萨诸塞的自治地位,封闭北美最大的港口波士顿港,将13个殖


  民地以西的俄亥俄河流域和伊利诺伊的土地划归魁北克。


  首相先生干脆下令说:“新英格兰的各个政府已处于叛乱状态”,必须予以摧毁。


  随后,英国派遣4个团的兵力抵达波士顿。英国的步步紧迫使殖民地的反英斗争变成了一股不可遏止的潮流。


  在费城有一座建筑,被美国人视为圣地,那就是卡彭特斯大楼。1774年9月5日至l0月26日,各殖民地的55名代表,在这里举行了第一届大


  陆会议。


  这次会议是针对“不可容忍的法令”而召开。但是代表们刚开始并不团结,他们第一件要争执的事竟是由谁来做开幕祈祷。来自弗吉尼亚


  的代表帕特里克·亨利劝解道:


  “在弗吉尼亚人、宾夕法尼亚人、纽约人和新英格兰人之间的区别不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我不是一个弗吉尼亚人,我是一个美利坚人。


  ”


  在这次会议上,大陆会议通过了马萨诸塞提交的决议,宣布殖民地人民有“生存、自由和财产”的权利,而“不可容忍法令”是不公正和


  不合法的。


  不过此时无人公开倡导“独立”,大陆议会还通过给英王的请愿书,希望在英帝国的体系内获得充分的自治地位。


  对局势的发展,英国国王看得远比大陆会议的代表们更为严重,乔治三世认为形势已无可挽回,现在应当由武力来发言了,他说:“新英


  格兰的那些政府现在处于叛乱状态,必须用战斗来决定他们是属于这个国家还是独立”,“殖民地不是投降就是胜利”。


  1775年,英国议会颁布法令,把十三个殖民地与英国以外的国家间的贸易予以断绝。


  而在此时的弗吉尼亚,行政长官帕特里克·亨利敦促议会向民团提供装备,他发表演讲:


  “……战争实际上已经开始了!北方吹来的下一阵大风将给我们的耳朵带来响亮的武器撞击声!我们的弟兄已经上了战场!为什么我们还


  站在这里不动……?


  “难道生命如此珍贵,难道和平如此甜蜜,以至于非要用镣铐和奴役去换取它们?我不知道别人何去何从,我的抉择是:不自由,毋宁死。我


  镣铐的锁链声早已响彻平原。战争不可阻挡——让它来吧。我愿重复此句,让它来吧!”


  在他的听众中,有一位代表,他的名字是华盛顿。


  亨利后来虽然成为弗吉尼亚州的第一任州长,并两度担任州长,但他的地位和名声主要来自这篇慷慨激昂的演说。在他演讲三周后,独立


  战争打响了第一枪。


  在离五月花号登陆不远处,有一个叫做莱克星顿的小村。小村中矗立的一座铜像吸引着每一位后世的来访者。他一身平民装束,却手握步


  枪,警惕地注视着前方。


  莱克星顿被称为“美国自由的摇篮”。这个粗壮憨实的民兵铜像同端庄秀丽的自由女神雕像一样,被追求自由的人民所敬仰。


  1775年4月19日,一队英军奉命前往马萨诸塞的康科德摧毁当地民兵的军需库,并逮捕反英领导人约翰·汉科克和塞缪尔·亚当斯。但这一


  行动被人发现。当英军途经莱克星顿的时候,约翰·帕克上尉和70名“—分钟民兵”(能够在一分钟内做好战争准备)已严阵以待。


  英国人喝令这些人马上解散,这时一声枪响,双方发生交火,英军给当地民兵造成8死10伤。二百多年来,一直没有查明到底是谁打的第一


  枪,不过正是这一枪揭开了独立战争的序幕。


  随后,各地的民兵纷纷赶到,沿途狙击英军,当英军撤回到波士顿时,伤亡达270人,此后又被围困长达9个月,直到1776年才撤到今天的


  加拿大。


  1836年4月,美国哲人爱默生在他的诗句中写道:湍流之上粗糙的拱桥边上/他们的旗帜在四月的微风中舒展飘扬/从戎征战的农夫/打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30 20:3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震惊世界的第一枪。


  枪声响起,震动了13个殖民地,人民纷纷拿起武器,为独立自由而战。反对英国的武装行动很快席北美的广大地区,史称“独立战争”。


  3、被杀死者的鲜血及造化的啜泣声在喊着:现在是分离的时候了。


  一个殖民地人士在1775年7月写道:“你不论旅行到全国的任何地方,你都会看到居民们在进行训练、制造枪机、铸造迫击炮和炮弹并进行


  射击,制造火药。”


  莱克星顿之战后不久,第二次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亨利再次大声疾呼:“战争实际上已经开始了,我们的同胞已经走上战场了!”


  议会同意开战并组建“大陆军”,他们委派华盛顿为总司令。


  北美大陆风起云涌,但人们的思想依然很混乱。在威廉斯堡,两个人在讨论动荡的时局,一个说:“我打算回家去(回英国)。”而另一


  个则淡淡地说:“我已经在家里了”。


  战争已经开始,却仍有许多人对与英国和解抱有幻想。在杰斐逊起草的《关于拿起武器的原因和必要的公告》中,也说“并不怀有野心,


  想要同大不列颠分离和建立独立国家。”


  在7月8日的致乔治三世《最后的请愿书》中,急切希望恢复与英国之间的“原有和谐”。


  甚至在华盛顿的麾下,军官们在就餐时还要为乔治三世的健康干杯。看来,反英人士还没有下定脱离英国独立的决心。


  就在莱克星顿战斗打响后9个月,著名的政治思想家托马斯·潘恩发表了他的小册子《常识》。这本仅有几十页的小册子在独立战争中发挥


  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托马斯·潘恩,1737年生于英国的一个贫苦家庭,干过许多种职业,包括女式内衣。他对社会的贫富不均深恶痛绝,因此,他把自己的名


  字写成“Pain”(痛苦)。


  1774年经富兰克林介绍,潘恩移民到北美殖民地。在这块土地上,他找到了归属感。他到达北美一年半的时候,莱克星顿的小村就响起了


  反对英国当局的枪声。


  潘恩认为,这场战争的目的不应仅仅是要反对英国执政当局的种种经济盘剥,而是要争取殖民地的完全独立。


  在他的宣传论著中,潘恩打破了人们对英王乔治三世的幻想,揭露了英国政治的腐败,号召北美人民尽一切努力,寻找新的出路,建立一


  个独立的新国家,为在欧洲遭到“放逐”的“自由”营造一个“避难所”。潘恩写道:


  “北美的真正利益在于避开欧洲的各种纷争,如果它从属于大不列颠,被当作英国政治天平上一个小小的砝码,它就永远摆脱不了那些纷


  争。”


  “被杀死者的鲜血及造化的啜泣声在喊着:现在是分离的时候了。甚至上帝在英国和北美之间设置这么远的距离,也有力地而且顺理成章


  地证明,英国对北美行使权力这点决不是上苍的意图……”


  “如果你遭了殃,你还能同凶手握手言欢,那么你便不配被称为丈夫、父亲、朋友和情人,并且不管你这一辈子的地位和头衔如何,你都


  是个胆小鬼和马屁精……”


  小册子在广大人民中引起了强烈共鸣。潘恩的思想和名言被人们奔走相告:“啊,你们这些热爱人类的人!你们这些不但敢反对暴政而且


  敢反对暴君的人,请站到前面来!”


  潘恩在自己的作品中呼吁:“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不屈不挠,我们就有希望得到光荣的结果。胆小怕事,屈膝投降,其结果只好悲惨地接


  受各种灾祸。”


  “在十四世纪,英军全体将士对法兰西王国进行一番洗劫之后被赶回,吓得目瞪口呆。而这番英雄业绩只是由一位叫贞德的妇女率领拼凑


  的散兵游勇所干的。但愿上天也启发新泽西的某个女子去鼓舞她的同胞奋起,拯救她受苦受难的同胞,使他们免遭蹂躏劫掠之苦。”


  潘恩写道:“专制制度就像地狱一样,是不容易打破的,但我们可以欣慰的是:斗争越是艰巨,胜利就越光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30 20:3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潘恩喊出了许多人想喊而没有喊出来的话:“独立”,“独立”。


  这个小册子成了人民内心思想的表述,在当时的北美殖民地广泛流传。在两三个月之内,“独立”这个原本被视为大逆不道的词成为每个


  北美人的口头禅。独立战争的民兵们很多人口袋里都藏着潘恩的小册子《常识》。


  华盛顿曾非常诚恳地说:“《常识》使得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的心理产生了深刻的变化。独立和自由的精神在我们心中沸腾起来,我们不


  能屈服作奴隶,不能任人压迫和宰割,我们决心与这样一个不公正和不道德的国家断绝—切关系。”


  华盛顿将军在写给朋友约瑟夫·里德的信中这样说到:托马斯·潘恩《常识》中正确的原则和无可辩驳的推理让所有人对独立的正确性深


  信不疑。


  在福吉谷的战场上,华盛顿将军下令给士气低落的军队宣读《常识》,因为将军认为它有檄文的力量。


  《常识》在只有250多万人口的北美殖民地很快就发行了50万册,但作者潘恩却没有因此收入分文,依旧清贫。因为他拒绝接受任何稿费或


  版税,只为了这本书能够低价印发,得以让并不富裕的人民广泛购买和阅读。


  他的目的达到了,在《独立宣言》发表之前,他已经通过自己的著作,让《独立宣言》将要表达的思想变成了人人理解的“常识”,普遍


  地深入民心。是潘恩的言论坚定了大陆会议代表们的决心,是《常识》加速了《独立宣言》的诞生。


  1776年6月7日,理查德·亨利·李在大陆会议提出一项决议,要求宣布13个殖民地应当是自由和独立的。


  4、“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所有人在被创造出来时就是平等的,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和


  对幸福的追求。”


  1776年6月10日,大陆会议指定一个委员会起草《独立宣言》,由托马斯·杰弗逊执笔。


  6月11日至28日,在杰弗逊费城住所的二层楼上就着一个简单而又轻便的写字台,写下了这份文件。7月4日,文件正式公布,这就是影响深


  远的《独立宣言》。


  《独立宣言》其实是三个部分,一是基本政治原则,二是英国人做了什么,三是我们要做什么?


  宣言列举了英国王权对殖民地人民实行专制统治的种种恶德暴行,申诉了追求独立的充分理由。并从政治原理上指出,政府统治的合理性


  来自被治理者的同意,政府只有在能够保障人民正当权益的时候,才是需要的。


  人民的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是神圣不可剥夺的,拥有这些权利的人是生而平等的。一个政府对这些权利具有破坏作用时,人


  民有权废除这一政府以建立新的国家。而英国殖民当局就是这种必须废除的政府。


  《独立宣言》庄重的宣布:“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所有人在被创造出来时就是平等的,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


  ,其中包括生命、自由和对幸福的追求。”


  杰弗逊肯定所有的人都享有天赋的权利,正是为了保障这些权力,人们才设立政府。而乔治三世“一个如此罪恶昭彰的君主,其—切的行


  为都可以确认为暴君.实不堪做一个自由民族的统治者。”


  正是由于乔治侵犯了这些天赋人权,才使各个殖民地力求成为“地球上的国家之一,自然法和上帝法认为它们该享受独立和平等国家。”


  马克思评价《独立宣言》是全人类“第一个人权宣言。”


  在费城独立广场上有一座两层的红砖楼,楼顶上耸立着白色的尖塔。这座建筑就是著名的独立大楼。


  1776年7月4日,楼顶尖塔上的大钟敲响了,钟声是一个信号,告诉聚集在独立厅外的民众,《独立宣言》通过了。这口大钟因此被称为自


  由钟。


  在闷热的独立大楼内,一群神情坚毅的人们在《独立宣言》上写下自己的名字。而此时,在不足100公里外,大批英军正在陆续集结,不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30 20:31:48 | 显示全部楼层
  达到3万人,准备大举进攻纽约。


  《独立宣言》在纽约宣读后,成群的市民冲到广场上,捣毁了乔治三世的塑像,然后把它熔成的1.8吨铅,再制成子弹。


  在一片战争气氛中,《独立宣言》给独立战争,给未来的美国确定了战斗目标。


  在殖民地人民的武装斗争进行到第二年的时候,目标已经非常明确,就是要“摆脱英国王权的统治,争取殖民地的自由和独立。”


  北美殖民地人民的独立事业在写作《独立宣言》的时代,还是命运未卜的。《独立宣言》的签名人之一本杰明·拉什在老年时喜欢讲一则


  轶闻。


  1776年7月4日,当时大陆会议已经修改完成《独立宣言》,刚刚送交印刷,拉什无意间听到了另外两位《独立宣言》签字人的对话,一位


  是来自弗吉尼亚州的哈里森,另一位是来自马萨诸塞州的格里。


  哈里森对格里说:“格里先生,如果我们为现在所从事的事业而被绞死的话,那时我的情况会比你有利得多。我身胖体重,在几分钟之内


  就会咽气,而你身躯轻盈,到时候可得在空中晃荡一两个钟头才会死去。”格里微笑了一下,但马上就恢复了修改《独立宣言》时那种庄严肃


  穆的神情。


  当时,如果美国独立运动失败,参与这场运动的重要分子是要被英国殖民统治者送上绞刑架的。只是这残酷的现实在这些追求自由的爱国


  者眼中只不过是云淡风清的玩笑。


  这则轶闻表明,参加独立革命虽然有致命的风险,但这项事业还是让参与者具有一种庄严的使命感和义无返顾的勇气。这些人彼此保证:


  要把“我们的生命、我们的财产和我们的神圣荣誉”献给北美独立事业,贡献给伟大的理想——“平等”和“自由”。


  在《独立宣言》上签名有上绞架的风险,而率领军队跟英国对垒的风险就更大了。承担风险最大的人,胜利后当然应该获得最大的荣誉,这


  就是华盛顿起初声望的由来。


  7月9日,华盛顿接到《独立宣言》的正式文本后,激动异常地下令向全军宣读,华盛顿告诉将士们:“《独立宣言》将进一步推动每一位


  军官和士兵以忠诚和勇敢来行动,领悟到现在在上帝的统辖下,国家的和平与安全将完全取决于你们手中武器的胜利。”


  华盛顿不是拿破仑那种天才横溢式的将领,但他具有坚忍不拔的性格和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坚定信仰,这使他屡败屡战,直到最后的胜利


  。


  5、我们的独立和主权已经得到了确认。


  华盛顿早年参加七年战争,官至弗吉尼亚民兵中校,虽然不是职业军人,但他熟悉北美大陆,精通作战指挥,而且他了解英军的作战方式


  ,这也是大陆会议任他为总司令的原因。正如约翰·亚当斯所说:


  “在我心日中只有一个人适合这个重要的职务,他就是来自弗吉尼亚的华盛顿先生。就他作为一位军官的才干和经验而论.就他巨大的才


  能和卓越的品格而言,他定能赢得人民的赞同,团结北美各殖民地,共同奋斗。”


  但是新生的美利坚面临的对手却是最强大的国家,拥有最广大的殖民地,是唯一开始工业革命的国家,在北美英军投入兵力达9万多人。


  无论在经济还是军事上,美利坚都只是一个小不点,与英国相差不止一个等级。在华盛顿赴任的时候,发现部队不仅良莠不齐,未经训练


  ,而且缺乏弹药,全军弹药只有32箱,人均9发子弹,不够发起一次战役。许多新兵的武器只是一把铁锹、铁镐,或者是一把绑在木杆上的镰刀


  !


  士兵们别说按期拿到军饷,还常常饿着肚子。不满的情绪在军中滋长,人们经常大打出手,并且不愿续签从军契约。而在高级将领中,有


  些人忌妒华盛顿,散布流言攻击他,在战场上见死不救。


  华盛顿说:“这样一种肮脏、唯利是图的情绪弥漫着整个军队,任何可能发生的灾难就都还会让我感到奇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萤火虫

GMT++8, 2024-12-25 01:16 , Processed in 0.275633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