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萤火虫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sky30002001

[12/20][足球][影响世界足球100名人排行榜]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0 10:53:18 | 显示全部楼层
No.31〖德国〗卡尔·海因茨·鲁梅尼格
      卡尔·海因茨·鲁梅尼格是德国足球在20世纪70年代的代表性人物,是慕尼黑巴伐利亚俱乐部队和西德国家队的灵魂。
  卡尔·海因茨·鲁梅尼格1955年9月25日出生于西德离慕尼黑600公里远的利普施塔特的一个工人家庭。鲁梅尼格自小就表现出了足球天才,7岁就加入了保伦西亚丙级队,开始了正
规系统的训练。鲁梅尼格在保伦西亚队经历了长达11年的专业训练,渐成天皇巨星。他刚入队不久就参加了对特伊托尼亚队的比赛,进了6个球。其中最精彩的进球是他左晃右晃骗过对方守门员,然后镇定地将球停在球门线上等待观众的欢呼声,之后他才把球打入网窝。这场球保伦西亚队以13∶3的悬殊比分获胜。天才少年就这样崭露头角。
  1974年,西德队夺得了第十届世界杯冠军,全国掀起了足球热。这一年鲁梅尼格才19岁,一位叫维利·赖纳克的球探发现了他的才华,召他加入拥有贝肯鲍尔、穆勒等7名国脚的拜仁慕尼黑队。
  鲁梅尼格的出现真正引起这些大牌球星的重视是在1974年与赫佐根奥拉赫队的比赛上。下半场教练才把他换上场,他以眼花缭乱的带球屡屡突破对方的防守,有一次他盘带过人之后巧妙地将球传给前锋穆勒,穆勒推射入网。进球后穆勒激动地拍了拍鲁梅尼格的肩膀,感谢他说:"做得好,小伙子。"穆勒的话给了鲁梅尼格很大的鼓励与肯定。虽然这场球他们以3∶3与对方踢平,但鲁梅尼格收获到的远远大于他想像的,他开始踢主力位置,他辉煌的足球生涯从此开始。
  1974、1975、1976年拜仁慕尼黑队连续3次获得欧洲冠军杯赛冠军,1976年还夺得洲际杯赛的冠军。鲁梅尼格表现出色,成了西德的当红球星,加入了国家队,迈上了足球生涯的重要台阶。
  1979、1980年鲁梅尼格荣获西德最佳射手称号,为慕尼黑巴伐利亚队获得全国甲级联赛冠军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参加乌拉圭举行的小世界杯期间,少年得志的鲁梅尼格与春风得意的马拉多纳惺惺相惜,互诉仰慕之情,相互勉励要经得起各种考验。
  1974、1976、1979年他被评为欧洲第二号球星;1980年跃居欧洲第一,成为西德第三位欧洲足球先生;1981年,蝉联欧洲足球先生称号。
  鲁梅尼格曾代表西德队先后参加过1978、1982和1986年3届世界杯大赛,两次获得亚军。1982年第十二届世界杯赛中,鲁梅尼格带伤上阵,表现不俗,获"铜球奖",并入选世界杯最佳阵容。在对智利队的比赛中,他一人攻进3球,为全队进入复赛奠定了基础。他在场上的表现赢得了球王贝利的赞扬:"鲁梅尼格的速度和技术都是世界一流的。只要鲁梅尼格在场,西德就能够参加决赛。"足球前辈的这番褒奖鲁梅尼格受之无愧。后来人们送给他一个绰号,称他是贝肯鲍尔之后的"新凯撒"。
  在1982年世界杯半决赛中,西德队与法国队死拼,全场比赛高潮跌起,十分精彩。在经过90分钟的苦战打成1∶1后,只好进行加时赛,法国队出人意料地连进两球,把西德队逼上了绝境。在危急关头,教练德瓦尔不得不请出有伤在身的鲁梅尼格。鲁梅尼格一上场就摆出了一副挽大厦之将倾的架式,积极拼抢,不到7分钟就在混乱中铲球破门。10分钟后,他拉开一个空档,由队友赫鲁贝施在法国队门前争顶成功,同伴菲舍尔一记倒挂金钩再下一城,西德队大难不死。在点球决赛中,西德队一鼓作气,以8∶7淘汰了法国队。鲁梅尼格扭转战局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1984年,鲁梅尼格转会到意大利国际米兰队,两个赛季都有出色的表现。1987年加盟瑞士的塞尔韦特队,在1988~1989赛季中共入24球,从而赢得了瑞士甲级联赛最佳射手称号。
  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是鲁梅尼格最后一次向世界足坛表演他的绝技。由于已过30岁,他体力明显不济。最后西德队以2∶3负于阿根廷队,屈居亚军。
  1989年6月,35岁的鲁梅尼格举行了告别赛。在26年绿茵生涯中,他共为国家队出赛95场,为国内俱乐部出赛310场,共进162个球。
  退役后的鲁梅尼格一直潜心研究足球理论和科学训练方法,并被国际足联和德国足协授予高级足球讲师称号,也曾被德国一家电视台聘为节目主持人。
  1990年鲁梅尼格获"超级金球奖"。1994年出任国际足联特使,为1994年美国世界杯的成功举办做出了贡献



[ 本帖最后由 stephenlon 于 2007-12-21 17:5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0 10:53:43 | 显示全部楼层
No.32〖意大利〗贝阿尔佐特
      意大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夺得过一次世界杯赛冠军,主教练是有"烟斗"教练之称的贝阿尔佐特。在他执教的几年里,意大利足球开始了艰难的复兴。
  1927年9月26日恩佐·贝阿尔佐特出生于意大利弗留利省阿杰罗镇。贝阿尔佐特对足球的兴趣是意大利国家队在波佐的率领下两夺世界杯赛冠军时产生的。当时亚平宁半岛成了欢乐的海洋,足球的狂热也传到了他们家,贝阿尔佐特被这股热浪卷了进去。从1948年起,贝阿尔佐特先后在国际米兰队、都灵队、卡塔尼亚等队效力。他司职后卫,是防守型队员。由于他球技不错,踢球意识好,很快加入了国家队。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意大利百废待兴,大家对足球的兴趣还不是很高,足球队员的技术因战争荒废了多年之后还处于低谷。意大利国家队的水平较低,打法落后,屡战屡败。
  贝阿尔佐特感觉到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教练水平太低,思想陈旧。他开始留意足球理论,思考教练套路。
  1964年贝阿尔佐特退役后,到都灵青年队任教。为了掌握先进的和全面的足球理论,他不久又参加了意大利甲级队教练员培训班,并以优异成绩毕业,被足协看中留在足协技术训练处工作。期间他接触了意大利各甲级队的教练,经常与他们交流足球技术的发展状况,受益良多。
  在20世纪70年代,意大利足球水平一般。1974年在西德举行的第十届世界杯赛中意大利队在分组赛中即被淘汰出局。1975年在第五届欧洲足球锦标赛中,意大利队再遭败绩。两位国家队教练先后辞职。1975年贝阿尔佐特被聘为国家队主教练,担负起振兴意大利足球的重任。
  上任伊始,贝阿尔佐特对欧洲和拉美各流派的打法做了全面分析。他认为要想在欧洲称雄就必须打败以荷兰和西德为代表的"全攻全守"打法。要想在世界足坛取得好成绩,还必须打败巴西、阿根廷为代表的"总体进攻"打法。贝阿尔佐特使出了少年时代寒窗苦读的本事,对各个流派进行了认真研究,吸取其中的精华,糅合到自己的足球思想当中,形成了一种崭新的打法:攻守平衡、防守反击。
  贝阿尔佐特对意大利国家队进行了全面改造,把适应这种打法的队员和有培养前途的年轻队员选入国家队,进行磨合。他还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除了守门员佐夫以外,其他老队员各归自己的俱乐部队。
  这种脱胎换骨式的办法为打造新的意大利国家队奠定了基础,国家队开始复兴。1976年贝阿尔佐特率队与10个国家的球队比赛过,取得了7胜3负的成绩。意大利人看到了希望。
  1977年,贝阿尔佐特率队取得了进军阿根廷世界杯的资格。但他苦于没有一个像济科这样单骑闯关决定战局的猛将,整日闷闷不乐。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金童子保罗·罗西浮出水面,给他带来了希望。
  有了罗西,贝阿尔佐特再次对国家队进行了调整,他让罗西出任中锋,用年轻有为冲劲十足的队员组成了最佳阵容,演练四三三和四四二阵形。这从根本上摆脱了以往的被动局面,完成了意大利国家队的新老交替。他们以全新的面貌在阿根廷世界杯赛场上东征西战,先后战胜法国队、匈牙利队和东道主阿根廷队。第二阶段又逼和西德队,淘汰了奥地利队,进入半决赛。但因年轻队员勇猛有余而经验不足败给了荷兰队和巴西队,取得了第四名。
  意大利队的表现赢得了世界足坛行家们的好评,但贝阿尔佐特非常冷静,他清楚地看到了意大利国家队的缺点。由于传统的习性,意大利人比较散漫,比较自由,缺乏顽强的拼搏精神,这是最致命的弱点。但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他也承认意大利人乐观,不背包袱,讲究实际。贝阿尔佐特针对这些优缺点制定了严格的训练计划,进一步重塑亚平宁的这支国家队。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十几年的磨练,意大利足球终于东山再起,在4年之后的第十二届世界杯上,意大利队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连克强敌,杀入决赛,战胜西德队,捧走了雷米特杯。
  这届杯赛前,只有两人对意大利国家队夺冠信心十足,一个是贝阿尔佐特,另一个是钢门佐夫。其他人,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都不敢抱太大的希望。国外的媒体更不把意大利队放在眼里,人们看好的是西德队、巴西队、阿根廷队,甚至是英格兰队。到了复赛阶段,意大利队意外地与巴西队、阿根廷队分在一组,形势严峻。贝阿尔佐特冷静地对队员们说:"阿根廷主教练梅诺蒂看不上意大利队,我们要狠狠地顶住他们的进攻,只要我们盯住肯佩斯和马拉多纳,我们就能取胜。"果不其然,意大利队战胜了阿根廷队。
  1982年7月5日,意巴之战上演了。贝阿尔佐特出人意料地派出了一个既不像四四二又不像四三三的阵形,巴西队主教练桑塔纳感到莫名其妙,示意自己的队员狠狠地教训意大利队。济科、苏格拉底、法尔考、儒尼奥尔和埃德尔像5只猛虎下山直奔意大利大门,开场不到3分钟就有5次射门,但都被佐夫一一没收。就在巴西围攻意大利大门的时候,意大利的塔尔德里断球成功,三传两递球到了罗西的面前,金童子一甩狮头先得一分。在第25分钟和第68分钟,意大利队再下两城,最后以3∶2的比分让巴西队臣服。
  连续战胜南美劲旅阿根廷队和巴西队,意大利队士气大振。他们乘胜追击,又在半决赛中胜波兰队,闯入决赛。最后以3∶1战胜西德队夺得冠军。贝阿尔佐特成了意大利足球复兴的英雄。
  有的人批评他过多地依靠罗西和佐夫,其实这是没有道理的。他与波佐教练一样,是为自己的战术选人,而不是为队员选战术。是他的足球理念振兴了意大利足球,而不是罗西和佐夫两个人振兴了意大利足球。



[ 本帖最后由 stephenlon 于 2007-12-21 17:5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0 10:54:11 | 显示全部楼层
No.33〖德国〗 赫尔穆特·舍恩
      1996年2月23日,81岁的舍恩与世长辞,德国足坛所有重量级人物都纷纷前往吊唁,表示哀悼之情。贝肯鲍尔、福格茨、泽列尔等一起参加了他的葬礼,并敬献了鲜花。
  舍恩是德国足球史上的另一位巨人。他年轻时的梦想是当一名职业医生,结果阴差阳错走进了绿茵场,在德累斯顿队担任主力中场,并于1943~1944赛季率队夺取联赛冠军。在1932~1941年这10年当中,舍恩代表德国队参加过16场国际比赛,攻进了17个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国没有几个人能与他相比。
  舍恩退役后从东德投奔西德,协助赫贝格尔训练国家队。1964年赫贝格尔退休后他正式接过国家队的教鞭,在国家队主教练的位置上一直干到1978年。在14年里舍恩率队参加139场比赛,成绩87胜30平22负,成绩斐然。期间,西德队曾获1966年世界杯亚军、1970年世界杯季军、1972年欧洲杯冠军和1974年世界杯冠军。
  1966年舍恩初露锋芒,在当年英格兰举办的第八届世界杯赛上他率领上届只得第六名的西德队一路过关斩将,先以5∶0胜瑞士队,4∶0胜乌克兰队,再以2∶1胜西班牙队,2∶1胜苏联队。这几场比赛每场都是恶仗,但舍恩用兵有方,调度得力,运筹帷幄,显示了胆识兼备有勇有谋的特点。
  在执教两年后,1966年世界杯赛上西德队第一次上演了不俗表现,这是他执教生涯的一个良好开端,也是舍恩率领西德队迎来第二个高峰期的开端。因此,"金色的70年代"才顺理成章地载入了德国足球运动史中。
  1968年的欧洲锦标赛,西德队被南斯拉夫队挡在了决赛圈之外,结果舆论对他痛加挞伐,有的球迷甚至骂他是"蠢才",要他收拾行李滚蛋。但舍恩是个钢铁男儿,他没有意气用事,他知道他的队员、足协的同事和足坛的行家们会理解他支持他。
  舍恩以治队严格闻名。1970年第九届世界杯在墨西哥举行。大赛期间,他除了在训练方面对队员要求严格之外还对队员的饮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在墨西哥杯赛上,虽然西德队在小组赛和1/4决赛中都一路顺风,但在半决赛中却遇到了以防守严密而闻名的意大利队,失去了决赛资格,只获得了第三名。赛后舍恩压力过大,精神极度紧张,最后导致胃溃疡,胃被切除了一半。
  1972年,西德队第二次参加欧洲锦标赛。在这次大赛上,西德队以3∶0击败了苏联队,第一次夺得欧洲冠军。舍恩第一次露出了满意的笑容。4年前他败在南斯拉夫脚下,今天他傲视欧洲足坛,他成功了。他和队员们扬眉吐气。
  从这届欧洲锦标赛开始,德国"金色的70年代"拉开了序幕。两年后的1974年世界杯在西德本土举行,他志在必得。这届世界杯赛上,舍恩创造了"自由人"这一位置,让贝肯鲍尔担当这一角色,结果收到了奇效。西德队夺冠后,西德足协建议奖励舍恩3万马克,他婉言谢绝了:"我什么都不要,我只要能夺冠就行了。"他说到做到,视荣誉如生命。
  1976年,西德队在欧洲锦标赛上没有卫冕成功,在决赛中不敌捷克队。双方在最后靠点球决胜负的时候捷克人运气更好,德国人屈居亚军。但舍恩创造的自由人位置给足球运动增添了新的概念,使现代足球技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1978年在阿根廷举办的第十一届世界杯赛上,63岁的舍恩在主将贝肯鲍尔和轰炸机穆勒退役的情况下仍然挥师阿根廷,希望挟上届世界杯冠军的余威再接再厉创造出一个奇迹,但这种良好的愿望没能实现。他们最后只获得了第六名。赛后舆论压力太大,舍恩引咎辞职,告别了主教练一职。
  舍恩一生酷爱足球,桃李满天下,他的大部分学生现在都成就卓著,活跃在国际足坛上


[ 本帖最后由 stephenlon 于 2007-12-21 17:5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0 10:57:22 | 显示全部楼层
No.34〖西班牙〗圣地亚哥·贝尔纳贝乌
      2000年12月西班牙皇家马德里队被国际足联评为"世纪最佳足球队"。如若老主席贝尔纳贝乌九泉有知的话,他也肯定会为之高兴。他的心血没有白流。
  圣地亚哥·贝尔纳贝乌生于19世纪末,1905~1909年在皇家马德里足球俱乐部足球队,司职前锋,4次夺得阿方索十三世国王杯。在此之前,该俱乐部是一些从英格兰留学回来的马德里学生组建的,1902年胡安·帕德罗斯改建为马德里俱乐部。1920年6月,国王阿方索十三世授予该俱乐部"皇家"称号,遂易名为皇家马德里队。1924年俱乐部的查马丁球场建成并投入使用。从1905年加盟到1978年去世,贝尔纳贝乌的一生都献给了皇家马德里队。
  贝尔纳贝乌在皇家马德里踢球时,这支队伍就已经是西班牙的一流俱乐部,从1905年夺得国王杯冠军到1936年,皇家马德里队一直名列前茅,是西班牙的优秀俱乐部。
  贝尔纳贝乌对皇家马德里十分忠诚,他在这里踢过球,还当过各种差事,不遗余力。内战期间,为了保全俱乐部,他多次向佛朗哥求情,并得到了佛朗哥的帮助。佛朗哥出于政治上的目的,想利用贝尔纳贝乌发展足球,回击来自加泰罗尼亚和巴斯克等边远省份的挑衅,因为在西班牙最优秀的足球俱乐部都出自这两个地方。如果能在首都马德里建立一个一流的足球俱乐部,佛朗哥就不怕他们闹事。一句话,他要利用发展足球来为政权服务。贝尔纳贝乌只是把足球当成了生命的一部分,愿意为了俱乐部的发展委曲求全,所以他也接受了佛朗哥的一些思想。
  1943年9月15日贝尔纳贝乌荣升为皇家马德里俱乐部主席,他上任之后就改建了查马丁球场,风格气派高雅,1947年投入使用。他苦心经营,把皇家马德里变成了世界一流的俱乐部,并在20世纪50年代创造了皇家马德里的辉煌。
  贝尔纳贝乌的成功至少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与政治结盟,同佛朗哥保持密切的关系,争取政权的支持,因为对足球影响最大的是政治,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就支持过波佐的执教;另一个是引进球星,他知道足球毕竟是球星的运动,必须以人为本,有一流的球星才能出一流的成绩。
  贝尔纳贝乌想到了斯蒂法诺。这时,向斯蒂法诺伸出橄榄枝的还有巴塞罗那队,这是皇家马德里队的老对手,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一直与皇马较劲。为了把斯蒂法诺抢到手,贝尔纳贝乌只好向佛朗哥求助,在佛朗哥的帮助下将斯蒂法诺签到了俱乐部,后来斯蒂法诺还加入了西班牙国籍,成为惟一一位替两个国家踢过世界杯的球星。
  有了斯蒂法诺,贝尔纳贝乌又签约了一些外国球星,把他们组织成了一支训练有素所向披靡的球队,在国内联赛中的成绩大有改观。不仅获得国内联赛冠军,还屡屡在国际比赛中大发光彩。
  1955年1月4日,皇家马德里俱乐部将查马丁球场更名为圣地亚哥·贝尔纳贝乌球场,并一直沿用至今。
  1956年贝尔纳贝乌又将匈牙利的普斯卡什招到了俱乐部里,将他与斯蒂法诺等人强强组合,形成了史无前例的强大阵容。不论在国内联赛还是欧洲赛场,皇家马德里队无往不胜。从1955年设立欧洲冠军杯赛起,皇家马德里队连续5年获得欧洲冠军杯。这是皇家马德里俱乐部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
  贝尔纳贝乌首先要求队员无条件地为球队进球,然后向他们提供优厚的待遇。球星们在这里踢球身心愉快。斯蒂法诺干脆称贝尔纳贝乌球场是自己上班的"工厂",他每天都自觉地到这里练球。
  1978年贝尔纳贝乌也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他给后人留下了一个伟大的俱乐部。为了纪念贝尔纳贝乌,一项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夏季足球比赛于1979年8月首次举行。
  迄今为止皇家马德里队已经得过3500座以上各种奖杯,还没有第二支球队取得过这么辉煌的业迹。



[ 本帖最后由 stephenlon 于 2007-12-21 17:5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0 10:57:42 | 显示全部楼层
No.35〖匈牙利〗柯奇士
      柯奇士可能是足球史上最杰出的头球选手。当然,这不是说他别的方面不行,他是一个技术非常全面的球员,既能控制空中球,头球破门,也能盘带过人,起脚射门。20世纪50年代匈牙利足球红遍全球的时候,他也风光无限。
  1929年9月桑德·柯奇士出生于布达佩斯。19岁时,他加入了第一个职业足球俱乐部费文卡瓦洛斯队,帮助这个球队夺得了匈牙利冠军。此后该俱乐部与另一家合并,他有机会和普斯卡什同队踢球。不论在俱乐部还是代表国家队出征,两人都互相帮助,以集体荣誉为上,比赛场上互相支援,一时间传为佳话。
  1949年柯奇士被选入国家队。很快他超过普斯卡什成为匈牙利国家队里的头号得分手。1950年之后他的进球数连续3年高居匈牙利之首,1951年进球30个,1952年进球36个,1954年进球33个。在这3年里他还为匈牙利国家队打进75粒入球,其中包括在1954年世界杯赛上攻入的11粒入球。
  1948年,匈牙利国家队主教练西贝斯独创"424"阵型,代替风行20余年的英式WM阵型,即3223阵型。这一段时间正好是匈牙利足球人才辈出的时代,由普斯卡什、希代古提、柯奇士、齐博尔组成的匈牙利前锋线锐不可挡,秋风扫落叶般地席卷欧洲大陆,连续5年保持国际比赛不败的记录。这在世界足球史上是罕见的。
  在欧洲足坛,匈牙利找不到对手,连不可一世的英格兰队也只能俯首称臣。柯奇士和他的队友先后在1952、1953年客场6∶3,主场7∶1大胜趾高气扬的足球"鼻祖"英格兰队,不仅结束了英格兰队本土90场不败的记录,而且一举奠定了匈牙利队在欧洲赛场及世界足坛的"大哥大"地位。柯奇士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
  1952年,柯奇士随队参加第十五届奥运会足球赛,一举夺得金牌。从此开始了连续28场不败的记录。
  1954年,第五届世界杯赛在瑞士举行。这是二战后第一次在欧洲举办世界杯,欧洲方面极为重视,决心夺取雷米特杯。处于巅峰状态的柯奇士和全体匈牙利队员责无旁贷地承担了这一任务。
  他们一路过关斩将,战绩骄人。分组赛中,匈牙利队以9∶0大胜南韩队,接着又以8∶3战胜了西德队,形势看好。但遗憾的是西德队主教练赫贝格尔用计陷害匈牙利队队长普斯卡什,让队员将其踢伤,使其不得不离开球场。赫贝尔格认为,在小组赛中输给匈牙利队可以在复赛中避开实力不俗的巴西队,结果匈牙利队上了当。
  在普斯卡什因伤不能上场的情况下,柯奇士和队友同心同德迎战巴西队和乌拉圭队。在与巴西队的比赛中,全队拼抢积极,屡屡向对方大门发起攻击,终于以4∶2的比分将南美的这支劲旅拉下马,取得了半决赛权。
  半决赛中匈牙利队与此次世界杯赛的夺冠热门乌拉圭相遇,在柯奇士和队友的强大攻势下,乌拉圭队以2∶4败下阵来。
  但是,在决赛中他们以2∶3负于西德队,处于巅峰状态的普斯卡什、柯奇士和拥有世界一流球星的匈牙利队失去了一次难逢的机会。他们为屈居亚军而遗憾不已。
  不过这次杯赛上柯奇士和普斯卡什凭借出色的表演双双被评为世界最佳内锋。
  1956年11月,匈牙利政局动荡,柯奇士和普斯卡什加盟的俱乐部正好在西班牙踢球,他们决定留下来,不回国内,踏上了流亡之路。柯奇士先在瑞士的一个俱乐部踢球并兼任教练。1957年柯奇士签约巴塞罗那俱乐部,但因为他在匈牙利国内的转会纠纷,国际足联禁止他参加比赛,所以在巴塞罗那的第一年他并没有多少上场的机会。但在一年之后他解禁了,他像重新获得自由的战士那样焕发了青春,成了一名罕见的得分手。
  1966年,柯奇士挂靴,退役后生活凄凉。1978年去世。



[ 本帖最后由 stephenlon 于 2007-12-21 18:0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0 10:58:15 | 显示全部楼层
No.36〖巴西〗罗纳尔多
      曾两次当选世界足球先生的"外星人"罗纳尔多被称为是拥有21世纪的球王。
  罗纳尔多1976年9月22日出生在里约热内卢近郊小镇中的一个穷人家庭。从小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反而使他拥有了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也许是太苦了,他不知道什么叫苦日子,踢球本来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但他却把踢球当成了一件乐事,只要能踢球,他不知道还有什么比这更快乐。
  1991年罗纳尔多通过了弗拉门戈俱乐部的测试,但因为家庭太穷,连送他去训练的车票都买不起,他只能放弃这次宝贵的机会,转到一个名叫圣克里斯托旺的小俱乐部里踢球。
  发现罗纳尔多的伯乐是20世纪70年代享誉巴西的著名球星雅伊辛尼奥,他看过罗纳尔多的训练之后认定这个少年将前途无量。1993年1月,他把罗纳尔多带到了圣保罗俱乐部队,由于全权负责球员转会和签约事宜的主教练桑塔纳不在,他只好把罗纳尔多送到了克鲁塞罗俱乐部。
  加盟克鲁塞罗俱乐部不久,罗纳尔多便入选国家少年队,参加了第十七届南美少年足球锦标赛。这实际上是一种发现人才的比赛体制。罗纳尔多在这次比赛中一炮打红,独进8球,得到了"天才杀手"的雅号。
  1993年超级杯赛,罗纳尔多以8粒入球创造了超级杯赛历史上的最高进球记录。在同年举行的巴西全国足球锦标赛上,他14场比赛踢进了12球。尤其是在对巴伊亚队的比赛中,他上演了攻门绝技,一人独进5球,这是巴西足球历史上一场比赛的最高进球记录。罗纳尔多得到了各界的好评。"白贝利"济科说:"他的足球才华尤其是射门才华是当今巴西足坛独一无二的。作为一名前锋,他几乎不踢毫无意义的球,该进攻时,他总能突破重围,并使对方门前险象环生。他好像一个人就能决定球队的命运。"
  1993年是罗纳尔多如日中天的一年。巴西国家队主教练佩雷拉将罗纳尔多召进国家队,因为罗马里奥有伤在身,他计划用罗纳尔多作替补。在世界杯预选赛中佩雷拉没有让罗纳尔多出场,但他的足球天才已经得到了世人的承认。1994年3月罗纳尔多在对阿根廷队的比赛中出场10分钟,表现突出。1994年5月,在与冰岛队交手时,罗纳尔多攻入进国家队后的第一粒入球。1994年5月10日,巴西队宣布了参加美国世界杯的22名成员名单,罗纳尔多名列其中。
  巴西队如愿以偿地夺得了美国世界杯赛的冠军。出人意料的是欧洲各大俱乐部并没有急着与罗马里奥和贝贝托签约,而是通过各种办法与罗纳尔多接洽。意大利的AC米兰、国际米兰、荷兰的阿贾克斯、埃因霍温等名牌俱乐部争先恐后地向他抛出绣球。面对如此多的选择,穷孩子出身的罗纳尔多一时还拿不定主意。在经纪人和朋友的帮助下,他1994年8月2日以600万美元的身价转会到埃因霍温队,3年薪水为400万美元。他从此告别了贫穷,成为拥有香车美女的一代新星。
  在埃因霍温队效力一个赛季,年轻的罗纳尔多出场33次,攻入30个球,使该队荣获荷兰甲级联赛冠军。
  1996年8月,罗纳尔多又以2000万美元的身价转会到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俱乐部,合同期6年。第一赛季他攻入34个球,使巴塞罗那队获得好成绩。他超群的盘带球技术和破门得分能力令西班牙球迷如痴如醉。同年罗纳尔多以绝对优势赢得国际足联评选的"世界足球先生"称号。
  1997年6月20日,罗纳尔多加盟意大利的国际米兰队,在1997~1998赛季为国际米兰队在意大利甲级联赛、意大利杯赛和欧洲联盟杯赛中攻入42个球,创造了意大利足坛一个赛季进球最多的记录。同年他再获国际足联评选的世界足球先生称号。
  1998年的法国世界杯,罗纳尔多正式担纲主力前锋,率队争夺世界杯。他们一路顺风地杀入半决赛,最后与东道主法国队争夺冠军。面对由世界第一中场齐达内率领的法国队,罗纳尔多一点都不畏惧,信心十足。但8月19日决赛开始后,罗纳尔多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提不起精神,奔跑无力,表现反常,没有几次像样的射门,触球机会也不多,毫无斗志,严重影响了全队的士气。结果巴西队只得了亚军。
  巴西有的媒体给罗纳尔多起了个外号叫"板牙多",不光因为他的门牙非常突出,还因为这和"罗纳尔多"近音。但是也有人为伤病缠身的罗纳尔多抱不平,说如果不是世界杯那场倒霉的决赛,如果不是他去年伤病缠身,罗纳尔多应该第三次当选世界足球先生。虽然这只是某些人的假设,是一种虚拟语气,但是谁又能否认这是真实的情况呢?


[ 本帖最后由 stephenlon 于 2007-12-21 18:0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0 10:58:44 | 显示全部楼层
No.37〖英格兰〗赫斯特
     1998年赫斯特被封为爵士的时候,他本人高兴,英格兰球迷高兴,但却唤起了德国人的痛楚回忆。如果不是他在1966年世界杯决赛上打入关键的一球,现代足球鼻祖英格兰可能到至今也得不到一次世界杯冠军。为此,在那场比赛中败北的德国人对他仍耿耿于怀。
  1941年12月8日吉奥夫·赫斯特出生于英格兰。他先后效力过西汉姆联队、斯托克城市队等俱乐部,获得过1965年的欧洲杯冠军。但自从1966年参加了在英格兰举行的世界杯赛后,人们谈到他的时候只提他在那场与西德队决赛的突出表现。即使他后来再也不碰足球,那一场比赛也会使他在英格兰足球史上流芳百世。一场足球就奠定了赫斯特在世界足球史上的地位。
  在足球史上,那确实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比赛。
  1966年7月30日,西德队与英格兰队的决赛在著名的温布利大球场举行。到场观战的人数逾7万人,这两支欧洲劲旅先后战胜各自对手,昂首阔步杀入决赛,他们的较量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
  那天阳光明媚。开场哨声一响双方就拉开了对攻的架式,你来我往,互不相让。上半场进行到第12分钟时,西德队后卫哈勒寻找到了良机,在禁区里发现英格兰球员解危不力,断下足球,轻推入网,先下一城,以1∶0领先。西德队士气大振。
  失球后,英格兰队阵脚不乱,按照教练的部署有条不紊地坚持进攻。战至第23分钟,英格兰的机会终于来了。鲍比·摩尔在左侧被侵犯,主教练判罚前场任意球。摩尔亲自操刀主罚,还未等西德队队员反应过来他就将球踢进了禁区,赫斯特一个狮子甩头把球送进了网窝。双方战成1∶1平局。
  下半场一开始,英格兰队心理上明显占上风,赫斯特成了场上的核心。战至第70分钟时,赫斯特得到一个罚角球的机会,队友马丁·彼特接到球后躲过对方后卫再下一城,英格兰队领先。
  由于离终场的时间较近,英格兰队以为胜利在望,于是放弃进攻,企图以守代攻,将2∶1的比分保持到终场。但西德队并不是软柿子,拥有像乌维·席勒等一大批优秀球员,他们意志坚强,不到最后一分钟决不会举手投降。在英格兰密集防守的情况下,西德队全线压上,除守门员之外全都集中到了英格兰队的门前,展开了密集轰炸。
  为了将2∶1的比分保持到终场,英格兰队还放弃了一次绝好的禁区外罚任意球的机会。但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最后30秒钟的时候,西德队的维贝尔在英格兰门前铲射成功,他神奇地一脚将比分铲成了2∶2平。英格兰队眼看到手的胜利果实再次远离了,双方只能进行加时赛。
  加时赛时,西德队明显占有心理上的优势。他们后来追平,决心乘胜追击,拿下这场比赛。但温布利大球场上的观众多数来自英格兰,他们的呐喊鼓舞了全体将士。战至第100分钟时,赫斯特用左脚接队友传球,一个急转身,用右脚猛力射门,球打在门楣的下方又弹落在地上。西德门将迈尔飞身扑救,但球速太快,他无能为力。球压在了门线上。飞身插上的英格兰队员罗杰·亨特看得真真切切,球落在了门线上又弹了出来,西德队球员赶紧把球踢出了禁区。
  英格兰队认为球进了,西德队认为没进。执场的瑞士籍主裁判丁斯特没有看清楚,不敢妄做定论,只好同苏联籍边裁商量。此时,赫斯特所能做的是蹲在刚才他踢球的地方,重新丈量进球的路线。苏联边裁非常坚决地将手中的旗子指向了中圈,答案是肯定的,赫斯特的第二个球算进了。
  西德队据理力争,他们围住了主裁判,企图说服他改变这一判决,因为这关系到谁是奖杯的最终得主。不过在英格兰球迷的眼皮子底下,主裁判没做任何让步。场上比分变成了3∶2,英格兰队领先。这就是世界足球史上最有争议的"第三球"。
  "第三球"似乎摧毁了西德队最后的斗志,球员们再也无心恋战。领先后,英格兰队吸取了教训,他们不再一味地防守。赫斯特也憋了一肚子火,他不想让人们以为英格兰队是靠裁判帮忙在家门口赢得世界杯,他们要掌握自己的命运。面对消极应付的西德队,赫斯特丝毫没有放松进攻的节奏,他继续不断地向西德队的大门施加压力。
  终场哨声就要响起的时候,鲍比·摩尔再次将球长传给赫斯特。比赛的评论员说:"人们已经站了起来,以为球赛结束了。"赫斯特高速带球突进,眨眼间就靠近了西德队的禁区。面对守门员,他冷静地将球挑射,球旋转着进了球门的左上角。10秒钟后,主裁判吹响了全场比赛结束的哨声。比赛评论员风趣地说:"现在好了。"人们习惯将一个队员在一场比赛中进3个球叫"帽子戏法",迄今为止,在世界杯决赛当中上演帽子戏法的只有赫斯特一人。
  英格兰队干净利索地将西德队击跨了。西德队未圆夺冠之梦,屈居第二。关于有争议的"第三球",这已经成了世界足球历史上的一起冤案,多少年来一直是世人讨论的话题。
  细心的体育工作者研究了当时的所有记录,包括电影胶片,认为这个球的确是从门楣上弹进门线内的。但随着计算机的普及,1996年德国的一家科研机构测出了当时那个球根本就没有进。至于他们如何得出的这个结论无人知晓,当然国际足联也不承认。
  退役后,赫斯特与队友罗杰·亨特一起在一家保险公司工作。亨特作为"第三球"的见证人接受过无数次采访。每次他都信誓旦旦地说,那个球绝对进了。
  1998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为表彰赫斯特为英格兰足球所做的贡献,专门在白金汉公为他举行了授爵仪式。赫斯特作为英格兰足球的功臣,将载入史册






[ 本帖最后由 stephenlon 于 2007-12-21 18:0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0 10: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No.38〖瑞典〗约翰松
     作为欧洲足联主席,约翰松成绩斐然。他担任欧洲足联主席期间,每届世界杯赛的前八强绝大多数出自欧洲,欧洲三大杯赛也有声有色,在丰田杯赛上欧洲俱乐部已经不再逊色于南美球队。作为国际足联副主席,约翰松也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他参政意识很强,积极为国际足联的建设和发展建言献策。他刚直不阿,仗义执言,甚至对年近八旬的阿维兰热的一些做法提出批评直至挑战阿维兰热的权威,并挑战现任主席布拉特,在国际足联内部产生了不小的震动。
  约翰松是一个爱才如命的人,他对贝利、克鲁伊夫等球星非常尊敬,在他看来正是有了这些球星的天才表现,足球事业才有了今天的发展。他特别看不惯国际足联主席阿维兰热后期一些霸道的做法,最使他忍无可忍的是1994年美国世界杯的分组抽签仪式。
  当时抽签仪式安排在赌城拉斯维加斯举行,组委会特邀球王贝利前来助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就在贝利走进会场之前,阿维兰热突然下了一道密令,禁止贝利参加抽签仪式;原因是贝利与阿维兰热的女婿,巴西足协主席谢拉特的商务纠纷。虽然包括美国足协主席罗森伯格在内的多位足坛要员出面求情,阿维兰热死活不肯收回成命,霸气冲天,一代球王贝利只好眼含热泪原道返回。
  更让约翰松不能容忍的是78岁的阿维兰热在连任6届之后私自选定他的女婿特谢拉为下一任国际足联主席。堂堂国际足联蜕变成了阿维兰热的私有财产,这么重要的事情不跟副主席和委员们商量就自己作主,这既不符合程序也不符合民意。阿维兰热简直目中无人。作为对国际足坛影响最大的欧洲足协主席,约翰松咽不下这口气。
  1994年10月,在纽约举行的国际足联执委会上,阿维兰热以"瞒天过海"之计在未与执委会委员商量的情况下抛出了一份由他选定的国际足联新一届执委会委员名单,将几位反对他的欧洲委员排除在外。此举显然是拿欧洲足联开刀,谁敢跟他作对他就排挤谁。欧洲足联强烈不满,并进行了强硬的抵制。为了密切与各大洲足联的关系,约翰松还建议今后世界杯在各大洲轮流举办,颇受各大洲足联官员和球迷的欢迎。但是阿维兰热已经安排好了今后两届世界杯的主办国,他认为约翰松的这一建议分明是向他挑战,给他出难题。
  约翰松一气之下公开宣布:欧洲足联打算脱离国际足联,另起炉灶。阿维兰热也不示弱,他说欧洲足联去留悉听尊便,最好下届世界杯也别参加了。这下欧洲足联也有点顶不住了,因为哪个国家的球队都想参加世界杯赛,毕竟那才是展示足球水平的大舞台。
  约翰松与阿维兰热之间的矛盾由此公开化了。1995年8月,欧洲足联提出了一项改革计划。根据这一计划,各大洲的足联的作用将得到加强,而国际足联的工作重点将局限于组织世界杯赛之类的大型国际比赛的事务上。9月在国际足联开会讨论这一计划前,国际足联就批评有人故意将计划细节披露了出去,并称其他各洲足联并不支持这一计划。阿维兰热对这一计划更是深恶痛绝,认为它对国际足联赖以存在的全部基础提出了疑问,"实质上是把'所有国家足协的联合'变为'各大洲足联的集合体'。"
  对此约翰松予以否认,他说自己无意挑起与国际足联的争端,也根本没有批评这一世界第一体育运动领导机构的不民主:"我们所要的只是世界足球运动更广泛的民主。"他强硬地表示,如果国际足联否决了他的计划,他将不会放弃继续努力,直至将这一计划在国际足联年度代表大会上提交给足联的所有代表成员。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实际上是约翰松与阿维兰热在斗法。但权力在阿维兰热的手里,他把9月8日会议本该讨论的这一计划推迟到12月11日举行的国际足联执委会会议上讨论,让约翰松有苦难言。
  9月19日,在葡萄牙波尔图市举行的欧洲足联纪律委员会上,约翰松表示自己将竞选下届国际足联主席。1995年上半年,约翰松就曾提过此事,引来了阿维兰热的不满和国际足联内部的不和。
  面对约翰松的叫板,阿维兰热心里不安。他知道约翰松在足联工作多年,有能力也有经验,并不容易对付。从约翰松的行动中就能看出,他志在必得:抛出了一份迎合各大洲足联的计划作引子,宣布自己竞选的目的,希望各大洲足联能够向他靠近。
  在这场明争暗斗当中,约翰松得到了非洲足联的支持。足球水平很高的尼日利亚站在了约翰松的一边,该国体育部长公开批评国际足联对尼日利亚不守信用,取消了尼日利亚举办世青赛的权利。为了安抚非洲足联,阿维兰热亲自向尼日利亚当局道了歉。
  在亚洲,由于争办2002年世界杯赛的需要,日本站在了国际足联一边,而韩国则向欧洲足联靠拢。国际足联最年轻的副主席、韩国人郑梦准在布拉格的一次酒会上公开批评阿维兰热的失策。郑梦准这样做是为了至少可以获得与日本联合举办2002年世界杯的权利。结果韩国人成功了。
  没有成功的是约翰松的竞选。为了竞选的需要,布拉特对包括欧洲在内的各洲足联大开空头支票,其中包括:2002年世界杯留给亚洲3个名额,亚足联秘书长维拉潘出任国际足联秘书长;许诺非洲享有2006年世界杯举办权。约翰松手中无权,也不敢对各洲足联做任何承诺,在缺少亚非兄弟的支持下痛失好局。1998年6月8日国际足联主席的投票活动在法国巴黎凡赛尔宫举行,此前一直被人们看好的约翰松在191张选票中只得了80票,而国际足联秘书长布拉特却得到了111张选票。
  虽然约翰松在竞选国际足联主席活动中失败了,但他成功地向年迈的阿维兰热提出了挑战,为国际足联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计划。很难想像,如果没有约翰松的叫板,阿维兰热会在下台之前那样收敛。
  上任伊始布拉特的权威地位就受到了挑战。1999年1月3日,为削弱欧洲足球联合会权力,布拉特称现在4年一届的世界杯赛事已经不能顺应时代的变化,应该把它改为两年一届。5天后约翰松就威胁说,假如国际足联坚持要把世界杯改为两年一届,欧洲从今以后将抵制这一世界大赛。布拉特首次削藩,约翰松强硬抵制,新政胎死腹中。
  1999年7月9日,迫于欧洲代表的反对,布拉特在亚洲三个世界杯名额和国际足联秘书长之职食言。在国际足联召开代表大会上,亚足联主席夏赫亲王率领到会的43个亚足联会员集体退场以示抗议,布拉特上任后首次遭到面对面的对抗。最终,德国人鲁菲宁出任国际足联秘书长之职,亚洲分得现在的两个半名额。
  1999年底,为争夺欧洲冠军杯、联盟杯市场,布拉特提出设立世俱杯比赛。首届比赛于2000年1月在巴西举行。由于举办国巴西经费不足,布拉特将国际足联电视转播中获得的4800万美元全部投入比赛,结果世俱杯赛后国际足联却血本无归。扩增至32支队伍参加的第二届世俱杯原定于2001年夏季在西班牙举行,由于ISL/ISMM破产,已经推迟。与此同时,欧洲14家超级俱乐部决定推出G14联赛。
  2000年7月,德国在国际足联投票中以12比11戏剧性地击败南非,夺得2006年世界杯举办权。布拉特再次食言,约翰松再次获胜。
  2000年8月,布拉特提出各大洲轮流主办世界杯,表示希望南非率先举办2010年世界杯。2001年4月,国际足联官方网站宣布2010年世界杯由南非举办后遭到欧洲强烈反对,布拉特召开新闻发布会"辟谣"。此后,为赢回非洲代表支持,布拉特到非洲观看青年锦标赛时再次表示支持非洲。
  2001年6月,布拉特涉嫌在ISL/ISMM破产案中受贿,欧洲足联要求国际足联召开执委会,进行财务审查。约翰松提出了25点质疑,要求布拉特明确答复。在他眼里,不管是谁都必须民主,不能自以为是,自行其事。
  热情的球迷们对约翰松非常感激,是他的仗义执言让人们看到了国际足联内部存在的许多问题,他说了许多人不敢说的话。



[ 本帖最后由 stephenlon 于 2007-12-21 18:0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0 10:59:29 | 显示全部楼层
No.39〖德国〗 约瑟夫·赫贝格尔
      赫贝格尔出生于1897年,似乎生来就与足球结下了不解之缘。1936年,赫贝格尔临危受命,接过德国国家队教鞭,从此与德国足球生死相依。
  赫贝格尔一直为德国足球的命运操劳。1930年世界杯开始举办以后,德国由于第一次世战的原因没有参加在乌拉圭举办的第一次杯赛。1942年和1946年世界杯赛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都没举办。1950年世界杯赛恢复后,西德百废待兴,自顾无暇,没有参加。到了1954年世界杯举行的时候,赫贝格尔已近60岁。有道是十年磨一剑,他在绿茵场上奋斗了几十年,已经深谙足球之道。他立志在赛场上一鸣惊人,在国际足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参赛前,赫贝格尔分析了各队的情况,做到了知己知彼。让他惊喜的是原莱比锡俱乐部的足坛名将舍恩从东德投奔到他的队伍里,心甘诚愿地当他的助手。他们俩配合默契,是历史上最好的教练组合。
  杯赛开始后,匈牙利人借助西贝斯的"四前锋制"阵形,加上普斯卡什、希代西提等一代名将,气势逼人,在小组赛中将上届世界杯赛冠军乌拉圭队和亚军巴西队都斩于马下,早早地让他们卷铺盖回了家。面对匈牙利人的无敌气势,赫贝格尔开动脑筋想出了制敌高招,当然这一招既阴险又歹毒,表面上看起来天衣无缝,但经不起细细琢磨。
  老狐狸赫贝格尔眼看着别的队伍在匈牙利队面前丢盔卸甲,决定避其锋芒,在小组赛中先用替补队员上场输给匈牙利队,然后在决赛中利用匈牙利人的骄横轻敌心理打他们个措手不及。这个计划中还有一招最为毒辣,他安排队员将匈牙利场上队长普斯卡什踢伤,给匈牙利队釜底抽薪。
  赫贝格尔如愿以小组第二身份晋身复赛后,又打败南斯拉夫队,在半决赛中以6∶1战胜奥地利队,顺利进入决赛,迎战匈牙利队。
  1954年7月4日,天降大雨,双方在雨中展开了撕杀。当赫贝格尔看到普斯卡什带伤上场时,他得意地露出了一丝笑容。他胸有成竹,此役必胜。
  普斯卡什毕竟是匈牙利队的灵魂人物,开赛不到5分钟他就抓住一次机会先得一分,极大地鼓舞了匈牙利队的士气。第10分钟,匈牙利队的另一边锋吉伯尔接队友一记妙传,晃过对方的后卫后轻松射门再添一分。才10分钟就以2∶0领先,他们做梦也没想到。
  本届世界杯开赛以来匈牙利队太顺利了,没有接受过严重的挑战,他们以为西德队不过如此,不堪一击。他们离冠军只有一步之遥了,只要守住这一比分,冠军非匈牙利队莫属。
  赫贝格尔看到匈牙利队不思进取后立即命令队员全线出击,西德队大发神威,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内先后由莫罗克和拉恩各进一球,迅速将比分扳平。
  匈牙利人做梦也没想到德国队如此顽强,他们开始组织进攻,围着德国队的大门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射门练习,但只开花不结果,被西德队守门员一一没收。有趣的是,匈牙利队一反击,赫贝格尔就让队员集中防守,寻找机会打反击。这一招还真灵。在90分钟比赛即将结束的时候,德国队中有"双子星"之称的兄弟球星中的哥哥弗兰茨在前场抢断了希代古提脚下的球,准确地传给了锋线上的神射手拉恩。拉恩不负众望,抬脚就射,洞穿了匈牙利守门员的五指关,将比分改为3∶2,西德队后来居上。
  终场哨声吹响的时候,匈牙利队眼看到手的金杯落到了西德队的手里。赫贝格尔从1936年到1964年执教国家队28年,最辉煌的一天就是1954年7月4日,这一天西德队第一次捧起了雷米特杯。


[ 本帖最后由 stephenlon 于 2007-12-21 18:3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0 10:59:54 | 显示全部楼层
No.40〖意大利〗 迪诺·佐夫
      迪诺·佐夫1942年2月28日出生于意大利费留利地区的马里亚诺镇。佐夫最崇拜的守门员是苏联的雅辛,他收集了许多雅辛的照片和资料放在家里,一有时间就琢磨雅辛的动作。模仿雅辛是他当时的主要爱好。
  1956年,14岁的佐夫进了马里亚诺少年足球队。发现佐夫足球天赋的是一个叫杜德的足球专家,他把佐夫推荐给了颇有名气的乌迪内队。
  1958年佐夫加入乌迪内队,但到了1961年9月才作为该队正选门将出现在意大利甲级联赛赛场上,参加了该年度的甲级联赛。佐夫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救球才华,门前的把守牢不可破,为本队进入前八名立下了功劳。
  1963年,佐夫加盟曼托瓦队,技术日渐成熟。在这里他得到了更多的锻炼机会,经验更加丰富。在第一年的全国甲级联赛中基本上代替了老守门员桑塔切尔的位置,颇受教练和队友们的信任。1967年,佐夫转入那不勒斯队。1968年,26岁的佐夫入选意大利国家队,并作为正选门将参加了1970、1974、1978、1982年4届世界杯赛,获得了好成绩。1970年,佐夫第一次参加墨西哥举行的第九届世界杯赛。他以判断准确、出击及时而赢得了人们的肯定。意大利队一路过关斩将,先后淘汰了乌拉圭、瑞典、以色列、墨西哥、西德等队杀入决赛,与巴西队争夺冠军。因为巴西队过于强大,意大利队以1∶4败北,获得了亚军。这对第一次参加世界杯赛的佐夫来说是一次难得的荣誉。
  1972年佐夫转入尤文图斯队,这是一个世界球星云集的俱乐部,在该队踢球本身就是一种荣誉。佐夫为该队效力12年,战绩斐然。
  1978年第十一届世界杯赛时,意大利队在著名教练贝阿尔佐特的带领下,采取了不同于以往的打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小组赛中,意大利队连胜3场,昂首挺胸进入了半决赛。此后连遭全攻全守的橙色大军荷兰队和桑巴足球的发源地巴西队的阻击,没能杀入决赛,只取得了第四名的成绩。不过,这次杯赛,人们对意大利足球有了重新的认识,他们的"锁链式"防守似混凝土一般牢不可破。他们攻守兼备,但以守为主的打法引起了世界足坛的高度重视。在贝阿尔佐特的这一设计当中,佐夫是意大利的最后一道防线,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在他这里得到了集中体现。佐夫与全队协调一致,一次次地瓦解了对方的犀利进攻。有人评价说,佐夫像一块大理石雕琢成的门神。他的守门技术使对方无机可乘,使射手们顾虑重重。
  1982年,40岁"高龄"的佐夫参加了在西班牙举行的第十二届世界杯。经过多年的培养,此事意大利已经拥有了多名世界一流的球星,像金童子罗西、孔蒂等都技术超群。善于谋划的教练贝阿尔佐特制定了详细的比赛计划。他让佐夫担任场上队长,以他的威望与技术带领全队团结一致,以牢固的防守为基础,打快速反击战术。在第一阶段的比赛中,意大利队似乎在磨合,只以一个净胜球的优势进入复赛。但在淘汰赛中,意大利队原形毕露,以前中后三条线协调一致的"锁链式防守"牢牢套住了上届冠军阿根廷队的进攻,以2∶1取胜。意大利队乘胜追击,以2∶1战胜了巴西队。最后与西德队的决赛中,佐夫和队友们忠实地执行教练的意图,攻守并举,进退有序,以3∶1的比分战胜了西德队,成为世界冠军,捧得大力神杯。佐夫也成为捧得金杯年龄最大的运动员,完成了他足球生涯中最光辉的一章。佐夫因其出色表现全票当选为世界第一号"守门员",球迷们称赞他为"攻不破的铜墙铁壁"。
  佐夫的守门技术简洁实用。他头脑冷静,反应敏捷,站位好,随机应变和爆发能力无可匹敌。
  佐夫在意大利甲级队服役的21年间,扑住了402个点球,平均每个赛季19个。创造了代表国家队参赛115场的记录。在1973~1974年6月间的一系列比赛中,佐夫保持了1145分钟不失球的记录,这个记录至今无人打破。"零"成为这位守门奇才的代号。
  佐夫作为一名守门员,保持了较长的运动青春。1983年6月2日,42岁的佐夫正式宣布退出足坛,消息传出,在意大利引起强烈反应。
  1984年5月国际足联在庆祝足联成立80周年大会上,授于他"国际足联荣誉勋章",以表彰他"为世界足球技术做出的突出贡献"。国际足联在一份文件中说"没有人能像他那样可靠和值得信任"。





[ 本帖最后由 stephenlon 于 2007-12-21 18:3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萤火虫

GMT++8, 2025-1-11 10:49 , Processed in 0.921797 second(s), 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