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郭先生和狼”的雕塑。正是这种传说故事,以及在学校中接受的正统教育,使得狼凶残、忘义的形象在我们的头脑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在意大利首都罗马,矗立着一尊特别的青铜雕塑:一只母狼支楞起耳朵,圆睁着双眼,露出锋利的獠牙,正机警地注视远方。在它腹下,是两个可爱的男婴,在仰头吸吮母狼的乳汁。每当有游客到罗马游览,都会来到这座铜像前,听当地人饱含深情地讲起罗马古城和母狼的故事。 罗马城的城徽,狼是罗马的恩兽 在印第安人的传说中,狼是造物主赐予人的“兄弟”
当然,由于其凶残贪婪的本性,在西方文化中也有着许多“恶狼传说”:《伊索寓言》里披着羊皮的狼;《天方夜谭》里蛮横霸道的沙狼;欧洲神话中凶残嗜血的狼人;《格林童话》里阴险狡诈的“狼外婆”………
也许是它狰狞的面目给人类带来了恐惧,也许是它贪婪的捕食让人类感到了威胁,所以在历史上狼一直都是人们猎杀的对象。《聊斋志异》中便记录了许多捕杀狼的故事:有一屠夫被两只狼追赶,于是逃到麦场上持刀相向,趁狼懈怠时,跳起刀劈狼首,又将另一只穿洞的狼拦腰砍断;还有一人将肉钩挂在树上作为诱饵,竟把饿狼钓上钩。此外还有将狼爪割破,往里面吹气使狼皮肉分离的;有抓住狼前爪狂奔把狼拖死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猎杀狼的手段更不断翻新:用陷阱捕获,用枪射击,用电网围猎,甚至通过传播狂犬病毒来消灭狼群。在如此“赶尽杀绝”的大规模捕杀下,狼群数目锐减。同时随着自然生态的破坏,狼的生存环境也大受影响。就这样,曾经凶猛强悍,生命力顽强的狼,竟然沦落到濒临灭绝的地步。日本吼狼、佛罗里达黑狼、新墨西哥狼等甚至永远地从地球上消失了。无怪一位诗人用悲愤的笔调写下这样的诗句:“如今狼已经越来越少,荒野里尽是人在嗥叫”。
庆幸的是,科学家与自然保护者及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在他们的努力下,人们对于狼的误解与偏见得以纠正。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事实上,狼所捕食的正是自然界中理应淘汰的生物。因为这些动物大都年老病残,丧失了繁殖能力,它们的作用只能是消耗更多的植物资源。消灭它们在客观上就是强化了生物种群,保护了有限的生物资源。而且,狼在食取猎物时,总要剩下一些骨头、皮肉、残渣剩屑。这些都不会浪费,还有很多的肉食兽类和鸟类,如狐狸、秃鹫、鹰、乌鸦等正是依*狼的残羹剩饭来维持它们的生计。如果没有了狼,那么这些动物就无法度过难熬的冬天。
所以在动物学家的眼里,狼是一种智商很高,富有人情味,在整个草原和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动物。正如美国狼基金会主席阿斯金所说的:“自然界中若没有了狼,就像一个钟表没有发条一样。”
不仅如此,研究人员还发现,人类与狼早在远古时期便已建立起密切的关系,在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发现了人类与狼的遗骸埋葬在一起的情况,这种人狼共葬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三四十万年前,这充分证实了人与狼曾有过的共生关系。对于人类的生存发展,狼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狼群能够帮助人类更加容易地进行大型狩猎活动,只有在狼的帮助下,早期人类才得以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
科学家们甚至提出,人类是从狼群那里学到了最早的社会学知识。众所周知,狼对于领地的意识是十分强烈的。对于它们而言,属于自己的领地,是不能与其他动物一起分享的。它们的这种天性,渐渐地被人类所吸纳。于是形成了最初的“领土”的观念。不仅如此,那些用来标示地盘的标记、符号经过长期发展,最终在约四万年前演变成了各种形式的早期艺术,如绘画等。同时人类还效仿狼群狩猎时的协作方式,建立起人类社会最初的行为规范和公共秩序,而狼群中森严的等级制度,也被人类所借鉴,形成了其后的阶级社会。这些也正是人类能够在残酷的自然选择面前战胜其它物种得以延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或许我们很难想象,一直被我们视为凶狠贪残的“天敌”的狼,竟然曾是我们最亲密的伙伴。看来,我们对于狼,以及其它动物,都有着太多的误解与偏见。对于大自然而言,也许我们才是更具破坏力的“虎狼之师”。现在,是时候让我们用平等的视角,去关注这蔚蓝星球上的每一个生命;用心去聆听那阵阵野性的呼唤:“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走在无垠的旷野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