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萤火虫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精灵

[2/25]【野史乱弹】东周传奇--伍子胥卷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5 11: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8、所谓学问是从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伍员逃亡的经验是丰富的,这经验也是聚沙成塔一点一点积累的。因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逃亡成为伍员的唯一工作。伍员不把这项工作做好的话,他的项上人头就完了,工作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在巨大的压力下,他的潜能与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这是没的选择的事,这就逼着他在逃亡实践中学习逃亡,在逃亡中发挥最大的潜能,在逃亡的危难关头从不言弃,而且探索出成功逃亡的经验和办法。
  根据伍员的理解,关隘是固定的点,这些关隘是要避开的,而且也好避开,当然昭关除外,昭关是自楚入吴的最后一道关,自古昭关一条道,除此关隘,别无它途,这是昭关的特别之处。其他关隘则不同,可绕可避。你不主动上前招惹那些关儿,那些关儿是不会动的,那些守军是各人自扫门前雪,谁愿意冒生命之忧和冬日的寒冷去打扫人家屋檐上的霜啊;然后就是尾追之敌,伍员根据其主将的特点,分别采取不同的策略,对武城黑用面对面硬碰硬的办法,以强硬的姿态攻心为主,让其不战而退;对沈尹戌以示弱为主,用谋略避之。
  由此可以看到,伍员对逃亡是很有心得的,伍员后来把这些心得体会总结出来,结集成书很是卖了相当的册数,赚了些小钱补贴家用。这本逃亡指南后因战乱遗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时代关羽就曾研读过伍员的逃亡指南,然后一路过五关斩六将,从曹操那儿逃回到刘备身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5 11: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伍员逃亡的经验前面已经进行了阐述,下面对伍员逃亡的阶段进行划分,以便于故事的讲述。
  伍员的逃亡工作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楚国到宋国,再到郑国,独身一人。第二阶段是从郑国经陈国,再到吴国,带着那个小屁孩世子建的儿子胜。
  第一阶段,伍员顺利击溃武城黑,巧妙摆脱沈尹戌,沿江东下,在江边芦苇丛中潜伏而行,大江如练,鹭鸟与落霞齐飞,其情其景让伍员刻骨铭心的思念自己的妻子,心中的仇恨如春季的野草一样疯长。江边的无尽芦苇摇曳出的是思念与仇恨,伍员在这江边的芦苇荡里过了一段原始人的生活,渴了喝些江水,饿了举起那百步穿杨的箭,打些在现在看来都是国家一级或二级的保护动物,点燃干草芦苇,就可吃上野味烧烤。
  在那充满烧烤味道的火光里,伍员看到了正在变成废墟的家园;也看到了那昏君的王宫在落日晚风里燃烧。
  伍员的日程是这样安排的,白天休息,晚上赶路,永不停步的朝着吴国进发,在充满荆棘与坎坷、阴谋与陷阱、艰难与险阻的旅途中,这一段逃亡之路,相对风平浪静,风清云淡。虽然吴国对伍员来说也是不可知的,但吴国与楚国是世仇之国,这对伍员来说就足够了。
  吴国对伍员来说,就是个梦,那么的遥不可及。当伍员想起世子建已逃到宋国的时候,伍员改变了主意,放弃了吴国,转过头来逃奔宋国,也告别了芦苇荡中的吃野味烧烤的日子。
  在去宋国的途中,忽然看到一对车马过来,那伍员何等警醒和敏捷,转身潜伏在树林窥视,看得分明是与他有八拜之交的包胥。那包胥出使别国回来,经此路过,恰巧碰上伍员,这一段奇遇决定了未来楚国的命运,所以叙述。
  伍员从树林里出来,来到包胥车边,包胥慌忙下车,问伍员说,你咋个单独跑到这儿了?伍员脸色冷冷的把父兄被冤杀的过程向包胥作了简要的说明,包胥发自内心的向伍员家的悲惨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说,你现在有何打算啊?这是要到哪去?
  伍员说,父兄之仇,家破之恨,与那昏君不共戴天,哪里能借兵给我报仇,我就去哪里。我要借兵讨伐楚国,我要生吃那昏君的肉,把那费无极五马分尸了,方解我心头的恨。包胥说,楚王虽不是个东西,可到底是咱的王,这一点是无法改变的。你伍家世代是楚国的贵族,累世拿楚王的俸禄,你有啥子理由仇恨楚王阿?伍员说,这昏君有四大罪状,霸占儿媳,开乱伦的先河,这是一;第二,废除世子,追杀世子;第三,被那奸臣费无极牵着鼻子走,简直就是费无极的傀儡,这样的昏君要他有何用?第四,杀害忠良,我父兄死得好冤,我不能手刃那昏君,灭掉楚国,我誓不为人。更何况我借兵攻入楚国,是为楚国扫除污秽,清除人渣垃圾。
  包胥说,我叫你报复楚国,那是我不忠;不让你报复楚国,是让你不孝。算了吧,作为朋友,你别让我陷于不忠,我也不阻挡你尽孝,两下扯平,你好自为之吧。但我肯定不会告密的,你知道我的为人,这一点我以我的人格担保,你放心吧。最后我得告诉你,你能灭亡楚国,我就一定能保存楚国。后来的事实证明伍员和包胥都兑现了各自的承诺,伍员灭亡了楚国,包胥恢复了楚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5 11: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事讲到这里,楚国重要的人物都已出场亮相,在那场吴楚之战来临之前,楚国的核心层还会发生新的排列组合,但基本面已定下来了,下一步权力层的变化,就只是微调了。
  那伍员经历了艰难险阻,终于逃到宋国,此时宋国正在发生内乱,社会动荡不安,权力在各种势力的比拼中重新寻求平衡的支点。楚国的势力介入宋国的内部纷争,这是明目张胆干涉别国内政,但宋国对此完全无可奈何。当时的那个时代,绝对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时代,武力是话语、真理、内政、外交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利器,武力强的国家干涉弱小国家的内政,那是正常,绝对小菜。我是大国我怕谁,惹恼了我,我灭了你。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虽是在N多年以后,被洋人在动物界发现的,但我泱泱古国,早在N多年以前,就在人类及其人类创造的国家中普遍运用。
  那右司马薘越就象救火队长,干涉宋国内政的时候,楚王派他领一旅之师前去插手宋国事务。等到薘越率部队即将到达宋国的时候,伍员与世子建带领齐女和胜向西逃到郑国。薘越干涉了宋国内政以后,楚平王就一纸调令,让他驻守在昭关,缉捕伍员。
  伍员和世子建逃到郑国以后,第一阶段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涯宣告结束,这得伍员去认真总结,为第二阶段的逃亡做好经验、心理、体力、耐力等方面的准备。
  世子建阴谋的流产的终点,恰是伍员第二次流亡的起点。伍员携公子胜开始逃亡,在从事逃亡这项运动上,伍员绝对是职业选手,敬业精神足以让现在的拿着高薪赌球的大佬汗颜。对于逃亡老手伍员来说,最关键的是安排好日程,根据伍员的经验,还是老章程,白天睡觉,夜间赶路。从伍员的日程安排上,基本可以证实他是早期的无神论者,因为古人认为这个世界白天人住,夜晚鬼住,所以古人对夜晚出行是很恐惧的。而伍员不信这一套,这一点很关键,这让伍员从没有陷入迷信幻想的泥潭不能自拔,面对血的现实,从不侥幸,从不幻想,从不等待,自力更生寻求生路,进行忍的战斗。
  话说那伍员一路昼伏夜出,巧妙的躲避郑国的围追堵截,历尽千辛万苦,逃到陈国,考虑陈国国小力弱,没有力量替他报杀父之仇,只得离开陈国。果不其然,陈国在楚惠王八年时被楚国灭掉,历史的进程再次证明伍员的远见卓识。伍员没办法就只有重复昨天的故事,继续着第一次逃亡没有做完的故事,那就是进入楚国,向吴国进发。
  闲话少说,那伍员终于来到了距离昭关六十里的地方,这个地方,大家都知道了,叫历阳山。
  有山就有树,有树就成林,同志们记住,伍员暂时停止了前进的脚步,潜伏在历阳山的丛林中,暗中窥视,等待机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5 11: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9、故事以外还有故事。在伍员的故事里,原本就没准备讲述公子胜的事儿,在逃亡的过程中,他一小屁孩,充当的是伍员的跟屁虫的角色,除给伍员添乱以外,啥事也不能做。而且讲他的故事,还会延缓讲述伍员过昭关的故事,但考虑到他特象他父亲世子建,一生一世都在做那当王的梦,和他父亲有着相同的梦想,相同的篡国的经历,相同的失败的结局,这都不用做亲子鉴定了,世子建的遗传基因在他身上起着相同的作用。从这一点考虑,在这里把公子胜在过昭关N多年以来的事说道说道,算是交待吧。
  公子胜的转机出现在楚惠王执政的时候,这是司马迁的说法,在此采用这种说法。还有一说法是在楚昭王后期,咱只讲故事不争论,不论惠王,无论昭王,总之,公子胜现在要回故国家园了。在公子胜回国之前,先顺便交待故事里人物关系,让大家有个大致的了解。
  楚平王乱伦的后果,是珍的诞生。楚平王在孟赢无敌的美色和青春面前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结果,成就了珍,他做了王,叫做什么楚昭王,这珍的儿子就是刚才提到的那楚惠王。
  楚惠王二年,楚令尹子西从吴国召回公子胜,这一事实很重要,大家得记住。经楚惠王、子西最高御前会议研究决定,让公子胜居住在楚国边界的鄢城,封号白公。公侯伯子男,在爵位中,这公可是排在第一位的。按理说,这公子胜这回该知足了,没有,不然咋有人心不足蛇吞象的说法呢,这说法就是说白公胜父子的,有其父必有其子,古人的话,那可不是乱说的,那都是从无数同类事实中总结出来的。
  公子胜自变成白公胜以后,就制定五年规划和十年远景目标,核心内容就两条,复仇与复国。复仇的对象是郑国,郑国曾斩杀其父世子建,此仇不共戴天,必复;原本属于他父亲的,也就是属于他的楚国,被昭、惠二王所篡夺,别以为给他一白公的封号,就可以把他打发了,燕雀焉知鸿鹄之志?此国必夺。
  实施五年规划和十年远景目标的对外名义,是加强防御,巩固边防,使鄢城成为抗击吴国牢不可破的桥头堡。
  复仇与复国的前提是得有巩固的根据地和强大的武装力量,在白公胜的五年规划和十年远景目标里,除两大目标外,还有两条重要的保障措施,那就是筑城与练兵,筑城这事,全权委托他的心腹家臣石乞去做,这石乞是员猛将,对他愚忠,筑城无须他过多操心,对这事暂且放到一边;再说练兵,练兵的首务是择将,千军易得良将难求阿。春秋战国时代,良将的作用太大了,往往是得一人兴邦,失一人而亡国,乱世更能凸现彰显人才的重要作用。
  白公胜从此踏上寻求良将的道路。在白公胜还没有找到良将以前,事情发生了重大变故,打乱了白公胜实施五年规划和十年远景目标的过程,计划赶不上变化,白公胜只有根据变化做出应对。
  在白公胜回到楚国三年后,伍员被吴王夫差赐死。吴王夫差赐死伍员,主要是太宰伯嚭的谗言所致,这伯嚭也是拍马溜须出身,水平和费无极当在伯仲之间,这两大拍马高手在春秋战国时期双峰并峙,是伍家两代忠烈的死敌,伍家父子就惨死在这两大拍马的绝世高手手中。伍员死后,白公胜复仇的障碍荡然无存烟消云散。
  话还得从那场吴楚战争说起,伍员攻破楚国都城郢以后,一路追击楚昭王,追着追着,楚昭王就没了踪迹,伍员怀疑楚昭王逃匿到郑国了,郑国斩杀世子建旧仇未报,这又添新恨,新愁旧恨让伍员怒火中烧。武力是解决一切恩怨的最好办法,得,战场上见吧。伍员迅疾挥师包围了郑国。在郑国万分危急旦夕可破的情况下,奇迹发生了,一个逃亡在郑国的渔夫,一句话,一句渔歌,退了伍员的虎狼之师。关于伍员这一段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故事后面还会有讲述,这里暂且不说。
  白公胜一生最大的恩人就是伍员,没有伍员,他就纵有无数条命也命丧黄泉了。既然伍员已经赦免郑国,白公胜伐郑复仇的事就只能隐忍在心口难开,迟迟没能提到议事日程。伍员一死,白公胜再无顾忌。“父仇不报,何以为人”。从此成为白公胜最响亮的口号。
  等到伍员被害的消息传来的时候,白公胜仰天一声长叹,我终于等到复仇的这一天了。立即派遣使者晋见子西,说,先世子被郑国毒杀,人所共知。父仇不报,何以为人。令尹若同情先世子无辜遇难的遭遇,请发一旅雄师声讨郑国,白公愿为开路先锋,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子西委婉的拒绝白公胜的要求,回复是这样的,新王刚立,楚国粗定,百废待兴,暂时还腾不出手来对付郑国,告诉白公让他再等等吧。
  在白公胜认为一切都准备得停而当之的时候,遣使再次晋见子西,愿以私家军队为前锋,攻打郑国。子西答应了。其实当时白公胜已是锋芒毕露张牙舞爪了,但依然没有引起子西的足够重视,终至于酿成大祸,几近于不能收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5 11: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白公胜刚开过誓师大会,尚未发兵出征,情况急转直下,出现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这让白公胜彻底绝望,愤怒火焰冲天而起,一刹那间顿起杀心,阴谋策划打碎楚惠王统治的万恶的旧世界,引领人民建立全新的楚国。
  原来这子西已同意白公胜伐郑复仇,恰好晋国讨伐郑国,郑国向楚国求救,这子西率领楚军浩浩荡荡的向郑国进发,救援郑国。这晋国军队一看楚国插手,令旗一挥,收队班师,得,晋兵撤了。子西救郑,接受了郑国大量的金银财宝,欢欣鼓舞的回来了(《史记》语,楚使子西救郑,受贿而去)。这是楚惠王八年的事。
  那白公胜属没事也要生非的人,何况子西这时刚刚好给他一沙发,这叫想啥来啥,那还了得阿,还不反了他。正式的借口于是就有了,这子西不伐郑而救郑,居心何在,是可忍孰不可忍?先杀子西,再讨伐郑国。这对白公胜来说,看上去是策略的改变,由原来的先复仇后复国转变为先复国再复仇,其实,复仇原本就是虚的,复国才是要多真有多真的事儿。
  其时已是白公胜实施五年规划和十年远景目标的第六个年头了,他认为复国的事已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了。所谓万事具备,他觉得经过六年的精心准备,看那楚国只在掌心之中;所谓东风,不过是一由头,只要给他理由,他就会以摧枯拉朽秋风扫落叶之势,席卷楚国。但他的心腹石乞却不这样认为,石乞说,我多年来坚持寻访勇士,最近访得一人,叫熊宜僚,须把这人纳入麾下,方可行动。举大事切不可轻举妄动,须慎之慎之。
  白公胜为完成复国大业,礼贤下士得有些让人感动。他效仿周文王访姜尚的办法,和石乞轻车简从去拜访熊宜僚,没有三顾茅庐,一顾得见。当时熊宜僚很是惊讶,说,你老人家为何纡贵降尊到我这里来阿?白公胜遂告诉他请他加入复国的行列,成为开国功臣。熊宜僚一听是让他造反,就断然回绝,说,令尹对楚国有功,于我无仇,你老人家另请高明吧。白公胜迅疾出剑,剑指熊宜僚喉咙,说,你别无选择,不入伙,只有死。熊宜僚淡然从容的说,杀我就象杀一蝼蚁,何必发怒。白公胜这时才知石乞所言非虚,此人在剑锋之下,面不改色,心不跳,原来啥样还啥样,挥洒如故,果真是难得的勇士。白公胜赶忙扔了剑,在熊宜僚面前长跪不起,说,你就是我寻访多年的英雄,你不能终老市井,你得可怜我父子的悲惨遭遇,你得出山,拯救楚国人民于水火之中。
  得,古代有点能耐的家伙,都怕这招,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白公胜这一招太有杀伤力了,就这么一招,就让熊宜僚心悦诚服,愿为白公胜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这下白公胜车马炮齐备了,精兵良将啥也不缺了。六年的等待,早让白公胜不耐烦了,起兵谋反已弓在弦上。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边白公胜图谋不轨的消息很快就传到子西耳朵眼里了。但子西很不以为然,笑着说,白公胜就象鸡蛋似的一个人,能有啥子作为阿(《史记》语,子西闻之,笑曰:“胜如卵耳,何能为也!”)?这太可怕了,一边磨刀霍霍风起云涌,另一边风轻云淡轻描淡写,这边厉兵秣马剑已出鞘,那边醉生梦死梦尚未醒,生与死、成与败都已被注定,这按照时下的话说叫态度决定一切!
  此时的楚国已势如累卵,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浩劫已经蓄势待发在所难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5 11: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白公胜发动阴谋的时机选择得恰到好处,选择在吴王夫差出席黄池会的时候,这是吴王夫差在“国际舞台”最后的疯狂表演。俗话说,上天要让你灭亡,必先让你猖狂。吴王夫差最后的疯狂结束后,就很快走向覆灭。
  当时吴强楚弱,在吴王夫差参加黄池会的时候,楚王严令各地千万别招惹吴国,白公胜假借吴军将要偷袭楚国,率先出手出其不意袭击吴国,吴国根本没想到阿,这楚国吃了豹子胆了,多少年来,吴国不惹楚国,那就是楚国烧高香了,现在吴国的老虎屁股楚国也敢摸阿。因此,吴国毫无准备,焉有不败的道理?白公胜大获全胜,那叫颇有斩获。
  这捷报雪片似的飞向郢都。那楚惠王和子西、子期等楚国高层都很兴奋,鼓舞人心阿。白公胜奏对说,这次大捷,实为多年所未有,初步改变了楚吴边境的军事态势;我想把缴获的铠甲兵器,送到国都献捷,彰显国威。
  楚惠王和子西、子期等高层没有识破这个美丽的谎言里面,包裹着歹毒险恶慎密的阴谋诡计,竟然同意白公胜到都城献捷,这样一切就都按照白公胜的设计往前推进着。
  白公胜对这次献捷活动高度重视,成为高规格的献捷工作领导小组,亲任领导小组指挥长,石乞、熊宜僚分别担任副指挥长,武装部队、后勤保障、军械装备等相关部门的头头脑脑们担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事务。
  首先,挑选献捷人员。从鄢城三军中,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强中选特,挑选了千余人组成精锐之师,这支由长枪兵、朴刀兵、弓弩兵等兵种组成的特种部队,分成两队,一队由石乞指挥,另一队由熊宜僚指挥,每队又分成若干或三人或五人组成献捷活动的战斗单位。
  其次,准备军械装备。六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里,虽是弹指一挥间,但对准备千余人军械装备来说,时间是足够了。凡是参加献捷活动的士兵一律武装到牙齿,军械武器装在车上,作为俘获吴国的收获,向楚惠王展示,通俗的说叫显摆。
  再次,切实搞好彩排。彩排很复杂,严格按照楚国王庭,模拟搭台;再找人分别扮演楚惠王、子西和子期等楚国核心层成员。为使献捷活动取得应有的效果,这样的彩排反复搞了好多次,确认万无一失疏而不漏方才罢休。
  最后是后勤保障等各种准备,在这里不再详述了。
  当所有的准备都妥当以后,白公胜率领他的部队准备出发,向楚国王庭进发。
  在部队出发前,白公胜发表了重要的献捷动员讲话,讲话是这样的:
  兄弟们:
  在兄弟们即将踏上通向光荣与梦想的征程的时候,根据献捷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安排,我对这次献捷工作讲以下几点意见:
  一、回顾历史,充分认识献捷工作的重大意义。从楚昭王十年冬季吴军攻破我国国都,到今天,也就是楚惠王八年秋季,历史的车轮已经走过四分之一个世纪,这二十五年是一部楚国饱受吴国践踏、蹂躏的屈辱史,经受了无尽的磨难,这是楚国建国以来最大的国耻,是楚国昭、惠两代伪王的无能,造成这不堪入目的局面。原本强大的楚国在两代伪王的反动统治下,已经风雨飘摇,这是多么令人心寒切齿的事啊!然而,历史就在今年的楚吴之战中得以改写,鄢城的兄弟们,在我的英明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捷,这既是大家的荣光,也说明昭、惠两代伪王的反动统治走到了尽头,楚国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了,楚国应在我的领导下,恢复过去的强大与辉煌。
  二、面对现实,认真做好献捷工作。现实是啥样的阿,现实是那无能无耻的楚昭王从我父亲手里篡夺了王位,原本属于我的王庭现在被那昏庸的楚惠王所占据,这就是无比真实的现实。更让人不能忍受的是,郑国原本是杀害我父亲的敌国,但令尹子西却去救援我们的敌国,子西和郑国是我们共同的敌人。面对现实,兄弟们热血沸腾,我则顺应潮流应天承命,组织这次献捷活动,这次活动如何实施、达到怎样的目的,下面石乞、熊宜僚同志还要详细部署,我在此不再赘述。我这里要强调的是兄弟们要拼尽全力、使出吃奶的劲儿做好这次献捷活动。
  三、着眼将来,荣光与辉煌将永远激励鄢城的勇士乘胜前进。我鄢城武力,对吴国一击而功成,这只是牛刀小试,就一举改写楚国二十五年屈辱史,这充分说明我鄢城武力的强大,对吴国都能取得如此大捷,更不要说对那无能的楚惠王了。楚吴之战的胜利,只是精彩大戏的序幕,过去的辉煌将永远激励兄弟们乘胜前进,杀了子西,去创造属于兄弟们的更大的光荣与美好的明天。
  勇士们,前进吧,朝着楚国王庭进发!楚国王庭的财富美色在等待着你们!开国功臣的光荣称号在等待着你们!荣华富贵的美好未来在在等待着你们!
  献捷动员会议结束以后,这支被激情与梦想所激励的队伍象上足了劲的发条,踏上了未知的征程,朝着无法确定的命运进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5 11: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闲话少说,白公胜当年随父亲从城父逃亡三十二年以来,第一次来到朝思暮想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楚王庭,开始了他的献捷与复国的梦想之旅。
  献捷仪式由令尹子西主持,后半段主持人的角色被白公胜所取代。
  令尹子西很严肃的宣读,受惠王委托,现在我宣布,献捷仪式正式开始,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恭请惠王登殿受捷。
  这时一个半大的毛孩子在群臣的朝拜中,缓缓的走向王庭的宝座,环顾四周后,落座。
  正值壮年的白公胜跪在大殿下,感到王庭的威严、冷峻与傲慢,但对那个夺取他王位的孩子装模作样走向王庭的样子,感到不屑一顾与刻骨仇恨,他要夺回属于他的尊严和楚国人民对他的朝拜。
  令尹子西的声音再次在白公胜的耳边响起,鸣炮奏乐。
  炮声与楚国的国歌在白公胜的耳边响起,白公胜想,这花样还真不少,难为子西了,这子西够能折腾的。繁文缛节,形式主义害死人啊。
  请白公胜向大王献捷。白公胜听到该他出场了,他感觉他的心都快要跳出来了,他三十多年来等待的那激动人心的属于他白公胜的时刻终于来临了。他感觉他生来就是为等待这一刻的到来,他告诉自己千万别激动,克制再克制那澎湃的心,他一生只为这一天,只为这一天的这一刻,他不能激动啊!
  白公胜起身朝楚惠王的宝座走去的时候,感觉身体有些飘,他强制的稳住心神,在楚惠王的宝座下跪下,开始背诵事先准备好的外交辞令,按时下的话说叫忽悠,他一本正经的说,上承大王的英明神武,中仗楚国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赖鄢城兄弟们的浴血奋战,终至于一举功成,痛击吴寇,取得大捷。我们相信,在大王的英明领导下,楚国会从辉煌走向辉煌,最终剿灭吴寇,让我们为剿灭吴寇而努力奋斗!大王万岁!
  为剿灭吴寇而努力奋斗和大王万岁的喊声响彻楚王王庭。
  白公胜在完成跪拜仪式的同时,点燃了楚王庭的热情。但那个半大的孩子在宝座上,看到了白公胜对他的王位的觊觎,从白公胜的眼神里感到了令他胆颤心寒的光芒,在响彻云霄的颂歌声里,那个半大的孩子感到了他和白公胜两辈人的仇恨是永远无法调和的,以及别有用心的阴谋的临近,但令尹子西竟然毫无察觉。这时的楚惠王感到了透心的孤独与无助,觉得无法驾驭献捷活动的进程,不知道这件事情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带来啥样的结果。
  就在楚惠王恐惧的直觉里,白公胜朝王庭外走去。命令石乞、熊宜僚把缴获的吴寇的兵器战具陈列呈现在楚王庭上。请大王过目,白公胜说。但楚惠王的回答绝对答非所问,指着石乞、熊宜僚问,这两位是谁?白公胜说,这是臣胜的部将,左边的这位叫石乞,右边的叫熊宜僚,都是讨伐吴国的有功之臣,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勇士。白公胜边说边用手招呼这两个人上前,石乞、熊宜僚抬腿举步就要踏上王庭的台阶,子期断喝一声,我大王御殿,外臣不得无礼登上台阶,只能在台阶下面跪拜磕头。
  楚惠王听到子期中气充沛凛然不可侵犯的断喝声,似乎抓到了救命稻草,没有想到子西关键时刻反不如子期,但他依然为事情不可预知的发展而担心,他已明显的感到事情的不可驾驭。
  果不其然,只听白公胜朝石乞、熊宜僚大喝,还不动手!从此时开始,白公胜剥夺子西主持人的资格。石乞、熊宜僚大踏步登上王庭台阶,打破了楚王王庭不许外臣进入的禁忌与坚冰。
  子期命卫士阻挡石乞、熊宜僚的叛逆的行为,但卫士哪里能够阻止石乞、熊宜僚的决心和经久演练的行动。两人击倒卫士,径直进入楚王王庭,并各自找到攻击对象,石乞剑指子西,熊宜僚用剑来砍子期。
  经过周密精心的策划的复国阴谋和经过宣传教育的仇恨终于一起发动和爆发了。
  在石乞与子西,熊宜僚对子期的对决未分出胜负的那一刹那,白公胜朝着那千人壮士队伍大喊,众人还不动手,更待何时?举起手中的武器去博取属于你们的荣华富贵吧!努力吧,为你们的锦绣前程,为你们的功名利禄,为楚国美好的明天,象勇士一样去战斗吧,来吧,来吧,让他们的血喂饱你们的宝剑吧!
  千余叛逆者各执利刃,登上王庭,楚国王庭呈现出混乱的景象,这是一场蓄谋已久反复演练的混战。
  胜负的结果可想而知,混战准确的说更象屠杀。
  白公胜绑住楚惠王,这对白公胜来说,简直就是小菜,对付半大的毛孩子,那是手到擒来。石乞擒住子西。只有那子期还和熊宜僚过了几招,熊宜僚拿剑去劈子期的时候,子期素有勇力,转身去拔王庭上插着的戟,熊宜僚丢剑去抢戟,子期拾剑,一剑劈了熊宜僚的左肩,熊宜僚一戟刺穿子期的肚子,两人死命相持,最终同归于尽。
  子西这时才如梦方醒,苍白无力的指责白公胜说,你在吴国乞食,我念骨肉之亲,力排众议,召你回国,封你为白公,没想到你会谋反,你和你父亲一样,都是白眼狼!你这白眼狼,你让怎么面对楚国的列祖列宗阿!白公胜以胜利者的姿态训斥子西说,郑国杀害我父亲,你却背信弃义和郑国讲和,你和郑国都是我的敌人,我为父报仇尽孝,哪里还顾得上私情?你当时的豪情哪里去了,我说要杀你的时候,你居然说啥?说我以卵击石,能有啥子作为?你轻视我,你必须付出代价。你现在知道谁是石,谁是卵了吧?子西说,悔不该不听叶公的话阿,当时研究让你回国问题的时候,叶公说你狼子野心,让你回国无疑就是引狼入室,叶公有先见之明阿。我子西是自作自受,活该啊!子西还没说完,白公胜残忍无情而又挥洒自如的一挥剑锋,斩落子西的人头,一腔热血喷薄而出,如一缕冤魂昭示着白公胜的恩将仇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5 11:03:21 | 显示全部楼层
石乞说,不弑杀惠王,终会酿成祸害(《左传》语,焚库,弑王。不然,不济)。白公胜说,毛孩子有啥罪?又能翻起啥浪花?废了他就行了。后来的事实证明白公胜此刻犯下与子西相同的错误,那就是轻视对手,任何强者在任何时候轻视任何对手,都会犯下致命的不可饶恕的错误,子西血的教训就在眼前,但白公胜一边指责子西轻视他,一边却犯着和子西一样的错误。
  白公胜政变成功,把惠王圈禁在高府,在石乞等一干开国功臣的劝进下,自立为王。(《史记• 楚世家》记载,因劫惠王,置之高府,……白公自立为王。)白公胜加冕楚王的时候,举行了盛大的仪式,这回仪式的主持人变了,变成了石乞,在加冕仪式上,白公胜想,伍员太伟大了,真是不入伍门学艺不精阿,伍员在他心底埋下的仇恨的种子,在三十二年以后的那个七月流火的盛夏,终于开花结果;从小跟伍员耳濡目染的篡国技能,最终让他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奢望。和他父亲比较,他父亲连小小的郑国都对付不了;而他面对强大的楚国,轻松拿下。关键在于他和父亲的老师不同阿,伍员与其父伍奢相比,确是青出于蓝阿!白公胜为有伍员这样的老师而自豪!加冕仪式结束以后,白公胜为伍员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纪念伍员对他的养育与教诲。
  马上得天下,诗书治国家。
  取得政权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巩固王位才是序幕过后的最重要的华彩乐章。白公胜深知,不论给篡国起再美妙的名目,篡国就是篡国,与复国虽说不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但至少关联性不大。现在就要假戏真演,让篡国演变成复国。
  孔老夫子虽说一事无成,但话还是说了不少的。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这话简直就是孔老夫子单给白公胜说的,白公胜觉得这话很是有道理,几乎能和伍员的教导相媲美,那好吧,巩固王位就从正名开始吧。
  因此,重修楚史成为白公胜新官上任以后,要烧的第一把火,而且这把火烧得很旺很盛,流传久远,以至于影响到司马迁的《史记》。成王败寇嘛,历史是胜利者的历史,历史再一次雄辩的证明了这一点,从这一点来看,就往往会陷入历史虚无主义。
  白公胜的楚史是从费无极为他父亲娶亲开始的,但他爷爷楚平王把原本应该成为他众多妈妈之一的秦女孟赢变成了他的后奶,这只是事情的起因,这一点和故事前面讲述的基本一致。
  史实不一致的地方是从费无极开始的。白公胜说,当时世子的老师有两个,忠烈之臣伍奢和奸邪小人费无极。伍奢是太子太傅,费无极是太子少傅,费无极本来对做世子之师而屈居第二就心怀不满心有不甘,加之世子发现他是宵小谗臣就非常不喜欢他(《史记》语,无极无宠于太子)。这费无极嫉妒不满之心愈发不可收拾,就经常在楚平王面前说世子的坏话(《史记》语,常谗恶太子建),并处心积虑陷害世子。
  费无极成功的让孟赢的辈分升级是极具杀伤力的利器,但费无极怕事情败漏,就把世子支使到城父守边(《史记》语,使世子建居城父,守边),虽如此仍不放心阿,世子还是世子,一旦楚王驾崩,世子还是要做楚王的阿。费无极感到小命都在老虎蛋上挂着哩,哪里还有安全感?一定要先除世子而后快,这就是症结所在。
  血染的历史无数次证明,诬陷别人谋反是害人的最致命最恶毒的武器。费无极就是这么干的,说,世子在城父拥兵自重,勾结诸侯,试图谋反(《史记》语,太子居城父,擅兵,外交诸侯,且欲入矣),那咋办?一个字:杀。于是伍奢父子命丧黄泉,世子逃到郑国被害。
  这段历史的冤案,到了平反昭雪的时候了,楚国也到了恢复正统的时候了。寡人并不想做这楚王,只是把被奸臣费无极篡改的历史改写过来,把被昭、惠两代伪王篡夺的王位复原过来。
  白公胜把复国的故事印成名为《历史的真相》的简明手册,发放到楚国的千家万户,目的是让楚国人民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本叫《历史的真相》的简明手册影响极大,以至于《史记》完全采用了这一说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5 11:0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张旗鼓的宣传没有改变楚国人的传统的正统观,昭、惠两代承续楚王正统的观念,在楚人心里已是根深蒂固。白公胜的宣传虽然改变了历史的叙说,但对改变人心的向背收效甚微。
  这以后发生的事既让白公胜恼火,又让白公胜感到恐怖,他直觉的感到他在楚国的统治,不仅无法传续后代,而且统治的根基已经摇摇欲坠。这件事到最后他也没有能够查清,他感到相对于一个王朝来说个体的人实在是太渺小了,这一事实他最终无法改变。他想,伍员在世,也许能帮他改变这一结果,改变个体的人对庞大王朝的巨大劣势,只有伍员这样具有通天彻地的智慧的人才能做到,在白公胜最艰难的时候,他不可遏止的想念的人就是伍员。
  这件事的基本情况是这样的,圈禁在高府的半大孩子,就是那个已被废黜王位的楚惠王,在白公胜加冕仪式数十日后的月黑风高的夜晚被偷走了。
  白公胜和石乞翌日清晨亲到高府勘察现场,发现高府高大坚固的围墙被挖了不大不小的洞,关押惠王屋门的铁锁被撬开,屋里除了惠王啥也没少。白公胜感到惠王的余孽象地下暗河的水汹涌澎湃,于是就对石乞说,可怕阿!悔不听你的话,当初不是顾忌太多,就应该立马处死这个小屁孩,犹豫不决,养虎为患阿。这件事要秘密彻查,千万不能声张;查出为首者,根除余孽。看守这个院子的,不论是谁,一律处死。开仓济民,强根固本。
  对于查处楚惠王被盗的事,石乞感到压力很大,查不出凶手,搜索不到线索,追不回楚惠王,被盗的楚惠王很快就会成为反对白公胜的鲜艳的旗帜,旗帜一旦树立,反对者就会云集响应,楚国各地保皇势力就会蚁聚蜂拥,这将带来可怕的后果。
  但事实是他石乞掘地三尺也没有找到蛛丝马迹。
  开仓济民的活动还没来得及开展,虽然石乞知道这项活动对收买人心的重大意义,白公胜在封地鄢城就是依仗大斗往外借粮、小斗往回收粮的普惠众生的办法,稳固了在鄢城的统治,袭国一击得手,这一成功的经典范例还没有在郢都施行,叶公沈诸梁已是率先发难,惊天的战鼓已经擂响,一场平定叛乱的硝烟弥漫在南国楚天。
  侦破楚惠王失盗案就此嘎然而止,谁偷了楚惠王、把楚惠王偷到哪里去了?从此成为悬案,《左传》与《史记》互相矛盾的说法就是有力的佐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5 11:0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叶公的部队一路奔袭,不断有手持农具的群众加入行伍队列,象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奇异景观。
  队伍到达郢都郊区的时候,百姓箪食壶浆蔽遮道路迎接叶公。将近都城的时候,又有百姓蜂拥而至,夹道欢迎高呼口号恭候叶公。这一热烈的场面让叶公走向一生事业的巅峰,在楚国民众面前很是秀了一把,那场面激动人心让人心潮澎湃。
  叶公这下放心了,民心在他一边,他就是正义与公道的化身,恢复楚国的正统、拯救楚国民众于倒悬的千钧重任在他肩头。
  于是扯起安邦定国的大旗。
  这旗号很有气派,很得人心。
  有了旗号,名正言顺。攻击无须展开,都城的军队与民众望风归顺,大开城门,叶公意气风发的完成入城仪式,这样的场面电影里多了去了,无须多说。
  白公胜节节败退,率领鄢城子弟退守楚王太庙,困兽犹斗,作垂死挣扎,叶公兵不血刃而得都城。
  最后的总攻开始了,白公胜率领鄢城子弟奋勇冲击叶公的中军,但如滴水落进无边无垠的茫茫沙漠。
  石乞对白公胜说,撤,快撤,叶公势大,形势不妙,恐不可为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大不了再重复过去的故事,逃亡的事咱有经验,咱是专家咱怕谁阿。石乞扶白公胜上车,开始了再次逃亡的旅途。
  命运让世子建父子与逃亡结下不解之缘。
  白公胜逃到龙山,在八月暑热笼罩的茂密丛林气喘吁吁惊魂未定。叶公挥师把龙山包围得滴水不漏,布下天罗地网。
  白公胜知道多少年前他父亲的结局再次降临到他头上,他的生命不可逆转的走到终点。他看了一眼那明晃晃的太阳和满目青翠的龙山,解下腰带,迟缓而麻木的朝面前的那棵松树走去。此时,龙山的四周的喊杀声一浪高过一浪,如钱塘江潮惊涛拍岸,如九天惊雷响震云霄。白公胜的留恋与犹豫在喊杀声中消失殆尽。他在树枝上系牢腰带,用手扯了扯,确认牢固以后,低头寻找垫脚的东西,寻觅半晌,寻得一块石头,搬过石头,放在绳套下,缓缓的踩上石头,回望故国郢都,一时潸然泪下,一行清泪挂在面颊,他喃喃自语的说,子胥先生教会我仇恨,教会我报仇,教会我复国,却没教会我巩固政权阿。仇恨长成参天大树,大好河山却在瞬间易手。我死不瞑目阿。白公胜把头伸进绳套里,一脚蹬落石头,脚在空中蹬了几下,抽搐如期而至,抽搐过后,白公胜魂归黄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萤火虫

GMT++8, 2025-1-24 00:56 , Processed in 0.240513 second(s), 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