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萤火虫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97|回复: 7

[06/27]虎式坦克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新式武器的评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27 11: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虎式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装备的一种重型坦克。作为战争期间投入使用的一种新式武器,德军对虎式坦克给予了极大的期望。与纳粹在战争中使用的众多新式武器一样,虎式坦克未能帮助德军扭转战局,但是,这种坦克却为我们评价二战期间的新式武器提供了最佳标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赢得战争,扭转败局,纳粹德国先后研制、装备了数量众多的新式武器。在纳粹研制的众多新式武器中,虎式坦克的知名度极高,也极具有代表性。作为战争期间投入使用的一种新式武器,德军曾经对虎式坦克寄予了极大的希望,试图依靠它来扭转战局。作为一种性能优良的重型坦克,虎式坦克也的确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与纳粹在战争中使用的众多新式武器一样,虎式坦克并未能扭转败局,甚至未能帮助德军打赢一场战役。正因如此,长期以来,对虎式坦克的评价大多很差。但是,通过对虎式坦克研制、生产、使用情况的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凭借一、两种新式武器是不可能赢得战争的,片面鼓吹武器制胜论是错误的。


虎式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装备的一种重型坦克,德军的正式编号为:PzkpfwⅥ。为了区分后来生产的“虎王”坦克,虎式坦克也被俗称为“虎”Ⅰ坦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坦克的性能主要反映在三方面:机动性能、装甲防护水平和火力。在机动性能方面,虎式坦克的发动机功率,根据具体型号不同分别是650马力和700马力,单位功率分别是12. 04马力/吨和12. 3马力/吨。这个数字当然不能和当今的主战坦克相提并论,但是,与同时期的盟军同类坦克相比还是比较优秀的。苏军装备的JS—2重型坦克重46吨,发动机功率520马力,单位功率是11. 30马力/吨;美军装备的M—26“潘星”重型坦克重41. 5吨,发动机功率500马力,单位功率12. 04马力/吨;至于英国装备的“丘吉尔”重型坦克,单位功率则只有8. 75马力/吨。而且JS—2重型坦克和M—26“潘星”重型坦克正式服役都是在虎式坦克之后。而在苏德战争之前就已经服役的KV—1、KV—2重型坦克的机动性能与虎式坦克相比更是望尘莫及。

苏联官方对虎式坦克的评价很差。他们认为虎式坦克“在机动性方面也不如苏联的T—34坦克,而在武器方面则不如苏联的JS—2重型坦克”。这种评价是经不起推敲的,单纯指责虎式坦克的机动性能是不公正的。虎式坦克属于重型坦克, T—34坦克属于中型坦克,两者在机动性能方面本来就缺乏可比性,由此得出的结论自然是不公正的。虎式坦克在机动性能方面确实不能尽如人意,其实这是二战期间所有重型坦克的共同缺陷。作为新式武器,虎式坦克的负重轮多达48个,大大超过了其他型号的德国坦克,更是远远多于盟军坦克。很多评价指出,这导致虎式坦克结构复杂,给生产和维护保养,特别是战场抢修都带来了不小的困难,虎式坦克也由此背上了德国产品“奇技淫巧”的恶名。其实,凡事都是相对的。虎式坦克以行走系统结构复杂为代价换来的是行驶非常平稳,而这又是虎式坦克固有的突出优点。平稳的行驶性能加上优异的操作性能,可以极大地缓解坦克乘员的战斗疲劳,增强其持续战斗能力。而苏军坦克却根本没有这种优势,结构简单的同时付出的代价就是“人性化设计较差”。

与机动性能密切相关的是坦克的可靠性问题。由于虎式坦克刚刚投入战场时的拙劣表现,很多人对此持批评态度。其实,任何一种新式武器在经过长期严格的测试改进之前,无一例外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各种问题。而在形势危急的战争条件下,几乎所有的国家都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对所有的新式武器进行完全充分的测试。事实上,苏军战前服役的KV—1、KV—2重型坦克的可靠性要比虎式坦克糟糕得多!而且经过改进之后的虎式坦克是非常可靠的。对于虎式坦克的火力,各国基本上没有异议。虎式坦克配备的88毫米L56加农炮的强大威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确实天下无敌,这也是虎式坦克作为新式武器所具有的最突出的优势之一。而且,虎式坦克观瞄系统的性能也出类拔萃。甚至连苏军元帅崔可夫对虎式坦克的火力都十分欣赏。认为“(虎式坦克)简直是一座超重型工事!光学瞄准镜的设计十分出色, 88毫米口径火炮的威力强大无比”。这些来自对手的评价应该是最有说服力的。虎式坦克刚刚服役时,所有的盟军坦克都不是它的对手。虎式坦克的强大火力还表现在持续作战能力方面。虎式坦克的弹药基数达92—108发,仅仅略少于苏军的KV—1重型坦克,至于美军的M—26弹药基数是70发, JS—2更是仅有可怜的28发!充足的弹药基数在相当程度上抵消了盟军坦克的数量优势。虎式坦克的防护水平也是非常优秀的,其正面装甲厚度达102毫米,当时,在普通交战距离上,没有任何一种盟国坦克能够对其构成威胁。

需要指出的是,坚不可摧的坦克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际上都是不可能存在的。出于重量以及命中概率的考虑,坦克的装甲最厚的部位都是在车体和炮塔的正面。虎式坦克第一次大规模投入战斗是在库尔斯克战役时期。由于德军在这次战役中投入了众多的新式武器,因此,德军在战役中的失败自然成了否定包括虎式坦克在内的新式武器的最好理由。苏军将领强调,“苏军坦克手知道,德军重型坦克在直射的射程方面略胜于T—34型坦克,因此他们巧妙地利用T—34坦克高度的机动性,大胆地将坦克开近敌人的坦克……”。一些西方学者也附和这个观点,似乎虎式坦克在装甲、火力方面的巨大优势完全可以通过快速接近

战术加以化解。


问题真的如此简单吗?

其实一个简单的计算就可以说明问题:

坦克的火力与射击距离成正比关系。虎式坦克发射的88毫米Pzgr. 39穿甲弹击毁T—34坦克的最远距离是3900米。因此,在1500米的普通交战距离上击穿T—34坦克的炮塔或车体正面装甲是非常轻松的。在这个距离上, Pzgr. 39穿甲弹的实战命中率是74%,虎式坦克火炮的射速为每分钟8发。而T—34坦克的76. 2毫米加农炮在超过1000米的距离上根本无法击穿虎式坦克的前装甲(著名的T—34/85坦克此时还没有投入使用)。T—34坦克要想击毁虎式坦克只有缩短射击距离这一个办法,也就是射击距离必须要少于1000米。T—34坦克的越野时速最高是50公里左右,折合每秒13. 89米,而要与虎式坦克的距离从1500米缩短到1000米, T—34要用36秒。将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T—34坦克在进入能够击毁虎式坦克的有效射程之前,虎式坦克至少可以发射4. 8发穿甲弹,命中3. 55发,也就是说, T—34坦克至少要有5: 1以上的优势才有可能在快速接近的战术中胜出。可见快速接近绝对不是高明的战术。

当然,上述设想仅仅是纸面计算,战场的实际情况肯定要复杂得多,人员训练水平、通讯设备性能、战场侦察能力、天气、地形等都可能成为影响战斗结局的因素。但是,相对于德军坦克,苏军坦克通讯系统和观瞄系统的落后是人所共知的。虎式坦克的优势应该还是十分明显的。

库尔斯克会战中,苏军对战场形势的了解情况并不比德军好,因此,说苏军充分了解虎式坦克的弱点并加以利用很难令人信服。因为如果苏军真的能意识到重型坦克的固有缺陷,他们在库尔斯克战役中就不可能让自己的KV—1重型坦克在没有步兵掩护的情况下发起损失惨重的冲锋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虎式坦克在德军坦克部队中数量一直不高,所以,苏军的接近战术其实也无形中变相提高了德军Ⅲ型和Ⅳ型坦克及强击火炮的穿透能力。因此,攻击虎式坦克这样的目标,单纯依靠快速接近并不是理想选择,苏联学者将这个问题简单化了。

在库尔斯克战役中,虎式坦克通常显示出良好的性能,只是由于数量不多而未能发挥明显的作用,甚至在它们理应取得突破的时候却因为过于分散而挨打。据载,在整个战役中有13辆坦克报废,实际数量可能还不止这些。与德军在整个7月里共计损失563辆坦克相比, 13辆并不算什么。在库尔斯克战役中德军损失的这个总数通常是被夸大了的。


评价一种新式武器,应该以其综合性能为着眼点。作为武器,坦克属于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作战体系的一部分。从问世之日起就不是孤立地出现在战场上。坦克的研制、生产、使用其实都是战略、战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不能简单依据一两项指标来判断坦克的优劣。在理想情况下,坦克的各项性能应该构成一个标准的多边形,边长相等意味着综合性能的均衡和突出。而某项指标的过分突出必然以总体均衡性的丧失为代价。从机动性能、装甲防护水平、火力这三个方面来判断,作为新式武器的虎式坦克是非常优秀的,可以说是1943年世界上最强大的坦克。俄罗斯学者也承认了这一点。但是如果把视野进一步放大,问题就出现了。

作为新式武器,虎式坦克存在的问题并不是这种坦克本身的性能问题,而是这种坦克的设计、生产以及使用方面的问题。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来看,虎式坦克最致命的问题就是成本太高,生产工艺太复杂,耗费的工时太多,不适合也不可能大量生产和装备部队。这几乎是德国所有新式武器的通病。纳粹德国在虎式坦克之后服役的黑豹坦克、虎王坦克也都未能避免这个问题。坦克本身很优秀,而在无法达到足够数量的情况下,个体性能的优势不可能充分发挥出来。所以,将改变战局的希望寄托于虎式坦克这样的新式武器显然是注定要失败的。

反观苏军的JS—2坦克,其最大成功之处不在于性能超群,而在于性能均衡。从机动性能、火力、装甲防护水平来看, JS—2坦克都不如虎式坦克。苏联的坦克设计师非常清楚,除了弹药基数和火炮射速以外, JS—2坦克在装甲防护方面的缺陷也很严重。如果前装甲进行回火处理,就能大大提高其硬度。但是,这种做法过于复杂而且成本太高,所以,苏军一直没有采用。设计简单,有利于在设备有限、劳动力有限的情况下大量生产,这就是苏联坦克计的指导思想,也是其最大的优势。而德国坦克恰恰没有这种优势!

作为设计精巧、制造精良的武器,生产1辆虎式坦克需要25万到30万个工时。而工艺水准

不高的T—34坦克最多不过8000个工时。在战时情况下,甚至可以压缩到3700个工时!同样是重型坦克, JS—2也不过50000工时。

制造成本高昂加上德国铁、铜、钼、钨等战略性金属资源的极端匮乏,极大地制约了这种新式武器的装备数量。这种令人生畏的庞然大物的现役数量始终没有超过700辆。虎式坦克的总产量也仅仅是1346辆。这个数字远远少于苏军的KV—1、JS—2重型坦克,与美国的M—26坦克也无法同日而语。战争期间,美国生产了49230辆性能均衡的M—4坦克;至于制造并不精良但综合性能出众的T—34坦克的产量更是高达53552辆!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虽然性能优良的德军坦克摧毁的盟军坦克要远远多于自身的损失,但是,最终纳粹军队还是被盟国无穷无尽的钢铁洪流吞没了。

战争可以看做是政治的延续,而政治又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拥有强大经济实力的国家必然拥有强大的战争潜力。因此,战争中的战胜国往往是军事大国更是经济强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争潜力相对弱小的德国将改变战局的希望寄托于某种新式武器,结果新式武器虽然曾经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最终决定战争结局的还是综合国力。所以,评价某种新式武器,不能仅仅看它的性能,而是要从总体、从战略的高度去看待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单纯依靠几种新式武器是不可能赢得战争的。不过,随着武器经济技术含量的增加,新式武器与战争结局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战争期间德国研制的种种新式武器对战后军事技术变革的深远影响就是最好的证明。

从这个意义上说,不是盟国不具备研制生产虎式坦克一类新式武器的能力,而是在面对研

制、生产这类武器的必要性与成本的选择时,盟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6-27 13:0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武器···

不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7 14:2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雪儿。。。。虎王坦克你没听说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7 14:28: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有名的,
2战期间德军强大陆军的体现阿。。。。

苏联坦克对德国坦克,几乎要用4:1的代价才能赢阿。。。。

当初苏联要不是依靠自己中型坦克的量产。。。根本不可能打赢德国阿。。。。也不会有库尔斯克战役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7 14:30:07 | 显示全部楼层
虎王坦克的弱点在侧翼,
所以当初德国也保留了一部分旧型坦克,来“保护老虎的侧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7 16: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8 12:0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讨论帖子你脸红个啥。。。
扣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8 13: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p40mp5 于 2008-6-27 14:28 发表
这么有名的,
2战期间德军强大陆军的体现阿。。。。

苏联坦克对德国坦克,几乎要用4:1的代价才能赢阿。。。。

当初苏联要不是依靠自己中型坦克的量产。。。根本不可能打赢德国阿。。。。也不会有库尔斯 ...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萤火虫

GMT++8, 2024-12-24 08:09 , Processed in 0.299159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