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挺的妻子李秀文 环球时报驻澳门特派记者曾坤报道 来澳门之前,就 对曾被毛泽东当面赞誉为“***第一任总司令”的叶挺颇为敬仰,可以说,他是我自小崇拜的中国现代军旅第一人。这位在世仅仅50年的北伐名将,其军旅生涯其实很短,前后不到10年,但却演义出一章章彪炳千古、烈火烹油的战争史篇。 不曾想,到澳门不久,从当地资料中第一次发现,叶挺在领导广州起义失败后出走海外长达十年之中,居然有一多半时间是在这座小城里度过的,其9个子女中有7个都是在此出生,那一瞬间,我仿佛触到了叶挺将军的心跳。 也许是身在澳门的缘故,也许是与叶挺同经一地的“殊荣”,2006年7月7日,一跨进这个日本制造“七七事变”的日子,不知怎的,我的心情竟异样地沉重起来,仿佛从血缘深处迸发出一股激流,不吐不快!于是,写了篇《想起叶挺的妻子李秀文》的短文,以纪念这位在我心中有排山倒海之力的将军。没想到文章在人民网发表后,竟然网评如潮:“伟大的女性!”“中国人民优秀的代表。”“人中龙凤,民族脊梁!”“德昭千秋,英名万古巾帼英雄,人民永记!!”“真是一位好妻子,更是一位巾帼人物。可惜,叶挺和李秀文英年早逝……” 网民对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女人的高度赞扬,引发了我万千思绪,欲深入挖掘这位女人一生命运的念头,开始浮现在脑海中。 小巷美人 我不知该不该为我的疏漏向读者致歉,在《想起叶挺的妻子李秀文》那篇短文中,我把李秀文写成“出身于澳门的大家闺秀”,其实,李秀文并非澳门生人。她原籍系广东省东莞长安镇乌沙村人,1907年出生于这里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李秀文的父亲李少村和时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宪兵部队司令的李章达是东莞同乡同族的好友,过往甚密。而李章达又与时任宪兵部队参谋长的叶挺,相熟更深,是战友加兄弟的知己。正是这位李章达,成了叶挺和李秀文的大媒人。 李少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李秀英当时已出阁多年,二女儿李秀文年方17,在广东省省立执信女子中学就读。执信中学名声显赫,是国内37所重点中学之一。它是孙中山先生于1921年为纪念近代民主革命家朱执信先生而亲手创办的纪念性、示范性学校。李秀文天生就是一个美人胚子,乌亮的秀发配着白净的俊秀脸盘,俏丽甜静的眼睛妩媚动人,眉宇间蕴着一脉令人见之忘俗的水秀,身段匀称,出挑得周全,有执信女中“校花”之美誉。 李章达的家在广州市的昌兴街,这是一条其貌不扬的小巷。巷道很窄,两旁的房屋相距不过丈余,两边的人家可以站在自家阳台上隔街交谈。巷虽不起眼,却是个屯聚富贵的地方,有钱有地位的人云集,李章达与李少村的家都安在此巷中。真是无巧不成书,李章达家二楼客厅与李秀文的闺房,正好隔街相对。常来李章达客厅“饮茶谈政”的叶挺,出出入入的时候,总会和对面的她不期而遇,但凡一遇,彼此便会身不由主地要向对方投去一瞥。这一切,都被李章达窥出了心境。于是,自告奋勇当起“媒婆”。 李秀文自幼享受着舒适的生活,并得到很好的文化教育。文化的汁液更将她浇灌得不但外美如花,而且内秀如竹。她头一次与叶挺约会时,就胸有块垒地问:“你们什么时候铲除那三种尘土?” “什么尘土?”叶挺有些惊讶。 “就是军阀、官僚和政客啊!中山先生讲的呀!”李秀文美丽的眼睛看着叶挺。就这么一问,两颗心找到了相投的事业结合点,彼此都强烈地感到,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 至今为止,在我可以查寻到的所有历史资料中,记述最详、最难忘的是李秀文的死。她本该活到今天,她也最有资格活到今天,然而她却在东方曙光已经显露的时候,突然地走了!走的那么急促,又那么惨然。 1945年4月8日,也就是叶挺因“皖南事变”被蒋介石囚禁了1800多个日夜获释的第36天,叶挺偕同妻子李秀文、女儿叶扬眉、小儿子阿九等人,乘坐美军专机起程到延安参加全军整军会议。四年的囚禁生活,让叶挺反思了自己一路走过的历程,孰是孰非,泾渭分明。获释当天,国民党当局派专人到牢房给他送来一套呢制将军服,要他换下那身破烂不堪的灰布军装。叶挺鄙夷地说:“我不换!我要穿着新四军发给我的军衣回去。”他直接回到了禁止讨论政治话题驻重庆代表团住所。第二天,即3月4日,又迫不及待致电毛泽东和禁止讨论政治话题中央,申请重新加入中国***,党中央马上回电接受。叶挺接电后,甚是兴奋。憧憬人生前景,是金色的,未来命运的凶险,竟浑然未觉。 早上,飞机从重庆起飞时,叶挺的夫人李秀文、女儿、小儿子及保姆等,兴冲冲坐在一起。本来,周恩来劝他多休息几天,另乘飞机走,但他去延安的心情迫切,坚持搭乘这趟飞机。同机的还有王若飞、秦邦宪、邓发等参加国共谈判和政协会议后返回延安的禁止讨论政治话题代表。 飞机起飞后,一切都很正常。此时,延安方面已组织了盛大的欢迎场面,毛泽东、朱德、任弼时等禁止讨论政治话题中央领导人及机关、部队、群众团体的代表们,早已等候在延安机场。 中午时分,天空飘起毛毛雨,飞机已到延安上空,听到飞机的声音由远而近!整个机场翘首张望。但很快,飞机的声音又慢慢消失了。 一直到傍晚,仍不见飞机的踪影,一种不详的预感箍罩在延安机场上每一个人的心头。当时,在延安读书的叶挺两个儿子叶正明、叶华明,也被朱老总派专车接到机场迎候父亲的到来。暮色渐渐降临,兄弟俩的心情更如同这夜幕越来越暗,似乎有什么大祸即将降临一般。 两天之后,噩耗才得到证实,飞机在山西省兴县东南80里处撞上海拔2000多米的黑茶山,飞机顿时爆炸起火,坠毁山崖。机上我方13人和美方4名机组人员全部蒙难。 当延安派来的代表及救援人员赶到出事现场时,眼前的一切,令在场的许多人失声大恸。17具遇难尸体,每个人面部表情都呈现出十分惊讶的样子,眼球都甩出来了。尤其是李秀文,最惨不忍睹,遗体已身首不在一处,头发散下来,贴住半张脸,嘴巴闭得好紧,血已凝结成块…… 李秀文骤然离去时,只有39岁,已是9个孩子的妈妈。她活着的时候,被光环四射的丈夫罩得严严的,悄无声息。她回到“彼岸”后,留给世上的也只有妻子、妈妈这个最普通、最大众化的名分。李秀文是因为叶挺而被人们记住的,但即便如此,记住她的人也很少很少,包括她生活过十多年的澳门。 为了寻找李秀文的“往事”,我几乎四处碰壁。图书馆、档案馆去了,一个字没找着;妇联、故居访了,半句话没捞到;顺着叶挺这根藤往上摸,终于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但大都是迷迷茫茫的。 看来,一个女人,不管她多优秀,一旦嫁给了名人,她的名也就被“名人化”了,何况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男尊女卑了几千年的社会里。李秀文注定了她身后竖立的是一面无字碑! 然而,从我仅仅采集到的有限“往事”看,李秀文不论于国家、民族,不论于丈夫、家庭,不论于情于理,也不论于人于事,她都是一个闪烁着夺目光辉的伟大女性,都是一个值得大书而特书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 历史记住了叶挺任新四军军长的那段史实,却不知道在新四军草创阶段,李秀文将父母的养老金及四处筹集到一些钱,倾囊献出,从广东、香港一带买了3600支手枪,并亲自押送这批货物运往皖南,供给新四军抗日;历史记住了叶挺遭遇皖南事变,身陷囹圄四年,身心倍受摧残的英勇经历,却不知道妻子李秀文身怀六甲,毅然申请到监狱与丈夫相搀相伴,和叶挺共渡危难,还冒着生命危险,将叶挺那首传之四海的著名革命诗抄“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及为郭沫若50岁生日撰写了寿联“寿强肖伯纳骏逸人中龙”,从监狱偷偷带出,传之后世;历史记住了叶挺领导广州起义失败后,流亡日本的情节,却不知道是李秀文从港澳报刊上获知叶挺身份已暴露,急中生智,以一句“祖父病重宜速去”的暗语,用电报拍给叶挺,使叶挺及时离开日本,脱离了险境……李秀文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她的志向与功绩绝不亚于丈夫! 叶正明哭妈妈 1945年4月15日,延安各界2000余人,参加禁止讨论政治话题中央为坠机而牺牲的叶挺等烈士举行的追悼大会。追悼会由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主持,朱德致悼词,刘少奇也讲了话。叶正明、叶华明兄弟肃立于悼念人群中,悲戚的泪水止不住地流淌。前一天夜里,叶正明几次哭醒,伏案写了一篇《给死了的父亲母亲》的悼念文章。文中有一段专门给妈妈的话:“母亲,你和父亲结婚以来,从来就很少好好过过。刚结婚,父亲因为参加几次的革命战争,就很少和你在一起……在结婚的二十多年当中,你不辞劳苦地抚养了九个孩子,第三个幼年时病死了,第五个和第九个与父母一同蒙难,你从没发过怨言,没有说过一句丧气的话。母亲啊,你养育着我们,教育着我们,使我们能够很快地成长起来。母亲,你放心吧,你的儿子们会好好地遵照你的教导走向光明道路的。” 母亲如书。李秀文从19岁始,即以一个在校中学生的身份,嫁给了大她11岁的叶挺,从此舍弃了自己的一切。她父亲是富甲一方的绅士,李秀文出嫁时,父亲不但给了一大笔陪嫁钱财,而且连自己的养老金最终也捐给了女婿的事业。叶挺在最困难的时候,即广州暴动失败后,受到瞿秋白中央的指责,叶挺不服,为自己申辩,结果受到更严厉的处分,愤激之下,出走国外。在流亡国外及澳门的整整10年的岁月里,全家的生活担子几乎全部由岳父家负担。更有甚者,李秀文出嫁至死,和叶挺夫妻一场18年,其间,离愁多于团聚,坎坷大于蹀躞,迁徙多于稳居,战火多于和平,但她无怨无悔。她以黄花般瘦弱的身躯,勇于担负每两年生养一个孩子的重任,同时,还要顾及老的,念着外的,想着大的,惦着小的,处处操心,事事躬亲,又集国难、家难于一身。其坚韧、无私、忠贞、无畏的人格魅力与献身精神,超群拔俗,撼天地,泣鬼神! 李秀文把整个一生奉献给心爱的人,生求共枕,死甘同穴。她可以说是为叶挺而生,为叶挺而活,为叶挺而死的。叶挺能得到这样的女人真心关爱、生命相托,实在是他的福分! 寻找李秀文的过程,对我而言,是一次灵魂受到震撼与洗礼的过程。那是2006年的4月份前后,我按照《澳门日报》副刊上一篇文章中的线索,先后两次来到澳门城区东北部的名叫贾伯乐提督街的一条狭窄长巷,寻访李秀文父亲当年购置的房屋——叶挺故居。 按照资料记载,1927至1937年之间,叶挺与李秀文一家人在此居住。叶挺在此居住期间,心系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十分关心抗战,多次返内地和香港,至1937就任新四军军长,叶挺才离开澳门。 第一次来贾伯乐提督街时,毫无所获。我徒步由街的东口进入,由东向南穿街而过,一路边走边问,先是汽车修理店的老板、伙计,再到买冷饮的小店售货员,又到居民家中……问了不下十几处,结果,不是摇头,就是摆手,更有两户人家,见陌生人闯入,又不懂粤语,满脸疑云,拒不应答。无奈,只好无功而返。还是《澳门日报》的陆波先生救了我的驾,他告诉我李秀文故居具体地点:贾伯乐提督街76号,现在是妇联第二托儿所。并帮我约好澳门妇联分管副会长届时接受我的采访。 第二次去没费任何工夫,径自就找到了。这是一幢两层小楼,面积约有二三百平米。楼前面围有一个小院子,不大,大概一二十平米。整个楼看上去还挺新的,保护得很好。妇联副会长早已迎候在此,之前这位妇联副会长并不知晓此楼宇曾经为北伐名将叶挺居住过,更不清楚李秀文是何方人士。据她说,该楼宇系1948年由何贤先生赠送给妇联做办公楼的,后来改做了托儿所。再之前,房产属于谁,谁在此居住过,年代太久远了,“不知道,周围的人也说不清楚。” 确确实实,叶挺一家当年就住在这座小楼里。遗憾的是,能解读这座小楼历史的人,没能和我一同前来。 抬眼凝视着这座弥漫着历史风云的小楼,这是叶挺夫妇共同用爱和生命创建的家。依稀间,我仿佛看见叶挺子女提供的一帧帧珍贵的照片,那是叶挺与李秀文当年在这里的记录。照片上李秀文仍旧穿着她那一身素白或素黑旗袍,一迳那么浅浅的笑着,是那样的端庄秀丽,那样的文静善良,与叶挺是那般的亲密,与孩子是那般的柔情。我总是梦幻般地想在屋子里找到点什么痕迹,用眼光一处一处地搜寻,总觉得找到了,又觉得永远也找不到。 李秀文的名字,如同叶挺的名字一样,不但永远留在她子女的心里,也永远会留在一切正直善良人们的心中,她不该被冷落,被遗忘,也不会被冷落,被遗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查看全部评分
mp40mp5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萤火虫
GMT++8, 2025-1-11 13:02 , Processed in 0.726821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