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萤火虫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一叶参

[12/31][绘画]中国古代绘画精品高清大图[312P]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1 11:50:3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代 南唐 周文矩 宫中图 长卷(局部大图)



宋 佚名 四美图 斗方 绢本设色    纵24.1厘米 横20.3厘米    (美)私人藏  

   此图精心描绘了四个盛装的仕女。人物皆身着襦裙,头戴花冠,肩有披帛,手执绣物,细腰纤手,体态婀娜。仕女形象、衣饰都仿唐制,与周文矩《宫中图》人物造型有相似之处,但人物少了一些丰腴艳肥的唐人体态,而且椭圆型面颊及发髻花冠式样,又具宋代特色。用笔精工秀丽,设色鲜妍。面部采用额、鼻、颊的“三白”烘染法,别具特色。



宋 佚名 宋仁宗皇后像 轴 绢本设色  纵172厘米 横165.3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据《宋史》记载,宋仁宗有两后,一是郭皇后,一是曹皇后。因为郭皇后被废,因而可确定此幅所绘应是曹皇后画像。图中仁宗皇后坐在画面的正中,两位侍女分立两旁。一个捧着长巾,一个捧着唾盂。人物安排遵从传统的“主大从小”的惯例。画面上的曹皇后头戴九龙纹钗冠,面贴珠钿,翟衣绶带及环佩。人物造型准确,神态肃穆,冠服华丽,设色优美,不愧为宋代肖像画中的优秀之作。



宋 佚名 杨贵妃上马图 团扇 绢本设色    纵25厘米 横26.3堙米  (美)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多为画家偏好的画题。此团扇画玄宗骑在马上,回顾杨贵妃,四宫女正扶持贵妃上马。杨贵妃的娇柔体态,带有宋人审美意蕴。宫殿庭院以界画形式画之,有院体画风。



宋 佚名 饮茶图 团扇 绢本设色  纵35.8厘米 横35.9厘米  (美)弗利尔美术馆藏

  图中画一侍女双手捧茶盘,一妇人伸手盘中拿茶具。右边一贵妇面向她们而立,仪态端庄娴静。后随侍女双手捧一锦盒。画风承唐代周吩,典雅浓丽。旧题南唐周文矩画,然观其时代气息,应为宋人所作。



宋末元初 钱选 杨贵妃上马图 卷 纸本设色  纵29.5厘米 横117厘米  (美)弗利尔美术馆藏

  元代绘画的复古之风早在元初“吴兴八俊”之一钱选的作品中已经较为充分地表现出来了,这包括人物服饰、构图特点、设色及取材等几个方面。此卷绘唐玄宗与贵妃杨玉环上马的情形。玄宗骑照夜白,侧面望着贵妃,贵妃旁有两侍女协助。图禁止讨论政治话题绘十四人, 皆着唐装,人物身形饱满,姿态、动作各不相同,形象刻画细微、生动。衣纹线描工整,连绵转折,顿挫有力,皆为游丝描。敷色虽艳丽而又雅洁清润,画人物不着背景,也是受唐代绘画的影响所致。





南宋 陈清波 瑶台步月图 团扇 绢本设色  纵25.6厘米 横26.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陈清波,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理宗宝枯(1253—1258)时为画院待诏。擅山水,多作西湖全景,皆大幅。风致典雅,笔墨嫣润。传世作品有《湖山春晓图》《瑶台步月图》等。 此图写中秋仕女拜月的情景。画面中天空清虚高远,祥云绕月,月下景色空朦。人物衣饰为典型的南宋风格,用笔轻润,敷色雅致。以高台色深厚重的栏杆,衬出人物纤秀婉约的形象,风格清新动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1 11:5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宋 宫素然 明妃出塞图 卷,纸本,水墨,纵30.2厘米,横160.2厘米。(日)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关于此图的作者及时代,学界颇有争议。此画的构图与人物造型与张踽的《文姬归汉图》极为相似,图中绘西汉元帝时宫女王嫱(字昭君)远嫁匈奴呼韩邪单子,与随从行出塞外的情形。寒风迎面,景色荒凉,人物形象刻画极为真实生动,笔墨技巧纯熟,线条勾画细致流畅,以淡墨稍染衣褶、马体,粗笔淡墨,几笔便写出塞外苍茫萧瑟的环境特点。人、犬、马的动作体现出风之肆虐呼啸,也反衬出王昭君镇静、从容的精神面貌,是一件难得的传世佳作。

款署“镇阳宫素然画”,款上钤朱文大印“招抚使印”,图上钤有“笃斋审定”、“竹林书屋”、“棠村”、“蕉林书屋”、“蕉林居士”、“蕉林梁氏书画之印”、“归安陆学源笃斋收藏”、“学原长寿”、“伯鸾后人”、“壶公经眼”、“剑泉平生癖此”、“完颜景贤精鉴”、“景氏子孙宝之”、“学源过眼”、“冶溪渔隐”等鉴藏印记。卷末拖尾有陆勉、张汤、张宁题跋,它是一件经金代至清代收藏有绪之珍品。









南宋 佚名 女孝经图 长卷 绢本设色  纵43.7厘米 横823.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女孝经》为唐代侯莫陈邈(三字复姓)妻邓氏撰,她因侄女被策封为永王妃,作此书以戒之。全书共为十八章,内容多宣扬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女孝经图》画前九章内容,依次为:一、开宗明义章,二、后妃章,三、三才章,四、贤明章,五、事舅姑章,六、邦君章,七、夫人章,八、孝治章,九、庶人章。各章图后有楷书《女孝经》原文,字体学宋高宗赵构一派。此图画法工整,人物衣纹采用铁线描,设色浓丽,略师唐人画法。绘树木、花石、屋宇,笔法精致。人物的布局及树石的穿插,有唐代遗风,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平。







南宋 佚名 女孝经图 长卷(局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1 11:5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 张踽 文姬归汉图 卷 绢本设色  纵29厘米 横129厘米  吉林省博物馆藏

   张踽,金代画家。生平不详。传世作品有《文姬归汉图》。此卷画东汉末年文学家蔡邕之女文姬归汉的故事。重点突出归汉的行旅场面,不加配景。人骑疏密错落,互相呼应,真切描绘出长途跋涉的气氛和朔风凛冽的塞外环境,并以众人护面避风 之态与文姬挺立的身躯与坚定的面容相对比,衬托出她急切的心理状态和坚强的性格。笔墨遒劲简练,富于变化,有吴道子遗风。设色浅淡丰富,典雅和谐,被学界认为是“稀世珍宝”。题款“祗应司张踽画”。踽,字迹不清,郭沫若审定为“踽”,祗应司为金章宗泰和元年(1201)设置,则知张踽后于张硅。









辽 佚名 男女侍图 壁画  纵125厘米 横140厘米  河北宣化县辽张世卿墓  

  张世卿墓建于辽天庆六年(1116),墓主曾官辽右班殿直检校国子祭酒。墓室规模和壁画与庆陵不相上下,保存基本完好。壁画内容多为日常生活起居、歌舞行乐及四时之景。这幅壁画中,二男二女四个侍者似在恭侯主人起身洗濑,手中持长帛、团扇、水盆等物,以大色块的渲染和细利的线条结合,富有很强的装饰意味。



北宋 苏汉臣 妆靓仕女图 团扇 绢本设色  纵25.2厘米 横26.7厘米  (美)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苏汉臣(1094—1172),开封(今属河南)人,北宋宣和年间画院待诏。南宋绍兴年间复职,孝宗隆兴初因画佛像称旨,补承信郎,师刘宗古,工画道释人物,尤擅画婴孩。传世作品有《货郎图》《秋庭婴戏图》《杂技戏孩图》等。 图中画一正在梳妆打扮的仕女,其面部形象通过镜面表现出来,仕女的神情娴静而略带忧伤。又以零落的桃花,几竿新竹以及水仙衬托出人物的心境。画面清丽,用色柔美,体现了作者敷色鲜润的特点。苏汉臣是两宋之际的著名宫廷画家,以人物画见长,此图的构图以及人物特征都体现了南宋特色,大约作于十二世纪中期。



北宋 王诜 绣栊晓镜图 团扇 绢本设色  纵24.2厘米 横25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王诜(1037—约1093),北宋画家。字晋卿,太原(今属山西)人。生于开封,为宋开国功臣王全斌之后,娶英宗女,官驸马都尉。能文,性喜书画,家筑宝绘堂,收藏书画名迹甚富。官附马都尉,定州观察使。与苏轼、黄庭坚等交游,后因受苏轼牵连一度遭贬逐。嗜书画,其山水近规李成,远习王维。亦擅用青绿重色,起着从“金碧”过渡到“水墨”的桥梁作用,被称为“不古不今, 自成一家”。传世作品有《烟江叠嶂图》、《渔村小雪图》、《绣栊晓镜图》。图中一晨妆已毕的妇人正对镜沉思,抑或端祥自己,仪态端庄。一个侍女手捧茶盘,另一妇人正伸手去盘中取食盒。图中用笔细润圆滑,敷色妍丽而又清秀。周围的灌丛、桂树皆以双钩填色法绘出,十分细致,画面有一种略带哀怨的闲适之风。此图人物造型似取材于另一幅宋代作品《饮茶图》,作者已不可考。



北魏 佚名 列女古贤图 屏风漆画  纵20厘米 横40厘米  山西省博物馆及大同市博物馆分藏  

  漆屏风画始于周代,兴盛于汉、魏、六朝,是封建上层社会享用的奢侈品。出土于山西大同北魏司马金龙墓的屏风画共五块,内容主要是表现帝王、将相、列女、孝子,以及高人逸士的故事。这里选录两幅。画面人物造型上具有“秀骨清像”的特征,技法上采用色彩渲染及铁线描手法,富有节奏感及形体质感。为我国首次发现,填补了北魏前期北朝绘画的空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东晋 顾恺之 列女图 长卷 绢本 设色  纵25.8厘米 横470.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又名《列女仁智图》。内容为汉代刘向《列女传》人物故事。据宋人题跋原有15段,至南宋已不全,现存10段,共28人。每段都有人名和颂辞。构图及人物形态都比较古朴。此图不但铁线描的线条刚健有力,与《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中秀丽流畅的游丝描有别;而且特别强调晕染,表现出一定的立体感,女子眉毛多染朱色。此卷无款,原作久已散佚,今天所见的是忠实原作最佳的宋人摹本,难能可贵。与《洛神赋图》比较,此卷更显顾氏风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1 11:52: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晋 顾恺之 列女图 长卷(局部)







元 刘贯道《消夏图卷》绢本设色 纵29.3、横71.2厘米 美国纳尔逊·艾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此图绘一文士赤裸上身卧于榻上,右手持尘尾,左手拈书卷作思考状。后斜置一琴,榻后方桌上陈书卷、砚台、茶盏之属,点名画中主人的生活情趣。榻旁为一屏风,画幅另一侧绘仕女二人相对而语。人物衣纹爽劲流畅,起止转折略有顿挫,具宋代人物画风格,而与其《元世祖出猎图》的画风有所不同。刘贯道山水作品不存,重屏中的山水画是我们管窥其山水画风貌的唯一资料。作者署「□道」二字款于竹枝空隙处,隐讳不易辨,清高士奇《江村书画目》即误定为刘松年的作品。拖尾有明虞谦诗跋,卷中分别钤有清怡亲王、安岐,今人王季遷等鉴藏印。《江村书画目》著录。

   刘贯道,生卒年不详,元代画家。字仲贤,中山(今河北定县)人。至元十六年(1279)写《裕宗像》,补御衣局使。画道释人物悉宗晋、唐,尤擅画应真神佛,为一时高手。山水则师法郭熙,佳处逼真。花竹鸟兽,亦能集诸家之长,传世作品有《忽必烈出猎图》《消夏图》。此图画一士大夫倚阮独卧榻上,手执麈尾,微锁双眉,嘴紧闭作凝思状,从卧者衣着神态及坦胸露腹之状看,大约是一个超脱飘逸之士。人物背景为蕉荫屏风,屏风上画几个童子在侍御仕者,后有山水屏风,此即重屏。画面布局紧凑,笔法凝练坚实,人物意态舒畅,风格颇近宋代院画。在芭蕉竹枝空隙处用小字书写“贯道”二字。构图与周文矩《重屏会棋图》、王齐翰《勘书图》略近。而卷中所绘人物,据推测是《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



明 陈洪绶 对镜仕女图 立轴 绢本设色  纵103.5厘米 横43.5厘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藏  

   陈洪绶(1598—1652),字章侯,号老莲,甲申(1644)后自称老迟,又称悔迟、弗迟、云门僧、九品莲台主者,浙江诸暨人。书法遒逸,擅山水,尤工人物,与崔子忠齐名,号“南陈北崔”。所画人物,躯干伟岸,衣纹清圆、细劲,兼有李公麟、赵孟烦之妙,设色学吴道子法。其力量气局超拔磊落,在仇、唐之上,间作花鸟、草虫,无不精妙。传世作品有《陶渊明故事图》《唏发图》《摘梅高士图》《南生鲁四乐图》等。此图是作者中后期的佳作。画中一位恬静、娟秀的仕女,两手托镜自照,神态悠闲。上衣短而下裙长,袖口窄,下角圆,反映了明代仕女流行的衣着特点。画面环境树石相伴,泉水隐现,人景切合。用笔细劲流畅,设色清新淡雅。人物描绘略有夸张,上整细致,而环境却简括疏朗,从而形成人和自然之间的节奏变化,在艺术处理上别具匠心。



明 陈洪绶 眷秋图 立轴 绢本 设色  纵137厘米 横51厘米  (美)私人藏

   图中画一仕女手执菊花信步于庭院林石间,后有一侍女举扇,扇面上画有梅花图,前有一侍女捧盘,盘中有壶和秋叶。由题记可知,此图为仿唐人同题画。其中石头浓墨粗点为陈洪缓所作,而构图、人物、梧桐树则为其弟子所作。



明 陈洪绶 授徒图 立轴 绢本设色  纵90.4厘米 横46厘米  (美)加州大学美术馆藏

    图中画一位学士据案而坐,石案为太湖石制成,案上置有书画、茶壶、杯等物。学士手执如意,前视二位女弟子。二位弟子坐于圆凳,一位低头凝视案上的画(竹石图),另一位正往瓶中插花。此图表现的是学士向女弟子传授技艺的情景,或许是陈洪绶自己生活的真实写照。画面用细笔勾线,造型严谨,真实自然。



明 仇英 人物故事图 册页 绢本重设色  纵41.1厘米 横33.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全册十页,所绘人物、仕女,多属传统题材。表现历史故事的有“贵妃晓妆”、“明妃出塞”、“子路问津”;属于寓言传说的有“吹箫引凤”、“高山流水”、“南华秋水”;描绘文人逸事的有“松林六逸”、“竹院品古”;取之古代诗词的有“浔阳琵琶”、“捉柳花图”。各图在撷取典型情节、形象来表现题意方面,显示出缜密巧思。这里所选一幅,为《贵妃晓妆》,以晨起听乐、梳妆、采摘鲜花、簪头等情景,集中再现了杨贵妃等后宫嫔妃奢华的宫中生活



明 仇英 四季仕女图 长卷 绢木 水墨 设包  纵29.6厘米 横300.9厘米  (日)大和文华馆藏  

    这是一幅表现宫女们四季游乐的画卷,图用春、夏、秋、冬四个场景画出。以树石相隔巧妙地连接在一起。作者画法以唐宋为宗,尤擅青绿山水和仕女图。呈泫精致,画风优美,极具功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1 11:5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明 仇英 修竹仕女图 立轴 绢本设色  纵88.3厘米 横62.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仇英(约1482—1559),字实父,号十洲,江苏太仓人,寓居苏州。工匠出身, 曾从周臣学画,天赋不凡,深得理法,设色、水墨、白描,无所不精,知名于时。尤擅作仕女,精工艳逸,端庄华贵,有“周防复起亦未能过”之评。与沈周、唐寅、文徵明被称为“明四家”。 传世作品有《右军书扇图》《修竹仕女图》、《人物故事图》、《桃李园图》等。 此图工整纤丽,飘逸优雅。庭院内修篁疏淡,奇石卧立,一仕女,宽袖长裙,信步闲踱,凝视远方。画家用细腻的笔墨,刻画仕女脉脉含情的心理状态,也透露出其空虚、无聊的精神面貌。此图吸收唐宋仕女画的技法,人物线条用兰叶描而又稍细,劲挺流畅。高耸的发髻,丰满的体态,似周防笔下的唐代贵族妇女形象。



明 杜堇 宫中图 长卷 绢本设色 纵30.5 横168.9厘米、167.8厘米、173.5厘米、175.1厘米、152.8厘米、169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长卷似摹自南唐周文矩的《宫中图》,又汇进了作者自己

的创作笔法。图中描绘了后宫之中嫔妃们的日常生活。她们或自

弹自唱,或听乐人演奏,或由画师对人写照,或以蹴鞠、槌球为

乐……。全卷人物众多,场面宏大,堪称巨制。人物以淡墨作铁

线描,流畅宛转,工中带写,面部皆以传统“三白”技法晕染,

设色清淡。背景以写意笔法绘出,以勾线点笔写出不同场景。作

者同时也注重人物内心的刻画,在较为简疏纵逸的笔法间,将人

物或自我沉醉,或心事重重,或强颜欢笑,或安详闲适,或愉悦

欢欣的心境表现出来,可谓是宫中生活的百态图。在此选其中五

个场景。

    杜堇,生卒年不详。初姓陆,字惧男,号古狂、柽居、青霞

亭长等。镇江(今属江苏)人,后移居北京。成化年间(1465—1487)

进士。擅诗文,工书画,人物、山水、花鸟无所不能,尤精白描

人物。传世作品有《竹林七贤图》、《梅下横琴图》、《宫中图》等









明 郭诩 琵琶行图 立轴 纸本墨笔  纵154厘米 横46.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郭诩(1456~约1529),字仁弘,号清狂,江西泰和人,致力于书画,多游名山。《琵琶行》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长诗,诗人以亲身经历,描写沦落江湖歌女的遭遇,来寄寓自己因人妒嫉而遭贬谪的愤懑心情。此图根据长诗的内容而创作。



明 姜隐 芭蕉美人图 立轴 绢本设色  纵105.1厘米 横51.8厘米  (美)私人藏  

姜隐,生卒年不详。字周佐,黄县(今属山东)人。工人物仕女,细润工致,得古人之妙。花果也精雅。构景萧疏,寄情凝远,时称能品。传世作品有《文石甘蕉图》《芭蕉美人图》此图芭蕉苍翠浓郁,湖石雄古奇崛,地面芳草萋萋。石案之上,棋局已开,一位女子坐于案旁,正等同伴洗手之后对弈。人物用线劲利细健,多以“折芦描”绘出,工写兼备。人物色彩清雅恬淡,与背景的沉郁浓重,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人物秀美的姿容得到很好的衬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1 11:5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明 唐寅 孟蜀宫妓图 立轴 绢本设色  纵124.7厘米 横63.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以上笔重彩画宫妓四人,衣着华贵,云髻高耸,青丝如墨,头饰花冠。从人物穿戴来看,正面两位地位高贵,而背向两位疑是宫婢,正奉酒捧食。图中写宫妓正劝酒作乐,青衣女子似手拿酒盏,正让绿衣女子斟酒,而红衣女子已不胜酒力,正摆手欲止,却被青衣女子挡住。劝、止之间的神态举止被刻画的生动传神。背后无衬景。人物衣饰线条流畅,设色浓艳。服饰上的花纹刻画得十分精细;人物面部用传统的“三白法”表现,晕染细腻,表露出宫廷富贵的生活气息。作者借此图披露孟蜀后主的糜烂生活,有讽喻之意,可证于自题诗、跋。





明 唐寅 吹箫图 立轴 绢本设色  纵164.8厘米 横89.5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唐寅的这幅《吹箫图》仍然沿袭了他早年人物画工细艳丽的特点,继承了五代和宋人工笔重彩的传统,兼用写意笔法。人物面容娟秀,体态端庄。衣纹用笔粗简,劲力流畅,顿挫宛转。敷色浓艳鲜明,技法精工,尤其对细部的刻画,可谓一丝不苟,颇具新意。



明 唐寅 牡丹仕女图 立轴 纸本设色  纵125.9厘米 横57.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图绘高髻簪花女子,右手持纨扇,左手擎一枝牡丹,露出无限眷惜之意。仕女形象娟秀端丽,眉目和发髻钩勒精细,晕染匀整,具北宋李公麟圆细流利之笔;衣纹线条遒劲畅利,又吸取南宋李唐及元人刚健方折的笔法,具有刚柔相济,工写并用的特点,创明代仕女画的新典型。



明 唐寅 秋风纨扇图 立轴 纸本墨笔  纵77.1厘米 横39.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画尽显了画家水墨写意的才能。图中仕女手持纨扇,于秋风渐起之时,在庭院中徘徊,脸上愁云微露。画面左上角题诗云:“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佳人从手中的纨扇想到自己青春难驻,世情可畏,禁不住黯然伤情。画家以简练的笔墨挥写人物形象,笔法略近杜堇,较南宋画家更为洒脱灵活。全画纯用水墨写成,以淡墨染衣带,浓墨画发髻,浓淡枯湿,恰到好处,墨韵生动。衣纹用笔顿挫转折,纵逸潇洒,寥寥数笔便将佳人“秋扇见弃”的哀情刻画的淋漓尽致。背景处理极为简括,仅以坡石一角,上侧缀有双钩细竹,疏疏落落,给人以空旷萧瑟、冷寞寂寥的感受。此图是明代写意仕女画中的上品。



明 文徵明 湘君湘夫人图 立轴 纸本设色  纵100.8厘米 横35.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文徵明(1470~1559),初名壁,以字行,更字仲徵,号衡山,江苏苏州人。诗文书画俱佳。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相切磋,人称“吴中四才子。”五十四岁以贡生荐试吏部,任翰林院待诏,三年辞归。绘画初师沈周,后从宋元诸家探索奥秘。山水近赵孟烦,兼得王蒙神韵、董源笔意,多写江南湖山庭园和文人生活,亦善花卉、兰竹、人物,名重当代,为吴门派重要画家。传世人物作品有《湘君湘夫人图》。此图画湘君与湘夫人,是根据屈原《楚辞·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篇创作的。湘君和湘夫人为湘水之神,或云为尧的两个女儿。作者自称此图仿赵孟顺和钱选,其实是他自己的创作。文徵明不仅擅长画山水、花卉、兰竹,亦工人物,但其人物画极为罕见,此图是他的人物画代表作。人物作唐妆,高髻长裙,有飘飘御风之态。形象纤秀,设色以朱碟白粉为主调, 极其淡雅,用笔精工,线条作高古游丝描,细劲流畅。画面不设背景,作者利用画面的空白,衬托了人物款款而行的动态。格调清古幽淡。



明 吴伟 歌舞图 立轴 纸本墨笔  纵118.9厘米 横64.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画面正中的歌舞女孩,为青楼歌妓李奴奴,年仅十岁,娇小玲珑,能歌善舞,周围众人正倾心观赏。此图用白描法,线条纤细,略加顿挫,形象清秀,带有拙味。继承了宋元以来的工笔白描人物画传统,属于作者工细一路的人物画风格。画面上有唐寅、祝枝山等六家题诗,占画面大半。从诸家题诗中推知,此图当作于弘治癸亥,吴伟时年四十五岁。他在孝宗弘治年间再度离开画院后,寄居秦淮,经常出入歌楼画舫,饮酒狎妓,乘兴作画。此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这一时期的生活行径。



明 吴伟 琵琶美人图 立轴 纸本水墨 纵124.5厘米 横61.2厘米  (美)印地安那波里斯美术馆藏

   画中一位手抱琵琶的女子,侧面低首,神情幽怨哀愁。画家用近白描的简略笔墨勾画出人物形象,衣饰线条转折流畅,似行云流水,仅在某些局部以淡墨略加渲染。画面无任何背景,主体突出,简洁明快。画幅上有孙一元、黄姬水等三人题的诗跋,称“江夏兹图,允为神品”。



明 吴伟《武陵春图》卷  纸本白描 纵27.5厘米 横93.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武陵春是江南名妓,原名齐慧贞,传说她与傅生相爱五年,后傅生获罪被徙,慧贞倾其资财营救不得,竟忧郁成疾而死。吴伟同时代的金陵著名文士兼画家徐霖写小传歌颂她,吴伟便据此画了这幅画。画面中,武陵春一手托腮,一手执卷,沉浸在哀惋不平的诗思之中。在背景中有一石案,一疏梅,在案上是琴、书、笔、砚。这些陈设是为了说明武陵春多才多艺,喜读书,能诗文,且善于鼓琴,并能谱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1 12:5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明 佚名 春庭行乐图 立轴 绢本设色  纵129.1厘米 横65.4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此图描绘的是宫廷嫔妃在春天里消磨时光的行乐图,为典型的“院画”风格。所绘嫔妃宫女神态各异,或逗弄鹦鹉,或凭栏观鱼,或据几观鹤;神情或安闲适意,或愁肠暗结。画面以近似俯瞰的角度去描绘,以中国画特有的散点透视,描绘出宫门深深的景象。笔法细腻,花草树木、亭台楼阁刻画精密,与人物协调统一。



明 尤求 红拂图 立轴 纸本墨笔  纵122.8厘米 横45.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尤求,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明嘉靖至万历年间。字子求,号凤山,江苏苏州人,移居太仓。工写山水,兼人物,学刘松年、钱舜举,又擅仕女画,继仇英以名世。传世作品有《红拂图》《人物山水图》。红拂女是隋朝权贵杨素的侍女,原名张出尘,因手执红拂而得名。李靖以布衣求见杨素,红拂女见他气度不凡,遂夜奔归李。这一美人慧眼识英雄的故事,后世广为流传。画中所绘正是李靖求见杨素场面。人物用白描法,线条流畅,仕女体态优美,生动传神。人物众多,神态各异。



明 尤求 人物山水图 册页 纸本墨笔设色  纵25.8厘米 横21.9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全册共十二幅,此选人物二幅。之一为仕女倚柳远思;之二为青琅万竿之琼畔,仕女漫步凝眺。其笔墨或工整,或粗放,或干枯,或滋润,设色或青绿,或浅绛,称而不俗,淡而不薄,足见作者多方面的才能。江南的自然景色和人物的闲情生活,成为明代文人画家的创作之源,以寄托宁静旷远的胸怀。此图具有明中期绘画风格特点。





明 张灵 招仙图 卷 纸本墨笔  纵29.8厘米 横111.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张灵,生卒年不详,字梦晋,江苏苏州人。为郡诸生。与唐寅为邻,志气雅合。工画人物,形色清丽,无卑庸之气,间得山水,竹石花鸟亦佳。传世人物画作品有《招仙图》。 画中皓月当空,水波无际;芦荻丛中,伸出芙蓉;花前月下,一女子低眉笼袖,悄然伫立,似在沉思,又似在对月祈祷。画面简洁凝练,以大片空白的背景,烘托出寂寞清凉的氛围。人物用白描钩勒,衣纹细劲飘洒,姿容静穆秀美。画面虽然十分简洁,内涵却十分丰富,不仅刻画了女子亭亭玉立之态,而且披露了她略带凄婉的心境,给观者以诗意、美感和强烈的感染力,是明代仕女画中一幅杰出的作品。





明 周朗 杜秋娘图 长卷 纸本设色  纵32.5厘米 横285.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以唐杜牧所作《杜秋娘诗》为题,图中杜秋娘唐装高髻长裙,手执排箫独立凝思,其面容丰满端庄,衣带飘拂,婀娜多姿。画家用浓墨重染发髻,衬托出白晰的面容。衣纹用笔细劲飘颇有唐人遗韵,也较好地表现了这位歌舞伎的丰姿与惆怅的周朗,生卒年不详,字朗伯,号冰壶画隐。元顺帝时人。擅画马,亦工仕女画。《杜秋娘图》是他仅见的传世之作。



清 包栋 仕女图 屏 绢本设色  纵90厘米 横21.2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包栋,生卒年不详。字子梁,子良,号近三、苕华馆主,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刘咏弟子,工画人物。衣折古雅,神态生动,在改琦、费丹旭两家外,独树一帜。兼擅山水、花卉,笔意秀丽,苏、浙诗笺,多出其手。传世作品有《人物仕女图》《理鬓图》《采菱图》 此为仕女图四条屏。以湖光山色、亭台楼阁与纤秀动人的仕女形象组合在一起,形成清丽的视觉效果。图之一为《投壶图》,两个女子正在亭院之中投壶取乐。之二为《寻梅图》,写月光如水,梅花似雪,几个未能入眠的女子正结伴前去撷取梅枝。之三为《鼓瑟图》,古藤飞花,松泉相映,一女子临水鼓瑟,引起旁人无限暇思。之四为《箫韵图》,烟波江上,柳色青翠,小船之上,一女正吹箫抒怀,惊起一行白鹭疾飞而去。四个画面,人物各异,背景不同,但绘景多用写意笔法,勾染点皴,隽永秀丽。人物则刻画工整,线条宛转飘逸,有“吴带”之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1 12:5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清 陈崇光 柳下晓妆图 立轴 纸本设色  纵127厘米 横43.5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陈崇光(1838~1896),原名熠,字若木、栎生,江苏甘泉(今扬州)人。初为雕花工人,后拜虞蟾为师。二十岁前曾参加太平天国革命,随虞蟾同在天京(今南京)从事绘制壁画。太平天国失败后回扬州,从洪福祥至各地画土地庙。山水、花卉、人物俱能,尤擅双钩花卉。吴昌硕评其“笔古法严,妙意从草篆中流出”。传世作品有《麦间野雉图》《柳下晓妆图》。图中杨柳低垂,桃红点点,清寒未退。一位仕女手持铜镜,正整理晨妆。作者以小写意花鸟画法写景,点叶皴干,勾草染石。人物则笔法细致,注意设色的搭配协调。整幅画面清新动人,婉约脱俗。



清 陈枚 月漫清游图 绢本设色    纵37厘米 横31.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陈枚,生卒年不详。字载东,号殿抡,晚号枝窝头陀,娄县(今上海松江)人。康熙、雍正时供奉内廷,官内务府员外郎。工山水、人物,追宗宋元,具有传统功力,并参用西法,所作山水、人物形色俱备,用笔精妙。传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鸦飞马健图》《月漫清游图》等。此图册共十二幅,描绘宫廷仕女寻梅、赏花、吟诗、玩月的深闺享乐生活。每对开均有梁诗正七言诗,更臻诗情画意。笔法精工,仕女秀雅,面部刻画皆参用西方晕染,设色妍丽,是陈氏人物画代表作。此选四幅,之一为《月下赏梅》,之二为《秋庭观绣》,之三为《青桐聚戏》,之四为《游湖赏荷》。画中人物比例匀称,动态自然,衣纹线条流畅。不同的场所,布景皆不一样,山石多以方带折笔写出,界画技法精良。



清 陈枚 月漫清游图



清 陈枚 月漫清游图



清 陈枚 月漫清游图



清 陈枚 月漫清游图



清 陈枚 月漫清游图



清 陈枚 月漫清游图



清 陈枚 月漫清游图



清 陈枚 月漫清游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1 12:5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清 陈枚 月漫清游图



清 陈枚 月漫清游图



清 陈枚 月漫清游图



清 焦秉贞 历朝贤后故事图册 绢本,设色,12开,每开纵30.8cm,横37.4cm。北京故宫博物院

历史故事是清代宫廷绘画中的重要题材之一。此套图册题材取自历代有良好德行的皇后、太后的故事,人物包括西周文王之母太任、西周武王之母太姒、东汉明帝明德马皇后、东汉和帝和熹邓皇后、北宋仁宗慈圣曹皇后、北宋英宗宣仁高皇后、明仁宗诚孝张皇后。她们在身为皇后或太后期间,有的勤俭仁厚、贤淑孝顺,有的不问政事、不佞外戚。画家绘此画册就是借她们的懿德来宣传封建的伦理纲常,给宫廷里的妃嫔们竖立行为楷模。在12开的册页中,所绘仕女形象柔弱,设色浓艳,富有装饰性。图上建筑物的绘制采用欧洲焦点透视的方法,有别于中国的传统界画。每开对题是由梁诗正书写的弘历在皇子时期所作的诗句,记录了这些皇后、太后的事迹和对她们的评价。



清 焦秉贞 历朝贤后故事图 册页



清 焦秉贞 历朝贤后故事图 册页



清 焦秉贞 历朝贤后故事图 册页



清 焦秉贞 历朝贤后故事图 册页



清 焦秉贞 历朝贤后故事图 册页



清 焦秉贞 历朝贤后故事图 册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1 13: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清 焦秉贞 历朝贤后故事图 册页



清 焦秉贞 历朝贤后故事图 册页



清 焦秉贞 历朝贤后故事图 册页



清 焦秉贞 历朝贤后故事图 册页



清 焦秉贞 历朝贤后故事图 册页



清 陈清远 李香君小像 立轴 绢本设色  纵115.5厘米 横35.5厘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藏

  李香君是明末秦淮名妓,才学卓然,同时又是怀有强烈爱国之心的一代奇女子。本图旨在突出李香君的才华与气质。画中李香君绣衣缃裙,正专心致志的捧读书卷。衣纹多用钉头鼠尾描,画风近似改琦。



清 陈字 仕女图 屏风 绢本设色  纵158厘米 横45厘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藏                      陈字,生于1634年,卒年不详。初名儒祯,宇无名,又字“三白”号小莲,又号酒道人,小名鹿头,浙江诸暨人。擅书人物、花卉。画承家学,亦擅书。传世作品有《雪景人物图》《仕女图》。这套仕女屏风共十二开,皆以贵族妇女闲适安逸的生活为题材。在此选其中四开:之一为《梧叶惊秋》、之二为《竹荫铅椠》、之三为《阆苑采芳》、之四为《玉局敲闲》。画中人物神态舒雅娟秀,画风承袭老莲,有奇傲古拙的意味,造型夸张,但较其父略有收敛,颇具情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萤火虫

GMT++8, 2024-11-28 02:27 , Processed in 0.240287 second(s), 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