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萤火虫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836|回复: 12

[02/16]正说李鸿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16 19:5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KK07 于 2009-2-16 22:35 编辑

"吾敬李鸿章之材,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梁启超


希望也为了大家能看完,我在开头找了两个材料做引子,。是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评价李鸿章的

1895年李鸿章去马关就就甲午战争和日本进行谈判,当时的日本首相谈判前以私人身份来看望李鸿章,他们之间有一段话值得深思。伊藤博文:“‘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30年前还是受到中堂大人的感召,博文这才奋然投身政界。李鸿章:“哦,这到是未有所闻。”伊藤博文:“当年中堂壮志直冲霄汉,读中堂此诗,热血沸腾,一万年来谁著史,自然是中堂这样的人,博文不才,不敢谈万年之事,但有些疑问想请教中堂。”李鸿章:“请讲。”伊藤博文:“孔明是忠臣、儒臣、兵家、政治家、外交家,博文以为华夏3000年集此五种资格于一身者,孔明之后唯中堂尔,不知中堂以为如何?”李鸿章:“孔明辅主创业,鸿章保主守业,守业比创业难哪,老夫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或与孔明相似。”伊藤博文:“那中堂与德国铁血宰相睥斯麦相比如何呀?世人论中堂东方睥斯麦,中堂如何自评?”李鸿章:“他与我都志在富国强兵。”伊藤博文:“那中堂以为博文如何,多年以来,惟此私念,别人说什么我都不信,只想讨中堂一个评语。”李鸿章笑道:“历史自有定论。”

10年后大清立宪考察团到达日本,伊藤博文感叹此时和他对话的不是李鸿章,进而引用梁启超在《李鸿章传》里的评语——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以成败而论,自是伊藤胜于李鸿章;然以个人而论,李鸿章优于伊藤博文也。高才高论,洞若观火。其高论,正在‘假如二人易地以处’这八个字,伊藤不才然何其幸哉,能驻足日本之地,此乃立宪之国,且举国人才辈出;李鸿章大才,然何其不幸,为政于中国之地,乃绝对专制之地,故而有才而化无才,举国之人才,一遇专制俱为奴才。李中堂若读德此论,当含笑冥府,而竟以有才败于无才,岂非又死不冥目?
——好象到现在也没一个日本领导人如此尊敬中国领导人,李鸿章可谓第一人。

梁启超在《李鸿章传》开篇便提出李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19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为中国近代历史风云人物,这是因为李鸿章毕生所从事的活动,几乎涵盖了近代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外交、思想文化各个领域。凡举晚清时代之许许多多的重大事件,李鸿章几乎无不与之。正如梁启超在100年前就提出的那样,李鸿章个人的历史,同时也是晚清40年的历史。

作为晚清一带重臣和权臣,李鸿章一直处于古今中外、朝野满汉各种矛盾的漩涡中心。作为实力最强的洋务派淮系集团的首领、清政府重要的决策者和执行者之一,为了因应不可抗拒的时代变局,他在中国近代活动中,所做的事情做多因引起的争议和非议也最大。有人曾有把个字很形象地概括他:“权倾一时,谤满天下。”
我们做历史就要公平公正的把他放到当时哪个大背景大环境中去评判。

首先,李鸿章是庸众中的杰士。

晚清的统治层从最高统治者到大小官员,总体来说都是个平庸群体。他们是腐朽制度下的畸形儿,又可悲的在腐朽的制度下活动。但在激烈的社会震荡中,他们中也分化出一写比较杰出的人物,李鸿章就是其中一个。张之洞、梁启超都认为他的见识超出同僚,这个论断是公允的。李氏较早的意识到中国遇到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李氏是最早认识到非开放不可的大臣之一,提出了:‘穷则变,变则通’的主张。从鸦片战争开始,对于侵略者与老师一身二任的列强持什么态度,一直是朝野上下的激烈争辩的问题。顽固守旧派往往对外来事物持排斥态度,既阻碍了本国的发长,有常用一些不恰当措施去激化与西方列强的矛盾,酿成一些本可避免的大祸,二次鸦片战争和庚子巨祸便是实例。西方对侵略固然有罪,但守旧派给侵略者提供了可乘之机。也是不容讳言的事实。李氏则持截然不同的态度。他力主以开放的态度去处理同外国的关系。李氏的洋务思想于七十年代趋于成熟,其根本指导思想就是“外须和戎,内须变法”和戎为的是创造一个有利于改革的和建设的国际环境,而根本出发点是变法图存。我们毫无理由去指责李氏的做法,因为今天的中国就是在延续这个方针在发展,李鸿章是19世纪的邓小平,可19世纪的晚清绝非20世纪的中国,真是举国之人才,一遇专制俱为奴才。

其次,李鸿章是近代事业的主要开创者。

稍加考证就会知道,中国所有机械制造、近代的采煤、铁路、电报、轮船运输、纺织工业的诞生和发展无一不有李氏的推动。而在办新式学堂、派留洋学生等方面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李氏创造性的提出了一是培养全新的人才;二是全面发展工商业;三是要求宫廷节省冗费。——历史证明近代中国发展的迟滞与现代事业的失败同没有贯彻这些主张有密切关系。人们历数过这些官僚资本企业或事业的种种弊端,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可是,我们同样无法否认的一个事实:西方的机器和科学技术进入中国就是对愚昧无知的打击,就播下了对动社会发展的种子。招商局轮船所到之出,商品经济多多少少有所发展。江南制造局翻译出版的几百部西书不是孕育了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以及后来的鲁迅、孙文、陈独秀等一批时代人物吗?官僚资本在当时落后的中国是先进的是推动中国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的。对19世纪以来为捍卫中国的独立和摆脱中世纪的落后状态尽心尽力的人,我们都因该如实记下,李鸿章也不能例外。

最后,李鸿章是一代先进知识分子的凝聚中心。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分化出一批力图变法自强的知识分子。他们先是集结在曾国藩周围,接着就向李鸿章靠拢,甲午前这些先进知识分子都视李氏为中心。在任何社会中,知识都要通过一定的渠道才能转化为政策或各种活动。当时的晚清这种转换是无法健全的,李氏在很大程度上起着转换枢纽的重要作用。孙中山甲午前谋求上谏,首先想到给李鸿章上书。其固然与李氏为在权力中心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李氏的思想比较开明和开放,按时近代洋务事业的主要推动者,因而对有新知识的青年颇具引力。

李鸿章之于张之洞。


此二人不可比。张之洞一身为封疆大吏,未到中枢军机处供事过,到了晚年李鸿章之辈逝世朝廷无人可用时才调到军机处。套用19世纪英国泰吾士报一个记者的评价“李鸿章干的多说的少,张之洞说的多干的少。”张之洞一身之成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不说对错与否,先说张之洞一身事业最有名的就是汉阳铁厂,也因为张氏的盲目自大而差点葬送,后经李氏大力支持引进“官督商办”的方法才起死回生,英国记者评价为一个新体制的胜利。由此中国近代工业进入了官督商办的时代。后来袁世凯评价“张之洞离开中堂就一事无成”。

李鸿章之于左宗棠

1874年日本寻找借口出兵台湾虽以议和告终,没有开启战端,但蕞尔小国对大清的公然挑性却在中国朝野引起巨动,由此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海防大讨论。李氏在《筹议海防折》提出‘今则东南万里海疆,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麋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万国构煽,实为千年未有之强敌,洋人论势不论理,彼以兵势相压,我等却欲以笔舌抵之,外交就是实力,实力就是外交。正值海防吃紧之际,不特为外人窃笑,且机会一失,中国永无办海防之日,既永无自强之日。’当时清国面临沙俄入侵伊犁,阿古伯占据新疆,收复新疆迫在眉睫。李氏提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或海防高于塞防。左李二人的分歧就在于李坚持海防高于塞防,而左氏则认为要全力西征,海防亦可暂时搁置。最后主战派说服李鸿章清朝全力西征,集中人力物力收复新疆,事实证明左宗棠的成功就在于此。1884年中法战争,我大清不败而败,为何?我们看看光绪帝在战后的上谕的内容:“自海上有事以来,法国持其船坚炮利,横行无忌。法人寻衅,迭次开战,路上路各军屡获大胜,尚能张我军威;如果水师得力,相互援应,何至处处受制。惩前毖后。自以大治水师为主。”当时越南各地清军皆获胜,惟独海军全败,法人后围困台湾,清军不得救,此无强力海军的结果,台湾之围不得解而陆上大胜后不得进,遂清政府同意和法国停战,条约也算平等,未有过分之处。有人批评李氏的‘见好就收’的策略,有人提出调北洋水师参战,胜负或在未料之中,可北洋水师成军1888年若是1884年参战则真是个未知数,最重要的是1884年朝鲜发生‘甲申事变’日本派兵入朝企图利用此事介入朝鲜,清庭部分注意被移往朝鲜,毕竟朝鲜靠着北京城,1884年清军坚决入朝才打消了日本的企图。故作为中法战争总调度员的李氏只派淮系陆军驰援台湾,刘铭传便是淮军一员大将,先守台湾后来建设台湾‘开省治事’便是在李氏的支持下进行的。不是朝廷不办海军,实在是朝廷没钱啊!到中法战争时清朝未有强力海军全因国力衰弱,又全力征俄把大量军费花在西锤边疆的结果。74年征俄、84年战法前者左宗棠胜而后者李鸿章和,左氏能知现事,李氏能知后事,二人成败不能妄论。

李鸿章之于曾国藩

曾氏活跃于19世纪70年代前,而李氏活跃于19世纪70年代后,曾氏成名于剿灭太平天国时,李氏则成名于洋务运动。此二人是师徒,又不处于同一时代,不可比。论治兵作战二人不分伯仲,但和洋人打交道却可看出端倪,曾国藩处理天津教案时非常失败,朝野指责他‘卖国求荣,为洋人献媚’,曾氏一辈子都讲究处事原则,讲究品德和修行的重要性,未料到自己晚节不保,心中的苦楚可想而知,面对压力曾氏胆怯了提出朝廷另请高明。天津教案的妥善解决是中外和好近三十年无战事的开端,李鸿章开始得到朝廷的重用,接任曾氏做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氏一干就是25年。


甲午兵败,骂声如潮

朝鲜历来是中国的藩属国,可日本垂涎已久。1882年和1884年朝鲜连续发生和日本有关的壬午兵变、甲申政变。对面咄咄逼人的日本,清朝提出谈判,结果时值中法战争的清朝为了尽快结束朝鲜事务放弃了宗主国权利——派兵权,同意在朝鲜发生事变时日本也可派兵,这就为甲午埋下了隐患。日本人发动甲午战争的时机选的太好了,时值慈喜花甲寿辰,全国都为慈喜而忙碌,国库钱款也尽全力满足宫廷使用。打战是要钱的,户部尚书翁同翮因兄长和李鸿章有过节在接管户部三年来未给北洋水师拨过一两银子,北洋水师自1888年成军以来未添置一舰一炮,1894年初李氏因朝鲜情势紧急征得光绪皇帝的旨意从户部划拨25万两库平银以做舰队维护之用,也被翁同翮以太后寿典急须用钱为由搪塞,这就是当时翁同翮等人为首的清流党人和李氏的敌对一味打压北洋真实写照。后来李鸿章评价到:“中国人只有窝里斗的本事。”还有就是慈喜修颐和园挪用海军军费有多种说法总之挪用数目巨大,这也直接导致了北洋水师战斗力下降,而日本经过变法后国力日强,全国更是拼尽全力发展海军,1894年日本在短时间内海军实力超过中国后利用朝鲜东学党起义立刻发动甲午战争。甲午一战大清败而日本胜,后来日俄之战俄国败而日本又胜,此专制过与立宪国战争,专制国必败立宪国必胜。甲午充分暴露了大清帝国的腐朽顽症已经深入骨髓,单靠李鸿章北洋海军这一点点消炎药是根本不能医治的。另外要说明的就是在整个甲午战争清庭通讯记录中没有任何内容可以说明李氏“保船避战”的想法。

马关、辛丑

对日战争失败,使清廷极不满意,为了平息民愤,李氏被革职并褫夺其黄马褂。清廷派去的谈判人选全被日本驳回,日本表示唯李鸿章来可谈,列强认为自诩为泱泱大过的清朝,似乎除了李鸿章就没地二个人能担当起这样的使命,事实上,恐怕也没第二个人肯于去担当这样的使命了。只有李鸿章,毅然决然。李鸿章此刻感到周围竟无一人能陪伴在他左右,他的孤独,他的痛苦,他的悲凉,只能留给自己,特别是他还要为了大清国、为了大清国子民去向小日本求和,这是大清国的悲哀,也是哪个悲哀时代所有中国人的悲哀。客观的看待李鸿章,不能把卖国的罪名加在他一个人身上。李鸿章是从晚清政府的利益出发,和晚清政府一起出卖了中国的部分主权和领土。


庚子年慈喜命当时的两广总督李鸿章进京议和,此时的李鸿章已经彻底厌恶了这种“打了就败,败了就赔钱割地,然后再被打”的恶性循环,他真正关心的是,除了自己去打仗和签字之外,还呢功能够做什么,还有没有其他的策略,经过反复考虑后李鸿章联合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闽浙总督许应揆、四川总督奎俊等确定了共同抗旨以求东南互保的原则。他们在以后的很长时期内被国人痛斥为“出卖民族利益的无耻之徒”,但在1900庚子巨祸中,正是他们确保了中国东南半壁江山的稳定。惩办祸首、驻军京畿,李鸿章一项一项的和洋人周旋,可张之洞等人却高谈阔论,大谈什么迁都再战,张之洞更是选定自己势力范围的武汉做陪都继续抗战。李鸿章回复张之洞说是电报没个字四角银圆实在太贵,不要在空论长电,凡是可以摘要发出,以节省经费。李鸿章在辛丑谈判时就吐血了,凭借一点气力和洋人谈惩办祸首的问题,后来战争赔款是李鸿章和庆亲王的手下人和洋人谈的,如此重要的议题让手下人进行,真是议和大臣的失职,可以说是庆亲王的失职,李氏当时奄奄一息也没力气管这个事。终于庚子年过去了大清得以残喘。

这里引用个材料就是李鸿章在签定马关、辛丑时他的名字没有像往常那样写的工整,而是让人咋看之下,整个名字像一个‘肃’,李鸿章剿灭太平军被朝廷封爵‘肃义候’,大概是向别人诉说:‘这国家不是我要卖的,是你朝廷让我去卖的。’

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是带着眼泪离开人世的。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李鸿章心中充满了深深的遗憾和苦苦的酸痛。他似乎在自责对沙俄的清新,他在悲叹自己犯下的错误,更是在担忧大清国今后的命运。还要指出的是,李鸿章是安徽人,安徽历来出商人的。李鸿章可以说是红顶商人,他的手下也有中国著名官商盛宣怀之类人。李鸿章毕生致力于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对经济的研究有独特的心得和认识。他不仅仅局限于研究,还以企业家的身份把理论运用实践到企业的管理之中。可以说他是一名企业家,一名经济学家,再加上他是领导者和政治家,所以他在经济上的远见卓识,才干能力超过了普通的优秀商人。

李鸿章作为一个外交家,代表清政府签定了不少不平等条约,但这不全是他个人过失,还有当时大清朝走向腐败和没落的背景。在当时国际大舞台那错综复杂的状况里,李鸿章处理很多震惊中外的大时间。这样的大背景和大事件不是每个外交官都有机会元件的,也不是一个普通外交人员就能处理的。所谓“当大过之时,为大过之事,未免有刚过之病,然不如是,不足以定倾而安国! ”大概就指的这样的。李鸿章的外交是在不断的大失败和饿小胜利中形成自己的独特外交思想和外交手段的,作为个人角色,李鸿章不愧为一个出色的外交家。但和俄国签定的密约绝对是李鸿章一身外交的大失误。

李鸿章是庸众中的杰士,也不脱平庸思想。1896年李氏周游欧美八万里,然而他赞叹的依旧是西方先进的科技,军事技术。他始终无法明白没有良好的社会运行机智,这些先进科技是无法真正学到手的。但我要说的是李鸿章的杰出是相对于同时代人的,他的平庸是相对于后代人的,就像洋务运动先进与腐朽愚昧,资本主义改良优于洋务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先进于资本主义改良。从这个角度上说李氏超过了他哪个时代所有平庸的人。

不管李鸿章有多少失误,犯过多少错误,我们中华民族永远需要李鸿章这种求真务实的实干家,需要李鸿章这样为国为民不艰辛和困苦,不畏诽谤和诋毁的精神。李鸿章一直在埋头肯干、默默做事,直到生命即将结束之时。引用李鸿章的那句话就是“富强相因”,只有人民先富裕了国家才能强大,我们才能摆脱被外族奴役和侮辱的命运,我们中国人在世界上才有地位和尊严!


发表于 2009-2-17 20:2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支持一下!
别忘记日期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8 16: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吾辈只知鸿章原本不姓李
又知其乃曾国藩年家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9 08:3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以前看的是歪说还是正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9 23:4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李鸿章,可以算作是一个能臣,历朝历代都不乏这种能办事会办事的人, 他们是国家的栋梁和基石,一般来说这种人比较容易湮没在历史当中。偏偏他摊上了晚清这么个烂摊子,还签了几个条约,于是狠狠的在史书上留了一笔,可悲!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4 19: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3# 陆军军医
李鸿章曾在湘军做幕僚属实,但是这和家人是两个概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4 14:4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好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3 22:2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困了 累了 先睡觉 明天继续看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4 01: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前收集的一段
在西洋各国眼里,对作为政治家的李鸿章也评价极高。电视剧中提到了“东方俾斯麦”的美誉。中国百年之间在世界政治史中声望最高的人物,唐德刚先生认为仅李鸿章与周恩来二人。
  1896年李鸿章访美,所受礼遇为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规格。港内所有船舰鸣炮致敬,纽约曼哈顿万人空巷,50万美国人来到街头,为这位来自衰败帝国的杰出政治家高声欢呼。李鸿章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抨击《排华法案》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法案,并欢迎外国资本来华自由投资。他说“所有的政治经济学家都承认,只有竞争才能促使全世界的市场迸发活力”。如果这话令我们有恍如当世的错觉,再听听这位李中堂对于新闻自由的高见吧:“我们办有报纸,但遗憾的是我们的编辑们不爱将真相告诉读者,他们不像你们的报纸讲真话,只讲真话。我们的编辑在讲真话时十分吝啬,他们只将部分的真话。由于不能诚实的说明真相,我们的报纸也就失去了新闻的高贵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4 20: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前收集的一段
在西洋各国眼里,对作为政治家的李鸿章也评价极高。电视剧中提到了“东方俾斯麦”的美誉。中国百年之间在世界政治史中声望最高的人物,唐德刚先生认为仅李鸿章与周恩来二人。
  1896年李鸿章访美 ...
月芽儿 发表于 2009-8-4 01:15

李鸿章当时就因为说了他这些看法,不是后来被那些恶势力说成是崇洋媚外,受尽了打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萤火虫

GMT++8, 2024-12-23 18:55 , Processed in 0.309112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