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萤火虫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96|回复: 5

《疯狂的赛车》:救世良药还是小打小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22 18:2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灰狼



记得2006年《疯狂的石头》上映之时众多媒体都在推波助澜,他们不但称之为划时代意义的革命喜剧,而且扬言若每年能有20部类似制作,中国电影的票房将会大为改观。先等等,中国票房还用的着改观?2007年咱们的院线就有33亿的收成啊,2008年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43亿,一年内的增幅达到了30%,真是可喜可贺啊,当然这其中张艺谋、吴宇森、冯小刚的票房都迈过三亿大关,先给点倒掌鼓励。


再回过头看看宁浩,《疯狂的石头》票房差不多2300万,这个数字刚好够拿去扩大再生产制造《疯狂的赛车》;而《疯狂的赛车》迄今的目测票房是1.6亿,倘若回笼再生产,这规模可及得上我们那些古装大片了。说白了,《疯狂的赛车》之后,宁浩身前是一个岔路口,向左走,向右走,你宁大爷自己说了算。


中生代导演都怎么了?


很多人都在讲,中国院线如今是大片当道,垄断态势日益加剧,中小制作惨不忍睹,加上经济萧条,我们的国民实在没有能力把钞票抽出来买票,唯一舍得买一回,也就是年底去瞅瞅贺岁,冯小刚大爷那熊样别提了,都是中国人民给惯的;老谋子那些玩意又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看着光亮实则难咽;陈凯歌算什么,心胸看似能装的下天下,实际上连一个馒头、一行错别字都装不下,这样的伪君子,不支持也罢。


倘若有一天这些人我们指望不上了,我们指望谁?贾樟柯,得了吧,村疙瘩鸡毛蒜皮事值那个票钱吗,还是走你的窄门吧;王小帅想玩玩噱头,搞左搞右,票房也只有两百万,还是照您当初那句话自我封杀去吧;娄烨就更算了,都快被广电局拍死了,那个为期五年的紧箍咒可还套在头上呢;霍建起、胡雪杨、刘冰鉴、路学长也甭说了,第六代里能赚小钱的也只有两个,一个是张扬,一个是姜文。


不能不提比他们还小一辈的宁浩了,宁浩是北师大速成班毕业,也就是所谓的高职类,学历是有点磕碜,头脑却不比那些本科生们简单。如果按代来划分的话,宁浩估计也不会被划到“第七代”,于此相仿的还有韩杰,此人也蛮顺风顺水,跟定了贾樟柯跑欧洲影展,大奖也捧了,监制的《黄瓜》也入围去年威尼斯,走的却也还是窄门;宁浩早年也是艺术圈的,一个《香火》就让学院派的学生们五体投地,一个《疯狂的石头》却让他们嗤之以鼻。


那些从《绿草地》开始追宁浩的影迷们可能有那么点气愤,不过对于这个大片当道,民不聊生的年代来说,这样的转型值得去夸奖,艺术圈里的鄙视算不上什么,大众要给红包才是真的好。所以《疯狂的石头》DVD一脱销,这主创们赶快磨刀霍霍搞续集啊,好在他们的猪肉没注水,光猪皮就硬磨了十个月,所以这个产品一出来,众人分食,接着又夸耀起那个解猪的庖丁来。可是庖丁成不了救世主啊,要救世得先转变角色,宁浩这次从农民转变成屠夫,下一站会不会是内阁大臣呢?老是转行会不会多行不义必自毙呢?



盖·里奇模式还能火多久


鲁迅先生说拿来主义是救国救民的根本,那么宁浩去拆解盖·里奇的模式自然是无可厚非的,只是需要看的是宁浩依然停留在盖·里奇的中国化阶段,只有结构,没有创新。说起来宁浩最需要感谢的是与陈凯歌交恶的胡戈先生,一部《馒头血案》,天涯何处觅知音啊!胡戈最大的贡献就是破译了那套所谓的“先锋影像密码”而将其精确的归纳为“一个某谋引发的血案”,不久之后,宁浩宣布自己90%掌握了这套技术。


与此同时这个烟枪时代的开创者还在麦当娜的床上睡大觉,一日惊醒发现中国小混混已经追着屁股来了,能不慌吗?《摇滚帮》的孱弱不堪似乎就预示着盖·里奇时代的落幕,甭管他怎么从烟枪到钻石再到油画,骨子里的东西依旧是类似的,浸猪笼、喂龙虾,只是换了个盘子炒冷饭。你说回归是一种美德吗?我不觉得,相信大伙也不觉得,不然为什么盖·里奇会被人一顿口水呢,陈凯歌怎么被人一通唾骂呢?


在好莱坞或者英国取得高票房的不是这类插科打诨的黑色幽默片,而是纯正的好莱坞大片与本色的英式喜剧,盖·里奇十年打出了名堂和招牌,也注定只是搅搅混水,最终逃不过小打小闹的诟病。宁浩的疯狂系列似乎已经打出了自己的品牌,但也只是以新奇的风格取胜,当然它的内容框架也逃不出我们和谐社会的伦理包围圈,注定只能带着脚镣跳舞,这个脚镣对于一个最需要颠覆感的故事来说实在太沉重了。


最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创作模式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这个系列长久红火下去的概率几乎等于零,《疯狂的石头》是对应了盖·里奇《烟枪》的出世,《赛车》就好比一个《偷抢拐骗》式的巅峰,如果《石头》尚算新奇可观,那么《赛车》在叙事圆熟之际就开始了更多的重复,泰国毒贩的角色翻自《偷抢拐骗》里四指老法以及《石头》里的大盗,两个笨贼也是抄自《偷抢拐骗》里的抢匪,除了人物,很多盖·里奇电影以及《石头》里的某些相似段落都被圆整了过来,而所谓重复,其实包含着一种资源枯竭的潜在问题。如果日后宁浩依然停留在这个方向上,很难再有所作为,最大可能依旧是走火入魔。



《疯狂赛车》依然很山寨


看本片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山寨,无论是不法商人李法拉、台湾黑帮东海、乌龙杀手姐夫和小舅子、赛车亚军耿浩、彪悍肥婆董娘娘一个个都是山药蛋味十足,这完全可以被称为一部“泼皮电影”,本身是污浊的,拼接效果也难以让人满意。而宁浩依然是脱不去的把玩心态,每次黄渤独自呆在拆车场,都要等着天上过飞机,最囧的算是自己演那个计程车司机,被戎祥捆了个结实,扔在后备箱里玩消失。


说实话即使盖·里奇的《摇滚帮》再烂,《疯狂的赛车》与之相比还是太粗糙,不但故事的环环相接太刻意,故事的切换节奏也很不整齐,松紧不一,每一个人物线索都感觉是走到无处可走了才切换到另一边,不但少了相互之间的关联,叙事似乎有着回归统一的倾向。至于四条线路之间的衔接,明显的有先有后,它不通过记忆去闪回,反而统统交由了观众去推理,于是整个电影的人文气息不足,更多的是一种机械主义的气象。


说它山寨的另一个方面在它的喜剧层次,这一点上宁浩是无法跟众喜剧高手相提并论的,整个观影过程我只笑了两次,一次是纸糊的二奶,一次是收死人钱,这两处也无非是低级趣味罢了,整个片子没有知识分子的气质,更多的是靠一些低级趣味上的再度玩味而爆料,对不起,我实在是笑不出来,《赛车》最后就只能当个剧情片来看了。说起来宁浩的喜剧功力甚至不如冯小刚大爷呢,冯小刚的贺岁喜剧好比是春晚小品,早被惯出来了,宁浩喜剧则是仍然停留在小沈阳的二人转阶段,啥时候上大舞台,等着瞧吧。


在某种程度上《赛车》比《石头》进步了不少,至少算得上中台合作了,综艺活宝九孔、戎祥以及型男高捷还是为电影增色不少,不过九孔实在是模仿秀低手,逃不出自己“只有做作,没有演技”的窠臼;戎祥是在拷贝林雪吗?怎么看都像杜琪峰的阿肥,不同的就是换了口台湾腔;高捷则是彻底沦落为观赏性动物,连台词都没几句,就知道摆POSE。宁浩为了炫技,用了大量慢镜来表现爆炸的一场戏,扔打火机效仿吴宇森的意味实在太重,银牌档子弹又是拷贝的希区柯克《三十九级台阶》,这些桥段都是山寨货。



救世良药,还是小打小闹?


那些打着“宁氏喜剧救世主”来误导观众的媒体真的有些好笑,宁浩离超人的能力还差的太远,所以只能让李法拉和他的车队穿上蓝色紧身衣和红色斗篷朝着天空大声呐喊,让李法拉和笨贼在破旧的影院里看着克里斯托弗·里夫爬飞机,该幻想的时候就看看昏沉的天际来回的飞机,他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如此这般起飞呢?我不得不说宁浩是有天分的,他既能走窄门,又能玩大众路线,他是天才。


如果是天才,那就不能在一块板子上钉死,《石头》赚钱了,对他来说既是一个出路,又是一个死胡同。广大媒体网络纷纷力捧,把他往“疯狂系列”的轨道上挤,他也没办法,一边为自己声名在外倍感荣幸,一边又为金主们的投资无可自拔,于是这般的为自己早早钉死了路线,然而疯狂系列的红火期是有限的,待风向一过,或者人们找到了更好的意淫方式,宁浩就会被冷淡。


如同盖·里奇是小打小闹一样,宁浩在中国一样是小打小闹,一来这种类型片有难度,一般人玩不转,不适合大面积复制扩张;二来这种类型片的火热期不会太长,《石头》和《赛车》最多在于一种新鲜;三是我们和谐社会的理念很重要,黑色幽默不宜过火,不然拖出去斩了。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宁浩有天失宠了,他会回归文艺圈,从屠夫再度变回乡农,去跑三大影展的窄门吗?


如果那样,我还是不要再看他的作品了,一个人退而求其次,本身就是眼低手低的表现,陈凯歌不就是个典型吗?事实上有两个人非常值得宁浩去学习,一个是周星驰,一个是克里斯托弗·诺兰,前者已经在摸爬滚打中找到了自己的创作方向,后者则是借蝙蝠侠大开杀戒,成功晋身为好莱坞一线导演。我想宁浩应该有这个潜力,《疯狂系列》只是个跳板,还是趁早转型为妙,否则盖·里奇的今天就是他的明天。



结语


原本抱着满怀的希望去看《疯狂的赛车》,末了则实在笑不出来,我承认这是一部精致的剧情片,离正宗喜剧还是相差太远。影院里的笑是有层次的,有主动的,有被动的,《赛车》的笑声更多的像后者,确是有点悲哀了,说起来开怀大笑是一种高度,笑中有泪则是一种境界,《赛车》没有这样的高度和境界,只有一种机械滚出的僵硬笑料。


之前看宁浩07年的短片《奇迹世界》,虽然是单线的,却通过一个时下的社会背景以及一个高超的结尾使人印象深刻。《赛车》采用了四线叙事,整体更复杂,留给我们的却只是碎片,我隐隐约约感觉到多年之后导演如黄渤在终点线一般的黯然销魂,郁郁寡欢,如果他本人成为一个失意者,又如何去拯救华人影坛呢?所以华语电影的救命药在哪里,我尚不清楚,不过一个导演,一个类型片是无法完成这种使命的,如果真要悬壶济世,还是拜托先从体制方面下手吧。


《疯狂的赛车》终究只是这个阵痛时代的一剂鸦片而已,仅能止疼,无法续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发表于 2009-2-23 08:37:55 | 显示全部楼层
er~空空,是你自个写还是转贴,
太多字,我现在是在打地道战着,所以是一目十行看,
一个时代一个文化潮流,长江后浪推前浪,年轻人思想不一样,所以他们能接受的事物也不一样,不是老一辈滴人不行了,只是应该像是两代人有代沟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3 08: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我转的。。。文中有些观点还是很中肯的。。。但有些也比较偏激。。。

转出来看看。。。兼听则明么。。。听听不同的声音。。。还是会有很多收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3 10:40: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评述还真是写出了我的观感,看来我是老了啊~
《石头》比《赛车》还是要好看些,毕竟更贴近生活,而且还是在我所居住的城市,看着亲切。《赛车》的剧情感觉太荒诞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3 17: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剧情荒诞,但很精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4 18:52: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以为由于片子的定位不同,故出来后的感觉一定不同,盖的片子放在中国,只是一撮影迷看而已,若上映可能大家骂声一片说太乱,看不懂,宁的片子是让国内大众看的,线多但还要通俗,人人能懂,做成这样已属不易了。技术上略显精糙是国产片的通病,投资不一样,活儿当然也不一样,不过赛车的剪辑和镜头处理上明显有很大的进步,片头儿和尿检那段做的感觉相当不错,这方面相信与欧美的差距还有相当相当大,中国电影人努力吧!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萤火虫

GMT++8, 2024-11-27 10:26 , Processed in 0.328057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