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萤火虫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79|回复: 0

[06/24]解密:杜鲁门为什么要对日本使用原子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24 09:3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45年6月18日,美国海军金上将放弃了原定的作战计划,不再进攻福磨萨,新的计划是直接进攻日本最南端的九州。     6月29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将进攻九州的日期定在1945年11月1日,杜鲁门总统批准了这个作战计划。
    根据这项作战计划,克吕格尔将军指挥的美军第6军将在九州实施两栖登陆。4个月后,美军第8军、第10军进行第二次进攻,并且还要从欧洲抽调一个军。进攻的地点选择在距日本首都东京不远的地方。按照这个计划,要到1946年11月15日,即欧洲战争胜利一年半之后,才能打败日本。
    这是一项十分庞大的作战计划。届时,战斗一定会非常惨烈,而且人员伤亡也很严重。
    丘吉尔回忆说:“到目前为止,我们只打算用可怕的空中轰炸和大量军队的进攻来打击日本本土。我们所想到的是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他们拼命抵抗,直到战死。不仅是对阵作战如此,而且在每一个洞穴里,每一条壕沟里都是这样。我心中有着冲绳岛的可怕情景,有好几千日本士兵不愿意投降,等他们的指挥官行完切腹礼后,站成一排,拉响手雷炸死。要一个一个地消灭日军的抵抗,一寸一寸土地征服那个国家,很可能要丧失100万美国人和50万英国人的生命。”
    马歇尔将军也作了一个令人沮丧的估计,他说在日本本土迫使日本投降,可能要牺牲50万美国军人的生命。可是,原子弹出现后,这一切都改变了。7月17日凌晨,陆军部长史汀生带着原子弹的机密电报来见国务卿贝尔纳斯,他说:“我们应该向日本人提出可能使用原子弹的警告,在保留天皇的前提下,促使他们投降。”然而,贝尔纳斯对史汀生的建议不屑一顾。
    同贝尔纳斯相反,当史汀生把这个消息告诉丘吉尔后,首相得意洋洋,“这么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快要结束了。”丘吉尔眼里流露出难以抑制的喜悦:“看来,我们一夜之间就已经有把握缩短东方的流血战争了。”
    史汀生走后,丘吉尔意犹未尽,忽然想起要去参观弗里德里希大帝的无忧宫。很快,车子便开到无忧宫。其实,丘吉尔并非真的想参观无忧宫,只不过是一时的冲动而已。丘吉尔只用了15分钟就参观完了。丘吉尔站在大厦里,眼睛盯着五光十色的地板,仿佛心不在焉。此时,丘吉尔的思绪早已飞到波茨坦会议上了。
    尽管波茨坦会议主题是处理战后欧洲和德国的一些重大问题,但是,有关对日作战问题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会议期间,苏、美、英三方围绕日本投降的条件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
    7月17日晚,斯大林神秘兮兮地对丘吉尔说:“在我们来波茨坦之前,日本大使送给我们一份日本天皇发来的电报。尽管电报没有说是给谁的,但我想,要么是给我的,要么是给加里宁主席,或者苏联政府其他什么人。电报说,日本政府不能接受无条件投降。”
    第二天,丘吉尔在同杜鲁门总统共进午餐的时候,提起了这件事情。杜鲁门轻描淡写地回答说:“我已经知道了,这只不过是日本人的一种试探性议和。”但是,杜鲁门迷惑不解地问丘吉尔:“斯大林为什么没有告诉我呢?”
    “斯大林也许不想因此而影响美国”,丘吉尔说:“我敢保证,我们英国人是愿意打下去的,直到日本投降。”
    不过,丘吉尔也担心,“如果盟国强迫日本无条件投降的话,美国可能会蒙受巨大的牺牲,而且英国也将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接着,丘吉尔便用商谈的口气对杜鲁门说:“关于日本投降的条件,能不能换一种方式表达?我们既可以得到和平与安全,又能给日本人保全一点面子,不至于使日本军人的荣誉扫地。”
    “不!一定要坚持让日本无条件投降。”杜鲁门断然拒绝了丘吉尔的建议。杜鲁门这样做,自然有他的想法。只有坚持让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可能会继续打下去。那么,美国就有理由投放原子弹,从而迫使日本向美国投降。
    当听到丘吉尔提起日本军人的“荣誉”问题时,杜鲁门有点不耐烦了,他对日本袭击珍珠港一直耿耿于怀,以至于他直截了当地对丘吉尔说:“珍珠港事件以后,日本军人已经没有什么荣誉可言了。”
    还在5月份,美国助理国务卿格鲁起草完波茨坦公告草稿后,史汀生打算加上保存“现王朝下的君主立宪制”这句话,以此作为日本投降的条件。但后来,杜鲁门将其删掉了。
    美国负责研制原子弹的专门委员会在试爆之前曾建议:“在条件具备时,应立即使用原子弹对付敌人,而且不必向对方发出警告。”至于轰炸目标,委员会建议选择在“能够造成巨大破坏力的地方”。
    当时,美国人认为,原子弹可以从两个方面威胁敌人。一是作为技术上的武器,如在荒岛上投放,以威慑敌方,但这很难结束战争;二是军事上的武器,直接打击敌人。委员会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必须用原子弹袭击敌人。”至于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投放原子弹,那是美国总统决定的事情了。
    杜鲁门在谈到原子弹的用途时,把它看作是一种纯粹的武器。他直言不讳地说:“我认为原子弹是一种战争武器,从来没有人怀疑过可以使用它。”
    在波茨坦,当杜鲁门把他的这种想法告诉丘吉尔时,这位首相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如果原子弹有助于结束战争,我主张运用它。”
    7月23日,美国首都华盛顿,格罗夫斯将军正在这里起草投掷原子弹的指令。
    起初在选择目标时,美国陆军航空队总司令阿诺德将军曾主张把京都也列入其中,因为它是日本的军事活动中心。但是,史汀生坚持认为京都是日本的文化和宗教圣地,不同意向那里投放原子弹。史汀生的建议被接受,所以,京都就从轰炸名单上勾掉了。
    经过讨论,最终确定广岛、小仓、新泻和长崎四个城市作为轰炸目标。这些城市是按照作为第一次袭击的先后顺序排列出来的。美国人确立这样一个名单,其依据是这些城市所发挥的军事作用的大小,同时考虑到投弹时的气候条件。
    目标选定以后,杜鲁门、史汀生、马歇尔、阿诺德就投掷的时间和第一个目标进行了仔细的研究。
    斯帕茨将军指挥的空军战略大队,负责按照上述目标进行投弹。7月24日,美国陆军部给斯帕茨将军下达指令:“美国陆军战略空军司令官卡尔·斯帕茨将军:第20航空队509混合大队应于1945年8月3日以后,在气候许可目击轰炸条件下,对下列目标之一投放第一颗特种炸弹:广岛、小仓、新泻和长崎。”陆军部要求,在准备就绪后,应立即运去投放于目标的炸弹。但是,关于上述地区以外的其他轰炸目标,则由陆军部另行通知。
    另外,指令还强调:“一切发布有关对日使用武器的情报均由美国陆军部和总统掌握。非经事先特别批准,司令官不得对此发布公告或透露消息。”
    7月25日,杜鲁门总统批准了陆军部的指令,并指示陆军部长史汀生执行这项命令。当天,史汀生在结束波茨坦的使命后,便返回美国。不久,这位77岁的陆军部长向总统递交了辞呈和一份备忘录。
    无独有偶,同一天,丘吉尔在波茨坦发表了他作为英国首相的最后一次演说,于下午携女儿玛丽飞回伦敦。临行前,他丢下一句话:“希望我能回来。”他的妻子赶到诺索尔特机场迎接,然后丘吉尔同家人们在一起平静地吃了一顿午饭。
    7月26日,英国大选揭晓,艾德礼担任新首相。这个结果对可怜的老温斯特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丘吉尔于当天发表了告全国人民书,遗憾地说:“我没有机会完成对于日本的工作。”
    晚上7时,丘吉尔步入王宫,向英国女王提出辞呈。他最终没有回到波茨坦,取而代之的是艾德礼。这一年,丘吉尔70岁。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萤火虫

GMT++8, 2025-1-22 23:34 , Processed in 0.256990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