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萤火虫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美食]美食世界,吃的故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4-10-15 19:2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和尚烧猪头

    按照常理,和尚信佛,佛家吃斋,不茹荤腥,他们应是与猪肉等绝缘的。

    可是也有特殊情况。如扬州名菜“扒烧整猪头”传说就是一位和尚发明的。当然,他自己是不吃的,专门做给别人吃的。后来,有一位厨师辗转托人,才将和尚的妙技学到手。于是,这道咸甜适中、肥而不腻、入口即化的名菜就流传开了。

    关于这一传说,虽无明文记载,但却可以在古籍中找到旁证。清代的《扬州风土词萃》中收有白沙惺庵居士的《望江南》词。其中有一首写道:“扬州好,&127;法海寺闲游。湖上虚堂开对岸,水边团塔映中流,留客烂猪头。”这就可以看出,扬州法海寺的“扒烧整猪头”的确是很有名的。

    和尚为什么会“烧猪头”,详情不得而知。但古代扬州人文荟萃,信佛或研究佛学的人不少,一些人与和尚接触很多,故法海寺和尚破例“烧猪头”给这些熟人吃也是可以想象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0-15 19:3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护国菜

    护国菜这个名相当庄重,政治色彩颇浓,然而它的用料却是极其低廉的番薯叶,何也? 说起来还有一段来历。

    相传,南宋最后一位皇帝兵败南边至潮州一个寺院时,疲备不堪,饥肠辘辘。寺中僧人本想作点丰盛的饭菜款待,奈因连年战乱,百业凋零,寺里的香火减少,僧人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只好到后园里摘了一把番薯叶,经过精心烹制,给皇帝等充饥。也许是饥不择食吧,他们居然吃得津津有味。食后还赐它名为“护国菜”,以示恩典。此菜传世后,又经名师创新改进,成为潮州风味的上等汤菜。

    护国菜汤色绿如翡翠,润滑异常。但用油较重。上席时汤里仍是滚烫的,因有一层油脂封面,故并不见热气升腾,食时要用汤匙先将油层拔开才舀,并要浅尝即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0-15 19:3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安陆翰林鸡

  “翰林鸡”,是楚北安陆市太白酒楼烹制的系列太白菜肴之一,此肴得名,是取李白曾供翰林职之意。其制作系用整鸡首先腌渍入味蒸至七成熟,然后去骨切块,上盘整理成原鸡形。另以蛋黄糕雕刻“翰林鸡”三字,置鸡首前,并以鸡汤、磨菇入味和以若干小虾球点缀,经复蒸烹制成。可谓制工精细,造形生动,形神兼备,质佳味美。

    据有关史籍记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自26岁出川入楚,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春来到安陆。他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写道:“见乡人相如大夸云梦之事,云梦有七泽,遂来观焉。”李白寓居安陆时,结交了不少名人,并以“酒隐安陆,蹉跎十年”而著名。传说他饱览古泽楚风后,常豪饮高歌,语惊四座,其才华深受唐高宗时的宰相许圉师(安陆人)的赏识,次年并将自己的孙女嫁给予李白。

    “(氵员)水波于酒,碧山俏作诗”。李白十年酒隐安陆,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名篇,以及关于李白活动的不少珍贵贵迹。经安陆研究太白办公室考证,诗人当年的饮食生活表明李白平素嗜酒佐食之物,最喜食鸡、鸭、鹅、鱼及蔬果菜肴,也吃牛、羊肉和野味精,唯独不食猪肉。友人素知诗人生活癖好,故常以鸡、鸭、鹅等作菜佐酒助兴。在众多酒肴中,而李白尤对“烹鸡”最感兴趣。这在后来李白出游离开安陆,当他接到朝廷诏令时,还回想过烹鸡的美味。曾作诗曰:

“白酒新熟山中归,
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
儿童嘻笑牵我衣”。

    由此流露出诗人功名即在眼前,兴高彩烈,志得意满,而痛饮白酒,笑尝烹鸡的得意情景,不久李白便入京任翰林职。

    传说“翰林鸡”一菜,就是友人为钦佩诗人才华而精心制作的佐酒佳肴之一。因诗人李白向喜食烹鸡,故后人便呼之为“翰林鸡”,缘出于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0-15 19:3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宜昌三游神仙鸡

    三游神仙鸡,是湖北宜昌市一道传统菜,系选用肥嫩仔鸡为原料,经宰杀治净后,以整鸡置砂钵用多种调味料腌渍,再加高汤及香料、冰糖等调料烧沸,然后移小火(火靠)至汁浓鸡熟装盘。色亮香醇,原汁原味。

    相传,三游神仙鸡的得名,源于宋代“三苏”。早在北宋嘉裕元年(公元1056年)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从故乡眉州(今四川眉山县)赴汴京(今河南开封)应考。途经夷陵(今湖北宜昌市),被三游古洞的险峻所吸引,遂备上酒菜到此一游。对酒吟诗,胜似神仙。后人为了借以扬名,便将“三苏”所食之鸡菜命为“三游神仙鸡”。后来南宋诗人陆游,在宋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亦慕名登三游洞,还汲水煎茶并题诗于三游洞石壁。传说也曾品食过“三游神仙鸡”美肴。而今,三游神仙鸡更加美名远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0-15 19:34:25 | 显示全部楼层


袁枚为豆腐三折腰

  清朝乾隆年间,著名诗人、文学家、任沭阳知县的袁枚,有一回在海州一位名士的酒宴桌上,看到一道菜是用芙蓉花烹制的豆腐。这豆腐制作得非同一般,色若白雪,嫩象凉粉,香如菊花,细腻似凝脂,透着一股热腾腾的清嫩鲜美味,看了惹人眼馋,闻了令人流口水,袁枚夹了一块,细细品味之后,抹了满意的嘴巴,离席径往豆腐店,笑嗬嗬地向主人请教制法。

    店主是位年老赋闲在家的官吏,见这样一位名闻遐迩的大文人、县官出尊登门求教,是自已难得的一种荣耀,就成心摆摆架子,想把这荣耀再辉煌一番,于是笑道“俗语说得好:一技在身,赛过千金。这制法岂能轻易传人?”

    笃诚的袁枚听了信以为真,略一思考,似乎明白了什么,说:“你是要银子?请开个价。”
店主见一副诚恳而又急吼吼的样子,就故意开个玩笑道:“这是金不换呐!”

  袁枚见店主执意不肯,知道这尊菩萨难敬,心思发急,嘴里喃喃着:“怎么办呢?”

  店主一本正经地说:“陶渊明当年不为五斗米折腰,请问你肯不肯为这豆腐而三折腰?”

    袁枚是个爽快人,向来又以不耻下问出名,听了店主的话,不愠不怒,毕恭毕敬地向这位自己年长一倍的老人弯腰三鞠躬。

    店主见他居然俯首施礼,屈尊求教,一面歉疚地说“折杀我也,折杀我也。”一面赶忙频频答礼。然后,竹筒倒豆子——一哗啦,将制法全教给了他。

    后来,这位名诗人、美食在编撰《随园食单》时,特意把这一种新制法收录书中,使之广泛传播,让更多的人享此口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0-15 19:3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锅肉

    回锅肉又称熬锅肉。在从前四川的一般人家,都以吃蔬菜为主,而吃肉是有次数的,叫“打牙祭”。总是把回锅肉作为主菜上桌,三斤五斤熬在一起,吃个够。此菜鲜香而辣,色味俱佳,在四川可以说是人人皆知,家家会做,个个爱吃的家常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0-15 19:3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麻婆豆腐

    清代同治初年,成都北郊护城河上万福桥头,有一卖小吃的无名小店,因小店饭热菜香,经济实惠,故招来不少顾客。店主陈氏,人称陈大嫂,又因她脸上有几颗麻子,人送外号陈麻婆。她烹制的豆腐又麻、又辣、又香、又香,独具风味,生意越做越兴隆,远近闻名。顾客为了区别于其他的烧豆腐,遂称其为“麻婆豆腐”。后来,为了招揽更多的顾客,该店干脆改名为“陈麻婆豆腐店”。现在,此菜已成为川菜中驰名世界的菜品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0-15 19:37: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坡鱼”的由来

    “五柳鱼”是浙江杭州西湖的一道名菜,其味道鲜美,喷香诱人,深为人们所喜食。人们在享用时,又常把“五柳鱼”叫做“东坡鱼”,这是为什么呢?

    苏东坡是我国宋朝的一位美食家。相传,有一次,他让厨师做道鱼肴开开鲜。厨师送来后,只见热腾腾、香喷喷,鱼身上刀痕如柳。东坡食欲大开,正欲举筷子品尝忽见窗外闪过一人影,原来是好友佛印和尚来了。东坡心想:“好个赶饭的和尚,我偏不让你吃,看怎么办?”于是顺手将这盘鱼搁到书架上去了。

    佛印和尚其实早已看见,心想:“你藏得再好,我也要叫你拿出来。”东坡笑嘻嘻地招呼佛印坐下,问道:“大和尚不在寺院,到此有何见教?”佛印答道:“小弟今日特来请教一个字?”“何字?”“姓苏的‘苏’怎么写?”苏东坡知道佛印学问好,这里面一定有名堂,便装着认真地回答:“‘苏’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边左是‘鱼’,右是‘禾’字。”佛印又问:“草头下面左边是‘禾’右边是‘鱼’呢?”

    “那还念‘苏’啊。”“那么鱼搁在草头上边呢?”苏东坡急忙说:“那可不行。”佛印哈哈大笑说:“那就把鱼拿下来吧。”苏东坡这才恍然大悟,佛印说来说去还要吃他的那盘五柳鱼。
后来有一次,佛印听说苏东坡要来,就照样蒸了一盘五柳鱼,心想上次你开我玩笑,今日我也难难你。于是就顺手将鱼放在旁的馨里。

    不料苏东坡早已看见,只是装着不知道。说道:“有件事请教:我想写副对联,谁知写好了上联,下联一时想不出好句子。”佛印问:“不知上联是什么?”苏东坡回答说:“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佛印不知道苏东坡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几乎不加思索地说:“下联乃‘积善人家庆有余’。”苏东坡听完,佯装惊叹道:“高才,高 才!”原一你专罄(庆)里有鱼(余)呀!快拿出来一同分享吧。佛印 这才恍然大悟,知道上了苏东坡的“当”。但他还想“戏弄”一下苏东坡,苏东坡一看,一条清蒸的西湖鲜鱼,身上划了5刀。便笑咪咪地说:“五柳鱼呗。”佛印笑笑回答说:

    “这条‘五柳鱼’算给你‘钓’到了,不如叫‘东坡鱼’算了。”
从此以后,人们把“五柳鱼”又叫“东坡鱼”,而且这道西湖名菜名气也越来越大,一直流传到今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0-15 19: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夫妻肺片

    相传30年代,成都少城附近,有一男子名郭朝华,与其妻一道以制售凉拌牛肺片为生。他们夫妻俩亲自操作,并走街串巷,提篮叫卖。由于他们经营的凉拌肺片制作精细,风味独特,深受人们喜爱,人称“夫妻肺片”。后建店经营,在用料上更为讲究,以牛肉、心、舌、肚、头皮等取代当初单一的肺,质量日益提高。此菜虽属小吃,但由于烹制工细、料精、味美,早已列入名菜之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16 17:37:3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很不错哦   好多好吃的菜啊  :((((
加32分  谢谢支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萤火虫

GMT++8, 2024-11-27 04:12 , Processed in 0.230043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