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 主朝鲜族要分布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朝鲜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朝鲜语和朝鲜文,朝鲜族很重视教育。朝鲜族没有全民族性的统一的宗教,他们的先人中曾有儒教、道教、佛教信徒,18世纪末以后又曾有基督教、天主教信徒。19世纪末,产生一些带有反侵略性质的民族宗教,包括“东学教”系统的天道教、青林教和檀君教系统的檀君教、大宗教等。朝鲜族早期宗教流行图腾崇拜和始祖崇拜,信仰土谷神,后来形成檀君教、东学教等本民族宗教,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先后传入道教、佛教、基督教新教、天主教等。朝鲜族具有优美的民族文化艺术,能歌善舞,伽揶琴弹唱、顶水舞、扇子舞、长鼓舞、农乐舞等都是受人喜爱的传统歌舞。节日与汉族大致相同,过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带有民族特色的有三个家庭节日,即婴儿诞生满一周年、“回甲节” (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朝鲜族人民热爱体育运动。跳板和荡秋千是朝鲜族妇女喜爱的传统运动,摔跤和踢足球则是男人们擅长的运动,延边素有“足球之乡”的美称。
使用道具 举报
藏族: 藏族是祖国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居住在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上。藏族讲藏语,分卫藏、康、安多三种方言,公元7世纪前期创制藏文,字体分头字(楷体)和无头字(草体)两种,有4个元音符号和30个辅音字母。藏民大都信奉的是大乘佛教,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黄教,其余还有红教、白教、花教。西藏西部和青海,四川牧区还存在着早期宗教--本教,也称黑教。藏族有自己的历法。藏历始于1027年,以十一月一日为新年,每年阳历的8月初,过“望果节”。藏族节日丰富多彩。既有生产性、纪念性节日,也有社交、游乐性节日,另外还有很多宗教性节日,其中,藏历年、林卡节与雪顿节三大节日最为著名,其次为望果节、燃灯节、驱鬼节、仙女节、朝山节、传昭大会、传昭小会等。藏族人民能歌善舞,歌舞种类很多。同时,舞蹈的宗教特性尤为丰富。还有藏戏、唐卡画、雕塑和建筑艺术也十分发达。藏族文学丰富多彩,包括作家文学和民间文学,在数量上居中国少数民族前列。《格萨尔王传》是民间说唱体英雄史诗,它是已知世界上最长的说唱史诗;藏族文学经典《仓央嘉措情歌》也已享誉世界。另外,藏族传统医学和天文学也很发达。
布依族: 布依族是中国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布依族操布依语,部分兼通汉语,使用汉文。布依族信鬼神和“鸡卜”,崇拜祖先。布依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口头文学、特别是山歌比较著名。布依族的乐器--铜鼓,也比较有特色。它不仅是祭祀、喜庆、丧葬时的乐器,而且是一种权力的象征,击鼓可以聚众。一年中除春节、端阳、中秋等节日基本与汉族相同外,还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六月二十四”等富有民族特色的节日。
保安族: 保安族是甘肃省三个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一带。保安族操保安语,现在保安人很多都讲汉语,是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语族惟一完全丧失元音和谐的语言,尚无文字,通用汉文。保安族信仰伊斯兰教,属逊尼派,少数人信奉新教。保安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保安花儿”优美动听,独具一格;能歌善舞,舞蹈融合了藏族某些特点。造型艺术较为发达,妇女擅长剪纸,家庭木制用具、器皿及保安刀把上均刻有十分别致的花纹或绘有色彩绚丽的图画。
白族: 白族主要居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保山、南华、元江、昆明、安带等地,贵州、四川凉山州及湖南省桑植县等地亦有分布。白族说白语,有南部、中部、北部三个方言,用汉字的音和义再加上一些新造的字来记录白语,被称为“白文”,使用大量汉语借词,是藏缅语族中吸收汉语最多的语言,现在,白语中含有大量的汉语借词,汉文也很早就成为白族人通用的文字。白族主要崇拜“本主”(即村社神),本主一般不是一个人,而是本主夫妇及子孙,少的20多个,多的达80多个,本主各个村子都不一样,有的是自然神,有的是历史人物,民族英雄等,白族还信巫鬼、佛教。白族文化艺术古老丰富,有本民族建筑、医学、史学、文学、音乐、舞蹈、戏曲、绘画、雕刻等。有屹立千年的大理崇圣寺、剑川石宝山石窟、鸡足山建筑群、南诏时期传入中原的有名的“狮子舞”以及石、木工艺和门楼的建造。有著名的爱情故事《望夫云》、民间故事《美人石》、<<蛇骨塔>>等。
阿昌族: 阿昌族是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且特有的世居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德宏州的陇川县户撒和梁河县九保、囊宋三个阿昌族乡。阿昌族操阿昌族语言有梁河方言和户撒方言两种,无本民族文字,绝大多数阿昌族人都通汉语、傣语或景颇语,一般都使用汉文或傣文。阿昌族手工业发达,尤其擅长刀具的锻打制造。阿昌族长期与汉族、傣族交错杂处,自然融合,在宗教信仰上呈多元性,即信仰原始宗教,崇信鬼魂和神灵,信仰道教祭天地灶君等神灵。户撒地区还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阿昌族的禁忌大多与伦理道德、宗教信仰和封建意识有关,有些内容逐渐发生了变化。
仡佬族: 主仡佬族要居住于贵州省境内,操仡佬语。仡佬族以信奉道教和自然崇拜为主,有的也信奉佛教。仡佬族的节日有农历春节和农历三月三的仡佬年。祭神树是仡佬年最重要的活动,这起源于仡佬族古老的自然崇拜。仡佬族的民间文学有诗歌、故事、谚语等,诗歌多为便于传唱的小调,分为三言、五言、七言等。
锡伯族: 主锡伯族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等地。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是锡伯族最大的聚居区。锡伯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锡伯语和锡伯文,锡伯族人基本通晓汉语,新疆地区的锡伯族人有的还兼通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锡伯族的宗教信仰早期属原始宗教中的自然崇拜,后来信仰萨满教和藏传佛教。锡伯族原为游牧民族,弓箭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锡伯族的主要节日有春节、清明节、抹黑节、杜因拜扎坤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我国的主要分布在北疆的乌鲁木齐、伊宁、木垒、奇台、塔城和南疆的喀什、和田、莎车、叶城等县、市,其中以伊宁居多。乌孜别克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由于长期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杂居,所以大部分乌孜别克族人都用维吾尔文或哈萨克文。乌孜别克族的文化教育水平较高,很多人从事文化教育工作。乌孜别克族信仰伊斯兰教。风俗习惯、衣食起居等和维吾尔族大致相同,他们和维吾尔族、塔塔尔族有联姻的传统。乌孜别克族人能歌善舞。民族乐器主要有“独它尔”和“弹布尔”以及音色相当优美的“斜格乃琴”。民间音乐曲调婉转动听。舞蹈以动作轻巧、富于变化而闻名。另外,乌孜别克族刺绣工艺也很精美细致,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土族: 土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同仁县和乐都县。土族有自己的语言——土语分互助、民和、同仁三个方言区,土族过去没有自己的文字,1979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现正在试用当中。土族基本上全民信仰藏传佛教。热情好客是土族历来的风尚,迎送客人三杯酒就是这种风尚最突出的表现。春节和(安昭)纳顿节是土族最热烈、最隆重的两大节日。土族称春节为"新年"或"新月"。"纳顿"(和蒙古族的"那达慕"含义几乎一样)是土语音译,意为"娱乐"、"狂欢"。土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家曲与野曲是流传于土家地区的民间说唱艺术。土族民间文学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土族的政治、经济、历史、宗教、地理、建筑等,堪称土族的"百科全书"。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萤火虫
GMT++8, 2024-11-23 21:22 , Processed in 0.240429 second(s), 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