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萤火虫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jxkzcm123

【[中华上下五千年名人以及名将录(资料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7 15: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赵充国


赵充国(前137—前52年),字翁孙,原为陇西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人,后移居金城令居(今甘肃永登西),西汉著名的军事家。

赵充国为人沉勇有大略,少年时仰慕将帅而爱学兵法,并且留心边防事务。最初以“良家子”身份参军当骑兵,后因善于骑射调入羽林军(皇宫卫队)中。

天汉二年(前99年)五月,汉武帝下令征讨匈奴。赵充国以代理司马的身份,跟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师酒泉,攻打匈奴右贤王,但被匈奴大军包围。汉军无法补充粮草,军中缺食,士卒多有伤亡。赵充国看到这种情况,推想匈奴的策略是围而不攻,逼使汉军投降;而汉军的面前只有两条道路可选:要么拼死突围死里求生,要么交械投降。于是他向将军李广利建议: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应尽快设法突围。李广利便令充国选拔壮士组织突围。赵充国带领一百多名精锐骑兵在前面拼杀开路,李广利率领全队人马随后跟进。匈奴将士看到汉军的动向,立即上马堵截。双方拼杀,汉军最终突围,而赵充国身负二十多处伤。回朝后李广利向皇帝汇报了赵充国的表现,汉武帝当即特别召见,让他脱下衣服采,察看了他的伤口,予以赞扬,于是拜为中郎(皇帝的侍卫官),后升为车骑将军长史(军队幕僚的长官)。

昭帝刘弗陵继位后,元凤元年(前80年)春,氐(部族名)人在武都(今甘肃西和西南)造反。赵充国奉命带兵镇压,平定叛乱后升为中郎将,又为水衡都尉(负责上林苑,兼管皇家财物及铸钱)。同年冬,匈奴二万骑兵人寇,赵充国领兵征讨,斩首、俘虏九千多人,并获西祁王而归,因战功卓著被任命为后将军(汉代有前、后、左、右将军,位同上卿),仍兼水衡将军。

元平元年(前74年)昭帝驾崩,赵充国因参与大将军霍光拥立刘询为宣帝有功,被封为营平侯。本始二年(前72年),匈奴与车师(西域国名)联合进攻乌孙(西域国名,在今新疆伊犁河流域),乌孙向汉朝求援。宣帝拜赵充国为蒲类将军,率三万骑兵出酒泉一千多里,在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进攻匈奴,斩杀数百人。不久,匈奴又聚集十万多骑兵,大有入侵之势。赵充国统领四万余骑,驻屯于北部边境九郡——五原、朔方、云中、代哪、雁门、定襄、北平、上谷、渔阳,匈奴探知汉边有所防备,便引兵远去,边境遂安。

赵充国历事武帝、昭帝、宣帝三个皇帝,到了古稀之年已经功成名就誉满朝野了,本可以回家养老了,但是他却主动承担了平定羌族叛军的任务。

羌族是我国古代西北地区的一个游牧民族。汉朝时有先零、广汉等十几个部落,散居于今四川北部、甘肃西部及青海一带。匈奴强大时,羌族依附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时,联合了羌族,孤立了匈奴,于是羌人逐渐内迁,与汉人杂居。

元康三年(前63年),宣帝派光禄大夫义渠安国巡视羌族部落。先零羌首领杨玉请求朝廷允许他们渡过湟水(黄河上游支流,位于青海省东部)游牧。义渠安国便奏请朝廷答应其所求。赵充国分析羌人有诈,便向皇帝上书说安国“奉使不敬,引寇生心”。于是宣帝召回了义渠安国,又表示拒绝羌人的要求,但是先零羌不肯罢休,联合本族各部落,强渡湟水,占据了汉朝边郡地区,郡县无力禁止。二百多位羌族部落酋长会盟“解仇交质”(消除冤仇,交换人质,订立攻守同盟条约)。不久,羌族一酋长狼何,派使者向匈奴借兵,企图进攻鄯善、敦煌,切断汉朝通往西域的交通线。

宣帝听到这一消息后,因为知道赵充国原籍陇西,又曾多次出征边地,熟悉情况,便召见赵充国。赵充国分析了羌族的内部情况,以及与匈奴的往来关系,指出一旦他们“解仇交质”,并与匈奴勾结在一起“到秋马肥,变必起矣”(《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因此建议立即派人检阅边防部队,作好战备工作,同时派人去离间羌族各部落。宣帝采纳了赵充国的建议,又派骑都尉义渠安国出使羌族。

义渠安国到陇西后,召集了三十多位羌族酋长,谴责他们图谋不轨,一齐处斩,同时纵兵杀掠羌族一千多人。结果,激化了羌人与汉朝的矛盾,加速了羌族叛乱的爆发。先零羌首领杨玉会同各部落羌兵围攻义渠安国,并且进攻汉朝边城,诛杀官吏,把义渠安国打得大败而归。

神爵元年(前61年)春,宣帝决定派军队平定羌人的叛乱。这时赵充国已七十三岁,当宣帝派御史大夫丙吉去询问他应派谁担任统帅时,他回答说:“亡逾于老臣者矣。”(《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宣帝又问:“羌人目前的势力究竟有多大?要带多少兵去?”赵充国说:“百闻不如一见,军事上的事难以遥测,我愿先到金城(今兰州市西北)去,察看情况后才能提出作战方略。羌族虽说是人数较少的民族,但它背叛朝廷,是叛逆行为,注定会失败的,请陛下相信我能担当此任,你就不必担忧了。”宣帝听他这么一说,含笑答应了他的请求。

赵充国率领一万多骑兵先到了金城,准备渡过黄河向北进军,为了防备羌兵在汉军渡河时突然出击,他先派出三个分队趁夜偷渡过河,在对岸建立阵地,以掩护全军过河。第二天全军过河后立即构筑营垒严阵以待,不久,便有一百多个羌族骑兵到汉营附近来寻衅挑战。赵众将领建议出阵迎战,充国传令:“我军远道而来,人马疲惫,不可驰驱。敌骑都是轻装精兵,也可能是专门来引诱我们的小股前锋,我们既然大军出征,应以全歼敌军为目的,而不要贪图局部的小胜利。”羌兵见汉军不动,便扬尘而去。赵充国派人到咽喉要道四望峡(今兰州西南)侦察,发现那里没有敌人,便率众连夜穿过四望峡,直插西部都尉府(今青海海晏)。

赵充国进驻西部都尉府后,并未立即出战,而是每天设宴摆酒犒劳将士,全军斗志旺盛。无论羌兵怎样挑战,汉军都不理睬。原来赵充国按兵不动,是有长远战略意图的。他知道,在羌族各部落中,先零羌最为顽固,一些弱小的部落如罕、秆等部,都是在先零羌的胁迫之下与汉朝为敌的,先零谋反之初,罕、开部首领靡当儿曾派其弟雕库来见西部都尉,陈述其本不愿反的立场,但恰遇部分罕、开部落的人参与了反叛,西部都尉便将雕库扣留。赵充国到来之后,下令释放雕库,并当面抚慰说:“大军只杀有罪的人,你本无罪,我就放你回去,望你转告各部,速与叛乱者断绝关系,以免自取灭亡。现在天子有诏,对于参与反叛而能投案自首的人,或者协助官军逮捕斩杀叛匪的人,都一律免罪,凡能捕杀一个有罪的大贵族赏钱四十万,中等豪绅十五万,小富豪二万,壮年男子三千。”雕库听了十分高兴,当即表示唯命是从,而后返回部落。赵充国的策略是以攻心为上。想通过安抚的办法分化瓦解敌人,打破其部落间的联盟,等到他们只剩少数顽固分子时再出兵歼灭。

但是,汉宣帝及大多数朝廷官员都反对赵充国的做法。酒泉太守辛武贤向宣帝提议说:“如今边防部队都集中在南山,北边空虚,而且塞外地区苦寒,内地人马很不适应,已经明显瘦弱,不如在七月上旬出兵,各带一个月的粮草,从张掖、酒泉分路出发,征讨鲜水(今青海湖)一带的罕、秆羌人,虽不能消灭羌兵,也能掠夺大量牲畜,俘虏他们的妻儿,然后退兵,伺机出击。这样一来,必能震慑羌虏。”宣帝对辛武贤的意见表示赞同。一面向陇西调集军队,一面把辛武贤的意见转交赵充国,命他与部属讨论。赵充国与长史董通年共同提出针锋相对的反驳意见:“辛武贤想轻率地带领一万人马,绕道千里去攻击罕、开是不实际的。如果一匹马驮上三十天的粮食,再加上武器服装,就很难快速前进了。况且,即使汉军辛辛苦苦地赶去了,飘忽不定的羌兵或者逃匿,或者据险扼守,截断汉军的粮道,汉军必然师劳力竭,白白耗费人力、财力。“赵充国从实际情况出发,坚持采取一拉一打、软硬兼施、刚柔相济的策略,团结、争取罕、开,讨伐先零。他认为只有“先行先零之诛”,才能震慑罕、秆等部落,使之“悔过反善”,这才是“全师保胜安边之策”。

宣帝和朝廷大臣收到赵充国从边防前线送回的报告后,未曾认真分析就予以否定。他们认为先零之所以兵势强盛,是由于得到了罕、开的帮助,不先攻击罕、秆,就无法对付先零。宣帝听了大臣们的吵吵之后,便下诏书谴责了赵充国,同时任命评延寿为强弩将军、辛武贤为破羌将军,率兵征讨罕、开羌人,而且要求速战速决。

赵充国收到宣帝表示责备的诏书后,并不计较个人得失。他认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根据实际情况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是对皇帝对国家尽忠的事。于是再次上书陈述军事上的得失利弊,劝宣帝收回成命。他指出:“先零羌起兵为叛是有罪的,罕、开羌并未入侵边境,现在放开有罪的一方,而去讨伐无辜的一方,势必增加一个仇敌,形成两处祸害。如果先打罕、开,先零必然发兵援助,这样就会进一步巩固他们的联盟关系,敌兵也就成倍地增加,攻战难以奏效,甚至事倍功半。”赵充国实事求是、词恳意切的报告终于说服了宣帝。

不久,赵充国引兵到先零羌占据的地区,先零猝不及防,望风而逃,丢下了所有的辎重物资,争先抢渡湟水。由于道路狭窄,人多拥挤,敌军乱作一团,毫无秩序。按理说,这正是聚歼敌人的大好时机,众将领向他建议:“我军应该给他个秋风扫落叶一般的打击,赶快下令吧!”可是赵充国却回答说:“此乃穷寇,不宜追击。”于是慢慢驱赶。结果,先零羌除淹死、被杀和投降汉军的几百人外,七八千人的主力都安全地渡过了湟水。赵充国又带兵到了罕、开地区,严令士兵不准侵扰,部落首领靡当儿到汉军营地说:“汉兵果然笃守信义,不打击我们。”一再表示愿听约束,仍回故地。

赵充国虽然打败了先零羌,但是并没有彻底征服。先零的主力屯集在湟水以西,时刻都有卷土重来的可能。这时赵充国染病在身,需要休养,为了确保边防的安全,他向皇帝上奏“屯田之策”,即撤退骑兵,留一万步兵在边郡屯驻,并且从事农垦,以农养战,以战护农,兵农一体,安边自给。

但是,这一正确的建议又遭到多数朝臣的反对。宣帝派来破羌将军辛武贤,命令他俩合兵一处进攻先零。看到皇帝进军的命令,赵充国的儿子赵卬(中郎将)害怕起来,托人去劝说他的父亲放弃自己的主张,赶快执行皇帝的旨意,说“一旦不合上意,遣绣衣(御史)来责将军,将军之身不能自保,何国家之安?”赵充国斩钉截铁地回答:“我就是要以死来坚持自己的主张,对圣明的皇帝来说是应该以忠言相告的。”于是他又向皇帝呈上关于屯田于边的奏章,详细阐述了国家、军队和边防的关系。他指出:“就经济而论,现在我的军队,每月需要谷子十九万九千六百三十斛,盐一千六百九十三斛,干草和麦秸二十五万二百八十六石,全靠内地转运,战事一天不解决,征税、劳役就停止不了;就边防而言,目前的紧张局势不仅仅是羌族问题,羌族问题如不从根本上解决,四邻小国还会一个影响一个地发生变乱。我们的军队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贵在运用谋略,尽量避免正面冲突即实际交战;战场上的百战百胜,也不是善于用兵者的最高理想,应先造成敌人必败的条件,我们才能稳操胜券。如今羌军内部离心离德,想来归降的人与日俱增。英明的皇上如能在这种时候决定罢兵屯田,威德并用,那么,用不了多久就可取得全面的胜利。”与此同时,他提出“班师罢兵,万人留田”的建议,具体陈述了屯田的十二条好处,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政治上,“万人留兵屯田以为武备”,可以产生震慑敌人的重大影响,同时可减轻国内劳役,使百姓获得喘息的机会;二是经济上,屯田士兵生产的粮食可以自给自足,节省国家巨大的开支,不仅不用朝廷“千里馈粮”,还可以有剩余粮食输入国库作为储备;三是军事上,以往由于供给不足,北部边陲一万余里的防线上只有几千将士,现留一万步兵屯田,有效地增强了边防力量,“执及并力,以逸待劳”,可以随时抵御外族袭扰。总之,留兵屯田之举,对内有不花钱的好处,对外有防备敌人的作用,是个不必作战就能取胜的计策。

赵充国为坚持屯田之策,秉笔直书,极言利弊,三次上书皇帝。他的奏章送到朝廷后,皇帝每次都要召集群臣讨论。表示赞同的人第一次不足十分之三,第二次达一半,第三次则有十分之八。就连原先持反对意见的丞相魏相也说:“我等愚昧不懂兵事,后将军规划有方,我认为他的策略必定行之有效。”于是汉宣帝终于批准了他的屯田之策。

这时,许延寿和辛武贤仍然主张进击羌人,宣帝也予以批准,两策并用,命许、辛和中郎将赵印会师进剿。结果,许延寿收降羌人四千多名,辛武贤斩杀二千,赵印斩杀,收降二千多人,唯有赵充国兵不出营而收降五千多人。于是赵充国又上奏章说:“羌人约有五万军兵,已经斩首七千六百级,投降三万一千二百人,淹于湟水和饥饿而死的也有五六千人,现在逃跑的充其量不过四千兵马,况且罕羌首领表示,要杀死先零羌的首领杨玉,于是请求回军。宣帝答应后,赵充国于神爵二年(前60年)“振旅而还”。当年秋天,先零羌首领杨玉果然被部下杀死,其部属四千多人全部归降汉军。

后来赵充国告老请退,皇帝赐予安车驷马,免官归第。甘露二年(前52年)十二月病逝,享年八十六岁,谥号壮侯。

点评:赵充国善于治军,爱护士兵。行必有备,止必坚营,战必先谋,稳扎稳打。在平叛战事中,他坚决采取招抚与打击相结合、分化瓦解、集中打击顽固者的方针,能和平解决的,决不诉诸武力,这完全符合孙子兵法:“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当时他的主张受到朝廷大臣和宣帝的一致反对,但他无所畏惧,反复上书说明这一方针的正确性和必要性,终于为宣帝和大多数朝臣所接受;其次,他的留兵屯田之策确为深谋远虑之议,不仅在当时具有战略意义,而且对后世亦有深远影响,因此他不仅是一代名将,而且是享有盛誉的军事家。此外,还应该指出的一点是他一生的主要功绩集中表现在晚年,七十三岁时,主动领兵出征,七十九岁凯旋回京,以如此之老龄,顶风冒寒,坚守边境,这在中外战争史上是极其罕见的。也许与此有关,他在征战中过份强调“穷寇勿迫”,因而曾放弃痛歼先零羌的战机。从临时指挥的角度讲,显然是教条主义,但他仍然是资高历深的将军,所以退休之后朝廷每遇边防大事便请他参加谋划。去世后,宣帝以他功高盖世,在未央宫中画了像,供人瞻拜、纪念,成帝刘骜继位后,又命黄门侍郎杨雄在画像旁题诗赞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7 15: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勃


周勃(?—前169年)

  秦末汉初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西汉开国功臣,沛县(今江苏沛县)人,汉高祖封为绛侯。

  周勃的祖先原为卷县(今河南原阳西南)人,后迁到沛县。周勃少时家贫,靠编织养蚕用的蚕箔为生,还常给办丧事的人家吹萧。后来成为了一名能拉强弓的勇士。

  当初刘邦在沛县起事时,周勃就以中涓亲近侍从的身份,随沛公攻打胡陵,打下方与。又攻打丰邑,在砀郡打击秦军并攻破城池。在攻占下邑时,他率先登城。高祖赐给五大夫的爵位。攻取蒙邑、虞县,平定魏地,进攻爰城、东缗,直到栗县,都各个击破。攻打啮桑,周勃最先登城。在东阿城下大破秦军,又追击至濮阳,攻下了甄城。攻打了都关县、定陶、袭取宛朐,活捉了单父的县令。夜袭,取临济,再进攻张县,他的军队作先锋到达卷县,攻破城池。打击李由军,在攻打开封的战役中,他的军队表现最为出色。后来秦将章邯击败项梁,刘邦与项羽引兵东去。一年二月,楚怀王封刘邦为安武侯,担任砀郡长官。刘邦拜周勃为虎贲令。随刘邦打击王离、赵贲等的军队,攻城掠地直至蓝田,进军咸阳,灭亡秦朝。

  项羽入咸阳封刘邦为汉王,汉王赐周勃为威武侯。入汉中后拜为将军,随韩信还定三秦,以怀德县为食邑。周勃先攻槐里、好畤;然后北击赵贲、内史保于咸阳;击章平、姚卬军;西定汧,还攻下郿、频阳;围章邯于废丘;西击益已军;攻上邽;东守峣关。周勃在一系列的作战中总是当先破敌。

  后来转而攻击项羽,先留镇蛲关重地,后率军投入成皋主战场,也总是冲锋在前。高祖五年,率军攻取泗水、东海两郡,共拿下二十二个县,还守雒阳、栎阳,赐与颍阴侯灌婴共食钟离。在燕王臧荼反叛过程中,周勃随高祖平叛中功劳最大,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赐给周勃列侯的爵位,分封剖符世世勿绝。亨有绛县八千一百八十户的食邑,号称“绛侯”。

  汉初定,各诸侯王的反叛不绝,周勃成为汉初平乱的主将。

  在平定韩王信的叛乱中,周勃率军攻下霍人县、晋阳县和太原郡的六座城池。后击韩王信军于硰石,北追八十里。还攻楼烦三城。因有力的打击了韩王信的主力部队,并因阻击韩王信的匈奴骑兵有功被升为太尉。

  高祖十年(公元前196年),周勃率军讨伐叛将陈稀于代。斩陈稀将军乘马降,沃捉陈稀部将宋最和雁门郡守圂、云中郡守边、丞相箕肆和将军勋。平定了雁门郡的十七个县和云中郡的十二个县。歼灭陈稀军队,斩杀陈稀,俘虏了他的丞相积纵、将军陈武、都尉高肆。平定了代郡的九个县。

  高祖十二年(前194年),燕王卢绾反。周勃以相国的身份取代樊哙统率部队攻蓟。活捉卢绾大将抵、丞相偃、郡守陉、太、尉弱和御史大夫施。屠灭浑都,共平定七十九个县。周勃跟随高祖平乱中共计俘虏相国一人,丞相两人,将军与二千石官吏各三人,还单独打垮两支部队,攻下三座城池,平定五个郡,七十九个县,活捉丞相、大将各一人。战绩赫赫,功不可没。

  周勃为人憨厚刚正,高祖称他可委以大事。可是周勃不习经术,鄙薄儒生。每次召见儒生和说客,总是让他们快快道来,别咬文嚼字。

  周勃平燕王乱归来后,高祖逝世。他就以列侯的身份辅佐孝惠帝。孝惠帝六年(前187年)设太尉职,任周勃为太尉。汉高后八年(前180年),吕后死,吕禄担任汉朝上将军,吕产任汉相,分掌南北军,把持朝中大权,谋夺刘氏天下。当时的周勃虽为太尉,却不得进入军营大门;陈平担任丞相,却不能处理政事,刘氏政权岌岌可危。于是周勃与陈平联合,共谋诛吕安刘之计。

  是年八月,齐王刘襄带兵率先讨伐诸吕,吕产派灌婴抗击,灌婴却按兵荥阳,与齐王联合共讨诸吕。周勃和陈平见齐王发兵,共谋宜为策应。于是把郦商作为人质,使其子郦寄诱劝吕禄交出兵权,归其封国。吕禄交出将印,周勃得以控制北军,派兵助刘章人宫诛杀诸吕,与诸大臣共立文帝。在匡扶汉室的事业中,周勃功居首位,名垂后世。

  文帝即位后,赏赐有功之臣,以周勃担任右丞相,赐黄金五千斤,食邑增加到一万户。有人劝周勃说:“您诛灭诸吕,迎立代王为帝,声威震动天下。您受到丰厚的赏赐,处在尊贵的地位,得到皇帝的宠信,这样不久就会大祸临头。”周勃非常害怕,感到处境危险,于是请求辞职,皇帝应允。不久丞相陈平去世,文帝复招周勃任丞相。十个多月后,皇上对周勃说:“我下令所有列侯离开长安到自己的封地去,有些人还没有走,你一直被我器重,希望你可以带头就国。”周勃于是辞相归国。

  周勃免相归国后,一年多,当河东守尉来绛县巡视时,周勃总担心被害,往往是身披铠甲,家奴各拿兵器与守尉相见。之后便有人向朝廷上书告发周勃谋反。朝廷把这件事交给廷尉协理,廷尉要地方官逮捕周勃,进行审问。周勃非常害怕,不知怎么辩解。狱吏也渐渐欺凌和侮辱他。周勃送给狱吏千两黄金,狱吏便在“牍背”——公文板的背面书写“以公主为证”几个字给周勃示意。公主指的是文帝的女儿,嫁给了周勃的儿子周胜之,所以狱吏教周勃以她作证人。周勃把子日皇帝给他的赏赐都送给薄昭(汉文帝之舅),等到案件加紧审理时,薄昭便到薄太后那里替周勃说情。薄太后也认为周勃没有谋反之意。当文帝朝见太后时,太后便用“冒絮”——一种头巾扔向文帝说:“绛侯周勃诛诸吕时,当年身上挂着皇帝的玉玺,在北军统率军队,不在那时谋反,现在在一个小县里,难道要谋反吗?”文帝已看到了绛侯在狱中的供词,便向太后道歉说:“官员们正在查清这件事,准备释放他呀!”于是派使节赦免了周勃,恢复爵邑。绛侯出狱后慨叹:“吾尝将百万军,安知狱吏之贵也!”(《汉书·张陈王周传》)

  周勃再次就国,于文帝十一年(前169年)卒,谥武侯。其子周胜之嗣,因杀人获罪而死,国绝。一年后,文帝让周勃贤子河内太守周亚夫复为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7 15: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周亚夫


周亚夫(?~公元前143年),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的著名将军,沛(今属中国东南部的江苏省)人。他是名将周勃的次子,在历史上也非常有名。

·意外得爵位

开始,周亚夫做河内郡守,限于自己的条件,周亚夫没有做王侯、当丞相的野心。但当时有个叫许负的老太太,以善于看面相著名。有次,周亚夫请她到自己的官府中,为自己看相。许负对他说:“您的命相比较尊贵,三年之后可以封侯,再过八年,就可以做丞相了,地位显贵了。但您再过九年,就会因饥饿而死的。”

周亚夫听了根本不信,他说:“我绝对不可能被封侯的,因为我的哥哥已经继承了父亲的侯爵,即使他死了也会让侄子继承,论不到我。说我饿死也不可能,因为既然我尊贵了,又怎么会饿死呢?”

许负说她只是根据面相得出的结论,她还指着周亚夫的嘴角说:“您的嘴边缘有条竖直的纹到了嘴角,这是种饿死的面相。”周亚夫听了,惊讶不已。

事情也有凑巧的时候,过了三年,周亚夫的哥哥周胜之因杀人罪被剥夺了侯爵之位。文帝念周勃对汉朝建国立下战功,所以不愿意就此剥夺了周家的爵位,于是下令推选周勃儿子中最好的来继承爵位。大家一致推举了周亚夫,所以周亚夫就继承了父亲的爵位。

·细柳阅兵扬英名

公元前158年,即汉文帝六年,匈奴进犯北部边境,文帝急忙调边将镇守防御。为了警卫京师,文帝派三路军队到长安附近抵御守卫。宗正刘礼驻守在灞上,祝兹侯徐厉驻守在棘门,河内太守周亚夫则守卫细柳。

文帝为鼓舞士气,亲自到三路军队里去犒劳慰问。他先到灞上,再到棘门,这两处都不用通报,见到皇帝的车马来了,军营都主动放行。而且两地的主将直到文帝到了才知道消息,迎接时慌慌张张。送文帝走时也是亲率全军送到营寨门口。

文帝到了周亚夫的营寨,和先去的两处截然不同。前边开道的被拦在营寨之外,在告知天子要来慰问后,军门的守卫都尉却说:“将军有令,军中只听将军命令,不听天子诏令。”等文帝到了,派使者拿自己的符节进去通报,周亚夫只才命令打开寨门迎接。守营的士兵还严肃地告诉文帝的随从:“将军有令:军营之中不许车马急驰。”车夫只好控制着缰绳,不让马走得太快。到了军中大帐前,周亚夫一身戎装,出来迎接,手持兵器向文帝行拱手礼:“甲胄之士不拜,请陛下允许臣下以军中之礼拜见。”文帝听了,非常感动,欠身扶着车前的横木向将士们行军礼。

劳军完毕,出了营门,文帝感慨地对惊讶的群臣说:“这才是真将军啊!那些灞上和棘门的军队,简直是儿戏一般。如果敌人来偷袭,恐怕他们的将军也要被俘虏了。可周亚夫怎么可能有机会被敌人偷袭呢?”好长时间里,文帝对周亚夫都赞叹不已。

一个月后,匈奴兵退去。文帝命三路军队撤兵,然后升周亚夫为中尉,掌管京城的兵权,负责京师的警卫。

后来,文帝病重弥留之际,嘱咐太子刘启也就是后来的景帝说:“以后关键时刻可以用周亚夫,他是可以放心使用的将军。”文帝去世后,景帝让周亚夫做了骠骑将军。

·智勇平叛灭吴王

公元前154年,即汉景帝三年,吴王刘濞联合楚王刘戊、胶东王刘印等七国发动叛乱,打出“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景帝于是升周亚夫为太尉,领兵平叛。

这时的叛乱军正在猛攻梁国,但周亚夫并不想直接救援,他向景帝提出了自己的战略计划:“楚军素来剽悍,战斗力很强,如果正面决战,难以取胜。我打算先暂时放弃梁国,从背后断其粮道,然后伺机再击溃叛军。”景帝同意了周亚夫的计划。

于是周亚夫绕道进军。到了灞上时,遇到一位名叫赵涉的士人,赵涉建议周亚夫再往右绕道进军,以免半路受到叛军的袭击。周亚夫听从了赵涉的建议,走蓝田、出武关,迅速到达了雒阳,搜索之后果然抓获了伏兵。

此时的梁国被叛军轮番急攻,梁王向周亚夫求援。周亚夫却派军队向东到达昌邑城(在今山东巨野西南),坚守不出。梁王再次派人求援,周亚夫还是不发救兵。最后梁王写信给景帝,景帝又下诏要周亚夫进兵增援,周亚夫还是不为所动。但他却暗中派军截断了叛军的粮道,还派兵劫去叛军的粮食。叛军只好先来攻打周亚夫,但几次挑战,周亚夫都不出战。时间一长,周亚夫军中都有些军心不稳了。

一天晚上,营中突然发生混乱,嘈杂声连周亚夫的大帐里都能听见,但周亚夫始终躺在床上不动。一会儿,混乱自然就平息了。几天后,叛军大举进攻军营的东南,声势浩大,但周亚夫却让部下到西北去防御。结果在西北遇到叛军主力的进攻,由于有了准备,所以很快击退了叛军。

叛军因为缺粮,最后只好退却,周亚夫趁机派精兵追击,取得胜利。叛军头领刘濞的人头也被越国人割下送来。这次叛乱经三个月就很快平定了,战争结束后,大家这才纷纷称赞周亚夫的用兵之道。但梁王却因为周亚夫没有及时救援,和他结下了仇。

·最后的悲剧

在公元前152年,丞相陶青有病退职,景帝任命周亚夫为丞相。开始景帝对他非常器重,由于周亚夫的耿直,不会讲政治策略,逐渐被景帝疏远,最后落个悲剧的结局。

有一次,景帝要废掉栗太子刘荣,刘荣是栗姬所生,所以叫栗太子。但周亚夫却反对,结果导致景帝对他开始疏远。还有和他有仇的梁王,每次到京城来,都在太后面前说周亚夫的坏话,对他也很不利。

后来,有两件事导致了周亚夫的悲剧。一件是皇后的兄长封侯,一件是匈奴王封侯的事。窦太后想让景帝封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但景帝不愿意,说窦太后的侄子在父亲文帝在世的时候也没有封侯。窦太后说她的哥哥在世时没有封侯,虽然侄子后来封了侯,但总觉得对不起哥哥,所以劝景帝封王信为侯,景帝只好推脱说要和大臣商量。

在景帝和周亚夫商量时,周亚夫说刘邦说过,不姓刘的不能封王,没有功劳的不能封侯,如果封王信为侯,就是违背了先祖的誓约。景帝听了无话可说。

在后来匈奴王唯许卢等五人归顺汉朝,景帝非常高兴,想封他们为侯,以鼓励其他人也归顺汉朝,但周亚夫又反对说:“如果把这些背叛国家的人封侯,那以后我们如何处罚那些不守节的大臣呢?”景帝听了很不高兴:“丞相的话迂腐不可用!”然后将那五人都封了侯。周亚夫失落地托病辞职。景帝批准了他的要求。

此后,景帝又把他召进宫中设宴招待,想试探他脾气是不是改了,所以他的面前不给放筷子。周亚夫不高兴地向管事的要筷子,景帝笑着对他说:“莫非这还不能让你满意吗?”周亚夫羞愤不已,不情愿地向景帝跪下谢罪。景帝刚说了个“起”,他就马上站了起来,不等景帝再说话,就自己走了。景帝叹息着说:“这种人怎么能辅佐少主呢?”

这事刚过去,周亚夫又因事惹祸,这次是由于他的儿子。儿子见他年老了,就偷偷买了五百甲盾,准备在他去世时发丧时用,这甲盾是国家禁止个人买卖的。周亚夫的儿子给佣工期限少,还不想早点给钱,结果,心有怨气的佣工就告发他私自买国家禁止的用品,要谋反。景帝派人追查此事。

负责调查的人叫来周亚夫,询问原因。周亚夫不知道儿子做了什么,对问的问题不知如何回答,负责的人以为他在赌气,便向景帝报告了。景帝很生气,将周亚夫交给最高司法官廷尉审理。

廷尉问周亚夫:“君侯为什么要谋反啊?”

周亚夫答道:“儿子买的都是丧葬品,怎么说是谋反呢?”

廷尉讽刺道:“你就是不在地上谋反,恐怕也要到地下谋反吧!”

周亚夫受此屈辱,无法忍受,开始差官召他入朝时就要自杀,被夫人阻拦,这次又受羞辱,更是难以忍受,于是绝食抗议,五天后,吐血身亡。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他称赞的同时,也为他惋惜,说他因为过于耿直,对皇帝不尊重,结果导致悲剧结局,令人慨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7 15: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萧何


西汉初年大臣。沛(今江苏沛县)人。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二世元年(前209)随同汉高祖起兵,为沛丞。攻克咸阳后,诸将皆争夺金银财宝,萧何却忙于接收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使汉高祖得以掌握全国户口、民情和地势,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汉高祖被封为汉王后,萧何劝说汉高祖以巴蜀为基地,与民休息,招纳贤才,然后还定三秦,再与项羽争夺天下,并推荐韩信为大将军。楚汉战争时,萧何以丞相专任关中事,他侍从太子,为法令约束,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楚汉相持于荥阳、成皋时,汉高祖屡遭挫败,失军亡众,军无现粮,萧何及时调遣关中兵卒驰援,并转漕供给军用,保证了前线兵员粮饷的供应,促使战局发生了根本转机。因此,汉高祖称帝后,以萧何功最高,位次第一,食邑八千户,悉封其父母兄弟十余人皆食邑。汉高祖又以原订的三章约法不足以“御奸”,命萧何重新制订律令。萧何采摭秦法,酌加新律,作为《九章律》(见汉律)。高帝十一年(前196),因助吕后定计收捕淮阴侯韩信,被拜为相国。

高祖死后,萧何辅佐惠帝。他病危时,推荐曹参继任相国,卒于孝惠二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7 15: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陈胜


陈胜(?~前208)字涉,阳城( 今河南商水西南 )人,早年为人佣耕。

陈胜、吴广起义

中国秦末农民起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农民战争。陈胜(?~前208)字涉,阳城( 今河南商水西南 )人,早年为人佣耕。吴广(?~前208 )字叔,阳夏( 今河南太康)人。秦二世元年( 前209 )七月,朝廷征发闾左屯戍渔阳 ,陈胜 、吴广为屯长 。他们行至大泽乡( 今安徽宿县东南),为大雨所阻,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过期要杀头。陈胜、吴广便发动戍卒起义,提出“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陈胜自立为将军,以吴广为都尉,用已被赐死的秦始皇长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义号召群众反秦。

起义军迅速攻下蕲县(今安徽宿州南)。当义军进据陈县(今河南淮阳)时,已拥有步兵数万。陈胜自立为王,国号张楚,任命吴广为假王,率军西击荥阳,命武臣、张耳 、陈馀北攻赵地,邓宗南征九江,周市夺取魏地。

张楚政权的建立,促进了全国范围内反秦斗争的高涨 ,各地百姓久苦于秦政,纷纷杀秦长吏,响应陈胜。六国贵族的残余势力,也纷纷起兵反秦。各地反秦力量的著名首领有刘邦、项梁、项羽、英布等人。

吴广率领起义军围攻荥阳不下,陈胜另派周文为将军西击秦。周文的队伍在进军咸阳途中,不断扩大,到达函谷关时,已有兵车千辆,战士几十万,起义军进抵距咸阳百来里的戏(今陕西临潼东北),秦二世令少府章邯把修建骊山墓的数十万刑徒和奴隶编成军队迎战。起义军接连受挫,周文自杀。

随着反秦斗争的开展,起义军内部的弱点和矛盾也逐步暴露。陈胜滋长了骄傲情绪,听信谗言,诛杀故人,与起义群众的关系日益疏远。派往各地的将领也不听陈胜节制,甚至为争权夺利而互相残杀。如围攻荥阳的起义军将领田臧与吴广意见不合,竟假借陈胜之命杀死吴广,结果导致这支起义军的全军覆灭。

章邯解除了起义军对荥阳的包围后,倾全力向陈县猛扑。陈胜应战失利。秦二世二年十二月,陈胜退至下城父(今安徽蒙城西北),被叛徒庄贾杀害。陈胜部将吕臣率领苍头军,随即两度收复陈县,并处死庄贾。

陈胜、吴广相继牺牲,使农民起义遭受暂时的挫折,但各地起义军仍继续进行斗争。以项羽、刘邦等人为首领的起义军,经多次重大战役 ,消灭了秦军的主力 。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的军队进抵灞上,秦王子婴奉皇帝符玺投降,秦王朝灭亡。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7 15: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班超


班超(32—102年),字仲升,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和外交家。

班超是著名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的史学家。班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但内心孝敬恭谨,居家常亲事勤苦之役,不耻劳辱。他口齿辩给,博览群书,能够权衡轻重,审察事理。

明帝永平五年(62),班超的兄长班固被召入京中任校书郎,班超和母亲跟随着迁居洛阳。由于家境贫寒,班超替官府抄写文书,维持生计。班超每日伏案挥毫,常辍业投笔而叹:“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闲乎”(《后汉书·班超列传》)?旁人皆笑之。班超说:“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后汉书·班超列传》)!

于是,他就去找相者看相,相者说:“祭酒,布衣诸生耳,而当封侯万里之外”(《后汉书·班超列传》)。班超问其故,相者说:“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后汉书·班超列传》)。

过了一段时间,明帝问班固:“卿弟安在”班固说:“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后汉书·班超列传》)。明帝于是任命班超为兰台令史,掌管奏章和文书。然而,没过多久,班超又因为小过失被免了职。

永平十六年(73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兵攻打匈奴,班超随从北征,在军中任假司马(代理司马)之职。假司马官很小,但它是班超文墨生涯转向军旅生活的第一步。班超一到军旅之中,就显示了与众不同的才能。他率兵进击伊吾(今新疆哈蜜西四堡),战于蒲类海(今新疆巴里昆湖),小试牛刀,斩俘很多敌人。窦固很赏识他的军事才干,派他和从事郭恂一起出使西域。

经过短暂而认真的准备之后,班超就和郭恂率领三十六名部下向西域进发。班超先到鄯善(今新疆罗布泊西南)。鄯善王对班超等人先是嘘寒问暖,礼敬备致,后突然改变态度,变得疏懈冷淡了。班超凭着自己的敏感,估计必有原因。他对部下说:“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着邪”(《后汉书·班超列传》)。

于是,班超便把接待他们的鄯善侍者找来,出其不意地问他:“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后汉书·班超列传》)?侍者出乎意料,仓猝间难以置词,只好把情况照实说了。班超把侍者关押起来,以防泄露消息。接着,立即召集部下三十六人,饮酒高会。饮到酣处,班超故意设辞激怒大家:“卿曹与我俱在绝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贵。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令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为之柰何?”众人都说:“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班超说:“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有部下说:“当与从事议之”班超大怒,说:“吉凶决于今日。从事文俗吏,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后汉书·班超列传》)!部下一致称是。

这天天刚黑,班超率领将士直奔匈奴使者驻地。时天刮大风,班超命令十个人拿着鼓藏在敌人驻地之后,约好一见火起,就猛敲战鼓,大声呐喊。并命令其他人拿着刀枪弓弩埋伏在门两边。安排已毕,班超顺风纵火,一时,三十六人前后鼓噪,声势喧天。匈奴人乱作一团,逃遁无门。班超亲手搏杀了三个匈奴人,他的部下也杀死了三十多人,其余的匈奴人都葬身火海。

第二天,班超将此事报知郭恂。郭恂先是吃惊,接着脸上出现了不平之色。班超知道他心存嫉妒,便抬起手来对他说:“掾虽不行,班超何心独擅之乎”(《后汉书·班超列传》)?郭恂喜动颜色。班超于是请来了鄯善王,把匈奴使者的首级给他看,鄯善王大惊失色,举国震恐。班超好言抚慰,晓之以理,鄯善王表示愿意归附汉朝,并且同意把王子送到汉朝作质子。

班超完成使命,率众回都,把情况向窦固作了汇报。窦固大喜,上表奏明班超出使经过和所取得的成就,并请皇帝选派使者再度出使西域。皇帝很欣赏班超的勇敢和韬略,认为他是难得的人才,对窦固说:“吏如班超,何故不遣而更选乎?今以超为军司马,令遂前功”(《后汉书·班超列传》)。窦固认为班超手下的人太少,想给他再增加一些。班超却说:“愿将本所从三十余人足矣。如有不虞,多益为累”(《后汉书·班超列传》)。

班超等人向西域进发,不久,到了于阗(亦作于真,王治西城,今新疆和田)。当时,于阗王广德新近攻破莎车(王治莎车城,今新疆莎车),在南道雄帜高张,匈奴人派使者驻在于阗,名为监护其国,实际上掌握着该国的大权。班超到于阗后,于阗王对他不修礼貌,颇为冷淡。于阗巫风炽盛,巫者对于阗王说:“神怒何故欲向汉?汉使有騧马,急求取以祠我”(《后汉书·班超列传》)。于阗王派人向班超讨要那匹马,班超早已清楚事情原委,痛快地答应了。但是提出要神巫自己来牵。等到神巫到来,班超不由分说,将他杀死,把首级送还于阗王,晓以利害,责以道义。于阗王早就听说过班超在鄯善国诛杀匈奴使者的作为,颇为惶恐,当即下令杀死匈奴使者,归附汉王朝。班超重赏了于阗国王及其臣子们。

当时,匈奴人扶立的龟兹(王治延城,今新疆库车县城东郊)国王倚仗匈奴的势力在北道肆行无忌。他派兵攻破疏勒(王治疏勒,今新疆喀什市)国,杀死国王,另立龟兹人兜题为疏勒王,疏勒国实际掌握在龟兹人手中。第二年春,班超带手下人从小道向疏勒国进发。班超行至兜题居住的架橐城九十里的地方,派手下吏员田虑去招降兜题。班超指示说:“兜题本非疏勒种,国人必不用命。若不即降,便可执之”(《后汉书·班超列传》)。田虑只身来见兜题。兜题见田虑势单力孤,根本没有投降的意思。田虑乘其不备,抢上去劫持了他。变起突然,兜提手下的人惊惧奔走。田虑乘马疾驰,到班超处复命。班超当即来到架橐城。他把疏勒文武官员全部集中起来,向他们陈说龟兹种种不合理的行径,宣布另立原来被杀掉的疏勒国君的侄儿叫“忠”的当国王。疏勒人大悦。新王和一班官员要杀死兜题,但班超从大局出发,为了宣示汉王朝的威德信义,说服大家,释放了兜题。疏勒平定。

至此,班超两次出使,凭借智勇,已先后使鄯善、于阗、疏勒三个王国恢复了与汉朝的友好关系。

公元75年,汉明帝去世,焉耆(五治员渠城,一名南阿城,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国乘汉王朝大丧的机会,围攻西域都护,杀死了都护陈睦。班超孤立无援,而龟兹、姑墨(今新疆温宿、阿克苏一带)等国也屡屡发兵,进攻疏勒。班超跟疏勒王忠互为犄角,首尾呼应,拒守架橐城。虽然势单力孤,但仍拒守了一年多。

公元76年,章帝即位,朝廷认为陈睦已死,担心班超独处边陲,难以支持,下诏命班超回国。班超受命将归,疏勒举国忧恐。都尉黎弇说:“汉使弃我,我必复为龟兹所灭耳。诚不忍见汉使去”(《后汉书·班超列传》)。说罢,拔刀自刎而死。班超率部至于阗,于阗国王侯百姓都放声大哭,他们说:“依汉使如父母,诚不可去”(《后汉书·班超列传》)。不少人还抱住班超的马腿苦苦挽留。班超见状,自知于阗父老决不会让他东回,而他也想留在这里,完成他立功异域的宏愿,便毅然决定,不回汉朝,重返疏勒。疏勒有两座城在班超走后,已经重新归降了龟兹,并且与尉头国(今新疆阿合奇)联合起来,图为大乱。班超捉捕反叛首领,击破尉头国,杀六百余人,使疏勒复安。

汉章帝建初三年(78年),班超率疏勒等国士兵一万多人,进攻姑墨,并将其攻破,斩首七百级,孤立了龟兹。

五年(80年),班超上书给章帝,分析西域各国形势及自己的处境,提出了要趁机平定西域各国的主张。

书曰:“臣窃见先帝欲开西域,故北击匈奴,西使外国,鄯善、于窴实时向化。今拘弥、莎车、疏勒、月氏、乌孙、康居复愿归附,欲共并力破灭龟兹,平通汉道。若得龟兹,则西域未服者百分之一耳。臣伏自惟念,卒伍小吏,实愿从谷吉效命绝域,庶几张骞弃身旷野。昔魏绛列国大夫,尚能和辑诸戎,况臣奉大汉之威,而无鈆刀一割之用乎?前世议者皆曰取三十六国,号为断匈奴右臂。今西域诸国,自日之所入,莫不向化,大小欣欣,贡奉不绝,唯焉耆、龟兹独未服从。臣前与官属三十六人奉使绝域,备遭艰厄。自孤守疏勒,于今五载,胡夷情数,臣颇识之。问其城郭小大,皆言‘倚汉与依天等’。以是效之,则鳂领可通,鳂领通则龟兹可伐。今宜拜龟兹侍子白霸为其国王,以步骑数百送之,与诸国连兵,岁月之闲,龟兹可禽。以夷狄攻夷狄,计之善者也。臣见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牧饶衍,不比敦煌,鄯善闲也,兵可不费中国而彻食自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7 15: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岑彭


岑彭(?—35年),字君然,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南)人,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王莽末年,岑彭曾试署棘阳县长。刘縯、刘秀兄弟起兵,攻克棘阳,岑彭带家属投奔前队大夫甄阜。甄阜怪他不能固守城邑,拘禁了他的母亲和妻子,让他立功,以便将功赎罪。岑彭只好率领宾客努力作战。后来,甄阜死,岑彭也受了伤,逃到宛城,与前队贰严说共同守城。汉兵攻城,一连几个月,城中粮尽,人民相食。岑彭跟贰严说献城投降。诸将因岑彭固守,提出将其杀之。大司徒刘縯说:“彭,郡之大吏,执心坚守,是其节也。今举大事,当表义士,不如封之,以劝其后”(《后汉书·岑彭列传》)。更始帝遂封岑彭为归德侯,并让他隶属于刘縯。刘縯被更始帝杀害后,岑彭作了大司马朱鲔的校尉,跟随他进击王莽的杨州牧李圣,杀李圣,平定淮阳城,朱鲔推荐岑彭为淮阳都尉。更始帝让立威王张卬、将军徭伟二人镇守淮阳。徭伟反叛,赶走张卬,岑彭率兵进击徭伟,大破其军,升任颍川太守。

此时,舂陵人刘茂起兵,攻占颍川。岑彭不能到宫上任,只好带领麾下数百人依附河内太守韩歆。正值刘秀巡行河内,韩歆要守城抵拒,岑彭劝阻,韩歆不听。不久,刘秀到怀,韩歆见形势危迫,不得已投降。刘秀得知他曾想抗拒,大怒,把他放在鼓旁,准备斩杀。刘秀又召见岑彭,岑彭分析当前形势,说:“今赤眉入关,更始危殆,权臣放纵,矫称诏制,道路阻塞,四方蜂起,髃雄竞逐,百姓无所归命。窃闻大王平河北, 开王业,此诚皇天佑汉,士人之福也。彭幸蒙司徒公所见全济,未有报德,旋被祸难,永恨于心。今复遭遇,愿出身自效”(《后汉书·岑彭列传》)。刘秀大喜,跟他深相结纳。岑彭借机进言,说韩歆是南阳地区的正直君子,可以收为己用。刘秀赦免了韩歆,让他当了邓禹的军师。

更始帝的大将军吕植屯驻淇园。在岑彭劝说下,吕植投降了刘秀。于是,刘秀任命岑彭为刺奸大将军,派他督察各营,随军平定河北。

刘秀即位后,任命岑彭为廷尉,仍拜归德侯,行大将军事。与大司马吴汉、大司空王梁、建义大将军朱祐、右将军万修、执金吾贾复、骁骑将军刘植、扬化将军坚镡、积射将军侯进、偏将军冯异、祭遵、王霸等围攻洛阳,朱鲔坚守,攻城数月不下。

光武帝知道岑彭曾任朱鲔的校尉,便让他前去劝说。于是,朱鲔在城上,岑彭在城下,两人相互问侯、谈笑,像平常一样。岑彭乘机劝说:“彭往者得执鞭侍从,蒙荐举拔擢,常思有以报恩。今赤眉已得长安,更始为三王所反,皇帝受命,平定燕、赵,尽有幽、冀之地,百姓归心,贤俊云集,亲率大兵,来攻洛阳。天下之事,逝其去矣。公虽婴城固守,将何待乎?”朱鲔道:“大司徒(刘縯)被害时,鲔与其谋,又谏更始无遣萧王(刘秀)北伐,诚自知罪深”。(《后汉书·岑彭列传》)

岑彭回,对光武帝直言经过。光武帝说:“夫建大事者,不忌小怨。鲔今若降,官爵可保,况诛罚乎?河水在此,吾不食言”(《后汉书·岑彭列传》)。

岑彭又见朱鲔。朱鲔从城上垂下绳索,说:“真必信,可乘此上”(《后汉书·岑彭列传》)。岑彭毫不犹豫,拉过绳索就向上攀。朱鲔见他诚信,就先口头应允投降。五天后,朱鲔带轻骑兵去见岑彭,对部将说:“坚守待我。我若不还,诸君径将大兵上轘辕,归郾王”(《后汉书·岑彭列传》)。接着,把自己反绑起来,和岑彭一起到了河阳,去见光武帝。光武帝解其束缚,好言抚慰,并让岑彭把他连夜送回洛阳。第二天,朱鲔率全城出降。光武帝任命他为平狄将军,封扶沟侯。朱鲔后为少府,传封累代。

建武二年(26年),朝廷派岑彭进军荆州,攻下犨、叶等十余城。当时,南方局势混乱。南郡人秦丰占据黎丘,自称楚黎王,拥有十二个县;董欣在堵乡起事;许邯在杏起事;另外,更始手下的将领也各拥所部占据南阳诸城。光武帝派吴汉前往征伐,但吴汉不戢士卒,恣其为暴,所过多有侵扰掠夺。

正值破虏将军邓奉回新野探亲,见吴汉在其故乡的所为,大怒,起兵反汉,击败吴汉的部队,缴其辎重,与各路反汉力量联合起来,屯兵于淯阳。同年秋,岑彭破杏,降许邯,升任征南大将军。光武帝命他跟朱祐、贾复、耿弇、王常、郭守、刘宏、刘嘉、耿植等将领一起讨伐邓奉。

岑彭命部队先攻堵乡,董欣势急,邓奉率万余人赴救。董、邓二人部下,均为南阳精锐之士,岑彭进攻,连月不克。建武三年(27年)夏,光武帝领兵亲征,部队行至叶地,董欣部将率领几千人拦路截杀,光武帝受阻。岑彭往击,大破敌军。光武帝到达堵阳,邓奉连夜逃往淯阳,董欣投降。岑彭又与耿弇、贾复、傅俊、臧宫等追击邓奉,直到小长安(南阳县南)。光武帝亲临战阵,士气鼓舞,邓奉兵败无路,请降。

光武帝念邓奉是旧日功臣,而且祸端实由吴汉引起,想赦免邓奉。岑彭和耿弇劝谏说:“邓奉背恩反逆,暴师经年,致贾复伤痍,朱佑见获。陛下既至,不知悔善,而亲在行陈,兵败乃降。若不诛奉,无以惩恶”(《后汉书·岑彭列传》)。于是光武帝斩邓奉。

光武帝引兵回师,而派岑彭率领傅俊、臧宫、刘宏等三万多人南击秦丰,攻克黄邮。秦丰和他的大将蔡宏在邓坚守。汉军数月不得进。光武帝责备岑彭。岑彭害怕,于是连夜集合兵马,传令:“明日西击山都(今湖北襄阳县西北)”(《后汉书·岑彭列传》)。然后纵其俘虏回营告知秦丰。秦丰信以为真,调动主力,开赴山都,准备伏击岑彭。岑彭偷渡过沔水(今汉水),在阿头山(今襄阳县西)大破秦丰部将张扬。然后,从川谷间伐木取道,直奔秦丰的大本营黎丘,击败留守部队。秦丰大惊,急忙回师救护。岑彭与诸将依山扎营。秦丰和蔡宏趁夜来袭,岑彭早有准备,出兵迎击,秦丰败走,蔡宏被杀,岑彭因功被封为舞阴侯。

秦丰相赵京在宜城献城投降,汉朝任其为成汉将军,与岑彭一起在黎丘包围秦丰。当时,田戌在夷陵,拥众割据,闻秦丰被围,害怕汉兵来伐,想要投降。他的妻兄辛臣劝他说:“今四方豪杰各据郡国,洛阳地如掌耳,不如按甲以观其变。”田戌说:“以秦王之强,犹为征南所围,岂况吾邪?降计决矣”(《后汉书·岑彭列传》)。建武四年(28年)春,田戌留辛臣驻守夷陵,自己则将兵到黎丘,准备归降岑彭。不料辛臣却盗走田戌的珍宝,抄近路抢先去依附了岑彭,并且写信招田戌来归降。田戌怀疑辛臣出卖自己,不敢投降,与秦丰合兵拒汉。岑彭出兵攻打田戌,数月,田戌大败,逃回夷陵。

光武帝亲自到黎丘犒赏军士,封赏岑彭部下有功者一百余人。岑彭进攻秦丰已经三年,斩杀敌兵九万多人。秦丰手下只剩了一千多残兵,而且,城中粮食将尽。光武帝见秦丰势力衰微,便命朱祐代替岑彭守黎丘,而命令岑彭和傅俊南进夷陵,攻打田戌。岑彭打败田戌,攻占夷陵,田戌率几十个骑兵逃往蜀地。岑彭追到秭归,俘虏田戌妻儿老小和几万士兵。

岑彭将伐蜀汉。但夹川谷少,水险难以漕运。于是,他命威虏将军冯骏驻军江州,都尉田鸿驻军夷陵,领军李玄驻军夷道,自己则率兵还驻津乡,据守荆州冲要之地。他派人喻告尚未归附的地方,声明,倘能主动投降,可以奏封其君长。

岑彭原与交趾州牧邓让是好朋友。于是,他一面写信给邓让,陈说刘秀的威德,劝其归降,一面派偏将军屈充移檄江南,颁行诏命。不久,邓让和江夏太守侯登、武陵太守王堂、长沙相韩福、桂阳太守张隆,零陵太守田翕、苍梧太守杜穆、交趾太守锡光等相继派遣使者,贡献方物礼品。岑彭奏明皇帝,将其均都封为列侯。诸将于是或遣其子,或派其兵助岑彭征伐。

建武六年(30年)冬,光武帝召岑彭入京,几次接见欢宴,厚加赏赐。不久,岑彭南还津乡,皇帝下诏,让他经过家乡时祭扫坟墓,并规定大长秋朔望之日,都要问候太夫人起居,以示荣宠。

建武八年(32年),岑彭率兵跟随光武帝攻破天水,并与吴汉在西城包围了割据陇上的隗嚣。当时,公孙述(蜀地的割据者)的将领李育来救隗嚣,被盖延、耿弇包围在上邽。光武帝东归,写信给岑彭说:“两城若下(指西城、上邽),便可将兵南击蜀虏。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须为白”(《后汉书·岑彭列传》)。岑彭堵塞谷水,以灌西城,西城只剩没丈未被子淹没。隗嚣将领行巡、周宗率领蜀地救兵前来救援。隗嚣这才得以逃出西城。汉军粮尽,,于是烧毁辎重,率兵撤回,盖延、耿弇也相随而退。隗嚣派兵尾随追击。岑彭殿后,保证了诸将全师而归。

归后,岑彭仍驻守津乡。

建武九年(33年),公孙述派任满、田戌、程泛率领几万人乘船下江关(今四川奉节县东),击败冯骏、田鸿、李玄,攻克夷道(今湖北宜都)、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南),占据荆门、虎牙(今湖北宜昌东南隔江相望之二山)二山。他们在江面上架起浮桥、斗楼,并在水下立起攒柱(密集的柱桩),断绝水道,而大军则在山上安营,抵拒汉兵。岑彭几次进攻,均失利。于是,便建造直进楼船、冒突(船名,取其触冒而唐突)、露桡(船名,取其露楫在外,人在船中)数千艘,做大进攻的准备。

建武十一年(35年)春,岑彭与吴汉、诛虏将军刘隆、辅威将军臧宫、骁骑将军刘歆将领调集南阳、武陵、南郡的兵士和桂阳、零陵、长沙的委输棹卒六万多人,战马五千匹,会集荆门。吴汉认为三军棹卒多费粮草,提议解散他们。岑彭则认为蜀军势大,棹卒不可解散,并上奏皇帝,说明情况。光武帝对岑彭说:“大司马(吴汉)习用步骑,不晓水战,荆门之事,一由征南公(岑彭)为重而已”(《后汉书·岑彭列传》)。

于是,岑彭便在军中招募抢攻敌人浮桥的勇士,谁先登上浮桥,谁得最高的赏赐。于是偏将军鲁奇应募。时天风狂急,鲁奇率勇士驾船逆流而上,直冲浮桥。但江中攒柱,阻住战船,难以前行。鲁奇一面督率军士殊死作战,一面用火把焚烧攒柱。风怒火盛,桥楼崩烧。岑彭尽起全军,顺风并进,所向无前。蜀兵大乱,溺死者数千人。汉军斩杀任满,生擒程泛,而田戌脱身,逃往江州。

岑彭上奏刘隆为南郡太守,自己则率领臧宫、刘歆长驱直入,进占江关,并严肃军纪,号令军中吏士,不得虏掠百姓。所到之处,百姓都奉献牛酒,迎接犒劳部队。岑彭接见当地年高德劭者,对他们说:“大汉哀愍巴蜀久见虏役,故兴师远伐,以讨有罪,为人除害”(《后汉书·岑彭列传》)。并坚决推辞,不受牛、酒等物。百姓皆大为喜悦,争着开门归降。光武帝下诏书,命岑彭守益州牧,而每攻克一个郡,岑彭都先兼摄太守职务。

岑彭进军江州(今重庆市北嘉陵江北岸),见田戌粮草众多,很难在短期内攻克。便留冯骏驻防,自己则率兵直指垫江(今四川合川),攻破平曲(今四川合川东),收得粮米几十万石。公孙述派遣延岑、吕鲔、王元和他的弟弟公孙恢一起拒守广汉(郡治梓潼,今属四川)、资中(今四川资阳),又派侯丹率二万余人拒守黄石(今四川涪陵东北横石滩)。岑彭见状,多设疑兵,虚张声势,命杨翕和臧宫抵拒延岑等人,自己则分兵由水路回江州,溯都江而上,袭击侯丹,大破其军。接着,昼夜兼行一千余里,一鼓攻克武阳(今四川彭山东),并派精锐骑兵驰攻广都(今四川双流),一直攻到离成都几十里的地方,其势如迅风疾雨,所到之处,势如破竹,敌众溃散。开始,公孙述听说汉军在平曲出现,便派大军前往迎击。等到岑彭到达武阳,绕出延岑部的后方,蜀地出于意外,震骇动摇。公孙述更是大惊失色。以杖顿地说:“是何神也”(《后汉书·岑彭列传》)!

岑彭所驻的地方叫彭亡。岑彭听此地名,心中不悦,本想移营,天黑未果。公孙述派一刺客,谎称是逃亡之人,前来投降,乘夜间刺杀岑彭。成为继来歙后,第二个在灭蜀之战中被刺杀的著名将领。

“彭首破荆门,长驱武阳,持军整齐,秋豪无犯。邛谷王任贵闻彭威信,数千里遣使迎降”(《后汉书·岑彭列传》)。使者到达,岑彭已死。光武帝把任贵贡献给朝廷的礼物都赐给了岑彭的家属,谥壮侯,其子岑遵嗣。蜀人怜之,给他在武阳立庙,岁时祭祀。

点评:岑彭在东汉王朝建立和巩固过程中参加过统一战争中的所有作战:平定河北,攻关东、洛阳,统一关中,战隗嚣,直至灭蜀,是当时极少数能独当一面将领。他不但作战勇敢,奇计迭出,而且信义素著,以德怀人。故能克成宏远之业,建立不世之功,成为“云台二十八将”中之翘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7 15: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陈俊


陈俊(?—52年),琅琊太守祝阿侯,字子昭,南阳西鄂(河南南阳)人。东汉大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一开始跟随刘嘉,官拜长史。后来跟贾复一起经刘嘉推荐投奔刘秀。作战勇猛,在河北比较闻名。后来参与山东作战,跟吴汉一同作战,平定山东后留陈俊坐镇。后来一直在山东任职,直到建武23老死任所。  

   陈俊字子昭,西阳西鄂人也。少为郡吏,更始立,以宗室刘嘉为太常将军,俊为长史。光武徇河北,嘉遣书荐俊,光武以为安集掾。
  从击铜马于清阳,进至蒲阳,拜强弩将军。与五校战于安次,俊下马,手接短兵,所向必破,追奔二十余里,斩其渠帅而还。光武望而叹曰:“战将尽如是,岂有忧哉!”五校引退入渔阳,所过虏掠。俊言于光武曰:“宜令轻骑出贼前,使百姓各自坚壁,以绝其食,可不战而殄也。”光武然之,遣俊将轻骑驰出贼前。视人保壁坚完者,敕令固守;放散在野者,因掠取之。贼至无所得,遂散败。及军还,光武谓俊曰:“困此虏者,将军策也。”及即位,封俊为列侯。
  建武二年春,攻匡贼,下四县,更封新处侯。引击顿丘,降三城。其秋,大司马吴汉承制拜俊为强弩大将军,别击金门、白马贼于河内,皆破之。四年,转徇汝阳及项,又拔南武阳。是时,太山豪杰多拥众与张步连兵,吴汉言于帝曰:“非陈俊莫能定此郡。”于是拜俊太山太守,行大将军事。张步闻之,遣其将击俊,战于嬴下,俊大破之,追至济南,收得印绶九十余,稍攻下诸县,遂定太山。五年,与建威大将军耿弇共破张步。事在《弇传》。
  时,琅邪未平,乃徙俊为琅邪太守,领将军如故。齐地素闻俊名,入界,盗贼皆解散。俊将兵击董宪于赣榆,进破朐贼孙阳,平之。八年,张步畔,还琅邪,俊追讨,斩之。帝美其功,诏俊得专征青、徐。俊抚贫弱,表有义,检制军吏,不得与郡县相干,百姓歌之。数上书自请,愿奋击陇、蜀。诏报曰:“东州新平,大将军之功也。负海猾夏,盗贼之处,国家以为重忧,且勉镇抚之。”
  十三年,增邑,定封祝阿侯。明年,征奉朝请。二十三年卒。
  子浮嗣,徙封薪春侯。浮卒,子专诸嗣。专诸卒,子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7 15: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邓禹


邓禹(2—58年),字仲华,南阳新野(今河南省新野)人,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首。

邓禹少时敏慧,13岁便能诵诗,后游学长安。时刘秀也游学于长安,邓禹虽年幼,但见刘秀后,知其非常人,遂跟随刘秀,数年后方归家。

王莽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各地豪强纷纷拥兵自立。公元23年,刘玄称帝,年号更始,乡里豪杰多推邓禹起事,邓禹不肯从。更始帝拜刘秀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不久命刘秀往定河北镇抚州郡。邓禹闻讯,即杖策北渡,追至邺(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地,始与刘秀相见。刘秀大喜,遂留邓禹同宿,做彻夜长谈。邓禹进言说:“更始虽都关西(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今山东(秦汉时代通称崤山或华山以东为山东)未安,赤眉、青犊之属,动以万数,三辅假号,往往髃聚。更始既未有所挫,而不自听断,诸将皆庸人屈起,志在财币,争用威力,朝夕自快而已,非有忠良明智,深虑远图,欲尊主安民者也。四方分崩离析,形埶可见。明公虽建藩辅之功,犹恐无所成立。于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后汉书·邓禹列传》)。刘秀大悦,对邓禹深为敬重,令左右呼邓禹为邓将军,每遇大事,必与商讨。

不久,河北割据势力王郎起兵叛汉,邓禹随刘秀被迫离蓟(今北京城西南角)至信都(在今河北省邢台西南),得军数千人,令邓禹率领,攻拔广阿(在今河北省隆尧东)。刘秀舍城楼上,披舆地图,指示邓禹说:“天下郡国如是,今始乃得其一。子前言以吾虑天下不足定,何也?”邓禹说:“方今海内殽乱,人思明君,犹赤子之慕慈母。古之兴者,在德薄厚,不以大??《后汉书·邓禹列传》)。刘秀闻后非常高兴。

这期间,刘秀选任将领,多先征询邓禹意见,而邓禹每有所举,均当其才,因而刘秀深敬其知人。后刘秀派盖延攻击清阳不下,为敌所困,邓禹率军大破敌解围,生获其大将。继而又随刘秀连克邯郸及诸州郡,河北略定。

更始二年(公元24年),赤眉军西入函谷关。更始派定国上公王匡﹑襄邑王成丹﹑抗威将军刘均及诸将,分据河东﹑弘农以拒之。赤眉军人多,王匡等莫能当。刘秀估计长安将来必为赤眉所破,想乘机夺取关中于是。刘秀知邓禹沉深有大度,拜邓禹为前将军,行王事,率精兵2万往,并令其自选偏裨以下的人与其同去,邓禹以韩歆为军师,李文﹑李春﹑程虑为祭酒,冯愔为积弩将军,樊崇为骁骑将军,宗歆为车骑将军,邓寻为建威将军,耿欣为赤眉将军,左于为军师将军,引兵西进。

建武元年(公元25年)正月,邓禹率军越太行山),出箕关(今山西省垣曲和河南省济源间),进取河东(山西省南部地区)。河东都尉闭关拒守,经战十日,大破守军,夺获大批军资粮秣。继而又率军围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但数月未能攻下。更始大将军樊参率数万人,渡大阳欲攻邓禹,邓禹派诸将在解南迎战,大破敌军,斩樊参。于是王匡﹑成丹﹑刘均等合军十余万,共击邓禹。初战,邓禹失利,樊崇战死。天黑后双方停战,军师韩歆和诸将见气势已挫,都主张乘夜退走,邓禹不从,认为王匡之军虽多,但势不强。第二天利用王匡停止进攻之机,重新组织队伍,调整部署。第三天清晨,王匡尽出其军攻打邓禹,邓禹令军中不得妄动,严阵以待,坚守不出。待王匡军至营前,猝然击鼓,全师猛扑,大破王匡军。王匡军至等皆弃军而逃,邓禹率轻骑急追,俘刘均及河东太守杨宝﹑持节中郎将弭强,将其斩杀,收得节六,印绶五百,兵器不可胜数,遂定河东。

同月,刘秀已在鄗邑(今河北省柏乡县北)即帝位,派使者持节拜邓禹为大司徒。并说:“制诏前将军禹:深执忠孝,与朕谋谟帷幄,决胜千里。”孔子曰:‘自吾有回,门人日亲。’斩将破军,平定山西,功暛尤着。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作司徒,敬敷五教,五教在宽。今遣奉车都尉授印绶,封为酂侯,食邑万户。敬之哉”(《后汉书·邓禹列传》)!邓禹时年二十四岁。

河东既定,邓禹又率得胜之师于汾阴(今山西省宝鼎)渡河,入夏阳(今陕西省韩城东南)。更始中郎将左辅都尉公乘歙,引其众十万,与左冯翊兵共同抗拒禹,邓禹败其军。这时赤眉军已进入长安,赤眉军军纪不好,百姓不知所归。闻邓禹军纪律严明,沿途秋毫无犯,故所向披靡,降者日以千计。“禹所止辄停车住节,以劳来之,父老童耭,垂发戴白,满其车下,莫不感悦,于是名震关西”。(《后汉书·邓禹列传》)光武帝甚为高兴。

邓禹部众皆劝入关,直接进攻长安。但邓禹却取持重态度,不欲速进,面谕诸将说:“不然。今吾觽虽多,能战者少,前无可仰之积,后无转馈之资。赤眉新拔长安,财富充实,锋锐未可当也。夫盗贼髃居,无终日之计,财谷虽多,变故万端,宁能坚守者也?上郡﹑北地﹑安定三郡,土广人稀,饶谷多畜,吾且休兵北道,就彻养士,以观其弊,乃可图也”(《后汉书·邓禹列传》)。于是乃引军北向栒邑(今陕西旬邑县),所过郡县,陆续归附。

光武帝因关中未定,而邓禹又久不进兵,遂下诏催促邓禹进兵长安,镇抚西京,诏曰:“司徒,尧也;亡贼,桀也。长安吏人,遑遑无所依归。宜以时进讨,镇慰西京,系百姓之心”(《后汉书·邓禹列传》)。邓禹仍坚持前意,派军攻取上郡(今陕西榆林东南)诸县,留将军冯愔、宗歆守枸邑。自统主力平定北地(今甘肃庆阳和宁夏吴忠一带)。但冯愔、宗歆二人争权相攻,冯愔遂杀宗歆,因而反击邓禹。邓禹遣使问计于光武帝,光武帝问使者冯愔最要好的人是谁,使者说是护军黄防。光武帝猜冯愔、黄防不能久和,回报邓禹说:“缚冯愔者,必黄防也”(《后汉书·邓禹列传》)。一个月后,黄防果然抓住冯愔。

建武二年(公元26年)春,光武帝遣使者更封邓禹为梁侯,食四县。时赤眉内乱,西走扶风(今陕西兴平东南)。邓禹探得长安空虚,遂引军西来,倍道兼行,径入长安,屯兵于昆明池(在今西安市西南),大飨士卒。

邓禹引兵与延岑战于蓝田,不克。汉中王刘嘉向邓禹投降。但刘嘉相李宝倨慢无礼,被子邓禹斩杀。李宝弟收集李宝余部攻打以禹,并杀将军耿欣。自冯愔反叛后,邓禹威信稍损,又乏食,归附的人又相继离散。此时赤眉军复攻长安,邓禹与其相战,败走,退至高陵,军士饥饿,皆食枣菜。光武帝让邓禹还,告诫邓禹说:“赤眉无谷,自当来东,吾折捶笞之,非诸将忧也。无得复妄进兵”(《后汉书·邓禹列传》)。

建武三年(公元27年)春,奉刘秀之命进击赤眉的邓禹,因“惭于受任无功”(《资治通鉴》卷四十一),率部至湖县(今陕西潼关东),邀冯异共同迎战赤眉军。冯异认为赤眉军尚强,应放其过去,东西夹击才能获胜。邓禹及其部将车骑将军邓弘邀功心切,急于迎战。邓弘率部与赤眉军大战整日,赤眉军佯败弃辎重退走,车上尽装泥土,仅用豆子覆盖在表面,邓弘军士卒争相取食。赤眉军乘机还军猛攻,邓弘军大败。邓禹、冯异合兵救之,赤眉军退。禹复战,大败,死伤3000余人,只带24骑逃归宜阳。冯异亦被击败,弃战马徒步逃出,退至回豁阪(位于湖县西),坚壁自守。

邓禹因此战失利,引咎交上大司徒﹑梁侯印绶。数月后,拜右将军。延岑自败于东阳后,与秦丰联合。

建武三年(公元28年)春,邓禹与复汉将军邓晔﹑辅汉将军于匡在邓击败延岑,邓禹追至武当,再破其军,延岑,逃往汉中,其众皆降。

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天下平定,光武帝加封功臣,封邓禹为高密侯,食邑高密﹑昌安﹑夷安﹑淳于四县。光武帝因邓禹功高,又封其弟邓宽为明亲侯。

“禹内文明,笃行淳备,事母至孝。天下既定,常欲远名埶”(《后汉书·邓禹列传》)。邓禹有十三子,各让其守一艺。修整闺门,教养子孙。光武帝更加重用邓禹。中元元年,再行司徒事。

明帝即位后,以邓禹为先帝元勋,拜为太傅,当年病逝,终年57岁,谥元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7 15: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窦固


东汉大臣。字孟孙。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好读书,喜兵法。汉光武帝时袭父爵,封显亲侯。明帝时,迁中郎将、骑都尉监羽林,秩比二千石。后从兄窦穆获罪,受牵连,罢职家居10余年。为恢复与西域各族的联系,明帝决定出兵西击北匈奴。永平十五年(72)冬,窦固因熟悉边事,被封为奉车都尉,与骑都尉耿忠等屯兵凉州,整军备战。次年,窦固等分兵四路征伐北匈奴。窦固军出酒泉,至天山(今新疆吐鲁番西),大败北匈奴呼衍王,斩首千余级,追至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留军屯伊吾庐城(今新疆哈密县)。时诸将唯窦固有功,受表彰。窦固又派班超出使西域。由是西域诸国皆归附汉朝。永平十七年(74),窦固率军再出玉门,击败北匈奴在车师一带的势力。后历任大鸿胪、光禄勋、卫尉。久历大位,甚见尊贵,而性谦俭,爱人好施,颇得人心。逝后,赐谥号文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萤火虫

GMT++8, 2024-12-25 09:14 , Processed in 0.225415 second(s), 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