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萤火虫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Neptune

【回望大国风云:大国崛起·英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8 01:57:3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来得子的詹姆士没高兴几天,就发现一场灾难扑面而来,而灾难的直接原因就是这个儿子的诞生。

  就在自由权利再次受到威胁的时候,一位在国外避难的英国哲学家正在撰写一部伟大的著作《政府论二篇》,阐述他对于自由的思考,这位哲学家就是约翰·洛克。

  在荷兰,洛克用一个很简短的句子,表达了一个在当时看来是惊世骇俗的思想:

  “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

  这一句话清晰地点明了英国社会发展中最核心的理念。一个世纪之后,人们将在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中读到相似的句子和同样的思想。

  在这部代表欧洲近代民主思想的《政府论》中,洛克提出:

  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契约关系,统治的权力来自被统治者的同意;一旦契约被破坏,反抗便成为合法的权利。为了保障人民的自由,洛克在这部伟大的著作里还提出了分权学说,这在人类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为了捍卫“自古就有的自由”的权利,英国人曾经在1642年时拿起了武器;那么,这一次,面对詹姆士二世的专制,处于十字路口的英国人,会选择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反抗呢?

  这次,英国人吸取了上次改朝换代的教训,他们没有呼唤克伦威尔,决心用另一种方式来解决问题。

  1688年,英国人选择了一种与传统契约方式一脉相承的改革途径。后来的历史证明,这种改革途径孕育着现代政治文明的新规范,那就是政治斗争中的非暴力原则,虽然这次改革没有完全避免暴力。

  1688年6月30日,英国议会的七位要人悄悄聚会,他们秘密起草了一封邀请信送往荷兰。信件的内容是邀请詹姆士二世的亲戚荷兰执政、奥兰治的亲王威廉和他的妻子一起前来英国担任国王,保护“宗教自由和财产”。

  签名者在信中说:“在王国的人民中,20个人就有19个渴望改变”。

  议会的选择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威廉的妻子是詹姆士二世的长女,同时二人都是新教徒;这样既不违背王位的正统原则,又能符合新教原则。这样一来,可以不通过革命的方式、不需要民众的参与,由统治阶级自己完成一次“对自由的捍卫”。此举如果成功,王权的扩张就会被阻止。

  后来的历史证明,这个选择是明智而正确的。

  当詹姆斯二世企图恢复君主专制时,顷刻间就被赶下了王位。奥兰治亲王威廉开始讨伐自己的岳父,不过这次国王没有被砍头,所以就被称作为不流血的“光荣革命”。

  革命的结果与克伦威尔1640年的期望恰好相同──在英国实行一种君主立宪制,国王服从议会,实行宗教信仰自由。一个今天看来极其珍贵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在这次革命中诞生了。

  历史就是在文明与野蛮的较量中前进的,无数的恶行和循环往复,最终成就了一个美德,其结果将要为全人类所共同享用。

  光荣革命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议会采取的这种方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冒险计划。

  议会无法确定英国的军队是否会在危机到来时忠于国王,也无法确定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是否会在途中拦截威廉的舰队,因为荷兰当时正在与法国为敌。而一旦计划失败,所有人将性命不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8 01:57: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怎么说,密谋者们得先作好准备,他们需要制造舆论以争取人心。

  1688年10月上旬,在英国各个城镇的主要街道和引人注目的地方,甚至在偏远的农村,突然出现了大量的标语、传单和宣传品,内容都是谴责国王的专制,要求信仰自由、保护议会。一时间举国上下,人们议论纷纷,感到要发生什么大事。

  接到邀请信的威廉喜出望外,此时他正在与法国作战,急需得到英国的支持。况且,他一直希望靠他的妻子玛丽得到英国王位,但是,小王子的出生使威廉的如意算盘成了泡影。据说,当威廉知道小王子的出生的消息后,曾经迫不及待地说:“现在若不动手,就再也没有希望了”。

  议会的邀请为他蓄谋已久的入侵提供了一个合法的借口,威廉迅速地接受了邀请。

  10月10日,威廉发表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宣言。在宣言中,威廉对英国人民的苦难处境深表“同情”,声称作为玛丽的合法丈夫,他将亲自率军前往英国,以保护英国的“新教、自由、财产及自由的议会”。10月,他率领1万多人从荷兰出发。

  1688年10月20日,威廉率领一支由一万五千人组成的多国部队,分乘500多艘船,向英国进发。不过,跟上一位威廉的“诺曼征服”一样,因为天气不佳,这支部队被迫返回港口。

  幸运的是,这次他们只等了十天。11月1日,一阵顺风把威廉的舰队送入了多佛海峡,阻挡他的英国舰队却被逆风封锁在港内。

  这样,威廉的军队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像出海旅游一样,大摇大摆地来到了英国,仿佛他们是来度假的。风向很快就被英格兰的新教徒们赋予了很强的象征意义,人们普遍认为是天时帮助威廉获得了胜利,就把这阵风叫做“新教之风”。

  威廉的军队在英国的出现把可怜的詹姆士二世老头吓坏了,他迅速地调集军队,其规模和速度都是空前的。

  不过,英国军队随后的表现是出人意料的,这把詹姆士二世的心伤透了。

  英国军队在威廉的军队登陆后的反应使这次远征更像是一场演习,双方军队在装模作样地调动、对抗,但是却很少有人伤亡。随后,英军在总司令约翰·丘吉尔的率领下,成建制地倒戈了。然后,海军也抛弃了不幸的詹姆士二世。

  出现这样戏剧性的原因是:这支军队的绝大多数官兵都是新教徒,除了少数天主教徒外,没有人愿意为詹姆士二世卖命。

  在军队抛弃了他们可怜的统帅之后,詹姆士二世小女儿安妮也抛弃了她可怜的老父亲,投奔到了他姐夫那边。众叛亲离、运气糟透了的詹姆士二世走投无路,只得选择逃跑。

  在绝望中,他向英格兰人民发表了告别演说,他伤心地说:

  “我在受到这样的遭遇后,如果我要出走,拿到谁还会感到奇怪吗?我的女儿抛弃了我,我的军队背叛了我,这支军队是我从几乎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我对它给予大量的恩宠,如果像这样一些人都背叛了我,那么,我还能对那些我未曾给过什么恩惠的人什么希望呢?”

  这出喜剧的最后一幕是詹姆士二世的出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8 01:58: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让詹姆士二世能够顺利逃出伦敦,威廉让他的军队缓慢地向伦敦开进,而詹姆士二世的出逃表演也很精彩,女婿和老丈人密切配合,就像事先写好了剧本一样。12月11日凌晨,詹姆士二世悄悄地溜出王宫,准备逃往爱尔兰,不幸在路途中被一个渔夫发现,然后,可怜的国王被渔夫和当地市民像囚犯一样押送回伦敦。

  实在等得不耐烦了的威廉干脆派人通知詹姆士二世,命令詹姆士二世必须在18日上午前离开伦敦。

  这时,喜剧的高潮来临了,詹姆士二世要求去罗彻斯特城堡避难,一心想尽快登上王位的威廉实在不想和他的老丈人继续讨价还价下去了,他很干脆地一口答应了下来。威廉装模作样地封锁了从伦敦到罗彻斯特的所有陆路交通,让他的老丈人从水路逃往罗彻斯特。

  然后,詹姆士二世从那里逃到了法国。

  詹姆士二世刚刚离开王宫,威廉就迫不及待地住了进去。这出喜剧落下了帷幕。

  威廉赶走了自己的舅舅兼岳父,这似乎只是王室内部的一件家事。看上去好像一切都没有变化,只是换了一个国王。但事实上远非如此。因为,新国王产生的方式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詹姆士二世出逃之后,威廉下令各地区选出代表到伦敦开会,共商国策。这次会议后来变成了一个真正的议会。

  一开始,会议煞有其事地宣布:詹姆士二世擅自离开职守,背弃了国王的职责,因此他已自动退位。在新国王人选问题上,议会中有一派主张宣布威廉为国王,另一派还是希望按照王位继承顺序,由詹姆士二世的长女、威廉的妻子玛丽来做女王。

  两派相持不下,最后双方经过讨价还价,作出了折衷决定:由威廉夫妇共登王位。

  1689年2月,议会宣布威廉为英国国王,玛丽为女王,实行双王统治。

  一位当时的贵族这样说:“在我看来,今天所做的事将导致君主制度在英国被摧毁,因为我们把王位变成选举产生了。”

  国王由选举产生,这意味着是臣民将管理国家的权力交给了国王,君权从“神授”变成了“民授”。这一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王权的性质,这是英国从专制走向现代民主的一个重要转变。

  《权利法案》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689年2月13日,议会为威廉夫妇举行了隆重的加冕典礼。英国人的礼数是无可挑剔的,隆重而传统的加冕仪式体现了臣民们对他们新国王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的爱戴。

  不过,这个仪式与以往并不完全一样,议会代表哈利法克斯先向两位君王献上了王冠,随后又将议会精心炮制的一份重要文件《权利宣言》呈递了上去。根据事先商量好的条件,新王夫妇当众宣读了这份《权利宣言》。

  这份宣言继承了《大宪章》的精神,体现了英国社会悠久的自由主义传统。它将各种“权利”以人民和国王之间的“契约”形式固定下来,成为英国宪政的奠基性文件。

  每一个英国人都从这一举动中看出:威廉夫妇是在得到了选举人的同意并且接受了选举人的条件后,才得以登上王位的。

  不久,《权利宣言》成为著名的《权利法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8 01:58:34 | 显示全部楼层
依照这个法案,英国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逐步地建立起了立宪君主制。作为交换条件的《权利法案》,确认国王只能根据议会制定的法律来执政。这一法案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但却最终确立了议会的最高权威。而国王的枢密院则转化为内阁。

  随后,议会又通过了《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下令废止法律,不得任意征税,不得任意招募军队及维持常备军。王位继承问题也不能由国王个人决定,而是要由议会讨论通过。

  虽然,英国的立宪君主政体仍要经过以后的几十年努力才逐渐完善,但是,就在1689年的秋天,一群人开始共同统治一个国家,虽然这群人都是贵族,没有平民。但它却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进步,它标志着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在这个岛国正式结束了。

  革命,从来都是要流血的。英国这场没有流血的革命,于是被后人称为:“光荣革命”。

  英国民主变革的方式只有两种,一是革命,二是改革,在历史的进程中,命运之神有时将英国推向改革之路,有时推向革命之路。如果选择革命,那就很可能意味着战争,生命、财产损失难以估量,同时彻底摧毁现存政治制度,造成长时间社会动荡。

  毕竟,从1215年的《自由宪章》到1689年的《权利法案》,在英国人600年争取自由和权利的漫长历史上已经流了太多的血。

  如果走和平变革之路,就像光荣革命,则旧制度的合理部分可以保存,新的制度又获得确立,同时,最重要的是,它可以社会避免付出巨大的代价。

  英国人是实实在在的生意人,他们的一切行动都是从现实利益出发的。他们事先并没有什么远大的目标,也没有留下什么成套的理论,甚至连一部完整的宪法都没有。他们只是出于维护自身权利的需要,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步建立了一套实用的政治体制。

  习惯了革命和狂飙突进的人们可能会觉得英国人过于保守,但是实际上,他们不是没有过革命运动,只不过精明的英国人发现这种革命其实很划不来。其实,务实、妥协和渐进未尝不是一种智慧,也许更值得我们深思。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迈向现代化的国家,英国选择何种民主变革的道路,对后进国家都将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不过,对于这些满脑子想着发财致富的英国人来说,他们没有这种将旧世界彻底摧毁的革命精神,他们不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但是却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对他们来说,“光荣革命”是最好的选择。英国人从此彻底结束了专制主义统治,开始了君主立宪制的统治。制度变迁可以用非暴力革命的方式完成,这是光荣革命留下的最深刻、最独特的遗产,它将在今后的世界历史中大放异彩。

  光荣革命使传统的政治体制得到了全面的改造;此后,英国一直在议会框架内以和平与渐进的方式进行政治制度调整,再也没有出现过反复和倒退。君主立宪制度为英国此后的经济发展和全面崛起创造了有利的政治前提。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8 01:59: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文明边缘的小国,从此将一步步走向世界的中心,并在下两个世纪里,傲视全球。

  看一看当时的世界,也许更能帮助我们理解光荣革命对于英国的意义。

  就在英国完成从专制向民主的关键转变之时,法国的君主专制正在蒸蒸日上;俄国的彼得大帝刚刚游历完欧洲,开始了他的半吊子改革,他正忙于南征北战,着手建立专制帝国;


德国和意大利则四分五裂,还在期待专制王权的出现;在亚洲,日本正被封建幕府制度束缚;而中国则刚刚完成了一次周而复始的王朝更替。

  英国人一下子把世界甩到了身后。

  【附录一:《权利法案》 (1689年)】

  ……灵俗两界贵族与众议员等……宣告:

  1.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2.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3.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而有害。

  4.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5.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

  6.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7。凡臣民系新教徒者,为防卫起见,得酌量情形并在法律许可范围内,置备武器。

  8.国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9.国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国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

  10.不应要求过多之保释金,亦不应强课过分之罚款,更不应滥施残酷非常之刑罚。

  11.陪审官应予正式记名列表并陈报之,凡审理叛国犯案件之陪审官应为自由世袭地领有人。

  12.定罪前,特定人的一切让与及对罚金与没收财产所作的一切承诺,皆属非法而无效。

  13.为伸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国会应时常集会。

  彼等[即灵俗两界贵族与众议员等]并主张、要求与坚持上开各条为彼等无可置疑之权利与自由,凡上开各条中有损人民之任何宣告、判决、行为或诉讼程序,今后断不应据之以为结论或先例。

  (译自《英国史选读》,第545—547页。)(端木正译,蒋相泽校。)

  【附录二:第二次英荷战争】

  在17世纪,荷兰是英国争夺海上霸权的主要对手。荷兰东印度公司是英国海外贸易的有力竞争者。同时,荷兰人还在北美与英国积极抢地盘,在新英格兰扩张势力,并且在哈德逊河口建立了殖民地。为了防止在海外贸易和殖民中落到了荷兰人的后面,英国人摩拳擦掌,集中力量扩张海军力量,准备与荷兰人一决高下。

  1664年3月,查理二世发明了一种新的宣战方法,他以英国国王的名义宣布,将位于北美洲哈德逊河口、属于荷兰的新尼德兰的土地送给他的兄弟约克公爵。愤怒的荷兰人立即宣布和英国处于战争状态。查理二世向伦敦城区借了20万英镑作本钱,准备向荷兰开战,发一笔战争财。因为在第一次英荷战争中,英国海军抢了荷兰1700多条商船,着实赚了一笔,并使英国的商船船队的吨数增加了一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8 02: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英荷海军开始时在非洲西海岸交战,随后后战争逐渐转移到英国领海。

  1664年议会决定,拨给查理二世500多万镑的费用,放手让查理二世大干一场。然而战争开始后,英国海军却没有得到预期中的胜利,双方打得难解难分。而英国此时在外交上也陷入了孤独的境地,法国和丹麦先后加入到荷兰一边反对英国。英国人不但没有发到战争财,而且陷入了财政困难的境地。

  1667年,荷兰人打到了英国人家门口,荷兰舰队溯麦德韦河而上,连伦敦都可以听到荷兰舰队发出的炮声。查理二世见势不妙,开始向荷兰及其盟国求和。1667年7月21日,英国与荷兰、法国、丹麦签订了布列达条约,结束了第二次英荷战争。

  英国人虽然没占到什么便宜,不过荷兰人的损失更大。在1672年英国挑起的的第三次英荷战争中,荷兰被彻底击败,英国成为头号海上强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8 02: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工业革命:那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

  1688年的光荣革命,为英国的经济起飞和工业革命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制度保证。

  《权利法案》中的规定,虽然没有使英国成为一个普选制的民主国家,但是它一劳永逸地确立了议会的最高权力。英国政府开始大力支持圈地运动,不遗余力地谋求海外市场,更加积极地维护私人财产权利。在社会思想领域,英国也占据了时代的潮头,培根、牛顿、达尔文这些硕学大家的出现,提升了普遍的科学意识。

  于是,英国终于在各种因素的合力下,脱颖而出,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并在亚当·斯密等经济学家的指引下,结束了重商主义时代,建立了一直延续到今天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

  米字旗的升起

  仿佛上帝要为倒霉的詹姆士二世复仇,1689年威廉和玛丽夫妇如愿以偿地登上王位之后,没过几年,没儿没女的威廉夫妇就先后辞世了。先是玛丽女王罹患天花去世,身体健康的威廉1702年又在一次骑马中不幸摔伤,撒手人寰。玛丽的妹妹安妮登上了王位。

  不过,可怜的安妮在即位前唯一的儿子也夭折了,这样,在安妮死后,王位将要落到詹姆士二世的儿子爱德华之手。议会并不愿意让这个结果出现,于是《王位继承法》就这样新鲜出炉了,可怜的王室仅有的一点权威又被缩小了,他们甚至不能自由选择继承人,国王连出国都要经过议会批准。

  苛刻的《王位继承法》甚至为安妮女王指定了继承人,他就是王室的远亲德国的汉诺威王室的乔治。届时斯图亚特王朝将被汉诺威王朝取代。

  不过还有一件大事比王位更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英格兰和苏格兰合并。

  虽然从1603年起,两国共有一个君主,但苏格兰仍保持了独立的地位,有自己的政府、议会和法律。1707年,英格兰和苏格兰签订了《联合法》,为两国几百年来的恩恩怨怨划上了一个句号。也防止了在安妮女王死后,“王位觊觎者”爱德华把苏格兰作为进攻英国德基地,进而复辟斯图亚特王朝。

  合并后的新国家称为“大不列颠联合王国”,国旗也不用费心重新设计,英国人简单地把两国的国旗图案合在一起,一面新国旗就产生了。这就是所谓的“杰克联合旗”,即我们熟悉的米字旗。

  不过,这时的米字旗与我们今天所熟悉的模样还有所不同。它只是英格兰的圣乔治旗和苏格兰的圣安德鲁旗“联合”在一起,爱尔兰的圣帕特里克旗还要再过100年才会加入进来。

  米字旗和苏格兰风笛就这样加入了英国征服世界的进程。

  在今后的二百年间,苏格兰风笛刺耳的声音和米字旗在联合王国发动的一次次对外战争中,被英国军人带到了全世界,给那里的人民送去杀戮和灾难,直到联合王国成为日不落帝国,英国成为帝国主义的同义词。

  大国之战

  在1500年之后的大国竞技场上,有一个很有规律的现象,那就是在每一个世纪,英国人都要找一个对手,然后将它击败,而且,这些对手实力还都很强大。

  16世纪,英国的主要对手是西班牙,英国人打败了这个老牌殖民强国,成为新兴海上强权,17世纪,英国击败了荷兰,成为世界头号海上强国。到了18世纪,轮到了法国,这回双方争夺的是殖民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8 02: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1688年光荣革命后的英国,虽然已经把“海上马车夫”荷兰打败,成为新的海上霸权国家,但在英国崛起的道路上还有重重障碍,它不得不面对欧洲大陆上的霸主——法国。从那个时候开始,两个国家的明争暗斗几乎持续了一个世纪,成为主导欧洲的矛盾。直到1763年,经过一场历经七年的决战,英国才在竞争中大获全胜。

  这场新的大国争霸赛开始于1701年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1700年,过了气的西班牙帝国的国王查理二世死了,不幸的查理二世没有后代,这就给欧洲各国角逐西班牙王位继承权提供了机会。各国王室为了这个问题争吵不已。

  最后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依然是老办法:战争。在这次角力中,以英国、荷兰、奥地利结成的“大同盟”为一方,法国和西班牙为另一方。

  经过十多年漫长而无聊的一系列战斗,双方都感到筋疲力尽,英国人先后投入了1.3亿英镑的军费,却还是看不到战争的尽头。精打细算的英国人开始和法国人谈判,寻找结束战争的体面的方式。

  1713年,交战双方签订了《乌特勒支条约》。条约规定:

  法国承认英国新教国王的继承权,路易十四的孙子成为西班牙国王,但是法国、西班牙不得合并,必须分立为两个国家;法国割让纽芬兰、新斯科舍和哈德逊湾给英国;西班牙割让直布罗陀、米诺卡岛给英国;英国有权每年将一船非洲的黑人奴隶运往西属美洲殖民地。

  这场战争虽然打着王室的旗号,不过,在这些冠冕堂皇的旗号后面仍然是英、法两国对殖民地的争夺。英国在国际上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强国。

  觉得吃了亏的法国人心有不甘,到了1730年代,法国与西班牙秘密订立联盟,共同反对英国。鉴于西班牙人在上一次战争中战败割地,法国人拍着胸脯慷慨地答应帮助西班牙从英国手中夺回直布罗陀,西班牙则答应把在西班牙殖民地经商的特权转交给法国。

  于是,在法国人的唆使下,西班牙开始在殖民地找英国人的麻烦。新的战端一触即发。

  西班牙缉私队千方百计搜捕英国贩运黑奴的走私船,甚至一些从事合法贸易的商船也不幸遭殃。从1713年到1737年间,大约有180艘英国商船被西班牙的缉私队搜捕。血本无归的英国商人纷纷愤怒地向议会请愿,要求政府对西班牙采取强硬态度,保护他们的财产。

  导致战争的原因是千奇百怪的,有时候甚至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以至于我们可能会觉得,大国之间的战争就像寻常百姓之间的斗殴。

  1738年,有一次议会开会时,一个叫詹金斯的英国船长来到下院,他拿出一个装着被割掉的耳朵的瓶子,声称在1731年,他被西班牙掳去吊上桅杆,并被割掉了耳朵,请求议会主持公道。

  虽然詹金斯船长赌咒发誓,声称绝无虚构,如假包换。但是此事究竟是否属实,直到现在我们也不知道。不过,詹金斯船长的出色表演,使议会内的反西班牙情绪火上浇油。掌权的辉格党党魁沃波尔众怒难犯,不得不派遣一支海军舰队到地中海,向西班牙表示约翰牛的强硬姿态,并堵住议会内反对派的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8 02: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在1739年10月,这场蓄谋已久的、所谓的“詹金斯耳朵之战”战争终于爆发。整个民族压抑已久的战争欲望终于得到释放,整个英国像过狂欢节一样热闹。

  不过,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战争开始后,老大帝国西班牙和法国联手,竟然屡屡挫败英军。沃波尔先生不幸失去了议会多数的信任,不得不宣布辞职。他这一举动开创了内阁首脑得不到议会多数支持时必须辞职的先例。

  头脑发热的英国人逐渐冷静了下来,他们决定不和西班牙再打下去了,战争很快就结束了。传统的务实精神使他们认识到,在这次战争中,英国真正的敌人是法国而不是西班牙。英法争夺殖民地才是这次战争的主要原因。他们决定重开赌局,把这次的损失捞回来。

  我们又看到了无聊的一幕,英国人又找了一个和上次战争一样的参战理由,不过这次的当事人由西班牙换成了奥地利,这就是为期八年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但是英国人的目的不过是和法国人争夺殖民地,所谓的王位继承权只不过是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所以,英国人这次在欧洲战场没有什么重大行动,他们把主要注意力放到了欧洲以外争夺殖民地的斗争中。1748年虽然和法国缔结了和约,但是英国与法国的之间的争夺并没有因此结束,双方在北美和印度争得头破血流,这为后来的七年战争埋下了伏笔。

  七年之战和殖民扩张

  七年战争虽然是因奥地利和普鲁士争夺西里西亚而起,但醉翁之意不在酒,英国人参加七年战争旨在与法国争夺北美和印度的殖民地。

  1756年,奥地利打响了战争的第一枪,奥地利女王甚至声称即使卖掉最后一条裙子,也要从普鲁士手里夺回西里西亚。

  这场延续7年的战争一爆发,勾心斗角的欧洲列强们就迅速地计算着成本和收益,然后决定自己站在哪一方。既然在这一战争中,法国和它以前的敌人奥地利站在了一起,那么英国就毫不犹豫地支持普鲁士在欧洲大陆同法国斗,虽然他们在上一次战争中还互相是对方赌咒发誓、花大量的金钱和力气要消灭的对象。

  七年战争从头到尾,英国人就美在欧洲大陆上占到什么便宜,当然英国人也不愿意在这里花太大力气,反正他们的核心利益是和法国人抢海外殖民地。可怜的普鲁士不幸成了英国的炮灰。

  为了表示自己支持盟友的坚定决心,英国人德意志西部建立了一支6万人军队。不过这支军队的表现实在令人失望,它对战事只采取壁上观的态度,无所作为,被普鲁士人挖苦地称之为“观察军”。1760年,这支军队坐视俄国军队攻入普鲁士,并无情地蹂躏其首都柏林。

  虽然英国人在欧洲大陆无所作为,但是在海上和海外殖民地却表现出了与一个大国地位相称的气概。在战争中,英国海军严密地封锁了法国沿海,并无情地炮轰法国的沿海城市,在与法国争夺北美和印度殖民地的战争中,英国人可谓不惜老本,全力投入,以期取得丰厚的战争红利。

  英国人的如意算盘是:英国在海军上占有压倒优势,在北美殖民地也有足够的力量与法国抗衡,如果把战争扩大到世界各地,法国将被迫分散自己的力量无法形成相对优势,从而自乱阵脚,而英国则可以利用自己的海上优势集中力量。这样,就可以不费多大力气,就把法国从北美和印度赶出去。因此,英国必须在欧洲、北美、东方同时与法国作战,而不应把战争仅仅局限在一个地区之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8 02: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英国人的如意算盘完全奏效。在北美的加拿大,尽管法国军队作战顽强,但是他们无法从母国获得足够的物资支援,英国海军完全掌握了制海权。1763年,加拿大完全落入了英国之手。

  在印度,英国人勾结了当地的土邦主。在战斗中,这些封建主倒戈投到英国人一边,从背后给法国人捅了一刀,使英国人取得了胜利。法国的势力被排挤了出去。

 倒霉的法国人垂头丧气,向英国人抛出了橄榄枝,要求和谈。趾高气扬英国人自恃实力强大,加上在战场上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他们故意提出了令法国人无法接受的苛刻条件,将可怜的法国人羞辱了一通。然后,才在1763年2月和法国人签订了巴黎和约。

  这场战争轮盘赌以英国人的胜利而告终,法国人丢掉了海外的大片殖民地,而可怜的普鲁士则遭到了列强的又一次蹂躏。

  根据巴黎和约,英国人得到了北美的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大部分土地。在印度,英国将法国的势力排挤了出去,输光了的法国人只能在印度保留几个不设防的沿海城市,以供巴黎的裁缝们做点小生意。此外,在加勒比海英国得到众多岛屿,在西非则得到塞内加尔,在欧洲收回了梅诺卡。

  英国获胜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不同的国家制度决定了参战双方意识的截然不同。法国士兵是在为国王打仗,而英国人是为自己作战,英国普通人把战争的目的简洁的概括为:“殖民地使我们有工作”。

  七年战争时的英国,已经通过光荣革命,建立起了在当时来说是先进高效的资本主义政治体制;这时的英国,已经迈出了工业革命的第一步,这使英国的军事力量有了强大的经济后盾。而此时的法国则处于资产阶级革命前夕,专制制度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政治制度腐朽无能,国内问题重重,实在无法与团结一致的英国作战。

  对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法国丢掉了北美洲和印度,不得不让英国在这场争夺殖民地的世界竞争中暂时领先,英国则牢固树立起了世界殖民霸权和商业霸权。

  经过长达几个世纪的海上争夺,一个世界范围的英帝国在这个时候初步形成了,英国成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强国。

  殖民地的迅猛扩张,使一个以英国为核心的商业贸易圈逐渐形成。英国的经济学家杰文斯曾这样描述:

  “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芝加哥和奥得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区;澳大利亚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大草原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我们的咖啡、甘蔗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西班牙和法国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是我们的果园;我们的棉花长期以来栽培在美国南部,现已扩展到地球每个温暖地区。”

  作为即将形成的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英国采取了与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完全不同的殖民政策。

  英国将宗主国和殖民地构筑成一个封闭的贸易圈,不再把殖民地仅仅看作是掠夺的对象,而是把它们当作自己经济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封闭的贸易圈中,宗主国英国承担工业品或制成品生产,殖民地成为原料的供应地与产品的销售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萤火虫

GMT++8, 2024-12-25 01:18 , Processed in 0.219601 second(s), 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