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萤火虫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夜叉丸

【回望大国风云:大国崛起·法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1 15: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部分 第41节:一代天骄(4)
    规定了可以离婚的一个条款,这是拿破仑留下的一个固我所欲、可施于人的历史印迹。不过在总体上,拿破仑不想赋予妇女更多的权利。法典

    规定,女人出嫁前受父亲监护,出嫁后受丈夫监护,有点“未嫁从父,出嫁从夫”的意思,而拿破仑对此的说法是:“这对随心所欲的巴黎妇

    女来说很好。”

    拿破仑法制建设中还有一大问题就是奴隶制的问题。雅各宾派早在1794年就明令废除海外殖民地的奴隶制度,但1802年,拿破仑一纸法令

    又恢复了,实在是与启蒙思想背道而驰。

    不过,瑕不掩瑜。当代西方现代化研究学者布莱克认为:“法国有秩序地发展的基础,是1804年的《拿破仑法典》所设置的现代制度框架。”

    大革命和拿破仑时代培育起来的思想观念和制度,对19世纪到20世纪的欧洲和美洲发挥了重要作用。在1个多世纪后,《拿破仑法典》依然

    是法国法律,并对德国、西班牙、瑞士等国的立法起到重要影响。因为,拿破仑将它带到了自己征服的每一片国土上。

    自由,作为一个民主政治生活中的个人权利和义务的观念,是法国革命所珍视的;平等,是法律上的价值对等观念,是理性的法律公平地

    应用于所有的人。

    这是大革命给法国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法国几经起伏,却能够在大国之路上继续前行的最根本的基础。

    斯汤达在1861年这样评价拿破仑:“在我斗胆写下拿破仑生平历史的第一句时,一股神圣的感情油然而生。这部史书谈的是自恺撒以来最

    伟大的人物。他的超人之处完全在于他能以令人不可置信的速度找到新思想,完全理智地对它们进行判断并以无与伦比的意志力加以实践。”

    3.拿破仑在哪里?他什么时候出现?

    拿破仑纵横欧陆10余年,对当时各国来说,法兰西和拿破仑是一个梦魇般的存在,为什么集全欧洲力量都打不倒这个小个子?所有的明君

    、名将、勇士似乎只是他踏上更高荣誉的垫脚石。拿破仑自己似乎也认为自己是不可战胜的。于是,他肆意入侵他国,镇压西班牙,苛刻对待

    普鲁士和奥地利,强迫欧洲各国执行封锁英国的大陆封锁体系。欧洲各国日益厌烦拿破仑,一些被占领国家的民族意识日益高涨,反法游击战

    四处展开,牵制了大量法军兵力。就在此时,他的目光又盯上了东方的庞然大物——俄罗斯。

    拿破仑全力投入对俄作战的准备,调集了70万人组成远征大军,其中多数是附庸国的军队,共有20多万不同国籍的人参加了远征队伍,法

    国人只占三分之一。

    对于拿破仑来说,远征俄国是一个最糟糕的决定。俄罗斯顽强的抵抗如西伯利亚的冰天雪地,给了拿破仑大军毁灭性的打击。从俄国冰冻

    的平原开始,最后经由滑铁卢的惨败,拿破仑的辉煌在圣赫勒拿岛上黯然终结。

    1812年6月24日拿破仑亲自统帅61万大军渡过涅曼河,对俄国不宣而战。俄军全线退却,拿破仑军队乘势直入,沿途不断胜利。

    8月17日,法俄两军在通往莫斯科的要地斯摩棱斯克进行总决战,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两天,俄军烧毁该城后撤离,法军只占领了一座空城。

    9月7日,库图佐夫指挥的俄军退至离莫斯科不远的博罗迪诺,双方进行艰苦的交战,法军伤亡高级将领49名和官兵5.8万人,俄军伤亡4.4

    万人。这次会战法军只取得了惨胜,极大地挫伤了军队的士气。

    俄军为保存实力,一路采用退却战术。9月14日,法军进入莫斯科时,留给拿破仑的是一座烈火熊熊的空城。

    拿破仑的副官伤感地记述了当时的情景,他写道:“我们在火的大地上,火的天空下,行军在两堵火墙之间。”俄军放弃莫斯科后,不再

    后撤,而是改组军队,准备反攻。

    拿破仑实际上已被围困在莫斯科,10月19日,拿破仑终于决定战略撤退。但是,这一年寒冬早临,大军在零下35摄氏度的冰天雪地里行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1 15: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部分 第42节:一代天骄(5)
    ,加上粮草困难,饥寒交迫,沿途又遭到俄国正规军和游击队的夹击,处境十分狼狈。一路上,法军连连败北。拿破仑从莫斯科出发时,尚有

    10万主力军,到11月中旬,能够战斗的只有3.6万人了。

    到12月中旬,法军主力只有3万余人渡过涅曼河回国。

    关于俄罗斯的冰雪,法国人印象深刻,侵俄法军中的一员皮埃尔·路易·梅耶在回忆时说:“一个人在雪橇上呻吟不绝,旁边一人显然想坐

    得舒服点,使劲向他推了一把,他在雪地上滚了几滚,然后一声不响了。我不由地对他产生了同情,于是向另一个人说:‘来,帮我一把,把

    他送到我刚才离开的那个小木棚里面去。’说着,我抬起上身,那人抬起下身,把他抬了进去,但我们刚一松手,他就躺在地上动也不动了。

    等了半天,一点声响也没有。原来他已经死了,我们于是又把他抬出去,扔到路沟里……我敢说,他的亲人怎么也不会知道他是死在哪里的,

    同他命运相同的人又有多少!”

    “人们在谈到这场战争时,都认为法国军队的失败是由于天气太冷。我倒认为是因为缺乏粮食,饿死的人不下20万……”

    后来,梅耶成了哥萨克的俘虏。

    拿破仑入侵俄国的失败,极大地鼓舞了被奴役国人民的反法民族解放斗争,这就注定了拿破仑帝国覆灭的命运。

    1813年2月28日,俄普结盟。3月,俄罗斯、英国、普鲁士、瑞典、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组成了第六次反法联盟,8月,奥地利加入,猛攻法

    军。拿破仑整军再战于柏林西南的莱比锡,却遭惨败。接着,70万反法联军分道进攻法国。拿破仑重整军队,组成了8.5万人的主力部队,并计

    划各个击破在数量上占优势的联军。

    拿破仑成为法兰西战役的直接的组织者和指挥者,他身先士卒,声东击西,集中优势兵力,在十分不利的形势下,仍然不断打败了普军、

    俄军和奥军。反法联军在失败面前,被迫改变策略,竭力避免与拿破仑正面交战,而是以压倒优势的兵力,各路联军直接插向巴黎,

    1814年3月31日,以沙皇为首的联军终于攻入巴黎。4月1日,变节的前外交部长塔列朗组成法国临时政府。4月3日,法国元老院和立法院联

    名宣布拿破仑退位。4月6日,拿破仑被迫同意退位。4月11日,发表退位诏,宣布放弃法国帝位和意大利王位,为了法国的利益,他准备作出任

    何牺牲,甚至他的生命,并与普鲁士、奥地利、俄罗斯签订了枫丹白露条约,正式退位。但终身保留皇帝称号,每年领取250万法郎年金,并拥

    有达厄尔巴岛的主权。

    拿破仑帝国就这样被反法联军所推翻,波旁王朝复辟。

    但波旁王朝在反法联军的护卫下重登法国王位,路易十八的所作所为激起了法国人民的满腔仇恨,人们对拿破仑的怀念日益强烈。军队首

    先提出问题:“拿破仑在哪里?他什么时候出现?”

    此时,原本不打算东山再起的拿破仑在登上达厄尔巴岛最高处,视察全岛后说:“必须承认,这个岛很小。”

    1815年2月26日,拿破仑利用人民对复辟王朝的仇恨心理,带领1000人,从岛上逃出,渡过大海,在法国登陆,在向巴黎挺进的征途上,他

    在“皇帝万岁”的欢呼声中飞速行进,在里昂,数万人汇聚在他下榻的寓所窗外,欢呼声从未间断,表示出对这位东山再起的伟人的忠诚和敬

    意。前来阻截他的军队,一看到他的出现,马上倒戈。

    3月20日,在宛如凯旋一般的气氛中拿破仑重返巴黎,在大批军官和公民的簇拥下进入杜伊勒里宫,路易十八仓惶出逃,拿破仑重登王位,

    重新统治法国近100天,史称“百日王朝”。

    拿破仑在不到3个星期的短时间内,不开一枪、不伤一人,轻而易举地赢得了整个法兰西,重新成为法国皇帝,创造了世界历史上罕见的奇

    迹。

    重新创造的奇迹引起了欧洲君王的恐惧与仇视。正在维也纳举行分赃会议的各国君主,为对付重登皇位的拿破仑,匆忙拼凑了第七次反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1 15:05:3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部分 第43节:一代天骄(6)
    联盟,动员了上百万军队围攻法国。

    4.“神往往不过是叫许多人看到幸福的一个影子,随后,便把他们推上了毁灭的道路。”

    历史是由无数偶然与必然构成的。许多看似突然袭来、稍纵即逝的时刻似乎经常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种如思想火花般跳跃的偶然,其实

    有其非如此不可的必然性,因为并不仅是那一点点的火花就可以烧毁一个帝国或者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

    1815年6月中旬,重掌大权的拿破仑与反法联军激战数天,取得一些胜利后却最终兵败滑铁卢,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命。而“滑铁卢”也成

    了重大失败的代名词。在此役中,看起来似乎是一个偶然的因素,成了决定此事的关键点,法国格鲁希元帅在历史火花的一闪念间所作出的错

    误决定,最终酿成拿破仑的惨败。

    1815年6月16日,拿破仑大军在比利时击败普鲁士军队。但是,普鲁士军队在老将布吕歇尔的带领下迅速脱离战斗,这个打击对普军来说不

    算什么。

    打算各个歼灭的拿破仑开始进攻威灵顿的英军。17日,威灵顿在法国大军和他们的天才统帅面前采取守势,严阵以待。

    内心焦急的拿破仑怕普鲁士军队再次反击,抽调了一部分军队去跟踪追击普鲁士军队,以阻止他们与英军会合。他把这个艰巨而又难以执

    行的任务交给了格鲁希元帅。

    格鲁希用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话说:“在拿破仑的元帅中,他没有显著的业绩,使他闻名的是不幸和厄运,是奥地利人的子弹、埃及

    的烈日、阿拉伯人的匕首、俄国的严寒达成了他今天的地位。”

    拿破仑也许知道,他的这个元帅没有气吞山河的气概,也没有运筹帷幄的智慧,他只是一个老实可靠的人,只是,他早先的元帅们大多死

    去,只好对这个中庸的男子委以重任。

    但拿破仑没想到,这位元帅只知盲目服从命令,机械式地搜寻着普鲁士军队,他不知道,此时,被拿破仑击败的普鲁士军队正重新集结向他敬

    爱的皇帝扑去,普军兵分两路,一路增援英军,一路向法军右翼进攻。6月18日上午,历史时刻到来,英法两军伤亡都很惨重,双方都在等待增

    援。黄昏,从远处终于驰来了大队人马,那高高举起的普鲁士军旗,湮灭了拿破仑心中最后的一丝希望。

    在滑铁卢战役打响时,格鲁希的部队就听到一阵阵沉闷的炮声不断地从远方传来,人们立即意识到重大战役已经开始了,皇帝正在和英国

    人决战,由于还是找不到普军,几名将军请求格鲁希下令“赶快向开炮的地方前进”,增援拿破仑。

    或许是愚忠于拿破仑的决定,或许是表明自己并非平庸,这位元帅只考虑了1秒钟,就强硬地宣布了自己的决定,在拿破仑收回成命前,他

    决不偏离自己的责任。对这次决定历史的一秒钟,茨威格感叹道:“就1秒钟决定了整个19世纪。而这1秒钟全取决于这个迂腐人的一张嘴巴。”

    “倘若格鲁希在这刹那之间有勇气、有魄力、不拘泥于皇帝的命令,而是相信自己、相信显而易见的信号,那么法国也就得救了。”

    “在尘世的生活中,这样的一瞬间是很少降临的。当它无意中降临到一个人身上时,他却不知如何利用它。命运——这世上的另一位神,

    只愿意用热烈的双臂把勇敢者高高举起,送上英雄们的天堂。”

    其实,拿破仑的失败已是注定的,即使格鲁希及时增援也未必能击败英普联军,就算胜了,也是两败俱伤之局,而此时法国的敌人可不仅

    是英普两军,而是整个欧洲,俄国、奥地利都还没登场呢。

    像路易十四一样四面树敌,即使拿破仑这样的一代天骄也力有不逮,面对整个欧洲,他可以取得十几年的胜利,但不可能永远胜利下去,

    因为战争打到后来,已经不是单纯战场上的事了,而是经济、政治、民心各种因素的较量。

    当英国人的工业革命搞得风生水起的时候,法兰西却像一个重伤员,根本没喘过气来,怎么与一个全副武装的高手抗衡呢?经过这么多年的战争,法国其实早已耗尽了力气,青壮多亡于战场,民生凋敝,禁止欧洲大陆各国和英国之间贸易往来的大陆封锁政策,使得法国经济低迷,人心衰落。百日政权不过是夕阳残照罢了。

    此外,在扩张的同时,拿破仑把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带到了战争所及之处。拿破仑在他征服的所有地区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维护私有财产;准许宗教信仰的自由;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一切有才能的人无论出身贵贱都可以平等地得到任用。这是拿破仑对人类历史的贡献,不过,这种贡献闪耀着法国刺刀的凛凛寒光。

    法国革命自由平等的原则在欧洲的传播,使一切民族征服都失去了合法性,同时失去了合法性的还有专制统治,而当时法国实行的对外扩张和战争恰恰与大革命倡导的“自由、平等”和民权相悖,这使法国政权重回专制统治,背离了历史发展趋势。

    人民先是因为“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然后又在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抗导师。这也许是一个悖论,战争成就了拿破仑,战争也摧毁了拿破仑,摧毁不了的还是那些看似简单的口号,直到今天,“自由、平等、博爱”仍是法国人自豪的根源,人类因此受益良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1 15:05:4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部分 第44节:百年动荡(1)
    百年动荡

    大革命之后的法国政坛,你来我往,变幻多端,一会儿是帝国,一会儿是共和国,没有哪个国家像法兰西那样在君主制和共和制之间如此频繁地来回切换。一会儿击败强敌,一会儿又成为他国成长的垫脚石。这是一个胜利与失败交织的年代,也是一个痛苦与激情并存的年代。

    1.“12时零5分,波旁王朝已经停止统治了。”

    1814年5月3日,在反法联军的保护下,路易十八进入巴黎,波旁王朝复辟。

    路易十八决定和新体制、新阶级实行妥协。

    在进入巴黎的前一天,他发布了《圣旺宣言》,允诺在法国实行议会制。进入巴黎后,他组织了由部分临时政府成员和旧贵族混合组成的内阁。

    塔列朗作为波旁王朝的外交大臣和其他欧洲大国进行谈判,于5月30日签订了巴黎协定,法国保住了1792年的疆界,不付任何战争赔款,也不受外国军事占领,并作为平等的大国出席维也纳会议。

    路易十八在第二次复辟后,马上着手整顿议会。他下令调整贵族院,7月24日,免除一些他认为不好的人,随后,增补94名新成员,使贵族院人数超过200人,并宣布贵族院成员为世袭。

    对于众议院的选举,国王通过法令规定了选举方式,选举分两级进行,先由选区选民团按照各郡分配的议员数,选出各郡议员的候选人,然后由郡选民团从这些候选人中选出议员。法令还对《1814年宪章》作了两项重要修改,选民的年龄从30岁放宽到21岁,被选举人的年龄从40岁放宽到25岁。众议院成员从262人增至402人。

    1815年8月14日和22日进行了两级选举。选举的结果是保王派占优势,路易十八欣喜地狂叫:“如此议会,举世无双。”于是,此众议院就有了“无双议会”的别称。

    其实,无双议会并不是像人们通常所认为的那样,几乎是由旧贵族和流亡者组成的。根据统计,旧贵族在众议员中占35%,而资产阶级占45%。有93人是拿破仑时代的议员,还有10位是拿破仑授衔的“法兰西元帅”。路易十八很清楚旧制度不可能在经历了这么多的鲜血和牺牲后原样出现,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也不可能全部抹杀。

    但当时的贵族多数人并无路易十八的见识,他们叫嚣着“恢复往日荣耀”。路易十八有时也不得不屈从于他们的意见。1824年9月,路易十八逝世。临死前,他忧虑地说:“我的弟弟恐怕难以死在这张床上了。”67岁的王弟阿图瓦伯爵继位,称查理十世。他在位期间,实施高压政策。

    1825年4月27日,国王颁布了议会通过的《赔偿亡命者10亿法郎的法令》。国家用10亿法郎赔偿逃亡贵族在大革命中的财产损失,其数目比1790年没收他们土地的收益大19倍,赔偿费以年息3%的公债券付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1 15: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部分 第45节:百年动荡(2)
    为了维护天主教会的权威,查理十世又颁布了《亵渎圣物治罪法》。

    查理十世的高压政策引起了人民的反感。法国人民对波旁复辟王朝的怨恨终于在1830年7月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

    1830年3月18日,议会以221票赞成,通过了一份给国王的《致词》,以人民的名义反对政府。

    《致词》指出:“陛下政府的观点要永远符合陛下人民的愿望,《宪章》把这作为公众事务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陛下,我们的忠心和忠诚促

    使我们对您说,这种情况已不存在了。”议会要求政府必须和议会的政治观点相一致。

    5月16日,国王解散了议会。但新选举产生的议会,反对派从221人增加到274人,仍然占绝对优势。对此局面,查理十世孤注一掷,在7月

    25日签署了四项敕令,史称《七月敕令》。第一项敕令取消出版自由,任何报刊和20印张以下的出版物都应事先获得批准;第二项敕令宣布新的选举无效,解散新议会;第三项敕令实

    行新的选举法。众议院只由四分之一纳税最多者组成的郡选民团选举,选举资格按纳税额计算,规定只计算土地税、动产税等,营业税和门窗

    税不再计算在内;第四项敕令规定9月6日和13日召集选区和郡选民团,9月28日两院开会。

    查理十世想通过《七月敕令》制服反对派,最终抛弃君主立宪,实行君主专制统治,敕令颁布后立即引起了资产阶级、学生、工人群众的

    强烈不满,点燃了人民愤怒的火焰。

    7月26日晚,一些印刷工人和学生结集在交易所和罗亚尔宫周围,高喊反政府口号,并用石块砸碎了财政大臣办公室的玻璃窗。

    7月27日,巴黎城内一片“打倒波旁王朝”的呼声。工厂、商店停工停业,工人、学生涌上大街,捣毁带有王室徽章的标志,构筑街垒,和

    军队发生冲突。晚上,起义已发展成了革命,愤怒的人群砍倒树木,揭起铺路的大石块,设起路障,筑起道道街垒。

    7月28日清晨开始,起义范围扩大,混杂着工人、原国民自卫军战士、学生、旧军人的人群奔向大街,起义群众达8万之多,人们举起三色

    旗,高呼着“打倒波旁王朝!”“自由万岁!”“共和国万岁!”同军队展开激烈战斗,许多部队纷纷倒戈。起义者一度占领了市政厅和巴黎

    圣母院,宏亮的教堂钟声不间断地在城市上空回荡。国王军队退守卢浮宫和杜伊勒里宫。

    7月29日,起义者向卢浮宫和杜伊勒里宫发动攻击。占据旺多姆广场的军队倒戈,使驻守在卢浮宫和杜伊勒里宫的军队大为慌乱,在起义者

    的进攻下溃散了。这一天中午刚过,巴黎就完全掌握在起义者手里。

    大臣塔列朗目睹了军队的败退,他写道:“12时零5分,波旁王朝已经停止统治了。”对君主制恋恋不舍的夏多布里昂说:“又一个政府从

    巴黎圣母院的钟楼上被扔了下来。”

    历时3天的起义取得了胜利。法国史学家称之为“光荣的3天”,在这“光荣的3天”里,起义者死亡人数达600~700人,受伤者约2000人,

    死伤者几乎都是手工业者、小商贩、工人,其中有10多名学生,但没有一个资产者。但最后登上宝座的是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力浦。他的王朝

    因为得之于七月革命而被称为七月王朝。

    七月革命让波旁王朝永去不归,重新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它不仅是法国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推动

    了欧洲革命运动的发展。

    2.人们不会在冬天闹革命。

    刚刚登上王位的路易·菲力浦与法国传统意义上的国王很不相同,他戴着礼帽,拿着雨伞,穿着胶鞋,不带一个侍从在巴黎大街上散步,

    有时向路人致意或与人闲聊,他还经常出现在一些敌对政治派别的漫画上,这些带有人身侮辱性的漫画居然还可以在报刊上发行,其开明程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1 15: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部分 第46节:百年动荡(3)
    可见一斑。

    他制定的《1830年宪章》排斥了波旁王朝的旧徽记,以象征新制度、新社会的三色旗作为法国国旗;宣布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只能颁布敕令

    推进法律实施,而不能废除或中止法律。后来,他又降低了选举和被选举的资金标准,使法国选民人数由1830年的不足10万上升到1831年的16

    万。

    与此同时,七月王朝对拿破仑的态度与波旁王朝全然不同,拿破仑的光辉又开始在法国

    人心头荡漾,人们把他视为希腊神话中为人类盗火的普罗米修斯,拿破仑逐渐成为神话的代名词。1831年,政府把拿破仑雕像重新放到旺多姆

    广场青铜圆柱的顶端。

    1836年,内阁总理梯也尔主持凯旋门落成典礼,凯旋门本就是为纪念拿破仑的战功而建。1840年,法国举行隆重典礼将拿破仑遗骸运回巴

    黎,穿过凯旋门,葬于荣军院。英灵归来,而水涨船高的是波拿巴家族,尤其是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波拿巴——日后的拿破仑三世(拿破仑二世

    即拿破仑亲子,从未正式即位,1832年病死于奥地利)。

    虽然七月王朝气象颇新,但问题也不少,政府斗争激烈,短短18年,竟然换了17届内阁,政治观点的冲突和政客们的争权夺利,让七月王

    朝的政策来回摇摆,要求恢复“正统”的波旁王朝派和要求共和的声音威胁着七月王朝的统治。王朝统治基础过小,小资产阶级因为选举资格

    的限制没有得到应有的政治权力,中上层资产阶级人士总觉得王朝的统治保守而腐败,没能带来法国的大发展,跟英国的差距日益扩大。

    与此同时,人民的生活没有大的改善,农村的饥荒时有发生,半数以上的农民目不识丁;工人境遇更为悲惨,平均寿命不超过30岁;1847

    年的巴黎,三分之一的人靠各种救济才能过活,纺织工人每天的工资降到0.75法郎,而养活一个有4个孩子的家庭,光面包一项就要1法郎。

    路易·勃朗在1839年写道:“早上5点钟你可以在一个工业城市中走走并观察一个挤在工厂入口处的人群。你将会看到不少凄惨的儿童,他

    们脸色苍白,弱不禁风,发育迟缓,眼神呆滞,面容发青,呼吸困难,就像老头那样弓腰驼背。”

    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社会秩序的合理性受到越来越多的置疑。随着时间的推移,七月王朝越来越不得民心。拉马丁说,对路易·菲力浦,

    “法兰西已经厌倦了”。

    1848年2月22日晨,路易·菲力浦甚为宽慰地说:“人们不会在冬天闹革命!”但是,当天上午,巴黎就爆发了一场新的革命。

    2月22日,巴黎街头掀起了群众风暴,“打倒基佐”(七月王朝最后一任首相)的口号此起彼伏。23日,暴力升级,国民自卫军也投向起义,

    高呼:“改革万岁!打倒基佐!”菲力浦流亡英国。

    拉马丁是二月革命的领导人之一,一批共和派对他表示:“人民在呼唤您的姓名。他们信任您,我们决心帮助您掌权……您将是我们真正

    的共和国的部长。”

    人们对他高喊:“坐上总统的座位吧!”他回答:“去寻找杜邦吧!这位老者将坐上这个位置,这是自由的与共和主义的法兰西最令人肃然

    起敬的名字。”

    24日晚,以杜邦为挂名首脑,以拉马丁为实际核心的临时政府成立,此为第二共和国。但共和国并没有令人们满意,它虽然出台了一系列

    政策保护工人利益,但有些政策却实在荒唐。

    比如,成立“国家工场”,接收12万失业工人,但对这些工人的组织却很不力,真正有劳动机会的不过1万余人,多数人成了只领低工资而无活

    可干的闲人,后来又因为政府试图改变这一状态而引发街垒战,政府血腥镇压,惨杀1500人。另外,政府还通过“45生丁税”,也就是每交1法

    郎直接税,还得交45生丁(1法郎等于100生丁)附加税。此举遭到人民极大反感。

    与此同时,在英国,一位男子密切地注视着法国,二月革命爆发时,他曾说:“共和国已经成立,我要控制它。”他叫路易·波拿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1 15: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部分 第47节:百年动荡(4)
    到了1848年底,法国举行总统大选,在参选者中就有自英国归来的路易·波拿巴。

    对选民来说,农民认为政府就是“45生丁税”,而工人认为共和国是刽子手,而路易·波拿巴是革命之子拿破仑的侄子。选举结果并不出

    人们意外,路易·波拿巴一人独得750万张选票中的550万张。政权落到了路易·波拿巴的手里。

    1851年12月2日波拿巴进行政变,解散议会。在此后的一年中,拿破仑家族往昔的辉煌让这位波拿巴加快了称帝的步伐。1852年元旦,他下

    令将国旗旗徽改为鹰徽,以象征拿破仑帝国。5天后,下令将“自由、平等、博爱”的字样从建筑物上清除干净。

    1852年11月21日,法国进行是否赞成帝国的全民投票,结果783.9万票表示支持,25.3万票表示反对。1852年12月2日,路易·波拿巴以人

    民拥戴的名义登上了法国皇帝的宝座,号称拿破仑三世,法兰西第二帝国的统治正式建立。

    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对此评价说:“科西迪耶尔代替丹东,路易·勃朗代替罗伯斯比尔,1848年至1851年的山岳党

    代替1793年至1795年的山岳党,侄儿代替伯父,在雾月十八日的事变再版的那些情况中,也可以看出一幅同样的漫画!”

    3.“铁轨时代”。

    在第一帝国时,法国的工业革命开始起步,七月王朝时有所发展,但一直没实现突破性的进展。工业革命的完成是在第二帝国时期。

    早在路易·波拿巴成为拿破仑三世前,他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有广阔荒地需要开发,道路需要开辟,港口需要疏浚,河流需要通航,

    运河需要竣工,我们的铁路网需要完善。”“以上就是我要进行的征服。”

    此前,法国工业革命的步伐远远落后于西欧许多其他国家,七月王朝十几年铺成1900多公里的铁轨,然而领土比法国小得多的普鲁士和英

    国的铁路分别达3400多公里和6300公里。许多法国人对革新望而生畏,对机器大加抵制,因为那些轰鸣的机器实在与法国的浪漫情怀格格不入

    ,执掌朝政的大臣如基佐等人居然认为经济发展如果过快,有可能损害“社会和谐”。

    拿破仑三世上台后,首先做的是稳定社会秩序,他一方面通过修改宪法扩大皇帝的权力,使议会成为皇帝的统治工具而不是制衡力量,并

    通过法令限制言论自由,惹得维克多·雨果大骂:“他们扼杀了权利,禁止了言论自由,侮辱了旗帜,践踏了人民,还感到兴高采烈。”

    另一方面拿破仑明白新政权必须“满足人数最多的阶级的利益并使高层阶级归附于自己”。因此他释放政治犯,不论“红”与“白”一律

    释放。这样,大革命之后动荡的政局获得了相对的稳定,这为法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前提。

    一位官员是这样描绘当时的社会情景的:“城里穿行的不再是一群群起义者,而是三三两两去上工的泥瓦匠、木工和各类工人;倘若人们翻起

    铺路石,这不是为堆砌街垒,而是为了疏通地下的水管和煤气管;房屋不再受大炮和火灾的威胁,而受优厚的征购赔偿的威胁。”在这种情况

    下,一直跌跌撞撞的法国工业革命得以完成。

    拿破仑三世重视实业和金融,在国家总体调控下鼓励自由经济,对煤、铁、机器制造业

    等工业以及运输业实行减税政策,为各省省长拨出专款进行招商引资,取消高额关贸壁垒,1860年,法国与英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彼此给予

    10年最惠国待遇。此后,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奥地利等欧洲国家都签订了类似协定,法国外贸额在5年内增加了3倍。

    拿破仑三世加大铁路建设力度,推动七月王朝未能实现的“蜘蛛网计划”,政府将铁路交给大型公司建设,并向铁路公司提供巨额贷款。

    法国进入了名符其实的“铁轨时代”。全国铁路线总长度从1851年的3248公里增加到1869年的16465公里,建成了全国铁路网,巴黎拥有12个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1 15: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部分 第48节:百年动荡(5)
    车站,成为世界最大的交通枢纽之一。法国还与邻国铁路连成一线。

    铁路网冲破了封闭式的地方经济,推动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也刺激了冶金、机械、采矿等工业的发展,而且为农业商品化和农村人口进

    入城市创造了条件。1852年~1869年间,铁路货运量猛增近10倍,运费则大大降低。1852年铁路公司年利润为1亿法郎,1869年增至8亿法郎。

    如果说是铁路这匹巨马驮着法兰西在工业化的道路上飞奔的话,那么金融就像一根鞭子,激发出法兰西的潜力,让它的速度越来越快。为

    了真正发挥出金融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拿破仑对旧的银行系统进行了结构性调整,使经济金融市场逐渐统一,地区银行业进一步扩展,各大

    银行在全国建立分行,即使在偏远的乡村,中小规模的银行也在不断出现。到1870年,全国银行超过2000家,金融市场的完善,使之像燃料一

    样为法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可靠的资金支持。

    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法国城市化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拿破仑三世说:“巴黎是法国的心脏。让我们尽一切努力让这个伟大的城市美丽。让我们修筑新的道路,让拥挤的缺少光明和空气的邻居更健康,让仁慈的光芒穿透我们的每一堵墙。”

    他想打造一个崭新的、具有国际大都会气质的巴黎。在17年的时间里,巴黎成了一个大工地,据说,在此期间巴黎人就没“安安静静休息

    过”,但其成效也很明显。

    从12个区增加到20个区,风光秀美的塞纳河上建起了十几座桥梁,街道拓宽,兴建了7.5万座新建筑,在林荫大道两边是整齐的房宇,历史

    性建筑与新的街道融为一体,城市两侧还出现了森林公园,主要的街道在晚上被煤气灯照亮。今天巴黎的风貌主要是那个时期奠定的。

    当然,此时法国被照亮的不仅是巴黎黑暗的街道。

    1850年~1865年法国经济每年的平均增长率为3.5%,而1845年到1850年不过是1.8%。煤炭产量在1851年约为450万吨,到1870年为1300多万

    吨,是1851年的3倍;生铁产量1851年约为45万吨,而1870年达到近118万吨,是1851年的2倍多;钢产量更为惊人,从1850年的28万吨,到1869

    年达到了101万吨,是1850年的3.6倍。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是法国工业发展的一个标志,1850年到1870年,蒸汽机马力增加了4倍多。食品工业产品增加了1倍,而糖的产量增加了2倍多。

    此时,法国生铁与钢的产量仅次于英国,居世界第二。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从1852年到1870年,总出口额增加了近两倍,法国商船队总吨

    位仅次于英国,居世界第二。

    工业、交通、财政经济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农业也有相当增长。从1852年到1862年,法国农业每年平均增长3.2%,这在法国整个19世纪

    也是非常罕见的。农民生活得到一些改善,比如“下郎格多克的葡萄酒生产者靠着供应巴黎市场发了财。他们很快就热衷于使用那些可以使他

    们获得资产阶级尊敬的装饰品。这里有的农民家庭现在拥有了两台三角大钢琴”。

    与此同时,农民在全国就业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下降,由1851年的61.5%下降到1870年的49%,人们把这一时期称为法国“农业的黄金时期”。而法国已经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

    19世纪上半期,法国在自然科学发展方面超过了英国,成为自然科学发展的新中心。取得重大科学成就的项目,在1751年至1800年间,英

    国是37项,法国是54项;在1801年至1850年间,英国是92项,法国是144项。在数学领域里的成就更是引人注目。

    当然,光靠法国自己的力量还难以迅速实现经济发展,它需要更为广阔的原料和市场。

    拿破仑三世是以和平主义者的形象走上帝位的,他在1852年曾说:“帝国意味着和平。”然而拿破仑三世对自己所说的这句话的忠诚度,

    是远远不能与他对开疆拓土的渴望相比的。在他执政期间,法国的殖民财产增加了1倍,法国刺刀的寒光出现在中国、东南亚、西非和太平洋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1 15: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部分 第49节:百年动荡(6)
    区。这些的确为法国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但在后来也给法国制造了不小的麻烦。

    拿破仑三世对法国周边的领土也充满野心,他击败俄罗斯和奥地利,获得了一些领土,还试图以中立为代价获得卢森堡以及德意志南部几个邦国。不过,就在拿破仑三世洋洋得意于法国发展的时候,他没有注意到此时其他国家的发展也很迅速,法国从来没能超过英国,拿破仑三世时代依然如此。

    此时的美国虽然还处于南北战争的恢复期,但它的发展潜力也因为这场战争而进一步发挥出来,广阔的领土和统一的大市场使这个国家充满了力量。

    普鲁士,这个国家的实力看起来与法国还有一些差距,但这是仅就普鲁士一国而言,如果按照以普鲁士为主导的关税同盟来看,其实力与法国已相差无几。而且,普鲁士的军队无论在组织、机动性以及人员素质上都远远超过法国,而且它还有一位杰出的“铁血宰相”俾斯麦。而这位老兄早就看到了击败法国对德国统一的重要意义,普鲁士早已在扩军备战。法国与之相比,远不像表面上那样强大。

    4.公民们!让我们到市政厅去宣告共和国成立吧!

    法德之间久有争端,莱茵河左岸,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是两国争夺的焦点。

    1868年,西班牙发生革命,但仍打算实行君主制,希望寻找一位外国人任国王,最终这个人选落在了普鲁士王室。

    这一消息传到法国,引起一片哗然。如果此事成功,法国将腹背受敌,谣言满天飞,有的说3800万法国人将成为俘虏。法国的外交大臣警

    告普鲁士说:“我们知道将如何履行自己的职责。”绝大多数军人、议员、新闻界还有皇后都积极鼓吹对普一战。

    法国外交大臣下令驻普鲁士大使与普王交涉,要普王正式作出普鲁士王室成员不继承西班牙王位的承诺。普王很不高兴,表示自己不能如

    此承诺,但打算妥协。随后,他吩咐侍从将交谈内容以电报的方式发给俾斯麦,并授权他对外发布。

    颇有心计的俾斯麦删改了电报,使之成为了回绝书。

    俾斯麦断定此举“对高卢牛来说,将是一块红色的破布”。果然,消息传出,法国战争呼声日益高涨,军事大臣说,法国士兵脚上的高筒

    靴的最后一个扣子已经扣好。首相奥利维埃则说他“将以轻松的心情走进战争”。

    拿破仑三世曾试图召开一次国际会议解决危机,不过没人理会他。他对人说:“法兰西已从我手中悄悄溜走”,“除非我带头,否则我无

    法进行统治。”于是,法国于1870年7月19日向普鲁士宣战。

    拿破仑三世企图以先发制人的突然袭击,在短时期内打败普鲁士。但是他的准备太不充分,普军的40多万大军早已做好准备,而法军能投入战斗的不过20多万人;普军久经训练,行军速度平均每天约为25公里,而法军不到10公里;普军武器也比法军先进,尤其是大炮比法军先进很多,法军虽有机枪这样的“秘密”武器,但士兵未经训练,几乎没人会用。

    8月4日,普法双方正式交火,法军1个师初战失利。8月6日,麦克马洪指挥的军队在法国东北边境被普军重创,阿尔萨斯沦陷。此时,弗罗

    沙尔指挥的另一支法军在边境地区也遭惨败。连续失败引起法国上下一片恐慌。

    8月12日,摄政皇后把前线指挥权交给巴赞元帅。此时,拿破仑三世已经失去了行政权和军事指挥权,他的统治已经终结。而普军乘法军主

    帅易人之时,迅速调兵遣将,以优势兵力将法军主力分隔开来。到8月底,普军在色当和梅斯分别完成了对法军两大军事主力的分隔包围。自8

    月30日起,普军猛攻色当,法军伤亡惨重,军无斗志。

    9月1日,和麦克马洪一起被围于色当的拿破仑三世决定投降。拿破仑三世给皇后写了一封信:“我简直宁肯死,也不想目睹如此灾难性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1 15: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部分 第50节:百年动荡(7)
    投降,然而在目前情况下,这是使6万人免遭屠杀的惟一办法。”皇帝和全部色当法军都成为普军俘虏。拿破仑三世从此再也没有踏上法国的

    土地,萦绕于他心头的是色当之降的羞辱,以至于他去世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们在色当不是怕死鬼。”

    色当惨败决定了第二帝国的命运,法国君主制的最后悲歌在巴黎唱响。

    色当惨败的消息一传到巴黎,9月3日晚上,成千上万的工人、学生、国民自卫军战士和小资产者就纷纷涌上街头,高呼“打倒帝国!”、

    “共和国万岁!”等口号。

    9月4日早晨,示威游行的群众挤满了巴黎的主要街道,大多数工人走出工厂,涌上街头,成为游行队伍中最有生气的力量,推翻帝国和建

    立共和是他们的斗争纲领。

    形势使共和派感到,若再不采取主动,他们就会被一场更为激烈的革命所淹没。甘必大提议:“公民们!让我们到市政厅去宣告共和国成立吧!”因为,市政厅是大革命以来革命者宣布革命的传统地点。大多数群众跟随甘必大和法夫尔离开波旁宫,分别沿塞纳河两岸向市政厅进发。

    下午4时,共和派在巴黎市政厅成立临时国防政府。大势已去的摄政皇后欧仁妮出逃,第

    三共和国成立。共和制让许多巴黎人感到兴奋,他们认为皇帝没了,战争也就结束了,“我们现在有了她(共和国),他们(普鲁士军队)就不敢

    来了”。

    但是,此时的普军仍然在一天天地深入法国境内,很快普军兵围巴黎。到1871年1月,巴黎出现了严重的饥荒,人们以狗、猫、老鼠为食。

    虽然巴黎人战斗意志很强烈,“宁愿饿死,决不蒙受耻辱”,但局势已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和谈开始了。

    谈判结果是德国人从法国拿走了阿尔萨斯的全部和洛林省的三分之一,以及50亿法郎的金币。对此结果,甘必大、雨果等人辞去议员的职

    位以示抗议。

    这一协定对历史的影响可谓深远,它在法德两国之间埋入了一根时常发作的尖刺,法兰西的民族感情因这份和约而受到极大伤害,它在法

    兰西心灵深处打下了复仇的烙印,让法德两国之间的厮杀不断延续下去。雨果说:“如果人们今天称之为条约的东西变成事实,欧洲将永无宁

    日!”而议员埃德加·基内说:“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意味着在表面的和平下面进行永久性的战争。”

    对于这一问题,德国方面也有人作出了类似判断。俾斯麦对一位法国政治家说:“我敢肯定,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两国之间将会有一场战争。”

    事实证明,这些对未来的认识一一被历史验证,法德两国之间的流血和仇恨仅仅是刚刚开始。

    5.凡尔赛有管区,巴黎有公社,但在它们之上,高于一切,有一个法兰西。

    法国新任首相梯也尔此时对巴黎心怀忐忑,他知道法国历次革命都是从巴黎开始的,他认为法国社会的不稳定就是因为巴黎,他打算迁都

    凡尔赛,并调动大量军队进驻巴黎,他还取消国民自卫队战士的津贴。这一切都让巴黎市民难以忍受,尤其是作为对保留军事要塞贝尔福的交

    换,梯也尔被迫同意允许德军在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举行阅兵式。

    面对德国军队的入侵和丧权辱国的条约,巴黎在愤怒。而此时,梯也尔政府下令国民自卫军上交为抵抗德军而自行铸造的200多门大炮。国

    民自卫军明确表态:“巴黎要保留自己的武器,要自己挑选领导,并且在不信任他们时把他们撤职。”军队采取了强制措施,但几名军官被国

    民自卫军抓获,在被痛打之后遭枪毙。

    局势向着不可逆转的方向发展,梯也尔把政府机关撤出巴黎,而国民自卫军迅速接管了市政权力,开始建设公正、平等的理想社会。

    1871年4月18日,巴黎公社委员会通过《告法国人民书》,在这份文件中,巴黎公社描述了公社的组织方式。公社是社会组织形式,即使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萤火虫

GMT++8, 2024-12-25 00:49 , Processed in 0.229268 second(s), 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