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萤火虫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夜叉丸

【回望大国风云:大国崛起·日本】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4-30 19:58:59 | 显示全部楼层
  。


  明治维新初年,西方国家的棉织品大量涌入日本,占到当年进口总值的四分之一左右。为扭转这种局面,明治政府大力发展近代机器棉纺


  工业,创办的爱知纺纱所和广岛纺纱所,成为模范工厂。当时有人计算,为了驱逐国外的棉纱,必须在日本建立250座纺织工厂。为此,内务省


  用创业资金从英国订购纺纱机器,出售给私人资本家,由此形成私人纺织工厂群体。


  1873年,日本从法国可以织出花纹的“甲卡”织机,这种机器可以将生产率提高三倍,5年后,日本就在国内劝业会上展出了自己仿制的这


  种织机。从奥地利进口了专门进行棉纺用的“巴坦”织机,也在国内进行了仿制,然后在日本各地得到推广。


  作为近代化的重要基础设施的通信,在明治初年得到了很快的发展。邮政和电报事业,首先是在政府的经营下。1871年,日本开始制定近


  代邮政制度,在东经、京都和大阪之间正式通邮,以后逐渐普及到全国。邮政的内容在1880年以书信为主,以后邮政明信片和报纸杂志的数量


  迅速增加。


  1870年,工部省开始架设电报网,1873年,东京和长期之间开办电报业务,在全国设置了24个电报局。1878年在铁路沿线设置了电报局,


  1880年主要的电报网全部开通,全国的主要城市全部连通电报。


  1876年.美国的贝尔实验成功电话。一年后,电话就传入日本。1888年以前,电话主要被政府部门、警察机构、司法部门在公务中使用。


  在一些矿山也假设了电话线,电话线假设的总长度已经达到1852公里。1889年,东京和热海之间开通了公共电话,电话用户增长以每年20-30%


  的速度迅速增长。


  3,初期工业化


  1881年年底,来自萨摩的松方正义担任大藏卿,在他主持明治中期财政的16年里,他给明治时代留下了一个“松方紧缩财政”的历史记忆


  。


  他面对的是极度通货膨胀的现实,为了开始殖产兴业,明治政府开动印刷机,大量发行不兑换纸币,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松方正义后


  来写道:“整个形势令人忧虑,政府的财政收入实值几乎减半,民间依靠公债利息、养老金及其他一定收入来维持生活的人突然陷入经济困难


  ,利息大大上涨,公债价格极度下跌,各种物价大大上涨·······商人迷惑与物价变动的剧烈,都热衷于猎取投机的暴利,毫不顾忌实


  业。因此,需要大工业由于利息太高竟无人计划创办。”为此他开始缩减开支,增加收入。减少纸币流通,提高税种,使政府在有了节余之后


  ,发行兑换银行券,全部收回纸币销毁,道5年之后才恢复货币正常流通。


  就在这段时间,日本的殖产兴业走到另一个阶段,将原先官营的企业出售给民间,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发展。


  政府原先开办官营企业,是具有临时性的,其目的在于“示以实利,以诱人民。”引进先进技术和培养了技术工人之后,政府就将他们改


  归民营。另外,这些企业在管理上由于官营,存在着许多问题,管理层薪俸很高,企业开支庞大。到了80年代初,除铁路、矿山以外大部分企


  业在经营上出现连年亏损。1880年,由于政府收入锐减,政府决定出售官产,一方面可以收回国家创办的资金,另一方面也可以免除巨额的补


  贴负担。


  在一开始,政府处理的亏损企业无人问津,因为价格定得太高。后来政府按照极低的价格和无息长期分期付款的方法,才取得成功。


  这次处理官产,也为后来日本的“财阀”形成打下了基础。政府首先将这些官产卖给一些与他们关系密切的大资本家和新兴资本家。著名


  的三井购买了三池煤矿,富冈制丝所。三菱从政府手中购买了长崎造船所,佐渡金矿和生野银矿。在购买这些企业时,购买价远远低于财产估


  价。有些企业几乎是无偿让渡。为了保护这些私人企业的发展,政府还给与他们经营补助金。向三菱公司,就是政府一手扶植起来的,其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30 19:5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使他能够和外国的蒸汽船公司竞争。1875年的时候,三菱有37艘轮船,23000吨的吨位,占有了当时日本所有的大型船舶,开通了上海航线。


  在竞争中击败了美国的太平洋邮政轮船公司和英国的半岛和东方航海公司。1885年,三菱和共同运输公司合并,成立日本邮船公司,共有船只


  58艘。到1893年,三菱公司已经达到11万吨的船舶吨位。


  1882年,有“日本资本主义之父”、一生创办500多家企业的涩泽荣一和大仓喜八郎、益田孝等财界名流以及21为前大名合资创办了“大阪


  纺织公司”。受这一潮流的感染,80年代中期,日本的许多商人投资建设近代化的纺织厂。日本早期的产业革命浪潮在很多产业部门都出现了


  。其中进展最迅猛的是以防治为中心的轻工业部门,短短十年时间里,近代化大工业便在纺织业奠定了统治地位。到1892年,从国内市场驱逐


  了进口的洋纱,开始向国外出口。


  1892年,日本的煤产量达到300万吨,比1874年增加15倍。


  1992年,日本的釜山制铁所成为年产7000吨生铁的大企业。


  1883年,日本的铁路只有182英里,到1893年,达到1900多英里,机车351台,货运204万吨,客运3253万人次。


  日本的企业到1892年已经达到5444家,工人人数达到38万人。


  日本的对外贸易,1892年出口达到9111万日元,进口7132万元。


  经过近十年的产业革命热潮,日本在90年代初期,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


  战后担任日本首相的吉田茂,在他为《大英百科全书》撰写的论文润色而成的《激荡的百年史》中,从世界产业革命的发展,对当时日本


  殖产兴业的有利因素作了这样的概括:


  “日本的近代化还得到某些幸运的帮助。其一是当时刚刚进入十九世纪的下半期,先进国家虽然大体都经过了产业革命,但从其技术水平


  来看,则正处在从提高熟练程度和积累经验的技术阶段,走向在科学上得到证实的技术阶段。


  近代的钢铁工业刚刚开始发展,化学工业还几乎不存在。铁路刚刚进入兴建热潮,轮船还没有完全代替帆船。


  因此,日本的技术水平与先进国家的差距还不甚显著,日本人还能够一边有效的利用其传统技术,一边通过加倍的努力赶上先进国家。


  而且日本能够毫不犹豫地采用这样一些在当时说来堪称最新的方法,即利用铁路和轮船为中心的第二次产业革命的成果,并采用与此同时


  产生的国民普通教育和依靠国家保护来扶植产业的方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30 19:5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化


  1,文明开化


  1873年3月20日午饭前夕,天皇皇宫里侍奉天皇的女官和往常一样,来到天皇所在的御学问所。她的任务是给天皇梳理头发。按照


  当时的宫廷习俗,她还要给天皇涂脂抹粉。但走进门以后,她不禁大吃一惊,与她同行的女官也惊讶失色。天皇居然已经将自己的头发剪掉了


  。这是日本历史上从未发生过的事情。


  日本人在明治维新之前,一直是留有长发。武士们还有随身携带双刀的权利,这不仅是身份的象征,也是生活习俗。在当时日本等级制度非常严格的情况下,华族和平民是不能通婚的。身份在服装上体现的非常明显,高级官员常用的服装是直衣、狩衣。穿上以后臃肿不堪,在礼仪上也是繁文缛节。


  明治政府成立以后,雷厉风行地推行了文明开化政策。1871年8月9日,政府发布《断发脱刀令》,宣布日本人有剪掉长发、解除佩刀的自由。不久又一连串地发布了文明开化的法令:允许士族和平通婚;采用阳历,废除天保历;确定西式礼服为官员的正式礼服,鼓励官员穿西装。这些法令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废除日本中世纪以来的风俗习惯,奖励和移植西方生活方式。他们首先在衣、食、住、行方面大搞欧化运动,其最终目的是想通过这些社会改革,建立一个适应世界潮流和日本国情的文明体系。

  除了天皇的率先垂范以外,政府也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实行这些社会改革。这一期间,日本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小册子,讲解断发、易服、食肉、敬神的道理。


  1874年,社会上出现了一本奇特的书,他借两人对答的口吻,对当时政府实行的废藩置县、四民平等、征兵、租税、学校制度衣食住行的变化答疑解惑。对话的人一个是代表保守的普通市民,一个是代表开化的新派人物。这本小川为治撰写的《开化问答》站在当时政府的立场上,向当时日本的广大群众宣传铁路、电报、电话、警察、阳历、货币等问题。木户孝允自己主办了《新闻杂志》,不断报道天皇和宫内官员穿西式服装、出游欧洲的消息。


  1872年,司法省和东京府制定了一项有关文明违章处罚的法令,在当年的11月开始实施。其中对日本原来的一些习惯予以严厉禁止,比如禁止贩卖春宫画,不允许男女混浴,不准文身,不准妇女断发,不准随地大小便。首都作为首善之区制定这些法令后,其他各县也纷纷


  开始实施。这些行为规范的制定,对改革社会风气到了很大作用。


  东京的面貌也随之一新。在日本桥边,银座大街在1875年建成了。马路两边,整齐的瓦斯灯,在夜里将这里照得一片通明。临街种植


  的松树、枞树和樱花让这里看起来如同欧陆风情,马路两边是欧洲式的楼房。时常可以看到身穿西装、头戴礼帽的政府官员在这条街上漫步。


  日本妇女也穿起细勒腰身的时髦欧式服装,或撑着洋伞,或手捧洋书,在街上行走。


  这条日本最早的西方大街,后来成为明治维新文明开化的象征,木户孝允称之为“日本桥边的文明开化”,至今,银座仍是东京最繁华的商业大街。


  东京在1871年出现了第一家西餐馆,名叫“开阳亭”。不久又有许多西餐馆开业。各式各样的日本人来这里大吃牛排,而原先牛肉在


  日本被认为是脏东西,根本不吃。现在许多人喝着啤酒和白兰地,说着蹩脚的英语,用筷子在牛肉火锅里找肉吃。东京西餐馆的风习,很快传到大阪、横滨和神户。到西餐馆的人不仅有官员和名流,也有人力车夫、演员和学生。


  2,启蒙的曙光


  明治六年(1872年),在日本历史上出现了一个著名的启蒙学术团体:明六社。


  这一年的7月,驻美国的日本公使森有礼被调回国,另有任用。他刚刚回到日本,就倡议成立了一个学术团体,将文教界的名流组织起来


  ,为推进文明开化政策商讨办法。


  在西村茂树的奔走之下,津田真道、西周,中村正直、加藤弘之,箕作麟祥、箕作秋坪、杉亨二、福泽谕吉这些日本第一流的洋学者纷纷


  响应和支持。9月,学社成立。福泽谕吉被推为社长,但是他固辞不就,森有礼被推举为第一任社长。翌年三月,出版了《明六杂志》。西村


  茂树在创刊号上说出了刊物的办刊宗旨:“我国成立学术文艺的结社,是从今天开始的,社中诸公都是天下名士,大家都认为卓绝奇伟之论,


  千古不灭之说,必出于本社。希望诸位先生以其卓识高论,唤醒愚氓,树立天下的模范,以不负识者的期望。”


  这本刊物在以后一共出版43期,发表论文一百多篇,论述社会问题的范围非常广泛。由于是名流撰文,在日本引起很大反响,被认为是


  理性之光。而民六社的社员在几年时间内翻译出大量的西方著作也很多,介绍西方的民主共和思想。大量的西方社会科学术语在这一时期被译


  成日本文字,后来也被中国的学者引入到中国。像西周,他是第一个把西方“PHILOSOPHY”翻译成“哲学”的人。


  这一时期后来被认为是日本历史上思想最为活跃的时期。


  在美国当公使的时候,森有礼就知道了福泽谕吉的大名,并且认为他是对日本文化教育有巨大贡献的人。这是因为福泽谕吉在1872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30 19: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轰动全日本的《劝学篇》,福泽谕吉强调:“一国之独立,基于一身之独立,一身之独立,乃学问为急务”。“人无天生贵贱贫富之别,


  唯勤修学问,洞悉物事者为贵人,为富人,无学问成贫人,成下人矣。”他主张排斥“无实用之学问,学习人们普通日用之实学”。本着天赋


  人权的观念,福泽谕吉批判了旧道德伦理,“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这本书发行总量达到了80万册,超过了他以前写作的《


  西洋事情》,当时在日本创造了自古以来罕有的发行量。


  《劝学篇》第一篇发表的时候,正值日本制定新学制。这些思想对于新学制的制定,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影响。当时,福泽谕吉在东京的都


  港区主持庆应义塾(庆应大学的前身),因为地处三田,福泽谕吉获得了“三田的文部省”的美誉。1885年,福泽谕吉又发表《文明论概


  略》,系统论述西方文明先进,日本文明落后,号召日本人向近代文明进军,使日本固有文明超过西洋文明的水平。这本书后来一直被当作明


  治初年日本文明开化的经典著作,福泽谕吉也因此被称为“日本的伏尔泰”,他的头像也被印在今天日本的一万日元的纸币上。


  当时的这些思想家传播的西方自由思想,被广大青年所信奉。中村正直翻译的英国思想家穆勒的《自由之理》,青年知识分子几乎人手一


  册,和福泽谕吉的《劝学篇》并列为学校教材。这些启蒙思想的传播,在以后成为日本自由民权运动的主要思想推动力。从70年代中后期开


  始,日本的自由民权运动逐步发展,形成明治前期的重要社会现象。


  3,教育的进步


  几乎每一位关注日本崛起的人,都不得不把目光放在日本的教育上,因为军事和教育是它兴起的两大关键。


  1874年,在佐贺士族叛乱被政府果断实行的“军国之政”平定后,大久保利通提审叛乱


  的首要分子江藤新平,听完这位当日政府同僚的辩解,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江藤丑态,令人可笑”。四天后,江藤新平的脑袋就被刽子


  手砍了下来。


  但此时,日本全国的大、中、小学实行的还是江藤主持制定的学制。


  江藤新平1871年7月就任新成立的文部省大辅(教育部副部长),总揽了教育行政的大权。他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全国统一的学制。


  幕府时代的日本就有重视教育的传统。主要的教育机构有私塾,这是由著名学者创办的教育和学术机构,当时比较著名的有吉田松阴在1


  856年再兴的松下村塾,培养出明治维新的主要领导人,洋学家绪方洪庵1838年在大阪创办的适斋,培养出了福泽谕吉等3000多名学生


  。在各藩有各藩设立的藩校,学习很多近代科学课程,只有士族能够参加学习。在江户,幕府的直属学校是昌平坂学问所,主要以儒学来教育


  幕府官员和各藩的优秀武士。他的课程设置也为各藩的藩校所效仿。


  对农、工、商这“三民”来说,他们是进不了上述三种学校的。他们只能进寺子屋,这是为一般平民建立的学校,因为多设在寺院里,儿


  童一般在7、8岁就拜师求学,尊师如父,爱生如子,所以叫寺子屋。寺子屋学习的内容,大多是一些实用的知识,根据每个人将来的职业而定


  ,一般有习字、诵读、作文、珠算、礼仪等课程。办学的人在城市多是官员和医生、商人,在农村则由村长、神官、僧侣为主。到明治维新以


  前,这种学校已经普及城市和乡村,计有1万多所。


  到1871年12月,江藤新平就组建了一个学制调查委员会,这个调查委员会的12名成员有10名是洋学家,只有2名国学家。在半年多的时间里


  ,这些委员依据英国、荷兰、美国、德国的教育制度,在1872年的6月完成了一个庞大而完整的国民教育计划。这是一个由学区、学校、教员、


  学生、考试五大部分组成的计划,共计109章,加上1873年增加的海外留学生和专门学校的规定,共有213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30 20: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制草案按照法国的办法,把全国分成8个大学区,每个大学区设置一所大学;每一个大学区下面设置32个中学区,全国共设有256个中学区,各区设一个中学;每一个中学区下设210个小学区,全国设立53760个小学。按照当时的人口,每600人设置一个小学,每13万人设置一个中学。形成一个金字塔型的学校体制。


  学制主要的部分是在小学,儿童从六岁上学,分为上下两等,各为四年。可以根据各地情况设立幼儿园、私塾小学、贫民小学、村落小学、女子小学等。中学分为上下两级,各为三年,共有六年。除了普通中学以外,还可以设立工业学校、商业学校、翻译学校、农业学校残疾人学校等。大学则是教授高深学问的学校。教育经费分为三部分:学费、民间负担的捐赠款、国库的委托款。


  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信夫清三郎评价《学制令》的时候说:“文部省于1872年制定的学制,是出色的启蒙主义文件,是为了加紧建立与万国对峙的体制,加快普及教育。”


  1872年6月,当这个草案首次被提交到太政官会议上审批的时候,几乎所有的部的负责人都非常吃惊,这个计划过于庞大,在当时日本的条


  件下,废除所有的寺子屋,全国一律实行8年制的小学校,让主管财政的大藏大辅井上馨持强烈的反对态度,因为当时的日本确实无


  法在财政上予以支持。学制的颁布时间不得不一再拖延。


  此时江藤新平已经调任司法卿,他和参议大隈重信极力主张通过这个草案,文部卿大木乔任不顾一切反对,强硬要求通过。于是,当年8月


  ,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方案终于以《学制令》颁布出来。同时还发布了太政官的《告谕》,《告谕》开宗明义地说:“人之所以立其身、治其


  产、兴其业,以遂其生者,无他,端赖修身、开智、长其才艺也,而修身、开智、长其才艺有非学不可。”学习的内容主要是日用常行言语、


  书算,各种职业知识和技术。政府办学的目的在于四民平等,“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


  这个命令的推行是强制性的,有的县采用了劝诱的手段,给小学生发给金属的“就学牌”戴在身上;有的给孩子发校旗和班旗,不少县官


  亲自到学校褒奖优等生。也有的县用警察强迫儿童上学,上午8点和下午3点,如果在街上发现闲逛的学龄儿童,立刻捉拿送到学校。


  在《学制令》施行的七年间,小学数量增加到28025个,教员71046人,小学生的人数达到230万人。


  1877年,文部省的官员、著名学者西村茂树来到第二学区考察。他看到的情况让他不得不重新思考日本的教育。绝大多数日本的小学


  生之在一年级和二年级读书以后就退学了,农民的孩子苦于费用,又要帮助家长干活。当时米价2块钱一石,但是学费就要两毛五,农民负担


  过重。教材里的东西离农民的生活太远,还不如原先的寺子屋,可以学到一些实用的技能。不少地方农民暴动反对新学校。


  1879年,在实施7年之后,学制令被废除了。取代它的是《教育令》。它的制定者是田中不二磨、美国顾问马利和伊藤博文。这是一


  个用美国式的自由教育思想设计出来的制度。和法国教育制度主张集权不同,美国教育制度更注重地方分权和尊重自由性。所以教育令废除了


  学区制,每个村设立公立小学。儿童4到16岁,在8年中只要上学4年,每年只要4个月。这个命令颁布后,原先鼓励民众就学的官吏受到


  了打击,强烈要求反对教育自由化,民众也反对将教育权力下放给地方。


  1880年,趁天皇视察的时候,新任文部卿河野向天皇提出考察报告书,和修改《教育令》的方案。根据这个修改后的《教育令》,文


  部省将小学的八年分段从“4,4”改为“3、3、2”。


  就在修改教育令的时候,天皇的侍读元田永孚为了促进“天皇亲政”的目的,和伊藤博文进行了一场德育大论战,他主张复活儒教,采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30 20: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固有道德教育下一代。他以记录天皇的意见为名,写出了“教育大旨”和“两项小学条例”,送伊藤博文征求意见。他批判了文明开化,


  指责社会改革过分欧化。


  伊藤博文反应迅速,他认为政教应该分离,奖励科学。这种开明的政策符合当时的世界潮流。由于这次争论,在《教育令》中没有规定道


  德教育的问题。


  1882年,在法国巴黎,伊藤博文会见了到德国考察教育的森有礼。两人讨论了实行宪法以后日本应如何对待教育的问题。森有礼主张


  学习德国国家主义教育的思想和伊藤博文一拍即合。1885年,在日本实行内阁制以后,第一任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就任命森有礼为


  第一任文部大臣。1886年,确定日本国家主义教育体制的《学校令》颁布。这个由《帝国大学令》、《师范教育令》、《小学校令》、《


  中学校令》构建起来的完整的教育体系,将学术研究和教育区别开来,大学专门研究与国家发展有关的学问,把中小学当作培养忠于国家的良


  善臣民的教育机关,充满了国家主义的思想。从平常中学到高级中学,最后到帝国大学,形成一个培养英才的学校系统,成为学校体系的主体


  。


  1877年,工部省改工学寮为工部大学校。文部省决定将1869年政府接管幕府的昌平学校、开成学校、医学校合并,创办东京大学


  ,成为日本近代化的中心。到1890年为止,政府将全部教育经费的40%给东京大学,使之成为日本最著名的大学。1897年开设京都


  帝国大学。到20世纪初,日本又相继设置了东北帝国大学、九州帝国大学。


  当时的帝国大学都有工学部,是专门传播西欧共学知识的教育机构。大多用外语教学。在西方尚未形成工学体系的时候,日本大学的工学


  体系直接借鉴了西欧的成功经验。在全面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了技术的人才和知识转移。而在实际产业建设中,以培养中级技术人员为主的高等


  工业学校(相当于高中)对日本工业化的贡献超过了大学的工学院。中学毕业后,因为经济困难选择高工的学生,素质并不低。在明治年间,


  大学工学部毕业生大都担任官厅技术人员、学校教师、财阀企业的技师,而高工的毕业生则成为众多民间企业的骨干技术人员,引进西方现代


  技术,在日本加以改造,奠定了日本工业化的基础。在培养人才的数量上高等工业学校作出的贡献,远远大于大学工学部。


  到井上毅担任文部大臣的1890-1894年,鉴于日本产业的发展和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先后制定了《实业补习学校规程》、《徒弟


  学校规程》、《实业教育国库补助法》、《简易学校规程》。这些法案为日本培养近代产业技术基本知识的和技能的初级技术人才和工人创造


  奠定了法律基础。1894年在第六届议会上,他说:“虽无炮火之竞争,却存在实业技术之竞争。地球上各国正在开展技术、制造、贸易等


  方面的竞争。因此我国怠慢一日,就关系到国之富强、国之命运。”在这些法律的推动下,职业教育在明治中后期形成体系,为日本制造业的


  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1900年8月,也就是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庚子年,日本废除小学学费制度,实行四年的义务教育制度。1907年延长到6年,儿童


  就学率到1908年达到97%。


  1872年坚决主张通过学制的大隈重信,几十年以后在《开国50年史》中说:“教育在维新之前,局限于武士四十万之间。至维新之后,则普及于全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30 20: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宪法


  1,近代天皇制的确立


  1878年5月14日早晨6点,大久保利通在自己的私邸中接见福岛县令山吉盛典,山吉刚开完在东京举行的地方官会议,正要返回县里。


  谈到快8点的时候,山吉想起身告辞。大久保说上班还早,挽留住他,谈了今后的政治指 导方针。大久保说:“现在事情渐渐安定下来了。所以在这个时候应该以三十年为期。明治元年到明治十年为第一个时期,军事居多,为创业


  时期。从十一年到二十年为第二时期,这个时期是最重要的,整顿内治、繁殖民产,都在这个时期,我虽不才,但是决心克尽内务卿的职守。


  从二十年到三十年为第三期,这个时期的守成就有赖于后来的贤德之人继承修饰了。我的志向就是这样,所以在第二期所干的事业务求深加谨


  慎,为将来留下可以继承的基础。”


  眼看办公时间已到,大久保送走山吉,乘双头马车前往临时皇居赤坂离宫院内的太政官署上班,马车刚走过纪尾井町,大久保遭到六名刺


  客的袭击,当场毙命。


  刺杀大久保的六位刺客走到临时皇宫前面自首。他们留下了斩奸状,批判藩阀政治家上不听天皇的谕旨,下不听民众的公议,压制民权,


  以政治为私有。他们要改革有司专制的现状,要求举办民会,采取公议。政府将这六人处以斩首。9天后,政府将木户孝允和大久保的儿子列为


  华族。


  自从一年前西乡和木户相继死去,“维新三杰”在一年之内全部走出历史舞台。


  一年前的7月,在青森县陪同天皇巡幸的空闲,岩仓具视在住所设了小宴,请木户孝允过来小酌一杯。两人谈到时务。岩仓对维新以来各


  位大臣进退无常,施政方针弛张失度深感忧虑。木户担心的是日本很快就要建立立宪制度,开设国会,而天皇权威还远远不够,不少地区的农


  民还不知道天皇是什么人,皇室的经济实力也不强。他认为尊与富密不可分,天皇必须有巨大的经济实力。


  当年,政府将皇室经费和宫内省的经费分开,为皇室增加财产作了准备。从那以后的十多年里,这些臣子不断为天皇积聚物质财富,到


  1886年,天皇的财产已经有了315多万公亩。此后,又把广大的国有山林原野划入皇室财产,到1890年皇室财产已经达到3亿6千万公亩。皇室在


  1889年颁布宪法的时候,手中持有的股票已经达到974万日元。天皇和皇室已经成了日本最大的地主、资本家。1888年,政府把新建的皇城命名


  为宫城,1889年,明治天皇搬进了政府为他特意建造的宫城。


  早在岩仓使节团到欧洲考察的时候,木户孝允就开始构思日本的下一步国家体制建设。在第一期急速近代化的过程中,他首先关注到日本


  的现代化可能只是“日本桥边的现代化”,仅仅移植了西方文明的皮相,而在农村和广大地区,这一进程还根本没有触及实质。就在他思考下


  一步日本的改革时,西南战争爆发,他在忧虑之中逝世。


  日本进入以伊藤博文为首的第二代领导人时代,第二次维新也从此开始。


  2,制宪的步伐


  明治天皇欣赏的伊藤博文上台后,首先面临的就是日益高涨的民权运动。自由民权运动作为一个争取民权的资产阶级运动,在明治维新一


  开始就成为日本政治格局中的一种重要力量,它也是明治维新的必然结果。这个运动呼吁制定宪法,开设议会和国会,在70年代和80年代


  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里,成为制定宪法的一种外在动因。


  一直以东方俾斯麦自许的伊藤博文自己清楚地意识到,制宪的历史重任落在他的肩上。


  从明治维新一开始,就提出设立议会和国会,尊重“公论”的开明政治。明治初年,政府指示青木周藏制定宪法草案,以体现君民共治、


  限制君权、约束官吏、提高人民地位的原则。1875年,天皇发布《建立立宪政体诏书》,设元老院专司立法,设大审院(最高法院)负责


  司法,逐步建立国家立宪体制。


  在野的前官僚也开始攻击现行政府,在1874年因为“征韩论”退出政府的板垣退助、后藤象二郎、江藤新平、副岛种臣等八人联合起


  草《设立民选议院建议书》。他们打起设立民选议院和制定宪法的旗帜,在日本掀起了全国性的自由民权运动。1880年3月,成立了统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30 20: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组织“国会期成同盟”。日本各民权组织提出了20多种日本国宪法草案。有的主张建立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有的主张以卢梭天赋人权为原


  则,主权在民,限制君权。


  以伊藤博文为首的政府面对的不仅是自由民权运动,也面对以天皇为首的宫廷派势力。岩仓具视曾经对伊藤博文面授机宜,其核心在于宪


  法必须是一部钦定宪法,天皇总揽统治权,这是宫廷派的两大重要方针。为共同对付民权运动,维护天皇制,伊藤博文和宫廷派妥协。


  但是在政府内部,伊藤博文和大隈重信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以致发生了明治十四年(1881年)的政变。


  在开设国会和制宪问题上,伊藤博文代表渐进派,大隈重信代表激进派。1880年,伊藤博文提出建议,先强化元老院,再召开国会,


  确保制定出由天皇总揽统治权的钦定宪法。但是大隈重信虽然同意钦定宪法,但是他反对天皇总揽大权,采用英国政党内阁体制,由国会取得


  多数席位的政党组阁,在2年后选举议员,第三年召开国会。伊藤看到他的建议书以后,表示不能接受。


  正在这个时候,萨摩出身的北海道开拓使黑田清隆将政府财产以低廉价格出售给同乡——出身萨摩的政治商人五代友厚。当时三菱家族也


  想垄断北海道海运权,与五代主持的关西商会展开激烈竞争。和三菱关系密切的大隈重信将这个消息捅给了报社,社会舆论一致抨击政府黑幕


  ,事态发展得越来越大。


  伊藤博文在千住火车站向正在巡幸的明治天皇汇报了情况,天皇认为大隈重信是有野心的“韩信、彭越之辈”,决定并罢免了大隈重信,


  宣布将召开国会的日期定为明治23年。


  伊藤博文独揽了制宪大权,开始一步步实现其渐进的制宪计划。


  伊藤博文选择德国作为制定宪法的模范国。1882年,他来到德国,花了一年多时间学习德国的宪法制定经验。他向宪法权威学者格奈


  斯特学习宪法,格奈斯特派助手毛斯每周三次为他讲解宪法。在维也纳大学,斯坦因教授为他讲解了英、法、德政体的沿革。


  8月的一天,德国皇帝威廉一世接见了伊藤博文,他对伊藤说:“从日本天皇的利益出发,召开国会并不值得庆贺。”“即使迫不得已召


  开国会,也不必在宪法中规定政府预算须经国会批准,伊藤先生应该设法解决万一国会不批准预算时的周全之策。”伊藤博文大有所悟,威廉


  一世的观点直接影响到日本宪法的一些原则。


  1884年,伊藤建议成立起草宪法的专门机构“制度调查局”,任命同样崇尚德国宪法的井上毅为起草人。这是一个分步骤、一步步落实君


  主权力、限制政党权力的国家体制设计过程。为此,他先期实行了一系列的体制改革,以适应宪法的需要。


  天皇的大权是体制的核心,在设计《宪法》之外,伊藤专门制定了皇位继承、皇族名分和皇室财产的《皇家典范》,皇家事务超然于宪法


  、国务和议会之上。为制衡由政党组成的


  众议院,他设计了主要由天皇任命、不经民选的贵族院,在权利上凌驾于众议院之上。同时在贵族院里强化维护皇权的屏障,发布《华族令》


  ,将维新以来的公卿、大名、神官,在朝的维新功臣,按照公、侯、伯、子、男的五等爵位,成为新华族。其中岩仓具视的儿子、长州和萨摩


  的藩主被封为公爵,大久保和木户的儿子封为侯爵,长州的伊藤博文、井上馨、山县有朋,萨摩的黑田清隆、西乡从道、松方正义、大山岩等


  被封为伯爵。


  1885年,伊藤博文提出官制改革,他向太政大臣三条实美提出,在实行欧式立宪政治的时候,应该有一位总理大臣统领各省专任大臣


  ,执掌政务、制衡议会。在经过一系列的折冲以后,废除了维新以来实行的复古色彩强烈的太政官制度。


  伊藤博文获得天皇的认可,出任日本历史上第一任内阁总理大臣。第一任内阁十名成员中,长州藩和萨摩藩各占了四名,这是是萨长藩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30 20: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寡头政治的正规化过程。在以后的日本历史上,藩阀寡头占据了重要位置,萨长两藩的寡头保持了政治均势。伊藤博文四次出任内阁总理大臣


  ,总理大臣的位置也在这几位元老之间轮换。到明治末期,黑田清隆、伊藤博文、井上馨、山县有朋、西乡从道、松方正义、西园寺公望等被


  封为元老,对日本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就在伊藤博文制定日本宪法、改造政府的时候。山县有朋在军制和地方自治上开始了改革。


  从80年代开始,山县有朋开始在军队中改变原来的法式军制,全面实行德国式的军事制度。陆军的第二代人物桂太郎、川上操六、儿玉


  源太郎、乃木希典以及德国军事顾问梅克尔成为军制改革的核心。这次改革将原来的镇台编制改为师团编制,以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


  重兵全部兵种组织师团。改组军制上层的高级司令机构,负责军政的陆军省和负责军令的参谋本部并列,和统管教育、人事的监军部共同组成


  天皇最高陆军参议官,形成高级司令机构。修改了征兵令,制定陆军一年志愿兵的条例,改革了基层结构的兵役制度,对原来的免役条件加以


  严格限制,彻底实行了全民皆兵和普遍服役制度。


  军制改革在日本建立了进行近代战争的军事体制。


  地方自治是制定宪法的前提。山县有朋首先实行全国的市、町、村改革,合并原来7万多个町村为1万3千多个。人口2.5万的町村变


  成市,这样划分出39个市。在町村制里设置二级选举法,拥有第一级财产资格的人可以选举市议会的会员的三分之一,郡制由町村议会选举


  的议员和大地主组织起来。大地主可以占有郡议会议员的三分之一。这是一种在政府监督之下的处理国家行政和地方共同事务的组织。山县要


  求这些町、村分担国家行政和地方共同事务的首脑人物,为了名誉,无报酬地各司其职。他认为这是国民的义务,和壮丁服兵役的原则相同。


  山县有朋将征兵的原则用于地方制度的建设,兵农一致、吏民相兼。在军队的秩序之下将人民组织起来。形成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组


  织。


  为了保证宪法的制定,1887年12月17日,针对此前发生的2府18县的90多位民权代表向元老院提出的民主要求,伊藤博文决


  心采取镇压手段。17日,在山县有朋家中,伊藤和山县有朋两位巨头和东京警视厅总监三岛通庸策划了镇压的具体步骤。12月2


  6日,政府发布《保安条例》,严禁秘密结社,室外集会,印刷教唆内乱的书籍和宣传品,在皇宫12公里的地区内,不准妨碍治安者居住和


  停留。命令570人离开东京一到三年,警察得到密令,如有抗拒命令者,可以格杀勿论。军队架设好军用电话线,宪兵在各处配有部队,陆


  军医院做好抢救伤员的准备。在这570人的名单中,有星亨、尾崎行雄,片冈健吉这些大名鼎鼎的民权主义者。


  26日的早晨,被誉为“日本卢梭”的中江兆民,在刺骨的严寒中抱着自己刚刚出生几个月的女儿千美子,离开东京前往大阪。不久他在


  给友人的信中写道:“自由、平等越来越珍贵了,明治政府的仁慈竟然到了如此地步。”


  一度风潮涌起的自由民权运动从此一蹶不振。


  1887年,伊藤博文主持的制宪步伐加快了节奏。


  法制调查局负责人井上毅清楚地记得伊藤对宪法起草人说的话:“在这个草案制定好,给天皇陛下看之前,跟谁也不能说。”因此撰写工


  作一直是在秘密进行。最初在东京的官邸,后来换到神奈川县金泽的一个旅馆里,最后是在横须贺海上的夏岛、伊藤的私人别墅里完成的。井


  上毅在完成宪法草案后还咏了两首和歌:“巧引异国千色线,织成斑斓日本锦。”“夜梦天照之故国,不忘皇祖古人心。”他用德意志的法律


  精神织成的日本帝国宪法,奠定了日本的近代天皇制的法律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30 20: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1888年4月,伊藤博文向天皇提出明治宪法草案,当时民间以及政府中的一些人,认为应该将草案提交国民议会或者官民共同的宪法


  议会上讨论,坚持宪法钦定的伊藤一口拒绝。伊藤博文坚持钦定宪法应由天皇的最高咨询机关枢密院审议。为此他辞去总理大臣职务,专门就


  任枢密院议长。从6月18日开始,在天皇亲临之下,秘密逐条审议了宪法草案。1889年1月13日全部定稿。


  2月11日,是明治天皇改国号以后的第20个纪元节。在皇宫里举行了颁布宪法的仪式。枢密院院长伊藤博文捧送宪法给内大臣三条实美


  ,由三条呈送给天皇。天皇收取宪法后,朗读《颁宪敕语》,下赐给首相黑田清隆。乐队奏《君之代》后,鸣礼炮,天皇退场。


  直到仪式结束后,参加颁宪大典的日本文武百官和外国使节才收到日文版和英文版的《大日本帝国宪法》、《皇室典范》以及议会法等有


  关文件。


  这个仪式突出了天皇御赐《宪法》的宗旨。


  也就在这一天,政府以天皇敕令的形式颁布大赦令,从宽处理1874年以后的士族叛乱、自由民权运动、大同团结运动的国事犯,赦免了几


  个月前因为治安条例被放逐者。天皇追念西乡隆盛在明治维新中的功绩,追赠他正三位,列为维新功臣。


  《大日本帝国宪法》是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也是对明治维新的一次总结。它的颁布,成为日本的近代化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


  《帝国宪法》最终确立的近代日本天皇制,对日本近代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这个有7章76条组成的宪法,在第一章的17条中就规定了天皇的权力。“大日本帝国由万


  世一系之天皇统治”,“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天皇乃国家之元首,总揽统治权,并依本宪法各条之规定行使之”,“天皇在帝国议会之协


  助、赞同下行使立法权”,“天皇统帅陆海军”。


  在臣民之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中,《宪法》冠冕堂皇地宣布日本人民有各种权利和自由,但是又在法律上加以限制和取消,在战时或国家发


  生事变的情况下,不得妨碍天皇施行大权。


  在有关帝国议会的规定中,规定以原有贵族院和众议院组成,贵族院的议员有些是终身的,一般是7年。而众议院的议员任期只有四年。天


  皇有权解散众议院,但贵族院享有不被解散的权利。作为立法机构,立法权也是由天皇和议会共享的。


  在有关枢密院的规定中,枢密院事实上成为凌驾于内阁和议会至上的最高决策机构,即使议会权力扩大,形成政党内阁制,藩阀巨头仍然


  可以以枢密院为最后的堡垒,凭借天皇的名义保持政治权力。


  作为日本宪政的主要制定者,伊藤博文曾经这样表达过一种复杂的心情:“宪政实施之后,其结果对国家有益呢?抑或相反,不可预测。


  ” “既然二十年前即已废除封建政治,与各国开始交往,欲谋国家进步,舍此别无其他经营良策,奈何!”他感慨日本没有基督教那样的宗教


  使人心归一,“没有机轴而听任人民妄议政治,则政治将丧失纲纪,国家亦随之废亡。”“在我国,可以成为机轴者,唯有皇室”。


  为各国制宪所具有的那种使人民成为国民的原则,在日本宪法中成了臣民。民权从与君权对等的关系变成了上下关系。宪法将天皇的权力


  绝对化,这是对以往十几年以来风起云涌的日本自由民权运动的大反动。


  3,教育敕语


  1890年,即明治23年10月30日,明治天皇发布了简短的“教育敕语”:


  “朕,惟我皇祖皇宗,肇国宏远,树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亿兆一心,世济厥美,此乃我国体之精华。而教育之渊源,亦实存于此。


  尔等臣民应孝父母、友兄弟、夫妇相和、朋友相信,恭俭律己、博爱及众、修学问、习职业,以启发智能,成就德器。进而广行公益,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萤火虫

GMT++8, 2024-11-27 16:18 , Processed in 0.261699 second(s), 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