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萤火虫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夜叉丸

【回望大国风云:大国崛起·日本】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4-30 20: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制定这个纲要的时候,日本与法国维希政府缔结了协定,进军法属印度支那的越南北部地区。与德国和意大利签订了三国同盟条约,这


  是一个重新瓜分世界的条约。日本承认并尊重德国和意大利在建立欧洲新秩序中的领导地位,德、意承认并尊重日本在建立大东亚新秩序中的


  领导地位。该条约不影响三国各自与苏联现存的政治关系,但是如果受到未参加中日战争和欧洲战争的“第三国”攻击时,应以一切手段予以


  援助。这一条款明显对着美国。


  日本和德国、意大利企图建立的“世界新秩序”,是计划将世界分成“大东亚圈”、“欧洲圈(包括非洲)、美洲圈、苏联圈”这四大圈


  ,把英国的地位降到与荷兰对等。


  为了南进,日本和苏联签订了中立条约,双方达成谅解,日本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领土完整和不受侵犯,苏联声明尊重“满洲国”领土完


  整不受侵犯。从而使北方保持了安定,苏联借此将远东兵力调往欧洲,日本则解除了南进的后顾之忧。


  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又一次引起北上还是南进的争论,但很快南进的意见还是占了上风。


  5,发动太平洋战争


  美国对日军进入印度支那南部反应强烈。罗斯福总统下令冻结日本在美国的资产,英国与荷兰也随之作出了相应的决定。几天后美国宣布


  完全停止对日石油输出。


  7月31日,海军军令部总长永野修身在面见天皇时说:“有了三国同盟,就不可能调整对美邦交,从而断绝石油来源,这样下去,眼前只有


  两年的储藏量,倘若打起仗来,一年半就消耗殆尽,与其这样,莫如马上动手,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11月3日,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发出的一道命令,将袭击珍珠港作为突出部分编入庞大的南进计划。在另一场合,日本天皇裕仁和陆军参谋


  总长、海军军令部长研究了作战方案。


  天皇:你说过,由于季风,登陆将会很困难,12月份也能登陆吗?······海军开战定在什么时候?


  永野:预定在12月8日。


  天皇:8日不是星期一吗?


  永野:我们认为休日后第二天最好,因为周末人们会玩得比较疲惫。


  12月2日,天皇批准了海军第十二号命令,攻击时间定在12月8日。


  12月8日凌晨,日军陆海军突然袭击宋卡和哥打巴鲁。一小时后,日本航空母舰突然袭击美国珍珠港海军基地。几个小时后,突然袭击菲律


  宾吕宋岛中部的克拉克空军基地。


  次日,罗斯福总统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正式向日本宣战。同时向德国和意大利宣战。


  太平洋战争爆发了。


  太平洋战争标志着日本从妄图征服中国,发展到征服亚洲太平洋地区。从此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了确确实实的全世界大战。1942年元旦,以


  美、英、中、苏四国领衔,26国签署了《


  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日军在短短的时间内,南进的气焰十分嚣张。12月,占领香港、泰国,攻占美国的海军基地关岛和威克岛。1月,占领马来亚。2月,攻破


  新加坡,控制了马六甲海峡。3月,进入荷兰殖民的东印度群岛。5月,占领菲律宾,在西南太平洋,日本占领了俾斯麦群岛、新爱尔兰群岛、


  新不列颠岛、所罗门群岛、新几内亚北部,威胁澳大利亚。到1942年春,日军占领了东南亚广大地区和南中国海、西太平洋所有英美海空军基


  地,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队和英国远东舰队,夺取了制海权、制空权。为了封锁中国,日军在1月上旬侵占缅甸,进逼印度。


  在初期的迅速胜利之后,紧接着日军的进攻锋芒就缓慢下来。


  几个月后,在中途岛,日本海军遭到了失败,失去了四艘航空母舰和众多海军航空兵。从8月到第二年的2月,在所罗门群岛的瓜达尔卡纳


  尔岛,日本损失了众多的军事力量,美国最终夺取了这个岛。太平洋战争以此为转折点,由此进入了日本节节败退的阶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30 20: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1943年开始,日本大本营开始建设由日本本岛、千岛群岛、小笠原群岛、硫磺岛、马里亚纳群岛、菲律宾群岛、荷属东印度群岛以


  及印度洋上的安达曼群岛构成的“环形防线”。在这个环形防线的外侧,是腊包尔、所罗门岛中部、新几内亚岛中部,马绍尔群岛。


  来自中国、关东军和朝鲜军的整个师团或者一部分部队被火速调往中太平洋。但是在美国快速攻击面前,日本的反击能力远远跟不上。到


  12月末,日本海军从所罗门群岛撤军。在新几内亚,13万日军陷入孤立。日本只能退守到马里亚纳群岛。


  1944年6月,美军大型舰队接近塞班岛,开始攻击马里亚纳群岛上主要日本基地,日本组织了重新整编的机动部队,包括9艘航空母


  舰和460架飞机。这是美国与日本在太平洋的一场决定性战役。


  7月7日,塞班岛失守,关岛和提尼安岛也相继失守,日本失去了太平洋全域的制空权和制海权。日本本土从此进入美国空军的轰炸范围


  。


  在转入攻势以后,美军在麦克阿瑟的指挥下,在菲律宾莱特岛与日军进行大战,实施蛙跳越岛战术。越过那些日军重点把守、战略地位并


  不重要的岛屿,直接夺占对进军日本本土有“跳板作用”的岛屿。此时日本的海空力量已经消耗殆尽,只能采用了自杀式的神风特攻战术,但


  这并不能扭转失败的命运。


  1945年2月,美军开始进攻小笠原群岛的硫磺岛。开始进攻冲绳。


  6.落日


  在中国,日本陆军开始执行一号作战,从北京到广州打开一条陆上通道,但是在所有的省份,日军都遭到反击,代价高昂的游击战,在1


  944年就用去了日本紧急战费的64%。


  在缅甸,日军在缅北受到中英美三国军队的反攻。


  1945年1月,在华日军作了最后的一次新的作战,在豫西鄂北的老河口和湖南芷江发动新的攻势。意图进犯陕西,威胁四川。但在中


  国军的顽强阻击下,日军被迫停止进攻。


  在湖南芷江这个中国空军的主要基地,日军遇到全新装备、以逸待劳的中国军队的强大


  进攻,在这场8年来中日正面战场的最后一次大战中,日军以彻底失败告终。


  美军占领冲绳后,得到了轰炸日本的最便利的基地,美国飞机对日本各个城市接连不断的进行空袭,在日本的各港湾实施空中布雷,日本


  陷入了空前的绝境。


  此时的日本还幻想着苏联进行和平斡旋,希望在避免无条件投降的原则下,日本愿意和谈。军方强硬派还在主张本土决战,“一亿玉碎”


  的疯狂梦想。


  7月26日,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发表。美国的轰炸机在日本撒下数百万张日语传单。


  日本首相铃木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波茨坦公告》是《开罗宣言》的老调重弹。很快这种态度就带来了危险的后果。8月6日,广岛上空


  出现了蘑菇云。


  8月8日,在莫斯科,莫洛托夫向日本大使宣读一个简短的照会,“鉴于日本拒绝投降,······从8月9日起,苏联政府将与日本


  政府进入战争状态。”


  就在日本最高战争委员会争论不休的时候,8月9日上午11点30分,美国在长崎又投下第二颗原子弹。与此同时,苏联机械化大军长


  驱直入,几天之内横扫了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


  8月10日凌晨,日本天皇做出决断。日本政府在几个小时之后请瑞士和瑞典两国将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的消息告诉中、美、英三国


  。8月12日,中美英苏四国复文,指出:自投降之日起,日本天皇及日本政府统治国家的权力须听从盟国最高统帅部的命令;日本天皇必须


  授权并保证日本政府及帝国大本营在必要的投降条款上签字,命令日本全部陆海空军停止战斗,交出武器。


  在最后讨论四国复文的会议上出现了曲折,陆相阿南惟几强烈要求修改天皇的“终战诏书”。就在天皇录制诏书的录音以后的10小时里,还发生了最顽固的军国主义分子包围皇宫、发动兵变、占领电台、制止投降的疯狂举动。


  8月15日中午,许多日本人听到了收音机里传来的陌生、奇怪而又尖利的声音: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以收拾时局。兹告尔等忠诚勇武之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意接受其联合公告······”


  这是日本一般民众从未听到过的声音,很多人对宣读的古文文体感到不甚理解,但这就是一个他们为之牺牲性命的主人的声音。在侵略周边邻国的狂热中,他支配着日本人心灵;在屠杀无数亚洲和世界人民的惨叫声中,他享受着他的臣民的快意和版图的扩张。


  此时,对许多臣民来说,这份精心编撰、转弯抹角、彻底混淆了战争责任的诏书和天皇奇怪的“玉音放送”,是一个晴天霹雳。许多人甚至没有搞清楚是战败还是投降。而知道战争失败的国民,许多人陷于虚脱的精神状态。


  日本军国主义的战争迷梦彻底破灭了,这个被法西斯恶魔缠绕的国家,将面临全人类良知与正义的审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30 20: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复活

  1,美国占领日本


  1945年8月30日,联合国军司令官、在未来五年充当日本“太上皇”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到达日本。


  9月2日,在东京湾停泊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了隆重的受降仪式。在中苏英美


  荷等国代表的注视下,日本外相重光葵、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签署了正式的投降文件。


  麦克阿瑟在位于东京中心、可以俯视日本皇宫的“第一生命大厦”里设立了他的司令部。9月27日,日本天皇裕仁拜访了麦克阿瑟。当天皇


  到达美国大使馆的时候,美国摄影师拍摄了三张裕仁与麦克阿瑟并肩而立的照片,当这张照片出现在日本的报纸上以后,在日本引起了一阵骚


  动。日本政府禁止刊登照片,而盟军司令部立刻还以颜色,撤销了所有对出版物的限制。不久,麦克阿瑟发布人权指令,废除了阻碍民主化进


  程的治安维持法、国防保安法、特别高等警察,一夜之间,思想控制的阀门被打开,为日本护持国体的一整套法律体系就此崩溃。日本东久迩


  内阁因此垮台。


  美国占领日本虽然以盟国的名义占领,但是早在占领之前,杜鲁门总统就说:“我决定,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打算


  分割管制或划分占领区。”驻日美军以太平洋陆军的第八军和第六军为主体,驻日美军总数达到43万人。


  1945月11日,麦克阿瑟向继任的币原首相下达“五大改革的指令”,1,赋予妇女参政权,2,鼓励成立工会组织,3,实行教育自由化,4


  ,废除专制机构,5,促进经济制度民主化。


  此后,美国开始了对日本的一系列非军事化和民主化的改革。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


  2,战后改革


  1946年2月1日,日本的《每日新闻》以特讯的形式抢先刊登了由日本内阁领导下的宪法调查委员会起草的宪法法案。这个法案受到盟总的


  批评,麦克阿瑟认为,日本政府当局不具备撰写宪法草案能力,于是他命令民政局长惠特尼紧急总结宪法草案,两天后,修改宪法的“麦克阿


  瑟三原则”出台。这三原则是:“1,天皇居于国家元首的地位。皇位世袭。天皇依据宪法行使其职务及机能,但必须顺应宪法所体现出来的国


  民基本意思。2,废止作为国家主权的战争。日本放弃作为解决本国纷争之手段的战争、进而乃至放弃作为保卫本国安全之手段的战争。日本将


  其防卫与保护委与现在正推动世界的更为崇高的理想。决不认可日本的任何陆海空军;决不给日本军任何交战权。3,日本的封建制度要中介其


  机能。贵族的权利、除皇族以外,皆不及于现在生存这一代以上。华族的地位,今后皆不伴随任何形式的国民的或者市民的独自的政治权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30 20: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预算制度效仿英国制度。”


  1947年5月3日,《日本国宪法》正式施行。新宪法将天皇由战前的“神圣不可侵犯”变成了“日本国的象征,”将天皇总揽国家大权的顶


  点降到没有任何“国政的权能”的象征性天皇。1946年元旦,日本天皇颁布了后来被称为《人的宣言》的诏书。申明天皇是人而不是神。天皇


  的肖像从国家各个机关学校摘了下来。盟总另外发布了神道指令,命令国家和神道神社完全分离,禁止国家支持神社,在教育中排除神格天皇


  和神国日本的思想。


  宪法第九条是鉴于日本军国主义随意发动战争,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专设的条款。它这样规定:“日本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


  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


  承认国家的交战权。”虽然后来日本建立了实质上是军队的自卫队,但由于第九条的制约,战后日本将主要精力放在了经济建设上,使之在和


  平的道路上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在议会制度、内阁制度和地方自治制度上的改革,使日本的新宪法体制基本形成。


  在经济领域,农地改革从经济基础上改革了作为日本军国主义重要支柱的寄生地主土地所有制,建立起耕者有其田的自耕农制度。


  盟总解散了作为日本军国主义对外扩张经济基础的财阀,三井、三菱、住友、安田等十大财阀所占有的企业总资本占全国公司总资本的35%


  ,金融资本的53%,重化学工业的49%。美国的调查报告说:“只要财阀继续存在,日本就是财阀的日本。”美国采取了解散控股公司、排除财


  阀家族的统治力,股份分散化和排除过度集中四种办法,解散了财阀,虽然在后期美国改变了政策,但是这次改革打破了封建和垄断的金字塔


  型垂直体制,对日本战后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从此,有能力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登上了舞台;子公司成为独立


  公司后,独立性和灵活性大为增强。在后来形成的企业集团中,集体领导代替了个人独断。企业不再是为某一个特定家族服务,而是为共同利


  益而奋斗的“企业共同体”。


  在劳动体制改革方面,建立起完全资本主义的劳动体制,改善了城市工人的生活和劳动条件。


  早在占领初期,盟总在战后“初期对日方针”中就提出“理论上及实践上的军国主义以及极端国家主义,应从教育制度中铲除;旧陆海军


  职业军人及下级军官等军国主义以及极端国家主义的代表人物,均应从监督及教育地位中铲除之。”


  美国派出的教育使节团在日本的教育改革中起到了指引航向的作用。1947年3月底,《学校教育法》和《教育基本法》同时颁布施行。这是


  一个以提倡个人价值与尊严、教育和研究自由为中心的教育改革方案。削弱了文部省的中央统治权力,实行教育的地方分权。在学制上实行了


  男女合校的六三制义务教育。对日本战后的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3,东京审判


  1945年12月6日,美国首席检察官约瑟夫·基南和助手齐聚东京,开始组建来自11个国家的法官和检察官组成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到1946


  年,美国提起起诉的名单中有30位甲级战犯,最终有26名甲级战犯被起诉。1948年11月4日,东京审判进入最后收尾阶段。对25名主要被告下达


  了有罪判决,东条英机、板垣征四郎、木村兵太郎、土肥原贤二、松井石根、武藤章和广田弘毅被判处绞刑。


  麦克阿瑟下令将他们的尸体火化后,弃之于大海。却没有想到日本一些人,从1978年起偷偷塞进并把他们供奉在靖国神社里,阴魂不


  散。


  但是即使在审判中,基南几次提到天皇的战争责任,都被麦克阿瑟否定了。早在登陆日本以后的最初几个月里,他给艾森豪威尔的电报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30 20: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预言了审判天皇将给美国带来的后果。


  “对他的控告无疑会在日本国民中引起巨大的骚乱,其影响是无法估量的。天皇是日本人统合的象征。排除了天皇,日本就会瓦解···


  ···很可能需要供养一支一百万人的大军,无限期地维持秩序。”


  4,复苏


  战后的改革为日本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现代资产阶级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成为现代日本的全新起点。日本经济在这个基础上迅速起飞,很


  快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1946年12月10日,东京大学教授,吉田茂内阁煤炭委员会委员长有泽广巳发表了《挽救日本经济败局之路》的文章,其中指出:“将一切


  经济政策集中倾斜与作为基础原料的煤炭生产上。”“以此为杠杆,即可创造提高生产水平的契机。”


  当时面临的日本战后危机,是日本经济濒于崩溃。有600万人失业,约占劳动人口的20%。日本的粮食奇缺,饿死人的现象时有发生,当时


  连日本大企业的头面人物也找不到聚会的餐馆。物资奇缺、通货膨胀,日本自己发动的战争,将日本人推到“除了被打败,啥也没捞到”的苦


  难深渊。


  美国一开始有一个要求日本赔偿的计划,总统特使兼驻日大使鲍莱公布的报告说,要将日本的陆海军工厂、飞机制造厂、轻金属厂的全部


  设备和钢铁、造船、火力发电、机械制造的一半设备用于受害国家的赔偿。仅让日本保持250万吨钢铁的生产能力。到美国的战后对日政策


  发生转变之前,实际只拆除了不到原计划的7%、价值1。6亿美元的5万多台机器。


  着眼于日本战后经济恢复的是一批有远见的学者和政治家。石桥湛山和大来佐武郎在这一时期在战败之前就已经开始研究日本经济。吉田


  内阁很快就以这些人为核心,着手研究日本战后经济重建工作,1946年3月公布的《日本经济重建的基本问题》,经修改后成为日本的经


  济计划。


  吉田政府采纳了有泽广巳的建议,以煤炭和钢铁为重点,将融资向煤钢倾斜,通过差价补贴保证生产费用。两年的倾斜生产方式使日本经


  济摆脱了萎缩的局面,开始了扩大再生产。此时日本又赶上粮食连续两年丰收,经济上略微缓过一点气来。


  1949年,美国总统杜鲁门的特使、底特律银行董事长道奇来到日本,以占领军总部最高经济顾问的身份,制定实施稳定日本经济的计


  划。


  在道奇到来之前,国际局势骤然变化,西方和苏联已经处于冷战状态,中国革命迅猛发展,美国战略家乔治·凯南认为,美国对压制中国


  革命已经无能为力,在东方只能扶持日本。另外,美国陆军部长罗亚尔认为:如果对日本工业打击过重,日本将会像德国一样成为美国的负担


  。美国对日政策开始发生转变,开始改变赔偿的方针,进行对日援助,把日本纳入美国经济的轨道,发挥日本作为“远东工厂”的和“共产主


  义运动防波堤”的作用。


  道奇在调查后曾经这样比喻:日本的经济好像“竹马”,两脚踩高跷。一根是美国的援助,另一根是日本政府对企业的各种补贴。这种“


  竹马经济”有粉身碎骨的危险,必须砍短。为此,一是实施紧缩财政;二是实行1美元对360日元的固定汇率。这两剂猛药都是为了促使日本企


  业对摆脱美国经济援助和日本政府的补贴的依赖,增强竞争力。


  道奇的这种急刹车的政策虽然稳定了物价,解决了通货膨胀,但也带来了相当的负作用,造成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出现了稳定恐慌。就在


  日本的生产开始出现呆滞的时候,一个转机出现了。日本人为之兴奋不已,称之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天佑”。


  那就是长达三年的朝鲜战争。


  这个“从天而降的大繁荣”为日本带来了一个特殊的时代,那就是“朝鲜特需景气”。作为侵朝美军的后方基地的日本,一下子就卖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30 20: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库存的货物。在“特需”的物资中,有70%属于武器和军用物资,30%属于劳务。今天著名的丰田公司,在战争之前已经濒临崩溃,一纸


  军用卡车的合同又使之死而复生。


  到1952年,日本的外汇储备在三年内增加了5倍,特需收入在1952年占到出口换汇的63%。


  当时在日本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只要带“ ”和“ ”字旁的行业都生意兴隆,纤维纺织业和金属业这两个特需部门的订货盈利幅度平均为


  4到5倍。


  两年后,日本的主要经济指标,在特需景气的带动下,已经达到战前的水平,日本也大体完成了战后经济的复兴任务。而它带动的消费和


  投资繁荣又持续了两年。


  但是仅仅依靠美国援助和朝鲜战争的特需景气的天佑,并不能让日本实现经济自立。


  50年代,日本著名电影导演浦山桐郎拍摄了一部很有影响的影片《化铁炉林立的街道》,后来成为日本电影明星的吉永小百合首次清纯亮


  相,它的背景传达的就是日本50年代大炼钢铁的气氛。


  1949年9月,吉田茂内阁提出《关于产业合理化》的决议,它标志着日本新的产业政策已经形成,并在整个50年代得到贯彻。


  产业合理化有四个主要原则:1,确立以合理化为前提条件的、最适合未来产业结构的各项产业指导方针;2,以迅速接近国际价格为目标


  ;3,依靠企业自身的创造性实现企业内部的合理化;4,积极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提高效率。


  最先实现产业合理化的是钢铁行业,在其中,日本政府的通产省发挥了主导作用。50年代前期,日本钢铁业推广了大型平炉和炉前处理及


  氧吹冶炼技术,初步实现了自动化、高速化、批量化和系列化生产。到50年代后期第二次产业合理化的时候,实现了高炉大型化,年产35万吨


  的高炉发展成为年产450万吨的高炉。到1960年,日本钢铁企业氧气顶吹转炉的采用率将近12%,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日本工业的发展高度依赖能源,在第一次产业合理化的过程中,政府投入最多的产业是电力产业。50年代初期,日本以水电为主要开发对


  象。不久就转变成火力发电为主,以国产煤炭进行火力发电,但很快就改为用石油发电。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日本能源的更新换代的速度是


  惊人的。在这场能源革命中,日本又抓住了一个机遇,中东石油的增产,廉价的石油如同白水一样,成为替代生产成本高昂的本国煤炭。煤炭


  在以后能源中的地位不断下降,到70年代石油危机之前,仅仅只有3。8%,而以重油发电为主的大型火力发电占到了77%。另外随着“美日原子


  能协定”的签署,1957年,日本开始出现原子能热,各大企业相继开发原子能。这场能源革命以及带来的进步革新,为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打


  下了良好的基础。


  能源革命需要的石油依赖海运业的发展。造船业是日本的发达产业。日本的舰队和许多商船在战争中消耗殆尽,但造船设备和技术人才、


  熟练工人经历战争大半都保留了下来。在合理化时期,日本政府为重建海运业,在财政上支持各海运公司造船,实行了计划造船的政策。造船


  企业在这一时期采用了电焊新工艺和分块组合建造方式,所造的船舶吨位也向大型化和超大型化方面发展。到1956年,日本就超过英国居世界


  第一位,到60年代,其造船产量占世界造船总量的一半以上。


  汽车工业也是政府特别扶持的产业,1949年,美国占领当局解除了限制日本汽车生产的数量的命令。当时日本的汽车产量只有不到3万辆。


  这以后日产、五十铃、丰田、日野等汽车生产厂家花大钱引进外国先进技术,为后来日本汽车制造工业的现代化打下了基础。


  在日本的合理化改造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技术引进路线。几乎在日本的所有机械工业中都采用了这种后来被形象地说成“一号机组进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30 20: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号机组国产”的模式。日本采用这种方式,把国际最先进的技术在很短时间内吸收、改进,生产出与国外产品相匹敌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汽车和电子产业表现得更为明显,其中体现出日本产业界和技术人员的学习精神和顽强的创造力。


  日本在产业合理化的时期,不能不注意到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之间的双重结构、差距拉大的现实。


  日本的中小企业数量极为庞大,在日本经济中占有比欧美国家高得多的比重。而且日本的中小企业对大企业的依赖性很强,形成了一种垂


  直的系列关系。绝大多数大企业的零部件加工都由中小企业承担,有的多达几百家,有的多达几万家。中小企业为大企业的加工任务占到自己


  全部生产量的80%,这是世界罕见的一种现象。


  大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依托,适应能力强,弹性大,抗风险击打能力也强。


  就在政府全力倾向大企业发展的同时,日本的中小企业利用手中的原料,开始生产生活必需品。1949年,日本公布了《中小企业等协同组


  合法》,它决定了企业“横向发展”,促进了日本的中小企业之间的互助合作。政府还通过减免税收、提供优惠贷款扶植中小企业。


  虽然和大企业之间还存在差距,但是日本的中小企业以收音机、缝纫机、自行车、望远镜、照相机这些价格低廉的中等技术产品,以及轻


  纺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处于相当的优势。在西方和东南亚,日本的这些产品大量出口,占领了国际市场的很多份额,形成了后来被专家称为“


  中等先进的产品垄断”的现象。


  1951年9月,美国以及55个国家召开了旧金山对日媾和会议。其中有48个国家在《旧金山和约》上签字。中国和朝鲜、缅甸、印度这些国家


  被排斥在会议之外。吉田茂后来说:“对日媾和条约,对军备未加任何限制,也未提及日本的战争责任问题。”他对此很满意。但是也为日后


  日本与亚洲国家的纷争留下了隐患。


  旧金山媾和最大的赢家是美国。在签署和平条约的当天,美国和日本签署了《日美安保条约》,日本单方面向美国提供军事基地,美国有


  在日本境内及附近配备陆海空军的权力。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冷战格局下的美日关系的旧金山体制。


  日本实现了重新武装,根据美国方面的意图,日本开始重建军队。1952年,吉田茂自己亲自兼任第一任保安厅长官,他在就任的发言中说:


  “新设保安厅的目的就是建设新国军。驻军的任务就是要为建设新国军打下基础。”但是,作为一个主张经济优先的首相,吉田茂对美国的要


  求是有保留的。他的目的是要在美国的保护伞下,“白坐安全车”,尽快发展日本经济。


  旧金山和约签字以后,日本重返国际社会,在法律上取得了独立。不久,日本参加了“国际劳工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


  行。在1953年正式加入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1955年参加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日本从这些组织中得到大批贷款进行了产业合理


  化,对日本的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意义在于使日本加入了战后国际经济秩序。


  随着日本经济的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要求日本实行贸易和外汇自由化。促使日本产业界认识到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重大


  意义。


  1954年,吉田茂下台,鸠山一郎担任总理,在完成对苏联的和约以及日本进入联合国这两大历史使命后,鸠山内阁总辞职。


  1955年是日本战后历史的一个重要分界线。在日本政坛,日本实现了自由党和民主党的合并,自民党在以后长期独掌朝纲,单独执政。自


  民党、政府、财界为核心的“政、官、财一体化”的“1955体制”正式形成。


  日本经济从此开始了持续18年的高速增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30 20: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国


  1,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50年代末,在东京的一家餐馆里,池田勇人和一群学者定期聚会。这是他的智囊班子“宏池会”的固定活动,一周一次。作为一直主管

  日本经济工作的重要人物,他在吉田茂的内阁中主管大藏省,担任过通产相和经济审议厅长官,是“吉田学校”的优等生。


  也就在这个时候,年轻的经济专家下村治的见解吸引了池田勇人。50年代中期,还在读博士的下村治就认为日本经济有可能以两位数字的


  速度增长。池田的经济智囊田村敏雄将他推荐给池田。但在写入正式政府计划的数字上,下村和田村发生了一场论战,下村治认为应该在11%,


  田村则主张保守一点,坚持在7。2%。池田在听取了他们意见之后,认为前三年应该定在9%,在10年内不低于7。8%,在十年内实现国民收入倍


  增,即翻一番。


  1960年7月。在岸信介下台后,池田勇人以绝对高票当选自民党总裁。


  在大平正芳和宫泽喜一的建议下,1960年12月27日,日本内阁会议通过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改变日本经济的宏伟规划从此开始实行。


  池田勇人和当时的日本政界人士从岸信介“政治优先”的路线中吸取了教训。岸信介在签订美日安保条约中,被全日本轰轰烈烈的抗议活


  动搞得灰溜溜下台。自民党的继任者清楚地看到,在这个时候,只有把握经济优先的政策,才能巩固自己的政权。


  日本经济在1955年之后也出现了大规模增长的势头,从1955年开始的神武景气期间,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12%,消费热逐渐升温,从1957年


  开始,消费品的“三大神器”洗衣机、电冰箱、黑白电视迅速普及,进入寻常百姓家。家用工业品的增长率,电视机达到47倍,电冰箱达到24


  倍,普通工人两个月的工资即可买一台电视机。日本的消费时代开始来临。


  从1958年到1961年,日本经济经历了一场长达42个月景气,超过了神武景气,日本人称为“岩户景气”,这是用日本神话传说中的天照大


  神开辟岩石,创造日本的岩户为之命名的,意味着开天辟地的大繁荣。在这一期间,国民生产总值每年递增10%以上。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重化学工业投资迅速增长,生产大幅度增加。钢铁,机械、电力等产业部门形成投资引发投资的循环过程。同时随着工资的提高,食品比例下


  降,耐用消费品、娱乐和交际费用比重增加,娱乐消费意识上升,保龄球、高尔夫球、滑雪、旅行成为时尚。日本的名胜古迹到处拥挤不堪。


  追求生活舒适成为时代潮流,日本出现了“大众消费社会”。由于消费内容趋于均衡和一致,在将近一半的国民中产生了“中流阶层意识”。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它主要提出了五个中心议题:充实社会资本;引导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促进贸易和国际经


  济合作;提高人的能力和振兴科学技术;缓和双重结构和确保社会稳定。


  日本政府在经济中发挥的最重要的作用是充实社会资本,基本任务是整顿和完善产业基础。在公路、港口、铁路、机场、电信、工业用地


  和用水,农林水产的现代化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投资额为前五年的4。2倍。主管这些公共投资和事业的公社、公团和事业团大批出现,


  或由政府全部投资,或由地方和民间共同投资。


  作为这一计划的杰出形象代表,东京到大阪的时速200公里的新干线东海道,在1964年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之前的9天建成通车了,从东京到大


  阪只需要4个小时。


  在公路建设方面,名古屋到神户的高速公路全线开通,公路客货运输得到更快的普及和发展。在航空方面,地方航线从零开始,不断增加


  ,而且日本及美国和英国之后,在10年代实现了国际和国内航线的喷气式化。


  日本的产业结构在这一时期出现了重大变化。重化学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强了。


  日本的钢铁生产超过西德,跃居世界第三位,汽车仅次于美国、英国、西德之后居世界第四位。重化学工业到1963年占工业固定资产的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30 20:24:37 | 显示全部楼层
  率达到60%,出口比率在1965年达到62%。在引进世界先进水平的最新设备以后,日本建立了在经济高速增长下的重化学工业生产体系,迅速提

  高了日本重化学工业的国际地位。

  与国内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相配合,在对外经济关系中,池田勇人内阁实施了贸易和外汇管理自由化。

  在1955年日本参加关贸总协定的时候,日本的贸易自由化率只有16%,1960年达到40%。

  为扶持本国产业的发展,日本实行了严格的进口限制政策。但是在60年代,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了变化。日本经济迅速复兴,其他国家认

  为日本已经是中等发达国家,日本没有理由对贸易和外汇进行限制。而且当时的西欧各国都已经实行贸易自由化,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后,共

  同体内部各成员国逐步实行废除关税个贸易自由化。更重要的是美国的压力,美国在1958年的时候地位就已经相对下降了,不仅工业品出口比

  例由38%下降到22%。1959年日本对美贸易第一次出现顺差。美国强烈要求日本尽快实行贸易自由化。

  日本走向开放经济体制是一个精密的乃至精明的过程。

  由于日本经济一直以来是依赖进口配额制的封锁体系,很多日本人对开放经济有一种危机感。担心廉价的外国产品源源而来,就会影响日

  本企业的生存。日本政府决定以新产业秩序取代封锁体制。他们认为,虽然自由化对日本经济会带来一些影响,但是对整个日本经济提高效率

  会有很大贡献,他势必迫使日本企业和世界先进国家争夺国际市场,而只有通过技术革命、降低成本才能加强国际竞争能力。

  在这个时期,日本虽然有意识地对钢铁、汽车、石油化工这几个被认为竞争力较弱的行业进行扶持,但是受到了在野党的反对。当时许多

  日本企业对自己的国际竞争力充满信心。

  到1965年,日本小轿车实行进口自由化以后,日本非自由进口的物资只剩下122种。贸易自由化率已经达到先进国家的水平。

  1964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东京举行。首相池田勇人忍着喉癌的剧痛,用嘶哑的声音发表了致词,这位被法国总统戴高乐称为“半导体推

  销员”的“9%先生”,在此之后,因病离开日本政坛,将首相宝座交给了佐藤荣作。在“奥林匹克景气”之后,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佐藤内阁

  长期当政的情况下延续下去。日本出现了1965-1970年连续57个月的长期繁荣,这个景气以日本神话的建国创造神—伊奘诺尊之名命

  名,伊奘诺景气最终确立了日本经济大国的地位。

  应当看到,60年代整个世界经济,在美国肯尼迪总统采取积极的增长政策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继连续保持了100个月的繁荣,这种国际

  性的繁荣对日本经济的超高速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

  对日本经济的超高速增长,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美国的侵越战争。作为美国的后方基地,日本为侵越美军提供了各种物资和服务,

  并且在这一时期将经济势力渗透到东南亚 。

  2,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

  在池田内阁时代的1963年,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是676亿美元,这一经济规模,大约相当于同期美国的11。4%,西德的70%,英国的78%。达

  1966年日本经济的实际增长率达到13%,日本在资本主义世界的GNP总量中排在美、德、英、法之后的第五位,

  1968年,也就是在明治维新100周年的时候,日本的GNP超过西德,在资本主义世界跃居仅次于美国的第二位。从那以后,日本这个第二的

  位置一直保持至今。

  从当时日本人的实际生活来看,他们还没有深切感受到这个“世界第二”。日本的国民收入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还排在第20位。但是日本

  的主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却非常高,而且一直保持下来。其国民经济的活力、高增长率和低失业率和稳定的物价,使日本在这些国家中处在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30 20:2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地位。


  持续的高速增长,给日本社会带来深刻变化,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技术革命和消费革命。日本的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突飞猛


  进。产业结构的变化引起了人口和劳动力的大转移,日本的城市人口到1970年就已经达到72%,形成了东京圈、大阪神户圈、中京圈这三大城市


  圈。农村人口急剧减少。在整个60年代,从农村流出的人口每年达到60万人。


  日本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使日本社会的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到70年代初期,70%以上的人认为自己属于“中间阶层”,整个社会的“中流


  意识”不断增强。这首先因为消费的平均化,许多家庭将钱花在耐用消费品和闲暇活动方面。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不断形成中流意识,这些


  人的比例到70年代占到了22%。农村流入的人口对自己的生活也比较满意。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之间的收入差距缩小。地区间的差距缩小,也使农


  村和城市的差距有所缩小,1966年,按户计算,农民的人均收入已经超过工人。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石油输出国组织也决定提高原油价格21%,资本主义世界面临石油危机。日本首当其冲。


  日本产业消耗的石油的99。7%,一次能源的90%依赖进口,82%的石油来自中东地区。


  石油危机使日本经济持续了18年的持续高速增长出现根本性转折,经过一段时期的调整,日本经济进入了经济增长幅度在4%的“稳定增长


  时期”。


  在70、80年代,日本经济保持的中速增长,对外贸易和投资大幅度增加,日本经济的结构也在不断变化,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的比重加大


  。农村的生活水平达到了中等偏上。


  到1988年,日本成为投资大国、债权大国和金融大国。1987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总产值的15%,是美国的56%,1988年,日本人均


  产值超过瑞典跃居世界第一位,1985年底,日本的海外纯资产超过英国和西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就在这时,作为世界最大债务国的美国开始对日本反击了。


  1985年9月,英、美、西德、法国和日本的五国财长在纽约的广场饭店举行会议,发表了“广场协议”。这个协议希望各主要货币对美元汇


  率有秩序地提高一定的幅度,汇率应该反映各个国家的经济基础条件。在广场协议之后,日本被迫升高了日元的价值。在以后的一年时间里,


  日元外汇汇率提高了60%。


  9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出现了将近十年的持续低迷,到2005年才开始缓慢回升。


  3,走向政治大国


  1983年1月24日,日本首相中曾根在国会发表施政演说时,提出了著名的“战后政治总决算”,他说:“我深深地感到,日本正处在一个战


  后史的重大转折点上”。“对过去的基本制度和结构,应该毫无禁忌地以新的眼光重新认识。”在他家乡群马县的一次演讲中,他说“今后要


  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不仅要增加日本经济大国的分量,而且要增加日本作为政治大国的分量。”1984年7月,在轻井泽自民


  党研讨会上,他进一步解释道:“面向21世纪,在日本人一直同前提下,大胆触动过去意见纷纭或回避触及的问题,重新形成统一看法,以促


  进日本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堂堂正正地前进,推动国家的发展。”


  在中曾根执政的时代,日本的防卫费用突破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的限制。在80年代美国里根政府提出星球大战计划以后,中曾根内阁也承


  诺确保海上交通线,在1000海里海上通道为美国舰队护航,突破了不参加集体防御的原则;并且准许向美国转让武器技术,更突破了武器出口


  三原则。到80年代后期,日本的海陆空三军的军事实力已经可以和英、法、西德等国平起平坐。日本在快速走向军事大国。


  1985年8月15日,中曾根以内阁总理大臣的名义,正式参拜了靖国神社。此后,靖国神社成了日本政客不断挑衅亚洲人民感情的表演场所。


  日本政客的这些举动,引来了亚洲国家的高度警惕和批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萤火虫

GMT++8, 2025-1-23 20:18 , Processed in 0.256452 second(s), 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