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萤火虫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265|回复: 47

[08/10][图文]80分钟环游世界----世界各地风光集锦[450P]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10 19: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色列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这是一个神奇的民族。

  他们在经历了两千多年颠沛流离的生活之后,终于回到了故土,重建了自己的家园——以色列国。

  由于有这样特殊的背景,战争与和平,现代与传统,资本主义与“大锅饭”,这些似乎是完全对立的事物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犹太国家里竟然一直并存着。

  地图上的以色列,好象一把匕首,深深地刺进了黎巴嫩的香柏树丛中。自从《圣经》时代起,这里的战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1948年,以色列宣布建国后不到24个小时,就遭到了五个阿拉伯国家的联合进攻。这场战争夺去了这个小国6000人的生命。然而,它只是一个开始。此后的四次中东战争和1991年的海湾战争,再加上永无休止的零星冲突和极端分子的恐怖活动,这个国家始终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下。

  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全民义务兵役制的国家。然而,这并不代表犹太人是好斗的民族。

  希伯莱语中,“你好”读作“Shalom”;它的原初含义就是“和平”。阿以双方争夺的焦点——圣城耶路撒冷,希伯莱语读作“Yerushalaim”,意思是“和平之城”。

  在这座城市,有犹太教的圣地——哭墙。犹太人相信,把自己的一个愿望写成纸条塞入墙的缝隙,愿望就能实现。一天,曾经率部攻占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名将摩西•达扬也来到了哭墙塞了纸条。纸条上只写了一句话:“愿和平降临以色列。”

  尽管时刻受到来自战争的威胁,以色列的经济发展却从来没有停滞过。它是亚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这儿,处处都能感受到现代化的气息。不过,这并不代表它丧失了犹太传统。尽管全国只有20%左右的人虔诚地信奉宗教,但是每到犹太教规定的“Shabat”“安息日”,商店打烊,公共汽车停运,广播电视节目暂停。而是到了一年一度的“Yom Kipur”,也就是犹太教最神圣的节日“赎罪日”,即使是无神论者也不吃饭、不工作,而是在家里默默地反思自己的这一年。

  犹太人不忘传统的另一个明证是他们使用的语言——希伯莱语。这种古老的圣经语言在犹太人流散时期曾经死亡。但是,二十世纪初,在犹太人民孜孜不倦的努力下,希伯莱语奇迹般地复活了,在以色列全国普遍使用。难怪有人开玩笑说,若是三千年前的大卫王或所罗门王今天漫步在耶路撒冷街头,他们也能大体听懂臣民们的谈话。

  以色列自从立国时起就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它和世界上犹太人最多的国家——美国有着异乎寻常的密切关系。在以色列可以看到很多美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子。

  但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以色列国内公有制经济的成分占了50%左右。全国总工会在国家事务中有很大的发言权。以色列还有一种独特的组织——“Kibutz”,中文翻译成“基布兹”。它有些类似中国五十年代的人民公社。财产公有,民主平等,所有的社员各尽所能,各取所需。虽然基布兹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3%,但是他们的辛勤劳动解决了一半以色列人的温饱问题。

  没有哪个民族能在国家灭亡两千年之后复国,然而犹太人做到了;没有哪种语言能在消亡两千年之后重获新生,但是希伯莱语复兴了;没有哪个西方国家有共产式的集体农庄,可是在以色列,确确实实存在着很多基布兹。神奇的犹太民族和谜一般的以色列国留给我们无尽的思考。


  首都: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英语:Jerusalem;希伯来语: ירושלים、拉丁化:Yerushalayim或Yerushalaim;阿拉伯语: القدس‎、拉丁化:al-Quds、汉化:古德斯,或بيت المقدس‎、拉丁化:Bayt-al-Muqaddas)是位于近东黎凡特地区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在地理上位于犹大山地,介于地中海与死海之间。

  巴勒斯坦地区中部城市,世界闻名的古城。人口44.7万(1984),居民主要是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相传公元前十世纪,以色列的大卫王曾在此筑城建都。为巴勒斯坦最大城市。位于犹地亚山区顶部,海拔790米。是古代宗教活动中心之一。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分别根据自己的宗教传说,都奉该城为圣地。城圈面积约1平方公里,划为4个区。东部为穆斯林区,包括名的神庙区,神庙区的圣地有摩哩山的岩顶(伊斯兰教、犹太教)及岩顶上的圣殿(伊斯兰教)、阿克萨清真寺、哭墙(犹太教)。西北部为基督教区,有基督教的圣墓教堂。西南部为亚美尼亚区。南部为犹太教区。城西南面的锡安山为犹太教又一重要圣地。城东的橄榄山有基督教与犹太教圣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由联合国管理,1948-1949年以色列占领了耶路撒冷西部建立了新市区,约旦则占领城东旧区。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占领了整个耶路撒冷。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国宣布定都于此。市区面积109平方公里,大部在城圈以西。主要工业有金刚石琢磨、家具、制药、化学药剂、制鞋、铅笔、纺织与服装(斗篷)等。旅游(包括朝圣)业甚盛。


  今天的耶路撒冷,是一个对比强烈的城市,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民族、社会不同阶层,同处一城;城市的东西两部分更是截然不同,发展水平悬殊。老城雅法门以西的西耶路撒冷是现代以色列的核心地带(如果再继续向西数十千米,就是以特拉维夫为中心的“但”沿海大都市区),而老城及其东、北、南三面的东耶路撒冷则以巴勒斯坦人为主。最特别的地方是面积只有1平方千米,被一圈城墙所围绕的耶路撒冷老城,其中又分为4个宗教与种族聚居区:犹太区、基督徒区、亚美尼亚区和穆斯林区。耶路撒冷最重要的也是引起重大争议的宗教圣地均位于此处:包括犹太教的西墙和圣殿山,穆斯林的圆顶清真寺(Dome of the Rock)和阿克萨清真寺,以及基督徒的圣墓教堂和苦路。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8-8-10 19: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0 19: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0 19: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伊朗

  
  自然地理

  164.8万平方公里。位于亚洲西南部,北邻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西与土耳其和伊拉克接壤,东面与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相连,南面濒临海湾和阿曼湾。国土绝大部分在伊朗高原上,是高原国家,海拔一般在900—1500米之间。西南部为厄尔布尔士山与科彼特山,东部为加恩-比尔兼德高地,北部有厄尔布兹山脉,德马万德峰海拔5670米,为伊最高峰。西部和西南部是宽阔的扎格罗斯山山系,约占国土面积一半。中部为干燥的盆地,形成许多沙漠,有卡维尔荒漠与卢特荒漠,平均海拔1,000余米。仅西南部波斯湾沿岸与北部里海沿岸有小面积的冲击平原。西南部扎格罗斯山麓至波斯湾头的平原称胡齐斯坦。主要河流有卡流伦河与塞菲德。里海是世界最大的咸水湖,南岸属伊朗。伊朗东部和内地属大陆性的亚热带草原和沙漠气候,干燥少雨,寒暑变化大。西部山区多属地中海式气候。年降水量除西北部山区与里海沿岸超过1,000毫米外,一般在50-500毫米之间。中央高原年平均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下。西南部地区与波斯湾中富有石油与天然气,藏量居世界前列;另有铜、谋、铅、锌、重晶石、锰、硼砂等。主要城市有德黑兰、伊斯法罕、设拉子、马什哈德、克尔曼、大不里士等,各地有众多古迹。


  经济


  经济以石油开采业为主,胡齐斯坦为石油工业区与重要出海门户。也发展炼油与石油化工,以及钢铁、机械等工业部门。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石油是伊朗的经济命脉,目前伊朗是世界第二大原油出口国。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930亿桶,占世界总储量的10%,居于世界第五位。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为24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储量的16%,仅次于俄罗斯,居世界第二位。石油是伊朗的经济命脉,目前,日产能力可达410万桶,石油收入占全部外汇收入的90%,伊朗成为欧佩克成员国中第二大原油出口国。森林是伊朗仅次于石油的第二大天然资源,面积达1800万公顷。伊朗水产丰富,鱼子酱举世闻名。里海沿岸为暖湿农业区。农业多靠灌溉,主产小麦、大麦、棉花、甜菜、水果、羊毛等。伊朗水果、干果十分丰富,开心果、苹果、葡萄、椰枣等远销海内外,其中2001年伊朗开心果总产量为17万吨,出口量约9.3万吨,创汇2.88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开心果出口国。有5000多年历史的伊朗地毯编织艺术闻名全球,其精湛的工艺、美丽的图案、和谐的色彩搭配倾倒了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的诗歌、神话、绘画。波斯地毯已成为伊朗享誉世界的传统大宗出口产品。其他工业有纺织、食品、建材、地毯、造纸、电力、化工、汽车、冶金、钢铁和机械制造。农业比较落后,机械化程度较低。输出石油(占出口总值90%)、棉花、羊毛、地毯等,输入机器、钢铁、粮食、车辆等。


  文化


  伊朗是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几千年来,勤劳、勇敢的伊朗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特别是在医学、天文学、数学、农业、建筑、哲学、历史、文学、艺术和工艺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大医学家阿维森纳在公元11世纪所著的《医典》,对亚欧各国医学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伊朗人修建了世界上最早的一座天文观测台、发明了与今天通用的时钟基本相似的日规盘。伊朗学者的许多数学著作达到了很高水平。诗人费尔多西的史诗《列王记》、萨迪的《蔷薇园》等不仅是波斯文学珍品,而且也是世界文坛的瑰宝。


  伊朗在艺术、音乐、建筑、诗歌、哲学、传统和思想体系,都具有悠久的历史。

  波斯语已有超过2,500年的使用历史,留下了可观的文献记录。波斯文学举世都予以很高的评价。因为诗人如:哈菲兹(حافظ)、鲁米 (رومي)、欧玛尔‧海亚姆 (عمر خیام)和坲多希 (فردوسى)等留下许多佳作,伊朗诗韵和歌词的优美,也获得全世界的赞叹。


  在过去的25年中,伊朗电影在全世界影展得到广泛的认同,获得过300项的国际奖项。阿巴斯‧奇亚罗斯塔米(عباس کیارستمی)或许是最著名的导演之一。 在伊朗境内,所有媒体都受到国家直接或者间接控制,并且必须有伊斯兰教义指导部的批准,才能公开运作。这也包括因特网。但网络已经成为在年轻人中获取数据讯息和自我表现的流行方式。伊朗目前(2005)是世界的网志人口(bloggers)的第4大国家。


  寻求社会的正义和公平是伊朗文化的重要特性。敬老尊贤和对外宾的殷勤款待也是伊朗传统礼仪的一部份。

  伊朗历的新年(Norouz)是在每年3月20日或3月21日的春分庆祝。Norouz在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名为人类口传和无形遗产的杰作之一。

  有美食家认为:伊朗料理与其它中东的烹饪间有非常多共通点,但是更精致和更富于想象力,就像一块华丽的波斯地毯一样的多彩和复杂。

  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后,伊朗采取了强硬的措施来杜绝同性恋现象。根据伊斯兰法,同性恋的行为是非法和有罪的。

  首都:德黑兰1

  “德黑兰”一词是古波斯语“山脚下”的意思。在公元9世纪时,这里还是一个隐蔽在梧桐林中的小村庄,公元13世纪日渐兴旺,直到1788年,伊朗恺加王朝才把这里定为首都。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伊朗石油财富剧增,这座城市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并成为一座规模庞大、繁华热闹的大都市。目前,它不仅是伊朗最大的城市,也是西亚最大的城市。拥有人口1100万。


  德黑兰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早在公元9世纪初期,这里已成为居民住宅点,是当时的著名城市雷伊的郊区,为古代世界著名商道“丝绸之路”往来的歇脚之处。公元13世纪,因受到强大外族入侵,雷伊城惨遭破坏,随后德黑兰兴而代之,由于这里是伊朗北部东西向大道与通往南部大道的交汇点,于是在短时期内便成为一座中等规模的城市和贸易中心。 德黑兰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是一年四季都盛开着各种鲜花,尤其是波斯人喜爱的玫瑰花到处开放。房前屋后,马路两侧,带有喷泉的街心花园,到处都可以看到鲜花,闻到花香。居民酷爱种花、养花、赏花,许多生活较为富裕的家庭都在自己家门前辟出一块园地,种上花,形成一个小花园,因此,又有人风趣地把德黑兰称为“鲜花城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0 19: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0 19: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0 19: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0 19: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喀麦隆

 
  自然地理

  喀麦隆共和国位于非洲中西部,南与赤道几内亚、加蓬、刚果接壤,东邻乍得、中非,西部与尼日利亚交界,北隔乍得湖与尼日尔相望,西南濒临几内亚湾。海岸线长354公里。全境类似三角形,南部宽广,往北逐渐狭窄,乍得湖位于它的顶端。南北最长距离约1232公里,东西约720公里。全国地形复杂,除乍得湖畔和沿海有小部分平原外,全境大多是高原和山地。西部和中部为平均海拔1500~3000米的高原,成为尼日尔河、刚果河和乍得湖等水系的分水岭。西南近海处的喀麦隆火山是西非的最高峰,海拔4070米。主要河流有:萨那加河、尼昂河、武里河、洛贡河及贝努埃河。主要湖泊有乍得湖、巴隆比湖、尼奥斯湖。喀麦隆属热带气候,南部温度不超过25℃,气候湿热;北部通常在25℃~34℃之间,气温高且干燥,全国年平均温度为24℃。每年3月到10月为雨季,10月到翌年3月为旱季。降雨量由北向南渐增,年平均降雨量在2000毫米以上。喀麦隆火山山麓全年降雨量高达1万毫米,是世界降雨量最多的地区之一。按地理环境特点区分,喀麦隆大致可分为5个自然区:西部山区、沿海森林平原、内陆森林高原、阿达马瓦高原、北部热带草原。


  历史


  在15世纪末葡萄牙殖民者入侵西非之前,喀麦隆境内已经先后形成一些部落王国和部落联盟国家,并逐渐发展起以自给自足为主的农业经济。16世纪开始,继葡萄牙之后,荷兰、英国、法国和德国等贩卖奴隶的欧洲商人先后来到喀麦隆,于是喀麦隆沿海及武里河口,特别是杜阿拉很快成为殖民者掠夺奴隶的中心。17世纪中叶,荷兰人在武里河口建立了一个贸易站。到19世纪初期,杜阿拉、比姆比亚和里奥德雷成了贩卖奴隶的重要港口。在此期间,由于殖民者的挑拨离间,各部落间发生连绵不断的战争,使喀麦隆自然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1830年和1870年英、法先后与当地酋长签订协定,于喀麦隆沿岸建立起若干“合法的”贸易站。但是德国殖民者后来居上,抢在英、法之前,于1884年宣布喀麦隆为德国保护国(行政中心设在杜阿拉),并于1902年并吞了喀麦隆全境。德国强占土地的行径引起当地人民的强烈愤慨,1911年、1912年、1913年,杜阿拉人先后奋力反抗,但是在殖民当局的血腥镇压下均归失败。殖民者掠夺到土地后进行大量开垦,并引进咖啡、可可、橡胶等经济作物品种,建立起种植园。与此同时,德国还采取强迫当地人民服劳役的办法修筑公路、铁路和港口。由于德国殖民者强占大量肥沃的土地,并且以强制手段迫使当地农民进入种植园劳动,同时种植园主还征用了大批家用奴隶,因此,喀麦隆传统的农业遭到严重破坏,而殖民地种植园经济也就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了起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殖民者乘德国战事不利之机,分别派出军队占领喀麦隆。1919年7月10日,英、法签订《米尔纳—西门协定》,瓜分了德国的保护国喀麦隆。战后,国际联盟承认了英、法的占领,喀麦隆便成为英、法的委任统治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再次确认喀麦隆为英、法的托管地:占全喀麦隆土地5/6、人口4/5的东喀麦隆为法属托管地;面积占1/6、人口占1/5的西喀麦隆则为英属托管地。喀麦隆法国托管区于1957年5月成立“自治政府”,并根据联合国决议于1960年1月1日宣布独立,成立喀麦隆共和国,阿希乔出任总统。喀麦隆英国托管区则于1960年2月11~12日举行公民投票,结果其北部并入尼日利亚,南部与喀麦隆共和国合并,并于同年10月1日组成喀麦隆联邦共和国。1972年5月20日制定新宪法,取消联邦制,成立中央集权的喀麦隆联合共和国。1982年11月阿希乔辞职,保罗•比亚继任总统。1984年1月改国名为喀麦隆共和国。1988年4月总统大选中,比亚总统蝉联。1992年10月总统大选中,比亚总统再次当选连任。


  首都:雅温得

  喀麦隆首都雅温得(Yaounde)位于喀中部高原偏南的丘陵地区,西距大西洋岸的杜阿拉港约200公里。萨纳加河和尼昂河从它的两侧蜿蜒流过。

  雅温得历史悠久,这里原是土著埃旺多族聚居的小村落。雅温得就是由埃旺多的读音演化而来。考古工作者曾在附近的墓穴中发现了公元前1100年的一批画有斧头和棕榈仁图案的古代陶器。

  雅温得市始建于1880年,1889年德国侵入喀麦隆,在此建起了第一个军事哨所。1907年,德国人在这里建立起行政机构,城市初具规模。1960年喀麦隆独立后,雅温得被定为首都。


  雅温得市内岗峦重叠,有海拔700米以上的山头7座,其中蒙菲贝山最高,海拔950米。从山顶俯视,鳞次栉比的住房依山而建,层次分明地掩映在绿树丛中。市中心有许多高层建筑,造型奇特,组成一幅幅美丽的几何图案。


  中国援建的文化宫是市内大型建筑之一。文化宫耸立在钦加山巅,被称为“友谊之花”。文化宫西北角的另一山头上,有新建的总统府。两座建筑遥遥相对,成为了著名路标。市内的“妇女市场”是一座圆形的5层的大楼,因这里的大部分商贩为妇女而得名,面积为1.2万平方米,有390家店铺在楼内营业,从早到晚,热闹非凡。它是在一个杂乱无章的老市场的基础上改建成的,是家庭主妇的必到之地,也是旅游者光顾的重要旅游点。


  为纪念喀麦隆联合共和国成立而建造的统一纪念塔是市内著名的纪念性建筑,1972年5月20日对公众开放。整个建筑呈螺旋锥体状。塔身高10多米。纪念塔的主要入口处是一组石刻群雕,居中的为一高举火炬、留有髯须、身体结实的老人,一群儿童环绕在老人周围,仰望着他手中的火炬。纪念塔的底层是一个大厅,四周有几间陈列室,陈列着反映国家重大历史事件的雕刻、绘画。大厅的两边各有一螺旋形阶梯可登上顶端。塔尖是一个可传动的灯。


  喀麦隆的国家博物馆内收藏着发掘出土的史前文物,火枪,河马皮制的盾牌和各种号角等传统武器,以及介绍民间传统舞蹈和现代舞蹈的各种图片等。


  雅温得大学是喀麦隆的最高学府,位于市区西南角,创建于1962年,环境优美。市郊还有著名的可可种植园,以及有瀑布和岩洞等的风景旅游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0 19: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0 19: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博茨瓦纳


  自然地理


  面积58.173万平方公里。非洲南部内陆国家。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东接津巴布韦,西连纳米比亚,北邻赞比亚,南界南非。地处南非高原中部的卡拉哈里沙漠,西北部为奥卡万戈三角洲沼泽地,东南部和弗朗西斯敦周围是丘陵。大部地区属热带干旱草原气候,西部为沙漠、半沙漠气候。年均气温21℃。年均降水量400毫米。

  简史


  独立前称贝专纳。茨瓦纳人于公元13~14世纪由北方迁居于此。1885年沦为英国殖民地,称“贝专纳保护地”。1966年9月30日宣告独立,改名为博茨瓦纳共和国,仍留在英联邦内,由博茨瓦纳民主党执政,卡马任总统。1980年7月,卡马病逝,马西雷接任总统职务。1984年、1989年和1994年,民主党在议会选举中接连获胜,马西雷三次蝉连总统。1998年,马西雷主动辞去总统职务,4月1日,莫哈埃接任总统。

  经济


  博茨瓦纳是非洲经济发展较快,经济状况较好的国家之一。以钻石业、养牛业和新兴的制造业为支柱产业。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藏为钻石,其次为铜镍、煤、苏打灰、铂、金、锰等。石油勘探正在进行之中。钻石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已探明的铜镍矿蕴藏量为4600万吨,煤蕴藏量170亿吨。从七十年代中期,采矿业取代畜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钻石生产国之一。钻石基本出口,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现有三大钻石矿:吉瓦嫩、奥拉帕和莱特拉卡内。传统轻工业以畜产品加工为主,其次是饮料、金属加工和纺织等。近年来,汽车装配业发展很快,一度成为第二大创汇行业。农业较落后,80%以上的粮食依靠进口。可耕地占全国面积的15%,种植面积为可耕地的5%。主要农作物为高粱、玉米、小米和谷类。畜牧业以养牛为主,产值约占农牧业总产值的80%,是博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博是非洲最大的畜产品加工中心之一,有现代化的大型屠宰厂和肉类加工厂。博是非洲主要旅游国,数量众多的野生动物是主要旅游资源。政府把全国38%的国土划为野生动物保护区,设立了3个国家公园,5个野生动物保护区。奥卡万戈内陆三角洲和乔贝国家公园为主要旅游点。主要出口钻石、汽车及零配件、铜镍矿、牛肉、纺织品和苏打灰制品等;进口汽车及交通设备、机械及电子产品、食品及饮料、金属、化工和橡胶制品、燃料和烟草等。


  首都:哈伯罗内


  博茨瓦纳首都哈博罗内(gaborone)位于博茨瓦纳的东南边境、林波波河上游的高地上,距南非边界仅18公里。


  哈博罗内地势平坦,东南郊是一条断断续续的小山脉。周围地区牧草茂盛,是重要的农牧区之一。过去这里是一片荒无人烟的丛林,1964年动工兴建,并以特洛克瓦部族酋长、同南非殖民主义者英勇斗争的民族英雄哈博罗内的名字命名。1965年初建成第一批政府办公楼后,政府机构从南非的马弗京迁往哈博罗内。


  哈博罗内市区占地面积约11平方公里。环境优美,布局协调,以位于西部的议会大厦为起点,犹如孔雀开屏,呈扇形向北、东、南3面伸展,白色的建筑物夹杂着绿树繁花,构成一幅绚丽的图画。议会大厦以东是宽阔的林荫大道,两旁是商店、旅馆和银行等多层建筑,组成繁华的长方形商业中心区。市政厅隔商业中心与议会大厦遥遥相望。离闹市区不远有国家博物馆,陈列着历史文物,各种艺术珍品及非洲动物标本。


  市内主要建筑还有国家图书馆、艺术馆、体育场、教堂和一座高43米的大水塔及设备齐全的高尔夫球场、网球场等娱乐场所。街道整齐清洁,住宅区里是一幢幢白色花园洋房。距市中心5公里处的诺特瓦内河上有座大坝,除为市区提供水源外,还是游人划船、游泳的好地方。东郊是博茨瓦纳-斯威士兰-莱索托联合大学博茨瓦纳分校所在地。市西南有卡莱地面卫星站,与欧洲、美洲许多国家建立了通讯联络。在南部有非洲最现代化的博茨瓦纳肉类公司,它生产的牛肉有60%是向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出口。哈博罗内也是羊毛、皮革的重要集散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萤火虫

GMT++8, 2024-11-28 08:08 , Processed in 0.307245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