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萤火虫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风云万里

大秦帝国之始皇风云【未完待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8 14: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秦帝国之始皇风云(9)

秦王政和吕不韦都是一代枭雄,都有着广阔的胸怀,敏锐地眼光和成就大事业的抱负。风云际会,终使得秦嬴封邑近七百年后统一中原。

四 王者之剑

公元前244-243年,秦王政三-四年,秦王政16-17岁

公元前244年,秦纲成君蔡泽奉命出使燕国的第三年,终于说服燕王喜,秦燕两国结盟。燕王喜送太子丹入秦做人质,同时要求秦派人到燕出任丞相,以便秦,燕两国协调军事行动,南北夹击赵国。秦燕磨刀霍霍直向赵国。

吕不韦经过考虑决定派张唐去燕国为相。不料,人选一经公布,遭到当事人张唐德强烈反对。张唐对吕不韦说:“我在昭襄王时期多次攻赵,赵人恨死我了。曾明码标价要我的脑袋,得张唐者赐给百里之地。去燕必须经过赵,这不明摆着要我去送死嘛。我拒绝执行相国对我的任命。”

吕不韦再三劝说,张唐摆出一副“打死我也不去”的架势,托病不出,弄得吕不韦很不愉快,很没面子。

这件事让甘罗知道了,甘罗决定去秀上一把。甘罗,是甘茂之孙,时年十二岁,是吕不韦门下舍人。甘茂是楚国人,曾做过秦丞相,后被秦本土政团驱逐。昭襄王晚年给甘茂*恢复名誉,允许其后人在秦做官。

甘罗主动找到吕不韦,说:“我看君侯好像很不开心哦。您有什么事吗?”吕不韦告诉张唐不肯去燕为相一事,“张唐精通军事,又懂管理,他是最佳人选,他不去谁去啊。”

甘罗胸有成竹地对吕不韦说:“君侯您放心,把这事交给我吧。我帮您搞定张唐。”吕不韦生气地说:“小孩子家别胡闹,该去那玩那玩去。我都不行,你怎么可以呢。”甘罗一本正经地说:“项橐(tuo)七岁就说服孔夫子绕道而行,孔夫子还尊他为师。甘罗今年十二岁了,有志向不在年高哦。您现在不是拿张唐没办法吗,就让我试试吧。“

吕不韦想想也是,就同意甘罗的请求。

甘罗找到张唐,问张唐:“请问,您老的功绩和武安君白起相比,谁的功劳更大呢?”

张唐回答说:“那还用比吗?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无不胜,攻城掠地,不知其数,我怎么能和武安君相提并论呢。”

甘罗又问:“请问,应侯和相国文信侯,他两个人那一个权势更大呢。”

张唐回答:“应侯是丞相,文信侯是相国,秦王都叫他仲父,当然是文信侯厉害啊。”

于是甘罗做了总结性发言,“现在,我很负责任地告诉您老,当年应侯攻打赵邯郸,武安君不配合,最后被逐出咸阳七里,自杀死于杜邮。今天文信侯亲自请您去燕任相,您在家里装病,我不知道你老将会死在那里!”

张唐顿时紧张起来,“难道文信侯准备对我下黑手了吗?啊啊啊,甘罗,你赶紧回去告诉相国,我去燕国,马上就出发。”于是张唐出发去燕国了。

张唐走了几天,甘罗再次向吕不韦请命,“请借臣车五辆,我出使赵,为张唐先驱。请大王批准。”

吕不韦向秦王政引见甘罗,要求任命甘罗为使者。

秦王政正式召见甘罗。大殿之上,16岁的秦王政看着12岁的甘罗,半天没缓过神来。秦王政眨了眨疑惑的眼睛,伸手揉了揉,才确信自己没有看错。

“小朋友,你几岁啊?在家里还喝奶吧。出使赵国,你有没有搞错耶。”

经过吕不韦的一番介绍解释和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秦王政同意甘罗做为使者出使赵。


甘罗带着车马,直奔赵国。赵国刚上任不久的赵悼襄王偃,在邯郸郊外迎接秦国使者。赵王偃一看来使竟是一个满脸稚气的小朋友,心里正在纳闷。没想到小朋友谈锋很健,劈头盖脸地向赵王偃提了3个问题。

“请问大王,您知道燕太子丹入质秦国吗?”“寡人知道。”

“请问大王,您知道秦将张唐将出任燕的丞相吗?”“我也知道。”

“燕太子入质秦,秦将张唐相燕,这意味着秦燕友好结盟。大王认为,秦燕结盟,将会对付那个国家呢?”

赵王偃措手不及,脸上的汗刷地流了下来,“那当然是对付我赵国了。大使您看,寡人该怎么做呢?”

甘罗眼珠一转,眉开眼笑地说:“呵呵,这个好办。大王只要拿出河间的五个城池送给我秦国,请秦王送归燕太子,和赵结盟。赵强而燕弱,作为损失五个城池的补偿,大王可以出兵伐燕,我大秦不予干涉。所得燕国土地,秦赵两国分之。这样一来,大王既破解了秦燕结盟,又增加了土地,何乐而不为呢?”

赵王偃仔细一想,当前形势似乎这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同意了甘罗的建议。赵割五城给秦,秦归燕太子,并默许赵伐燕。于是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甘罗带着胜利的战果神采飞扬地回到咸阳。秦未动一兵一卒,得城十六,战绩之高,无不令人瞠目结舌。秦王政心悦诚服地拜甘罗为上卿,并将以前没收甘罗爷爷甘茂的田宅还给甘罗。这就是甘罗十二岁拜相的故事。


甘罗充分利用秦的国威和燕,赵之间的矛盾,在未经秦王政和吕不韦的同意下,擅自解除秦燕结盟,和赵结盟,成功地为秦开疆拓土,并得到了秦王政的认可。充分说明了国家利益至上,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盟友。秦坚持远交近攻的政策,唯恐天下不乱,秦正是在不断挑拨山东六国之间关系,破环合纵,不断蚕食的步骤下,逐步消灭六国的。其中挑拨燕,赵互斗是秦的拿手好戏,屡试不爽。


公元前243年,秦王政17岁。经过几年的修炼,秦王政有了很大的进步,初步获得了嬴氏宗族和秦军政人员的肯定。吕不韦给秦王政制定的各种学习科目,秦王政都顺利通过。秦王政每天的训练科目有:1。按要求浏览吕不韦批阅过的公文。2。在李斯的培伴下读书,讨论治国理论和实践方法。3。练习骑射,剑术。4。拜秦军后起之秀,一代智将王翦为军事老师和顾问,学习兵法,讨论战争的相关要素和战略。在此期间,秦王政和王翦师生关系日益紧密,还结识了秦军事领袖蒙骜的两个孙子,蒙恬和蒙毅。


这一日,秦王政做完功课,由樗里衿驾车出了咸阳宫,微服私访。在咸阳城内东游西逛,看着百姓安居乐业,秦王政心里很高兴,虽然都是吕不韦功劳,和他关系不大。不知不觉来到一家民间剑技馆门口

这类武学场所在秦很多,秦民风尚武,战争期间,全国男子十七岁以上都要参加军队选拔。秦自商鞅变法,在国内实行二十级军功爵位制,不论出身,论功行赏,爵位可以传子或家族其它人,给予平民百姓向上层阶级攀爬的机会。在战国时代,秦是唯一一个鼓励布衣百姓建功立业的国家,方法就是耕战。尤其是作战,是平民改变自己和家族卑微命运的唯一途径。

史书中记录,秦人听说要打仗,纷纷磨拳擦掌,急不可耐,踊跃报名,根本无所谓生死。

其它六国都施行贵族执政,能不能做官,不看能力看出身。秦孝公向天下发布求贤令,各国没有贵族身份的布衣才俊纷纷来秦,为将为相者众多,不是大家没爱国意识,是六国人才选拔机制不给机会。真正布衣依据国家法律从政,还得等八百年,就是隋朝建立科举制度,考试选人,类似于现在的考公务员。在科举制度前,做官主要看出身,

不需要考试的。贵族身份的人想做官,直接去做就行了。没身份的想做官吗?基本上只是想,能实现的人不多。

我们所熟知的光辉普照二千年的先秦诸子许多人都没做过官,尤其是高官,不是能力不行,是资格不够。


听到剑技馆内传来阵阵击剑声,秦王政有些心痒,“衿伯,走,进去看看。”两人停车进到馆内。

馆内四面房舍,中间围出一片空地。十几个和秦王政年龄相近的少年正在训练。秦王政和樗里衿看了一会,觉得其中就一个少年剑技不错。秦王政跃跃欲试,征得樗里衿同意后,下场挑战。

那少年持剑立定,“我叫蒙毅,来者何人?”

秦王政摆好姿势,微微一笑,“打赢我,告诉你。”

秦王政和蒙毅过了几招,三局两胜,秦王政获胜。秦王政挥了挥剑,又摆了个酷姿势,得意地问:“有厉害些的吗?”

蒙毅说:“家兄今日在馆里,他可是黑鹰锐士。他在后院弹筝,我去叫他来。”秦王政和樗里衿随着蒙毅一起去后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8 14: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秦帝国之始皇风云(10)
  三人穿过中间房舍来到后院。听得一阵筝声传来,宛转激昂,声音比寻常秦筝异常浑厚。抬头看,不远处池塘大树下,一红衣弱冠少年正怡然自得地弹筝,头上竟赫然戴着双板冠。秦军制双板冠是三级簪袅爵位。樗里衿细听筝声,不觉动容,似乎猜出红衣少年身份。三人来到红衣少年身边站定,少年从容弹完,起身站立,揖手说:“在下蒙恬,请问来者何人?”
  秦王政立刻表情凝重,还礼庄重地说:“请问,蒙骜将军和你如何称呼?” “是我大父。”
  “我听说蒙将军之孙,十七岁从军,就编入黑鹰锐士,今年方十九已立战功授三级簪袅爵,为百夫长,是你吗?”“是我,阁下是。。。”
  “我是赵政。” “噢,蒙恬拜见大王。”
  秦王政,蒙恬两人对站。正在训练的十几个少年围在四周观看。
  秦王政从兵器架上取下一把剑,摆好姿势,却看见蒙恬拿了把木剑站在对面。
  “请换用真剑。”“臣不敢持剑于大王面前。”“政准你用剑。”
  “大王今年龄几何,可以用剑吗?”“政17岁傅籍,可以用剑。”
  秦王政举剑上撩,快步上前直刺,蒙恬持剑下指,做防御姿势,纹丝不动,待剑到得近前,力道已失,侧身闪过,剑用力上磕,秦王政手中剑拿捏不住,脱手飞上空中。蒙恬第一局胜秦王政。
  秦王政换剑重新上来,这次显得谨慎的多。两人相格两剑后,秦王政挥剑当头劈下,蒙恬旋身躲过,剑交左手,右手空手夺下秦王政剑。蒙恬第二局胜秦王政。
  蒙恬将剑交还秦王政,揖手拜谢,表示比剑结束。
  秦王政握剑,回拜,心里钦佩不已。
  樗里衿在旁一声“好。”,周围十几个人纷纷大呼,“精彩,精彩。”,叫好声不断。
  秦王政说:“政十岁练剑,至今七年,今在阁下手下竟走不了几招。阁下是我大秦锐士中的黑鹰,确实名副其实。当年先父年少时曾和蒙武将军一起学筝,习武,政想效仿他们当年故事,以后和你兄弟一起练剑,不知道可以吗?”
  蒙恬,蒙毅拜谢。
  秦王政四年,魏安釐(li)王圉去世,在秦做人质的魏太子增要求回国继位,秦王政礼送增回魏。魏王增史称魏景湣王。同年,信陵君魏无忌饮酒过度而亡。信陵君两次大破秦军,是自孝公变法百年内,打破秦军天下无敌神话的第一人。信陵君的去世使魏国再没机会重振雄风。秦王政五年,秦得知信陵君去世消息,大举伐魏,蒙骜取魏二十城,初置东郡。使秦和齐直接接壤,并将韩,魏和赵拦腰截断,对三晋的半包围形成。
  秦王政和铸剑名师甘胡子东西对坐。
  秦王政说:“政听说大师入秦,特请大师为政铸剑,不知大师愿意吗?”
  “老夫愿意为大王铸剑。不知大王认为,天下名剑中,那个是大王心中的理想之剑?”
  “是湛卢。湛卢,湛湛然,黑色也。通体黑色,浑然无迹,无坚不摧,而锋芒内敛。政想请大师铸得就是象湛卢那样的王者之剑。”
  甘胡子恭敬地说:“我祖师欧冶子铸成湛卢剑时,相传,剑成之日,精光贯天,日月争耀,星斗避彩,鬼神悲号。欧冶子潸然泪下,认为一生能铸成湛卢,心中无憾。这种剑,可遇而不可求。甘胡请大王降低铸剑标准。”
  “政只是说说政心中剑之最高境界。大师请尽心铸剑就是了。大师请为政铸两把相同之剑,政加冠时佩用。以三年为期,剑名就叫做定秦。”
  五 伊水佳人
  公元前241-240年,秦王政六-七年,秦王政19-20岁
  公元前242年,秦取魏二十城,设立东郡。与齐接壤,截断三晋,天下震惊。以楚考烈王做协约长,楚,韩,魏,赵,卫五国合纵攻秦。
  公元前241年,五国兵马集结。春申君黄歇代楚王行使协约长职责。五国兵马中战力最高是赵军,赵主将是兵家庞煖(xuan),庞煖无可争议地成了联军的总指挥。
  庞煖师从楚人鶡冠子,年轻时曾和赵武灵王雍论兵,赢得赵雍很高的评价。随后近30-40年不知其所为。庞煖50多岁时曾做赵将攻燕,斩杀燕军2万人,在阵中斩杀燕主将剧辛。是赵之良将。
  从时间上推断,庞煖年龄应长于廉颇,五国合纵时庞煖应60多岁。庞煖率五国兵马一路向西来到函谷关。庞煖认为以前合纵攻秦都从函谷关开始,但函谷关是秦东大门,防御工事完备,地形易守难攻,驻军训练有素,极难攻破。庞煖制定了新的作战计划,定名为“斩首行动”,计划是避开函谷关,大军北上渡过黄河,再向西深入今陕西腹地,直扑咸阳,真可以说是艺高人胆大。
  庞煖的作战进展顺利,大军渡过黄河,避开秦军主力,路上歼灭了小股秦军,基本上兵不血刃地来到了蕞城(临潼)地区,对蕞城攻城不克后,庞煖果断命令绕过蕞城,直取咸阳。
  秦国大为震惊,连不管事的秦王政也跟着着急。吕不韦处乱不惊,急令将军蒙骜火速调兵集结灞桥,在灞桥阻击五国联军。秦军中精英桓齮(yi),王翦,蒙武,李信等都奉命领军参战,与庞煖过招。灞桥一时间名星汇聚,将星闪烁。这是吕不韦任相的第二次合纵攻秦。
  秦军集结灞桥,蒙骜主持战前会议,制定了偏师和韩,赵,魏三晋对峙,主力先破楚军的作战计划。准备精英部队给予楚军迎头致命打击,不料军情泄密,楚春申君提前得知秦军将来攻打,没有通知庞煖就带领楚军连夜逃遁。
  秦军趁夜色掩护冲入楚营,发现是空营,楚军已逃遁。大家一致觉得很无聊,没有尽兴,立即调整作战方案,向联军中最有战力的赵军发起猛攻。庞煖突遇秦军晚上来攻,沉着应战,秦赵激战一整夜,赵军屹然不动,士气高昂。蒙骜见攻营不克,下令秦军回营,双方重新部署。
  庞煖收拾兵马,才发现楚军已逃跑回国,遂决定退兵。庞煖率五国兵马深入秦腹地,直逼咸阳,后不损兵马从容退兵,创造了战国史上的经典战例。
  这次战役是山东诸国的最后一次集体合纵行动,此后秦连横齐国,挑拨燕赵互斗,遂将六国各个击破。
  春申君以代理协约长身份带兵逃跑,使五国合纵无功而返,回到楚,受到楚王熊元的指责。楚组织合纵,担心秦报复,遂将国都从陈丘迁到寿春,远避秦国。
  公元前240年,秦王政20岁到了娶妻年龄。华阳太后和驷车庶长昌文君嬴贲提议,向楚求婚,得到吕不韦同意,嬴贲带使团出使楚求婚。
  当时,男方求婚步骤分为六步,
  1. 纳采,由男方派人向女方求婚,看女方是否同意。
  2. 问名,男方询问女方准备出嫁的是那一个女子,出嫁女子由女方决定,即在家族中选择适龄女子,同时考虑男方迎娶人的身份,出嫁女子是谁是女方决定,男方无权干涉。当然男方也不知道女方有几个好妹妹,那个妹妹是美女。
  问名是在女方同意婚事后,男方要求确定哪个女子出嫁,得到姓名算八字是否吻合。
  3. 送礼 男方问名通过神的测算,结果是“吉”,正式向女方下聘礼。
  4. 请期 ,确定大婚的时间,这个日期是男方决定。
  5.亲迎,新郎要亲自驾马车去迎接自己的新娘。没有条件的可以改为新郎将新娘从洞房领到举行仪式的场所。
  6.合窇,取自酒名。举行仪式,男女双方喝交杯酒,以示永结同心。交杯酒是交换酒杯,不是我们现在的挽胳膊喝酒,古人当时还没有发明这个创意。
  战国时代,婚礼在黄昏举行,仪式庄重,简朴,时间较短,一般不奏乐。男女结婚礼服是黑色,上镶红边。结婚是人生大事,突出的是庄重。今天的红礼服,锣鼓喧天的喜庆仪式应该在宋代才逐渐形成。
  经过一番复杂仪式,秦王政迎回了自己的结发妻子,楚考烈王侄女,楚王室昭姓女子,伯昭,即昭姓人家的大女儿。伯昭在嬴贲和楚堂兄昌平君的护送下来到秦与秦王政成婚。
  伯昭的初次亮相就获得了秦三位太后的肯定,即华阳太后,夏太后(子楚之母),赵太后(秦王政母亲)。
  来自楚王室的小蛮腰伯昭细腰善舞,征服了秦王政年轻驿动的心。伯昭被册封为婕妃,是秦王政的发妻。
  伯昭在《小雅*采绿》伴奏下舞蹈,尽显荆楚女子的柔情似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8 14: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秦帝国之始皇风云(11)

  
  终朝采绿,不盈一匊。予发曲局,薄言归沐。
  终朝采蓝,不盈一襜。五日为期,六日不詹。
  之子于狩,言韔(chang)其弓。之子于钓,言纶之绳。
  其钓维何?维鲂及鱮(xu)。维鲂及鱮,薄言观者。
  秦王政和伯昭的幸福生活持续时间不长,伯昭给秦王政生下一男孩后去世。伯昭和秦王政的男孩,秦王政取名为“扶苏”,意思是生长茂盛之大树也,希望扶苏日后能健康成长。
  护送伯昭来秦的昌平君,是楚考烈王庶兄之子,任务完成后留在秦国。在华阳太后的要求下,尚武的昌平君被秦王任命为中尉,负责京城咸阳的保卫和治安。昌平君是秦王政的大舅哥,比秦王政大5-10岁。
  公元前240年,秦同年两位重量级人物去世,分别是庄襄王亲母夏太后和秦军事领袖蒙骜,史中记录,“慧星两出”。
  夏太后临死前曾向秦王政要求和先夫孝文王合葬寿陵,秦王政婉言拒绝,夏太后独葬杜东,留有“东望吾子,西望吾夫。后百年,旁有万家邑。”的安慰自己和秦王政的遗言。秦王政为了弥补夏太后和自己心中的遗憾,特以当时葬礼最高规格,周天子礼制安葬夏太后,而将与孝文王合葬的最高荣誉留给了十年后才去世的华阳太后,孝文王的正妻。夏太后看着自己亲孙秦王政大婚后安详去世。华阳太后在秦王政父子两代人的信守承诺下,一生荣享富贵,估计约70岁去世,与其夫孝文王会葬寿陵。华阳太后收子楚为嫡,间接立秦两代君王,于公元前230年,走完了她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秦军大营。蒙骜临终前密召桓齮单独密谈。
  蒙骜说:“桓将军,老夫时日不多了,知道为什么单独和将军会谈吗?”
  桓齮说:“蒙将军的心意桓齮明白,将军是让我保持秦军稳定,拥戴秦王政,静等亲政。”
  蒙骜说:“桓将军和司马国尉都是我大秦本土军人领袖,我死后,上将军非将军莫属。今主少国疑,你两人将为中流砥柱。秦王有孝公遗风,将是一代英主,你善对之。秦东出争霸的重任就交给将军你了。”
  六 咸阳烽烟
  公元前239-238年,秦王政八-九年,秦王政21-22岁
  公元前239年,秦王政21岁。史记记载,“八年,王弟长安君成蛟将军击赵,反,死屯留,军吏皆斩死,迁其民于临洮。”年方十七岁的长安君成蛟达到了傅籍从军的年龄,秉承嬴氏部族尚武习俗,成蛟立志在疆场建功立业。力争秦王政和吕不韦的同意,17岁的成蛟挂名主将,在樊于期的协助下,进攻赵的薄弱地带閼(yan)与地区,准备小试牛刀,建功立业。不料军队行进到秦国屯留,军中哗变,长安君成蛟死于乱军之中,樊于期见势不好,弃军而逃。一时间,秦军驻扎屯留,地处秦赵边界,大军何去何从,形势一触即发。
  秦王政和吕不韦火速急召王翦,带军平叛,接收成蛟所部带回秦国,取消攻赵行动。临行前,痛失其弟的秦王政依《秦律》制定了严惩随军军吏,余者不予追究的较平和的方案,力求和平解决此次乱军危机。战国时代,主将领军出征,战死疆场,随身护卫亲兵,战死者不予追究,生还者皆斩首。主将阵中被俘,随军军吏皆斩首,是各国治军通例。不过这一通例常法外施恩,实际较少执行。此次成蛟军中哗变战死,依主将被俘一则执行。
  王翦领命执虎符调军星夜赶往屯留。
  清晨,秦上党郡屯留地区。两支秦军列阵完毕,准备厮杀。这两支秦军同属秦国战斗序列,不少父子,兄弟分属两边,一场人间惨剧即将上演。
  王翦军门旗*,王翦手持将旗率16骑秦百夫长直奔对面,在一箭之地停住,要求对方将领阵前答话。16骑百夫长分两面跑开,在马上向对面秦军宣读秦王政处决命令,宣读完毕后各自返回本镇。对面秦军一阵喧哗骚动
  王翦看形势有利,应对方将领邀请,单骑入营谈判。王翦飞马入营处,阵中秦军亲见传说中的战神单骑飞驰而来,纷纷雀跃欢呼。随即归于平静,双方军马对峙,肃然无言。数万名秦军静待谈判结果,等待着自己生死未卜的命运。
  王翦入营,聚齐百夫长以上将佐谈判。王翦此时是九级五大夫爵位平时负责秦锐士的选拔和训练,并任秦王政军事老师,在军中享有极高的声誉,是继桓齮,司马梗之后的秦军第三号人物。
  王翦冷峻地环视前来谈判的几百位将佐,“今日之势,实话实说,诸位已身处险境。长安君身为主将,且是秦王之弟。部队哗变,身死军中,诸位应该都知道你们所犯下的罪行。翦提大军前来,诸位身处我之包围。请诸君放下武器投诚。秦王令,随军将佐斩首,军卒从者不予追究,诸君宗族免连坐。我王翦郑重保证,给大家一个机会,诸君伏诛,我保你们宗族平安。请诸君考虑。”
  午后,屯留两支秦军阵地中间,几百名将佐分几列跪立排开,王翦独自一人跪立于几百人对面,刑杀准备开始。
  “吾等伏法,请王将军信守承诺。”
  “王翦遵守承诺,请诸君放心。”
  王翦一拜到底,长跪不起,以送诸人。刑杀开始。一场秦军内乱,最终以几百人的生命为代价和平收场。
  秦王政八年,吕不韦在司空马的协助下,历经八年,筛选其门下宾客集论,《吕氏春秋》成书,欲为一代兴王之典礼也。
  吕不韦给《吕氏春秋》亲自作序,曰:“爰有大圜在上,大矩在下,汝能法之,为民父母。盖闻古之清世,是法天地。凡十二纪者,所以纪治乱存亡也,所以知寿夭吉凶也。上揆(kui)之天,下验之地,中审之人。若此则是非可不可无所遁矣。”
  总而言之,口气很大,说话很狂,态度很嚣张。
  吕不韦为壮其声威,展示大秦和吕氏风采,传书中内容思想于天下,特将书简“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给后人创造了“一字千金”的成语。吕不韦真不愧是大商人出身,搞个策划宣传看上去都很有创意,。“一字千金”的创意和商鞅的“徙木立信”有得一拼。
  同年,经吕不韦推荐入宫服侍赵太后的嫪毐,权势日上。嫪毐在以立功授爵的秦国,未立寸功,就在赵太后的专权下,破格封为长信侯,并以河西太原郡封给嫪毐,更为毐国。嫪毐一时权倾朝野,“事无大小皆决于毐。”嫪毐的锋芒直逼吕不韦,并部分拿下吕不韦的权力,嫪毐成了秦国大权在握的人物。众多人士纷纷投奔嫪毐门下,以赵太后,嫪毐为核心的后党势力庞大。秦在赵太后,嫪毐的后党,吕不韦的相党,秦王政的王党三驾马车的驱驰下何去何从,严峻的现实问题摆到了日益成熟,将要带剑加冠亲政的秦王政面前。
  嫪毐的异军突起,引起秦王政为核心的嬴氏王族的警觉,秦王政尚未加冠亲政,手中权力有限,并受制于赵太后的身份,一时无法下手。嫪毐原是市井之徒,因侍从赵太后位列尊位。身居高位得意忘形,广交宾客,交结官吏,竟想有朝取秦王政而代之。嫪毐和赵太后生有两子,欲图谋嬴氏王权。
  秦王政德王党优势明显,嬴氏部族历经七百年打下的江山,根基稳固,嬴氏王族对秦王政持肯定态度。秦军事集团为秦本土人士,桓齮,司马梗,王翦,蒙武为代表的军旅世家对嬴氏王族忠心耿耿,宣誓效忠,大家心里互有默契。秦王政没有亲政,王玺是赵太后保管,各项行政命令由吕不韦签发,加盖王玺和太后玺就可生效。秦国兵马的调动指令必须经秦王政亲自发出,持秦王虎符调动,违令调动者视为谋反。秦嬴氏王族和军事集团的支持是秦王政手中的王牌。
  吕不韦的相党多是外籍政客,聚集在吕不韦身边在秦从政,政坛上风光无限,但在秦没有根基。吕不韦崇尚以和为贵,施政纲领是尽量减少暴力,多通过伐谋伐交谋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吕无韦和秦王政感情上情同父子,吕不韦队秦王政父子两代人忠心不二。吕不韦做为大政治家,对秦现状忧心重重,但深知自己也身陷其中,不能明言。于是吕不韦的相党在不作为的心态下,归属在秦王政旗下。
  赵太后对待这个问题左右摇摆,一边是亲子秦王政,另一边是情夫嫪毐和另两个儿子,一直犹豫不决。赵太后的态度使嫪毐很被动,是得这个骤然暴富的市井小百姓更加焦虑。赵太后是秦王政亲母,秦王政不会对赵太后有啥举措,至少不会有生命危险。嫪毐则不同,秦王政那天不高兴,随时可以要他的命。嫪毐焦虑之中,不时向其团队散布些不利于团结的言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8 14: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秦帝国之始皇风云(12)
  
  这些言论自然传入秦王政耳中。秦王政静等亲政,无所事事,弄得秦嬴氏王族和军人集团很着急,秦王政不发话,谁都不敢有举动。大家只好耐心等待。昌文君嬴贲,是秦军功爵十七级驷车庶长,以嬴氏最高长者身份发话,“嫪毐胆敢窥视我嬴氏列宗用王者的生命打下的疆土,我将让他付出血的代价。”军人集团都吃下了这颗定心丸。嬴贲下令秦秘密间谍组织黑冰台,开始密切监视上窜下跳的嫪毐一举一动,寻找机会一举铲除嫪毐集团。一张漫天大网静悄悄地悬于嫪毐头上,张网以待。
  秦王政充满矛盾,但心如止水。除嫪毐一人容易,铲除嫪毐政团则难,罪名小了不管用。一旦对付嫪毐,赵太后和太监私通生子的事将传闻天下,将使秦王政何难以堪。秦王政充分发挥嬴氏家族能忍,耐性过人的优良家风,在22岁加冠亲政前找到了铲除嫪毐的最佳时机。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22岁,依嬴氏祖制,做为王者的秦王政将在年满22岁时前往秦雍城祖庙举行加冠亲政大典。
  秦王政临行雍城前,在咸阳王宫置酒大宴群臣,以示庆贺。作为生母,赵太后自然位列尊席。
  席间,嫪毐和中大夫颜泄饮酒赌博,嫪毐连输几局赖账,颜泄不同意。嫪毐和颜泄对打起来,嫪毐口出狂言,“我是秦王假父,你敢和我争。” 颜泄吓得酒醒一半,拔腿就跑。不料,这一幕被秦王政看在眼里。
  秦王政传令将颜泄叫来,细加盘问。颜泄威逼之下,向秦王政告发嫪毐。心知肚明的秦王政早已清楚,装模做样地询问完颜泄。秦王政痛下决心,决定出手。
  于是秦王政前往雍城祖庙,临行前散布传言,加冠回咸阳就处置嫪毐,逼嫪毐起事,看嫪毐会选择那条路走,是束手就擒还是谋反。
  雍城蕲年宫。秦王政一身冕服,坐于案前。樗里衿持镇秦剑侍坐一旁,神情激动,充满期待。
  秦王政说:“衿伯,请将定秦剑取来,政看下。”
  樗里衿快速将装有两把定秦剑的饰盒取来,放在秦王面前,退下。
  定秦剑在四年前由名师甘胡子铸造,共铸两把,三年始成。一把埋在咸阳观台之下,一把秦王政随身佩用。
  秦王政默默抽出定秦,将定秦持于眼前。不经意回想起年幼时初见吕不韦送自己“布武”时的情形,“布义行刚,止戈为武”,这是父亲庄襄王对自己的期待,“这个字是王字,你长大要做天下的王,记住了吗?”年幼的秦王政认真的点了点头。
  “为王九年,今天,今天终于要加冠亲政了,”秦王政看着定秦,悄然泪下,“父亲,您在天之灵见到今天,也会感到欣慰吧。您的儿子政要亲政了。您送我的布武剑我会珍藏,今天,政有了自己的剑。”
  秦王政将定秦剑缓缓入鞘,放在盒中,深深跪拜,“定秦,请今后和政一起纵横吧。”
  秦王政的加冠大典在雍城祖庙顺利举行。在奉常的主持下,相国文信侯吕不韦,昌文君驷车庶长嬴贲,纲成君蔡泽司礼,秦王政加冠,带剑,祭告先祖,新的一代秦王宣布亲政。
  加冠期间,从咸阳传来嫪毐举众谋反,集结宾客和县卒欲来雍城作乱。秦王政和吕不韦,嬴贲,蔡泽稍做商议,决定由嬴贲调集雍城嬴氏王族私兵保护秦王政,在非常时期,嬴氏上阵父子兵,贴身保护秦王政。吕不韦随后调军队至雍城护卫,组成在王族私兵防线之外的第二道警戒线。直接平叛一事,秦王政派亲信持虎符调中尉昌平君发兵攻击嫪毐。
  一场蓄谋已久,石头碰鸡蛋的毫无悬念的战斗就此打响。
  嫪毐得知秦王政要对他下手的消息后,决定孤注一掷。迅速集结门下宾客,派出亲信,矫秦王御玺和赵太后玺,调集咸阳附近县卒,集合宫中禁卫军死党,率先占领咸阳宫,待兵力集结完毕,准备前往雍城作乱。咸阳卫戍部队在昌平君节制之下,无法调集。相反,昌平君命令部队进入一级战备,布防兵力封锁关口,就等接到秦王命令,开始平叛。
  没有军队的支持,从一开始,嫪毐就逃脱不了注定要失败的命运。
  嫪毐集结的叛乱部队,在昌平君所率正规军的威力和秦王政的命令下,多数不明真相的群众纷纷放下武器投诚,主动划清了和嫪毐的界限,暗自祈祷上帝,希望秦王不要将自己划入谋反者行列,那可是要灭族的。昌平君部队在斩杀数百个嫪毐铁杆后,轻松结束平叛行动。嫪毐在数百人的掩护下,夺路逃出咸阳。
  年轻的秦王政在吕不韦和嬴贲的保护下回到咸阳,以谋反叛国罪调查嫪毐政团,进行深入细致的打击工作。全国发布文书通缉嫪毐等潜逃犯。嫪毐潜逃五个月后落网,经过审讯,定罪是车裂,并对嫪毐政团进行了彻底清洗。
  史记中记录为,“战咸阳,斩首数百。皆拜爵,及宦者皆在战中,亦拜爵一级。毐等败走。即令国中:有生得毐,赐钱百万;杀之,五十万。尽得毐等。卫尉竭,内吏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皆斩首,车裂以徇,灭其宗。及其舍人,轻者为鬼薪。及夺爵迁蜀四千余家,家房陵。月寒冻,有死者。”
  至此,秦国曾喧闹一时的嫪毐政团灰飞烟灭。
  这次叛乱的另一重要当事人赵太后,由秦王政亲往甘泉宫。举行冠礼之侠拜礼,收回王玺,质问赵太后行为有失检点,责令赵太后迁往秦老家雍城。搜出赵太后和嫪毐两子,“囊扑”而死,“囊扑”是将人装在袋子里摔死或锤死。
  22岁的秦王政经历了成蛟兵变,嫪毐叛乱,在嬴氏王族和军人集团的拥戴下亲政,通过血的历练,秦王政更加成熟起来。
  同年,楚考烈王卒。子悍立,史称楚幽王。李园杀春申君黄歇。
  考烈王人到中年,不能生育,无子为继承人。春申君取李园之妹为姬,怀孕后献给考烈王,不久生下一个男孩。李园之妹立为王后,男孩立为太子,就是楚幽王悍。楚国知道这件事的人很多。考烈王去世,李园在王后妹妹的协助下,斩杀春申君,防止这件事泄密。春申君相楚二十余年,最后身败名裂,家破人亡。
  第 二 章 少年秦王
  一 野风
  太子政在练习剑术,太子政身穿训练服,手持木剑,在剑术指导下和一名军士做动作对练。看上去有些呆拙,但有板有眼,一丝不苟。随着军官的口令,左格右挡,突刺回防,闪展腾挪,动作竟有些模样。
  不远处,子楚静悄悄地站着,默默观看,一脸的欣慰表情。
  子楚手拿一卷竹简与赵政对座。座前放有一箱竹简。
  子楚望着赵政,缓缓地说:“父亲我十五岁出质赵国,没有接受过王室的良好训练。现在治理大秦,常感到力不从心。我的能力有限,不能亲自教你。政,你身为太子,要学习怎样去做王,希望你努力,做一个象曾祖父那样的一代雄主,好吗?”
  赵政点点头,“喏。”
  子楚目光深远,沉侵在往事回忆中,“《商君书》是先君惠文王整理成书,这套竹简是惠文王亲手制作。大父为质燕国,惠文王传于大夫,让他在燕研读。我为质赵国,大父送给了我。这套《商君书》经我大秦3代君王之手,是我大秦立国之根本。现在我把它给你。记住,大秦的3代君王曾手握此书,思索治国方略。逝去的先君在注视着你。不懂之处,向丞相请教。”
  赵政说:“喏。”
  子楚说:“我大秦以武立国,几代先君开疆拓土,战死沙场。我嬴氏尚武,讲究文武兼备。白天我见你练剑,还未入门,要勤加训练。你的骑射怎样了?”
  赵政说:“孩儿的骑术可以,马上疾驰和控马没有问题,但驰射不行,更不用说命中箭靶了。”
  子楚说:“你11岁,能做到这样算可以。从基本处着手,先练剑术,骑术,到一定熟练程度再练驰射。”
  赵政说:“喏。我记下了。”
  子楚说:“我叫太仆给你选了一匹好马,明天去看下。”
  子楚,赵政,太仆三人来到战马坊。
  嬴氏部族自大费被舜帝赐姓嬴氏,就一直善于养马,是远古部族中为数不多的马背诸侯。秦国组建了我国最早的骑兵部队。骑兵作为军队的独立军种要远远早于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秦地处西陲,被中原各国视为蛮夷,这段历史不为众人所知。
  据历史记载,秦战马的选择标准是马的高度必须达到5尺8寸,即今天的133厘米。秦马“探前蹶后,蹄间二寻着不可胜数也。”,秦马奔跑时,前蹄往前一跃,后蹄子往后一蹬,前蹄子和后蹄子之间可达一丈六之远,充分说明秦马的优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8 14: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秦帝国之始皇风云(13)
  
  不多时,军士牵来一匹黑马。这匹黑马3岁左右,浑身上下没有一丝杂毛,马头清秀,四肢高而壮,背腰平直,看上去充满活力。
  赵政上前抚摸马头,黑马竟似有一份熟悉感觉。
  子楚命令备鞍。军士将马鞍备上黑马,仔细上好。战国时马鞍是低桥鞍,马的前胸带,肚带,后臀带开始使用,用来固定马鞍,防止马鞍前后滑动,但马镫还没有发明使用。骑兵作战武器以弓弩为主,近战是长直剑。双手武器在骑兵没有装备。在疾驰的马上,没有马镫,双脚没有着力点,双手就不能完全腾出来全力挥舞长武器作战。当然,有个别骑术和武力过人的超人可以做到,传说中的西楚霸王项羽,胯下乌骓马,掌中方天戟,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有万夫不挡之勇。
  赵政征得子楚同意。军士弯腰跪伏,赵政双手扶鞍,踩着军士后背用力一跃,从容上马。黑马长嘶一声,两后腿一曲,前腿上扬,立起身来,赵政手持缰绳,上身低伏,双腿夹紧马背,随着马的动作调整自己姿态,显得游刃有余。黑马前腿落地,两后腿一蹬,如箭般直冲出去。
  太仆一挥手,旁边准备好的5名军士纷纷上马,随后直追出去。六匹马在跑道上前后奔驰。五名军士俨然是武骑士中的好手,马也是上品,随后奔跑意在保护赵政。赵政马上姿态甚为逍遥,没见鞭打黑马,和随后的五名骑士始终保持一段距离,竟使得五名久经沙场的骑士追赶不上。
  赵政跑到兴处,双手放开疆绳,张开双臂,仅凭双腿控制黑马,任其疾驰。
  纵马疾驰中,感觉到了风的清凉,任风吹起衣襟和长发,“风,有一天,我也可以象风吹过大地般,在中原的土地上奔跑吗?”
  一个名字在他心中闪了一下,我的黑马,我以后就叫你野风,好吗?
  二 与子偕行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三年,秦王政13岁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三年。魏信陵君无忌面对秦对魏发动的灭国战,毅然离开客居十余年的赵国,重返祖国,魏王圉(yu)亲迎出大梁,兄弟相拥而泣,尽释前嫌。魏王圉任命魏无忌为上将军,统领全国兵马,对峙前来灭国的秦将蒙骜,双方屯兵河外。
  信陵君派人向赵,燕,韩,楚,齐五国求救,齐国与秦修好拒绝出兵,其他四国在信陵君的感召下,都派出军队支援魏国,听候信陵君指挥。在信陵君的领导下,五国合纵顺利达成,在河外与秦军对决,秦军大败,退回函谷关闭门不出。
  子楚坐于王座,神色紧张,子楚身体多病,现在脸上更显得苍白。
  国尉司马梗向子楚汇报前方战报,吕不韦坐于左侧。
  “据蒙骜将军战报,信陵君率五国兵马于河外大破我军,我军战死一万将士,蒙骜将军战不胜,避其锋芒,率军后撤到函谷关,坚守不出,待联军自行退去,请大王指示。”
  子楚道:“蒙将军撤守函谷关,坚守不出,防守时没有问题的。联军远离本土作战,坚持不了多久会自行退去。昭王五十年,信陵君率三国联军破我于邯郸城下,郑安平部二万人投降。信陵君又再次破我大军。孝公变法百年来,我大秦战无不胜,竟会两次残败于一人之手。你两人对此有何对策?”
  吕不韦说:“信陵君乃一代人杰,只可智取,不可力敌。信陵君窃符救赵,赵深受其恩,但十余年受赵王猜忌。此次返回魏,合纵五国力挫我大秦,天下震惊。魏王圉多年来对信陵君严加防范,众人皆知。可派人前往魏,以重金收买魏的一些人,散布谣言,中伤信陵君,让魏王罢黜信陵君实权。大王心腹之患则可铲除。”
  子楚说:“这个建议可行。即日起挑选人员,携重金前往魏执行,只要成功,花耗多少金在所不惜。”
  秦对信陵君的反间计顺利成功,不多久信陵君被解除实权。信陵君知道兄长魏王圉猜疑自己,就称病不朝,回家赋闲,终日与宾客把酒言欢,沉于酒色。日夜纵情于酒色四年,信陵君抑郁而终,史称“病酒而卒。”
  信陵君生前曾对魏王圉说,担心秦,“有郑地,得垣(yuan)雍,决荧泽水灌大梁,大梁必亡。”,在死后15年,秦将王贲攻魏,引河沟灌大梁,三月大梁城坏,魏王假请降,秦军不费一兵一卒,占领大梁。
  秦王子楚病重,处弥留之际。吕不韦,司马梗,蒙骜,赵王后,嬴贲,赵政,成蛟跪立听候遗言。
  子楚强立起身,拉着吕不韦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子楚得遇相国,为人生之大幸事。今子楚走了,望相国照顾我子赵政,象对自己儿子一样对待他。我举国托付相国,待赵政加冠亲政时还政于他。”
  吕不韦跪拜,“大王对臣重托,臣愿肝脑涂地,辅佐太子,以待亲政。”
  子楚对赵政说:“政儿,以后的事就交给相国了。你要象对我一样对待相国。今后就叫相国仲父吧。”
  赵政对吕不韦恭敬地一拜,子楚表示满意。
  子楚对赵政嘱咐说:“交待你件事,你一定要遵守。华阳太后对我父子有恩,终太后一生一世,保她老人家平安富贵。
  赵政强忍泪水说:”父王放心,政铭记在心。“
  子楚转向司马梗和蒙骜说:“军旅之事,有你两位,我很放心。请保持军队稳定,听命于王。”
  司马梗和蒙骜说:“臣谨记大王教导,大王放心。”
  公元前247年,子楚执政3年病逝,史称秦庄襄王。临终前,托孤吕不韦,尊为仲父,全权负责国事。吕不韦结识子楚十三年后,迎来了他一生中巅峰的辉煌岁月,终成一代名相。秦王政9岁回国,和子楚相处短短4年后,永远地失去了父亲。
  秦野外国道。十几匹马纵情奔驰,秦王政和黑马野风一马当先,分外显眼。吕不韦和十几名骑士紧紧跟随。
  吕不韦勒住马缰,停了下来。一名骑士随从随即停住。吕不韦望着远去的秦王政背影,略有些不满,对骑士说:“大王近日,每天外出骑马,是吗?”
  骑士犹豫了一下说:“是的。早上出发,傍晚归来。天天如此,看来先王崩,大王心中悲痛没有化解。”
  吕不韦说:“是啊。大王在赵生活9年,回国才4年,先王驾崩。小小年龄没了父亲,确实叫人担心啊。”
  说完,两人策马追赶前面马队去了。
  不久,天色变阴,乌云密布,不多时下起了大雨,秦王的马队速度慢了下来。吕不韦从后面追上秦王政。马鞭遥指前面山头,“大王,转过山头有村庄,请下马避雨。”
  秦王政点头,马队沿着路不急不慢地跑起来。马队转过山头弯道,忽听前方树林中有歌声传出,伴有整齐步伐声,似有大军冒雨操练。
  整个马队停了下来,侧耳细听,原来是 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秦风*无衣 春秋时已在秦民间传唱,历经百余年,已成为秦军不成文的军歌。
  秦王政被歌深深感染,不经意跟着哼唱起来。
  不多时,一支千人队出现在不远处。整个队伍军卒冒雨踏歌前进,次序井然,。秦王政马队全体下马避于路旁。秦王政令身边一骑士,持自己玉佩前去询问,是那支队伍,何人统领。
  队伍来到跟前,只见队中每个士兵全副武装,身背2支长矛,弩一支并百枝箭,腰间绑长剑一把,另有随身背囊,负重奔跑。速度不慢,队伍整齐,士气高昂。队中有一将旗,黑底白字,上书“王”字。战国时成军,千人队设一将旗,上书将之姓名,以方便辨别部队番号。可见所来队伍至少是千人队,领军的应是二五百主,即俗称的千夫长。
  骑士返回,汇报道:“此军士卒皆是锐士级,由官大夫王翦统领,奉司马国尉命令,按魏武卒标准训练体能,从中选拔黑鹰锐士。”
  官大夫是秦军功爵6级,魏武卒是名将吴起的练兵法,军卒全副武装,披重甲,携远近战武器,带3天干粮,急行军百里,能保持战力者方考核达标。
  秦王政听完,默不作声,看着眼前雨中如洪流般涌过的队伍,听着无衣歌声,内心激动不已,“王翦,王翦。。。。”秦王政低声念着,心中似有所想。
  一旁的吕不韦手指天空,对秦王政说:“大王,请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8 14: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秦帝国之始皇风云(14)
  
  抬望眼处,一道雨中彩虹凌空飞度,横空出世。
  秦王政心中豁然开朗。
  三 君者如山
  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秦王政14岁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死,秦王政立为秦王。吕不韦为相国,蒙骜,王龁为将军,司马梗为国尉。秦王政尊吕不韦为仲父,委国事大臣。公元前246年,秦王政正式为王。
  秦王政翻阅着由相国府送来的各种批阅过的公文,显得有点心不在焉。书房内不远处坐着樗里衿。
  庄襄王去世,秦王政立为王。秦王政13岁处于少年,行为不能自控。吕不韦和驷车庶长昌文君嬴贲商议,决定从嬴氏王族中挑选一名族人来任太仆,随侍秦王政左右,代吕不韦监管秦王政日常行为。
  樗里衿是秦惠文王之弟樗里疾后人,在嬴氏王族中以稳重,威严著称。精通《经》,善剑术,立有战功,为5级大夫爵位,战时出任千夫长。以辈分论,是秦王政堂叔,时年30岁。嬴贲主持会议,樗里衿一经提出,与会者全体通过,上报吕不韦同意。
  嬴贲和吕不韦任命樗里衿为太仆兼掌穆公镇秦剑,可以带剑上殿,监督秦王政日常起居。外出是秦王政车夫兼贴身保镖,终日不离秦王政左右。
  太仆是秦丞相府属官,位列九卿。掌车马,全权指挥秦王出行车马,另太仆还主持全国马政,管理军马和其他有关马的驯养,调拨事宜,一般由武职出任。
  秦王政放下竹简,无可奈何地看了看面前堆放得一摞竹简,转向樗里衿,轻声问道:“衿伯,政想出宫走走,备车,行吗?”
  樗里衿看着竹简,温和地问:“今天相国府送来的公文,大王都看完乐吗?”
  秦王政说:“还没有呢。仲父都批阅过了,我有些看不懂,看不看无所谓了。”
  樗里衿正色说道:“相国是一代雄才,替大王管理大秦。大王理应静观相国主政,学习治国本领啊。大王现在看不懂,一定要坚持去看,国内大事是必须知道的。这就是相国要求大王每天定量阅读公文的原因啊。”
  秦王政说:“仲父的意思,我是明白的。可是好些我看不懂。有点坐不住,很枯燥哦。衿伯,你听,外面的鸟叫得多好听啊,我们出去走走吧。”
  樗里衿笑着说:“大王的耐性还不够啊。要忍耐的。你看完公文,我们就出去。不过下午,你还得按相国制定的科目学习。”
  秦王政有点生气地说:“政是大秦君主,一国之君,我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衿伯,备车,走。”
  樗里衿没有理会秦王政,继续缓缓地说:“身为大王更应该行为端正,相反,因为你是王,许多事大王都不可以去做。大王肩负我嬴氏部族大兴于天下的梦想,请不要忘记历代先君东出争霸的雄心。大王稍安勿躁,要忍。”
  秦王政说:“衿伯,政是大王,我命令你,随我走。”
  樗里衿说:“大王息怒。衿是大王之臣,理应听从大王差遣。然臣奉驷车庶长和相国之命,掌我先祖穆公镇秦,监督大王不良行为。大王请自重。”说完,樗里衿将穆公监环抱于胸前,目视秦王政,不卑不亢。
  秦王政对视片刻,低下头去,说道:“衿伯,那好吧。”重新埋头翻阅公文。
  公元前246年,一向弱小的韩国,害怕秦对其灭国。当时执政韩桓惠王,针对秦素来喜欢大兴工程的特点,密谋“疲秦之计”,派韩国人,著名水工郑国入秦,献修渠计谋,意在通过大修水利,使秦国民疲财尽,无力进攻韩国。著名水工郑国怀着不可告人的重任来到秦国,面见秦王政。
  秦王政迎接郑国入内,分东西对坐,秦王政坐东首,郑国坐西首。春秋战国时坐位礼仪,官礼是南北位,君主坐南,以左为上,右为下位。东西位是宾客礼仪,西首为尊。秦王政没坐南位王座,与郑国东西对坐,郑国坐尊位,以示尊重。
  郑国坐西首尊位,目视年幼的秦王政,面露微笑,心里暗自盘算自己的“疲秦之计”有几分胜率。
  秦王政说:“先生水工良名,天下传闻。今不远千里来我秦国,不知先生有什么可以教我的吗?”
  郑国布衣打扮,俭朴至极。随身背一行囊,类似于今天的出外进城打工一族。郑国从行囊中取出几块木板拼凑起来,竟是一幅地图。秦王侍从急忙上前固定悬挂。郑国手指地图,从容解说:“大秦关中,平原土地千里,然多为咸质,土地少水,每年收成较少,多处咸地寸草不生。郑国研思多年,今有一策可使关中变为沃野千里,咸地亦为良田,从此秦南有巴蜀,北有关中,农事再无凶年。不知大王有兴趣听吗?”
  秦王政急忙跪立应道:“有兴趣,太有兴趣了。先生教我。”
  郑国接着说:“秦泾水水量充足,郑国之策是在仲山开山掘道,引导泾水,沿着北山南麓,东西横贯,注入洛水。引水冲刷灌溉关中咸地,河渠所挖土方填平低洼,覆盖咸土,渠成五,六年后,关中可又是一巴蜀粮仓。”
  秦王政问道:“以先生计算,渠成可灌溉多少土地。”
  郑国回答:“初步计算,是四万顷。”
  秦王政眼睛一亮,很是兴奋,四万余顷泽卤之地变为良田,这个诱惑真是太大了。秦王政沉思良久,对郑国说:“先生的修渠策略太有创造力了。我先君惠文王起就立志经营关中,到政已是第六代人,苦于没有良策已有百余年了。今先生一席话,政尤如乌云散尽看见日出。不知先生你愿意帮我修成此渠吗?”
  郑国说:“郑国前来就是想为王修成此渠,以富秦国。”
  秦王政问:“依先生计算,渠长几何,需要民力多少?几年可成?”
  郑国说:“东西四百余里。十数万众,数十年,数十万众,十数年修成。”
  秦王政搓了搓手,跪立起来,“利之大,投入亦很大啊。不过我不怕,先君的梦想就让政来实现吧。政决定由先生主持修渠。只是
  现在政说了不算,这事得由仲父同意才行。请先生去相国府向仲父献策。容政和仲父商议决断。
  郑国的入秦,对秦统一影响巨大。修渠之举,耗费秦近一半国力,十余年之功。韩国本想通过修渠拖垮秦国,没想到秦人凭着坚强的意志,十余年后竟修渠成功。史记曰:“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郑国所修之渠命名为郑国渠,灌溉四万余顷(一百亩为一顷),每亩收六斛四升。以秦军建制,郑国渠所灌溉土地收获,可供应60万军队作战。秦统一六国,先后动员近百万军队,军力最高时就是60余万。郑国渠的修成,使秦拥有巴蜀,汉中,关中三大粮仓,秦统一六国长年征战,有了充足的物质保障。
  郑国的修渠方略,在秦内部引起了广泛争论。在秦王政和相国吕不韦的强力坚持下,廷议通过。秦王政任命郑国为总工,督造这个当时大型的水利工程。秦王政在14岁时,正确做出了对其以后统一六国最关键的决策。郑国渠的工程量巨大,所发挥的作用也很大。是春秋战国时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三大工程中有二个是秦人修建,就是巴蜀都江堰和关中郑国渠,秦人统一中原绝非偶然。
  公元前246年,南方的楚国上蔡有个年轻人不远千里跋涉来到秦国,投奔吕不韦门下,求为舍人。这个年轻人以后对秦帝国建设有着深远影响,可以说是秦朝的缔造者之一,他就是著名的秦相李斯。不过李斯成为秦相还得等30年后才发生,此时的李斯只是个有着远大抱负,受过良好高等教育,怀揣治国梦想的热血小青年。刚20岁出头的李斯渴望成名,建功立业,他曾用了一个“仓厕之鼠”的比喻,清晰地向天下表明了自己的志向。师从当时最伟大的儒学大师荀况毕业后,李斯简单地收拾下行李,兴冲冲地直奔自己的目标,天下最强之秦国,秦国最有权势之相国吕不韦而来。
  李斯师出名门,比现在的清华还要清华,为人机敏,长于治国理论,精通刑名,学贯儒,法,道三家,写得一手好字,除了有点自私自利,爱贪小便宜的毛病外,基本上浑身上下都是优点。李斯受到了吕不韦的热烈欢迎,收为舍人。经过一番考核,正式推荐给秦王政,官职是郎中令属下议郎。具体职责是陪秦王政读书,秦王政看书不懂时,李斯给予讲解,没有老师的名份,代吕不韦行使教导秦王政的责任。李斯初入秦,身居秦王政左右,居秦国权力核心。官职不高,身份特殊,时不时给秦王政做下兼职顾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8 14: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秦帝国之始皇风云(15)
  
  李斯比秦王政估计大7-8岁,是同龄人。秦王政在这个时期结识了自己日后的班底之一。
  秦王政说:“李斯,你身为荀子门人。政听说荀子曾入我大秦实地考察,你知道这件事吗?”
  李斯说:“大王,臣当时年幼还没师从荀子。不过荀子说过这事,还将此行所见所闻著于其书《强国》篇里,李斯熟知。”
  “请讲。”
  “荀子文中记录,进入秦国,看到百姓生活纯朴,工作认真,遵纪守法,只知道耕地作战,不停该关键字已经被屏蔽之音,百姓安居乐业。”
  “秦国的法令严格,约束百姓外,主要是约束官吏。政府办事效率高,各部门沟通融洽,百事不留,官吏不比周,不朋党,无私事也。”
  “荀子认为,秦国的吏治已经接近了政治上最理想的标准。自孝公以来,四任君王屡次战胜山东六国,是必然的。”
  秦王政说:“李斯,你来到秦国时间不短了,你的看法是什么?”
  李斯望着秦王政,神情悠远地说:“李斯入秦,所遇同于荀子。臣一介布衣,非秦本土人,能随侍大王左右,予以重任。想我老师荀子,一代大师,在楚从政多年,仅是一区区兰陵令。学生今胜老师荀子多矣。想不到我李斯,在世人眼里的荒蛮夷狄,虎狼之秦国,我找到了我心中的理想之国。”
  秦王政深受感动,“李斯,你真是这样认为的吗?”“是的,大王。”
  秦王政跪立,深深一拜,“李斯,政会一直记得你刚才所说的话,政会做一个好的大王。” 李斯感激地还礼。
  “你的老师荀子,能请他到我秦国来吗?政想任用荀子。”
  “荀子是赵人,长平之战失去家人。荀子作为大师,给予秦很高的客观评价,但终身不仕秦。”
  “哦,政知道了。”秦王政心情沉重,有些遗憾地说。
  荀子入秦记录于《荀子*强国论》。秦赵长平之战,秦坑杀赵降卒20万人,天下震惊,秦的国家形象一败涂地。秦丞相应侯范雎对此忧心重重。荀况是当时学术第一人,儒学大师,曾在齐稷下学宫大辩论,打遍天下没敌手。儒,墨两家是天下显学。荀况弟子众多,在民间有很强的社会舆论力量。
  范雎对秦非常自信,希望荀子能给秦正名,恢复名誉,就邀请荀子入秦实地考察,荀子是赵人,祖国和秦多年作战,屡战屡败,也想去看看,接受范雎邀请入秦。荀子在秦没有专人陪同,不指定考察地点,自由活动。几个月后,考察结束,荀子和范雎有一次高层对话。
  应侯问孙卿子曰:“入秦何见?”
  孙卿子曰:“。。。。,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挑,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ku),古之吏也。入其国,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司事业。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观其朝廷,其朝间,听决百事不留,怡然如无治者,古之朝廷也。
  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是所见也,故曰,佚而治,约而详,不烦而功,治之至也。秦类之矣。”
  荀况对秦高度评价,认为秦的吏治和法制达到了最高境界,同时指出了秦的缺点。
  “虽然,则有其諰(xi)矣。兼是数具者而尽有之,然而具之以王者之功名,则倜倜然,其不及远矣。”
  “是何也?”
  “则其殆无儒邪!故曰:粹而王,驳而霸,无一焉而亡。此亦秦之所短也。”
  荀况认为秦过于注重功利,实用主义,缺乏儒家的“仁”,恐怕难以持久。荀况应该是已经看出秦终将统一中原,并且在秦的大成功中暗藏大危机。荀子在秦灭约60年前,已经指出秦将会面临的问题和风险。孙卿子是荀子后世的另一称呼,荀子曾长年担任楚兰陵县令。
  大约在秦王政元年,《吕氏春秋》开始着手编纂。
  吕不韦,司空马对坐。
  吕不韦说:“今我门下宾客三千,不乏象先生这样的才俊,我有个想法,让大家合力编纂一本书,就象荀卿那样的名家著书传于天下,以扬我大秦和吕氏美名。”
  司空马笑道:“相国主政秦国,秦王尊为仲父,你的威名难道还不够响亮吗?”
  吕不韦说:“先生之言确实。当今学派思想驳杂,我其实是想取百家之所长冶为一炉,给后世设立规范。我请先生主持帮我编纂。”
  《吕氏春秋》的编纂约经过八年时间,综合百家自成体系,是杂家的代表之作。文集分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字。主要思想有以下几点:
  以儒家为主,综合百家思想。
  提出天下大一统的理念。
  公天下,民本思想,限制君权。类似现在的君主立宪制。
  主张君王*,无为而治,君臣分工。
  主张国家以农为本,肯定耕战国策。
  我们有理由推测,吕不韦已经预见到秦将统一中原,其编纂《吕氏春秋》的真实目的是想给统一后的秦国,尤其是秦王政,留下一部统一帝国的施政纲领和政治理论,利于全国统一思想。当然,吕不韦的出发点是美好的,用心不可谓不算良苦,合不合秦王政的胃口是另一码事。
  其实秦王政和吕不韦由情同父子到分道扬镳,主要原因是两人政治主张和治国理念相差太大。《吕氏春秋》就是物证。秦王政认可的是韩非子的理论,在此理论基础上构建了统一后的帝国框架,就实际情况来讲,韩非子的治国主张似乎更合适。
  秦王政和吕不韦的权力相争,吕不韦和赵太后的暧昧关系,在当时都不是问题。王权时代,王给你权力,你就是相国。不给你,卷铺盖下课回家。相国是只有经营权,没有所有权的。
  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没有一统江湖,男女关系远比我们想象中的奔放。暧昧关系不值一提。
  秦王政和吕不韦都是一代枭雄,都有着广阔的胸怀,敏锐地眼光和成就大事业的抱负。风云际会,终使得秦嬴封邑近七百年后统一中原。
  四 王者之剑
  公元前244-243年,秦王政三-四年,秦王政16-17岁
  公元前244年,秦纲成君蔡泽奉命出使燕国的第三年,终于说服燕王喜,秦燕两国结盟。燕王喜送太子丹入秦做人质,同时要求秦派人到燕出任丞相,以便秦,燕两国协调军事行动,南北夹击赵国。秦燕磨刀霍霍直向赵国。
  吕不韦经过考虑决定派张唐去燕国为相。不料,人选一经公布,遭到当事人张唐德强烈反对。张唐对吕不韦说:“我在昭襄王时期多次攻赵,赵人恨死我了。曾明码标价要我的脑袋,得张唐者赐给百里之地。去燕必须经过赵,这不明摆着要我去送死嘛。我拒绝执行相国对我的任命。”
  吕不韦再三劝说,张唐摆出一副“打死我也不去”的架势,托病不出,弄得吕不韦很不愉快,很没面子。
  这件事让甘罗知道了,甘罗决定去秀上一把。甘罗,是甘茂之孙,时年十二岁,是吕不韦门下舍人。甘茂是楚国人,曾做过秦丞相,后被秦本土政团驱逐。昭襄王晚年给甘茂*恢复名誉,允许其后人在秦做官。
  甘罗主动找到吕不韦,说:“我看君侯好像很不开心哦。您有什么事吗?”吕不韦告诉张唐不肯去燕为相一事,“张唐精通军事,又懂管理,他是最佳人选,他不去谁去啊。”
  甘罗胸有成竹地对吕不韦说:“君侯您放心,把这事交给我吧。我帮您搞定张唐。”吕不韦生气地说:“小孩子家别胡闹,该去那玩那玩去。我都不行,你怎么可以呢。”甘罗一本正经地说:“项橐(tuo)七岁就说服孔夫子绕道而行,孔夫子还尊他为师。甘罗今年十二岁了,有志向不在年高哦。您现在不是拿张唐没办法吗,就让我试试吧。“
  吕不韦想想也是,就同意甘罗的请求。
  甘罗找到张唐,问张唐:“请问,您老的功绩和武安君白起相比,谁的功劳更大呢?”
  张唐回答说:“那还用比吗?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无不胜,攻城掠地,不知其数,我怎么能和武安君相提并论呢。”
  甘罗又问:“请问,应侯和相国文信侯,他两个人那一个权势更大呢。”
  张唐回答:“应侯是丞相,文信侯是相国,秦王都叫他仲父,当然是文信侯厉害啊。”
  于是甘罗做了总结性发言,“现在,我很负责任地告诉您老,当年应侯攻打赵邯郸,武安君不配合,最后被逐出咸阳七里,自杀死于杜邮。今天文信侯亲自请您去燕任相,您在家里装病,我不知道你老将会死在那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8 16: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秦帝国之始皇风云(16)
  
  张唐顿时紧张起来,“难道文信侯准备对我下黑手了吗?啊啊啊,甘罗,你赶紧回去告诉相国,我去燕国,马上就出发。”于是张唐出发去燕国了。
  张唐走了几天,甘罗再次向吕不韦请命,“请借臣车五辆,我出使赵,为张唐先驱。请大王批准。”
  吕不韦向秦王政引见甘罗,要求任命甘罗为使者。
  秦王政正式召见甘罗。大殿之上,16岁的秦王政看着12岁的甘罗,半天没缓过神来。秦王政眨了眨疑惑的眼睛,伸手揉了揉,才确信自己没有看错。
  “小朋友,你几岁啊?在家里还喝奶吧。出使赵国,你有没有搞错耶。”
  经过吕不韦的一番介绍解释和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秦王政同意甘罗做为使者出使赵。
  甘罗带着车马,直奔赵国。赵国刚上任不久的赵悼襄王偃,在邯郸郊外迎接秦国使者。赵王偃一看来使竟是一个满脸稚气的小朋友,心里正在纳闷。没想到小朋友谈锋很健,劈头盖脸地向赵王偃提了3个问题。
  “请问大王,您知道燕太子丹入质秦国吗?”“寡人知道。”
  “请问大王,您知道秦将张唐将出任燕的丞相吗?”“我也知道。”
  “燕太子入质秦,秦将张唐相燕,这意味着秦燕友好结盟。大王认为,秦燕结盟,将会对付那个国家呢?”
  赵王偃措手不及,脸上的汗刷地流了下来,“那当然是对付我赵国了。大使您看,寡人该怎么做呢?”
  甘罗眼珠一转,眉开眼笑地说:“呵呵,这个好办。大王只要拿出河间的五个城池送给我秦国,请秦王送归燕太子,和赵结盟。赵强而燕弱,作为损失五个城池的补偿,大王可以出兵伐燕,我大秦不予干涉。所得燕国土地,秦赵两国分之。这样一来,大王既破解了秦燕结盟,又增加了土地,何乐而不为呢?”
  赵王偃仔细一想,当前形势似乎这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同意了甘罗的建议。赵割五城给秦,秦归燕太子,并默许赵伐燕。于是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甘罗带着胜利的战果神采飞扬地回到咸阳。秦未动一兵一卒,得城十六,战绩之高,无不令人瞠目结舌。秦王政心悦诚服地拜甘罗为上卿,并将以前没收甘罗爷爷甘茂的田宅还给甘罗。这就是甘罗十二岁拜相的故事。
  甘罗充分利用秦的国威和燕,赵之间的矛盾,在未经秦王政和吕不韦的同意下,擅自解除秦燕结盟,和赵结盟,成功地为秦开疆拓土,并得到了秦王政的认可。充分说明了国家利益至上,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盟友。秦坚持远交近攻的政策,唯恐天下不乱,秦正是在不断挑拨山东六国之间关系,破环合纵,不断蚕食的步骤下,逐步消灭六国的。其中挑拨燕,赵互斗是秦的拿手好戏,屡试不爽。
  公元前243年,秦王政17岁。经过几年的修炼,秦王政有了很大的进步,初步获得了嬴氏宗族和秦军政人员的肯定。吕不韦给秦王政制定的各种学习科目,秦王政都顺利通过。秦王政每天的训练科目有:1。按要求浏览吕不韦批阅过的公文。2。在李斯的培伴下读书,讨论治国理论和实践方法。3。练习骑射,剑术。4。拜秦军后起之秀,一代智将王翦为军事老师和顾问,学习兵法,讨论战争的相关要素和战略。在此期间,秦王政和王翦师生关系日益紧密,还结识了秦军事领袖蒙骜的两个孙子,蒙恬和蒙毅。
  这一日,秦王政做完功课,由樗里衿驾车出了咸阳宫,微服私访。在咸阳城内东游西逛,看着百姓安居乐业,秦王政心里很高兴,虽然都是吕不韦功劳,和他关系不大。不知不觉来到一家民间剑技馆门口
  这类武学场所在秦很多,秦民风尚武,战争期间,全国男子十七岁以上都要参加军队选拔。秦自商鞅变法,在国内实行二十级军功爵位制,不论出身,论功行赏,爵位可以传子或家族其它人,给予平民百姓向上层阶级攀爬的机会。在战国时代,秦是唯一一个鼓励布衣百姓建功立业的国家,方法就是耕战。尤其是作战,是平民改变自己和家族卑微命运的唯一途径。
  史书中记录,秦人听说要打仗,纷纷磨拳擦掌,急不可耐,踊跃报名,根本无所谓生死。
  其它六国都施行贵族执政,能不能做官,不看能力看出身。秦孝公向天下发布求贤令,各国没有贵族身份的布衣才俊纷纷来秦,为将为相者众多,不是大家没爱国意识,是六国人才选拔机制不给机会。真正布衣依据国家法律从政,还得等八百年,就是隋朝建立科举制度,考试选人,类似于现在的考公务员。在科举制度前,做官主要看出身,
  不需要考试的。贵族身份的人想做官,直接去做就行了。没身份的想做官吗?基本上只是想,能实现的人不多。
  我们所熟知的光辉普照二千年的先秦诸子许多人都没做过官,尤其是高官,不是能力不行,是资格不够。
  听到剑技馆内传来阵阵击剑声,秦王政有些心痒,“衿伯,走,进去看看。”两人停车进到馆内。
  馆内四面房舍,中间围出一片空地。十几个和秦王政年龄相近的少年正在训练。秦王政和樗里衿看了一会,觉得其中就一个少年剑技不错。秦王政跃跃欲试,征得樗里衿同意后,下场挑战。
  那少年持剑立定,“我叫蒙毅,来者何人?”
  秦王政摆好姿势,微微一笑,“打赢我,告诉你。”
  秦王政和蒙毅过了几招,三局两胜,秦王政获胜。秦王政挥了挥剑,又摆了个酷姿势,得意地问:“有厉害些的吗?”
  蒙毅说:“家兄今日在馆里,他可是黑鹰锐士。他在后院弹筝,我去叫他来。”秦王政和樗里衿随着蒙毅一起去后院。
  三人穿过中间房舍来到后院。听得一阵筝声传来,宛转激昂,声音比寻常秦筝异常浑厚。抬头看,不远处池塘大树下,一红衣弱冠少年正怡然自得地弹筝,头上竟赫然戴着双板冠。秦军制双板冠是三级簪袅爵位。樗里衿细听筝声,不觉动容,似乎猜出红衣少年身份。三人来到红衣少年身边站定,少年从容弹完,起身站立,揖手说:“在下蒙恬,请问来者何人?”
  秦王政立刻表情凝重,还礼庄重地说:“请问,蒙骜将军和你如何称呼?” “是我大父。”
  “我听说蒙将军之孙,十七岁从军,就编入黑鹰锐士,今年方十九已立战功授三级簪袅爵,为百夫长,是你吗?”“是我,阁下是。。。”
  “我是赵政。” “噢,蒙恬拜见大王。”
  秦王政,蒙恬两人对站。正在训练的十几个少年围在四周观看。
  秦王政从兵器架上取下一把剑,摆好姿势,却看见蒙恬拿了把木剑站在对面。
  “请换用真剑。”“臣不敢持剑于大王面前。”“政准你用剑。”
  “大王今年龄几何,可以用剑吗?”“政17岁傅籍,可以用剑。”
  秦王政举剑上撩,快步上前直刺,蒙恬持剑下指,做防御姿势,纹丝不动,待剑到得近前,力道已失,侧身闪过,剑用力上磕,秦王政手中剑拿捏不住,脱手飞上空中。蒙恬第一局胜秦王政。
  秦王政换剑重新上来,这次显得谨慎的多。两人相格两剑后,秦王政挥剑当头劈下,蒙恬旋身躲过,剑交左手,右手空手夺下秦王政剑。蒙恬第二局胜秦王政。
  蒙恬将剑交还秦王政,揖手拜谢,表示比剑结束。
  秦王政握剑,回拜,心里钦佩不已。
  樗里衿在旁一声“好。”,周围十几个人纷纷大呼,“精彩,精彩。”,叫好声不断。
  秦王政说:“政十岁练剑,至今七年,今在阁下手下竟走不了几招。阁下是我大秦锐士中的黑鹰,确实名副其实。当年先父年少时曾和蒙武将军一起学筝,习武,政想效仿他们当年故事,以后和你兄弟一起练剑,不知道可以吗?”
  蒙恬,蒙毅拜谢。
  秦王政四年,魏安釐(li)王圉去世,在秦做人质的魏太子增要求回国继位,秦王政礼送增回魏。魏王增史称魏景湣王。同年,信陵君魏无忌饮酒过度而亡。信陵君两次大破秦军,是自孝公变法百年内,打破秦军天下无敌神话的第一人。信陵君的去世使魏国再没机会重振雄风。秦王政五年,秦得知信陵君去世消息,大举伐魏,蒙骜取魏二十城,初置东郡。使秦和齐直接接壤,并将韩,魏和赵拦腰截断,对三晋的半包围形成。
  秦王政和铸剑名师甘胡子东西对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8 16: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秦帝国之始皇风云(17)
  秦王政说:“政听说大师入秦,特请大师为政铸剑,不知大师愿意吗?”
  “老夫愿意为大王铸剑。不知大王认为,天下名剑中,那个是大王心中的理想之剑?”
  “是湛卢。湛卢,湛湛然,黑色也。通体黑色,浑然无迹,无坚不摧,而锋芒内敛。政想请大师铸得就是象湛卢那样的王者之剑。”
  甘胡子恭敬地说:“我祖师欧冶子铸成湛卢剑时,我年尚幼。相传,剑成之日,精光贯天,日月争耀,星斗避彩,鬼神悲号。欧冶子潸然泪下,认为一生能铸成湛卢,心中无憾。这种剑,可遇而不可求。甘胡请大王降低铸剑标准。”
  “政只是说说政心中剑之最高境界。大师请尽心铸剑就是了。大师请为政铸两把相同之剑,政加冠时佩用。以三年为期,剑名就叫做定秦。”
  五 伊水佳人
  公元前241-240年,秦王政六-七年,秦王政19-20岁
  公元前242年,秦取魏二十城,设立东郡。与齐接壤,截断三晋,天下震惊。以楚考烈王做协约长,楚,韩,魏,赵,卫五国合纵攻秦。
  公元前241年,五国兵马集结。春申君黄歇代楚王行使协约长职责。五国兵马中战力最高是赵军,赵主将是兵家庞煖(xuan),庞煖无可争议地成了联军的总指挥。
  庞煖师从楚人鶡冠子,年轻时曾和赵武灵王雍论兵,赢得赵雍很高的评价。随后近30-40年不知其所为。庞煖50多岁时曾做赵将攻燕,斩杀燕军2万人,在阵中斩杀燕主将剧辛。是赵之良将。
  从时间上推断,庞煖年龄应长于廉颇,五国合纵时庞煖应60多岁。庞煖率五国兵马一路向西来到函谷关。庞煖认为以前合纵攻秦都从函谷关开始,但函谷关是秦东大门,防御工事完备,地形易守难攻,驻军训练有素,极难攻破。庞煖制定了新的作战计划,定名为“斩首行动”,计划是避开函谷关,大军北上渡过黄河,再向西深入今陕西腹地,直扑咸阳,真可以说是艺高人胆大。
  庞煖的作战进展顺利,大军渡过黄河,避开秦军主力,路上歼灭了小股秦军,基本上兵不血刃地来到了蕞城(临潼)地区,对蕞城攻城不克后,庞煖果断命令绕过蕞城,直取咸阳。
  秦国大为震惊,连不管事的秦王政也跟着着急。吕不韦处乱不惊,急令将军蒙骜火速调兵集结灞桥,在灞桥阻击五国联军。秦军中精英桓齮(yi),王翦,蒙武,李信等都奉命领军参战,与庞煖过招。灞桥一时间名星汇聚,将星闪烁。这是吕不韦任相的第二次合纵攻秦。
  秦军集结灞桥,蒙骜主持战前会议,制定了偏师和韩,赵,魏三晋对峙,主力先破楚军的作战计划。准备精英部队给予楚军迎头致命打击,不料军情泄密,楚春申君提前得知秦军将来攻打,没有通知庞煖就带领楚军连夜逃遁。
  秦军趁夜色掩护冲入楚营,发现是空营,楚军已逃遁。大家一致觉得很无聊,没有尽兴,立即调整作战方案,向联军中最有战力的赵军发起猛攻。庞煖突遇秦军晚上来攻,沉着应战,秦赵激战一整夜,赵军屹然不动,士气高昂。蒙骜见攻营不克,下令秦军回营,双方重新部署。
  庞煖收拾兵马,才发现楚军已逃跑回国,遂决定退兵。庞煖率五国兵马深入秦腹地,直逼咸阳,后不损兵马从容退兵,创造了战国史上的经典战例。
  这次战役是山东诸国的最后一次集体合纵行动,此后秦连横齐国,挑拨燕赵互斗,遂将六国各个击破。
  春申君以代理协约长身份带兵逃跑,使五国合纵无功而返,回到楚,受到楚王熊元的指责。楚组织合纵,担心秦报复,遂将国都从陈丘迁到寿春,远避秦国。
  公元前240年,秦王政20岁到了娶妻年龄。华阳太后和驷车庶长昌文君嬴贲提议,向楚求婚,得到吕不韦同意,嬴贲带使团出使楚求婚。
  当时,男方求婚步骤分为六步,
  1. 纳采,由男方派人向女方求婚,看女方是否同意。
  2. 问名,男方询问女方准备出嫁的是那一个女子,出嫁女子由女方决定,即在家族中选择适龄女子,同时考虑男方迎娶人的身份,出嫁女子是谁是女方决定,男方无权干涉。当然男方也不知道女方有几个好妹妹,那个妹妹是美女。
  问名是在女方同意婚事后,男方要求确定哪个女子出嫁,得到姓名算八字是否吻合。
  3. 送礼 男方问名通过神的测算,结果是“吉”,正式向女方下聘礼。
  4. 请期 ,确定大婚的时间,这个日期是男方决定。
  5.亲迎,新郎要亲自驾马车去迎接自己的新娘。没有条件的可以改为新郎将新娘从洞房领到举行仪式的场所。
  6.合窇,取自酒名。举行仪式,男女双方喝交杯酒,以示永结同心。交杯酒是交换酒杯,不是我们现在的挽胳膊喝酒,古人当时还没有发明这个创意。
  战国时代,婚礼在黄昏举行,仪式庄重,简朴,时间较短,一般不奏乐。男女结婚礼服是黑色,上镶红边。结婚是人生大事,突出的是庄重。今天的红礼服,锣鼓喧天的喜庆仪式应该在宋代才逐渐形成。
  经过一番复杂仪式,秦王政迎回了自己的结发妻子,楚考烈王侄女,楚王室昭姓女子,伯昭,即昭姓人家的大女儿。伯昭在嬴贲和楚堂兄昌平君的护送下来到秦与秦王政成婚。
  伯昭的初次亮相就获得了秦三位太后的肯定,即华阳太后,夏太后(子楚之母),赵太后(秦王政母亲)。
  来自楚王室的小蛮腰伯昭细腰善舞,征服了秦王政年轻驿动的心。伯昭被册封为婕妃,是秦王政的发妻。
  伯昭在《小雅*采绿》伴奏下舞蹈,尽显荆楚女子的柔情似水。
  终朝采绿,不盈一匊。予发曲局,薄言归沐。
  终朝采蓝,不盈一襜。五日为期,六日不詹。
  之子于狩,言韔(chang)其弓。之子于钓,言纶之绳。
  其钓维何?维鲂及鱮(xu)。维鲂及鱮,薄言观者。
  秦王政和伯昭的幸福生活持续时间不长,伯昭给秦王政生下一男孩后去世。伯昭和秦王政的男孩,秦王政取名为“扶苏”,意思是生长茂盛之大树也,希望扶苏日后能健康成长。
  护送伯昭来秦的昌平君,是楚考烈王庶兄之子,任务完成后留在秦国。在华阳太后的要求下,尚武的昌平君被秦王任命为中尉,负责京城咸阳的保卫和治安。昌平君是秦王政的大舅哥,比秦王政大5-10岁。
  公元前240年,秦同年两位重量级人物去世,分别是庄襄王亲母夏太后和秦军事领袖蒙骜,史中记录,“慧星两出”。
  夏太后临死前曾向秦王政要求和先夫孝文王合葬寿陵,秦王政婉言拒绝,夏太后独葬杜东,留有“东望吾子,西望吾夫。后百年,旁有万家邑。”的安慰自己和秦王政的遗言。秦王政为了弥补夏太后和自己心中的遗憾,特以当时葬礼最高规格,周天子礼制安葬夏太后,而将与孝文王合葬的最高荣誉留给了十年后才去世的华阳太后,孝文王的正妻。夏太后看着自己亲孙秦王政大婚后安详去世。华阳太后在秦王政父子两代人的信守承诺下,一生荣享富贵,估计约70岁去世,与其夫孝文王会葬寿陵。华阳太后收子楚为嫡,间接立秦两代君王,于公元前230年,走完了她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秦军大营。蒙骜临终前密召桓齮单独密谈。
  蒙骜说:“桓将军,老夫时日不多了,知道为什么单独和将军会谈吗?”
  桓齮说:“蒙将军的心意桓齮明白,将军是让我保持秦军稳定,拥戴秦王政,静等亲政。”
  蒙骜说:“桓将军和司马国尉都是我大秦本土军人领袖,我死后,上将军非将军莫属。今主少国疑,你两人将为中流砥柱。秦王有孝公遗风,将是一代英主,你善对之。秦东出争霸的重任就交给将军你了。”
  六 咸阳烽烟
  公元前239-238年,秦王政八-九年,秦王政21-22岁
  公元前239年,秦王政21岁。史记记载,“八年,王弟长安君成蛟将军击赵,反,死屯留,军吏皆斩死,迁其民于临洮。”年方十七岁的长安君成蛟达到了傅籍从军的年龄,秉承嬴氏部族尚武习俗,成蛟立志在疆场建功立业。力争秦王政和吕不韦的同意,17岁的成蛟挂名主将,在樊于期的协助下,进攻赵的薄弱地带閼(yan)与地区,准备小试牛刀,建功立业。不料军队行进到秦国屯留,军中哗变,长安君成蛟死于乱军之中,樊于期见势不好,弃军而逃。一时间,秦军驻扎屯留,地处秦赵边界,大军何去何从,形势一触即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8 16: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秦帝国之始皇风云(18)
  
  秦王政和吕不韦火速急召王翦,带军平叛,接收成蛟所部带回秦国,取消攻赵行动。临行前,痛失其弟的秦王政依《秦律》制定了严惩随军军吏,余者不予追究的较平和的方案,力求和平解决此次乱军危机。战国时代,主将领军出征,战死疆场,随身护卫亲兵,战死者不予追究,生还者皆斩首。主将阵中被俘,随军军吏皆斩首,是各国治军通例。不过这一通例常法外施恩,实际较少执行。此次成蛟军中哗变战死,依主将被俘一则执行。
  王翦领命执虎符调军星夜赶往屯留。
  清晨,秦上党郡屯留地区。两支秦军列阵完毕,准备厮杀。这两支秦军同属秦国战斗序列,不少父子,兄弟分属两边,一场人间惨剧即将上演。
  王翦军门旗*,王翦手持将旗率16骑秦百夫长直奔对面,在一箭之地停住,要求对方将领阵前答话。16骑百夫长分两面跑开,在马上向对面秦军宣读秦王政处决命令,宣读完毕后各自返回本镇。对面秦军一阵喧哗骚动
  王翦看形势有利,应对方将领邀请,单骑入营谈判。王翦飞马入营处,阵中秦军亲见传说中的战神单骑飞驰而来,纷纷雀跃欢呼。随即归于平静,双方军马对峙,肃然无言。数万名秦军静待谈判结果,等待着自己生死未卜的命运。
  王翦入营,聚齐百夫长以上将佐谈判。王翦此时是九级五大夫爵位平时负责秦锐士的选拔和训练,并任秦王政军事老师,在军中享有极高的声誉,是继桓齮,司马梗之后的秦军第三号人物。
  王翦冷峻地环视前来谈判的几百位将佐,“今日之势,实话实说,诸位已身处险境。长安君身为主将,且是秦王之弟。部队哗变,身死军中,诸位应该都知道你们所犯下的罪行。翦提大军前来,诸位身处我之包围。请诸君放下武器投诚。秦王令,随军将佐斩首,军卒从者不予追究,诸君宗族免连坐。我王翦郑重保证,给大家一个机会,诸君伏诛,我保你们宗族平安。请诸君考虑。”
  午后,屯留两支秦军阵地中间,几百名将佐分几列跪立排开,王翦独自一人跪立于几百人对面,刑杀准备开始。
  “吾等伏法,请王将军信守承诺。”
  “王翦遵守承诺,请诸君放心。”
  王翦一拜到底,长跪不起,以送诸人。刑杀开始。一场秦军内乱,最终以几百人的生命为代价和平收场。
  秦王政八年,吕不韦在司空马的协助下,历经八年,筛选其门下宾客集论,《吕氏春秋》成书,欲为一代兴王之典礼也。
  吕不韦给《吕氏春秋》亲自作序,曰:“爰有大圜在上,大矩在下,汝能法之,为民父母。盖闻古之清世,是法天地。凡十二纪者,所以纪治乱存亡也,所以知寿夭吉凶也。上揆(kui)之天,下验之地,中审之人。若此则是非可不可无所遁矣。”
  总而言之,口气很大,说话很狂,态度很嚣张。
  吕不韦为壮其声威,展示大秦和吕氏风采,传书中内容思想于天下,特将书简“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给后人创造了“一字千金”的成语。吕不韦真不愧是大商人出身,搞个策划宣传看上去都很有创意,。“一字千金”的创意和商鞅的“徙木立信”有得一拼。
  同年,经吕不韦推荐入宫服侍赵太后的嫪毐,权势日上。嫪毐在以立功授爵的秦国,未立寸功,就在赵太后的专权下,破格封为长信侯,并以河西太原郡封给嫪毐,更为毐国。嫪毐一时权倾朝野,“事无大小皆决于毐。”嫪毐的锋芒直逼吕不韦,并部分拿下吕不韦的权力,嫪毐成了秦国大权在握的人物。众多人士纷纷投奔嫪毐门下,以赵太后,嫪毐为核心的后党势力庞大。秦在赵太后,嫪毐的后党,吕不韦的相党,秦王政的王党三驾马车的驱驰下何去何从,严峻的现实问题摆到了日益成熟,将要带剑加冠亲政的秦王政面前。
  嫪毐的异军突起,引起秦王政为核心的嬴氏王族的警觉,秦王政尚未加冠亲政,手中权力有限,并受制于赵太后的身份,一时无法下手。嫪毐原是市井之徒,因侍从赵太后位列尊位。身居高位得意忘形,广交宾客,交结官吏,竟想有朝取秦王政而代之。嫪毐和赵太后生有两子,欲图谋嬴氏王权。
  秦王政德王党优势明显,嬴氏部族历经七百年打下的江山,根基稳固,嬴氏王族对秦王政持肯定态度。秦军事集团为秦本土人士,桓齮,司马梗,王翦,蒙武为代表的军旅世家对嬴氏王族忠心耿耿,宣誓效忠,大家心里互有默契。秦王政没有亲政,王玺是赵太后保管,各项行政命令由吕不韦签发,加盖王玺和太后玺就可生效。秦国兵马的调动指令必须经秦王政亲自发出,持秦王虎符调动,违令调动者视为谋反。秦嬴氏王族和军事集团的支持是秦王政手中的王牌。
  吕不韦的相党多是外籍政客,聚集在吕不韦身边在秦从政,政坛上风光无限,但在秦没有根基。吕不韦崇尚以和为贵,施政纲领是尽量减少暴力,多通过伐谋伐交谋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吕无韦和秦王政感情上情同父子,吕不韦队秦王政父子两代人忠心不二。吕不韦做为大政治家,对秦现状忧心重重,但深知自己也身陷其中,不能明言。于是吕不韦的相党在不作为的心态下,归属在秦王政旗下。
  赵太后对待这个问题左右摇摆,一边是亲子秦王政,另一边是情夫嫪毐和另两个儿子,一直犹豫不决。赵太后的态度使嫪毐很被动,是得这个骤然暴富的市井小百姓更加焦虑。赵太后是秦王政亲母,秦王政不会对赵太后有啥举措,至少不会有生命危险。嫪毐则不同,秦王政那天不高兴,随时可以要他的命。嫪毐焦虑之中,不时向其团队散布些不利于团结的言论。
  这些言论自然传入秦王政耳中。秦王政静等亲政,无所事事,弄得秦嬴氏王族和军人集团很着急,秦王政不发话,谁都不敢有举动。大家只好耐心等待。昌文君嬴贲,是秦军功爵十七级驷车庶长,以嬴氏最高长者身份发话,“嫪毐胆敢窥视我嬴氏列宗用王者的生命打下的疆土,我将让他付出血的代价。”军人集团都吃下了这颗定心丸。嬴贲下令秦秘密间谍组织黑冰台,开始密切监视上窜下跳的嫪毐一举一动,寻找机会一举铲除嫪毐集团。一张漫天大网静悄悄地悬于嫪毐头上,张网以待。
  秦王政充满矛盾,但心如止水。除嫪毐一人容易,铲除嫪毐政团则难,罪名小了不管用。一旦对付嫪毐,赵太后和太监私通生子的事将传闻天下,将使秦王政何难以堪。秦王政充分发挥嬴氏家族能忍,耐性过人的优良家风,在22岁加冠亲政前找到了铲除嫪毐的最佳时机。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22岁,依嬴氏祖制,做为王者的秦王政将在年满22岁时前往秦雍城祖庙举行加冠亲政大典。
  秦王政临行雍城前,在咸阳王宫置酒大宴群臣,以示庆贺。作为生母,赵太后自然位列尊席。
  席间,嫪毐和中大夫颜泄饮酒赌博,嫪毐连输几局赖账,颜泄不同意。嫪毐和颜泄对打起来,嫪毐口出狂言,“我是秦王假父,你敢和我争。” 颜泄吓得酒醒一半,拔腿就跑。不料,这一幕被秦王政看在眼里。
  秦王政传令将颜泄叫来,细加盘问。颜泄威逼之下,向秦王政告发嫪毐。心知肚明的秦王政早已清楚,装模做样地询问完颜泄。秦王政痛下决心,决定出手。
  于是秦王政前往雍城祖庙,临行前散布传言,加冠回咸阳就处置嫪毐,逼嫪毐起事,看嫪毐会选择那条路走,是束手就擒还是谋反。
  雍城蕲年宫。秦王政一身冕服,坐于案前。樗里衿持镇秦剑侍坐一旁,神情激动,充满期待。
  秦王政说:“衿伯,请将定秦剑取来,政看下。”
  樗里衿快速将装有两把定秦剑的饰盒取来,放在秦王面前,退下。
  定秦剑在四年前由名师甘胡子铸造,共铸两把,三年始成。一把埋在咸阳观台之下,一把秦王政随身佩用。
  秦王政默默抽出定秦,将定秦持于眼前。不经意回想起年幼时初见吕不韦送自己“布武”时的情形,“布义行刚,止戈为武”,这是父亲庄襄王对自己的期待,“这个字是王字,你长大要做天下的王,记住了吗?”年幼的秦王政认真的点了点头。
  “为王九年,今天,今天终于要加冠亲政了,”秦王政看着定秦,悄然泪下,“父亲,您在天之灵见到今天,也会感到欣慰吧。您的儿子政要亲政了。您送我的布武剑我会珍藏,今天,政有了自己的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萤火虫

GMT++8, 2024-11-23 11:12 , Processed in 2.307912 second(s), 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